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方雕塑
我终生寻求飞翔的本质,并不追求神秘。我给你真正的快乐,看看这些雕塑吧,直到你理解了它们为止。
——布朗库西
西方现代雕塑是个笼统的概念。大体是指,在欧美国家范围内,从19世纪末开始,绵延整个20世纪的不断突破古典雕塑规范的种种艺术探索。
除了追求无限的空间这样一个基本意向,除了否定——再否定这样一种基本姿态,西方现代雕塑没有什么统一的艺术原则和主张,也没有更多的东西能够贯穿其变革的全过程。总体上,它视古典雕塑规范为囚笼,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只只破笼而出的飞鸟,在无限的空间中自由翱翔。
布朗库西的《空间里的鸟》,多像这一切的象征。
你看,鸟的自然形态被简化为一根具有体积的柔和而挺拔的曲线,它的尖端高傲而执著地刺向天空,飞翔般的单纯形体像似在空间中划下的一个修长的惊叹号。细细品味,一种对无限空间的向往之情,一种对物质特性和纯粹形体的透彻精神品格的虔诚信仰,一种力图解除所有累赘而舒坦地走向宁静超拔之境的艺术追求,在这里表露得如此坚定,如此明确。“自哥特式艺术以来,欧洲的雕塑上都长满了青苔、杂草,表面繁琐累赘的东西盖住了形体。直到布朗库西出现,才彻底清除了这些多余部分??”亨利·摩尔,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英国雕塑家,用这番形象的评价揭示了《空间里的鸟》的象征意义。
总观整个发展历史,“空间”是现代雕塑各路大军或单骑独侠,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在。
雕塑领域的“空间”,曾经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从古希腊到19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雕塑实践,历史地建立起空间概念的古典内涵。它大体包括:按几何学方式描述的长、宽、高三维形式架构;具有现实占据性的体积和实在质量的封闭静态实体;形体形象模拟客观对象的自然结构和特征;以石料、青铜等硬质材料为载体,以社会化、理想化的理念为内涵,种种形式要素围
绕理性的中心构成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最终依附于一个更大的具有限定意义的人文空间环境,并与其功用目的保持一致。
当19世纪的学院派接下古典雕塑传统时,这种空间概念已经完备得限制性极强。但现实正朝新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旋涡正在欧洲形成。对于憧憬未来的浪漫理想和巨大热情,学院派执著的古典规范如同僵硬的枷锁。难以调和的矛盾,促使新兴力量逆向运动,以期冲破囚禁。断断续续、分分别别的突破性实验,汇成西方现代雕塑的多样格局和强劲主流。
19世纪末,挣脱束缚,让雕塑艺术在无限的空间中自由翱翔的愿望,已先行在欧洲巴黎的上空展翅飞翔。
1889年,法国世界博览会和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埃菲尔铁塔于巴黎高高耸起。它像圣经记载的巴别塔那样,体现了人类攀向至高无上之境界的愿望和信心。今非昔比的是,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机器的强大力量,赋予这座现代巴别塔以啸傲上帝的钢架铁骨。一个高昂的声音在这里发出:人类战胜了上帝,人类的理想将从乌托邦走进工业文明的胜利现实!整个欧洲世界都为之激荡沸腾。
视觉景观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在钢架铁骨支撑的新高上,人们惊奇地看到,世界失去了透视的深度,画儿似的平面化了!极目远眺,一个未曾见过的现代化世界正冉冉升起于人类文明的地平线,它以愈益简洁的形象展示着别样的空间美。不必等到人类用真实的脚印结束奔月神话的那一天,得之于这个历史高度上的视觉感受,再加上蒸汽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造成的迷离的视像变化,以及随商业交往、殖民扩张而纷至沓来的异国他乡的颖异图像资源,已足以让敏感的艺术家对传统空间概念提出质疑和挑战。
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也从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猛发展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素来以真实描绘对象的技能而自豪的艺术家来说,现代科技的产物——摄影技术和照相机,既是一位助产婆又是一个冷面杀手。无论为了新生还是为了守住立锥之地,他们都需要冒险一搏。必须打出一个天地,以重新赢得他们在塑造空间景观方面的一贯地位和尊严。
当然,现代艺术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现代雕塑开拓新空间的原动力,不仅仅缘起于新的视觉经验或新技术的压力,更触动于社会现实本身的变化。
崛起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构成对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全面冲击。新旧势力的消长,裹挟着政治动乱、铁甲战火、经济萧条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沦丧、信仰危机、价值观念紊乱和社会危机感。艺术家们陷入苦闷,心怀对现实的不满。这种灰色的精神状态,深深影响着他们对待一切过往事物包括艺术传统的态度。尽管不乏一边高喊反传统一边却在运用传统的矛盾现象,但他们革旧创新的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他们需要去挑战,需要以怀疑一切、排斥一切的方式去寻求刺激,需要在叛逆的激情状态中获得宣泄和陶醉。思想领域中,那些与古典主义异趣的新学新说,如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等等,也在为之推波助澜。从中,艺术家们获得了反叛传统秩序、否定古典法则、抨击西方文明、放弃理性姿态和乐观态度的哲学或心理学依据。
复杂的社会原因和人文因素,把雕塑艺术推上一往无前的革命道路。
法国雕塑家罗丹,启动了雕塑变革的引擎。他的创新意识和卓越实践,使他成为西方雕塑艺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变的界标。在他身后,旷日持久的雕塑革命,呈现两大走向:
一种沿罗丹路线继续推进,大体属于写实主义范畴。一批卓有成就、影响广泛的雕塑家活跃其中,如布德尔、马约尔、柯勒惠之、德斯皮欧、莱布鲁克、拉歇斯以及稍后时期的里希埃、马里尼和曼祖等,还可以包括前苏联的沙德尔、穆希娜、马尼泽尔、托姆斯基、乌切季奇、柯年科夫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氛围中,他们始终坚持作为雕塑传统的体量和具象形式,同时也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接触到的新思想,进行各有特色的现代风格形式的探索。
一种则另辟蹊径,背道而驰。这是一个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汇集诸多流派或主张的庞大队伍,他们在反叛传统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以趋向多元化极端的各种形式探索,构成20世纪最激动人心、最具革命性以至也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景观。有趣的是,最终把现代雕塑导入革命极地的这一走向,其先锋不是雕塑
