范文一:教学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
教学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
1. 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教学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3.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测验分数之标准的测验
4. 标准参照测验: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试的测验结果作出直接解释的测验
5. 项目分析:指对特定受测者在个别测验项目上所做反应的统计特征的计算和检验
6. 难度:被试完成测验项目任务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7. 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8. 误差: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效度)或不一定(信度)的测量效应
9. 真分数:把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那个数值
10. 标准化:指测量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的解释程序的一致性
11. 常模: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
12. 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可信性、稳定性的程度
13. 复本信度:用水平测验A、B对同一组被试在最短时间内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14. 效度:实际测出的心理特质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15. 构想效度: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16. 效标: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
17. 导出分数:针对原始分数进行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分数
18. 内容效度: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19. 导出分数:针对原始分数进行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分数
20. 百分等级分数: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21. 标准分数: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表示的分数
22. T量表:
23.比率智商: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24.心理年龄:被试智力发展水平的年龄
25.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和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持续 评价
(考试时只选5个)
范文二:体育教学中的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中的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
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
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
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
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
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
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 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
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
动员可高达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象在头脑中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成: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者对行为较难预料.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
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
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
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
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9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性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
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范文三:教学设计的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
教学设计的名词解释
现代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一般是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的,包括目标设置、教材开发、测量评价、工具开发和教学策略的开发等狭义的教学设计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其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和所教课程的教材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析,然后据此选择或开发适当教学策略,最后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系统教学设计,指将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设计教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师面对学生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呈现教材,引出学生的反应和提供反馈与纠正等二是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和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学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量、诊断、补救以及修改教学计划等的活动教学论,是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过程、原则、方法、形式、评价等学习,通过后天经验引起的能力和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学习论,是研究学习结果的类型和性质、学习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条件、不同类型的学习的特殊过程和特殊条件的各种学说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
1 / 22
?精品文档?
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整套教学步骤、方法和媒体等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言语信息,指可以用言语符号或文字符号表达的信息,包括,符号、事实等智慧技能,指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学生理解与运用概念、规则进行逻辑推理认知策略,指运用规则调控自己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组织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精加工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的精加工的技术监测,是信息由客体水平流向原水平控制,是信息由原水平流向客体水平动作技能,指运用规则调控自身肌肉协调的能力态度,指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倾向陈述性知识,根据某人会说什么推知某人具有的知识即可用言语表达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根据某人会做什么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识同化,利用原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我们把主要依据哲学思辨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教学论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心理学和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我们把依据科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起来的教学论称为科学心理学和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元认知,认知的认知,在人的学习、记忆、思维和解
2 / 22
?精品文档?
决问题中起监测和控制作用亲历学习,指个人亲身经历的学习观察学习,指个体观察到其他人做什么,他会模仿榜样,表现出相似的行为任务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3.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4.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学生的起点状态任务分析教学论,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应对作为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类型学习的规律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佳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最后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性质进行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行为目标,马杰提出的克服目标陈述含糊性的技术,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三条标准,说明教学后出现的行为的表现,即学生能做什么,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的目标陈述技术,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行动动词,在加涅的目标陈述技术中,指表示更具体行为的动词性能动词,在加涅的目标陈述技术中,指用来刻画一类学习结果的典型行为的动词目标参照测量,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指针对教学目标的测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为改进教学提供数据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是在对教学进行
3 / 22
?精品文档?
修正与补救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的最终评价4、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课时或由若干课时构成的教学课题的目标,它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接受,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至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定向,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训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行为目标有时也称作业目标,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但这些内在的变化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要列举
4 / 22
?精品文档?
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5、教学任务分析使能目标,前提性知识、技能被称为子技能,以它们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目标被称为使能目标递推法,从终点目标出发,一步一步揭示其必要条件的分析方法下位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类属关系,又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种叫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的概念的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加以理解时,即为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当新知识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观念后,使得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这种形式的下位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命题或概念,便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联合关系时,便产生并列结合学习动作技能,是因为动作技能中含有许多智慧技能的成分态度学习,在加涅的分类中,情感领域的学习被称为态度学习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
5 / 22
?精品文档?
