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机械工程A++级二级学科学校名单
下表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4个二级学科A++级学校名单。
排名
校名
等级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学科门
学校
数量
是否 【精密管】www.gljmggcj.com
重点
1
上海交通大学
A++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50
?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50
?
3
清华大学
A++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50
?
4
浙江大学
A++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50
?
1
浙江大学
A++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48
?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48
?
3
华中科技大学
A++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48
?
1
上海交通大学
A++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79
?
2
清华大学
A++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79
?
3
西安交通大学
A++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79
?
4
中国石油大学
A++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79
?
5
吉林大学
A++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79
?
1
清华大学
A++
080204车辆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10
?
2
吉林大学
A++
080204车辆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10
?
3
上海交通大学
A++
080204车辆工程【精密钢管】www.gljmggcj.com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10
?
4
北京理工大学
A++
080204车辆工程
0802机械工程
08工学
110
?
学校数量一栏中的数字系开设该二级学科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
是否重点一栏中带“?”号和“?”号的,表示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号表示该一级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号表示该二级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栏中带“?”号的,表示该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不是国家重点学科。有关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标准和方法,以及一级重点学科和二级重点学科的含义,可参考教育部的相关文件。
所有重点学科均源于《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
该通知已下发各有关学校,但尚未在网上全部公布,考生应以教育部最后在网上正式公布的重点学科为准。
对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及其各个学科进行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所有排名和等级仅供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参考。《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欢迎各方面来电来函提出批评建议,欢迎同行质疑、商榷、补充、指正。
有关2007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具体排名情况和各大学各学科的排名、等级,见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8考研择校指南》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联系电话:0755,83460023 0755,25964446
(责任编辑:刘勇)
[我来说两句]
范文二: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机械工程)
附件20,
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机械工程,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赵 韩 所在院校: 合肥工业大学 推荐部门: 安徽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〇一〇年一月
1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
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
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
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2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由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工程图学系、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工培中心等相关教师整合建立的教学团队。
团队为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58 人,其中教授 9人(16,)、副教授 26人(44,)、 讲师12人(21,)、其他 11人(19,);已获得博士学位 18 人(31,),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5 人(26,);50岁以上14人(24%)、35,50岁34人(59%)、35岁以下10人(17,)。团队中教师来源于丹麦奥尔堡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涵盖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数控、材料工程、铸造、锻压等多个专业。团队成员中,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2人。团队教师教学效果好,在学生和教学督导的评教中,教学效果优良率100%。
团队成员每学年承担全校各专业的相关课程,其中工程图学类课程学生数为4000余人,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学生数为2300余人,工程训练类课程学生数为5000余人。
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和企业的科研项目80余项,项目总经费超2000万,获准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深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和实践,结合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了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协调等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实体,并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团队成员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教研项目20余项,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类一、二、三等奖20余项。
团队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已编写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规划教材9本,一般教材10余本。其中获安徽省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
在团队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实验与实践的教学,开设了验证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措施。团队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科教相长。团队成员能站在本专业的学科前沿,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团队全成发展。
3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参加工作时姓 名 赵 韩 出生年月 1957.5 1975.6 间
政治面貌 民 族 性 别 九三社员 汉 男
丹麦奥尔最终学历(学位)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博 士 1990.2 堡大学
副校长
高校教龄 25年 职 称 教授博导 行政职务 省政协副
主席 联系地址、邮编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 (230009)
办公电话 2901918 移动电话 13805697995 电子邮件地址 hanzhao@mail.hf.ah.cn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人,2006年
2.《机械系统设计》优秀教材,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
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合肥市),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 4. 压铸机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3年
5. 活塞销控制稀土渗碳直接淬火技术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 6. 工程机械行星减速器智能可靠性CAD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 7. 微线段齿廓齿轮的理论与实用化研究,国家机械局组织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 8.《机械原理》CAI,赵韩,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2000年
9.《机械原理》CAI,赵韩,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优秀奖,2000年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8.2,1982.2 合肥工业大学农机系,本科 汽车
1982.3,1984.6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系,硕士 机械学
1987.10,1990.2 丹麦奥尔堡大学,博士 机械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科研 1990.5,今 机械工程,汽车
4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57人
参加工作姓 名 朱家诚 年 龄 50 1982.7 时间
计算机应用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8 技术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机械设计工程系主任
参加工作 姓 名 郑红梅 年 龄 42 1991.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8 及其自动化
金工课程组组长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安徽省金工研究会秘书长
参加工作41 1991.7 姓 名 田杰 年 龄 时间
12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工程 高校教龄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参加工作姓 名 刘炀 年 龄 44 1989.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1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主任
参加工作时姓 名 韩 江 年 龄 47 1984.7 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6 及其自动化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 职 称 教授(博导) 职 务 安徽省金工研究会理事长
参加工作时姓 名 张代胜 年 龄 47 1982.7 间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车辆工程 高校教龄 28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5
参加工作 姓 名 李旗号 年 龄 51 1978.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4 及其自动化
共达学院副院长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工程训练”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参加工作姓 名 高玉华 年 龄 45 1986.7 时间
机械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2 其自动化
土建学院 原安徽省金工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党总支书记 研究会理事长
参加工作姓 名 黄景荣 年 龄 46 1981.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机械制造 高校教龄 18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教务处、副处长
参加工作姓 名 李学京 年 龄 58 1973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31 理论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陈远龙 年 龄 47 1985.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5 及其自动化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机械制造系主任
参加工作时姓 名 朱华炳 年 龄 45 1986.7 间
机械设计制造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6 及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主任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华东地区工程训练学会副理事长
6
参加工作姓 名 王连超 年 龄 42 1985.6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材料科学 高校教龄 23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培中心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董玉革 年 龄 42 199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工程 高校教龄 19
职 称 教授(博导)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刘小君 年 龄 43 1988.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22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杨沁 年 龄 37 1993.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6 及其自动化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胡延平 年 龄 44 1989.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0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副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林启迪 年 龄 57 197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专 业 高校教龄 31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7
