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代讽谏的例子
古代讽谏的例子(4个)
《邹忌讽齐王纳柬》:别人对我说好听的必是有原因的,而忠言多为逆耳。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大树的根本是根基,国家的根本是道德,如果皇上以德为贵,并且从简避奢国家可以垂拱而治。
晏子:齐景公的时候,有一个人使众人生气,齐景公命令割下他的四肢,并且说:“有敢于求情解救的人处死。”晏子左手握着那个人的头发,右手握着刀问齐景公:“自古以来英明的君王,分割人的四肢这种酷刑是从谁那里开始实行的,”齐景公立刻说:“放了他,这是我的过错。”
东方朔:汉武帝要杀死自己的奶妈,奶妈着急地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皇帝正发怒,别人再来劝,你死得更快了。你临刑时,只要屡屡回头,我会想办法刺激他。”奶妈按照他的话去做了,东方朔在汉武帝身旁对奶妈说:“你应该赶快去死,皇帝如今已经长大了,怎么还会记得你当初给他喂奶时的恩情呢,”汉武帝受了感动,赦免了奶妈的死罪。 黄幡绰:唐玄宗问黄幡绰:“什么样的儿子让人喜爱,”黄幡绰回答:“自己家的儿子让人喜爱。”当时杨贵妃在中宫受宠,称安禄山为义子,肃宗做东宫太子,地位不稳。玄宗听了幡绰的话,低头沉思好久。
范文二:古代制度反腐的例子
古代制度反腐的例子
古代制度反腐的例子
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除司隶校尉,初步统一了监察机构,监察权也扩大成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至南朝,专门负责规谏的集—体的中书省被建立。 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朝设立了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之下设立台院、殿院、察院,各院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监察区,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到了宋朝,设立了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有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元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除此之外,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 明清时期的严密阶段。明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取消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立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还设立了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至清朝,六科给事中归至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另外,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标志着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尽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设计十分精细严密,但是由于皇帝不放心臣下可又无力控制所有臣下,导致监察官系统内部互相勾结,尤其是监察系统与行政和军事系统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官官相护,包庇徇私的事无法杜绝,根本不可能彻底铲除腐败。这种监察毕竟是为专制君主服务,并为其操纵的,归根结底逃不出人治的范畴。人治与法治根本性的冲突也因此已经决定了:
无论多详尽完善的监察制度都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好坏影响,权力以外的腐败虽然可以抑制,权力本身的腐败却无法抑制。 所以,从历史中不难得知:
权力是腐败的来源。现如今,产生腐败的原因虽然来自社会、制度、经济、环境、道德、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但权力滋生腐败已是一个颠簸不破的事实,虽然权力?腐败,但是腐败必与权力相关。另
外,腐败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营私舞弊,利欲横流、世风败坏等问题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Ps:以下部分是顺便查到的: 制约当今社会权力腐败的建议 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制约权力腐败的建议:
转化,合理转换政府的角色,当好管理者,淡化经营者。 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事后的惩处远不如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督见效。在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提高其透明度,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新闻和舆论的广泛监督。在社会事务的处理上,必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广度和深度。有法可依,;其次要扩大腐败的查处范围,加大打击力度,依靠强有力的警戒和威慑作用,形成正式持久的腐败惩治系统,使当权者难以甚至不敢变异公共权力。 通过改善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其工薪待遇,从而提高廉洁收益、增加腐败机会成务员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人手,合理改善公务员的激励机制,降低腐败的诱惑和冲击,从而控制权力腐败等寻租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篇二: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嬗变对制度反腐的现实意义 摘 要:
巡视制度古而有之,是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探讨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史为鉴,借鉴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宝贵经验,在时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今天,思考中国当前党内巡视制度这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监督形式,推进巡视制度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巡视制度,从制度层面来反腐倡廉,预防和惩治贪污腐败,做到弊绝风清、官廉吏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腐败;制度反腐;行政监察 巡视制度是中国
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由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监察官巡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几千年监察制度史上极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它是建立在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基础上,为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抛开它的阶级基础和服务对象,巡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惩罚儆戒、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代意义的巡视制度,是指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时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根据党内监督的现实需要,更好地完善巡视制度,全面推进这一制度的实施,争取建立巡视制度的长效机制,推动巡视制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以制度的形式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专制历程,其萌芽于夏商周,形成于秦汉,逐步完善于隋唐宋,强化于明清,代代相传,久盛不衰,自古以来是封建统治阶级巩固强化其统治地位的有效监察手段。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代天子尧舜,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诸侯的政绩和公德,这就是天子“巡狩制”,从舜的时候起形成了“五载一巡狩”制度。此制度成为后世巡视制度的渊源。夏商周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史书所载夏商周三代的巡视并不是专职巡视,在此时期没有独立的巡视机构和体系,没有专职的巡视使臣和法规,国君监察和巡视活动比较简单,仅仅是巡视制度的萌芽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仍以国君巡视为主,国王有“巡县之制”,国君、相国、郡守都可以巡视地方。此时巡狩的目的在于管理农业生产,祭祀名岳山川,整顿吏制,纠察不法行为以及选拔人才,但是没有形成制度,巡视偶然性大。 秦汉是古代巡视制度的形成期。这时的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即刺史巡视制度,用制度监督地方要员。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负责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
