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 免疫促进剂, 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双向调节剂三大类.
(1)免疫促进剂
1)胸腺制剂
如胸腺肽,胸腺素,是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剂.胸腺制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胸腺素α1,国外已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胸腺制剂能刺激T细胞释放干扰素和白介素-2,激活CD3,CD4和NK细胞的活性.治疗乙肝肝炎,目前主张大剂量:胸腺肽50-200毫克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3-6个月.胸腺肽属于小分子多肽,应用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但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必要时作皮肤过敏试验.近来,一种高纯度的胸腺制剂即胸腺肽α1(商品名为日达仙)开始问世,用法:治疗开始的最初4天,每天1.6毫克,皮下注射,以后则改为每周2次,疗程3-6个月.
2)白介素-2
也是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剂,具有促进淋巴细胞生长,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并刺激淋巴细胞分泌免疫干扰素(干扰素γ)等多种功能.由于慢性HBV感染者白介素-2活性显著下降,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感染的肝细胞,故白介素-2可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较大剂量的白介素-2(5000-10000单位/日)静脉滴注的疗效可能好于较小剂量(1000-2000单位/日)静脉滴注.主要的副作用有发热,恶性,肌肉酸痛,偶有皮疹.
3)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
是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具有传递特异性免疫信息到正常人作用,使后者产生抗体及细胞免疫,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用法: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2-4毫克肌注,每周2-3次,3-6个月为1个疗程.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无抗原性和种属特异性,因而应用比较安全,除个别病例可发生荨麻疹或头晕,耳鸣等反应外,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4)干扰素(IFN)
主要是干扰素γ,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有调节作用,对体液免疫来说,高浓度时抑制抗制抗体的产生,低浓度时则相反;对于细胞免疫来说,抑制淋巴细胞由植物血凝素等物质所促进的增殖反应;对于非特异性免疫来说,能增强吞噬细胞的能力,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对免疫功能的自身稳定也有调节作用.
5)左旋咪唑
能增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诱生干扰素,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有出皮疹,白细胞下降,感觉异常及胃肠道反应.近年研制出了涂布剂,避免了口服给药出现的副作用,并经北京开放性多中心试验证实其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每周外涂大腿内侧皮肤2次,每次5毫升.
6)其他 多糖类如云芝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等,某些中药如冬虫夏草,黄芪,人参,党参,灵芝,刺五加等也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作用.
(2)免疫抑制剂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有:
a)抑制免疫反应;
b)抗炎作用;
c)对肝脏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原的异生,使血糖升高,促进肝细胞中的多种RNA的合成.
d)抗毒素作用:但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功能,影响病毒的清除,可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慢性化,还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并发糖尿病,胃肠道出血,高血压,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故应严格掌握适应征.临床主要用于重型肝炎具有严重的中毒症状,胆红素迅速上升,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尚无肝性脑病及明确腹水的早期重型肝炎病人.采用短程大剂量琥珀酰氢化可的松400-800毫克/天,静脉滴注,疗程不超过1周,对顿挫急性重型肝炎病情,赢得抢救时机,有一定效果.对早期亚急性重型肝炎,可用中等剂量泼尼松口服,40-60毫克/天,10-14天后缓慢减量,疗程长短应视病情而定,如能恰当使用,有可能使病情逆转.
2)硫唑嘌呤 该药是细胞代谢抑制剂,是嘌呤的对抗物,毒性较大,故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 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
(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包括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Aza)、氨甲蝶呤Leflunomide、breqinar(BQR)等;
(3)半合成化合物:RS61443(mycophenolate mofetil,MMF)、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瓜素)等;
(4)生物制剂: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等。
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第一代: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品有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prednisolone、雷公藤多苷片、硫唑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即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ALG对骨髓没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目前总的倾向是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停用,但移植界对此尚有争论;
第二代:以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山地明、赛斯平、环孢多肽A、环孢灵(Cy-A、Cs-A)、新出地明(Neoral)和他克莫司为代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 2(IL-2)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CsA和FK506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余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
第三代:以单克隆抗体雷帕霉素(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霉酚酸脂(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于抗原呈递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二代制剂有协同作用;
第四代;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
根据其临床应用情况,免疫抑制剂分类为:
(1)预防性用药:CsA、FK506、MMF、Aza、Prednisone;
(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Murononab-CD3或CD4、MMF、FK506等。
(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或ALG、OKT3或OKT4,Simulect或Zenapax等。
1、 环孢菌素
七十年代后期瑞士的Borel发现了一种从霉菌酵解产物里提取的一种只含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取名为环孢素(CsA),可以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对T细胞,尤其是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因此是一种具有很高临床使用价值的免疫抑制剂。经10年的临床试验应用研究证实其抗排斥反应作用较其他药物强而且副作用小的多。故于八十年代末被批准正式注册投入市场应用。CsA近20年的临床应用显示了神奇的效果,使得除小肠移植外,肝、肾、心及心/肺、胰移植的病人/移植物一年存活率达70-85%,而在此之前仅30-50%。CsA相关性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率大约为10-2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因素。轻度以头痛、肢体震颤、感觉障碍等多见,中度以视力障碍为主。CsA相关神经毒性的重症表现发生率极低。
2、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从土壤真菌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特性,其药物强度是环胞霉素A的10-100倍,预防各种器官移植所出现的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环孢菌素。
1984年,日本藤泽公司(Fujisawa)在日本大阪筑波地区分离出筑波链霉菌,通过酦酵、纯化及分离出Tacrolimus成分。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Starzl器官移植中心将普乐可复首次在临床试用。1993年,在日本以普乐可复(Prograf)上市。1995年经FDA获准后在多个国家正式使用。目前,普乐可复已广泛的应用于肝脏、胰腺、肾脏、心脏、肺等实体器官的移植中。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报告,在使用环孢素无效的援救疗法中,肝移植患者应用FK506 有87%的成功率,而肾移植患者有74%成功率。199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到目前为止,使用过该产品的移植患者累积已超过5000例人数,基本上每个移植中心和单位都应用普乐可复产品。2002年该品的全国医院用药金额为3.4亿元,占整个免疫抑制剂的5.44%;2003年为5.4亿元,占整个免疫抑制剂的8.17%。该品种在全国畅销药品徘名中名列第70位,居免疫抑制剂的第4位。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经济上无法承受,使其应用受限。值得关注的是,该类产品中由安徽金蟾药业独家生产的华蟾素。它是一种治乙肝、抗肿瘤纯中药制剂,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得到普遍应用。
