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5)
第七章 中央化验室
第一节 说明书
一、中央化验室设置的目的和任务。
说明设置中央化验室和附设研究室的目的、任务及其与车间化验室的关系和分工原则。
二、中央化验室的规模、面积确定,以及对周围环境、采暖通风的要求(如恒温、恒湿、空调等)。
三、说明中央化验室的供水量及需用的气体管线的种类。
四、说明中央化验室的组成及布置。
五、中央化验室的组织分工及定员(同工艺表4-6)。
第二节 设备仪器表
提出主要设备及仪器,注明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见《样图和表格》表4-1)。
第三节 图纸
中央化验室平面布置图。
第八章 设备(含工业炉)
第一节 概述
分车间叙述设备概况,如设备设计特点、设备总台数、总重量以及在制造、运输、安装上有特殊要求的说明。
一、主要设备和工业炉的设计原则、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生产能力、炉子使用的燃料、节能措施等,并说明其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制造可能性、与国内外同类设备的比较等。
二、高温、高压、低温、选用贵重金属及特殊防腐材料的选择。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二节 设备技术特性表
一、非定型化工设备技术特性表(附简图)
1.表示主要设备结构简图和技术特性、管口及用途、主要尺寸、主要连接尺寸和制造要求的文件。表格形式及填写示例见《样图和表格》表5-1~5-8。
2.简图可用单线(粗实线)绘制。如需表示局部结构时,以局部放大图表示。见《样图和表格》表5-1简图示例。
3.简图的尺寸标注、主要零件和部件的件号与材料、重量的表示方法参考总图(可简单些)。
4.结构简单的槽、罐设备可不出特性表,在工艺设备表列出即可,其主要尺寸材质、重量等由设备专业提供。
二、泵、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工业炉、容器、其他定型设备等的技术特性表,见《样图和表格》表5-1~5-8,由设备专业根据工艺提出的设备条件编制。
第三节 主要设备总图
一、一般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加工制造复杂的设备、材质特殊的设备、 工业炉均需绘制总图。
二、总图中应表示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尺寸、技术特性、管口表、设备总重及按材质分类计重,贵重金属的重量应尽量准确,以满足概算估价和主标题栏的要求。
三、设备的主要结构应在总图中表示清楚。当某一部分的结构复杂,在一张总图中无法表示清楚、而该部分又涉及设备的方案时,可分数张图纸绘制或单独编制零部件图。工业炉上的框架、平台、顶棚及金属烟囱,用双点划线表示。
四、下列尺寸必须在总图中表示
1.外形尺寸:总高、总宽、总长等。
2.主要尺寸:设备直径、夹套直径、设备壁厚、夹套壁厚、封头底盖的壁厚、搅拌轴直径、搅拌器直径、搅拌器旋转方向、填料塔的填料型式及填料层高度、板以式塔型式的板间距和塔板数、换热器的管板厚度壳程折流档板间距、数量及圆缺尺寸、换热管的规格如排列形式、工业炉内净空尺寸、炉体外墙尺寸、炉顶和炉底高度、烟囱顶口标高、各层平台标高、炉体内宽、炉体外墙宽、烧嘴定位尺寸、风机、烟囱的定位尺寸等。
3.主要动作极限位置尺寸。
4.连接尺寸:管口的连接尺寸在管口表中表示,按装连接尺寸仅表示地脚螺栓规格、数量和中心孔位置。
五、主要的零件、部件的件号与材料
1.总图中仅对主要零件、部件编独立的件号,如壳体、支座、电动机、减速机、搅拌器、联轴器、密封装置、机架、管板、列管折流板、塔盘、液体喷淋装置、填料等。
2.零部件的材料相近(如A3F、A3、10号钢),而且又彼此相连,可仅按部件引出件号。材料按主要零件的材料标注,如筒体、封头材料为A3,接管材料为10号钢,夹套材料为A3F,则可用一个件号引出,统称为壳体,材料填作A3。
3.零件彼此相连,但材质不相近,必须按材质不同分别引出件号,如筒体为不锈钢,夹套为碳钢,则分别编制件号。
4.部件的材料栏内应填写主要材料的名称,仅对电动机、减速机等部件以斜细实线表示。
六、技术要求
下列技术要求必须在总图中注明:
1.设备制造的总的要求如JB741-80等;
2.设备无损探伤和压力试验的要求;