下行政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并设督邮、廷掾等专职官吏举劾贪赃枉法的官吏。中央根据需要随时派遣使者对州郡县行政工作进行巡视,既有行政组织内部的巡视,又有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监察官和临时派遣的大使的巡视。秦汉时期出现专职的监察刺史,它标志着古代巡视制度的最终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史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关。各国的中央政府不定期地派遣御史巡察地方官吏,并赋予御史“风闻言事”的权力。隋朝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唐朝,巡视制度发展到了成熟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增强,监察制度逐步完善,设立了“一台三院”。即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专司监察之职,直接受皇帝控制,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对吏、户、礼、兵、刑、工形成分察制度。唐朝巡视制度发展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宋代,地方监察机构统称为监司。皇帝可以通过监司出巡制来监控地方官吏。元代,将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每道设提刑按察使一人,后改为肃政廉访使,负责对所属路、府、州、县经常性的巡察任务。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构,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全国划十三个监察区,各设监察御史一人,合称十三道监察御史。清朝沿袭明制,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清顺治时,监察御史被誉为“天子耳目之官、朝廷之心腹”。巡视制度,对康乾盛世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二、以史为鉴,新时期下的制度反腐 新时期下制度反腐的必要性 制度上的漏洞导致腐败所造成严峻的社会现实,非儒学章句上的民本训导倡导的民本主义政德追求的官员个人自律所能规制的。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具有独占性、扩张性、排他性和蜕变性,使权力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腐败。实践运行中仅靠官员良知自律来拒腐防变,而无他律性的制度支持,反腐显得步履维艰。**说:
“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预防腐败,不仅要靠官员个人的自律行为,更重要的是靠一种好的制度来监督制约权力。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反腐败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从技术层面而言,虽然现在的巡视方法手段有不少创新,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更为根本的应该是制度上的创新,利用制度制衡权力,利用制度反腐肃贪。 完善巡视制度,推进制度反腐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党的廉政建设的依托和保障,弊绝风清、官廉吏明的党风政风的出现及巩固,有赖于完善的制度来确保和稳定。大家知道,一种好的反腐机制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则。201X年,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制度。从当前实践来看,尽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及有关文件,对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规定、巡视法规、巡视官员权限和工作考核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具体的、带刚性的规定。因此,借鉴历史,总结经验,重视巡视成果的运用,完善巡视制度体系,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巡视反腐工作。 完善巡视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法规。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隋代的《刺史巡察六条》,两个六条成为自汉以来历代刺史和中央派到地方进行巡视的监察官员必须遵循的法规,监察官皆以此行事,“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唐代《巡察六条》比汉六条、隋六条的范围还要广泛。宋代规定,监司要在一年内巡遍所辖地区,规定出巡时的随从人员以及出巡时在地方上的逗留时间,“无公事不得住过三日”,违反出巡制的监司官要受到处罚。明代则进一步完善了出巡法规,先后制定有《出巡相见礼仪》、《奏请差点》、《巡历事例》和御史回道考察法规,明确了监察范围。这些制度规定首先有利于保证巡视队伍本身的廉洁性,避免其受到腐蚀,进而巡视官员依据这些规定对行政工作及官员进行监察。设置巡视官员的权限。目前中央对巡视人员规定的“三不”原则,即不承办案件、不处理具体问题、不作个人表态。秦汉刺史督察郡国,举奏的官吏为二千石,“行部”所察不能超过六条。巡视官
员掌握好制度赋予的权限,从制度出发履行巡视职责,加强巡视工作的监察反腐力度。 在巡视成果的基础上,对官员进行考核和奖惩。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两大系统:
一是纵向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中央各部门,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然后依据考核对官员奖惩。如明代考满法规定:
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罢。这种制度上的安排有利于改善吏治,对贪污、惰政等腐败行为有惩防效用。 巡视制度放大制度反腐威慑力 腐败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反”字上。否则,巡视工作易陷于被动状态,走入“先腐败,后巡视;再腐败,再巡视”的怪圈。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尴尬,中央提出了“注重预防”和“预防为主”的治腐思路。巡视制度的监督具有前瞻性,可以对“一把手”廉洁奉公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对一些腐败堕落的领导干部使之暴露于阳光之下,净化党风政风。 改革开放三十年反腐倡廉的理论和实践皆表明,中国的现实要求走制度反腐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从胡长清、成克杰、李纪周、丛福贵、刘长贵、慕绥新、王怀忠到近年的李嘉廷、刘方仁、程维高、杜世成、陈良宇等“位高权重”的省部级高官的“落马”,从一定意义上讲要归功于巡视制度的反腐效能。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足以证明,解决腐败必须从制度层面上釜底抽薪。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必须受到制度的监督和制约,否则难免导致腐败。防腐反腐应倾向于以制度来监督“一把手”的权力,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巡视制度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巡视员不畏权贵,依法独立行使巡视权力,从而放大了巡察监督权的威慑力。随着巡视效果达到一定高峰,要通过制度去物化固化巡视成果,把成果的累加转向制度方面的发展。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可以说是预防惩治腐败的一项重大制度创举;可以说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可以说是关系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我们期待《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出台,它必然会印证这样一句话:
一定要靠制度反腐。
篇三:
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看反腐斗争 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看反腐斗争 摘要: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研究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轨迹,揭示古代监察制度内在的发展规律,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与特点,指出当今社会权力与腐败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只有确立并有效实现对各级政府的监督,才可能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监察;权力;腐败;制度 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由两大系统构成:
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下列六个阶段:
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早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就有出现。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经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还没有建立。 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到了秦朝,御史大夫府被创建成为中央监察机构,而地方设置了监郡御史。汉朝秉承秦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府,同时又增设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也应运而生,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除司隶校尉,初步统一了监察机构,监察权也扩大成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至南朝,专门负责规谏的集——书省被建立。 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朝设立了
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之下设立台院、殿院、察院,各院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监察区,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监察网。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的局面。 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到了宋朝,设立了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有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元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除此之外,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 明清时期的严密阶段。明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取消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立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还设立了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至清朝,六科给事中归至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另外,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标志着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尽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设计十分精细严密,但是由于皇帝不放心臣下可又无力控制所有臣下,导致监察官系统内部或互相制肘或互相勾结,尤其是监察系统与行政和军事系统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官官相护,包庇徇私,不了了之的事无法杜绝,根本不可能彻底铲除腐败。这种监察毕竟是为专制君主服务,并为其操纵的,归根结底逃不出人治的范畴。人治与法治根本性的冲突也因此已经决定了:
无论多详尽完善的监察制度都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好坏影响,权力以外的腐败虽然可以抑制,权力本身的腐败却无法抑制。 2 古代监察制度对当今反腐工作的启示 防治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关键在于监察。强化监察,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各级监察主管应积极负责属于自己的监察范围,支持下属和下级监察机关、监察人员的工作,切实保护下属和下级监察机关、监察人员的合法权利,以保障监察作用的充分发挥。 给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行使监察权,以防其受到其它权力不合理的干涉,影响监察效果。 在监察官的选任方面,应考察被选任的监察官是否具有坚实的社会主义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
时,在选任的过程中要加强上级监察机关的决定权,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 在考核、升降方面,要严格以检查人员的实绩为根据,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充分地掌握其实绩,进而决定其奖惩、升降。 各级监察主管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广开言路,积极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 3 当今社会的权力与腐败问题 从历史中不难得知:
权力是腐败的来源。现如今,产生腐败的原因虽然来自社会、制度、经济、环境、道德、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但权力滋生腐败已是一个颠簸不破的事实,虽然权力?腐败,但是腐败一权力。另外,腐败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营私舞弊,利欲横流、世风败坏等问题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权力越轨是产生腐败的首要原因。如今社会的腐败是以多个层面、多种形式发生在多种领域的一种“大恶”的行为。从腐败人员的构成划分,可分为领导干部的腐败、一般国家公务人员的职务腐败,以及非公务人员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等;从腐败的种类划分,包括经济腐败、行政腐败、司法腐败、学术腐败等。尽管腐败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的,但腐败的内涵和产生机理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权力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超出了正常的运行轨道。 权力监督乏力必然产生腐败。由多年来反腐斗争的实践告可知:
权力监督乏力必然产生腐败。许多典型腐败案件的发生,归根结底,就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对权力监督的真空,当掌权者手中的权力约束不力或不受约束的时候,腐败也就容易产生了。监督不力或不受监督的权力为以权谋私营造了机会。 4 制约当今社会权力腐败的建议 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制约权力腐败的建议:
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制度改革,变换政府管理模式。通过决策分权化、体制市场化、职能民主化、管理网络化等,实现管理模式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化,合理转换政府的角色,当好管理者,淡化经营者;将对公共权力的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行权规则,用规范的制度限制行权者的权力,严格减少和杜绝各级党政干部以权谋私的机会。 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事后的惩处远不如事前的预防
和事中的监督见效。在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提高其透明度,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新闻和舆论的广泛监督。在社会事务的处理上,必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法律惩罚机制,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反腐败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通过严格界定,降低寻租者的预期收益,抬高其风险成本;其次要扩大腐败的查处范围,加大打击力度,依靠强有力的警戒和威慑作用,形成正式持久的腐败惩治系统,使当权者难以甚至不敢变异公共权力。 通过改善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其工薪待遇,从而提高廉洁收益、增加腐败机会成本。中国的反腐败策略可以从许多国家开始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中吸取经验,从完善公务员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人手,合理改善公务员的激励机制,降低腐败的诱惑和冲击,从而控制权力腐败等寻租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范文三:sat作文例子,忠诚
sat作文例子,忠诚
篇一:常见素材描述性SAT词汇盘点
常见素材描述性SAT词汇盘点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m.meten.com/test/waijiao.aspx?tid=16-73675-0
对于SAT词汇不仅要记住,而且要学会用,尤其是在写作的时
候。下面教育总结SAT词汇经验, 就来盘点SAT词汇掌握技巧应
用中那些常见素材描述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赶紧一起来看看
吧!