全球使用普乐可复的移植患者例数逐年快速增加,97年03月 约 2.2 万, 98年12月 > 5.0 万, 99年12月 > 6.8 万2000年12月 > 9.3 万,2001年12月 > 12.0万。到2002年低,在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中, 90%以上的肝脏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 60%以上的肾脏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治疗,90%以上的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到去年底,全球已超过15万例移植患者在使用普乐可复产品。
FK506其应用于临床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时间较短。因此,有些方面(药理和毒理)研究的不够全面。FK506的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神经毒性以及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他克莫司可诱发糖尿病(几率约10%~30%),严重时可引起酮症酸中毒。FK506相关高血压的发病率较CsA显著降低。雷帕霉素 与FK506和CsA相比,雷帕霉素是一个与钙调素没有相互作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被认为对血压没有影响。
大环内脂类免疫抑制剂(包括FK506和雷帕霉素等)不仅可内服,还可外用,主要是对一些皮肤病比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接触性皮炎和秃斑等均有一定疗效。另外,《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Arthritis Rheum 2003;48:3328-3337)12月发表一项报告说,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以2或3mg/天的剂量单独治疗活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似乎安全、有效,但通常剂量更大改善更大。
3、雷帕霉素(纳巴霉素,西罗莫司,Rapamycin,Rapamune,RAPA,RPM, Sirolimus)
雷帕霉素是1975年加拿大Ayerst试验室Vezina等从太平洋Easler 岛土壤样品中分离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所产生的一种亲脂性三烯含氮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免疫抑制药,是一种用于固体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结构与他克莫司相似,但作用机制不同。雷帕霉素与他克莫司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经深入研究。
1989年Morris等首次将其用于抗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现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有效抗增殖作用比环孢素(C17A)强50~500倍,肾毒性比环孢素和他克罗司都低。1999年应用于临床。从目前临床应用来看,RAPA有很好的抗排斥作用,且与环孢霉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CsA和FK506与药物源性的肾功能障碍有关,特别是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过程中,治疗上应尽量避免有肾毒性的药物。至今为止,尚未发现RAPA有明显的肾毒性。
RAPA与CsA、FK506、MMF等联合应用均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其益处在于①减少了治疗方案中各种免疫抑制剂的用量,②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③增强了免疫抑制的效果。
RAPA有与FK506相似的副作用。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其副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且为可逆的,治疗剂量的RAPA尚未发现有明显的肾毒性,无齿龈增生。主要毒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头晕,鼻出血,关节疼痛。
SDZ RAD是雷帕霉素的衍生物。SDZ RAD的第40位有一个羟乙基链,能增强该分子的极性,从而提高了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并且SDZ RAD可以与CsA同时给药,因它的半衰期比西罗莫司短,Ⅲ期试验将它与由CsA、激素和骁悉构成的标准方案进行比较,已取得一定进展。
4、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RS-61443)
霉酚酸酯由青霉素属真菌产生的具有抗代谢的霉酚酸半合成物,是由美国Syntex公司的Nelson合成的,商品名为骁悉(Cellcept)。此药中的活性成分为霉酚酸(MPA),霉酚酸酯是霉酚酸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5、咪唑立宾(mizoribine,MZ,bredinin,布累迪宁)
咪唑立宾是日本旭化成从土壤霉菌Eupenicil-liumbrefeldianum的培养滤液中获得的咪唑类抗生素。作为免疫抑制剂,1991年12月起在日本临床肾移植中应用。日本许多临床移植中心已将咪唑立宾作为肾移植后的常规免疫抑制药物。我国近年也将其作为肾移植抗排斥药用于临床。咪唑立宾与同类药物硫唑嘌呤相比,肝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要小,它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障碍和过敏症状,偶见骨髓功能抑制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免疫双身调节剂 有人认为:某些真菌(如食用菌)及多糖类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既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也可用于免疫功能亢进的治疗.
范文二:关于免疫调节剂
关于免疫调节剂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如肿瘤、器官移植、病毒性肝炎、哮喘、反复性感冒、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都会使用到免疫调节剂。医学上的“调节”多具有双向的含义,临床使用的免疫调节剂可大致分为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两大类,其增强或抑制的功效多与使用剂量有关,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起着或主要或辅助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中举足轻重 在器官移植领域,不可避免地要提及诺华公司1984年推广上市的环孢素A(山地明),该药是推动器官移植发展的最重要的第二代免疫抑制剂,它的问世被称为现代器官移植的一座里程碑。临床及相关研究证实,在肝脏移植中联合应用环孢素A和强的松,多数患者能够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另外,此药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成为可能。目前,该药品仍是临床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免疫抑制剂。据诺华公司移植事业部总监吴云鹏介绍,2005年,新山地明(进行了剂型改造的环孢素A)在中国的销售额约为1.6亿~1.7亿元,占国内整个环孢素A市场的50%~60%。 据了解,国内免疫抑制剂市场目前仍是进口品牌占主导地位。除新山地明之外,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藤泽药厂生产的FK506制剂(普乐可复)也占有一席之地,该药已成为预防、治疗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药物,也是新山地明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关专家介绍,与环孢素A相比,FK506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但作用环节相似,两者均是器官移植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免疫抑制剂。相比之下,中美华东制药、华北制药新药等企业的环孢素A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环孢素A的原研企业诺华公司是众多正在从事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企业之一。2003年,诺华公司在国内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舒莱(Simulect,或Bas-iliXimab)。此药是一种新型的嵌合性人/鼠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抗排斥反应,其作用环节与环孢素A不同,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在移植早期即可使用。据了解,舒莱的2005年国内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诺华公司对此品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免疫增强剂:化学合成类后军突起 免疫增强剂是指兴奋、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也用于难治性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据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胡仪吉介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分为五类:生物类(胸腺
激素类、转移因子、免疫核糖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微生物来源的制剂(利用细菌抗原做成的制剂,类似菌苗类,如哮喘疫苗等);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异丙肌苷、羟壬嘌呤、二乙胺基硫代甲酸钠等);聚合糖类(微生态制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k、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中药及植物来源类(人参、刺五加、枸杞子、黄芪、白芍、淫洋藿、蜂王浆、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胎盘脂多糖等)。
