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从世界博物馆现状看未来的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
摘 要:公元前290年,托勒密一世在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修建了缪斯庙,当时被称为“Museion”,被公认为是今天英语等语言中博物馆一名的最早来源。这个缪斯庙以“保存和研究古典文化为己任”,以求知好问精神为驱动,藏品涉及当时众多知识领域。可以看作是博物馆的雏形。随着科学、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博物馆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二十世纪50年代后,进入了博物馆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世界博物馆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博物馆发展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世界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 口述历史博物馆
一、世界博物馆的现状
(一)数量增长
“2001 年发布的《世界博物馆》显示,根据 193 个国家(地区)的统计,全世界共有 41661 座博物馆,且约有一半都是 20 世纪后 50 年代建立的。当代博物馆发展最快的是欧洲、北美及大洋洲地区,特别是美、德、英、法等发达国家。”[1]我国的博物馆,根据2004年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2300多个。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可以算是名列前茅,但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市化和社会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一般平均每10——20万人左右应该拥有一座博物馆。因此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与我国人口是不成比例的,这种状况也反映着我国的文化环境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管理完善
除了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外,博物馆的管理也日趋完善。194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Chauncey J.Hamlin创办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现有会员14000人以上,为博物馆从业人员提供博物馆学所有领域学科的全球网路沟通网络。该协会还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为每年的博物馆日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三)功能多样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博物馆功能上的变化。1974 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章程,指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这一定义得到了博物馆界的广泛认可,并作为之后进行定义修正的基础沿用至今。
博物馆传统的四大基础功能即为:1.典藏维护 2.研究 3.展示 4.教育推广。如今博物馆已经从一个文化机构逐渐转变为人们进行休闲的一大选择。尤其是对于创意类工作者来说,随时参观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除了上述四种基本功能外,博物馆还具有引领创造、观光、宣传、休闲、娱乐、经济等新的功能。
二、中国博物馆的问题
(一)重建筑轻功能
博物馆建筑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依托于大学,属于大学博物馆;二是直接置于古建筑之内,比如世界知名的卢浮宫、故宫博物馆都是这类型博物馆的典型代表。三是新建建筑。与原先不注重博物馆外形导致其缺乏审美功能不同,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建筑,以至于出现了重建筑轻功能的现象。外观越来越奇特,投资越来越巨额,但巨大的空间并没有贴合博物馆的功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参观环境不够人性化
欧美的博物馆普遍注重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不仅在展厅设有休息区,而且设有餐厅、咖啡厅。咖啡厅不仅是人们交流、休息的地方,而且本身也具有艺术功能。而我国的博物馆在这个方面有待提高。
(三)基础工作薄弱,社会服务不到位
由于体制、经费等诸多局限,我国博物馆不仅从业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各馆之间也缺乏交流与沟通,不能形成合力。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深入社区,引导百姓生活的博物馆更是罕见。
三、口述历史博物馆
(一)目标定位
成立口述历史博物馆是崔永元老师口述历史团队的一个目标。但是不应该局限于团队努力,至少应该汇集全国口述历史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形成业内最权威最完整的资料。为公众保存最有价值的公共资源,为专人人士提供最详实丰富的研究素材。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是英国图书馆国家声音档案馆。该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声音档案馆之一,从 1983年开始收藏口述历史的素材。它是无价的公共资源,尤其是那些对它感兴趣的研究者、新闻记者、电台和电视节目制作人、音乐家、地方历史学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社区工作者人群来说。声音档案馆目前已经成为英国口述历史的收藏中心,它不仅开展一系列的口述历史项目,而且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讲授口述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并与英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口述历史学家和团体保持紧密的联系。
(二)内部结构
博物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日常陈列,二 服务部, 三 讲堂,四 展厅。展厅是博物馆的生命所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1.叙事方式
由于口述历史资料的特殊性,个人的采访通常比较长,现有的采访资料又极多,所以建议按照主题定期更换展厅布置。可以多线叙事的方式。所谓多线叙事,即指“我们在博物馆建筑中同样可以利用空间序列的并置关系组织情节的展开,以几条叙事线索的交叉并置来丰富观众的感知途径,从不同角度切入故事情节,在反复叙述中强化观众的认知。”[2]这种叙事方式,特别适合是主题唯一的博物馆。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多线索叙事的典范。建筑师在博物馆中并行设置了三条流线,一条为“延续轴线”,一条为“毁灭轴线”,第三条为“流亡轴线”,分别象征了犹太人在二十世纪的三种命运。观众可以选择任意一条进行参观。三条线索分别象征了 20 世纪犹太人经历的三种悲惨命运,每条都有着不同的终结:第一条通住楼上的展厅,第二条“毁灭轴线”通往“大屠杀纪念塔”,第三条“流亡轴线”通往霍夫曼花园。三条流线在具体的空间结构设置、氛围营造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悲苦、压抑与绝望的感觉,点明主题的同时更净化了观众的心灵。
结合口述历史博物馆来说,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展览方式。
2.叙事手段
在每条参观路线中,可以陈列被采访者提供的实物、照片等,并附文字说明。除此以外,还应该有声音导览系统。但是目前国内的声音导览系统有形无实,大多是把文字内容重复一遍,而实际上声音导览可以承载的内容远为丰富、生动。
另外,也许有的参观者来不及将文字说明一一看完,也可以将每个说明制作为相应的二维码,如中国美术馆就采取了这个技术。参观者只要拿手机扫描对应二维码,就会出现下载软件,并将扫描信息存入手机,供参观者重复学习。
展厅内还应放置检索电脑,方便有需要的参观者检索,并配置光盘,方便拷录。(建议收取光盘费用)。口述历史的资料应用,最终一定会达到精确的网络搜索的程度,既可以片段搜索,精确搜索,也可以图文同步搜索。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作为博物馆,可以将现有资料分别录入馆内的电脑内,供学者、参观者搜索。同时应该开设博物馆服务部,出售整理、保存后的光盘资料或图书成果,在为博物馆积累资金的同时,也可以满足研究者长期研究的需求。
同时建议成立博物馆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定期发布,既是一个工作近况的汇总,也是参观者的参观指南。(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参考文献
[1] 727.01-鞠叶辛-文化消费与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 2010
[2] 727.01-鞠叶辛-文化消费与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 2010
范文二:浅谈民族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民族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民族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民族博物馆是传播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历史、体现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机构。本文拟针对贵州几所民族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民族地区博物馆发展的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社区融合,消弭文化裂缝,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论文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化多样性;内容设计;形式设计
一、贵州各民族博物馆的现状
(一)运行理念陈旧
当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已经开始走入社区,注重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博物馆还处在以专家、领导为主导的单一管理模式。因此展览的陈列内容,往往只以专家的思路为指导,忽略了观众的切实需要。由于贵州不少民族博物馆的定位往往是集中展示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使之成为宣传地方的一张名片,因此深受政治性的意识形态影响。各地通常委派抓宣传、文化工作的干部主持民族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有些领导并不具备博物馆学知识也参与管理。因此在运行上,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出,竞争意识淡泊,长期以来“等、靠、要”的思想充斥在民族博物馆的从业人员之中,这种僵化的运行体制,导致民族博物馆发展缓慢、滞后,民族博物馆的不少工作人员缺乏对民族文物及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情,常常为了做某个展览,临时开展征集工作,谈不上对展品地深入研究,少有推出或无法推出精品展览,无法满足民族文化研究学者的需求,很难吸引到长期、固定的观众群体。
(二)经费短缺
贵州目前拥有三所综合性民族博物馆,分别是贵州民族文化宫民族博物馆(该馆已获批准即将挂牌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黔东南州博物馆以及黔南州博物馆。同时在各地州县有不同类型的专门性博物馆,如雷山西江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等。在我国,目前只有隶属文化系统及宣传系统的博物馆可以享受国家的公益性事业补贴。除了黔东南州博物馆于年划入文化局管理,从年开始享受到国家的补贴而外,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及黔南州民族博物