忠诚--fidelity allegiance attachment devotion faith fealty loyalty
精确,准确--accuracy exactness exactitude precision
简洁的--concise terse curt brief succinct compendious condensed compressed laconic
大纲,摘要--précis compendium compendia abstract summary synopsis扼要,说明--recapitulate summarize outline
民意测验,民意调查--gall-up pollster
仁慈的,温和的,宽大的--lenient benefic beneficent benign benignant clement indulgent merciful mild tolerant
陈旧的--antiquated banal shopworn antique moth-eaten old-fashioned cliché dated outmoded hackneyed time-worn
threadbare trite immemorial obsolete使成僵局,僵局--stalemate
deadlock
对于SAT词汇中的描述性词语如果能够用好,是要比评价性词
语更有感染力的。而且根据SAT词汇经验,掌握了描述性词汇,
就可以很容易表达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例如常用的20几种颜色,
十几种形状,几十种材质,几十种大小,常用动词,心情,天气
状况.....因此
SAT词汇掌握技巧同学们要多加注意,使用描述性词汇,就像
你浇灌一株玫瑰,使它更加迷人,同时也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粗略的,大概的,粗糙的--schematic cursory coarse crude rough vulgar churlish hus
ky
吸引人的--intriguing alluring appealing attractive bewitching captivate charming enchanting enticing fascinating interesting inviting tantalizing tempting thrilling winning ingratiating
优势,主权,权势--clout ascendance ascendancy authority preponderance majority
荒谬的,愚蠢的,可笑的--preposterous absurd silly ridiculous senseless nonsensical
合理的--logical national reasonable sound
一致的,相等的,同样的--congruent tantamount commensurate
和睦,一致--concord harmony agreement rapport conformity
分配,给予,分发--allocate allot apportion assign distribute divide
相称的,合适的,应得的--condign becoming fitting proper suitable appropriate微不足道的--trivial frivolous measly paltry superficial trifling worthless venial关于常见素材描述性SAT词汇盘
点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想必您看完之后,对于SAT词汇经验有
了更多认识吧。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m.meten.com/test/waijiao.aspx?tid=16-73675-0
篇二:SAT
智课网SAT备考资料
SAT填空模拟每日两题附答案和解析 第224期_SAT阅读 重
点单词 查看全部解释
allegiance [?'li:d??ns] 想一想再看 n. 忠诚 联想记忆 X
单词allegiance 联想记忆:
leg法律,法律应该拥护all leg iance:全是腿,如果比尔该死
说每人发100万美金,底下一定是群情激愤,举双脚赞成(全是
腿),拥护,忠诚读:all立正死,所有人都立正而死,忠诚
constant ['k?nst?nt] 想一想再看 adj. 经常的,不变的
n. 常数,恒量 联想记忆 X 单词constant 联想记忆:
con全部,stant站,我们在痛苦的军训过程中站军姿的时候,
不变的
prevalent ['prev?l?nt] 想一想再看 adj. 流行的,普遍的
联想记忆 X 单词prevalent 联想记忆:
来自动词prevail.pre+vail力量+ent表示形容词,“?的”?流行的,盛行的
instability [.inst?'biliti] 想一想再看 n. 不安定,不稳定(性) 联想记忆 X 单词instability 联想记忆:
stability(n 稳定性)
deliberately [di'lib?ritli] 想一想再看 adv. 慎重地,故意地
occult [?'k?lt] 想一想再看 adj. 神秘的,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的 n. 神秘学 联想记忆 X 单词occult 联想记忆:
读:我kao他,这是一件不能公开的事情。
stoicism ['st?uisiz?m] 想一想再看 n. 禁欲主义,坚忍克己 Stoicism n. 斯多葛
astronomy [?st'r?n?mi] 想一想再看 n. 天文学 联想记忆 X 单词astronomy 联想记忆:
astro星,nomy表学科,研究星的学科,天文学
篇三:实用的SAT词汇素材
智课网SAT备考资料
实用的SAT词汇素材
您当前的位置 ? 智课教育官网 ? SAT ? SAT词汇 ? 文章正文
出国英语考试有哪些 雅思6.5是什么水平 雅思阅读评分标准 托福阅读评分标准 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智课教育关于SAT词汇素材总结,重点是对大家必须要应用的
SAT写作素材方面的描述性词汇总结,绝大部分都是形容词和副
词,加上了部分的名词和动词,都是常用的实词......