3.对于材料、制造、试验、包装、运输等特殊的要求,如大型设备要求整体热处理、高压差换热器管子和管板的接头作氨气气密性试验、设备超限运输等。
七、重量
1.一般材料的零部件重量和设备总重不计小数点后的数值,在100kg以上时,末位数1~4进到5,6~9进到10。贵重材料零部件重量按本章第三节二的要求。
八、设备总图的技术特性已包括技术特性表的全部有关内容时,可不出技术特性表及简图。
第九章 自动控制
第一节 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采用的标准规范
二、设计范围
概述全厂化工过程检测,控制系统和辅助生产装置自动控制设计的内容,与制造厂成套供应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分工,与外单位协作的设计项目的内容和分工等。
三、全厂自动化水平
说明有关的规定要求,选择方案的原则。必要时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确定的方案。
概述总体控制方案的范围和内容,全厂各车间或工段的自动化水平,集中程度;说明全厂各车间或工段须设置的控制室,控制的对象和要求,控制室设计的主要规定,全厂控制室布点的合理性等。
四、信号及联锁
概述化工过程及重要设备的事故联锁与报警内容,信号及联锁系统的方案选择的原则。论述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复杂的联锁系统应绘制原理图。
五、环境特征及仪表选型
1.说明工段(或装置)的环境特征、自然条件等对仪表选型的要求。
2.概述仪表的原则及总的情况,仪表选型的合理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并且具体说明各类仪表的选型。
3.仪表的防火、防爆、防高温、防冻、防堵、防电磁干扰、防日晒、雨淋等防护措施。
六、复杂控制系统
用原理图或文字说明其具体内容,在生产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七、动力供应
1.仪表用压缩空气
(1)说明仪表用压缩空气的来源,自控设计的分工范围。
(2)提出仪表压缩空气的总用量,压力及质量要求。
2.仪表用电源
(1)说明仪表用电的来源,自控设计的分工范围。
(2)提出仪表用电量、电压、频率等质量要求。
(3)论述仪表电源供电可靠性要求及其相应的保证措施。
3.仪表用其他动力供应
内容要求与“仪表用压缩空气”和“仪表用电源”同。
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1.特殊仪表订货中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2.新技术、新仪表的采用及注意事项。
3.其他需要说明的重大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二节 表格
一、自控设备表
表9-1
━━┳━━━┳━━━━┳━━┳━┳━━┳━━━━┳━━━━━━━━━━━━━━━┳━━
仪表┃检测点┃仪表名称┃ ┃数┃安装┃ ┃ 操 作 条 件 ┃备
┃ ┃ ┃ ┃ ┃ ┃安装图号┣━━━┳━━┳━━┳━━━━━┫
┃ ┃ ┃型号┃ ┃ ┃ ┃介质及┃温度┃表压┃流量或液位┃
型号┃ 名称 ┃ 及规格 ┃ ┃量┃地点┃ ┃重 度┃ ℃ ┃MPa ┃ ┃注
━━╋━━━╋━━━━╋━━╋━╋━━╋━━━━╋━━━╋━━╋━━╋━━━━━╋━━
┃ ┃ ┃ ┃ ┃ ┃ ┃ ┃ ┃ ┃ ┃
━━┻━━━┻━━━━┻━━┻━┻━━┻━━━━┻━━━┻━━┻━━┻━━━━━┻━━
所有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系统选用的仪表设备、仪表盘箱、变送器箱、报警器、辅助的自动控制设备等,均按控制点的类别、依控制点位号的顺序,按照要求填写(见表9-1)。
二、自控设备汇总表
按仪表盘成套仪表和非仪表盘成套仪表两部分,依一定的顺序将自控设备表中的仪表设备分别进行汇总,最后按类别列出小计和总的仪表设备台、件数(表9-1)。
三、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三节 图纸
一、仪表盘正面布置框图
二、控制室平面布置图
可与仪表盘正面布置框图在同一张图纸上。
三、复杂控制系统图
四、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可与工艺专业合出此图。