馆隶属民委系统,每年正常拨付的经费十分有限。以黔东南州博物馆为例,该馆年的接待人数达3万人次,而门票收入仅有6万余元,大量的参观人数属于免费接待性质。而黔南州博物馆和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自开馆伊始就执行免票制度,没有门票收入。目前黔南州博物馆每年正常的维护经费是25万,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每年仅电费一项支出就超过十万元,但却没有固定的运行费用,所有经费都是实报实销。由于没有日常运营的专项经费,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额度往往取决于是否有大型活动或接待任务。
(三)展示手段落后
一个展览是否能吸引观众,除了展品本身的质量而外,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往往是关键。许多民族博物馆的展品通常仅仅以展柜陈列或悬挂上墙的形式来展出,谈不上科技含量或设计理念的博物馆陈列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追求。
与单一介绍某一族群或者某一类文明现象的人类学博物馆相比,综合类的民族博物馆要找到一个既新颖又独特的选题,以清晰的脉络串起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于博物馆的内容和陈列设计人员是相当大的挑战。据笔者调查,贵州大部分民族村寨博物馆目前的陈列风格依然局限在上世纪90年代的形式,以实物、图片为主,大篇幅的、教科书式的枯燥文字充斥版面。很多村寨类博物馆尽管阵列着大量劳动生产工具,但并未挖掘出其上承载的该民族的精神文化源头与发展史,没有挖掘出该民族文化价值的精髓,致使参观者一瞥而过,毫无深究的兴趣,甚至留下“民族博物馆就是陈列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印象。
(四)缺失公众性
公众的参与意识固然与国民整体素质相关,但缺乏有目的的宣传方式却是民族博物馆自身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的宗旨,是当前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主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是民族博物馆在新时期应当建立的生存理念。很多民族博物馆出现观众稀少、门可罗雀的现象,其原因不仅在于经费短缺、展示手法陈旧,引不起观众的兴趣,更在于没有“走出去、请进来”的主动意识。一般民族博物馆在开馆初期,会采取一些宣传手段
造势,但是没有延续性和持久性。有的民族博物馆虽然开通了网页,但由于缺乏专人管理与维护,内容更新缓慢,对于观众的留言建议也无法及时反馈处理,渐渐失去吸引力。还有的民族博物馆只在有团队参观时才开放,散客往往被拒之门外。
二、针对民族博物馆现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展览设计
在内容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将“讲道理”变为“讲故事”。这要求博物馆的内容设计人员,在研究展品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理清历史与文化脉络,对展品倾注感情,在文案写作过程中同时注重学术严谨性与文学可读性。内容设计人员将不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者、旁观者,也将成为参与者、创造者。
在形式设计中,充分考虑形式设计原理,将“体验感”作为核心设计方向,为观众再现一个文化、历史的世界。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将光影、色彩、平面、立体各方面因素使用在景观复原、动态陈列以及互动展示中。在辅展用品的选材上,应充分考虑如何更好的阐述文物内涵。例如,陈列贵州土法造纸环节时,展品的说明牌或版面如能设计使用贵州丹寨石桥、贞丰小屯等地制作的纸张替代通常采用的普通木板或亚克力材质,这就抓住了土法造纸这一传统手工艺朴素、天然的本质。又如,抓住某些少数民族崇尚和喜爱的颜色特征,作为展出属于这些少数民族的展品时的基础色,于无声中有声,潜移默化地使观众了解到少数民族的审美倾向,从而达成文化认同。
范文三: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博物馆研究 2012年第3期(总第119期) ?博物馆学?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游 云 刘中刚
物藏品以外的更多“产品”,要求博物馆人应当从更高层的立意、更丰富的内涵、更摘 要:作为一个开放性概念,文化
产业的内涵有诸多不同理解。在当前文化消费需求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已是顺应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必然之举。博物馆文化产业具有产品多种多样,样式丰富,产业外延丰富,涉及众多行业,民族文化性强,文化产业链专业复合型强的特点。通过函调,国内主要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经验:设置了文化产业开发机构;产品类型多且实用性强;产品设计和生产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合营方式;初具一定的效益分配、奖励机制和科学系统运行机制。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构成不完善,产业链条不明晰;缺乏既懂博物馆又懂商品设计开发、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文化产业发展与博物馆整体运行机制问题。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应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着眼长效发展,建立科学的运管体制;建立科学运管机制最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财务和审计机制;形成科学严谨的自我产品开发流程、产品监制准入制度和产品入场管理制度;在设计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力图形成博物馆文化产业链条;建立与博物馆体量匹配的商店,改善产品营销策略;加强品牌意识,树立以观众为本理念。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经验 建议
观众需求是博物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支撑,观众对博物馆休闲、娱乐、文化功能的需求势必要求博物馆能提供除展览文
- 16 -
广泛的形式等角度来重新审视和理解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树立新的建设理念,把“管理”的思维转换成“营销”的思维;把以文物、藏品为本的理念转化为以人为本、以观众为本。消费需求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博物馆的价值和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对文物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更加关注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因此,观众希望博物馆提供哪些产品?博物馆如何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博物馆工作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都是博物馆应关注的问题。
2006年,国家职能部门颁布实施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关于博物馆的展示和服务的规定,明确“鼓励博物馆研发相关文化产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专业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文化体制创新、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对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如何在新世纪新阶段,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赢得更多观众,迫切需要博物馆做出各方面的思考与
研究。正是从需求与满足需求,从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与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应担当起的应有职责等角度出发,我们试着从博物馆文化产业这一侧面予以初探,以求方家指正。
一、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也被译成“文化工业”,相对传统产业,文化产业属新兴产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理解和表述,在外延分类上也稍有差异。比如,英国称为创意产业、日本和韩国称内容产业、中国台湾和香港称文化创意产业,北京也叫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及沿海地区叫创意产业,其他各省市叫文化产业。我国中央一级文件中称文化产业。尽管这一概念的表述略有差异,但本质和核心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全球产业发展的总量和趋势看,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交叉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博物馆的纪念品开发、特色端口和文化商品是两者联系起来的开端。
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1974年的国际博协第十届大会制定的新章程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博物馆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使其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和基本条件。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更充分地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
资源,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创意,开发出各类文化产品,以多样化的形式拓展和延伸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从而创造更广泛的社会效益。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框架内,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使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不二的选择。国家在进行博物馆级别评审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考察博物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全球的角度看来,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是与该国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相关的。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博物馆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建设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博物馆文化产品多种多样,样式丰富,产业外延丰富,涉及众多行业。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底蕴深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博物馆传承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博物馆既有历史的,又有科技的,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科学的,范畴广泛,涵盖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相应的文化产业可以说是涉猎了人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的文化产业既可以生产附加博物馆藏品外延性质的纪念品,又可以挖掘博物馆文化的内涵,提供延续博物馆展览展示内容的互动参与项目和服务。在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售卖一套瓷器的碎片,观众可以把它复原成一个完整的瓷瓶。“碎瓷片”纪念品的故事是讲这个瓷瓶在布展时曾被不慎打碎,工作人员做了修复,因此,在博物馆中陈列的此件展品是修复品。这个小故事,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使观众更能体会博物馆工作的不易,也对展品本身的质地、文物修复等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博物馆根据各自的文化基