参加工作姓 名 刘虹 年 龄 49 1984.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潘陆桃 年 龄 54 198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27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唐火红 年 龄 37 1995.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6 及其自动化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机械制造系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吴天星 年 龄 54 1978.10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机械理论 高校教龄 32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纯贤 年 龄 47 198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18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机械基础实验室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吴焱明 年 龄 41 199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制造 高校教龄 19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8
参加工作姓 名 汪 进 年 龄 56 1970.1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勇(北) 年 龄 40 1990.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勇(南) 年 龄 40 1991.7 时间
机械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其自动化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虎 年 龄 37 1998.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12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张彦 年 龄 36 1996.9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8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朱立红 年 龄 34 199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8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9
参加工作姓 名 陈奇 年 龄 30 2004.4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宋 晖 年 龄 31 1999.8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肖献强 年 龄 31 200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自动化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静 年 龄 32 2004.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何秀娟 年 龄 39 1993.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潘昌实 年 龄 56 1968.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 专 业 锻压 高校教龄 29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10
参加工作姓 名 石鸽娅 年 龄 28 200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黄笑梅 年 龄 43 1989.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材料学 高校教龄 15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屈新怀 年 龄 39 1995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丁必荣 年 龄 32 200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3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孟冠军 年 龄 31 200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李德宝 年 龄 37 199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11
参加工作姓 名 赵小兰 年 龄 37 1997.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吕堃 年 龄 39 199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程久平 年 龄 55 197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17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葛亮 年 龄 37 1995.8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1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汤传玲 年 龄 55 1974.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28 理论
职 称 实验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林芬 年 龄 59 1969.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28 理论
职 称 高级实验师 职 务
12
参加工作姓 名 张祖芳 年 龄 35 1986.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及其自动化
省金工研究 职 称 讲师 职 务 会副秘书长
参加工作姓 名 李小蕴 年 龄 32 2005.5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铸造 高校教龄 3 职 称 助教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施大顺 年 龄 41 1990.7 时间
电机、电器及其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0 控制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培中心 党总支副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宋树恢 年 龄 58 1968.11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40 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职 务 原党总支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阚绪平 年 龄 45 1987.8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高校教龄 23 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职 务 办公室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胡友树 年 龄 46 1987.8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高校教龄 23 及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职 务 办公室主任
13
参加工作姓 名 吴炜 年 龄 34 1995.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工学硕士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高校教龄 4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教学办公室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陶泽柳 年 龄 35 2006.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工学硕士 专 业 机械制造 高校教龄 3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教学管理
参加工作姓 名 汪韶杰 年 龄 35 1995.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机制工艺 高校教龄 14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设备管理
参加工作姓 名 盛英泰 年 龄 56 1968.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大专 专 业 机制工艺 高校教龄 38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教学管理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14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2006,2007学年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全校非机类56个班 工程训练C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测控4个班 工程训练B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全校10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全校39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3级大机械10个班, 生产实习 2006~2007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张祖芳、潘昌实 2006~2007 9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6~2007 90 机汽学院老师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机设等16个班, 工程训练A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成型等专业18个班, 工程训练B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郑红梅、潘昌实、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6~2007 350 杨沁、张祖芳
郑红梅、潘昌实、机械制造基础概论 2006~2007 276 杨沁、张祖芳
机械制造基础 高正一 2006~2007 64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全校34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现代工程图学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2808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1320 工程制图基础(1)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832 工程制图基础(2)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800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6~2007 160
机械原理 赵韩、吴天星等 2006~2007 56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6~2007 560 机械设计基础 朱家诚等 2006~2007 1150
2007,2008学年
金工教研室老师 06级全校非机类56个班 工程训练C 2007~2008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工程训练B 金工教研室老师 2007~2008 06级测控4个班
15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全校10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全校39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4级大机械11个班, 生产实习 2007~2008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张祖芳、潘昌实 2007~2008 9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7~2008 120 机汽学院老师
金工教研室老师 06级机设等16个班, 工程训练A 2007~2008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教研室老师 06成型等专业18个班, 工程训练B 2007~2008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郑红梅、潘昌实、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7~2008 320 张祖芳
机械制造基础概论 李小蕴 2007~2008 156 机械制造基础 潘昌实 2007~2008 64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全校34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现代工程图学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2704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1320 工程制图基础(1)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832 工程制图基础(2)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640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7~2008 160
机械原理 赵韩、吴天星等 2007~2008 58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7~2008 580 机械设计基础 朱家诚等 2007~2008 1350
2008,2009学年
金工课程组老师 07级全校非机类60个班 工程训练C 2008~2009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全校10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全校39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5级大机械11个班, 生产实习 2008~2009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郑红梅 2008~2009 9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8~2009 120 机汽学院老师
工程训练A 金工课程组老师 2008~2009 07级机设等16个班,
16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07成型等专业18个班, 工程训练B 2008~2009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杨沁、潘昌实、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8~2009 320 祖芳
机械制造基础概论 李小蕴 2008~2009 156 机械制造基础 郑红梅 2008~2009 64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全校34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工程图学A 刘炀、李学京等 2008~2009 3376 工程图学B 刘炀、李学京等 2008~2009 480 工程图学C 刘炀、李学京等 2008~2009 1440 工程图学D 石鸽娅、丁必荣等 2008~2009 144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8~2009 160 机械原理 赵韩、王勇等 2008~2009 57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8~2009 570 机械设计基础 王纯贤等 2008~2009 1250
2009,2010学年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级全校非机类56个班 工程训练C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级全校非机类16个班 工程训练D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1周