注:若为方案设计则可取消自控设备表、仪表盘正面布置框图内容。
第十章 供电
第一节 供电概述
一、设计范围
说明设计包括的项目内容,各协作单位的设计分工及衔接关系。
二、电源状况
概述与工厂有关的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及区域变电站的位置、距离、装机设备容量、系统主结线、构成的电源数量,增加用户的条件及远近期短路容量等情况。
如系老厂改造,还需说明厂内供电系统现状。有自备电站亦可以说明。
三、负荷等级供电要求
说明全厂最大用电容量,其中一、二、三级负荷各多少,高压用电设备台数及单台容量范围;各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及解决的办法,包括采用小型事故电源、应急电源、重要负荷电源的配备情况。
四、全厂用电负荷及功率因数补偿
列出全厂负荷统计表,包括自备电站发电容量及由外电网供不足电力的负荷多少 (表10-1)。
说明功率因数补偿的指标要求,补偿的容量和方法。
五、短路电流计算及限流方式的选择
对选定的系统主结线,应验算正常最大运行方式下各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当系统结线中文件选择存在两个以上可比方案时,还应进行多方案短路电源验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表10-2及表10-3形式。对限流措施根据远近期系统短路容量情况,说明分期处理的办法。
六、主要设备材料的选择
列出表10-4说明。
七、全厂高压供电系统及各级电压的选择
概述选定的总变电所或自备发电站的容量及主结线的特点,工厂的输入电压以及各级配电电压等级的选定。二次配电所及车间变电所的数量、容量及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阐述。对较大或复杂的方案还需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说明或列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表10-3)。
八、分期建设的规定和办法的说明
九、外部协作条件及协议的主要内容,若得不到应有的协议时,可作为存在问题的说明
十、总变电所及高压配电所
十一、总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见表10-1)。
表10-1 总变电所配电所6~10kV负荷计算表
━━┯━━━━━━━┯━━━━━┯━━━━━━━┯━━━━━━━━━━━┯━━━━━━━━━━
序 │ │ 安装台数 │ 设 备 容 量 │ 需 要 容 量 │
│ ├──┬──┼───┬───┼───┬───┬───┤
│ 用电设备名称 │ 常 │ 备 │总容量│常 用│ Pp │ Qp │ Sp │ 备 注
│ │ │ │ │容 量│ │ │ │
号 │ │ 用 │ 用 │ kW │ kW │ kW │ kVAR │ kVA │
──┼───────┼──┼──┼───┼───┼───┼───┼───┼──────────
1 │××电动机 │ × │ × │ × │ × │ × │ × │ │对同步机Qp为负荷值
──┼───────┼──┼──┼───┼───┼───┼───┼───┼──────────
×│ …… │ × │ × │ × │ × │ × │ × │ │
──┼───────┼──┼──┼───┼───┼───┼───┼───┼──────────
×│××变电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容补偿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主变压器损耗 │ × │ × │ │ │ × │ × │ │
──┼───────┼──┼──┼───┼───┼───┼───┼───┼──────────
×│电抗器损耗 │ × │ × │ │ │ × │ × │ │
━━┷━━━━━━━┷━━┷━━┷━━━┷━━━┷━━━┷━━━┷━━━┷━━━━━━━━━━
━━┯━━━━━━━┯━━━━━┯━━━━━━━┯━━━━━━━━━━━┯━━━━━━━━━━
序 │ │ 安装台数 │ 设 备 容 量 │ 需 要 容 量 │
│ ├──┬──┼───┬───┼───┬───┬───┤