家,而是活跃于19世纪末的一些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或野兽主义画家,如罗索、高更、雷诺阿、德加、马蒂斯等。杜米埃的独立探索开始得还要早些。他们将绘画上的革新实验引入雕塑,为现代雕塑突破传统体量观念的空间拓展迈出了第一步。
从此,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便带着各自的宣言,如流水走马、波起潮涌,一个接一个地登上历史舞台,一出接一出地上演着雕塑革命的戏剧。否定——再否定,似乎巳经特化为一种“现代艺术精神”,它是行如穿梭的各种现代雕塑流派确立自身的普遍策略。
20世纪初,毕加索不仅将立体主义原则贯彻于绘画,还将它引入雕塑,为现代雕塑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视野,以及通向各种现代主义主题的道路。阿基本科、杜桑一维龙、利普希茨、劳伦斯和查德金等一批雕塑家,用立体主义方式重新阐释现代雕塑的空间概念和美学魅力。当立体主义大张旗鼓之时,末卷入任何流派运动的布朗库西,正专注于纯粹形体的研究。他的倍受世人推崇的独立探索,为现代雕塑的抽象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支点。1912年,波丘尼用连续展开的三维形体,把未来主义对工业文明特质——运动和速度的崇敬,成功地转化成雕塑上的“运动的风格”。将运动感予以静态展示的这项探索,为后来的实践启发了一个日益重要、日趋真实化的主题——运动。塔特林、加波、佩夫斯纳、英霍利一纳吉等雕塑家主导的构成主义,将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启示付诸更加深入的空间艺术实验,发展出彻底抛弃体量的三维抽象构成。加波、英霍利一纳吉进而分别把机械动力和光或光动作为雕塑本身的要素,创造了最初的活动雕塑。考尔德在3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活动雕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极大破坏性和突破力,同时影响深远的达达主义登场。譬如杜桑用一件瓷质小便池送交艺术展,他们以虚无主义的调侃方式,对传统美学表示了极端的不恭,发泄了蔑视一切、摆脱所有束缚的狂暴思想情绪。由达达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同样影响深远。它强调潜意识的表现。阿尔普、恩斯特、冈萨雷斯、贾科梅蒂、莫莱·奥本海姆以及摩尔等艺术家的探索实践,为现代雕塑创造了颇具震撼力的新形象。
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5年,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在蹂躏世界的战火中崛起。从欧洲逃亡而来的大批艺术家,将现代艺术的活力汇聚在
这个暴富的国度。伟岸的埃菲尔铁塔因巴黎大伤元气而黯然失色,自由女神像的妩媚灯火却比以往更加璀璨,国际艺术中心从大西洋彼岸欣迁人气旺盛的纽约。不甘做欧洲文化支流的决心、服务于冷战主题的意识形态以及大把大把的美元,使美国成为现代艺术的沃土。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艺术运动,虽不像二战之前那样潮势汹涌、激荡不安,但挑战极限的先锋依然力度不减。战后社会生活的稳定、官方给予的支持、自由市场经济的商品化力量和公众愈益表露的默许态度,逐渐化解了现代艺术原先的孤立与隔绝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更是出于时髦需要,而把亲近现代艺术作为创造其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艺术上的新观念、新风格或新形式,如同时装的新款式,成为年轻人对时髦的一种消费对象。先锋姿态变成理所当然,它越过迟缓固执的中间层——中年人或中产阶级,缘年轻人而直接进入通俗文化领域。这种变化,使各种现代主义所奉行的精英文化原则陷入危机。如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卢西·史密斯的概括,现代艺术在这一时期呈现三种发展趋向:从极端的自我表现转向对大众的适应;从几乎是徒手制作变成批量生产;从敌视工业科技转向对它有兴趣并进行应用上的探讨。现代艺术运动,从此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新时期。
对雕塑艺术来说,这是一个让它扬眉吐气的时代。此前的主角是绘画而非雕塑,这会的情形则出现倒转。绘画实验,如弗朗西斯的《绘画》,已发展到拿空白画布当作品,它在二维空间范畴的冲刺达到了最大极限。然而,挑战艺术与生活界限的离弦之箭,却是一发不可收。各路先锋都别无选择地突入三维空间——雕塑的传统封地。诚因如此,后来的几乎每一种极端的实验形式都自称或可称作“雕塑”。
战后,第一个重要的艺术运动是抽象表现主义,它标志着美国在艺术上的胜利。在雕塑方面,则以日趋简化的抽象构成雕塑和日益丰富的活动雕塑,与抽象表现主义以及雕塑化的“行动绘画”相呼应。戴维·史密斯、赫普沃斯、比尔、卡罗、贾德、莫里斯、托尼·史密斯、安德烈、廷格利、塔基士、舍佛尔、怀特曼、佩奇等雕塑家的作品,显示了战后雕塑努力走向广阔的非限制性生活空间,努力使雕塑形式和周围空间环境保持持久的变化关系的探索意向。
这种意向在新达达艺术——包括集合艺术、波普艺术或新写实主义上,获得更进一步的贯彻。当年,达达主义者随便捡了一块砖头砸向艺术大厦,如今,新达达主义者却正经八百地拿起这块砖头来做文章。康奈尔、奈微尔逊、劳森伯、奥登伯格、西格尔、塞萨、包洛奇、张伯伦、金霍尔兹等艺术家,他们通过日常现成物的集合或复制、工业废品的重新处理、新材料的综合利用或用活人体翻制模型等方式,强调任何平凡物品都存在艺术价值。波普艺术或新写实主义,在美国衍生出一个后继运动——超级写实主义,其代表人物汉森和安德利亚把活体翻模发展到真人仿制,作品逼真到真假难辨。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艺术运动,是在战前各种原创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们把已有的资源进行重新筛选和评价,进而合乎逻辑地将其推向极点。在其逻辑的发展过程中,突破空间的意向日趋极端,空间突破的程度日臻极限。最终的逻辑结果势必是:彻底放弃空间而达于虚无。虚无的“艺术”及其“艺术性”,需要靠非空间形式的“观念”语言来描述。从达达到新达达,现代雕塑的观念化倾向已有所预示。这种倾向在六十年代的充分发展,形成了观念艺术。在这个五花八门的领地,雕塑融入生活空间或自然环境,成为克里斯托、海泽和史密森的包裹艺术、大地艺术;雕塑渗进平常、现成的物体,成为波依斯、哈克、朴南俊的装置艺术;艺术渗进身体、动作、事件或情境,成为莫里斯、奥本海姆、阿孔奇、瑙曼、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偶发艺术或行为艺术。那些如同韦勒直接展示语言自身一类的“观念装置”,那些日益接近以至等同生活状态、生活事件的“直接行为”,是观念艺术的极端形态。
观念艺术,由空间突破而出的雕塑,使雕塑形式成为纯粹的观念,使雕塑内涵只剩下“雕塑”这一词语形式。它是西方现代雕塑发展的当今势头。
纵观西方百年雕塑发展历史,虽然不乏坚持写实主义传统的创造,但显赫的主流,却以体现工业文明精神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作为新文明的产物,现代雕塑的一应创新被整体地罩上一层进步的色彩,甚至被视作未来趋势的信风候鸟。与此同时,工业文明自身的问题及其现代文明病,也在为现代雕塑的自我否定提供条件。现代艺术因此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象征时代精神的
崇高位置上,逐渐丧失应有的社会性和纯洁性,蜕化成表达极端个人主义意欲的公开渠道,或是追求生意经的营销方式。