全校12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全校36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6级大机械11个班, 生产实习 2009~2010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郑红梅 2009~2010 86.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9~2010 122 机汽学院老师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级机设等18个班, 工程训练A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成型等专业22个班, 工程训练B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广告学08~1 工程训练D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1周
杨沁、潘昌实、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9~2010 350 祖芳、李小蕴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17
全校36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工程图学A 刘炀、李学京等 2009~2010 2796 工程图学B 刘炀、李学京等 2009~2010 400 工程图学C 刘炀、李学京等 2009~2010 720 工程图学D 石鸽娅、丁必荣等 2009~2010 120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9~2010 152 机械原理 赵韩、王勇等 2009~2010 59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9~2010 590 机械设计基础 王纯贤等 2009~2010 145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入选规划或获序号 教材名称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奖情况
国家“十五”
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安徽省优秀教1 机械系统设计 赵韩主编 2005 版社 材
安徽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 现代工程材料 高等教育 国家“十五”2 成形与机械 王瑞芳副主编 2004 出版社 规划教材 制造基础
北京航空航国家“十一五”3 机械制图 章毓文主编 天大学出版2007 规划教材 社
机械制图国家标中国标准出国家“十一五”4 李学京主编 2008 准应用指南 版社 重点规划图书 机械制图国家标中国标准出国家“十一五”5 李学京主编 2008 准应用图册 版社 重点规划图书 机械制图国家标中国标准出国家“十一五”6 李学京主编 2009 准应用挂图 版社 重点规划图书 工程训练—现代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7 宋树恢主编 2007 制造技术指导 学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 安徽省“十一工程训练 郑红梅主编 8 2009 (非机械类) 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合肥工业大ASP网络程序设安徽省“十一9 刘炀主编 2007 学出版社 计 五”规划教材
中国科学技安徽省“十一10 计算机绘图 许明杨主编 术大学出版2009 五”规划教材 社
18
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11 机械设计基础 朱家诚等主编 学 2003 五”规划教材
出版社
安徽省“十一机械设计课程设合肥工业大12 朱家诚等主编 2005 五”规划教材 计 学出版社
安徽省“十一合肥工业大13 机械原理 赵韩等主编 2009 五”规划教材 学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韩江主编 14 数控机床及应用 正编写 学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现代数控技术及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韩江主编 15 正编写 应用 学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金工实习(机械机械工业 已印刷9次,王瑞芳主编 16 2001 类及近机械类用 出版社 印数3.2万册
金工实习 机械工业 已印刷9次,总17 高正一主编 2001 (非机类) 出版社 印数3.2万册
已印刷4次, 材料成型 机械工业 18 陶治主编 2002 总印数1万7技术基础 出版社 千册
现代制造技术工合肥工业大已印刷2次, 19 宋树恢主编 2004 程训练指导 学出版社 总印数8千册
机电工程实践合肥工业大20 王瑞芳主编 2004 (实验)报告 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工程图学应用教21 术大学出版2008 林启迪、刘炀主编 程 社
中国科学技
22 工程制图基础 术大学出版2006 章毓文、许明杨主编
社
中国科学技工程制图解题分23 术大学出版2008 黄皖苏、黄笑梅主编 析 社
中国科学技
24 机械制图 术大学出版2006 潘陆桃、胡延平主编
社
中国科学技
25 画法几何学 术大学出版2006 程久平、刘虹主编
社
机械工业出画法几何及阴影26 黄皖苏、潘陆桃主编 2005 版社 透视
19
工程训练报告
(机械类及 27 团队成员共同编写 校内自印 2007
近机械类)
工程训练报告28 郑红梅、高正主编 校内自印 2007 (非机械类)
金工实习补充资29 郑红梅、高正主编 校内自印 2007 料(非机类)
30 计算机拆装 郑红梅、杨沁主编 校内自印 2004
材料成型技术基31 郑红梅、潘昌实主编 校内自印 2004 础实验指导书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工科(汽车类)创新创业人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国家级二等奖 2009年 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学成果奖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
平面连杆机构教学软件 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国家级一等奖 2008年
媒体课件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
机械原理教程 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媒国家级一等奖 2005年
体课件
2009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国家级一等奖 2009年 合能力竞赛 竞赛团队
第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国家级一等奖 2009年 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 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
第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国家级一等奖 2009年 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 委员会:机械类团队
机械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008年 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006年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 国家级三等奖 2003年 科技作品大赛
全国数控大赛 教工组 国家级一等奖 2007年 教学名师 安徽省教学名师奖 省级 2009年 “工程训练”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7年 “工程图学”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5年
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3年 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及内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一等奖 2001年 容的研究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多媒体安徽省多媒体课件大赛 省级一等奖 2004年 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 安徽省多媒体课件大赛 省级一等奖 2002年 《机械系统设计》优秀教材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008年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
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008年 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扩大金工实习内涵 全面提
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研究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005年 与实践(2001073)
电力系统可视化教学软件开安徽省教学成果 省级二等奖 2004年 发
获全国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华东赛区竞赛 创新设计大赛 2004年 设计大赛 一、二、三等奖 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创新和环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三等奖 2008年 境建设
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5年 系和环境的研究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0 教育部 2008~2011 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0 教育部 2006~2009 安徽省精品课程“工程训练”课程 12 安徽省教育厅 2007~2010 安徽省精品课程“工程图学”课程 12 安徽省教育厅 2005~2008 安徽省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12 安徽省教育厅 2003~2006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安徽省教育厅 4.8 2003~2006 研究与实践 (省重点教研) 进一步促进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国高教十五规2 2002~2004 的研究 划重点课题
互动开放式《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内教育部项目 2.4 2008~2010 容及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子课题
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工程训练教教育部项目 2.4 2008~2010 学新体系研究与实践 子课题
21
机械工程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成长省教育厅重点教3 2006~2008 规律研究 研项目
大学生工程基础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省教育厅重点教2.4 2008~2010 究与实践 研项目
扩大金工实习内涵 全面提高金工实习教省教育厅重点教2.4 2001~2003 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研项目
以校内实践基地为主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省教育厅重点教2.4 2006~2008 研究与实践 研项目
基于VRML虚拟现实网络互动仿真教学平省教育厅一般教1.2 2009~2010 台的研究 研项目
机械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型与培养模省教育厅一般教1.2 2009~2010 式研究 研项目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体系及支撑环境的省教育厅一般教1.2 2005~2007 研究 研项目
省教育厅一般教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1.2 2005~2007 研项目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将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工程图学系、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工培中心等相关教师整合建立的教学团队,下设工程图学课程组、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组、工程训练课程组和两个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成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培训等实体。
团队重视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载体,接纳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工程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已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余项,组队参数CCTV机器人大赛,并获多项国家级竞赛奖项。
以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训练”为基础,建立了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全套的授课录像,以及全面的教学文件资料,为学生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教学团队承担的课程的学生受益面大
每学年本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开设理论教学课程,受益学生达5000多人。
工程训练教学受益面为12个学院41个专业的100多个班学生(注:每班45人,以下同);电子装机教学受益面为28个专业70多个班学生;生产实习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学年受益面为10多个班学生;计算拆装受益面为近10个专业19个班学生。近几年经过中心培训,共有500多名本校学生和1000多名外校学生取得由省劳动厅颁发各类工种等级证书。
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起到了示范作用
基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与省内部分院校: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建工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之间建立了资源共享的关系。本团队所属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已在省内多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另外,团队开发的系列课程试题库随机组题系统、系列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双语教学环境等在省内外都极具推广价值。
3. 教学团队编写的多本教材已被国内多所高校使用
团队成员主编出版的教材,被省内外多所高等院校采用。工程图学类教材累计印数达6万余册;机械设计基础类教材累计印数达3万余册;工程训练类教材累计印数近10万册。 4. 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强、动手能力强,已有多人在全国、安徽省的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Inventor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工程图学学报 2009.1 的应用探索
基于虚拟现实仿真测绘装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4 实验的研究
在三维环境中改革工程制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6 的教学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机械设计2008教学研究 2008.7 践与改革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使用Inventor软件开发工程工程图学学报, 2008.12 图学虚拟模型库.