情感和行为6、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概念,被称为“知识的细胞”,各种规则、定理、学说,都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的逻辑学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心理学命题,是客观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的贮存形式,是意义的最小单位,一般能对其作出“是”或“非”的判断特殊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代表一个具体事实,没有概括性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7、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设计模糊规则,有些规则看似非常明了,但要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则很困难,即我们心里清楚但嘴上说不清楚槽,“”空格在图示理论中叫做图示的槽分为常量和变量常量,一类“槽”在许多情况下其中所填的内容不化,这类“槽”叫做变量变量,一类“槽”在许多情况下其中所填的内容可以不断变化,这类“槽”叫做变量变量本身的约束,变量本身对所填内容的限制变量之间的约束,其它变量所填的内容对该变量所填内容的限制设计问题,是人没有现存手段可以达到既定目的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指学习的最高形式即学生改组已有的知识、概念和规则,获得新规则或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过程结构良好的问题,指提供了解决问题充足的信息,包括可以运用什么规则和概念、求解应该具备什么特点等要求,问题的解法相对确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指学习者并不能获得求解这些问
6 / 22
?精品文档?
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甚至问题本身也可能是不清楚的,解决问题有许多方法,但是没有一个解法被认为是唯一的“正确答案”的问题问题的字面理解,指解题者逐字逐句读懂描述问题的每一个句子读懂的标志是他能使用自己的话重复问题的条件问题的深层理解,指在问题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问题的每一陈述综合成条件、目标统一的心理表征图式,是人脑对事物或事件的一般特征的概括,贮存与人脑的长期记忆中计划,是在理解了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后,设想出一套解题方案有效的解题计划的形成,是解题者受问题终点目标指引,同时考虑已知条件,选择合理的运算步骤的过程认知策略,是由人们所掌握的关于如何学习、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构成的反省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监控执行解题计划,是利用数学计算规则进行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最后求得正确的答案弱方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强方法,是只适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的方法算法式,是指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特定程序启发式,是指凭经验来做的方法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问题为依托,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7 / 22
?精品文档?
的过程.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通过理解或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它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对真实问题的研究来获得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或者集体探究一个虚拟的或真实的现象,并得出结论这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建构证据,然后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争论的一种学习方法简单说,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提出问题、计划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9、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媒体,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教学媒体,指承载并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是实现教学事件的具体工具或方式传统教学媒体,指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演示装置等还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人现代教学媒体,随着电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我国也称之为电化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视觉媒体,是眼的延伸,其重要特征是其直观性、形象性,可以和它所表征的事或物相似或相像听觉媒体,是耳的延伸,是承载声音信息的媒体视听媒体,指通过视、听两个感觉通道同时呈现信息的媒体流程图,是在计算机算法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媒体选择的方
8 / 22
?精品文档?
法,这种方法把选择过程分解成一系列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就是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紧跟着前一个问题,如此排列,构成流程图的形式10、目标导向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测量,指依照一定准则或借助于测验给事物指派数字评价,是依照一定标准,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其所在团体的常模加以比较,以确定该生在团体中的位置它是以学生团体测验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来解释和平均学生成绩的目标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既定的目标或准则比较,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某个目标它不在于学生之间差异的比较,而在于考察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为学生所掌握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虽然也要让学生做题、打分,但其目的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为了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有关信息,以便据此修改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之后实施的,琦目的是对学生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作最终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用来说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可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补救教学,重新教一遍,但这次的教是有的放矢的教,即针对诊断中查出的学生的缺陷或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改进基础上的重教11、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沃尔福克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寻求
9 / 22
?精品文档?
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内在的动机,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外源性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引起的动机目标,是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目标指向性行为,当学生按照目标指引的方向去努力学习时,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兴趣,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兴趣是有内外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个体内在的需要,二是外界的人或事物具有满足个体内在需要的价值直接兴趣,是由外界事物或活动本身的性质引起的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结果的工具性引起的冷认知,思维与解决问题热认知,伴有情绪自我图示,是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价值观等自我效能感,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通过确立目标来影响动机学习动机理论,是解释人和其他有机体产生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原因的各种学说驱力说,在经典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这一理论假定,机体需要的剥夺产生内部刺激,这种内部刺激形成驱力,驱使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强化说,在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归因,原意指分析人的社会行为的原因在动机理论中,指人们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做的因果判断归因论,是从研究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认知来探究人的行为动机
10 / 22
?精品文档?