忠诚--fidelity allegiance attachment devotion faith fealty loyalty
精确,准确--accuracy exactness exactitude precision
简洁的--concise terse curt brief succinct compendious condensed compressed laconic
大纲,摘要--précis compendium compendia abstract summary synopsis
扼要,说明--recapitulate summarize outline
民意测验,民意调查--gall-up pollster
仁慈的,温和的,宽大的--lenient benefic beneficent benign benignant clement indulgent merciful mild tolerant
陈旧的--antiquated banal shopworn antique moth-eaten old-fashioned cliché dated outmoded hackneyed time-worn
threadbare trite immemorial obsolete
使成僵局,僵局--stalemate deadlock
粗略的,大概的,粗糙的--schematic cursory coarse crude rough vulgar churlish husky
吸引人的--intriguing alluring appealing attractive bewitching captivate charming enchanting enticing fascinating interesting inviting tantalizing tempting thrilling winning ingratiating
优势,主权,权势--clout ascendance ascendancy authority
preponderance majority
荒谬的,愚蠢的,可笑的--preposterous absurd silly ridiculous senseless nonsensical
合理的--logical national reasonable sound
一致的,相等的,同样的--congruent tantamount commensurate
和睦,一致--concord harmony agreement rapport conformity
分配,给予,分发--allocate allot apportion assign distribute divide
相称的,合适的,应得的--condign becoming fitting proper suitable appropriate
微不足道的--trivial frivolous measly paltry superficial trifling worthless venial
智课教育国际教育集团提供专业的雅思培训、托福培训、GRE
培训、SAT培训、剑桥青少英语培训等,为广大学子“开启英语成
功之道”
范文四:古代团结的例子.doc
古代团结的例子
古代有很多团结的故事,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以下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古代团结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团结的例子1:谁医术最高明 魏文侯问扁鹊:“我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人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
扁鹊说:“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侯惊讶地问:“那为什么只有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一点名气都没有?”
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的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将其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便一点名气都没有。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时,防止别人酿成大病。病人刚开始感冒咳嗽时,他就用药将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被人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这样,全世界便都以为我是神医。想想看,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元气稍有破损就补回来了,像我这么治病呢,命是捞回来了,可元气大伤,您说,我们家谁医术最高明?”
古代团结的例子2:张劭拨剑自刎 汉明帝时,汝州有一个秀才叫张劭,到东都洛阳去应举。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听见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地传出来。张劭问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说,是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张劭要去看个究竟,店小二慌忙阻拦,说,那个人害的是瘟病,我们谁都不敢去。张劭哪里肯听店小二的劝,他径自走过去查看。见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张劭赶紧为他求医问药,并汤水粥食,早晚小心伺候。
没几日,那人居然病好了。
原来,这个人也是来赶考的。是楚州山阳人,姓范,名式。因为这场病,两人都耽误了京都大考。范式十分过意不去,就在这家小店里,两人义结金兰,拜为兄弟。
离别时。正值重阳节。范武说,明年的今天,我一定到贤弟家中,登堂拜会你的家人。张劭说,那一天,我一定设鸡黍之宴,等待兄长的到来。两人盟誓之后,饮了数杯酒,然后含泪告别。
第二年重阳这天,张劭起了个大早,洒扫厅堂,宰鸡炊饭。等待范式的到来。然而直到日落。他也没有看到范武的影子。张劭不相信兄长会违背誓约。一直苦等到深夜。
三更时分,一阵风来,影影绰绰中。有一个人影。颇似范式。
张劭喜出望外,说,小弟从早上一直等到现在,我知道兄长不会爽约的。然后张劭高兴地置酒设宴,准备与兄长痛饮。蹊跷的是,范武到来之后,始终不说话,还时不时以袖掩面。张劭心疑,以为自己招待不周。范式见状,惭愧地说,贤弟啊,实话告诉你,兄已非阳世之人,乃阴魂也。
张劭听罢,不啻于五雷轰顶,惊问何以至此。范式说,自去年别后,我便终日忙碌在商贾中。尘世滚滚。岁月匆匆,今早邻居送我茱萸酒,始知今日是重阳节。我怎敢忘记与贤弟的盟约,奈何山阳距汝州,千里之隔,非一日能到。有道是,人不能日行千里,魂灵却可以做到。为了不背弃誓约,我便自刎而死,魂驾阴风,来赴兄弟的鸡黍之约??
说实在的,历史上重信守诺的故事读过不少,然而当读到《喻世明言》中的这个故事时,仍觉惊心动魄。也许在范式看来,一个人如果没了信用,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世上行走的意义。于是,他便用生命托举起他心目中最贵重的东西——信用。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
那一晚,张劭放声痛哭。第二天,他便辞别家人,奔赴山阳,去参加兄长的葬礼。一路上,他饥不择食,寒不思衣,行了几天,终于到达山阳。张劭祭拜完毕,回头对范武夫人说,愿嫂嫂垂怜愚弟,不弃鄙贱,将劭葬于兄侧,能陪伴在兄长身边。张劭此生足矣。
说完。张劭拨剑自刎而死。他也用牺牲自我生命的方式。给结拜兄长、也给这个世间一个感天动地的回答。
古代团结的例子3:不记前怨 唐朝宰相陆贽当宰相时,听人们舆论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谋私利,陆贽没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李吉甫贬到明州去做长史。李吉甫当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为这件事抱不平。
后来皇帝听了谗言,把陆贽贬到长江三峡附近的忠洲当别驾。
后上任的宰相知道陆贽与李吉甫之间的过节,就把李吉甫提升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陆贽的矛盾,压制陆贽永远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个心地宽厚又聪明的人,他主动请陆贽吃饭,诚恳的和他交谈,陆贽很感动,坦直的诉说了过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从此两人共同商议工作,团结相处很和谐。
古代团结的例子4:忍让为国 寇恂是汉朝时期幽洲昌平人,他帮助刘秀打天下,屡立战功,是开国元勋之一。刘秀登基后封他为颖川刺史,他工作认真执法严明。
当时很多地方仍有战乱,个别将军对队伍管理不严,任士兵去
抢掠百姓财物??贾复的队伍就有这种现象。
一次贾复的部下带了一些人到颖川来抢掠,还杀了人。寇恂让人把带头闹事的人抓获,经审问证据确凿,寇恂就下令把他在集市上执行死刑。
贾复知道了这事很不满意,认为是寇恂在故意出他的丑,表示以后一定要报复。寇恂听说这件事后,也觉得这事办得不够妥当。
一次贾复带兵路过,他对部下说:“我和他的官职一样,他这样对待我的部下,明摆着是没把我看在眼里,我这次一定得给他点颜色看看??寇恂早就知道贾复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听说他要路过这里就对自己的下属说:“贾复这次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你们多预备些东西,招待得好些,我躲躲他。”
寇恂的部下谷旁很不服气的说:“您和他的官职一样大,何必怕他呢?他的部下被执行死刑,是因为触犯了法律,完全该杀??我带过兵,可以保护您的安全,要是他要动手,就由我收拾他!”