- 17 -
础,透过藏品和展览展示,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并形成一个可以彼此互动的产业链。广西自治区博物馆根据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发展民族手工业,制作香包、绣球等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产品,并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发了上千亩土地,共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履行博物馆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2、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链具有专业复合型的特点。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博物馆可以与专业的旅游企业共同开发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旅游项目,可以进入社会教育体系,与教育、劳动部门合作,开展各种涉及人文、自然、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博物馆教育服务项目。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可以实现链条内与外的合作,即博物馆可以与各个相关专业的单位合作,因此,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具有专业复合型的特点。
3、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民族性。博物馆在基本展陈之外所要发展的文化产业,势必建立在本馆的藏品文化基础之上,而本馆的即本国家、本地域的,依据其所开发的文化产品所传承的文化当然是本民族的,因此在经济效益的同时,博物馆文化产业又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文化意义。
二、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经验和共同问题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相比,中国博物馆的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总体而言,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区域性和层次发展不平衡。通过我们对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18 -
辽宁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等几家博物馆信函调查反馈和实地考察的成果看,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自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呈递减趋势。中、东部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已在开展,文化产品开发已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文化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体制、观念等方面,都表现相同的特点和模式。
(一)主要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经验 1、设置了文化产业开发机构。湘博、故宫、首博、国博、辽博等几家博物馆,都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馆属企业,专门从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如2000年经湖南省文化厅同意,工商注册批准成立湘博的“湖南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中心”,为湖南省博物馆馆属企业,内设销售、综合办公室(行政、仓储)、设计、财务等部室。首博的“北京首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立销售、财务部、人事部、产品开发部、采购部、库房部六个部门。我们走访的故宫博物院也成立有文化产业开发部门,并另成立有专门的营销公司。
2、产品类型多、实用性强。目前,这些博物馆已有的文化产品类型一是满足普通游客、观众的需求,具有本馆鲜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精致,价格便宜,携带方便。这类产品主要是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价格便宜,销售量大。二是满足政府及相关部门会议、庆典、出访等团购的需求,工艺水平高,实用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档次的特色产品。此类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社会及团体,产品品质优良,有
特色和纪念意义,制作成本和销售价格较高。
3、产品设计和生产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合营方式。目前博物馆的产品开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即一是由本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开发部门自行开发设计、委外加工生产;二是全权委托、授权合作企业设计并制作生产;三是博物馆与企业合作开发,并委托生产。无论哪一种开发生产模式,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必须体现本馆的特色和相关文物艺术和文化特征。因此,这些博物馆都十分强调从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的相关人员必须对该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相关文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目的在于塑造本博物馆的文化品牌,扩大本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博物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都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还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服务于博物馆的展览,根据展览的主题内容和典型展品创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以增强展览的社会吸引力;第二层次根据博物馆整体功能定位和文物藏品,研究设计出具有博物馆馆藏特点的文化衍生品,并逐步形成品牌和系列。湖南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中心也会配合临展、特展,专门设计文化产品、布置销售场所,提供相关经营服务。
4、初具一定的效益分配和奖励机制。这些博物馆均制定较为合理的效益分配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内各个部门积极性,特别是对内部从事文化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按照销售目标和利润率指标年终进行考核和奖励。
5、初建科学系统运行机制。发展博物
馆文化产业,要树立全馆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在总体上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运行机制,将博物馆文化产业纳入到现代博物馆经营活动中来,以保证各项工作环节的顺利进行。在某一陈列展览筹划设计阶段,文化产业的人员就参与其中,理解展陈设计意图,把握展品精神,进行文化产业的策划和设计,以全方位深刻地通过产品阐释展览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2008年故宫博物院的《天朝衣冠》展览就是这样做的,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经验上讲,博物馆绝不应出现搞展览的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而搞产品开发的人员却身在其外,去搞完全与博物馆不搭界的东西,之间老死不往来,这是博物馆开发文化产业的大忌。
故宫、国博、首博、湘博和南京博物院从组织管理、人员调配和激励制度、馆内协调整合、馆际间互动(包括上级对财务税收方面的支持)、商业合作模式、利润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建立起有益的管理和运行模式。除此之外,这些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部门还可以组织活动,举全馆之力,策划开发文化产业的产品。故宫博物院通过举办文化产业产品开发的大赛,从获奖的设计被采用,生产的产品深受观众喜爱。
(二)博物馆文化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1、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构成不完善,产业链条不明晰。当前,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广泛,或是自我开发,或是监制开发,再或场租经营,但文化产品多集中在纪念品开发上,还没有从产业的角度予以开发,更谈不上产业规模化;再就是文化产品的
- 19 -
开发,缺乏创意性,缺乏对本馆藏品和观众需求间的调查和分析。换句话讲,就是有纪念品,但没有创意产业;有经济效益,但缺乏艺术性和原创性。
2、缺乏既懂博物馆经营,又懂文化产品设计开发、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懂得博物馆文化底蕴,对博物馆展览、文物、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刻理解,又要有现代博物馆的营销管理能力;既要有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又要有清醒的经济头脑,能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的问题。在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前提下,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任何只重经济效益,偏废博物馆社会效益的人选都不是进入博物馆的正确人选。
3、文化产业发展与博物馆整体运行机制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各博物馆的管理机制中,普遍存在着如企业制运行模式下,企业与博物馆间的责权利分割;非企业制的部门运行制,该部门与博物馆内其他部门间的责权利分割。无论是企业制或部门制,其与外界合作过程中的权限划分都存在较多问题。
三、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1.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开发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在于扩大博物馆的教育和传播功能,是推动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好发展的一个方法,在不逾越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博物馆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目前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的既定方针,只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以及不违背文博行业规范,都是属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的活动。因此,博