的理论控制源,指导致成败的原因在自身之内或自身之外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12、课堂管理课堂,是现代化教学实施的形式和场所,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因素所构成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包括确定教学任务、计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作出教学决策、进行必要的陈述和解释评价,指教师通过测验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估量学习结果,对测量结果记分,并解释和报告测量结果,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服务管理,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必需的环境条件和活动程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与教师主动合作,消除课堂冲突,矫正问题行为,努力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教育任务往往持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实际表现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的行为教师的影响力,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影响或改变其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本质特征和培养方式所持有的基本看法一般而言,教师持有评价性学生观和移情性学生观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带有强迫性的,并以外部压力的形式而起作用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由教师自
11 / 22
?精品文档?
身的良好的品格、才能、常识和情感等因素群体,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职责权利和确定的组织地位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内部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准成员间尚无共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联合群体的成员已经有了共同内容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集体则是正式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成员所进行的共同活动不但对每个成员具有个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群体动力,所有影响群体及其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群体规范,是指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它是群体成员保持思想、情绪、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保证群体压力,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的成员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迫力从众,群体成员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综合状态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以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而使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和思想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和交流,然后在相同的情绪气氛控制和维持下,表现为无意识的或不由自主的屈从,使被暗示者产生与刺激者相同
12 / 22
?精品文档?
的情绪,并有可能产生由相同情绪控制下的行为流行,是指在课堂气氛的影响下,许多学生都去追求某种行为方式而使其在短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焦虑,是因个人预感自尊心有可能受损而产生的类似于紧张不安和担心害怕的综合性情绪教师的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人际吸引,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合作,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行使权力与发挥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是三种主要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性反应教师的期望,是指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的刺激而形成的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料或预想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以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纪律,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教师促成的纪律,由教师向学生施加准则与控制,包括结构创设与体贴群体促成的纪律,由同辈群体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任务促成的纪律,在完成某一
13 / 22
?精品文档?
任务时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自我促成的纪律,是学生对自己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这是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里对学生作出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和灵活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课堂结构,是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课堂要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课堂情境结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组合模式,主要包括班级规模、课堂常规和座位分配等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课堂教学结构,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学生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组合模式,它使教师有条不紊地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主要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规划等分配时间,是学校为某一门学科安排给教师的时间,是由课程表所决定的教学时间,是在完成了点名考勤、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之后所剩余的用于教学的时间投入时间,是学生实际投入学习的时间学业学习时间,是学生成功地完成学业所花的时间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将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的攻击问题行为,二是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的行为中性的课堂行为,是既不促进也不赶干扰课堂教学进行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
14 / 22
?精品文档?
为,则是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进行的行为行为矫正,是消除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方法这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过程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教育目标一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对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有特定的构想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认知结构变量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意义的因素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
15 / 22
?精品文档?
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侠义,教学方法的知道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室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第六章形成性评价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对教学系统设
16 / 22
?精品文档?
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设计人员往往需要3名或者3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一起工作,从耽搁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其目的是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由8-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实地试验执行人员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在教学实施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简答,第一章,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P12-14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P10-113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主导—主题教学设计模式p191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p382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34-393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及其使用范围p42-514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592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p603学习风格常见的类型,以及不同学习风格对教学的启示p694成人学习者与儿童的不同特征p705网络环境对教学有那些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的特征,p721说明一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步骤,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p83情景—陶冶教学策略p89发现式教学模式p90抛锚式教学策略p92
17 / 22
?精品文档?
支架式教学策略p91角色扮演p100Csclp101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p1063简述在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p1134以教为中心ID、以学为中心ID、主导—主题ID1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其演变p123-1252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方法p1303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p1294简述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及基本原则p1345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的方法和影响因素p1391概念辨析,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p153、p156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p169、2教学评价类型和功能p1553分析比较诊断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各自的特点4分析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及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缺点5分析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的特点6在教学系统设计评价中,需要哪些数据,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哪些7教学评价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8计算机在支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方面的作用1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p1932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p210名词解释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2、必修课,指所以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的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3、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18 / 22
?精品文档?