目前,还无法对现代雕塑以至整个现代艺术作出全面的价值判断。但显而易见的是,伴随现代人走过整一个世纪的现代雕塑运动,以其丰富的艺术样式造就了一个多元的审美文化格局。现代人有理由为之自豪并珍视它的成就,也有必要正视它作为一种信念追求所带来的问题。如同整个现代艺术,现代雕塑运动所预示的意义至少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看:一是,它瓦解了以为艺术如同科技进步是沿一条直线展开的观念。现代雕塑运动以否定一切的姿态,走到否定这种姿态的多元化的今天,就是一个说明。这个结果,向未来重申了维护文化差异性的必要。二是,它瓦解了艺术的现代神话,使现代艺术由自我膨胀转向自我消解,以至最终可能回到社会生活之中——像古典文化格局那样,这是艺术的原本位置和状态。
当然,普遍而深刻地领悟这些意义,还需假以时日。因为这些意义只能显示给完整的人格,而非现在这种被“分工”所“分裂”的人格。
原载吕品田《自由空间的向往——西方现代雕塑》,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版
范文二:汉代雕塑与西方雕塑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绘画是平面的,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空间。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
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这个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象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士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
说唱俑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把一个正在表演的书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塑造在我们眼前。
《伏虎》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好像随时会扑向猎物。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上的斑纹虽没有雕刻的很突出,但却异常生动。作品造型浑然一体,充满生气,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性,而是把握住了整体的特征
出土于武威雷台, 是中国汉代雕塑艺术的代表性杰作。是根据甘肃河西“汗血马”形象创作的, 它体态轻盈, 神形兼备, 昂首扬尾, 三蹄腾空, 动感 极强, 生动而准确地再现了天马风驰电掣般飞跃的英姿。通长24, 高30
在西方,作品被赋予鮮明的形象及思想性,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等。
◆ 中国由于受佛教的影响,题材多为佛教神像和故事, 动物人物造型。
欧洲的作品多为古希腊及古罗马的经典人物和故事。主要表现人的活动、意志和思想感情。
◆ 中国雕塑:①以直立式、端坐式为主,表情变化少(静美)。 ②强调人首而虚化人
体。
◆ 西方雕塑:①以运动形式为主,表情丰富(动美)。 ②强调人体而虚化人首。
装饰性又称为表现性,因装饰是为了表现。中国古代雕塑,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而是采用装饰手法,把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某种情感、趣味和审美理想,寄托在创造性的形象中。
例如为了表现石狮凶猛的本能和表现石狮作为镇墓神兽的特征,工匠们把狮子的外姓加以装饰性处理——嘴巴扩大、眼睛鼓出、昂首、挺胸、张口,给人以威武、沉着、镇定的形
象美感。
装饰性雕塑以优美、形象生动为主要特征,旨在通过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来美化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继承了“托物言志”、“寓意于物”这一美学风格与传统。许多雕塑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某些物体的形态(如石狮、石马等)。而且是为了表现人们一定的意念,烘托一定的意境。
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中西方雕塑在其发展脉络中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审美风范,本文试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文化源流、哲学品质等方面对雕塑艺术心理的影响入手,探悉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内在规律。
西方各门类艺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而中国的各门类艺术则是共通相契的。这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的。以雕塑为例,西方雕塑艺术有其特定的门类规则和创作方法,而中国的雕塑表现出与绘画艺术的密切结合,如所谓“塑容绘质”。中西雕塑艺术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呢?主要是在地理环境、文化源流、哲学品质等方面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雕塑强调神、气,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西传统雕塑中最大的差异
西方艺术把形的概念融入到几何形的类型化之中,在哲学和科学双重精神支持下,从对物象模仿,而达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状态,并为传统的人体雕塑和现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径,以此来归纳形体的变化和运动。而中国以把“形”的概念转向对“神”的揭示,提倡“传神写照”、“以形写神”,重神轻形,重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塑造。因此,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两种不同的方式。
范文三:世界著名雕塑
世界著名雕塑
1.《掷铁饼者》(作者:米隆)
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
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现为复制品。雕像选取运
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
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
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
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
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2 大卫(作者:米开朗基罗)