在众多的免疫增强剂当中,一些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类在免疫增强剂市场的地位不容忽视,此类产品虽然其销量难以统计和估算,但算得上是国内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传统产品,尤其深得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的青睐。
生物制剂当属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中的胸腺肽、干扰素、细胞因子以及高端产品白介素的销售金额所占市场份额最大(80%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此类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额正在逐年递增,市场细分程度也在加大,但生物制剂类产品多为针剂,需要冷冻保藏,其价格普遍较高,口服效果十分有限。
胡仪吉认为,免疫调节剂领域尚有许多未知因素,对于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日本和美国没有欧洲国家关注得多;口服剂能刺激儿童肠道免疫系统,比肌注和静脉注射制剂更为安全,其患者依从性较好,价格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有关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不时见诸专业媒体,如服用酌干扰素的患者可能出现类似脑炎表现的脑部症状、丙种球蛋白由于是血液制品也存有潜在危险性、左旋咪唑类可引发流感症状等。
为此,一些新型的化学合成类免疫增强剂的上市也许更值得期待。此类药物所具有的生产成本低、制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并可重复、服用方便(口服)等优势悄然显现,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家的关注和认同。匹多莫德正是此类免疫增强剂的一个代表,其结构类似于二肽,口服及肌肉注射都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能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据了解,太阳石药业公司的匹多莫德(万适宁)的产品2001年正式上市,2002年后,又有三家企业的产品获得证书,目前有太阳石药业(片剂)、浙江仙琚(颗粒剂)和江苏苏中(口服液)三家企业的匹多莫德进入了医院市场。据太阳石药业有限公司新药部经理马元良介绍:由于疗效确切的化学合成类免疫增强剂市场几乎是空白,此产品销售的上升趋势较快;2005年万适宁占到匹多莫德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目前主要用于防治儿童因免疫功能低下出现的反复性感染。
有专家指出,在儿童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出现免疫缺失,主要表现为
抵抗力下降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另外,儿童在换季期间出现的发烧,有70%~80%是病毒感染,有人主张对这类患儿治疗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外还可使用免疫增强剂。临床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抗病毒药物没有特异性;另一方面医生的免疫增强剂使用意识不到位。
其实,免疫增强剂在病毒相关性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大空间,国内外也已开始重视免疫增强剂在减少肿瘤复发等方面的作用。一些乙肝和肿瘤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胸腺肽等,每年的费用差不多都在万元以上,而口服制剂存在明显的服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势。马元良对记者说,化学合成类免疫增强剂可以在相关领域的辅助治疗上大有作为。
近年来,国内免疫调节剂市场保持着可观的增长速度,应该说,这是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和生产企业精耕细作的结果。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PN)的数据显示,2003年和2004年免疫增强剂类样本医院用药总金额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6.45%、32.19%;而免疫抑制剂销售额2005年前三季度比2004年前三季度增长了11.57%。
范文三: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Protopic immunomodulator)是一种比较新的白癜风治疗方法。Protopic是由日本的Fujisawa 医药公司生产的用来抑制白斑处局部皮肤免疫反应的药膏。很多(但不是全部)使用它的人都取得了成功。Protopic曾成功地被用于湿疹的治疗,当前,批准的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提到白癜风的治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规定现在不支持对Protopic用于白癜风的临床使用和研究。
目录
1概念
2什么是免疫调节剂
3功效
4副作用
5使用方法
1概念
immunoregulative preparation
免疫调节剂
增强及调节免疫功能的非特异性生物制品。是抑制白斑的一种药物。
2什么是免疫调节剂
在调查研究之后,很多病人都希望(protopic对白癜风的治疗)尽快被批准。Protopic一般的使用方法是每天涂两次,很多医生还建议他们的患者每周照射15-30分钟的自然光,也有医生选择用窄波UVB的。Protopic有.03%(一般适用于儿童)和.1%(加强型)两种型号。
Protopic免疫调节剂药膏是由日本本州的Tsukuba 山中发现的一种土壤中稀有的细菌制成的,此地因为有稀有的植物群而闻名,所以日本公司发现这种产品的特性也自然而然。
大多数专家认为白癜风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人体自身的黑色素细胞而导致的。在局部的白斑区使用后,Protopic能够阻止免疫系统攻击黑色素细胞,从而使之成长和再生长。Protopic不会很容易地被人体的血液吸收,使治疗真正限于局部,这一点可以使患者放心使用。
最近Protopic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批准用于湿疹的治疗(白癜风还没有被批准),尽管还没有发表和公开官方的研究、结论或者科学的数据,已经对很多白癜风患者显示了明显的效果。白癜风方面的权威Pearl Grimes大夫正在进行一个由调查人发起的研究,此研究由fujisawa公司所资助,用来评估protopic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还不会马上就在美国、日本和其他的地方正式应用,但是如果调查研究工作能够证明Protopic的价值的话,
它将会被广泛地使用。
在美国,虽然这种药还没有得到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的许可用于白癜风的治
疗,医生还是可以开处方使用protopic治疗白癜风。请记住,如果你对protopic
有兴趣,应该与你的皮肤病专家进行讨论再做决定。
3功效
该类药物对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某些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均有一定
疗效。齐书钧专家指出其大多是生物制品,如卡介苗(BCG)、内毒素等;少数
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如左旋咪唑(lev-amisloe)和梯洛龙(tilorone)
等。它们有的可以激活补体,有的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有的可以非特异
性地增强T、B淋巴细胞反应,有的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据研究结果发现,免疫
调节剂中的转移因子、胸腺素、干扰素、左旋咪唑、免疫核糖核酸等,对正常
的免疫功能不产生影响,但可增强已经低下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如左
旋咪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四咪唑的左旋体,经实验及临床证明,它对正常人
和健康的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极小或无影响,但在低免疫应答的病例中,能增
强各类抗原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增强淋巴细胞介质的产生。当吞噬细胞
和T细胞功能低下时,左旋咪唑可使其恢复正常。左旋咪唑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功能与其剂量有直接关系。当高剂量时,常可造成免疫抑制现象。在临床上可
用于治疗复发性及慢性感染、肿瘤、类风湿疾病、病毒感染后的低应答性疾病
等。
4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患者皮损处的T细胞,但是据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调查研
究显示免疫调节剂会产生较多的副作用,禁忌症也比较多,患者在服药前一定
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5使用方法
辅酶Q10(CoQ10)
辅酶Q10在人体代谢的呼吸链中起递氢体作用,对一系列酶均有激活作用,对
需氧代谢有重要影响。辅酶Q10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和肝炎的临
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用量:每次5-10mg,肌注,每日一次。
左旋咪唑涂布剂
左旋咪唑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它可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转换有一定作用,可预防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癌变,
与保肝药物和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恢复肝功能和清除肝炎病毒的
疗效。左旋咪唑涂布剂的疗效优于口服制剂,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用量:5ml(500mg)/次,每3天1次,涂于大腿内侧皮肤,半年为1个疗程。
规格:5ml(500mg)×6支。
应用免疫
? 凝集[反应] ? 凝集原 ? 被动血凝反应 ? 间接凝集反应 ?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 协同凝集[反应] ? 沉淀原 ? 沉淀[反应] ? 沉淀素 ? 带现象 ? 前带现象 ? 后带现象 ? 沉淀试验 ? 环状沉淀试验 ? 乳环状试验
? 比浊测定 ? 免疫比浊法 ?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 定量单向凝胶扩散
? 免疫电泳 ? 对流免疫电泳 ?
