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然要间 ① 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 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征明。寻以字行,更字征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 ② 自喜,于曹偶 ③ 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 ④ ,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 ⑤ 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纵。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 ⑤堪舆:风水。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 诡:妄言
B、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 薄:鄙薄
C、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贽:诚意
D、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以:介词,用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文征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 啧啧不离口
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④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
⑤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
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文征明并不出色,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并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B、文征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方面日益精进。
C、文征明在吴郡中很有名望,农夫、妇女、儿童大体上都是因为书画而知道他的。
D、文征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征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阅读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C(“贽”为初见尊长赠送礼物)
【小题2】D(①人们对文征明的称赞主要是因为他的书画;③说明文征明的聪慧;④说的是学士大夫)
【小题3】B(文征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附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假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征明。不久用字表示排行,改字征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妨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时,温州公告诉他生病的消息,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了。(文先生)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纵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与他们在一起。
中丞俞谏,是先生叔父的同年。念文先生贫寒而认为文先生有才能,想要送钱给他,对他说:“你天天不感到苦吗?”文先生说:“早晚的厚粥都有。”俞公特意指着先生的蓝衫说:“衣服破旧到这个样子吗?”先生假装不懂,说:“雨暂时把我的衣服弄破旧了。”俞公最终不忍心说送钱的事情。一天,经过先生的房屋,门前(因为沟渠不通而)低湿,俞公回头说:“把这个沟渠打通,如果从风水来看,科举考试应当高中。”先生谢绝说:“您还是不要想这个渠的事情,渠打通了,会损坏旁边的民房。”后来有一天,俞公自己后悔说:“我要为文生打通那个渠,为什么要先说呢?我终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先生的学业更加精通,名声更加显著。
范文二: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 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 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惜其掩于艺 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
范文三: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128815”);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
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要间:大体上。?跅弛:放荡。?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惜其掩于艺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
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C轻视,鄙薄。
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
(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
范文四: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
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
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
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
绝百卉,盖兼所重也。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
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
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
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
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
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
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
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
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
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
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
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
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
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16.对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
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贽:礼物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
雨露 薄:迫近,靠近D.上疏乞归,不报 报:上报朝廷 17.下
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惜其掩于艺 灌夫受辱于居
室B.庄公读而奇之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C.至则殁三日矣 臣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18.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
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
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
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C.文徵
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
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
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
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夫艺诚无所
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17、
【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18、【答
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19、
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
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2)先生
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
范文五: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 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 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 报:上报朝廷
1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惜其掩于艺???????? 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 ?????????????????????????????????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文先生。现在的文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文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文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文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和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文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文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