寇恂说:“这么做不好,我倒不是怕他,现在刚建国不久,如果事情闹大了,对各方面都不好。当年蔺相如正确处理廉颇一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冤家宜解不宜结呀!
寇恂做了很好的准备,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贾复,预备了酒席给他接风,表现的非常的诚恳热情??席上,寇恂向贾复表示了歉意,贾复也不好意思再发作。
后来皇帝刘秀知道了这件事,又做了双方工作,这个矛盾终于很好的化解了。
古代团结的例子5:高山族和汉族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入侵 高山族是台湾最早居民的后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根据考古发现,距今二、三万年前,台湾就有原始人类在活动,三、四千年前中国大陆的新石器文化已传入台湾,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居民-主要来睚中国大陆古越人的一支。说明在很早的古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开发了台湾并逐步开展与中国大陆的密切联系。根据文献,公元230年,三国时代的吴国孙权曾派将军率领上万人到台湾,并带回千人到大陆,此时的高山族先民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盛行男嫁女家的婚姻制度。高山族到七世纪初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开始农耕、畜牧,种植五谷,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结绳记事,不知历法,学拜山神、海神。十一世纪时,宋代正式在台湾设治,将澎湖隶属福建省晋江县。元代开始高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归属泉州路的同安县。到明代时,高山族除部分过着原始生活外,其农业、狩猎业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始用铁镞,并与大陆沿海居民进行贸易活动。从十六世纪中叶之后,大量的汉族人民迁居台湾,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台湾
西部沿海地区的高山族的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高山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展贸易,设学校等,平地高山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高山族人民在开发台湾的同时,还与汉族人民一道共同抵御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早在1563年日本海盗(倭寇)侵入台湾基隆,高山族地区受到破坏。1593年日本封建统治者要高山族朝贡日本,高山族人民坚决拒绝。在1602年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日本海盗多次侵犯台湾,均遭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抗击而败逃。
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对当地居民实行残暴的掠夺,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多次进行反荷武装起义,其中以郭怀一为首的起义斗争给荷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661年,高山族和汉族人民积极支持郑成功,历经九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打败了荷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直到1895年共212年。这期间高山族人民继续不断地抗击外国侵略者。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日本强行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漫长的50年里,英勇不屈的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行顽强地斗争,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1930年的雾社起义,显示了高山族的钢铁意志,300多人的武装起义队伍,在一小时之内把130多个日本侵略者全都歼灭。 1945年8月中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归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在台湾设行政长官公署。1949年,国民党政府到台湾至今。
4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冀中地区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迅速组织起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队伍。
1937年9月下旬,河北定州市回族青年的刘文正(陈村营村)、马永恩(号头庄村)、马国忠(杨家桥村)、白振武(唐家庄村)、白仲庆等,在中国共-产-党员肖秉钧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定州(原定县)、安国一带组织起了“回民抗日义勇军便衣队”和“回回铁血抗日救国队”,随后又吸收了冀中各地回族指战员组建了“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队伍主要以回族青年学生和青年农民组成,约350余人,在冀中平原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1938年1月,马本斋在家乡献县东辛庄组建抗日武装----回民抗日义勇队。同年3月,以马仲三为队长的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在河间成立。同月,马本斋率部到河间与马仲三部合编,组建了“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约200人。马本斋被委任为队长,马仲三为副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
1938年6月,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与河北游击军回民教
导队在河间合编,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为总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马仲三为副总队长。总队分三个大队,有马永恩,马国忠等担任队长,马永彪、马进坡、马义、马凤舞、刘华林、白振武、马德等分别任各中队队长等职。8月,回民教导总队到河间县沙河桥镇整训。不久,冀中军区派丁铁石任回民教导队政治主任。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队伍进行了艰苦的系统军事训练,指战员军事素质大为提高,成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野战部队。