? 免疫固定电泳 ? 反向免疫印迹 ?
? 补体结合抑制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 免疫珠试验 ? 红细胞凝集试验 ?
? 血凝试验 ? 鞣酸化红细胞试验 ?
其他科技名词
相关文献
沙棘属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进展-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年 第2期 (41)
中西医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 第1期 (16)
中西药联合免疫调节剂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 第1期 (49)
>> 查看更多相关文献
词条标签:
医药药品生物制品免疫学应用免疫分子生物学多字标准医学名词生物化学科学自然科学医学术语
验 火箭免疫电泳 ? 交叉免疫电泳 中和试验 ? 病毒中和试验 间接补体结合试验 ? 免疫亲和层析 乳胶凝集试验 ? 冷凝集素 絮凝试验 ? 血凝抑制试验
范文四:111111--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1. 人用免疫调节剂........................................................................................................... 1
1.1 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中举足轻重 ...................................................................... 1
1.2 免疫增强剂:化学合成类后军突起 ...................................................................... 3
1.2.1免疫增强剂分类 ......................................................................................... 3
1.2.2免疫增强剂市场情况 .................................................................................. 3
2. 动物免疫增强剂........................................................................................................... 4
2.1 免疫增强剂的分类............................................................................................. 4
2.2 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介绍...................................................................................... 5
2.2.1 矿物硒..................................................................................................... 5
2.2.2 维生素..................................................................................................... 5
2.2.3 中草药..................................................................................................... 5
2.2.4 卡介苗..................................................................................................... 7
2.2.5 左旋咪唑 ................................................................................................. 7
2.2.6 西咪替丁 ................................................................................................. 8
2.2.7 新鱼腥草素钠 .......................................................................................... 8
2.2.8 咪喹莫特 ................................................................................................. 8
2.2.9 β-葡聚糖.................................................................................................. 9
2.2.10
2.2.11
2.2.12
2.2.13 寡聚糖 ................................................................................................... 9 白介素-2 ................................................................................................ 9 微生物制剂 ............................................................................................ 9 棱酸制剂 ............................................................................................. 10
2.2.14 蜂花粉 ................................................................................................. 10
2.2.15 蜂胶 .................................................................................................... 10
2.2.16 胸腺肽 ..................................................................................................11
2.2.17 热休克蛋白 ...........................................................................................11
2.3 影响效果因素...................................................................................................11
2.4 免疫增强剂今后的研究方向..............................................................................11
1. 人用免疫调节剂 临床使用的免疫调节剂可大致分为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两大类。其增强或抑制的功效多与使用剂量有关,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起着或主要或辅助的作用。
1.1 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中举足轻重
有统计数据显示,以肾移植为例,自2000年以来,我国器官移植的实施正以每年5000余例次递增,到2003年底已先后完成了5万多例次,年移植量仅次于美国:仅肝移植一项。每年就约有3000名患者接受肝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器官移植正逐渐被医患双方认识和接受。
事实上,对于同种器官移植,机体排斥反应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其在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时间、移植器官功能的良好保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免疫抑制剂的更新换代和在临床的广泛推广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和进步。
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5大类:
① 细胞因子抑制剂:在临床使用或使用的有3种,环孢素A、FK506(他克
莫司)、雷帕霉素;
② DNA合成抑制剂:硫唑嘌呤、酶酚酸酯、咪唑拉宾、麦考酚那;
③ 皮质类固醇:最常用的有强的松、甲基强的松;
④ 抗淋巴细胞抗体:多克隆抗体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有OKT3和CD25抗体;
⑤ 其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百令胶囊。
在器官移植领域,不可避免地要提及诺华公司1984年推广上市的环孢素A( 山地明)。该药是推动器官移植发展的最重要的第二代免疫抑制剂,它的问世被称为现代器官移植的一座里程碑(第一代为硫唑嘌呤)。临床及相关研究证实,在肝脏移植中联合应用环孢素A 和强的松,多数患者能够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另外,此药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成为可能。目前,该药品仍是临床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免疫抑制剂。据诺华公司移植事业部总监吴云鹏介绍,2005年,新山地明(进行了剂型改造的环孢素A)在中国的销售额约为1.6亿-1.7亿元,占国内整个环孢素A市场的50%-60% 。
据了解,国内免疫抑制剂市场目前仍是进口品牌占主导地位。除新山地明之外,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藤泽药厂生产的FK506制剂(普乐可复)也占有一席之地,该药已成为预防、治疗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药物,也是新山地明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关专家介绍,与环孢素A相比,FK506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但作用环节相似。两者均是器官移植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免疫抑制剂。相比之下,中美华东制药、华北制药新药等企业的环孢素A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环孢素A的原研企业诺华公司是众多正在从事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企业之一。2003年,诺华公司在国内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舒莱(Simulect,或Basi liX-imab)。此药是一种新型的嵌合性人/鼠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抗排斥反应,其作用环节与环孢素A不同,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在移植早期即可使用。据了解。舒莱的2005年国内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诺华公司对此品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1.2 免疫增强剂:化学合成类后军突起 免疫增强剂是指兴奋、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也用于难治性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1.2.1免疫增强剂分类