- 20 -
物馆在今后要充分把握国家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努力争取政策的支持,积极推动政策支持的专项化、广泛化和明晰化。
2.着眼长效发展,建立科学的运管体制。领导重视是文化产品开发,以及一切项目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但着眼长效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运管体制机制,使其不左右于一个人或一个小团队的好恶。科学运管体制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独立精干的工作机构。建议成立独立的文化产品开发机构,这一机构与其他中层单位的关系应是平行的,但业务却是浸入式的,可渗透的。即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能够参与到博物馆的中心业务工作中,再或与各业务单位的人员积极协作,从而中发现和获取设计灵感和创意。在机构人员上,机构负责人应当是懂得博物馆业务、了解博物馆藏品情况、有经营头脑、有法律常识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成员应当分别懂得博物馆业务、藏品,有市场和法律意识,有产品设计头脑。
3、建立科学运管机制最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财务和审计机制。(1)团队内部应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引入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是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完善,也是博物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2)员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定岗、定员、定责竞争上岗,劳动报酬与职责、工作业绩,特别是专项创意产品的销售业绩挂钩,促使每位员工敬岗爱业,特别是为单位与个人双赢而勤奋工作。(3)作为一个营利性的机构,
其财务制度的完善和审计监管机制的完备,是确保这一机构健康成长的关键。
4.形成科学严谨的自我产品开发流程、产品监制准入制度和产品入场管理制度。在有形产品方面,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可分为三种类型:自我产品开发、产品监制和产品准入。(1)自我产品开发,需设计一个完整的开发营销流程,包括一件(类)文化产品的提出、论证、实施、营销、利润结算和分配激励等全过程,文化创意报告、市场风险评估、开发成本、营销方案、利润预算决算等等均要有程序性文字内容。这当中,鼓励团队内每个人作为独立项目人,按开发营利予以专项奖励。(2)产品监制,应当发扬国博和故宫的成功经验,建立准入制度和责任金制度:凡是计划与博物馆合作的单位,其在本行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必须与军博相匹配,这是准入的前提,需要相关单位或公司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备案;同时,可按不同项目建立相当金额的责任金帐户,确保公司行为真正受控于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严格规范的法律文本,加强市场跟踪与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护博物馆的利益,使文化产品有法可依,杜绝一切漏洞和个人好恶的左右。(3)产品入场,应当加强对质量的监督和报备制度,建立准入制度和责任金制度(同上),对入场产品分别予以贴示军博标识等规范性处理。
5.在设计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力图形成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条。设计是一个灵感创作过程。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博物馆馆藏资源和特色的基础上,围绕陈列展览和藏品开发博物馆的特色馆藏资
源,从全国、全球的视角创意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设计,打造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推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一是针对普通观众,根据观众兴趣点开发中低档纪念品,如挂件、小工艺品、日用品等;围绕陈展的延伸提供无形的、有偿的服务,如陈列内容光盘、文物藏品的书籍等。二是围绕馆际活动、外交礼仪开发中高档礼品,如艺术品复制件、武器模型等;三是在设计开发的基础上,加强生产质量环节的掌控,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和产品行业标准生产。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产品开发的基础上,依据博物馆的特色,开发上下游的文化产业。博物馆与影视、旅游、动漫、游戏合作,使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形成明晰的链条,互动的机制体系,真正使博物馆这个历史文化科技载体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6.建立与博物馆体量匹配的博物馆商店,改善产品的营销策略。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的重要场所。应注重营销策略和场馆内营销场所的空间布局和小环境的人文氛围营造。环境宜人的博物馆商店,应该与博物馆的参观场所、休息场所紧密的链接起来,使观众能够融入其中,乐于其中,延续参观体验。参照发达国家博物馆实践经验,博物馆未来文化产品商店的面积,应该增设到全馆总开放区面积的8%以上。博物馆文化产品销售点可以设在观众参观展览线路中的醒目位置,在地理空间上,创造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兄弟博物馆、当地机场等有关位置设立产品营销网点。开设网上商店也是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
- 21 -
7.加强博物馆品牌意识,树立“以观众为本”理念。博物馆发展需随社会发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决策层能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经营的先进理念,结合本馆的特色,加强军博品牌意识,发展自己。一是博物馆全体人员要认识开发知名度对发展文博产业的意义,有效开发和宣传博物馆形象的包装和设计。博物馆展览大楼的前立面形象和未来新大楼的俯视效果图、馆标等均是博物馆特有的品牌,是应当重点开发的LOGO应用体系。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外交流时使用的办公和生活日用品等都应刻意带有博物馆LOGO的产品,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扩大军博LOGO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注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专利设计的申请,加强法律意识,保护博物馆文化创意专利产品的使用权利。三是加强博物馆和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积极争取社会、企业集团对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投资合作。同时为社会提供具有品牌价值的风向性指数,使博物馆成为国内相关文化产品的商业推广和展示平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博物馆的文化创意品牌的价值。博物馆持久的生命力,根植于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中。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树立“以观众为本”的理念。要考虑到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不仅是完成一次博物馆之旅,还要通过各种博物馆特色的文化产品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基于此,应注重观众反馈调查,形成与观众(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文化产
- 22 -
品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中的消费者。因此博物馆应该建立信息反馈体系,通过观众留言册、不定期网络或者在馆内开展调查等,收集各方意见完善博物馆管理和建设同时,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军博文化产品开发办公室关于军博文化产品开发工作总结、汇报等资料
2、李斌:《博物馆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8年
3、甄朔南:《论博物馆营销》,《中国博物馆》1996年04期
4、孟庆金、耿玉德:《现代博物馆经营理念创新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5、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申小红:《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中的营销理念》,《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2期
7、孔正一:《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思考》,《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2008年
8、张金茹:《谈博物馆营销》,《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 2005年
9、李金生:《博物馆产业化问题初探》,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蒋晟:《博物馆商品营销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1、曲晓燕:《中文化产业发展初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范文四: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良渚博物院为例
摘 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博物馆旅游的概念,以良渚博物院为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的成功经验,提出博物馆旅游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建议。旨在通过良渚博物院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提高博物馆旅游的竞争力,同时使良渚博物院更好地展现其旅游魅力。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良渚博物院;对策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Tourism
and Studying Countermeasure
——Taking Liangzhu Museum as an Example
Tourism Management class 091 Yan Jiamin instructor: Hua Gang
Abstract: The thesis take Liangzhu Museum as an example, and take museum tourism as main study object,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useum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oughts and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on
developing museum tourism. The author aim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useum tourism and help the Liangzhu Museum better demonstrate its tourism charm.