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3 维纳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这尊雕像还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
4 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
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抱鹅的少年(作者:波厄多斯) 5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一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艺圆满、完美高超
6 思想者(作者:罗丹)
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她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7 自由女神像(作者:巴托尔迪)
虽然说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欢美国,但不得不说这个美国的象征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8(自杀的高卢人(作者:未知)
希腊化时期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在公元前241—197年间
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
纪念碑性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
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
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
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了一座
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
9.阿波罗像(作者:乌尔卡)
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古风时期尚残存,但雕刻家已开始
不满足于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创作出写实、
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
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波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
所致。 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波罗的青年立像仍存
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头和手势姿势已趋生活化,他向下视,两臂向前伸,似有
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已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
10. 门考拉夫妇立像
闪绿色粘板岩雕刻,高约142 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美国
波士顿博物馆。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
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划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门考拉和他的
王妃。
11.母狼(作者:埃特鲁斯坎人)
青铜,高85厘米,约创始于公元前50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市政博物馆。青
铜雕像《母狼》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
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
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
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
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
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
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对罗马人来说,它还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现在,雕像《母狼》已成为了罗马市的象征。
12. 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作者:未知)
石雕,高4-5米,重约20吨,最好的高9.8米,重约90吨。约公元
600-1680年,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岛上的一个孤岛,因考古学家是在
1722年的复活节发现他的,故而得名。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
而成。
13.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斯” sphinx)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近旁,是
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像高21米,长57
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
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海
夫拉的脸型。相传公元前2611年,海夫拉到此巡视自己的陵墓——海夫拉金字
塔工程时,吩咐为自己雕凿石像。工匠别出心裁地雕凿了一头狮身,而以这位法
老的面像作为狮子的头。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古
埃及法老的写照。雕像坐西向东,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由于它状如希腊神话
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称呼它。
14. 汉谟拉比法典
石雕,约公元前1792-1750年,高约70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先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它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15. 加莱义民(作者:罗丹)
加莱义民是一座以表现人物群像为主的纪念性雕塑。它表现的是14
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六位加莱市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当时法国