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分为五类:
生物类(胸腺激素类、转移因子、免疫核糖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微生物来源的制剂(利用细菌抗原做成的制剂,类似菌苗类,如哮喘疫苗等); 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异丙肌苷、羟壬嘌呤、二乙胺基硫代甲酸钠等); 聚合糖类(微生态制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K、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 中药及植物来源类(人参、刺五加、枸杞子、黄芪、白芍、淫洋藿、蜂王浆、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胎盘脂多糖等)。
在众多的免疫增强剂当中,一些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类在免疫增强剂市场的地位不容忽视,此类产品虽然其销量难以统计和估算,但算得上是国内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传统产品,尤其深得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的青睐。
1.2.2免疫增强剂市场情况
生物制剂当属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中的胸腺肽、干扰素、细胞因子以及高端产品白介素的销售金额所占市场份额最大(80%左右)。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中,胸腺肽国产化学药品注册383项,进口化学药品注册2项,生物制品注册3项;干扰素国产生物制品注册112项,进口生物制品994项。白介素国产化学药品注册54项,生物制品注册107项。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类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额正在逐年递增,市场细分程度也在加大,但生物制剂类产品多为针剂,需要冷冻保藏,其价格普遍较高,口服效果十分有限。
免疫调节剂领域尚有许多未知因素,对于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日本和美国没有欧洲国家关注得多;口服剂能刺激儿童肠道免疫系统,比肌注和静脉注
射制剂更为安全,其患者依从性较好,价格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有关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不时见诸专业媒体。如服用γ干扰素的患者可能出现类似脑炎表现的脑部症状、丙种球蛋白由于是血液制品也存有潜在危险性、
左旋咪唑类可引发流感症状等。
近年来,国内免疫调节剂市场保持着可观的增长速度,应该说,这是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和生产企业精耕细作的结果。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PN)的数据显示,2003年和2004年免疫增强剂类样本医院用药总金额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6.45%、32.19%;而免疫抑制剂销售额2005年前三季度比2004年前三季度增长了11.57%。
表1 免疫加强剂典型医院2002年市场份额表
2. 动物免疫增强剂
影响正常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有各种先天、后天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功能缺陷或各种急、慢性细菌、病毒感染等,而免疫增强剂具有抗感染及对自身免疫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在病毒相关性疾病控制方面有很大空间。
2.1 免疫增强剂的分类
免疫替代剂:用来代替某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因子的药物;
免疫恢复剂:能增强免疫功能;
免疫佐剂:增强由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机能。
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不下十几类上百种,目前生物制剂当属免疫增强剂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中胸腺肽、干扰素及白介素等市场份额较大。
理想的免疫增强剂应能促进抗原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增强弱免疫性抗原的抗原性,无毒副作用;能以不同途径免疫,也能用于不同抗原:能在免疫抑制机体中发挥作用;用于食用动物不应有药物残留;能有效提高免疫反应质量;使用稳定、便宜且容易生产。
2.2 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介绍
2.2.1 矿物硒
缺硒时动物免疫水平降低,硒可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研究发现补硒还可抑制人类癌症的发生,它可对抗氧化损伤、刺激癌细胞凋亡等。无机硒极易发生中毒,已升发了多种有机硒,如硒代甲硫氨酸、硒酵母等。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有低毒高效易吸收的特点,在改进动物缺硒状况方面,硒酵母的效率比亚硒酸钠高几倍。已研发的纳米硒对小鼠免疫系统的保护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2.2.2 维生素
VA、VE对动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VE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VE具有佐剂作用,当用VE油代替灭活油苗中的矿物油时,能使抗体滴度产生得更快更高。有报道指出饲喂VA缺乏的日粮可使鸡胸腺和法氏囊发育受阻、萎缩,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血清抗体浓度下降,高剂量VA可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病导致的死亡,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使新城疫抗体滴度提高,补体及溶菌酶活性升高,维持最佳免疫反应的VA需要量远高于维持最佳生产性能的需要量。
2.2.3 中草药
中草药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和增强机体免疫效应方面发挥着强大作用。按照中草药的功能分为3类:补益类大多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常用黄芪、党参、当归、白术、枸杞、五加皮、肉桂、杜仲等。这类中药大多具有多糖成分;清热解毒类:集约化养殖中,此类巾药对裔禽传染病防治具有独特优势,除能抑制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外,还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功能。主要有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穿心莲、大青叶、黄连、黄芩、柴胡等;其它中药如:伏苓、猪苓、木通、大黄等也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
中草药有效成分主要有多糖、甙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黄酮、树脂、油脂、糖肽、氢基酸、多种常量与微量元素等。其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主要体现在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但每种成分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方式各不相同,如多糖成分(黄芪多糖等)对机体免疫反应有较强促进作用,具有诱导淋巴细胞增
生、增强吞噬细胞活性、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诱导产生干扰素等功能;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甙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介素-2和淋巴毒素等,增加T细胞数量,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药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成分,能抑制或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报道指出黄连、黄芩、黄柏等能提高免疫细胞吞噬作用;鱼腥草、黄连、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等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黄芪、党参、黄连、甘草、灵芝、丹参等可提高单核细胞吞噬作用;黄芪、丹参等能诱生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病菌。
① 黄芪
黄芪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有人从黄芪中提炼出黄芪黄酮、皂苷、多糖和挥发油四种成分,分别进行免疫功能测定:发现四种成分对正常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增强作用,其中以黄芪皂苷的免疫增强作用最为突出,也提示黄芪的免疫增强作用可能是各个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体外实验表明,黄芪不同成分的免疫增强活眭强弱不同,在2.5~250μ g/mL的浓度范围内,黄芪黄酮、皂苷和挥发油均表现为显著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多糖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作用特点。另外,还发现黄芪黄酮、皂苷的免疫增强作用强于多糖。单独对黄芪皂苷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它能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生成。
