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一、辩证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 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原理
3) 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
3、 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1) 联系观
A. 联系的普遍性
B. 联系的客观性
C. 联系的多样性
D.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E.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
2) 发展观
A. 发展的普遍性
B.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 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A. 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B. 矛盾的普遍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E.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F.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4) 创新观(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要求)
A. 辩证否定观
B.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 3)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2、 价值观、人生观(时间人生价值) 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与价值观)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a)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i.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ii. 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情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iii.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iv. 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
v. 要辩证地把握客观实际,注重客观实际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
vi.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vii. 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
viii. 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a) 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字句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
识世界的基础。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
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
极,丧失斗志。
b)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a)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起阻碍作用。
b)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
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a)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自
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有的规律。
b)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
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规律,改造规律,造福于人类。(即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结合起来。)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a)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推
动作用。
b)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原理。
a)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尤其适用的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相对应的特
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方法论: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的条件
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要正确对待错误。
c) 新增知识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
3) 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
a)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
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 方法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
践的循环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1) 联系观
A.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a)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b)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a)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
b)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意识。联
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
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a)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条件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b)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
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
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
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a)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
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
的功能。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
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与部分功能之
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
推动整体的发展。
E.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
a)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体统内部结构
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2) 发展观
A.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a) 原理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a)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b)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新事物的幼
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
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a) 原理内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
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避道路,
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
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b)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要果断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
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c)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中求成和优柔寡断、缺乏信
心。
3) 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A. 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a)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
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促进矛盾
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向不利方向转化。)
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a)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C.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a)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
b)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b)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E.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a)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
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他的
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方法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
情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即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同时,反对形而上学的
一点论和均衡论,把握关键。
F.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
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b) 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着重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