加莱城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军队包围,即将陷落,全城人民在严
重的饥饿和困乏之下被迫向英王求和。但骄傲的英军提出苛刻的条件:
需要六位最受尊敬的加莱市民身穿麻衣,颈套绳索,光脚走到英国军
营交献该城钥匙并将被处死。于是,罗丹于1884——1886年应加莱市
政府的请求,创作了这件震撼人心的群像雕刻。
16. 摩西 (作者:米开朗基罗)
《摩西像》,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局部完成于1542年-1545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十六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向往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他工作。但由于教皇的反复无常,陵墓的施工几起几落,米开朗基罗遭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望。在陵墓已完成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尊《摩西像》。摩西(MOISE,又作MOSCHE)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PALESTINE),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他途遇高山,高山让出一条大路。《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
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这样一个摩西,米开朗基罗用壮年来表现。因
为青年是代表尚未成熟的年龄,老年是衰颓的时期,只有壮年才能为整个民族的领袖,为上
帝的意志作宣导使。
17. 圣殇1550年(作者: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凋刻艺术,最着名的艺术家是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他在从事人像凋刻时,是从各个具有含意的角度去捕捉人体多样的姿势,这种创作观念对于后世的艺术家有相当深的影响。
他认为凋刻就是将凋像从石头这物质牢狱中解放出来,因此被认为是将肉体视为灵魂之牢狱,也就是反映了所谓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因此他的作品气势雄壮宏伟,充满生命力。
米开朗基罗相信「美丽的人像」不只是表达观念和引起感动,而应是视觉艺术中唯一能够表现「真实」的主题。现在陈列于佛罗伦斯学院艺廊的作品《大卫》,David,就是在这朝气蓬勃的力量下,呈现最具体的「真实」。
米开朗基罗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装饰陵墓的凋刻和壁画。《垂死的奴隶》,Slave
(dying),、《摩西像》,Mose,便是与陵墓有关的作品。
18. 垂死的奴隶(作者:米开朗基罗)
《垂死的奴隶》又名《入睡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教皇朱理二世陵墓创作的成对雕像之一,另件为《反抗的奴隶》。两件雕像分别放置在建筑物柱子前的两边,人像的四肢运动要受到建筑形式的某种限制。
米开朗基罗善于建筑雕像的整体把握,将客观上受到外在限制的条件加以表现发挥,塑造了一个似乎正在开始动作的奴隶形象。他左手托住后仰的头部,右手似乎想要挣脱身体上的缚带,整个动态呼应自然,表现了奴隶遭受痛苦折磨而奄奄一息、疲惫不堪的形态,他在睡梦之中既有对现实束缚、压迫的试图挣脱,又有在梦中之外世界的一种安详酣然,表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米开朗基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奴隶的形体塑造得优美而典雅,刀法细腻而流畅,线条起伏分明,这件作品不仅蕴藏着作者本人对苦难深重的奴隶的同情,也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19.青铜时代(作者:罗丹)
青铜时代》是法国雕塑家罗丹依据真实人物塑造的男子裸体雕塑,手
法写实,以“青铜时代”为题,象征人类的启蒙时代。他左手握拳,右手扶
头,面孔昂起作思索状。右腿微微起步,他似乎还不敢迈步,只能轻轻地
踮起脚,作出欲迈步的姿态。他的眼睛似乎带着朦胧的睡意,然而,他的
身体是伸展的,整个雕塑充满了青春活力,意味着人类刚从蒙味、野蛮的
状态中解脱出来,逐渐具有清醒的意识,即将进入文明智慧时期。 这本是
一个比古典主义更“古”的题材,罗丹却摆脱了溺古不化的学院派刻板方法,
以写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真实而有血有肉的形象。由于这座激像与真人
一样大小,又十分逼真,引起对罗丹人体艺术的误解,官方评审会断认他
是从尸首上模印下来的而拒绝展出,这使罗丹十分气愤。雕刻家布歇等同
仁理解罗丹创作的思想感情。联合出面为罗丹申辞,要求官方重新对待罗
丹的作品,才使这尊划时代的杰作得以在沙龙陈列。这场斗争给罗丹带来了更大的荣誉。
20.哀悼基督(作者:米开朗基罗)
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年,现收藏于罗马梵
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
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
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
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
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
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
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
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
21.地狱之门(作者:罗丹)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
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
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为了《地狱之门》,罗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阅读但丁
的《神曲》,沉浸在但丁用文字塑造的虚幻世界里,用100多幅把书中描写的八
层地狱画了出来他运用中国水墨勾勒轮廓,用褐色水彩颜料衬出阴影,以体现出
立体效果;有些画还只是直接演绎但丁的原意,如弗兰切斯加、乌哥利诺、地狱
中形形色色的罪人,以及代表但丁本人的思想者。有的已不是简单的解释性的插图,而是评论性的阐述了。罗丹很快就对这个题材展开,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形象。从这些新形象,不难看到诗人波德莱尔对他的影响。罗丹想要创造整个世界,把人类的种种感情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地狱之门》原定于1884年完成,但罗丹却一再拖延,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1900年展出的石膏像模型中,几乎已经完全删除了所有的圆雕像。罗丹去世后,《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注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22.吻(作者:罗丹)