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0 研究
一道习题,一堂习题课 工程图学学报 2007.3 加快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培2006.6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工程图学教学体制现状分析工程图学学报 2006.4 与解决办法的思考
深化学分制下的金工实习教2006.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改革
23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一、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1)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学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质量。
(2)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课、给老教师助课,在院系多次试讲后,才能取得“上岗合格证”,方可正式授课。新教师讲授每门新课时,其导师都要进行多次随机听课,考察其讲课效果,指点讲课要领。
(3)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先到实验室和工培中心参与指导学生的实验及工程训练,熟悉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
(4)定期举行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以提高青年教师对机械学科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正确把握。
(5)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积极促进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6)激励青年教师进行业务进修。目前,本团队中没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校给每位青年教师创造出国机会,每年有3,5名出国进修名额。
二、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1)积极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历教育
2006年以来,机械学科承担教育部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共有40余名高校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位。他们回到单位后,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选派单位的一致好评。
(2)积极培养进修教师
本团队积极接受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科研资源,近年来共接受10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进修,多名进修教师已成为选派单位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
(3)实施师资培训
针对省内其他高校教师,举办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班、工程训练班和数控指导教师培训班,提高了接受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4)接受博士后
团队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几年的努力,博士后研究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博士后研究水平和成果达到国内领先。近年来接收多名博士后人员,他们大多是高等学校教师,出站后已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24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考虑多场耦合效应的磁力机械设计与32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实验研究
汽车自动变速箱(AT)产品开发及关科技部 1800万 2009-2010 键零部件研究 (支撑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杜瓦和冷屏设计方法研究、力学特性分100万 (ITER)计划专项2009-2012 析及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973项目)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 1500万 2002-2005 设项目
系列精密数控校直机研发和工程化研安徽省十一五重点科30万 2006-2008 究 技攻关项目
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一、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训练课程综合性实验
教学团队完成了合肥工业大学自制实验项目“数控实训实验台的研制开发(10万元)” 、“凸轮综合实验(8万元)”、“轴系结构创意设计(10万元)”和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开发项目“教学科研型数控柔性制造系统(FMS)升级改造(8万元)”,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用于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和工程训练系列课程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在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和2009年机械专业的国际认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 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让学生参与教学团队的多项科研项目中,参与产品的总体设计、机构设计与综合、零部件零件,并为试制产品或试验装置中的零件制定其热加工方法、热处理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针对一些特别零件加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
通过参与科研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的产品加工,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 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
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教学中,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实践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在机构教学中,结合实际产品,首先给出设计要求,再进行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进行构思、机构创新设计,最后对照实际产品中的机构,进行机构选型与设计的点评。在给学生讲解零件的工艺设计时,将课题中设计制造的零件作为例子,让学生讨论选择何种材料,如果选用了某种材料后,应采取何种方法生产毛坯,该毛坯应该采取哪些切削加工方法进行加工,然后将各种材料、毛坯成形方法和切削加工方法进行比较,再将本课题的选择方案告诉学生,说明
25
本课题做这样选择的理由,最后将讨论设计的零件哪些地方考虑了工艺性的要求。这样,学生对零件工艺设计过程有了全面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团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己组建科研小组,有计划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近几年,本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竞赛、全国首届大学生“新三思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CCTV机器人电视大赛、第三届创新杯竞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佳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训练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使团队在教学、科研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及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
(1)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目标,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教学团队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对于重点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均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并在岗位聘任上向重点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利于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另外,在职称评定方面,学校规定教师必须有“三种经历”,即: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国内一流大学进修经历,大中型企业实践经历。坚持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质量保障
为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所有教授上课。通过校、院两级督导组,随机听课,评价每位教师的上课质量,并与职称评定挂钩。
(3)经费保障
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学院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建设。
26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1(课程建设计划
建立创新型人才和优秀工程师培养目标,进一步改革系列课程体系,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省级精品课程“工程训练”、“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图学”为核心,辐射其它课程,提升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系列课程水平整体提升。
2(队伍建设计划
采取引进、培养、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团队合作,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网络资源建设计划
进一步完善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以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手段,开发系列课程的网上考试系统;制作系列课程的教学多媒体素材,形成教材立体集成,建立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自学和训练网络平台。
4(教材建设计划
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已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配以多媒体课件。
5(教学研究计划
团队成员将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创新,完成已获批准并正在研究的10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建设好“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国家级工程实验示范中心”,进一步建设好“机械设计基础”、“工程训练”和“工程图学”省级精品课程。积极参与国家教学质量计划,努力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多媒体课件奖。
保持本团队成员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传统,实现课程、教材、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有机统一。
6(教学工作
根据行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27
八、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该教学团队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团队带头人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其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团队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通过努力,已建设成“国家级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了国际专业认证、实训教学质量体系也通过了ISO9001认证。教学团队成员在各种比赛中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团队所授课程受益面广,在省内外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公章,
负责人,签字, 2010 年3 月11 日
学科专业:机械工程
手机:13865920118
电子信箱:wwthgd@126.com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学校推荐意见
同意申报。
,公章,
校长,签字, 2010 年3 月11 日
28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9
30
范文三:机械工程所属的经典二级学科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经典二级学科有四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
其中机械制造以工艺流程、工装夹具为主;
机械设计以人机工程、结构设计为主;
机械电子工程以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为主;
车辆工程以汽车技术、设计理论为主。
四个学科各有所长,偏重不同,优势互补,在近几年机械类考研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并驾齐驱,势头正猛。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面貌,就业面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 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 新的面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 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 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 包括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 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这些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还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水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研究生须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制造及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小季表示:“这个专业就业面相当广,被称为?万金油?。我的师兄师姐毕业都是去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高新技术公司、机械出口贸易公司这种单位,薪酬待遇也不错。”
就业情况: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 1:10 以上。 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 才需求的前列。 据了解,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 开 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 WTO 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研究方向: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CAD/CAM 集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动力学推荐院校: 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机械设计及理论——潜力大,等待厚积薄发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 该学科主要 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析、系统仿真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该专业的研究生在力学、机构学、强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方面应具有扎实的基础,在 CAD 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也应有较强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安林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搞设计,也可 以搞工艺、装配、维修等。机械类专业不像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一毕业就是白领。学机械设计的毕业后必须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对生产工艺包括机加工、热处理等有一定 认识后,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岗位上有所建树。建议学机械设计的同学做两到三年蓝领,再做三年灰领,日后没准就是金领了。”
就业情况:由于机械设计是最传统的机械学科,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很多招聘机械类人才的单位大多倾向于招收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据了解,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毕 业后可以去国家科研单位如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飞机设计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去外资、民营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主要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 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目前毕业生 就业多在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地区。
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智能机械系统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三维图形学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双选择,机械 VS 电子
3、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 产自动化过程。
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 装置和传动装置。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 电系统集成技术,日后多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
就业情况: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应用面非常广泛,就业也相对容易。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 管理等工作。具体到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