Key words: museum tourism; Liangzhu Museum;countermeasu
目 录
一、引言????????????????????????????????2
二、博物馆旅游概????????????????????????????2
(一)博物馆旅游简介…………………………………………………………………………………………………………………2
(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价值与趋
势…………………………………………………………………………………………..4
三、良渚博物院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5
(一)良渚博物院旅游的发展背景与阶段………………………………………………………………………………. 5
(二)良渚博物院旅游的发展特色与存在不
足……………………………………………………………………………7
四、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9
(一)国内的成功经
验…………………………………………………………………………………………………………………10
(二)国外的成功经
验…………………………………………………………………………………………………………………11
五、良渚博物院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1
(一)改善依托的旅游环境和文化氛
围……………………………………………………………………………………..11
(二)丰富旅游产品形
式…………………………………………………………………………………………………………….12
(三)博物馆旅游文化性与商业性相结
合………………………………………………………………………………….12
(四)改善游客结
构…………………………………………………………………………………………………………………….13
参考文献……………………………………………………………………………………10 致谢 ?????????????????????????????????错误!未定
义书签。
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良渚博物院为例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文化旅游也随之得到蓬勃发展。而博物馆作为一个搜集、保护、研究、诠释和展出社会物质文化的机构,是一个民族和城市展示其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是城市发展历程的缩影,它以展品展示、主题活动等方式来展示城市的过去,并形成城市特有的文化精神。博物馆旅游产品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给人以精神享受。但在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旅游功能不够明显,产品形式单一,游客参与度不足等。
对于我国博物馆业而言,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博物馆旅游的兴趣还不是很普遍。通过研究,使博物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规避和解决有利于各地博物馆更好的进行规划和管理,更好地展现博物馆的各项功能。
本文尝试以良渚博物院1为例,深入分析目前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通过对良渚博物院的发展研究,发现目前博物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如何使博物馆旅游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行简单的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尝试解决现阶段的问题。
二、博物馆旅游概述
(一)博物馆旅游简介
1.博物馆旅游的概念
1良渚博物院: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隶属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是一座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院,于2008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把博物馆定义为“致力于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展示工作的非营利性永久组织其功能在于研究、教育、娱乐和探讨人与环境的物质证据(material evidence)。向社会公众开放,完成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博物馆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旅游又是当代旅游活动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形式。因此要了解博物馆旅游,首先得从旅游的概念出发。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和商务等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去异地进行的旅行活动。旅游活动从旅游动机的产生到成行,还必须要有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作保障。旅游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因此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活动。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存和展示场所,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与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不谋而合,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博物馆旅游是指博物馆及其衍生物为吸引物,利用一定的资金、技术将博物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优势,吸引游客以观光、游览、休闲、参与活动、休学、研究、提高自身修养等为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的综合。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指在博物馆内的参观游览,也包括对博物馆纪念品的消费,餐饮,交通,住宿等一系列活动。博物馆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相比,其特点在于:首先,这一旅游形式必须依托博物馆才能进行,是以博物馆及其相关衍生物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到博物馆来旅游的活动。其次,博物馆旅游相比较其他旅游形式,有更明显的教育意义。一般的旅游活动,其教育意义往往被淡化,强调较多的是对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欣赏,所增长的知识大多是在旅游活动中不经意间所获得的。而博物馆旅游则有针对性的向游客传递知识和信息,并且对于某一特定内容的教育是游客在旅游活动开始前就可以预见的。再次,博物馆旅游的游览主题较为明确,一般以博物馆的主题作为该次游览的主题。也有部分游览将某一地区的博物馆进行线路整合,逐一进行参观,从某一程度上丰富了旅游活动的主题。
2.博物馆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出现了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
[4][3] [2][1]而在我国,收藏陈列的方式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是我国的博物馆并非从皇家或私人的收藏演变而来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慢慢产生的。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张謇于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自此,
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多有建立。
国外的博物馆旅游出现较早,相关研究在上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到90年代达到研究的高潮。在1995年,西尔布伯格(Silberberg,1995)就博物馆和遗产地文化旅游和商机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文化旅游可以给博物馆和遗产地带来重要的经济利益,但是博物馆旅游和遗产地文化旅游需要有关政策和实践进行保障。[5] 这就使博物馆旅游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增强了人们参与博物馆旅游的欲望。在1999年,斯蒂芬.塔夫茨( Steven Tufts) 和西蒙.米尔恩( Simon Milne)以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为例提出应该将博物馆用作主要的景点吸引游客进入城市。
也使国外的博物馆旅游发展更为如火如荼。
我国的博物馆旅游起步较晚,但经过了最初的起步阶段,目前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各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自然地将眼光对准了初现光芒的博物馆。在1999年的《中国旅游年鉴》中在旅游行业下分设的相关行业中,专门列出了博物馆业。另外,我过公布的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名单中,上榜的博物馆包括了11家,这说明我国已经开始将博物馆视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来开发和发展。就杭州博物馆而言,自2003年杭州博物馆免费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博物馆旅游已经渐渐走出了“到此一游”的状态,给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契机。就2011年而言,杭州市属各博物馆(纪念馆)全年的接待观众量突破了5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南宋官窑博物馆,3个月自主策划的展览,就吸引力近10万的观众前往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展了现场演绎紫砂壶制作的活动, 一个月吸引参观者1万。
(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价值与趋势 [6] 这一观点的提出,
1.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价值
在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到2011年年底已迅猛发展到3589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2。
