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观察一棵树说课
《观察一棵树》说课
四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科学课,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容易情绪化,学生的观察还摆脱不了一个“玩”,观察往往还停留在“看”的水准上。因此,在科学课中,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常言道:说说容易、做做难。学生的观察活动也同样,学生在课内讨论观察计划好好的,可真正进行实地观察,往往会出现许多状况。在新课标背景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同时不能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的观察活动还需要一根“无形的线”去指引。
植物单元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这个单元的第2课是《校园的树木》,观察任务是: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上课时,师:上一堂课,同学们观察了一棵真正的大树,了解了有关大树的信息,并作了记录。大家的表现很出色。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观察一棵大树,并要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大家说好吗,生:好~好~~、、、、、、(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的学生还跳了起来。)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后,师:那我们先一起来讨论观察计划吧~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使观察比较有序、完整、仔细呢,生:、、、、、、(有几个勇敢的学生举了手,但大都回答不理想,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放大镜观察。(还有点“意思”,老师不是说仔细观察吗~)看来此问有点笼统、抽象,难住了四年级学生。还需调整策略。)接着,师:我们可先从远处观察大树,你看到的是什么,(把原来的提问“我们从远处观察大树,你可以了解大树的那些信息,”改为“我们可先从远处观察大树,你看到的是什么,”使问题直接些,指向性强一点,以免话题叉开。引导学生说出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师:把我们所看到的大树的外形,用简图画出来。(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的草图)师:当我们走近一棵真正的大树,从近处又可以观察大树的那些方面,(我边说边走近黑板上画的大树,虚拟一个观察场景,诱导学生的思维。)生:我想观察大树的叶子。生:我想观察树上的果实。生:我想测量树干的粗细。、、、、、、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观察方法。师:测量树干的粗细,可以用——(让学生说出卷尺);我们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我们的感官看一看树叶的形状、大小、闻一闻叶的气味。)我们还可以看一看树上有没有果实,如果有,可以看看果实的形状、大小。接着介绍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教师把这些要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一一写在黑板上。)最后进行组内分工,明确观察任务。把观察到的内容简要记录下来,回到教室进行交流,并整理成观察笔记。
当时我想:观察任务交待比较清楚,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可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些状况。镜头一:有一位学生跑到我面前,“老师~我找不到我们小组了,不知他们在什么地方,”,(我陪着他费好大劲才找到小组成员)镜头二:部分学生好像无事可做,三五一群玩去了。(我只好走过去,“好言相劝”,叫他们回到各自的小组。)镜头三:小组里的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的观察活动中,光看着其他同学忙着忙那。镜头四:个别学生用放大镜一个劲地观察大树周围的小动物,完全忘了其它任务。镜头五:有些小组拖拉时间,观察任务只完成一部分。
我可忙开了,走到这儿“督导”一番,走到那儿“督导”一番,看看时间快到了,就急着把学生“赶回”教室。不好,有状况发生了,看见两个学生相撞,其中一位学生摔了一跤,我急忙跑过去,询问了一下伤情,还好,没什么大碍,只擦破了一丁点皮。就急忙派一位学生陪同他到校医务室去作简单“处理”。唉~这节课真糟糕。
回到教室,进行小组交流反馈,效果可想而知,很不理想,不少学生说不出什么东东来。课堂作业本里的观察日记质量比较差,个别学生只潦潦几句话,再也写不出其它什么内容。课后,我进行了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观察任务不明确,或者有难度,——应该不会吧~课内在讨论观察计划时,学生说得好好的,观察内容和方法交待得明明白白。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意识到问题出在教学设计上的某些细节与教学策略上。一、四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科学课中的观察活动与平时的看是不同的,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明确目的的。而学生对于观察活动也才刚刚开始,没有经验,对于这么多的观察的内容不知从何入手,如何提高观察效率,如何及时记录观察信息。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二、四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稍不留神,就会导致观察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陷入观而不察、察无目标、察无所知的境地。三、四年级学生情绪易波动,容易对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或新异的有强烈刺激的现象产生注意,乐在其中,而忘记观察任务。四、室外观察活动不同于室内上课。活动空间大了,学生也“活动”开了,更加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小组长组织引领作用。以保证观察活动正常展开,避免意外发生。因此,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些调整,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在讨论并拟定观察计划的基础上,每人印发一张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把观察内容具体化、加强可操作性,保证观有内容、察有目的、察有所获。二、加强组织管理与安全教育,强化小组合作,发挥小组长的引领作用。小组成员编排在一起,小组长排在前面,带领学生上下楼。另外强调观察时间(20分钟左右),保证观察活动的紧凑性与有效性。三、实行活动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控作用。回到教室后,先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与组际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与存在问题。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增进小组合作与凝聚力。
观察记录单:
观察时间: 班级: 姓名:
一、远外观察大树的整体形状(画一幅简图)
二、近外观察大树的各个部分
1、测量树干的粗细,树干一周长约( )厘米。
2、闻叶的气味:( );形状( );颜色( )。
3、树上(有没有)果实;果实的形状( )。
4、看一看、摸一摸树皮( )(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5、树的高度,估计有多高。( )。
6、拓印树皮图案一幅。(另发小纸片一张)