《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
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
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
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避免了脚的繁琐
而加强了坐像的整体感。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刻而成。他们起伏,细腻,
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引起了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
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眩目的杰作时,每一
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动,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动。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
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范文四:世界著名雕塑
野马,拉斯科利纳斯,美国, 扩张,纽约,美国,
路人,弗罗茨瓦夫,波兰,
鲑鱼雕塑,波特兰,美国,
河边的人,新加坡,
多瑙河畔的鞋,布达佩斯,匈牙利, 打结的枪,纽约,美国,
冲破你的模具,费城,美国, 黑色幽灵,克莱佩达,立陶宛, 曼德拉,南非,
阻击者,布鲁塞尔,比利时, 下沉的建筑,墨尔本,澳大利亚, 鬣(liè)蜥公园,阿姆斯特丹,荷兰, 工作的人,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 米哈伊埃米内斯库,诚信市,罗马尼亚, 二战场景等比例还原,恰纳卡莱,土耳其, 悬挂的男子,布拉格,捷克共和国, 马形水鬼,格兰杰莫斯普货,英国, 商业街的猪,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未知的官员,雷克雅未克,冰岛,
牛之路,达拉斯,美国, 蜘蛛,伦敦,英国, 河马雕塑,台北,台湾, 鲨鱼,牛津,英国,
范文五:世界著名雕塑赏析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一 1.《掷铁饼者》作者米隆 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现为复制品。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二 2 大卫作者米开朗基罗 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三 3 维纳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这尊雕像还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四 4 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亚斯 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五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六 6 思想者作者罗丹 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她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七 7 自由女神像作者巴托尔迪 虽然说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欢美国但不得不说这个美国的象征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八 自杀的高卢人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九 阿波罗像 世界著名雕塑欣赏十 5 门考拉夫妇立像 闪绿色粘板岩雕刻高约142 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划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门考拉和他的王妃。 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的部分作品介绍 《掠夺萨宾妇女》 《掠夺萨宾妇女》所塑造的是罗马士兵劫夺邻邦萨宾妇女为妻的情节。群
雕塑造了三个人物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并按相反方向的力度之间的对抗和均衡构图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雕刻家巧妙地将三个形体的动作缠绕在一起同时这些动作又是精确地平衡着的连续的姿势和动作把人们的视线螺旋般地引向上端。因此这件作品以其复杂构图和有力的组合预示着巴洛克雕塑群像即将到来。 《法兰索瓦一世装饰盒》 切利尼 1540年切利尼到法国为国王法兰索瓦一世设计制造了一只不寻常的金质装饰盒。在这尊装饰雕塑中象征形象“大地”是一位体态优美的妇人她坐在被处理成微型凯旋门样子的胡椒研磨器上而长着胡须的海神波赛冬则坐在船型的盐碟上观望。这些人物是从米开朗基罗创作的美第奇陵墓雕像上借鉴而来被米开朗基罗夸张的艺术形象在切利尼的作品中被进一步发展了人体被拉长得更苗条躯干、头和腿扭转得更加剧烈。 《珀耳修斯》 珀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达娜厄所生曾英勇地杀死蛇发女怪梅杜莎并取下了她的头她的每根头发就是一条蛇。雕塑家所塑造的是一位健美的胜利者的形象他右手执刀左手高举梅杜莎的首级站立在女妖的身体上雕塑精确的裸体显示了雕塑家精湛的解剖学功力和艺术修养具有米开朗基罗的风格特点。样式主义雕塑过分注重形式美感作品精致而宏伟的形态结构使人体被塑造得既概括又有变化。 《阿波罗与达芙妮》 贝尼尼 当阿波罗走近河神女儿达芙妮时小爱神立即向他们分别发出两支爱情之箭射向阿波罗的是钟情达芙妮之箭而达芙妮中的却是拒绝求爱之箭这引起神界的求爱追逐。当阿波罗即将追逐到女神时女神大声向河神发出呼救“亲爱的爸爸快把我十分喜爱的美貌改变吧”即刻河神将爱女变成一棵月桂树。无奈的太阳神爱之不得只得取下月桂枝编织成桂冠赐给一切有成就的人这就是“桂冠”的由来。 雕刻家着意塑造阿波罗刚要触摸到女神身体时女神立即变成月桂树的瞬间情节这组雕像表现了两个处于激烈运动中的人体人物都处在乘风追奔的运动之中给人以向上升华、轻盈、充满生命力的优美感觉。激情、激烈运动正是巴洛克艺术的特征。 《圣女德列萨》贝尼尼 这组雕像是一幅立体的绘画雕刻家用锤和凿在云石上描绘少女神志昏迷和爱神欲向她胸中刺箭的情态。德列萨在贝尼尼手下并非潜心修炼事奉上帝的修女而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形象他着意刻画少女复杂的内心隐秘情感把神秘的幻觉转变为一个在朦胧意识下少女对爱与欲的痴迷神态。她的昏迷与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体现。