博物馆数量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博物馆管理和发展的问题。通过发展博物馆旅游,可以有效实现博物馆的各项功能,使博物馆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也可以带来众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旅游活动从经营者的角度而言,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给博物馆增加了更多的机会,也增加了更多收入。博物馆旅游,除了博物馆和旅行社的相互合作,也可开展餐饮业、住宿、旅游纪念品商店等附属营业机构,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也增加了旅游收入。这也使博物馆多了一个资金来源,使博物馆可以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其次,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机构,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发展博物馆旅游,使博
2数据来源于: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1/c_113744800.htm
物馆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利用其展出场所,馆藏文物等向社会传递爱国主义情怀,相关知识文化,以起到特殊的社会教育功能。
2.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趋势
博物馆旅游以其特殊的吸引力,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旅游也将不断进步。从当前情况来看,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博物馆旅游形式将呈现多样化。随着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和旅行社和其他单位的合作日益成熟,可以使旅游形式不断丰富,例如爱国教育游,考古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形式,可以更好的激发游客的出游动机,使博物馆旅游更好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更受关注和欢迎的旅游产品。
第二,博物馆展出方式将呈现多样化。现代博物馆,能更多的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博物馆的硬件设施,提高展出的能力和手段,使游客不仅仅是静态的欣赏陈列在玻璃柜里的文物,而是采用更多的互动手段,使游客参与性更强。例如通过光影等技术重现历史,通过技术使静态的文物呈现动态,以及各种模拟体验活动,都能使游客在博物馆旅游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真实和生动的体验,使游客满意度提高。
第三,博物馆向游客提供的服务更加综合化。在过去,博物馆仅仅作为一个城市
文化的展示场所,游客前往博物馆也只是以观光为主。现代博物馆在向游客提供参观,讲解服务的同时,也更多的向游客提供餐饮,纪念品等相关衍生服务,使博物馆的设施更加健全,也使游客的体验更加全面和完整。
[7]
三、良渚博物院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一)良渚博物院旅游的发展背景与阶段
1.良渚博物院旅游的发展背景
第一,自身自然环境和区位交通因素是良渚博物院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
良渚镇位于杭州市西北部,余杭区中部,北邻德清县,南连仓前镇,东与杭州市拱墅区相邻,西与瓶窑镇相邻。良渚镇属于东苕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但又有大熊山、大观山、大竹山、东明山与良渚遗址群血肉相连、唇齿相依。同时,良渚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怡人,呈现出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地形地势的优势使良
范文五: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_问题与对策
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国超
民间收藏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在民间收藏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在国家鼓励博物馆多元化建设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民办博物馆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国内外民办博物馆发展在所有权与财税政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借鉴发达国家民办博物馆着发展中的问题。
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民办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将出现三个走向:完善法规,提供保障;加强监管,支持发展;理清思路,创新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民间收藏;文物[中图分类号]G268.8化产业。(湖北武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4-0156-05
张国超(1974—),男,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资源与文
430079)
“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政策研究”(课题编号:本文系国家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研究课题2009111-15/27)的阶段性成果。
民办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公办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民办博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填补了公办物馆来自于民间、
博物馆门类上的空白,弥补了国家因财力不足而无法对所有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妥善保护的缺憾,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界对民宋向光[2]、丁海办博物馆的研究极为薄弱,虽有赵志刚[1]、涛[3]等学者对我国民办博物馆特点与发展现状进行过简单的分析,但总体上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缺乏在国际视野中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脉络梳理
博物馆源于收藏。收藏分为两大系统,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国家收藏”民间收藏。与同等重要,加入民
间收藏,创办民办博物馆,是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
(一)民间收藏是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基础民办博物馆源于民间收藏,又高于民间收藏。民办博物馆是民间收藏的延伸、提高和发展方向,代表了民间收藏的水平和实力,又体现了民间收藏提高和发展的趋势。尽管民办博物馆目前在形式和内容上仍然保持着个人行为的色彩,但它比单纯的个人收藏行为更规范、更完善、更高级,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其进步特征主要在于以下几点:收藏目的由个人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对收藏品的质量要求大大高于民间收藏;建立民办博物馆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
民间收藏者投资博物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是出于公益考虑,收藏者自己办博物馆,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更多人共享;二是出于经济考虑,想达
156
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到以藏养藏的良性循环;三是企业办馆,投资建博物馆纯粹是为了树立企业自身形象或了却投资者个人的文化情结;四是可以使文物收藏合法化。
(二)收藏热促进我国民办博物馆的自发发展乱世存金银,盛世兴收藏。收藏热是国泰民安的标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
平稳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悠久而厚重的文化传统,持续升温的文化需求,文物市场的逐渐开放,促成了民间收藏的逐渐兴起。随着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许多收藏者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和同好之间的鉴赏,而是有意将收藏推向社会,以满足让更多的人了解藏品的展示需求。民间收藏公开展示的热情越来越高,各种类型的藏品展示和交流活动频繁举办,这些活动或由收藏家个人举办,或由民间收藏团体举办,或与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合作举办。这些展览在扩大收藏家社会影响的同时,也为民间收藏转化为民办博物馆奠定了专业基础。[4]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文物管理政策也鼓励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1982年发布的
,确认了文物所有权的多种形式,明确规国文物保护法》
定了民间文物的合法来源,为民间文物收藏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1996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审批注册私人博物馆,赋予私人博物馆合法地位。国务院发布了1998年,《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把民办博物馆列入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为其在全国范围内注册登记提供了政策依据,使民间投资兴办博物馆的热情高涨。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高潮。
(三)政府管理促进我国民办博物馆的自觉发展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使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北京市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01年北京市颁布的
物馆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鼓励和提倡社会各界、公民个人兴办博物馆,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办馆的积极性。新《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其中第2002年10月28日,
五章专门为民间收藏文物立法,用“国有收藏单位”和“非国有收藏单位”这两个概念表述,明确许可民间收藏文物,从而结束了民间收藏无法可依的历史,扫清了创办民办博物馆的法律障碍,使我国民办博物馆建设进入《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第二个高潮。2005年,“鼓励和支持非公发布,将博物馆列入产业的若干决定》
有资本进入”的领域,大量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博物馆事《博物馆管理办法》业。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规定,