黄芪多糖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作为最新的免疫调节剂无任何毒副作用,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功效,是当前在养殖业中应用最广的多糖类免疫增强剂。它的免疫增强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促进及对免疫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它可提高动物机体胸腺、脾脏、法氏囊及肠系膜淋巴结等主要免疫器官的重量,还可提高病理状态下机体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它可通过保护肠黏膜相关免疫细胞、维持肠黏膜微循环正常功能、提高肠黏膜抗氧化能力、调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分泌和表达,提高肠道免疫功能。
② 紫锥菊
紫锥菊被誉为免疫增强剂,可刺激免疫细胞的生长,有类似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广泛用于人类支气管哮喘、生殖器疱疹、癌症与艾滋病等各种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它的化学成分含有多糖及糖蛋白、咖啡酸类衍生物及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免疫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它能明显促进巨噬细胞乔噬功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脾脏NK细胞的杀伤功能;可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等。作为免疫
促进和调节剂,它已大量用于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慢性呼吸道感染,与各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各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等。被认为与传统抗病毒免疫增强类中药黄芪具有相似的作用。当前鸡非典型新城疫、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轮状病毒性腹泻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为它的开发提供了良好机遇。美国研究人员将其用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外,它的多酚、多糖及异丁酞胺均呈抗炎活性,在北美和欧洲作为抗炎药物使用,用于防治上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③ 灵芝多糖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它能增强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对多种因素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也有很好的恢复作用,能有效地促进脾细胞产生白介素-2,增加形成抗体的细胞数目,直接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能拮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作用。它还能提高动物肠道的免疫功能,刺激肠道黏膜淋巴细胞,进而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2.2.4 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活化淋巴细胞,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卡介苗中起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有很多。已从卡介苗中提取了多种组分,有卡介苗素、卡介苗多糖、胞壁酰二肽、细胞壁骨架、甲醇提取残余物等,并发现它们的作用并不相同。卡介苗素和卡介苗多糖是良好的巨噬细胞激活剂,胞壁酰二肽和细胞壁骨架具有免疫佐剂功能,而卡介苗甲醇提取残余物则对恶性黑色素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人医临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胃肠道癌肿等。在畜牧业,作为免疫佐剂与疫苗同时使用可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2.2.5 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是广谱驱虫药,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免疫凋节作用的化学合成物,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在畜牧业广泛应用。左旋咪唑能使抗胸腺依赖性和抗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抗体滴度明显升高。给鸡注射新城疫I系苗的同时服用左旋咪唑能增强免疫效果;对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同时应用左旋咪唑,可明显促进该疫苗的免疫效果,用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明显增强,血清内抗马立克氏病毒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它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巨噬细胞功能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Hu等对左旋咪唑免疫调节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左旋咪唑的免疫调节活性作用与咪唑基团有关,咪唑类化合物可作用于cAMP磷酸酯酶,促进cAMP水解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其
免疫调节活性机理有三方面:一是具有拟胆碱能活性(与咪唑基团有关);二是能诱导机体产生各种淋巴因子:三是其代谢产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左旋咪唑主要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增长、激活免疫因子、直接抵御病菌、病毒,但长期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
2.2.6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为高效选择性H2受体颉颃剂,H2受体不仅分布于胃肠道,也广泛分布于淋巴细胞表面。对西咪替丁调节组织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对免疫应答的其他作用研究,证明它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细胞免疫中,特异性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使巨噬细胞功能活化,明显促进正常鸡体内T淋巴细胞增殖,使CD4+细胞百分比升高,CD8+细胞百分比下降,CD4+/CD8+细胞比值升高,使鸡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升高,明显促进鸡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它可促进小鼠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产生,使破伤风毒素免疫小鼠后的破伤风抗毒索滴度增加,免疫原性较弱的抗原诱导的抗体滴度明显升高,促进机体抗胸腺依赖性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抗体的产生,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鸡接种新城疫活苗前配合应用西咪替丁可明显拮抗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影响,使机体维持较高抗体水平,疫苗接种后配合应用西咪替丁可明显加速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疫苗二次免疫前应用西咪替丁可使血清内抗新城疫病毒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对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用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明显增强,血清内抗火鸡疱疹病毒(HVT)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
2.2.7 新鱼腥草素钠
新鱼腥草素钠为十二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研究表明它对多种细菌有明显杀菌和抑菌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和单棱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脾内T、B淋巴细胞密度及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合适剂量的新鱼腥草素钠对提高机体的最佳免疫力有重要影响。另外,它不仅是有效的免疫增强剂,还能拮抗氟苯尼考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
2.2.8 咪喹莫特
咪喹莫特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具有增强皮肤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一种局部免疫增强剂,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调节局部炎症反应,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它通过增强抗原递呈细胞活力,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Thl/Th2细胞因子产生,在人与动物体内外试验中均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增殖的能力。
2.2.9 β-葡聚糖