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4、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换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科学地运用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儿童身心结构与功能,以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5、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6、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7、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9、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的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10、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1、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
19 / 22
?精品文档?
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12、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13、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社会化14、课程要素,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须的经验因素15、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17.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18.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19.道德
20 / 22
?精品文档?
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20.教育情境,即教育、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21.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22.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23.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组织关系以及相互产生的非正式关系24.校风,一个学校社会的气氛即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25.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好考核的依据之一26.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
21 / 22
?精品文档?
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27.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28.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29.素质教育,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30.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简答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P25(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简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P57?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3)?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P37?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P34(1)?遗传?环境?教育(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2 / 22
范文四:[名词解释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名词
解释(2)
[名词解释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2)
1、优秀教师/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a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b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c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d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e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2、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A、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B、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a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b稳定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c要有耐心和信心。d乐观、活泼的性格。e公正不自私。
3、布鲁纳教育目标观:a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b发展学生的运用 思想 解答问题的信心c培养学生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独自运用各种题材d培养 经济地使用思想 ,促进学习者产生一种寻找关联和结构的内驱力e发展理智上忠诚。
4、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基本原则:a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倾向,称之为组织。b调节环境的倾向,称之为适应。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时间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分期理论
(应用):a.感觉运动阶段 出生至两岁b、思维准备阶段 两岁到七岁c.思维阶段 七岁到十一岁d.抽象思维阶段 11岁到15岁。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a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b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c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5、艾里克森论:(1)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艾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他强调心里社会的性的发展阶段。(2)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a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b自主对羞涩、怀疑,从二岁到三岁。c主动对内内疚,从四岁到五岁。d勤奋对自卑,从六岁到十一岁。e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十二岁到十八岁。f亲密和团结对鼓励,成年初期。g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h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3)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论述):a为人父母和师长,英提供婴儿平衡、安全的物质与社会环境,不间断地关切与爱护以培养信赖的人格。b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操作与试探能力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人格。c鼓励学前期儿童的想象与创造,并欣赏儿童的建议与解答其问题以发展主动的人格。d应提供学童从工作与课业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发展其再接再厉的勤奋人格。e应协助青春期的青年建立统一的自我观作为其行为的指导。f社会教育及文化机构应协助青壮年组织美满的家庭以发展亲切近人的人格。g鼓励与协助青壮
年创业与教育后代,期使他们能与老年时享受完整而快慰的人生。
6、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1.道德的分期:(一)、水平A:前习俗阶段。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儿童依然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是到别人也有正当的需要。(二)、水平B:习俗阶段。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三)、水平C:后习俗阶段。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的教育意义(作为老师应做到):a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个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b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教说,忽略儿童对权威看法与需欲的满足,易造成到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c负责教养者不应该抱有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的想法,让 趁热打铁 的时期荒废,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不久,其功效可疑
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三条基本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应用率、失用率;效果律(2)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他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7.消退:恢复:类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即人们课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8、操作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主要规律:a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b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
向发展。
9、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受到奖赏或强化而场所自我强化的作用。如果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减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班杜拉把这种现象称为替代强化。他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作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重视社会媒体、电影、戏剧、小说和社会环境等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更需注意榜样的作用。社会学习强调替代强化、符号强化与自我强化,认为学习并不一定需要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强化的类型: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固定间时强化、灵活见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根据强化的性质分: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强化的技巧:控制强化量、安排强化程序、即使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作用。
10、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a就条件反射产生的实质,即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看,经典条件反射为刺激代替反射,即反射之所以形成,是条件刺激代替了无条件刺激。b从个体反映的性质看,经典条件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及其相似,但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这两种反射截然不同。c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
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两种条件反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与三个方面:情绪学习、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程序教学。