流。即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同时,反对形而上
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抓住主流。
4) 创新观(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要求)
A. 辩证否定观。
a)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
发展自己。它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
弃”。
b) 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
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
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B.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 原理内容: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的和创新的。辩证
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
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b)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
发展着的实际,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
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a)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
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
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 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
a) 原理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
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
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
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
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
大动力。)
b)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a)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最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 价值观、人生观(时间人生价值)
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与价值观)。
a)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人
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到绿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
b)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
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 原理内容: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应该是自觉遵循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b) 方法论: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a) 原理内容: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
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人的价值
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b)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劳动和贡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价值,在磨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
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
想信念,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范文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看好了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 1、辩证唯物主义 2、历史唯物主义(又名唯物史观) 。
辩证唯物主义分三点:1、辩证唯物论 2、唯物辩证法 3、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分四点:1、人名群众 2、价值观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基 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文化就是意识, 所有虚的, 比如政策, 理念都是意识。 做选择题时刻记着: 物质决定意识~~ ~
辩证唯物主义:
文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化 2、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在?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 目的性、
计划性 (不重要) ?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指导人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不重要) 3、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4、 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可以归在 2 的? 里,但是经常需要把这句话拉出来说,独立成一点。) 5、 (套话。看材料意识是对谁起了作用)意识对+对象+具有正确的指导作 用。 (有时候你得看那个意识是坏的还是好的。不过一般是好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利 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反对在规律面前的经 验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可加上客观性、多样性) ,要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事 物的具体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 密不 可分,没有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 完整的整体。 ?系统优化。
?发展观 ?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 ( 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成,即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东西,又保留
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并添加了旧事物不可容纳的新内容。 )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迂回的。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内 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 相互依存,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在基础上事物又开始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 ?肯定与否定(我看红宝书上把这个叫辩证的否定观。 我们当时学的时候是单列出来的。不归在发展观里的,发展观是 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是辩证的否定观。他如果要求你按发展观 里的知识答题,你就把这一点加上吧。 ) 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 1、 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 否定是新旧事 物联系的环节 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 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又保留。
?矛盾观 ?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不普遍性。 ?矛盾既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同一性和 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一方的存在与另一方的存在为依存。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结相互制约,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 同一种把握对立。 (你记住,一个物体间对立是排斥的方面,同一 是相互依存的,这两者可以转换的,就比如垃圾,可以为废话, 也可转换为宝。这就是对立统一。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抓主流, 抓主要 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次方面
文化交流融合?辩证的否定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
分析态度, 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不能直接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文化这里就可以 ( 批判继承,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我在发展观的?里 说了)
三、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历史唯物主义:
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
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所以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文 化 的 反 作 用
二、
价值观:?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
向作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应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 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看好了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 1、辩证唯物主义 2、历史唯物主义(又名唯物史观) 。
辩证唯物主义分三点:1、辩证唯物论 2、唯物辩证法 3、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分四点:1、人名群众 2、价值观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基 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文化就是意识, 所有虚的, 比如政策, 理念都是意识。 做选择题时刻记着: 物质决定意识~~ ~
辩证唯物主义:
文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化 2、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在?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 目的性、