雕刻家用坚硬的云石表现出少女的性灵底蕴但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护下实现的这是对当时禁欲主义有意的反抗。 《马尔利的马》 在这件作品中雕刻家着力塑造那匹性情暴烈、气势雄壮的难以驾驭的马它昂首前蹄腾空颇有不可阻挡的冲击之势头。马旁雕一位驯马骑手他企图驯服这匹烈马看来除了精疲力尽外毫无办法马与人在形体和力度上形成对比传达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形象。在雕刻技巧上雕刻家明显继承了巴洛克艺术手法达到纪念碑式的艺术效果而过分夸张的结构与动态又体现了罗可可风格。 《丘比特》 法尔孔奈 丘比特是美神、爱神维纳斯与战神玛尔斯生的儿子希腊名叫爱洛斯他有一双羽翼据说他是个盲童说明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情。丘比特总是身佩弓箭向神间和人间发出爱情之箭 。法尔孔奈所雕的这尊丘比特是一位聪明机灵可爱的孩子在这件作品中可见他接受了意大利古代和近代雕刻艺术的影响使他的雕像具有古典的高雅之美儿童圆润的体型、四肢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细腻的躯体具有审美愉悦感。 《伏尔泰》 乌东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戏剧家启蒙运动的精神象征。他一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腐朽黑暗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精神上的准备他是法国文化泰斗、著作等身他文思敏捷笔锋犀利以机智著称。 雕像中
的伏尔泰沉稳地端坐在扶手椅子上转头侧视前方两眼闪烁着智慧与狡黠的光芒好像古代传说中的圣哲贤人。他那宽大的长袍以流动的横竖疏密线的变化使雕像具有不可动摇的凝重感显出高贵庄严的精神气质。雕刻家抓住了伏尔泰这位老人种种特征精微地刻画它揭示了伏尔泰的灵魂使伏尔泰的精神智慧永存于世。 《马赛曲》 吕德 吕德于1836年为巴黎凯旋门制作一组高浮雕《马赛曲》。1792年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侵略马赛人高唱马赛曲挺进巴黎保卫首都它后来被定为法国国歌。吕德就是根据这首歌的主题创作这组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组雕成为法国革命不朽的纪念碑。 浮雕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以一个象征自由、正义和胜利的带翼的女神为中心她全身戎装右手执剑左手高举发出号召“前进祖国的女儿光荣的时刻已经到来”展翅飞翔的造型产生急速的飞动感浮雕下半部是一群志愿战士中间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兵他取下头盔搂着儿子振臂勇敢前进在他的前后簇拥着奋勇的战士汇成一股不可战胜的洪流奔向前方。雕刻家运用浪漫主义象征手法表现了不可征服的人民的巨大力量作品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鳄鱼与虎》 巴里 这组动物雕刻曾被选入沙龙受到公众好评凶猛的鳄鱼以粗壮而有力的身体缠绕住老虎的颈脖露出尖牙利齿而老虎却不动声色沉着而有力地咬住鳄鱼身体令它动弹不得。这种凶猛的搏斗正是浪漫主义艺术所寄予的激情巴里很善于处理动物激烈的运动和紧张的动势他这种生动的造型形式是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和浪漫主义想象力。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动物实际上寓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青铜时代》 罗丹 1876年罗丹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尊裸体青年像起初题名《受伤的战士》后来雕刻家从他的手中取下武器正名为《青铜时代》赋予它以更深刻的意义。雕像表现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青铜时代后从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象征人类的黎明或人类的觉醒。不想这件作品问世时竟受到猛烈的抨击有的批评家说这个塑像是从模特身上翻制出来的模型。为了澄清事实罗丹从真人身上再翻制一个模型两相比较后方真相大白。 《地狱之门》 罗丹 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之门》的艰巨任务。雕刻家为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加莱义民》 罗丹 1884年加莱城约请罗丹为忠魂碑制作雕像他异常兴奋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这个题材是表现公元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英军围攻加莱市英王提出残酷的条件--如果加莱城派出最受尊敬的高贵市民任他们处死加莱城就可以保全。结果六位义民为保全城市带着城门钥匙勇敢地走向死亡。雕刻家真实地刻画了每个义民的心理力图再现当年事件的真相把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普告后世。依照罗丹的设计雕像直接安放在广场的地面上这样六位英雄就有极大的感染力量。这一组雕像也成为罗丹艺术创造的永久纪念碑。 《老娼妇》 罗丹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位年老的裸体女子她屈膝低首而坐似乎沉浸在往日似水年华的回忆中对比今日如此境地自然不胜悲哀。对这位全身布满松树皮般的皱纹、骨瘦如柴的妇人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形象很“美”可是罗丹却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在艺术中只是那些没有性格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和内在的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 。”人们从这个老娼妇的身上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她也有过青春年华她也有过如花似玉 的面容和身体何以落到如此地步呢这是人生不可逃脱的命运还是社会造成的罗丹的伟大在于以一种近乎残忍的真实把这个悲剧形象的灵魂和肉体呈现在人们面前。 《巴尔