对博物馆实行藏品管理,并对博物馆的资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这一政策的约束下,方兴未艾的民办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健康发展。
全国民办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在2009年11月18日,
北京召开,这在我国博物馆史上尚属首次,表明国家最高主管部门开始正式关注民办博物馆业。2010年1月29日,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民办博物馆”,正式使用的称谓。2010年4月23意见》
日,中国博物馆学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成立,标志着民办博物馆开始获得业务上的指导。自此,我国民办博物馆在民间收藏的持续升温以及博物馆多元化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二、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目前全国大部分民办博物馆都全国注册陷入了经营困境。资料显示:从1996年至今,了近700家民办博物馆,但现在生存下来的只有不到而这5%里面大部分的博物馆还是靠一些投资者在5%,
[5]
艰难地支撑着。民办博物馆在辉煌的外表下艰难生存,
既有外部因素,也有民办博物馆自身的原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身份定位不明确
从1997年诞生到现在,民办博物馆甚至都没有一“私立”个明确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门先后几易其名:从、“非政府办”“民间”“民营”“私人”到;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新出台的《博物馆条例》则称之为“非公办”;2010年初,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民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展的意见》则最终称之为公,而民办博物馆被定性办博物馆定性为“文化事业单位”
。这一身份定位,给民办博物馆的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尴尬和困难:由于是非企业单位,不允许有经营一项,在年审财务报表上既不能够出现盈利,也不能够出现亏损,但在缴纳城市各种能源使身用费时,却按照经营性企业标准执行;由于是“民办”份,民办博物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财政补贴方面很难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无法充分调动社会资本
[6]的积极性。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圈:民办博物馆和公共博
物馆承担的社会功能一样,都是文保事业,但国家不给民办博物馆财政拨款,民办博物馆自身要生存却没有经身份定位不明确,严重阻碍了民办博物馆的营权。可见,生存和发展。
JXSHKX
157
江西社会科学2011.4
展思路不清晰,与公办博物馆雷同。他们在藏品收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珍稀品甚至是国宝级艺术品的误区,而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在运作上,许多民办馆缺乏参与意识,在与旅游业或商业的结合以及同仁的联合上未发挥积极性,或者过于依赖创办人持续投入,或者仅仅把希望寄托在藏品的流通上,而没有致力于诸如艺术品的复制、仿制、拓片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新产品的开发上。事实上,民办博物馆“非营利性”是一种的公益服务机构。创办民办博物馆的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在建好后还需不间断地投入才可能使博物馆正常运营,其边际成本数目惊人,很难依靠创办者个人的力量来维持。一旦“以藏养藏”的战略难以实现,而创办人又无力继续投入,民办博物馆的运行很快就会陷入困境。我国绝大多数注销的民办博物馆是由于创办人无力继续投入而关门歇业的。
三、国内外民办博物馆发展环境差异分析
发达国家民办博物馆事业兴旺,发展机制较为成熟和完善,其发展环境与我国存在显著差异。
(一)财税政策差异
在发达国家,针对私立博物馆的财税支持政策非常“税法”“信成熟。私立博物馆一经注册或登记,即受到、“遗产法”“公司法”托法”、、等法规的支持。如美国的私立博物馆在法律上被称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向美国国税局提出申请,通过组织评估和运行评估获得免税资格,其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在于:慈善性捐赠的税收减免;免征投资收益税和财产税;对运营收入或来自门票、销售、餐饮、停车或其他费税的收入实行税收优惠。在法国,如果企业出资成立基金会建博物馆,政府会为该企国外博物馆长业免税60%。正是有了这样的法律规定,规范的社会资助。期以来才能获得持续、
由于我国民办博物馆在性质上比较模糊,不仅很难纳入财税优惠政策的惠及范围,即便能够受益,仍存在着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对兴办民办博物馆的优惠额度太低,导致企业和个人兴办或捐助博物馆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不仅如此,法律法规同时还规定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只能由国家规定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接受,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则不允许扣除。而这些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中没有一家与博物馆有关。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博物馆(公办)规定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免收营业税”,但这一优惠措施却不包括民办博物馆。文化部发布的《博物馆管理办
(二)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
我国有关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有公益事业捐赠法、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文件,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事业有扶持性规定,但大多属于原则性规国务院及相关部定,而且主要针对公办博物馆。近几年,门先后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博物馆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定》、、意见》等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博物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办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但这些政策主也要是部门规章,效力主要是行业管理。由于不是法律,不是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应整体较弱。虽然提出了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但只是宏观导向性的,缺少基本法律和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支持,导致一些地方政府虽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博物馆领域,但因无法可循,使得相应的地方法规难以出台,很多优惠措施无法量化,难以落到实处,所以一些民办博物馆一经开张即止步不前,甚至难以为继。
(三)政府管理缺位
近20多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升温,由于法制和监管的“遍地开花”缺失,各种民办博物馆,不仅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反而伴生了很多乱象:企业宣称要建博物馆,优惠拿地后却作商业开发;利用博物馆名号抬高藏品身价,然后高价转手,有的甚至把博物馆开成了文物商店;有的博物馆关门后馆长无影无踪,已经登记备案的文物“山寨博物馆”应运而生,躲开监管,自也不知去向;很多
娱自乐,等等。究其原因,这与民办博物馆和文物部门缺乏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管理者有不愿管的思想有很大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管理机构将民办博物馆作为开关系。
办者的个人行为,有能力则办,无能力则关,总体上缺乏对民办博物馆的宏观战略规划管理,缺少发展环境的营造,缺少对其运作能力和运营状况的了解。按照这种自生自灭的管理思想,管理机构很少去干涉民办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事务和具体业务,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但是,管理机构因此而放弃管理责任,办博物馆的发展。
特别是放弃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发
[2]
展,是与管理机构的社会责任相违背的。
(四)发展思路不清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收藏者开始投资,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但许多民办博物馆在创建之初对于市场运作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对于自身的定位及发
158
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法》虽然有“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规定,但由于只是一个部门规章,还不是国家法律,无法取得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因此难以制定出税费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
(二)经营权与所有权差异
在国外,收藏家想开一个私立博物馆,收藏者要把自己的收藏品无偿捐赠给某个基金会或成立一个基金组织,也就意味着把私人收藏变为公共性收藏,藏品的处置权也从财团法人或个人剥离,从此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由作为公共托管机构的基金会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来讨论决定历年的预算、需要增加项目、人员费用的自然增长或减少、资金筹划等重大事项。而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则由董事会委托的馆长在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负责。捐赠者只拥有博物馆的冠名权,无随意处理藏品的权利。所以,国外的私立博物馆,,实际上它已成为社会财富,实现只是名义上的“私立”
了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但在我国,民办博物馆仍然是谁拥有藏品谁办博物馆,所有权一直没有转移,仍然归开办者(藏家)个人所有,这会给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局限。一个收藏者可能拥有绝佳的文物鉴赏能力,但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博物馆如果没有“造血”功能,就很难实现真正的繁荣。