研究方向: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试与故障诊断、现代传感器 与测控技术、机电产品设计与控制
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 学、武汉理工大学
4、车辆工程——新热门,交叉学科
车辆工程原来是教育部专业目录外的一个专业,称“汽车工程”,1999 年列入新调整的教育 部专业目录,目前全国有 30 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车辆工程 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涉及动力、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 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它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并能促进新兴学科的诞生, 是一门涵盖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包括车辆系统动力控制、车辆仿真、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车辆技术等方向, 具体选择要看考生自身的基础及特长。 如果原来是学车辆工程或内燃机工程的考生, 建议报考车辆系统动力控制或车辆仿真方向,而车辆仿真做课题相对容易,但是如果要学精学深, 最好能读到博士再就业。报考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方向的考生最好有扎实的电子基础, 因为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跟车辆没有太多关系,大多是从事与某部件的控制技术有关的工作。 报考电动车辆技术方向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适合本科学电机控制、 电力 的学生报考。车辆故障诊断及检测曾被称作“汽车运用工程”或“车辆载运工程”,相对来说冷门一些,报考人数不多,考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试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另外,由于车辆工程专业涉及大量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因此研究生还可辅修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当然,该专业还开设有选修课,如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并有驾驶实习、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的机会。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高高表示, 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在公司的专业实习是本专业学习的 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车间里,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实体零件的加工制作及工艺过程,把纯 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就业情况: 据了解,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 研究与汽车营销,或车辆产品开发、制造、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也可从事 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各类专业刊物的编辑、记者等工作,还可从事 各类专业车辆的改装、制造、企业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很多院校该专业研究生的一次性 就业率高达 100%。
研究方向:汽车性能测试与仿真、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运输信息化、汽车 CAD/CAE 技术、 网络化技术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推荐院校: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中南大学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范文四:机械工程所属的经典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经典二级学科有四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
其中机械制造以工艺流程、工装夹具为主;
机械设计以人机工程、结构设计为主;
机械电子工程以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为主;
车辆工程以汽车技术、设计理论为主。
四个学科各有所长,偏重不同,优势互补,在近几年机械类考研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并驾齐驱,势头正猛。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面貌,就业面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 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 新的面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 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 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 包括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 工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这些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业还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水
平及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研究生须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制造及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小季表示:“这个专业就业面相当广,被称为?万金油?。我的师兄师姐毕业都是去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高新技术公司、机械出口贸易公司这种单位,薪酬待遇也不错。”
就业情况: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 1:10 以上。 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 才需求的前列。 据了解,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 开 发和生产单位就业。加入 WTO 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良好。
研究方向:先进机械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CAD/CAM 集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动力学推荐院校: 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机械设计及理论——潜力大,等待厚积薄发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 该学科主要 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析、系统仿真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该专业的研究生在力学、机构学、强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方面应具有扎实的基础,在
CAD 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也应有较强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安林说:“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搞设计,也可 以搞工艺、装配、维修等。机械类专业不像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一毕业就是白领。学机械设计的毕业后必须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对生产工艺包括机加工、热处理等有一定 认识后,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岗位上有所建树。建议学机械设计的同学做两到三年蓝领,再做三年灰领,日后没准就是金领了。”
就业情况:由于机械设计是最传统的机械学科,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很多招聘机械类人才的单位大多倾向于招收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据了解,机械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毕 业后可以去国家科研单位如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飞机设计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去外资、民营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主要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 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目前毕业生 就业多在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地区。
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设计与制造、机械强度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智能机械系统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三维图形学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双选择,机械 VS 电子
3、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领域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生 产自动化过程。
主要研究对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执行机构、控制器、检测装置、动力 装置和传动装置。此专业以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微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制造、应用中的检测、诊断、控制和仿真等问题。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 电系统集成技术,日后多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
就业情况:机械电子工程是工科专业,应用面非常广泛,就业也相对容易。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 管理等工作。具体到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
研究方向: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机械系统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现代传感器 与测控技术、机电产品设计与控制
推荐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 学、武汉理工大学
4、车辆工程——新热门,交叉学科
车辆工程原来是教育部专业目录外的一个专业,称“汽车工程”,1999 年列入新调整的教育 部专业目录,目前全国有 30 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车辆工程 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涉及动力、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 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它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并能促进新兴学科的诞生, 是一门涵盖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包括车辆系统动力控制、车辆仿真、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电动车辆技术等方向, 具体选择要看考生自身的基础及特长。 如果原来是学车辆工程或内燃机工程的考生, 建议报考车辆系统动力控制或车辆仿真方向,而车辆仿真做课题相对容易,但是如果要学精学深, 最好能读到博士再就业。报考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方向的考生最好有扎实的电子基础, 因为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跟车辆没有太多关系,大多是从事与某部件的控制技术有关的工作。 报考电动车辆技术方向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电子基础知识,适合本科学电机控制、 电力 的学生报考。车辆故障诊断及检测曾被称作“汽车运用工程”或“车辆载运工程”,相对来说冷门一些,报考人数不多,考试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另外,由于车辆工程专业涉及大量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因此研究生还可辅修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当然,该专业还开设有选修课,如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并有驾驶实习、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的
机会。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高高表示, 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在公司的专业实习是本专业学习的 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车间里,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实体零件的加工制作及工艺过程,把纯 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就业情况: 据了解,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 研究与汽车营销,或车辆产品开发、制造、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也可从事 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各类专业刊物的编辑、记者等工作,还可从事 各类专业车辆的改装、制造、企业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很多院校该专业研究生的一次性 就业率高达 100%。
研究方向:汽车性能测试与仿真、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运输信息化、汽车 CAD/CAE 技术、 网络化技术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推荐院校: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中南大学
范文五: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机械工程)
附件20:
学科门类,二级类,:工学,机械工程,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本科)
团队名称: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赵 韩 所在院校: 合肥工业大学 推荐部门: 安徽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〇一〇年一月
1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
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
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
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2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由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工程图学系、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工培中心等相关教师整合建立的教学团队。
团队为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58 人,其中教授 9人(16,)、副教授 26人(44,)、 讲师12人(21,)、其他 11人(19,);已获得博士学位 18 人(31,),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5 人(26,);50岁以上14人(24%)、35,50岁34人(59%)、35岁以下10人(17,)。团队中教师来源于丹麦奥尔堡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涵盖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数控、材料工程、铸造、锻压等多个专业。团队成员中,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名师2人。团队教师教学效果好,在学生和教学督导的评教中,教学效果优良率100%。
团队成员每学年承担全校各专业的相关课程,其中工程图学类课程学生数为4000余人,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学生数为2300余人,工程训练类课程学生数为5000余人。
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和企业的科研项目80余项,项目总经费超2000万,获准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深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和实践,结合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基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了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协调等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实体,并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团队成员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教研项目20余项,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类一、二、三等奖20余项。
团队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已编写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规划教材9本,一般教材10余本。其中获安徽省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
在团队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实验与实践的教学,开设了验证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措施。团队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科教相长。团队成员能站在本专业的学科前沿,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团队全成发展。
3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参加工作时姓 名 赵 韩 出生年月 1957.5 1975.6 间
政治面貌 民 族 性 别 九三社员 汉 男
丹麦奥尔最终学历(学位)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博 士 1990.2 堡大学