计划性 (不重要) ?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指导人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不重要) 3、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4、 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可以归在 2 的? 里,但是经常需要把这句话拉出来说,独立成一点。) 5、 (套话。看材料意识是对谁起了作用)意识对+对象+具有正确的指导作 用。 (有时候你得看那个意识是坏的还是好的。不过一般是好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利 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反对在规律面前的经 验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可加上客观性、多样性) ,要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事 物的具体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 密不 可分,没有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 完整的整体。 ?系统优化。
?发展观 ?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 ( 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成,即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东西,又保留
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并添加了旧事物不可容纳的新内容。 )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迂回的。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内 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 相互依存,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在基础上事物又开始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 ?肯定与否定(我看红宝书上把这个叫辩证的否定观。 我们当时学的时候是单列出来的。不归在发展观里的,发展观是 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是辩证的否定观。他如果要求你按发展观 里的知识答题,你就把这一点加上吧。 ) 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 1、 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 否定是新旧事 物联系的环节 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 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又保留。
?矛盾观 ?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不普遍性。 ?矛盾既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同一性和 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一方的存在与另一方的存在为依存。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结相互制约,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 同一种把握对立。 (你记住,一个物体间对立是排斥的方面,同一 是相互依存的,这两者可以转换的,就比如垃圾,可以为废话, 也可转换为宝。这就是对立统一。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抓主流, 抓主要 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次方面
文化交流融合?辩证的否定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
分析态度, 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不能直接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文化这里就可以 ( 批判继承,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我在发展观的?里 说了)
三、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历史唯物主义:
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
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所以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文 化 的 反 作 用
二、
价值观:?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
向作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应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 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范文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论)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成: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构成: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构成: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框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框架:
两个基本特征(总特征):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 五对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其他辩证范畴: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
辩证唯物认识论的知识框架:实践观 真理观 认识观
历史观的知识框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价值观,人生观的知识框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范文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 一、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1.规律: 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物意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 [辩证法] 联系: 原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普遍性: 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 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
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 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 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 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 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 (发展的动力是矛盾) 原理:整个世界是普遍永恒发展着的。 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特点: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 前途道路: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 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状态: 量变: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 的、显著的变化。 关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 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 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之制约,矛 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特关系: 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 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 的正确方法。 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依据: 矛盾特殊性原理。 主次矛盾: 关系: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 他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 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抓主要矛盾,恰当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面: 关系: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 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 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清主流。分清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观 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重要性: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 。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要求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 发展。 创新的作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 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认识论]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是一个过程: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趋势: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 社存社意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解决办法: 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 表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价值观 人生价值:贡献、索取。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
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范文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
1、人诞生下来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就是生存和繁殖后代;