三、自己喜欢的观察内容。
你还观察了什么,
1、( )。
2、( )。
本次观察活动,自我评价( )颗星;组内互评( )颗星;组际评价( )颗星。
上述方案完善后,到另一班级进行实施,效果大为改善,学生参与度大大增强,兴趣盎然,因为观察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学生按观察记录单逐项进行,促进了学生的有序观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实效。学生再不会感到无事可做,无话可说,观察日记也就自然而成,内容丰富,精采纷呈。
四年级科学课的观察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水平,既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要加强组织与引领,克服观察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观察时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时还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因学生知识技能还有限,可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观察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
积累。这段教学经历,让我联想到了放风筝,风筝放得高放得稳,全靠一根线。学生的观察难道也不是这样吗,在教学中,要辩证地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处理学生的主体探究与教师的引领导向这对关系。在两者之间要留有相对开放、自由的探究空间,充分凸显学生的“有形”的主体活动,这是一条主线、一条明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点拨诱导要化于“无形”之中,这是一条辅线、一条暗线。既要“放”,让学生充分讨论观察计划、在观察对象、观察手段、记录方法等方面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不能作过多的暗示、过多的导向。同时要懂得“收”,学会巧“收”,学生在观察的起始阶段,为保证观察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设计一根“无形的线”在暗中去“牵引”去“约束”。不然,学生的观察活动将变成断线之风筝、脱疆之野马。观察记录单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引领着学生的观察活动。向学生提供观察记录单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范文二:观察一棵树说课稿
《观察一棵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察一棵树》一课选自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第五课。本课是在观察了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校园里树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4.用实际行动爱护树木,呵护它的成长。
三、说教学重点:
学生对树是非常熟悉的,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科学的态度,让学生养成小组之间分工、合作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小,对一些的数据的测量、收集、和整理是本课的难点。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奇特的树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讨论观察计划: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3、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教室外面的树,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做每个学生的学习伙伴。
学法:1、自主学习。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究,做学习的主人。2、小组合作参与科学探究,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校外等大自然中学科学,用科学。没有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同时,告诉同学们观察树时,不要随意摘树叶,使他们意识到树木同样具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注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让学生自己动手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各方面去观察一棵树,其中包括树干的粗细、树叶的形状、树皮的形状、树有多高……这里我把任务分布给学生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动手去测量、描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科学运用教材,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我在设计本课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效果。“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上。在观察树的特征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来参与。从而让学生知道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把教学目标定向“引导”“体会”“明白”。教师利用教材,做学生学习行为上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范文三:观察一棵树教案
7 观察一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4.用实际行动爱护树木,呵护它的成长。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前对每个观察小组的观察对象做一个大致分工。
2、学生准备: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
3、小组活动材料: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植物,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熟悉的一棵树,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棵树。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树。
(2)学生思考,展开游戏。
(3)提出问题:怎样进一步观察这棵树?
2.讨论观察计划。
(1)讨论:我们还可以观察树的那些内容?用什么方法观察?需要什么观察工具?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提出的内容和方法不要局限于教材列举的三个方面。适时评价,鼓励学生中有创意的想法。)
(3)实施完成观察计划,并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3、观察一棵树。(室外活动)
(1)划分观察区域,领取观察工具。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②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③注意安全;
④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
4.给树做张“身份证”。
(1)小组研讨:“身份证”上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制作“身份证”?