副校长
高校教龄 25年 职 称 教授博导 行政职务 省政协副
主席 联系地址、邮编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 (230009)
办公电话 2901918 移动电话 13805697995 电子邮件地址 hanzhao@mail.hf.ah.cn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人,2006年
2.《机械系统设计》优秀教材,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
3.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合肥市),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 4. 压铸机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3年
5. 活塞销控制稀土渗碳直接淬火技术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 6. 工程机械行星减速器智能可靠性CAD系统,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 7. 微线段齿廓齿轮的理论与实用化研究,国家机械局组织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 8.《机械原理》CAI,赵韩,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2000年
9.《机械原理》CAI,赵韩,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优秀奖,2000年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8.2,1982.2 合肥工业大学农机系,本科 汽车
1982.3,1984.6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系,硕士 机械学
1987.10,1990.2 丹麦奥尔堡大学,博士 机械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科研 1990.5,今 机械工程,汽车
4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57人
参加工作姓 名 朱家诚 年 龄 50 1982.7 时间
计算机应用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8 技术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机械设计工程系主任
参加工作 姓 名 郑红梅 年 龄 42 1991.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8 及其自动化
金工课程组组长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安徽省金工研究会秘书长
参加工作41 1991.7 姓 名 田杰 年 龄 时间
12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工程 高校教龄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参加工作姓 名 刘炀 年 龄 44 1989.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1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主任
参加工作时姓 名 韩 江 年 龄 47 1984.7 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6 及其自动化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 职 称 教授(博导) 职 务 安徽省金工研究会理事长
参加工作时姓 名 张代胜 年 龄 47 1982.7 间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车辆工程 高校教龄 28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5
参加工作 姓 名 李旗号 年 龄 51 1978.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4 及其自动化
共达学院副院长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工程训练”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参加工作姓 名 高玉华 年 龄 45 1986.7 时间
机械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2 其自动化
土建学院 原安徽省金工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党总支书记 研究会理事长
参加工作姓 名 黄景荣 年 龄 46 1981.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机械制造 高校教龄 18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教务处、副处长
参加工作姓 名 李学京 年 龄 58 1973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31 理论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陈远龙 年 龄 47 1985.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5 及其自动化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机械制造系主任
参加工作时姓 名 朱华炳 年 龄 45 1986.7 间
机械设计制造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6 及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主任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华东地区工程训练学会副理事长
6
参加工作姓 名 王连超 年 龄 42 1985.6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材料科学 高校教龄 23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培中心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董玉革 年 龄 42 199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工程 高校教龄 19
职 称 教授(博导)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刘小君 年 龄 43 1988.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22
职 称 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杨沁 年 龄 37 1993.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6 及其自动化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胡延平 年 龄 44 1989.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0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副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林启迪 年 龄 57 197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专 业 高校教龄 31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7
参加工作姓 名 刘虹 年 龄 49 1984.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潘陆桃 年 龄 54 198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27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唐火红 年 龄 37 1995.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6 及其自动化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机械制造系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吴天星 年 龄 54 1978.10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机械理论 高校教龄 32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纯贤 年 龄 47 198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18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机械基础实验室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吴焱明 年 龄 41 1992.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机械制造 高校教龄 19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8
参加工作姓 名 汪 进 年 龄 56 1970.1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勇(北) 年 龄 40 1990.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勇(南) 年 龄 40 1991.7 时间
机械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其自动化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虎 年 龄 37 1998.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机械设计 高校教龄 12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张彦 年 龄 36 1996.9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8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朱立红 年 龄 34 199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8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9
参加工作姓 名 陈奇 年 龄 30 2004.4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宋 晖 年 龄 31 1999.8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肖献强 年 龄 31 200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自动化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王静 年 龄 32 2004.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何秀娟 年 龄 39 1993.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潘昌实 年 龄 56 1968.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 专 业 锻压 高校教龄 29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10
参加工作姓 名 石鸽娅 年 龄 28 200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黄笑梅 年 龄 43 1989.7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材料学 高校教龄 15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屈新怀 年 龄 39 1995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程图学系副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丁必荣 年 龄 32 2006.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3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孟冠军 年 龄 31 200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李德宝 年 龄 37 199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11
参加工作姓 名 赵小兰 年 龄 37 1997.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2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吕堃 年 龄 39 199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14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程久平 年 龄 55 1975.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17 理论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葛亮 年 龄 37 1995.8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15 理论
职 称 讲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汤传玲 年 龄 55 1974.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28 理论
职 称 实验师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林芬 年 龄 59 1969.7 时间
机械设计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28 理论
职 称 高级实验师 职 务
12
参加工作姓 名 张祖芳 年 龄 35 1986.7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 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4 及其自动化
省金工研究 职 称 讲师 职 务 会副秘书长
参加工作姓 名 李小蕴 年 龄 32 2005.5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在职博士 专 业 铸造 高校教龄 3 职 称 助教 职 务
参加工作姓 名 施大顺 年 龄 41 1990.7 时间
电机、电器及其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高校教龄 20 控制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工培中心 党总支副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宋树恢 年 龄 58 1968.11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高校教龄 40 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职 务 原党总支书记
参加工作姓 名 阚绪平 年 龄 45 1987.8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高校教龄 23 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职 务 办公室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胡友树 年 龄 46 1987.8 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高校教龄 23 及其自动化
工培中心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职 务 办公室主任
13
参加工作姓 名 吴炜 年 龄 34 1995.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工学硕士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高校教龄 4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教学办公室主任
参加工作姓 名 陶泽柳 年 龄 35 2006.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工学硕士 专 业 机械制造 高校教龄 3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教学管理
参加工作姓 名 汪韶杰 年 龄 35 1995.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 业 机制工艺 高校教龄 14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设备管理
参加工作姓 名 盛英泰 年 龄 56 1968.8 时间 最终学历(学位) 大专 专 业 机制工艺 高校教龄 38
工培中心 职 称 工程师 职 务 教学管理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14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2006,2007学年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全校非机类56个班 工程训练C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测控4个班 工程训练B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全校10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全校39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3级大机械10个班, 生产实习 2006~2007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张祖芳、潘昌实 2006~2007 9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6~2007 90 机汽学院老师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机设等16个班, 工程训练A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教研室老师 05级成型等专业18个班, 工程训练B 2006~2007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郑红梅、潘昌实、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6~2007 350 杨沁、张祖芳
郑红梅、潘昌实、机械制造基础概论 2006~2007 276 杨沁、张祖芳
机械制造基础 高正一 2006~2007 64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全校34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6~2007 每班1周 现代工程图学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2808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1320 工程制图基础(1)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832 工程制图基础(2) 刘炀、李学京等 2006~2007 800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6~2007 160
机械原理 赵韩、吴天星等 2006~2007 56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6~2007 560 机械设计基础 朱家诚等 2006~2007 1150
2007,2008学年
金工教研室老师 06级全校非机类56个班 工程训练C 2007~2008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工程训练B 金工教研室老师 2007~2008 06级测控4个班
15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全校10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全校39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4级大机械11个班, 生产实习 2007~2008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张祖芳、潘昌实 2007~2008 9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7~2008 120 机汽学院老师