1942年7月,回民支队转战冀鲁后,中队长白振武带武工队返回冀中,继续坚持斗争。武工队活动在交河、献县、建国地区,以隐蔽的方式,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打据点,攻岗楼,打击敌人。
1945年12月下旬,金民、马进坡率回民支队干部从陕北返回冀中。金民、马进坡及回民支干部到冀中第八军分区,以本斋大队为基础,组建冀中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马进坡,政委金民,副支队长白振武。
回民支队使用过的临时指挥部遗址
1944年春,文新县大队回民中队、肃宁县大队回民小队及四十二地区队的回族战士,合编为冀中第九军区回民大队。马志新任支队长兼政委。
1945年5月24日,回民支队参加了第一次胜芳保卫战,与敌激战7昼夜,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杀出了回民支队的军威。
1945年下半年,以定州大队回民中队为基础,将藁城、无极等县的回民武装合编成立了冀中第七军分区回民支队,支队长金清波。
1946年初,冀中第十军分区将安次、固安、永清等县县大队的回民武装抽调出来,全编为冀中第十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刘晓峰,教导员马宝臣。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以三十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为了发扬冀中回族人民英勇顽强、敢于战斗的革命精神,保持回民支队这面光辉旗帜,重新成立冀中军区回民支队。7月,冀中第七、八、九、十军分区的回族武装,与从陕北返回冀中的八路军回民支队的部分干部战士,在大城县大尚屯合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凤舞任支队长,白振武任副支队长。
回民支队成立后,先后参加了第二次胜芳保卫战、青沧战役、子牙河东战斗和南减河等战斗,成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部队。
1947年3月,8月16日,在子牙河东禅房战斗中,副支队长白振武英勇牺牲。回民支队和冀中军民在任丘县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
会。
1948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和冀中第十军分区七十五团、七十八团出击大清河北,连续攻克雄县、霸县、昝岗、牛驼、白沟等城镇,横扫大清河沿岸堡垒20多座。国民党河北保安部队王凤岗部在大清河苦心推行的三角暗碉、点线封锁战术彻底破产。5月,回民支队调到第九分区活动,参加了徐水县白塔铺伏击战和北常堡阻击战,消灭了大批敌人。10月下旬,国民党傅作义部袭扰石家庄,企图突袭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回民支队协同冀中第九军分区独立营,在民兵的配合下,担负保定至张登、温仁一线的阻击任务,用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形式,阻敌3天,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1月上旬开始,回民支队和冀中军区部队围攻保定市,22日敌人弃城北逃,保定市解放。回民支队进驻保定市,担任市内警戒任务。
1949年8月,河北省军区成立,回民支队改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警备二团,仍驻保定,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番号撤销。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编入六十八军开赴朝鲜战常.
古代团结的例子6:团结对敌 唐朝的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当副将,一天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此后见面很少说话。
后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朝廷提拔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这样一来郭子仪就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紧接着朝廷又令郭子仪带兵征讨安禄山。
李光弼感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怕郭子仪整到他们全家,就硬着头皮去郭子仪那里去赔礼去说:“过去是我做的不好,太不对了,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您怎么处罚我都行,只要您放宽我的父母和家人就可以了??”
其实郭子仪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见李光弼这样说,赶紧从座上下来抱着他说:“您说哪去了?,我怎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再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能都怪你??现在,国家正处在动乱之机,我们更应该紧密团结,共同对敌才对啊。”
从此两人解除了前嫌,有事共同研究处理。
古代团结的例子7:将相合 战国时期,蔺相如是赵国的大臣,他很有学识和才干。当时秦国的秦昭王听说赵国的赵惠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壁”就想弄到手,于是谎称以15城之地换取那块宝玉。
赵惠王明知秦昭王的话有假,可是又害怕强大的秦国而不敢违背秦王的意思,于是由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去了秦国。
秦王得到“和氏壁”后,果然不再提给赵国15座城的事。蔺相如凭借智勇又把“和氏壁”带回了赵国(留下成语“完璧归赵”)。
又有一次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城西)赴宴,席上秦王叫赵王奏乐 ,赵王不得己做了一下,于是秦王叫史官记录下:某年某月赵王为秦王奏乐??这显然是对赵王也是对赵国的一种侮辱事件;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当场也逼秦王击罄,并且也让随人记录下来免去了赵国的耻辱??赵王特别欣赏他的才能,回国后提拔蔺相如为相国。
廉颇是赵国的名将,任上卿,曾经多次带兵战胜齐国丶魏国,是赵国的大功臣。当他听说赵惠王拜一个无名的蔺相如为相国, 位居自己之上, 心中很不服气,表示要和他斗一斗。
这消息传到蔺相如耳朵中,他想:“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始终不敢攻打赵国,这是因为文的有我, 武的有廉颇,如果我们之间闹起矛盾,那就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所以要讲团结, 多让着他点为好。
一天蔺相如带着随从在街上走过,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过来了。蔺相如忙叫自己的人员先到小巷中去等一等,等到廉颇的车队过去后他才走出来。这时手下的人很气不平的说:“您和廉将军都是国家的上卿,并且您丞相的地位在他之上,为什么我们要给他让路,我们怕他吗???”
蔺相如后来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解释:秦王比廉颇威势大多了,我都不怕,怎能怕廉颇呢?不过我们应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平时多让着他一些,求得团结才对??