β-葡聚糖作为一种广谱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动物上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葡聚糖的结构方式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刺激巨噬细胞)和体液免疫(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它既可使动物抵抗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肿瘤的侵犯,也可使植物免遭病害。例如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氨基糖骨架和肽链组成,肽聚糖被水解后,其活性增加,具有包括佐剂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对提高免疫因子活力、增强抗病力有积极作用。另外,脂多糖也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可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10 寡聚糖
寡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总称。其中低聚甘露糖、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精、低聚乳糖等能被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利用,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同时又有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生长繁殖以及吸附并排出病原菌的作用,寡聚糖可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有研究表明寡聚糖能与一定毒素、病毒、真核细胞的表面结合,作为这些外源抗原的佐剂,减缓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效价,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它也具有抗原特性,能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对免疫系统的反应可能是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控而间接获得的。饲粮中添加寡聚糖能显著提高鸡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PHA淋巴细胞转化率。甘露寡聚糖能显著提高雏鸡和仔猪血液SOD和GSH-px水平,增强动物抗氧化自由基能力。
2.2.11 白介素-2
白介素-2是在抗原和1L-1诱导下由T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糖蛋白。有广谱的免疫增强作用,能维持Th、Tc在体外长期存活和增殖;可直接激活B细胞和刺激脾细胞产生抗体;可提高NK细胞活性及增强NK和Tc杀伤功能,促进干扰素生成。目前1L-2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它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摧毁的T细胞也有疗效。
2.2.12 微生物制剂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剂(有的含有有益菌的代谢产物),具有维持宿主微生态平衡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其防治疾病机理为:通过益生菌竞争作用调节体内菌群结构,包括竞争粘附位点、化学物质、可用资源;其次益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抑菌物质,如乳酸菌产生乳酸、乳酸菌素等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有益菌双歧杆菌既可增强消化功能,同时也是免疫调节剂。还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具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如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胞壁酰二肽(MDP),它是分枝杆菌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为N-乙酸胞壁酸-L-
丙氨酸-D-异谷氨酰胺。单纯注射MDP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活化巨噬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进一步增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活性,使其更易捕获抗原:与抗原合用可增强机体对多种抗原的免疫功能,它具有很强的佐剂活性,能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提高疫苗、菌苗、病毒亚单位苗及寄生虫苗的保护力。
2.2.13 棱酸制剂
近年发现细菌DNA本身也是一种免疫佐剂,可有效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介导此作用的是一类短核苷酸序列,称为免疫应激DNA序列。免疫核糖核酸是从被免疫机体的淋巴细胞、淋巴组织中提取的核糖核酸,具有传递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信息的功能。由于它具有超越种属界限传递免疫功能的特点,因此有关它的应用研究受到重视。国外研究表明,当机体缺乏核苷酸时,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且活性下降,抗体形成也明显下降;而补充核苷酸则有利于恢复免疫细胞功能和促进抗体产生。在动物上人们倾向于把核酸制剂作为免疫佐剂,以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特异性免疫核精核酸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使其抗原转阴、形成抗体,达到治疗肝炎目的。但作为免疫增强剂,核酸制剂的价格相对较高,且生物制剂缺乏标准化。
2.2.14 蜂花粉
蜂花粉是蜜蜂采集花粉粒加入花蜜和蜜蜂的唾液将其粘合而成的团状物,我国蜂花粉资源丰富。它含14种微量元素和22种游离氨基陵中的20种,含多种维生素及生命活性物质,如磷脂、活性酶、核酸等。目前主要集中在其作为免疫佐剂的应用研究上。美国研究证明花粉多糖与马立克疫苗合用可使免疫力的产生提早3天,死忘率降低。蜂花粉多糖对新城疫弱毒苗、减蛋综合征和马立克氏病免疫应答的试验结果显示花粉多糖可提高抗体效价水平,免疫力可提早产生3~5天,免疫期延长20~60天。玉米蜂花粉多糖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实验显示它对疫苗免疫有增强效果,多糖使血清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普遍升高。研究证明蜂花粉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是理想的免疫佐剂,不仅可增强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且具有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特性。
2.2.15 蜂胶
蜂胶能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进行调节,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是一种天然高效免疫增强剂。有人发现服用蜂胶的家兔,其血中丙种球蛋白的活性及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都有所增强,且抗体数目和没有服用蜂胶的家兔相比明显增加。对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它本身能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二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免
疫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2.2.16 胸腺肽
研究报道指出胸腺肽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巨噬细胞的乔噬活性,对机体免疫机能既有增强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免疫调节剂。人医主要用它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尤其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但它价格昂贵,在畜牧业很难推广应用。在胸腺肽中加脱氧胆酸钠、微晶纤维素和淀粉,制成肠溶胶囊,可使胸腺肽直接到达小肠,使其大部分被小肠吸收而发挥疗效,明显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诱导T细胞成熟。胸腺肽α1是人胸腺素第5组分中纯化出的一种生物因子,具有促进体内细胞因子分泌,活化淋巴细胞的作用,早期主要用于重症细菌感染和免疫缺陷病的治疗,近年已用于肿瘤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特别对提高NK细胞活性尤为明显,是一种低毒高效的免疫调节剂。
2.2.17 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是一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且高度保守的多肽类蛋白质家族,又称应激蛋白,生物学功能广泛,不仅表现在热应激条件下参与细胞的抗损伤、修复和热耐受过程,且在蛋白质折叠、跨膜运输、细胞骨架及核骨架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在抗原受体成熟、抗原加工、呈递等多方面起作用。它有一重要功能就是参与肿瘤免疫。国外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可高度表达或特异表达不同亚族的热休克蛋白,而它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转录、表达之间有密切联系,肿瘤组织中提出的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可作为肿瘤排斥抗原,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异细胞毒性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2.3 影响效果因素
影响免疫增强剂作用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给予时间:一般在动物易受病原感染期间或受病原感染前使用免疫增强剂更有效;给予途径、剂量和周期:免疫增强剂在生产实践中并不表现出剂量和效应的线性关系。剂量过小不能发挥免疫增强作用;剂量过大会使动物产生免疫抑制:使用方式:一般单独使用某一种免疫增强剂或将某一类的不同种混合使用,很少有人将不同类的免疫增强剂混合使用。
2.4 免疫增强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目前对免疫增强剂使用效果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动物接受刺激后,所测定免疫功能指标包括:血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活力、溶血活力、凝集素活力等。今后还要筛选更多高效、廉价的免疫增强剂,更好地估价其在机体的免疫活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使用的安全性及评价标准的确定等。