2、择偶方面的问题,女人喜欢拥有资源的男人,男人喜欢有繁殖价值的女人; 为什么人喜欢吃甜食和油炸类高热量食品?因为在远古时代食物缺乏,而甜食和高热量的油脂食品可以提供很高的能量。为什么成年后人体脂肪比例增加?因为在远古时代食物缺乏并且没有冰箱,食物最好的储存方法就是吃下去把能量储存在体内,而成年后作为主要狩猎-采集者和抚养后代的主力,拥有充足的储备是群体能够繁衍的保证。为什么人都普遍喜欢喝酒?那是因为成熟的果实里头都含有微量酒精,这是人类对成熟果实的一种偏好。人为什么喜欢背靠半山别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视野开阔的住所?因为人类都是非洲直立人迁徙到全球各地的。可以考虑这样场景:在非洲大草原,要是背靠一个山头,住在半山,前面一条小河或者一个湖,之后是一片花草树木。多好的一个视野开阔容易发现敌人,有水源,背后安全无忧的居所。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有这样的住所无疑更能生存下来。一代代的人就会对这样的环境趋之若鹜,于是一个进化的适应器产生了。即使是各种的害怕、焦虑、恐惧情绪和发烧等其实都是适应器的一种,目的就是更好地生存下来。书中说的一个有趣的问题,铁元素是细菌的食物,细菌通过铁元素才能繁殖。人类感染细菌之后就会产生白血球内源介体来减少血中铁元素含量。同时人类会自然的减少食物中铁元素的吸收率。这是人类进化出来的自然抵御细菌的方法。作为一个外行,我只能说这个说法很有趣,可能也是《我们为什么生病》这本进化论与医学结合的名作会讲到的内容。
既然人诞生下来就为了生存和繁殖,那为什么人会自杀?这是困惑很多人的问题。这个与进化完全矛盾的行为为何在进化中得以保留下来?进化心理学实验揭示了那些自杀的人普遍都是一些能力急剧下降(或者个人认为自己能力急剧下降——个人认为)的人,包括:知道自己健康状况不好,丢脸或失败,对成功求偶不抱希望,感觉自己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等。自杀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让家族中携带自己相关基因的人更好生存下去。然而个人认为这一说法和实验目前还不够完善,自杀不一定是一个适应器,可能是指副产物,因此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不具有特别的功能,只会伴随某些适应器的发生作用而产生,因此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人能够生存下来,到了成年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儿子啊,是时候找个女朋友然后结婚生子了!“”哦。。。”没错,就是择偶的问题。一说到这个问题男同胞就头痛了,为什么?丈母娘的刚性需求啊,房子,车子。。。反正头痛就是了。于是很多人就要问,为什么现在社会的女人都这么现实?为。。。什。。。么。。。?估计这种话语会出现在全国各大排档吃饱喝醉的男人的口中。这时就不得不提在进化心理学史上鼎鼎有名的Trivers 的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理论了:
1)为后代投资更多的一方(一般为雌性,但不完全是)在择偶时会更挑剔;
2)投资更少的一方在争夺异性时会更具有竞争性。
因为女性在婚后往往要承担十月怀胎的痛苦,并且在小孩出生早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抚养小孩。所以女性在择偶方面会更谨慎。女性在择偶方面进化出了特定的偏好,例如女性比较偏好那些慷慨的男性,为什么?因为慷慨一般代表掌握资源比较多。总结起来的就是要么有资源的,要么未来会拥有资源的,并且愿意往自己身上投资资源的,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子女的,适合当父母的,能和自己合得来的,健康的。各位如果把这个看成是标准教程,那就错了。这个只是一般的研究结果,适合普遍的情况,但是不一定适合特定情况。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可能会因为一个方面的优秀而愿意去忽视其他方面,个体择偶并不可能出现理论上的最优情况。正如社会心理学研究一样,结果永远是一个小于1的百分数,不可能是百分百。至于男人呢?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丰乳肥臀!是的,男人都喜欢腰臀比接近0.7的女人,为什么?因为好生育啊!是的,男人的择偶偏好重点在于两个,一个是生育力,一个是繁殖价值。简单解释一个就是24-25岁,合适的腰臀比;另外一个就是年轻。所谓的貌美,巴斯告诉我们,这也貌似是适应器。就是皮肤光洁,形体对称。有人提出了寄生虫假说来解释这个情况。私以为看看就好了。可能是我太业余了,也可能是我的考虑太现代了,没有考虑到远古适应器进化出来的年代的情况。男同胞可能要问:“男人在婚姻中要投入那么多,凭什么?”付出必有回报,生
物不可能进化出只付出而没有收益的行为。男人愿意给出婚姻的承诺主要有那么几个原因:1)有助于吸引一个更迷人的配偶——不想结婚鬼才和你在一起;2)增加吸引异性的成功率——原因同上;3)增加父子关系的可信度——正所谓孩子的老妈必然是TA 的母亲,孩子的老爸不一定是TA 父亲,结婚了天天在一起才能有保障;4)提高子女的存活率——远古时代没有父亲照顾的孩子非常容易夭折;5)通过亲代投资促进子女的成功繁殖——得以将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这就是男人承诺结婚一般不能说的秘密。
好了,生存繁殖问题说完了,进化中人生在世两件大事就已经完结了,那其他问题都是浮云了。看看书上的目录,剩下的几章讨论的是亲代抚育、亲子冲突、亲属关系、合作关系,利他行为、攻击战争、两性冲突、地位声望社会支配等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之前的理论来解释的。先来说说亲代抚育和亲子冲突问题。亲代抚育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比父亲多?这个问题有两个比较邪恶的假设可以部分解释。1)因为父子关系的不确定性!还是那句话“孩子的老妈必然是TA 的母亲,孩子的老爸不一定是TA 父亲。”在那远古的时代,父亲一般要外出狩猎,然后人类是体内受精动物,结论你懂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父亲对子女的投资会比较谨慎。2)第二个假设就是择偶机会的代价假设。在亲代抚育中男女性的投入精力资源等直接导致了在其他择偶机会的丧失。而男性的繁殖活动的可变性远比女性大,因此吊死在一棵树上所丧失的择偶机会必定比女性多,所以长期进化出来的机制就是——男性照顾子女的投入比女性少。而亲子冲突也可以从两方面解释,1)基因水平上,因为亲子只有50%的基因是一致的,差异导致冲突的可能性。2)第二个原因就是在资源上。子代想得到的亲代资源要求往往比亲代给予的要多。于是冲突产生了。资源的争夺冲突不单是亲子冲突的原因,也是家庭不同亲属之间冲突的原因。想想现在那么多大家族的遗产争夺战吧。综上所述,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资源问题以及如何利于自己的基因拷贝传递下去的问题。亲属关系、合作关系和利他行为等问题都可以用Hamilton 的内含适应性理论和互惠利他理论来解释。内含适应性理论可以简单地用公式“c
基本上把全书的内容和核心理了一遍,完了吗?没有。所谓人无完人,书也没有完美的书。进化心理学还处在发展过程中,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实验假设和实验内容的总结,对很多问题的解释还很不完善,因此书中必然有很多的瑕疵。举个例子说同性恋问题。既然人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存和繁殖,那为什么会进化出同性恋这种完全和现存繁殖策略背道而驰的机制?书中提出的轻微可遗传和亲族利他主义并不具有严谨的说服力。又例如亲属关系中祖辈对孙辈投资的问题。其中的跨文化研究只涉及美国、德国等西方文化的国家,其中的研究结论认为:祖父对孙子投资是最少的,外婆是最多的,因为男性面临父亲身份的不确定。这个结论显然和中国现状是相反的,因此这个现象是文化特殊现象还是进化出的适应器还是很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再例如食物香料的抗菌假设——香料能够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能阻止毒素的生成。所以不同地区的人的香料偏好是和该地区的微生物有关的。研究的结果只能说明两者具有相关性,并不能说明具有因果关系。书里有太多的假设是这类的相关性研究了,两者相关并不一定说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还得期待更多的研究更多的假设的提出和验证。
还有吗?有的。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很多人在遇到很多事情上会表现出那么多的非理性行为?进化心理学为什么会那么吸引人?许多人每个月一发工资就想买这想买那,最后很快就把钱花得七七八八了。这是因为文明发展的速度比进化的速度快。在远古时候,食物没法长期储存,尤其是肉类,食物要尽快吃完,储存在自己的肚子最靠谱。慢慢地就进化出了一种心
理机制——拿手上的是看的,吃下去的才是自己的。有肉尽快吃了,有钱尽快花了。文明社会才那么几千年,而人类从古猿到直立人再到智人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所谓的文明在整个人类进化场合中只不过是最终盛宴上的一杯茶时间。适应器是几百代几千代进化出来的,文明是快速发展的,所以说适应器总是不会完全适应现今社会情况的,其实应该叫“ex-适应器”或者“不适应器”才对。 至于为什么进化心理学吸引人? 普通心理学经常告诉我们,这个现象为什么发生,因为他是基于人的xx 心理。但是无法告诉我们这些心理机制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学就是试图去解释心理机制的形成。进化心理学祭出了它的核心工具:适应器。进化产生了三大产物——适应器、适应器的副产品和随机影响。其中适应器是能遗传的、能稳定地发展起来的特性;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进化过程中,它们比群体中存在的其他设计特征更加有助于有机体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适应器就是这些所谓的心理机制。涉及本质的研究总是那么吸引人的,因为了解了本质就似乎了解了一切,两个字,省事!
书中一开始对整个进化论简史和进化心理学发展简史做了介绍,这一部分我个人是很喜欢的。国内很多人说到进化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在很多细节上对进化论都有误解的。而且我觉得有时候对这种理论的大面积普及和粗陋的理解可能是有政治原因的。(就像雷锋一样,那个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于是抓了个典型把雷锋树立成为那个年代的精神象征。个人认为政治上这种可以人为塑造的东西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毕竟不论是改革或者革命都是很残酷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引进了市场经济,一切靠实力说话,由市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某种思想上的依托吧。记得高中生物书上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是:过度繁殖,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突出了“物竞”和“生存竞争”方面。其实,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最后才是适者生存。书中第一部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介绍还是比较振奋人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就是本能系统,其中包括生本能和性本能啊!巴斯在第一章就告诉了我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就是在进化论影响下产生的。19世纪中叶《物种起源》出版,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早期只有自然选择学说。后来他从孔雀羽毛和形体等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现象中研究并提出了性选择理论。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始于19世纪末,是最早的达尔文进化论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原来弗洛伊德这厮也是玩进化心理的,结果就红了那么久,忽悠无数男女。
看多了进化论和各领域结合的书,就会发现进化论似乎有一种魅力或者说是恐怖的魔力——它似乎可以解释任何问题!现在结合比较多的可能就是心理学、经济学和行为学等。其实很简单,不管心理学、经济学或者行为学都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建立和完善出来的研究领域,所研究的必定是人类本身的各种情况。而人类现今出现的各种思想、行为总会受到长期进化形成的各种适应器的影响。身上进化出来的适应器在面对不同的情境刺激或者社会输入之后被激活从而产生作用。所以这一切或多或少都可以用进化论解释。此书建议对进化论有兴趣或者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看看。很多有趣的实验,有趣的现象的解释。看书的时候宜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书中很多说法不一定正确,或者起码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最后,看完了
此书之后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入门教材就是最好的科普书籍。(国内的绝大部分教材除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