众人明白了相国的用心,都赞同他的意见,承认到底是相国看得远丶气量大,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这事后来又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反复进行了思考,承认蔺相如确实比自己的修养高,自己错了就要勇敢的承认错误,给他赔礼道歉。于是廉颇赤裸着上身,背上一捆荆条到相国府去请罪说:“我是老糊涂了,现在我来给您道歉,请您随便抽打我吧。”
蔺相如看到老将军这样坦直丶诚肯,赶紧把他扶起,解除了荆条,为他换上了衣服,十分诚恳的劝慰他: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我们赵国的前途才能更好??
从此以后,两个人更团结友好了。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古代团结的例子8:团结的力量 吐谷浑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汝取一箭折之。」慕利廷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廷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阿豺有子二十人,终生同心协力。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古代团结的例子8 高句丽 平原王年间,有一个虽然贫穷但很孝顺的男人, 人们叫他'傻子'。平原王有一个整天痛哭不止的女儿叫平江公主。
有一天,公主又哭闹不止,国王想了一个办法说要是再哭就把你嫁给傻子. 奇怪的是公主一听这话就停止了哭声。从此以后,只要公主一哭,平原王就说把她嫁给傻子。公主长大到了要结婚的年龄,皇帝打算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公主知道这事对爸爸说:父王,您每逢我哭的时候总是说把我嫁给傻子,为何又要把我嫁给别的国家呢? 她固执地要嫁给傻子。为此平原王发火了,把公主驱逐到城外。公主带着宝石出门找傻子。 公主打听到傻子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讲给他,然后跟他结了婚。公主卖了她带来的宝石,让他学东西教武艺。高丽国每年3月3日举行打猎比赛。参加了比赛并发挥所学终于夺得第一名。平原王对他很满意,终于原谅了公主和温达,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他为皇帝认真地工作。平原王去世后,平原王的长子登上王位,温达对皇帝说自己可收复被新罗占领的高丽领土。他率领军队奔赴战场,此次战争极为激烈。可惜将军中箭而亡. 哀悼的军士们主张把他的棺材运到他的故乡举行葬礼。可是棺材纹丝不动。平江公主抚摩着棺材说服了他的灵魂,棺子才开始移动,终于在故乡圆满地举行了葬礼。
以后高丽人称颂他的勇猛,都齐新协力保护高丽。
范文五: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1
古代汉语省略句的例子
1.主语的省略
例:1.虎见之(指“驴”),〔驴〕,庞然大物也。(柳宗元?三戒)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你〕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左传?曹刿论战)
4.樊哙曰:“今曰之事何如?”良曰:“〔今曰之事〕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吾入关,〔吾〕秋毫无所敢取,〔吾〕籍吏民,〔吾〕封府库,〔吾〕待将军 。〔吾〕所以守关者,备他盗也。〔吾〕日夜望将军到,〔吾〕岂敢反耶? 〔吾〕 愿伯明言〔吾〕不敢背德。(同上)
6.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诸侯〕奉之弥繁,〔暴秦〕侵之愈急。 (六国论)
7.〔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8.〔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9.〔刘禅〕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10.〔我〕受任于败军之际。(同上)
11.〔渔人〕缘溪行。(桃花源记)
1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同上)
13.飞少负气节,〔飞〕沈厚寡言。〔飞〕天资敏悟,〔飞〕强记书传,〔飞〕尤 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飞〕家贫,〔飞〕拾薪为烛,〔飞〕诵习达旦不寐 。〔飞〕生有神力,〔飞〕未冠,〔飞〕能挽弓三百斤。〔飞〕学射于周同。 (宋史?岳飞之少年时代)
14.徐以杓酌油沥之,〔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欧阳修?卖油翁)
15.〔余〕因坐法华西亭。(始得西山宴游记)
16.然后〔余〕知吾向之未始游。(同上)
2.谓语的省略
例:1.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鼓〕。”(左传?曹刿论战)
2.公将驰之,刿曰:“未可〔驰〕。”(同上)
3.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同上)
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同上)
5.必以信〔待之〕。(同上)
6.〔到〕东市买骏马,〔到〕西市买鞍鞯。 (木兰词)
7.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8.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伺〕狱门外。 (左忠毅公轶事)
9.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10.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宾语的省略
例:1.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驴〕。 (柳宗元?三戒)
2.赵王以(“以”动词:认为)〔蔺相如〕为贤大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秦王不怿,为〔赵王〕一击缶。(同上)
4.欲勿予〔秦〕,即患秦兵之来。(同上)
5.于是王召见〔相如〕。(同上)
6.君子病〔己〕无能,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十五)
7.以有涯随无涯〔的知识〕。(庖丁解牛)
8.怵然为〔之:指“族”〕戒,视为〔之:指“族”〕止,行为迟。(同上)
9.曹刿请见〔之:指“曹刿”〕。(曹刿论战)
10.问〔公:指“鲁庄公”〕:“何以战?” (同上)
11.今当远离〔陛下:指刘禅〕。(出师表)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张良〕以事。(项羽本纪)
13.虽之夷狄,不可弃〔之:这些原则〕也。 (论语?子路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