扎克像》 罗丹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作品完成后出人意料的是委托人拒绝接受甚至指责这尊雕像像一个怪胎、不成形的幼体动物。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面对这一切批评、指责罗丹却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思想者》 罗丹 罗丹在1904年发表过声明“关于《思想者》有一段故事在以往的日子里我整天酝酿着《地狱之门》的构思。在一扇门前但丁坐在岩石上正在思考着他的诗句。在他的背后有《神曲》中所有的角色。消瘦的苦行者但丁同一切脱离无任何目的。而我由于最初灵感的启发联想到另一个思想者一个裸体的男人也坐在岩石上脚蜷缩在下面拳头托着他的下颚他正在梦想。” 《思想者》可以说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他的深奥思想由于他创造的杰作而显示出来。在《地狱之门》中思想者也是被打入地狱的人。这个全身都在思考的裸体巨人成为这个“万恶世界”的目击者和痛苦的思想者他居于《地狱之门》的顶上。雕刻家说过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精神。 《地中海》 马约尔 《地中海》是马约尔第一件伟大的作品是他一系列不朽之作的开端。这件作品通过女性裸体表现作者对地中海对生活在地中海周边的国家、居民和文化的理解富有象征意义和哲理性女裸体席地而坐低头陷入沉思状态光滑丰满的体态象征富饶的地中海静坐的情态象征和平宁静的地中海整个造型给人以朴实、饱满、含蓄和健美之感充满古希腊的艺术精神。 《布朗基纪念碑》 马约尔 运用女人体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象征某种观念、事物这在西方美术中具有悠久的传统但运用女人体来创作历史人物纪念碑倒是少见的。布朗基曾被马克思称为大无畏的革命家他是巴黎公社委员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足有三十多年是在铁窗里度过的虽历遭磨难但革命意志弥坚。对尊重传统政治、社会准则和保守的马约尔来说要创造这样一位英雄叛逆者的纪念碑也许是难以想像的。马约尔最后创造了这样一个裸女形象一位异常结实壮健的裸女全身肌肉隆起蕴藏着极大的内在力量双手被束在背后侧转身向后看迈腿向前跨着坚实有力的步伐。整个造型充满巨大的爆发力扭转不屈的身体象征着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坚毅不屈的精神气质。 《贝多芬像》 布尔德尔 贝多芬的乐曲已成为世界进步人类的珍宝布尔德尔的贝多芬青铜头像显然可以看出罗丹的影响。这是一件充满浪漫的诗意、有着绘画语言的雕刻作品手法粗犷有力它抓住对象最突出的精神气质及最关键的外貌特征使雕像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贝多芬那雄师般蓬松飞动的头发显示出作曲家内心巨大的热情及其正在爆发的力量那貌似狂乱、实则通过雕刻家匠心处理的卷发的波纹似乎是音乐家头脑中发射出来的旋律的波浪又似乎是他的智慧和热情的闪光。他那低俯的头和下垂的眼睑表现出作曲家的思想还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仿佛正在低头作曲或弹琴。他那紧抿成直线的嘴唇和线条粗硬的鼻子显示着贝多业拇轴睢??薄?笄康母鲂浴,诘窨痰鬃系窨碳铱套拧拔死嗄鹪烀谰频木粕瘛~闭馐嵌砸衾旨壹〉薄?指皇獾脑廾馈?《射箭的赫拉克勒斯》 布尔德尔 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具有无比的神力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他从不放下手中那常胜的弓箭时刻准备用它来射杀恶人、恶兽。所以《射箭的赫拉克勒斯》是一座表现善、
英雄与力量的纪念碑。布尔德尔说“我要把他塑造成为这样一个形象他突然出现在惊讶的世界面前充分显示出自己创世的力量。”布尔德尔所创造的赫拉克勒斯全身、尤其是腿脚上的肌肉紧张有力连形体轮廓也像弓箭似的。他的双手好似正以巨人般的紧张姿态把空间本身拉开使这看不见的潜在力量把时间征服。他那紧张的形体的对比赋予赫拉克勒斯以强烈的运动感。他巨人般的运动雄伟而又庄严显示自身这个形象是不可征服的。 《阿鲁贝阿尔将军纪念碑》 阿鲁贝阿尔将军纪念碑是作者为纪念阿根廷共和国所作全像高达30米在台座顶上耸立着将军骑马像在台座下的四角立有四个身高6米的象征性人物胜利、自由、力量、雄辩。充分显示出纪念碑雕塑所具有的建筑性的宏伟风格它更强调雕像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将军本身的内在精神面貌和个性。他高举右手仿佛正对千百万向其致敬的人们挥手致意他座下的骏马造型的曲线刚劲有力具有威武强健的雄姿仿佛象征着阿根廷共和国坚如磐石、不可摧毁的力量。那四角立着的强有力的巨人般的形象与其说是显示将军的才德品质不如说是在歌颂共和国的伟大 亨利?摩尔——英国著名现代雕塑家。父亲努力学习的信心、奋发向上的志向对摩尔的艺术生涯起了重要的作用摩啄晔本褪窒舶朗跛怠凹堑梦蚁氲钡袼芗沂敝挥衅摺怂??”在读中学时一位叫爱丽斯?戈斯迪的青年女教师常向学生们介绍后印象派及当时各种新艺术流派对摩尔的培养不遗余力使他在艺术启蒙阶段获益匪浅。1926年到1930年之间对摩尔的突出影响是哥伦比亚前艺术。1926年摩尔开始创作他第一个《斜倚的人体》此后他多次重复过这一题材.30年代初摩尔也受到超现实主义雕塑的影响特别是毕加索的影响十分明显摩尔开始探索其他的材料尤其是青铜他的人物带上了适于新材料的活动性和透明的表面感。在木刻上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他小心翼翼的顺应了木纹。30年代的人物特征是出现空虚的孔洞在这里试题往往是作为虚空的框架可是摩尔在坚持人物的古典人性中在程式上带上了个人的标记。 到50年代为止摩尔在艺术上的拓展主要体现在空间的连贯性方面他从空间、薄壳、套叠、穿插等等手法中将人物的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最出色的代表如1951年所作的《内部和外部的斜倚人物》它的母题仍是1926年所作的《斜倚人物》但以圆孔处理颈、胸、腹部的体积流畅自然韵味无穷。1925年所作的《国王和王后》是扁平型的代表作简练的平片产生了起伏的立体空间此后50年代中期他又迷恋于直立主题用以创造纪念碑式的伟大肃穆的雕塑亦受到广泛赞扬。 《抱鹅的少年》 波厄多斯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的情景上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及雕刻技艺的完美高超。 《米罗岛维纳斯》 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她的艺术魅力永恒无限端庄的身材丰艳的肌肤典雅的面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姿。这一切构成十分和谐而优美的体态。雕刻家罗丹在卢浮宫见到这尊雕像时惊讶地叫道神奇中的神奇她上身赤裸起伏变化的玉肌似丘如谷臂部富有肉感的曲线与腰际的浅涡令人消魂这真实得似有体温的胴体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但仍不失端庄典雅与崇高优美。整个形象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亲切感雕刻家确实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神。 《依赛克的牺牲》 基贝尔蒂 一天上帝命亚伯拉罕将爱子献祭给上帝此浮雕正是描绘亚伯拉罕刚要举刀砍杀儿子的头的瞬间天使突然飞临告诉他这是上帝对他虔诚的考验。浮雕中的亚伯拉罕以哥特式 S形雕像造型轻微地扭动着身体他虽手执尖刀却
不像真要杀子浮雕中的依赛克昂首挺胸跪立姿态十分坦然。人体塑造细腻生动使人们联想到古希腊的雕刻。 《奥利略骑马像》 奥利略是古罗马“五贤君”之一是崇拜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家。政治斗争的现实和自然灾难使他的理想一一破灭成为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没落君王。同奥古斯都那坚定、沉着、居高临下的气势完全不同他骑在马上挥动右手但无目的神态也显出不确定性而坐骑的精神气质与人也一样。他更多地像个哲学家而少有统帅的气概。 《大卫》 多纳太罗 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希律王在位时非利士人兴兵入侵有个武士叫哥利亚手持巨戟以色列人不敢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