(2)小组活动:设计个性化的“身份证”。
(3)展示、评价各组的作品。
5.认养一棵树。
(1)谈话: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呵护的快乐宝贝,校园里的小树,谁来呵护它们呢? ‘
(2)师生商讨认养小树的责任和义务。
范文四:对一棵树的观察
树自从站在田野上,就与大地发生了某种说不清的关系。不说感恩,也不言报答,树只须爆发毕生的绿意,大地便会满足地为树留出一方自由的天地和空间。诗人说,树是大地最挺拔的臂膀,也是大地最尖利的翅膀。
树把发达的根系扎入大地深处,就像小孩把冰凉的脚伸进妈妈怀里取暖。
树活得乐观坦然。树从不想割断自己与大地的联系。更多的时候,是斧子或锯强行剥夺了树生存的权利。它们像粗暴的强盗从大地母亲怀中夺走她心爱的儿子。树在死去或者流落他乡时,会把根牢牢留在大地上,那是儿子连结母爱的脐带,更是一种不愿割舍的纪念和留恋。
最能听懂树的故事的是活泼的鸟儿。鸟儿一次次衔着树的故事远走他乡,又一次次把远方的云霞捎来,披挂在树的肩膀上。树长长的发丝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是鸟儿不老的琴弦。
树站成大平原上最威武最尽职的军人,守护着大平原的富庶和安宁。不管是黑夜还是白昼,也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暴雨如注,树都军纪严明,成立正姿势,迎接着一个又一个黎明的到来,欢送着一个又一个黄昏的离去。
说起斧子,树有一种复杂的感情。斧子既是恩人、师长,又是敌人和克星。小时候,斧子准确无误地纠正着树的错误。树在斧子的指点下愈来愈看清自己成长的路。但是.有时候斧子是不讲道理的。斧子脸上细细的光芒就是道理。树只能顺从,不能拒绝斧子的强行亲吻。树无法阻止斧子,也无法说服斧子,斧子说一不二。
木匠也喜欢树。木匠更喜欢死了的树。木匠会想方设法把树剖开,把树的血液挤干,晒成平整光滑的木头。木匠不关心树,只关心自己手中的活计。在木匠眼中,树就是木头,木头就是木板,木板就是家具。木匠会使尽各种手段,锯、斧子、刨子轮流上阵,把树迅速肢解。
树不想说话,树不愿说话,树一声不响。但树会垂泪。你没有看到树的泪水吗?那一层层飘飞的锯沫就是树流出的泪水。
树恨木匠,树也感激木匠。木匠将树制成标本。树的年轮与名字会商标般体现在家具上、门窗上。我们会摸着各种不同的木纹,准确地说出:这是红松,这是白杨,这是柞木。某种意义上说,家具与门窗是树的丰碑,是树的另一种生存方式。是木匠延续了树的另一个生命。
有的树等不到木匠的到来,就被雷电掏空了骨髓或被病虫吸尽了血肉,成为枯枝断柴,等待灶膛的收容。
树的一生不容易,有太多的苦难、考验。树的身子里埋着众多的雷电、风雨、云霞、阳光。树目睹了大自然的一切,只是树从不轻易说出来。
树是个守信的人。
范文五:《观察一棵树》导学案
《观察一棵树》导学案
学校: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签字: 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 观察一棵树 课型 观察课 主备人
本周行为训审核人 复备人 练重点
班级 小组 姓名
1、我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学习 2、我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
单记录。 目标
3、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重、难我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点 录。
课前准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备
教师“复备”栏或 学习过程 学生笔记栏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植物,让我们来做个游戏: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最熟悉的一棵树,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
下这棵树。然后,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树。
(2)提出问题:怎样进一步观察这棵树?
二、学生独立思考制定观察计划。
(1)我们还可以观察树的那些内容?
(2)用什么方法观察?需要什么观察工具?
(3)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温馨提示:
三、互学探究。
?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 互学:完成独学部分后请结对子的同学一起交流研
?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讨;对子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
?注意安全;
群学:(1)小组内制订观察计划。 ?不伤害树木。
(2)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里观察一棵树。
四、成果展示互评:
(1)各小组展示、互评观察计划。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互评。
四、课后拓展:
1(给树做张“身份证”。
(1)小组研讨:“身份证”上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制作“身份
证”?
(2)小组活动:设计个性化的“身份证”。
(3)展示、评价各组的作品。
2(认养一棵树。
(1)谈话: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呵护的快乐宝贝,校园里
的小树,谁来呵护它们呢? ?
(2)师生商讨认养小树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