金工教研室老师 06级机设等16个班, 工程训练A 2007~2008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教研室老师 06成型等专业18个班, 工程训练B 2007~2008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郑红梅、潘昌实、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7~2008 320 张祖芳
机械制造基础概论 李小蕴 2007~2008 156 机械制造基础 潘昌实 2007~2008 64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全校34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7~2008 每班1周 现代工程图学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2704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1320 工程制图基础(1)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832 工程制图基础(2) 刘炀、李学京等 2007~2008 640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7~2008 160
机械原理 赵韩、吴天星等 2007~2008 58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7~2008 580 机械设计基础 朱家诚等 2007~2008 1350
2008,2009学年
金工课程组老师 07级全校非机类60个班 工程训练C 2008~2009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全校10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全校39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5级大机械11个班, 生产实习 2008~2009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郑红梅 2008~2009 9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8~2009 120 机汽学院老师
工程训练A 金工课程组老师 2008~2009 07级机设等16个班,
16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07成型等专业18个班, 工程训练B 2008~2009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杨沁、潘昌实、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8~2009 320 祖芳
机械制造基础概论 李小蕴 2008~2009 156 机械制造基础 郑红梅 2008~2009 64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全校34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8~2009 每班1周 工程图学A 刘炀、李学京等 2008~2009 3376 工程图学B 刘炀、李学京等 2008~2009 480 工程图学C 刘炀、李学京等 2008~2009 1440 工程图学D 石鸽娅、丁必荣等 2008~2009 144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8~2009 160 机械原理 赵韩、王勇等 2008~2009 57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8~2009 570 机械设计基础 王纯贤等 2008~2009 1250
2009,2010学年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级全校非机类56个班 工程训练C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2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级全校非机类16个班 工程训练D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1周
全校12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全校36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工培中心老师 06级大机械11个班, 生产实习 2009~2010 机汽学院老师 每班2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郑红梅 2009~2010 86.4
工培中心老师 创新 2009~2010 122 机汽学院老师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级机设等18个班, 工程训练A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6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08成型等专业22个班, 工程训练B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每班4周
金工课程组老师 广告学08~1 工程训练D 2009~2010 工培中心老师 1周
杨沁、潘昌实、张材料成形技术基础II 2009~2010 350 祖芳、李小蕴
全校9个班 计算机拆装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17
全校36个班 电子装机 工培中心老师 2009~2010 每班1周 工程图学A 刘炀、李学京等 2009~2010 2796 工程图学B 刘炀、李学京等 2009~2010 400 工程图学C 刘炀、李学京等 2009~2010 720 工程图学D 石鸽娅、丁必荣等 2009~2010 120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 潘陆桃等 2009~2010 152 机械原理 赵韩、王勇等 2009~2010 590 机械设计 朱家诚等 2009~2010 590 机械设计基础 王纯贤等 2009~2010 145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入选规划或获序号 教材名称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奖情况
国家“十五”
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安徽省优秀教1 机械系统设计 赵韩主编 2005 版社 材
安徽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 现代工程材料 高等教育 国家“十五”2 成形与机械 王瑞芳副主编 2004 出版社 规划教材 制造基础
北京航空航国家“十一五”3 机械制图 章毓文主编 天大学出版2007 规划教材 社
机械制图国家标中国标准出国家“十一五”4 李学京主编 2008 准应用指南 版社 重点规划图书 机械制图国家标中国标准出国家“十一五”5 李学京主编 2008 准应用图册 版社 重点规划图书 机械制图国家标中国标准出国家“十一五”6 李学京主编 2009 准应用挂图 版社 重点规划图书 工程训练—现代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7 宋树恢主编 2007 制造技术指导 学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机械工业 安徽省“十一工程训练 郑红梅主编 8 2009 (非机械类) 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合肥工业大ASP网络程序设安徽省“十一9 刘炀主编 2007 学出版社 计 五”规划教材
中国科学技安徽省“十一10 计算机绘图 许明杨主编 术大学出版2009 五”规划教材 社
18
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11 机械设计基础 朱家诚等主编 学 2003 五”规划教材
出版社
安徽省“十一机械设计课程设合肥工业大12 朱家诚等主编 2005 五”规划教材 计 学出版社
安徽省“十一合肥工业大13 机械原理 赵韩等主编 2009 五”规划教材 学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韩江主编 14 数控机床及应用 正编写 学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现代数控技术及合肥工业大安徽省“十一韩江主编 15 正编写 应用 学出版社 五”规划教材
金工实习(机械机械工业 已印刷9次,王瑞芳主编 16 2001 类及近机械类用 出版社 印数3.2万册
金工实习 机械工业 已印刷9次,总17 高正一主编 2001 (非机类) 出版社 印数3.2万册
已印刷4次, 材料成型 机械工业 18 陶治主编 2002 总印数1万7技术基础 出版社 千册
现代制造技术工合肥工业大已印刷2次, 19 宋树恢主编 2004 程训练指导 学出版社 总印数8千册
机电工程实践合肥工业大20 王瑞芳主编 2004 (实验)报告 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工程图学应用教21 术大学出版2008 林启迪、刘炀主编 程 社
中国科学技
22 工程制图基础 术大学出版2006 章毓文、许明杨主编
社
中国科学技工程制图解题分23 术大学出版2008 黄皖苏、黄笑梅主编 析 社
中国科学技
24 机械制图 术大学出版2006 潘陆桃、胡延平主编
社
中国科学技
25 画法几何学 术大学出版2006 程久平、刘虹主编
社
机械工业出画法几何及阴影26 黄皖苏、潘陆桃主编 2005 版社 透视
19
工程训练报告
(机械类及 27 团队成员共同编写 校内自印 2007
近机械类)
工程训练报告28 郑红梅、高正主编 校内自印 2007 (非机械类)
金工实习补充资29 郑红梅、高正主编 校内自印 2007 料(非机类)
30 计算机拆装 郑红梅、杨沁主编 校内自印 2004
材料成型技术基31 郑红梅、潘昌实主编 校内自印 2004 础实验指导书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工科(汽车类)创新创业人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国家级二等奖 2009年 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学成果奖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
平面连杆机构教学软件 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国家级一等奖 2008年
媒体课件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
机械原理教程 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媒国家级一等奖 2005年
体课件
2009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国家级一等奖 2009年 合能力竞赛 竞赛团队
第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国家级一等奖 2009年 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 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
第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国家级一等奖 2009年 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 委员会:机械类团队
机械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008年 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006年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 国家级三等奖 2003年 科技作品大赛
全国数控大赛 教工组 国家级一等奖 2007年 教学名师 安徽省教学名师奖 省级 2009年 “工程训练”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7年 “工程图学”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5年
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安徽省精品课程 省级 2003年 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及内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一等奖 2001年 容的研究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多媒体安徽省多媒体课件大赛 省级一等奖 2004年 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 安徽省多媒体课件大赛 省级一等奖 2002年 《机械系统设计》优秀教材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008年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
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008年 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扩大金工实习内涵 全面提
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研究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省级二等奖 2005年 与实践(2001073)
电力系统可视化教学软件开安徽省教学成果 省级二等奖 2004年 发
获全国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华东赛区竞赛 创新设计大赛 2004年 设计大赛 一、二、三等奖 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创新和环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省级三等奖 2008年 境建设
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5年 系和环境的研究
4.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0 教育部 2008~2011 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0 教育部 2006~2009 安徽省精品课程“工程训练”课程 12 安徽省教育厅 2007~2010 安徽省精品课程“工程图学”课程 12 安徽省教育厅 2005~2008 安徽省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12 安徽省教育厅 2003~2006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安徽省教育厅 4.8 2003~2006 研究与实践 (省重点教研) 进一步促进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国高教十五规2 2002~2004 的研究 划重点课题
互动开放式《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内教育部项目 2.4 2008~2010 容及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子课题
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工程训练教教育部项目 2.4 2008~2010 学新体系研究与实践 子课题
21
机械工程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成长省教育厅重点教3 2006~2008 规律研究 研项目
大学生工程基础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省教育厅重点教2.4 2008~2010 究与实践 研项目
扩大金工实习内涵 全面提高金工实习教省教育厅重点教2.4 2001~2003 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研项目
以校内实践基地为主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省教育厅重点教2.4 2006~2008 研究与实践 研项目
基于VRML虚拟现实网络互动仿真教学平省教育厅一般教1.2 2009~2010 台的研究 研项目
机械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型与培养模省教育厅一般教1.2 2009~2010 式研究 研项目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体系及支撑环境的省教育厅一般教1.2 2005~2007 研究 研项目
省教育厅一般教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1.2 2005~2007 研项目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将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工程图学系、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工培中心等相关教师整合建立的教学团队,下设工程图学课程组、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组、工程训练课程组和两个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成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培训等实体。
团队重视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国家级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载体,接纳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工程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已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余项,组队参数CCTV机器人大赛,并获多项国家级竞赛奖项。
以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训练”为基础,建立了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全套的授课录像,以及全面的教学文件资料,为学生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教学团队承担的课程的学生受益面大
每学年本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开设理论教学课程,受益学生达5000多人。
工程训练教学受益面为12个学院41个专业的100多个班学生(注:每班45人,以下同);电子装机教学受益面为28个专业70多个班学生;生产实习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学年受益面为10多个班学生;计算拆装受益面为近10个专业19个班学生。近几年经过中心培训,共有500多名本校学生和1000多名外校学生取得由省劳动厅颁发各类工种等级证书。
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起到了示范作用
基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与省内部分院校: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建工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之间建立了资源共享的关系。本团队所属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已在省内多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另外,团队开发的系列课程试题库随机组题系统、系列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双语教学环境等在省内外都极具推广价值。
3. 教学团队编写的多本教材已被国内多所高校使用
团队成员主编出版的教材,被省内外多所高等院校采用。工程图学类教材累计印数达6万余册;机械设计基础类教材累计印数达3万余册;工程训练类教材累计印数近10万册。 4. 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强、动手能力强,已有多人在全国、安徽省的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Inventor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工程图学学报 2009.1 的应用探索
基于虚拟现实仿真测绘装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4 实验的研究
在三维环境中改革工程制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6 的教学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机械设计2008教学研究 2008.7 践与改革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使用Inventor软件开发工程工程图学学报, 2008.12 图学虚拟模型库.