1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小步子逻辑序列、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映、及时反馈、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1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a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是主动地将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b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儿童心理发展经历了从依赖刺激到减少对刺激依赖的过程。他提出三种表征模式:动作性模式、肖像性模式、符号性模式。c重视学习过程:他认为重要的不在于铭记多少事实,而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d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强调结构能使学生较易理解原理原则,易于记忆和易于产生迁移,所谓 领悟 就是新结构的发现或新关系的建立。e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f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g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h强调信息提取i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强调课题的学习结构,在强调分析性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思维以及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等几方面,都可以体现相似一种教学方法中,这就是发现学习。
13、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在应用发现学习的课堂上,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和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的方法及规则,并进而发现教材的结构。布鲁
纳提出三高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强调理论知识作用的原则。
1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2)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建立实质性联系、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认为。(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a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c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a代表性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他们代表什么,代表性(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名词解释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关键特征,能区分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c命题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5)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同化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理解新知识。奥苏贝尔认为,同化也就是所学的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模式有几种:a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6)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意义及例证:a由于阐明了课堂情境中学习的实质、条件、过程、原则、影响因素及策略,使其不但可以作为实用的科学的教学原来基础和教学方法基础,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握运用,有利于教材组织b由于对传统的讲授手段和现代发现学习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能较令人信服地稳妥地解决传统到现代教学方式的过渡,
使教改不致产生混乱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c比较适合我国国情d直接给教师以理论和方法,便于教师自己进行教育心理的研究。
15、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掌握学习理论: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教学目标:接受、反映、评估、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言语行为。二、掌握学习理论的方法基础是程序教学,步骤如下:a、确定目标b、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西夏的学习单元c、小步子教学d、及时反馈e、矫正。
16、加涅的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八种阶段类型: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结学习、连锁、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识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认为就是要安排学生外部的适当学习条件,包括师生言语的交往,告诉学生什么是要完成的,提醒学生什么是已经知道的,指导他的注意方向和行动,引导学生沿着某种线索去思考。所谓内部条件即学生已经学习的结果,外部条件就是安排和呈现教材给学生反馈;教学主要使要对促进学习的各种条件进行排列组合。三、.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a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b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c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四、加涅提出的指导学习的程序:引起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
作业、反馈。
1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主张:A开放学校和开放课堂B人本主义教学原则/主要内容:a注重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获得b强调发展自我观念c强调交往d强调发展价值观C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a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b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c增强创造性d发展对艺术的兴趣e增强好奇心。代表人物:斯金纳和罗杰斯
18、学习迁移的促进(应用):a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突出重点,文字浅近,合理顺序)配合,提供应用机会d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e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
19、克服遗忘的策略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
20、促进理解的方法:a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b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c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d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e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f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21、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发展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的意见的存在
22、巩固和增强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
过成功地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
23、学习积极性的综合表现:a注意状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b情绪状态:情绪和情感,使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情感通常使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情感使在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反映。c意志状态:使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4、兴趣的作用:a兴趣使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的积极倾向b学习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c学习兴趣使学习的最佳动力d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出自勤奋。
2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动机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学习已形成的学习动机,要在教学中将潜在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成为有效的动力,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激发。a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b引起心理不确定性c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d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e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f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g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h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26、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a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因为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的目的是否明确b在观察前要做
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周密的计划c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d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e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f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27、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a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b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与后c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d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e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f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更多
范文五:教学名词解释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 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般包括:讲述, 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 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党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实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 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个体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个体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袭击的觉知 .
备课的意义:是指教师上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加强教学的预设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 教学相长。
备教材:教材是指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材料。
对教材的内容合理定位。 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资料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一种内容只需要教师掌握,不需要学生了解。
备课的要求:一详尽,二计划(可是计划,板书计划) ,三目的(大纲目的,章节目的,课时目的) ,四实 际(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情景实际,社会实际) ,五为主(主体,主导,主线,主讲,主 练) ,六个点(重点,难点,疑点,弱点,知识增长点,能力形成点) ,七目标(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教案:是备课的一种文本表现形式,是备课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准备工作的最后步骤。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是课堂教学的 重要依据。
教案: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科学原则,计划原则。
英语教学目的和要求:应该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社会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策略五方 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学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