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流动的画说课稿
《流动的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祖国”单元中的一篇诗歌。诗歌充满童趣,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更多了解祖国,体会祖国的山河美丽如画,树立爱护、保护的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及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 通过" 我" 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 流动的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祖国的意识。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 流动的画" 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 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法选择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教学法来指导教学。
四、学法指导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课文、感知课文,所以我让学生在小组朗读、讨论、交流、探讨的合作过程中发现祖国景物的美,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感情,从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 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3)导入: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登上火车,去看看流动的画
吧。
2.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先听课文范读,再全班齐读:
(1)我在哪里看到的流动的画?
(2)窗外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小作者描述的几幅画面。
(4)讨论以下问题:
1>刚才看了风景,说说你的感受吧!
2>小作者看到流动风景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3.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同桌互读,男生、女生各读一遍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
(2)当小作者想扔橘皮时,他忽然看见了什么?
(3)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4. 拓展延伸: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做个" 懂事的娃娃" 呢?
(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5. 巩固练习:开火车进行课文内容填空。
6. 课堂小结:风景如画,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
流动的画
小河 弯曲
山腰 白纱
汽车 穿梭
路边 鲜花
水库 明镜
山坡 人家
风景如画 保护环境
范文二:《流动的画》说课稿
《流动的画》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我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
1 / 5
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三、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猜谜
2 / 5
激趣~读题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
3 / 5
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4 / 5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领导、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5 / 5
范文三:流动的画说课稿
小学语文第三册:《流动的画》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我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三、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猜谜激趣,读题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着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领导、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范文四:流动的画说课稿
《流动的画》说课稿
渊泉小学 马 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第一课时《流动的画》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前后联系性和教材思路编者意图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教育学生爱护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我们的校园环境。(教材前后联系性)
《流动的画》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2. 通过对教材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教学关键。
(1)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 通过" 我" 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 流动的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祖国的意识。
(2)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 流动的画" 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3)教学难点:理解" 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这句话的意思。
(4)教学关键: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掌握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 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法指导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课文、感知课文,所以我让学生在小组朗读、讨论、交流、探讨的合作过程中发现祖国景物的美,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感情,从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三、教法选择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发展主体”,所以,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初读、细读,有意识的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配合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写话方法。
四、 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方法的确定,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 :
(一)激趣导入
通过问题: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这一问题调动学生
上课积极性。接着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本环节伊始,我先通过课文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欣赏这幅“流动的画”,从而为走进课文做好铺垫。接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闯过生字生词关,再读课文。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学习一、二小节。
具体过程如下:
1. 现在请大家欣赏“流动的画”,不过这幅画不是用眼睛来欣赏,而是用“心”来欣赏。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画最美丽。播放课文朗读。
2. 睁开眼睛,刚才看到“流动的画”了吗?看到什么了?
3. 多美的图画啊,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更近距离的欣赏“流动的画”。
4. 自己读一读课文,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读准字音,读正确,不认识的字自己相办法解决)
5. 出示生词,生字。(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6. 闯过了生字生词关,相信同学们能将课文读的更好,你们有没有信心?
7.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同桌合作读)
8. 同桌示范读。思考:为什么这幅画是流动的画?
9. 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读第一小节,思考:我和妈妈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看着屏幕读)
10. 思考:我还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11.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赶快来读读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
思考: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见——(强调破折号)
(三)思维拓展: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升华,围绕“妈妈为什么夸我是个懂事的娃娃?”使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深刻的明白: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同样也是美丽如画,千万不能弄脏它!
范文五:《流动的画》说课稿
《流动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教材简介:
教学目的:
,、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 回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相互补充,丰富课堂信息量。祖国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直接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如果只靠课文中提供的几个句子,描写的小溪、群山、村庄,这些还不能足以表现山河之美,从含蓄凝练的语言中要体会出丰富生动的美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语言感受与想象能力,但对于语文素养相对薄弱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几个跳跃的句式就能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之美有较深刻的体验,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丰厚的表象作为美感的支撑,教师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到过祖国哪些风景名胜,把给自己留下较深印象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大家听,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奠定了基础,当然也为丰富与充实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造性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反观自己的学习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调整与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处理“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这几句描写祖国美好河
山的语句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品读,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如“路边开满鲜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开满”,有的孩子注重“鲜花”,无论他们读得怎样,这至少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语“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花的芬芳”等温馨的话语,提高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用多种手法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学生拥有独特的感受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用他们喜爱与擅长的方式予以表达。学完课文后,学生也积累了较强烈的感受,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热爱祖国的感情呢,学生们答道“用绘画”“用写诗”还可以“用歌唱”,还可以“用舞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表达的主题却是相同的,学习变得轻松又自由。
(四)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祖国的热爱,对美的憧憬,这些是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性因素,但并不排斥语文能力的扎实培养,本教学中关于识字写字,把形近字、易读错的字进行分析比较,强化特点,注重运用,在实际的语境中理解与记忆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影子是光学现象,文章围绕形和影子、光源和影子,动作和影子几方面写“我”观察到的现象,“我”的想象以及“我”的感觉,一个活泼、好奇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苹果落地、自己的影子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影子是有趣的,阅读关于影子的课文,也应该是充满童趣的过程。也只有快乐的阅读过程,才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伴随他们去快乐地探索。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主,自我感悟为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这些生活现象中蕴含的乐趣。针对本课各个自然段的特点,我设计了不同的阅读活动。
第一自然段:自读,合作表演读。
第二自然段:听范读,模仿读,个性朗读。
第三自然段:默读,创造读(自编拍手儿歌)。
第四自然段:个别读,拓展读(向影子提问)。
二享受识字的乐趣
为了避免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个性识字,我在班上开展了“记字小窍门,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活动。初期由教师做好一些示范,如编儿歌记字、表演动作记字、讲故事记字等。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学生受到启发后,我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字小窍门,评选最受大家欢迎的小窍门。尝试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随着他们的小窍门越来越多、越来越妙,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记字兴趣越来越浓厚。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动手把记字小窍门写下来、画下来。如“闯”:一匹马飞快地闯进门里来。
“宿”:宝盖头代表房子,房子里住了一百个人,就是宿舍。现在,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可高了,他们的记字小窍门在课堂上总也说不完。
三享受作业的乐趣
作业不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讲究个性与合作,具有综合性、开拓性,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我在练习与拓展中设计了多项不同的作业,由学生四人小组选择一项,合作完成,再全班交流,体会作业带来的乐趣。通过画画检查孩子是否掌握有关影子的科学知识;通过猜字谜教给学生识字小窍门;通过字词填空总结规律、积累词汇;通过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猜脑筋急转弯让孩子灵活运用有关影子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