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0 研究
一道习题,一堂习题课 工程图学学报 2007.3 加快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培2006.6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工程图学教学体制现状分析工程图学学报 2006.4 与解决办法的思考
深化学分制下的金工实习教2006.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改革
23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一、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1)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学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质量。
(2)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课、给老教师助课,在院系多次试讲后,才能取得“上岗合格证”,方可正式授课。新教师讲授每门新课时,其导师都要进行多次随机听课,考察其讲课效果,指点讲课要领。
(3)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先到实验室和工培中心参与指导学生的实验及工程训练,熟悉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
(4)定期举行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以提高青年教师对机械学科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正确把握。
(5)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积极促进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6)激励青年教师进行业务进修。目前,本团队中没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校给每位青年教师创造出国机会,每年有3,5名出国进修名额。
二、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1)积极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历教育
2006年以来,机械学科承担教育部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共有40余名高校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位。他们回到单位后,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选派单位的一致好评。
(2)积极培养进修教师
本团队积极接受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科研资源,近年来共接受10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进修,多名进修教师已成为选派单位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
(3)实施师资培训
针对省内其他高校教师,举办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班、工程训练班和数控指导教师培训班,提高了接受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4)接受博士后
团队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几年的努力,博士后研究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博士后研究水平和成果达到国内领先。近年来接收多名博士后人员,他们大多是高等学校教师,出站后已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24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考虑多场耦合效应的磁力机械设计与32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实验研究
汽车自动变速箱(AT)产品开发及关科技部 1800万 2009-2010 键零部件研究 (支撑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杜瓦和冷屏设计方法研究、力学特性分100万 (ITER)计划专项2009-2012 析及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973项目)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 1500万 2002-2005 设项目
系列精密数控校直机研发和工程化研安徽省十一五重点科30万 2006-2008 究 技攻关项目
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
一、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训练课程综合性实验
教学团队完成了合肥工业大学自制实验项目“数控实训实验台的研制开发(10万元)” 、“凸轮综合实验(8万元)”、“轴系结构创意设计(10万元)”和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开发项目“教学科研型数控柔性制造系统(FMS)升级改造(8万元)”,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用于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和工程训练系列课程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在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和2009年机械专业的国际认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 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让学生参与教学团队的多项科研项目中,参与产品的总体设计、机构设计与综合、零部件零件,并为试制产品或试验装置中的零件制定其热加工方法、热处理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针对一些特别零件加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
通过参与科研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的产品加工,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 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
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教学中,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实践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在机构教学中,结合实际产品,首先给出设计要求,再进行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进行构思、机构创新设计,最后对照实际产品中的机构,进行机构选型与设计的点评。在给学生讲解零件的工艺设计时,将课题中设计制造的零件作为例子,让学生讨论选择何种材料,如果选用了某种材料后,应采取何种方法生产毛坯,该毛坯应该采取哪些切削加工方法进行加工,然后将各种材料、毛坯成形方法和切削加工方法进行比较,再将本课题的选择方案告诉学生,说明
25
本课题做这样选择的理由,最后将讨论设计的零件哪些地方考虑了工艺性的要求。这样,学生对零件工艺设计过程有了全面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团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己组建科研小组,有计划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近几年,本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首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竞赛、全国首届大学生“新三思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CCTV机器人电视大赛、第三届创新杯竞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佳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训练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使团队在教学、科研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及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
(1)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目标,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教学团队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对于重点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均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并在岗位聘任上向重点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利于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另外,在职称评定方面,学校规定教师必须有“三种经历”,即: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国内一流大学进修经历,大中型企业实践经历。坚持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质量保障
为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所有教授上课。通过校、院两级督导组,随机听课,评价每位教师的上课质量,并与职称评定挂钩。
(3)经费保障
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学院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建设。
26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1(课程建设计划
建立创新型人才和优秀工程师培养目标,进一步改革系列课程体系,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省级精品课程“工程训练”、“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图学”为核心,辐射其它课程,提升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系列课程水平整体提升。
2(队伍建设计划
采取引进、培养、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团队合作,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网络资源建设计划
进一步完善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以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手段,开发系列课程的网上考试系统;制作系列课程的教学多媒体素材,形成教材立体集成,建立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自学和训练网络平台。
4(教材建设计划
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已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配以多媒体课件。
5(教学研究计划
团队成员将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创新,完成已获批准并正在研究的10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建设好“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国家级工程实验示范中心”,进一步建设好“机械设计基础”、“工程训练”和“工程图学”省级精品课程。积极参与国家教学质量计划,努力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多媒体课件奖。
保持本团队成员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传统,实现课程、教材、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有机统一。
6(教学工作
根据行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27
八、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该教学团队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团队带头人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其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团队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通过努力,已建设成“国家级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通过了国际专业认证、实训教学质量体系也通过了ISO9001认证。教学团队成员在各种比赛中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团队所授课程受益面广,在省内外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公章,
负责人,签字, 2010 年3 月11 日
学科专业:机械工程
手机:13865920118
电子信箱:wwthgd@126.com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学校推荐意见
同意申报。
,公章,
校长,签字, 2010 年3 月11 日
28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9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机械工程A++级二级学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