范文五: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
匹多莫德(pidotimod)的化学名为:(R)-3-[(S)–(-氧-2-吡咯烷基)羰基]-噻唑烷-4-羧酸,是一种合成的胸腺二肽结构的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在动物和人中都有免疫刺激活性。
一、药理与毒理
1.免疫调节机制
匹多莫德对老龄化的免疫系统具有特殊调节活性。动物实验显示,匹多莫德不仅能增加老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细胞受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增生率,还能增加老龄大鼠淋巴细胞产生IL-1的能力。除此之外,匹多莫德还有增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细胞因子(IL-1)间缺失反馈的作用。但它并不影响成年大鼠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和产生IL-2的能力。
匹多莫德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依赖于某些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在免疫系统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自发行使细胞毒作用,无需抗原预先刺激即可直接杀伤某些靶细胞,如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因此,在感染发生初期,首先被激活而去杀灭感染细胞的是NK细胞。研究表明,匹多莫德在体内能显著增加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也能增加小鼠脾对有丝分裂原(刀豆素A和IL-2)的增殖应答。在体外,匹多莫德显著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蛋白激酶C激动剂诱导的胸腺细胞的程序死亡。
TNF-α和一氧化氮(NO)是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2个主要因子,在杀死微生物和对感染的自然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单以泼尼松龙处理的小鼠在受到脂多糖、干扰素或无性孢子的刺激时不能产生足够的TNF-α和NO。而接受泼尼松龙+匹多莫德处理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受到同样刺激时,完全恢复了产生TNF-α和NO的能力。除此之外,匹多莫德还能重建免疫被抑制小鼠的腹膜和脾的细胞构成;显著降低泼尼松龙对巨噬细胞功能、过氧化阴离子产生以及体外无刺激趋化的免疫抑制作用,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活力;增加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抗体分泌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匹多莫德通过调节免疫因子(TNF-α和IL-2)的表达起到免疫双相调节的作用,恢复被抑制的免疫能力,如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削弱过强的免疫反应,如降低正常和被感染小鼠TNF-α的mRNA水平。正是因为这些免疫调节作用,匹多莫德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感染。
2.药理学研究
199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就开始在免疫抑制小鼠中研究匹多莫德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也对匹多莫德影响人血循环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和胞内杀死金葡球菌能力进行了研究。
(1)预防感染作用 di Marco等报道,若预先服用匹多莫德,被感染肺炎球菌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并能康复;但用该药治疗则疗效不大。其预防感染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活化宿主免疫系统的特异和非特异因子来实现的。匹多莫德对许多种类的细菌感染都有效,但必须在细菌感染前给药7次,才有意义,特别是对受环磷酰胺抑制的小鼠。匹多莫德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有协同抗感染作用。
抗病毒作用除了能预防细菌感染,匹多莫德在小鼠中还显现出抗病毒疗效。对于低剂量门哥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预先给予匹多莫德使存活期明显延长,这种抗病毒作用源于其免疫刺激效应。
另外,对于外科刺激,匹多莫德能部分减缓免疫应答的变化,并能抑制YAC-1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活性,引起细胞的程序死亡。
3.毒理学评估
口服、静脉、肌内和皮下注射匹多莫德,在小鼠、大鼠和狗中的急性毒性都非常低。按目前临床常规剂量的32.5倍给药均未出现毒性,在分娩前后也未产生毒性反应。肌内给药的局部耐受性非常好,没有发现匹多莫德有引起突变的作用。
二、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
匹多莫德口服后吸收、分布和消除都非常快,而且总清除率高,分布体积大。肌内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100%,口服为27%,在主要器官内分布快,特别是肾脏和肝脏;肌内给药后组织中的分布在血浆分布时相之后。反复肌内给药无蓄积和主动诱导现象。以上均为动物实验数据。
在老年自愿者和肾衰的患者中进行的药动学研究显示,老年自愿者和前期试验的年轻自愿者在匹多莫德的吸收、排除和药动学参数方面都没有差别。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药动学参数则随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匹多莫德血浆水平与肌酐和尿素的清除半衰期成线性关系;肌酐和尿素的水平越高,匹多莫德的半衰期越长。
饮食对匹多莫德的生物利用度影响较大:餐前给药(口服或注射),匹多莫德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相反,吸收相以后的药动学不受食物的影响。事实上,餐前餐后服药,半衰期和药物体内持续时间没有明显的不同。匹多莫德胶囊和注射剂是生物等效的。
三、药物相互作用
匹多莫德注射和口服不影响正常行为,不改变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反应,未发现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方面的作用。匹多莫德与多数常用制剂(抗生素、甲苯磺丁脲、戊巴比妥、抗高血压药、氢氯噻嗪、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无药物相互作用。
四、临床评价
在匹多莫德的临床试验中,到目前为止研究最多的是预防和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恶性感染,还适用于免疫力低下、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复发型尿道炎急性发作、复发型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阴乳头状瘤损伤、唐氏综合征、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
1.反复呼吸道感染
匹多莫德在意大利进行了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观察其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69个医学中心联合参与对74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在60天的治疗及90天的观察期内,匹多莫德都能减少患儿的发病次数,并能减轻症状,增加出勤率,安全性也好。对匹多莫德预防性用药的随机试验也显示,用药35天后观察7个月,用药组87.5%的患儿情况明显改善,对照组只有33.3%。预防试验表明,匹多莫德可以降低感染的发作频率。
在对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试验后发现,与安慰组比较,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患儿在急性感染后其主要症状消失快,用抗生素治疗和住院的时间缩短,并很快恢复。治疗组患儿免疫应答(化学趋化和白细胞吞噬)指标趋于正常,而且复发的危险减少;即便复发,患儿对治疗的响应也较对照组快;未发现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在长期的治疗中,匹多莫德是安全的。
2.复发型尿道炎急性发作
对60例患儿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很快减轻,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缩短,恢复加快,免疫应答明显趋于正常,如化学趋化作用和白细胞吞噬指标等;而且急性期后复发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一旦复发,对治疗的响应也加快。而且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匹多莫德能被很好耐受,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3.匹多莫德还能减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感染次数。通过增加CD3+淋巴细胞数,改变免疫力低下患者对刺激的阈值;明显减少唐氏综合征患者受感染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4.国内有较多文献报道,匹多莫德用于流感、手足口病、传单、肾病、过敏性紫癜等辅助治疗;另外,在慢支急性发作、尖锐湿疣、白癜风、扁平疣、复发性口角炎、丙肝等患者免疫功能调节方面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均缺乏多中心研究。
匹多莫德是一安全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该药无直接抗微生物的作用,其药效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中免疫因子或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实现。临床试验显示,匹多莫德对预防和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尿道炎等安全有效;减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感染次数。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无蓄积作用,长期使用耐受性好,是一个低毒高效免疫调节剂。
感谢关注儿科助手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