四、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虽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但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勾勒出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未来走向,以期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政府应通过完善法规为民办博物馆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在我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中,不少问题的出现均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所致。对此,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民办博物馆促进法》,从而为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该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3]
上,由于公私博物馆承担的社会功能是一样的,其基本属性都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博物馆不应该也不可能因投资人的不同而改变其基本性质。现行法律规定民办博物馆为“民办非企业法人”,不仅使其很难享受财政拨款,还要缴纳各种税赋,运营极其困难,建议把民办博物馆(或“民办法人事业单定性为“民办法人公益组织”
),民办相对公办而言,公益相对营利而言。这种名称位”
应允许简单明晰,不易发生误解。在定性为公益组织后,民办博物馆开展多渠道的经营活动,以筹措运营资金。作为社会公益组织,民办博物馆理应受到法律和社会的监督,把运营的营利部分再投入到博物馆的发展中去。
二是依法确立民办博物馆的法律地位。民办博物馆相对于公办博物馆而言,只是办馆藏品、经费来源和举办者不同,其办馆方向、藏品保护和服务目标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我国要保障民办博物馆与公办博物馆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在国家立政策扶持、土地使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从业人员项、
职称评定、文物划拨、免费开放等方面与公办博物馆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依法制定各项促进举措。各级文物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专业指导,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办法;要考虑民办博物馆自愿办馆、自筹资金、自负责任、自主管理的特点,应该通过政策、标准、评估、督导等措施为博物馆的目标管法规、
理和质量管理提供服务。民办博物馆在技术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陈列展览等方面,要与公办博物馆一视同仁,享有同等待遇。国家要设置针对民办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和保护专项资金;鼓励公办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业务活动实施帮扶;加强博物馆行业协会建设,制定行业规范,鼓励民办博物馆加入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律;鼓励企业、
向民办博物馆提供捐赠。
四是依法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国家应对具有门类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唯一性的民办博物馆,特点、
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填补某领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民办博物馆,给予必要和适当的倾斜性扶持。如:将民办博物馆明确列入社会公益事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节省的资金用于博物馆建设;对于一般的民办博物馆,在实施重大工程时,政府可以设立免息或低息的贷款,或实行场馆建设补助;土地采取优先供给,价格按公益类用地计价,降低民间兴办博物馆的成本;对
JXSHKX
一是依法明确民办博物馆的性质。经营是民办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家行政机关尚没有把博物馆经营这一世界性课题提到议事日程,在主观上尚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不可以经营,所以出现了民办博物馆的身份界定不明问题。实际
159
江西社会科学2011.4
化、精品化、特色化路线,同中求异,异中求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打造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文化传播平台。
第二,创新民办博物馆发展模式。通过对国内民办博物馆发展实践的跟踪研究,笔者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民办博物馆将按如下几种新模式进行发展:“以物养,即通过文物在市场上流通,从中所取得差额,以此馆”
,即通过出售博物馆作为博物馆运营资金;“以馆养馆”
门票及相关纪念品、复制品、书籍等自身经营性收入来,即在博物馆中展示获得博物馆运营资金;“以商养馆”
与“商”有关的产品,进行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基础素质教育,而博物馆是民营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和名片,有效地展示企业的实力和精神风貌;“民办公助”,即政府建场馆,藏家提供展品,实行公私合营,内部机制实行民营企业的运作方式;“公馆藏私”,即由公办博物馆为收藏者保管和展示藏品,但藏品的所有权仍归收藏者的博物,即博物馆的创办者以特定馆建设模式;“博物馆聚落”
的藏品为展示内容,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有意识建造或改造人文建筑而建立的博物馆群;“董事会模式”,其主旨是:藏品不归个人,以理事会托管的形式回归社会,博物馆的一切重大决策都由理事会产生,馆长实行聘任制。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国民办博物馆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模式。
免费和低价收费的民办博物馆,按参观人数、展览次数和规模等级给予经费补助;对于那些最终将藏品捐献国家的民办博物馆,可以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给予日常办馆经费上的资助;对民办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维护和古遗址保护给予以适当资助,等等。
(二)政府应通过加强监管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不能脱离政府即社会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管理部门如能审时度势,从维护公共利益出发,转变对“民办博物馆发展是个人行为”的认识,转“自生自灭”的观念,根据社会发展和民变让民办博物馆
办博物馆发展状况依法制定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促使其产生效益,同时坚持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和协同管理,督导其行为,民办博物馆就会有快速的发展。如果管理部门故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尽管在某一时期当地民办博物馆会有所发展,但不久之
[7]
因此,政府在出台支持民后就会出现发展乏力的状况。
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之后,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当然,对民办博物馆的管理,可以参考对公办博物馆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体制不同,产权不同,政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针对民办博物馆数量多、种类杂、办馆目的不同、品质不一等问题,加强对民办博物馆的规范管理,关键是抓住三个环节:设立准入条件,严格审核登记;执行年检制度,细化奖励与惩处;规范藏品退出馆藏系列的条件和批准程序。[8]
(三)民办博物馆应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政府的扶持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在目前情况下不可或缺。但民办博物馆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要化解消极因素,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市场,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
第一,发挥特色收藏优势。民办博物馆里的藏品,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触手可及的物件,而其背后蕴含着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与观众相融相通的感性情结,这是一些公办博物馆所缺乏的,但却是民办博物馆的特色和核心价值所在。在对自身资源优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民办博物馆在办馆方向上尽量不要与公办博物馆雷同,尽量避免与公办博物馆比规模、比硬件,不要贪大求全,而要拓宽办展思路。紧密结合藏品特点,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利用好自身的特色优势,唯一性、专业性、趣味性,走专题突出其资源的稀缺性、
[参考文献]
[1]赵志刚.私人博物馆与民间收藏[J].中国博物馆,1995,(1).[2]宋向光.中国大陆当代私立博物馆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A].甄朔南,楼锡枯.海峡两岸博物馆学人与全球化的对话论文集[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03.[3]丁海涛.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建“民办博物馆促进法”[N].保定晚报,议加快制定2010-03-07.[4]宋向光,李志玲.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及特点[J].中国博物馆,2007,(2).[5]明慧.私人博物馆发展尚需政策支持[N].中国改革报,2008-07-05.[6]刘修兵.民办博物馆的四大尴尬[N].中国文化报,2009-11-20.[7]宋向光.私立博物馆发展需要社会支持[N].中国文物报,2006-09-15.[8]叶新琼.加强民办博物馆管理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6-11-24.
【责任编辑:俞晖】
16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从世界博物馆现状看未来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