│ 用电设备名称 │ 常 │ 备 │总容量│常 用│ Pp │ Qp │ Sp │ 备 注
│ │ │ │ │容 量│ │ │ │
号 │ │ 用 │ 用 │ kW │ kW │ kW │ kVAR │ kVA │
──┼───────┼──┼──┼───┼───┼───┼───┼───┼──────────
×│电源侧总负荷 │ × │ × │ × │ × │ × │ × │ × │
──┼───────┼──┴──┴───┴───┴───┴───┴───┴──────────
×│全厂总功率因数│ 应≥0.9
──┼───────┼────────────────────────────────────
×│主变压器选择 │ ×台××kVA
──┼───────┼──┬──┬───┬──────────────────────────
×│自备发电站容量│ × │ × │ × │ 发电机×台××kW
──┼───────┼──┼──┼───┼──────────────────────────
×│需外电网供不足│ × │ × │ × │
│电力的负荷 │ │ │ │
━━┷━━━━━━━┷━━┷━━┷━━━┷━━━━━━━━━━━━━━━━━━━━━━━━━━
表10-2 限流方案和短路电流计算表
━━━━━┯━━━━━┯━━━━━┯━━━━━━━━━━━━━━┯━━━━━━━
方案Ⅰ │ 方案Ⅱ │ │ 短路时各参数 │
─────┼─────┤ 短 ├──┬──┬──┬──┬──┤
│ │ │ 短 │短初│短稳│冲电│短大│ 备
│ │ 路 │ 路 │路始│路态│击流│路有│
│ │ │ 容 │电值│电值│短值│电效│
│ │ 点 │ 量 │流 │流 │路 │流值│
│ │ │ S" │ │ │ │最 │ 注
│ │ │ │ I" │ I∞│ ich│ Ich│
│ │ │ kA │ kA │ kA │ kA │ kA │
│ ├─┬───┼──┼──┼──┼──┼──┼───────
│ │ │方案Ⅰ│ │ │ │ │ │
│ │K1├───┼──┼──┼──┼──┼──┤
│ │ │方案Ⅱ│ │ │ │ │ │
│ ├─┼───┼──┼──┼──┼──┼──┤
│ │ │方案Ⅰ│ │ │ │ │ │
│ │K2├───┼──┼──┼──┼──┼──┤
│ │ │方案Ⅱ│ │ │ │ │ │
│ ├─┼───┼──┼──┼──┼──┼──┤
│ │ │方案Ⅰ│ │ │ │ │ │
│ │K3├───┼──┼──┼──┼──┼──┤
│ │ │方案Ⅱ│ │ │ │ │ │
─────┴─────┼─┴───┴──┴──┴──┴──┴──┤
绘出各方案系统元件电抗│ │
图, 所有电抗标么值均以│ │
100MVA为基准 │ │
━━━━━━━━━━━┷━━━━━━━━━━━━━━━━━━━━┷━━━━━━━
表10-3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
│ │ 方案Ⅰ特点 │ 方案Ⅱ特点
序 │ ├──┬──┬─────┬──┼──┬──┬─────┬──
│ 项 目 名 称 │ 设 │ 数 │ 计算式及 │ 计 │ 设 │ 数 │ 计算式及 │计
│ │ 备 │ │ │ 算 │ 备 │ │ │算
号 │ │ 规 │ │ │ 值 │ 规 │ │ │值
│ │ 格 │ 量 │ 参 数 │万元│ 格 │ 量 │ 参 数 │万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投资, 万元 │ │ │ │ │ │ │ │
1 │变电设备 │ │ │ │ │ │ │ │
2 │配电设备 │ │ │ │ │ │ │ │
3 │线 路 │ │ │ │ │ │ │ │
4 │建构筑物 │ │ │ │ │ │ │ │
5 │其他(方案所需其 │ │ │ │ │ │ │ │
│他部分的投资) │ │ │ │ │ │ │ │
├────────┼──┼──┼─────┼──┼──┼──┼─────┼──
│ 投资合计 │ │ │ │××│ │ │ │××
━━┷━━━━━━━━┷━━┷━━┷━━━━━┷━━┷━━┷━━┷━━━━━┷━━
━━┯━━━━━━━━┯━━━━━━━━━━━━━━┯━━━━━━━━━━━━━━
│ │ 方案Ⅰ特点 │ 方案Ⅱ特点
序 │ ├──┬──┬─────┬──┼──┬──┬─────┬──
│ 项 目 名 称 │ 设 │ 数 │ 计算式及 │ 计 │ 设 │ 数 │ 计算式及 │计
│ │ 备 │ │ │ 算 │ 备 │ │ │算
号 │ │ 规 │ │ │ 值 │ 规 │ │ │值
│ │ 格 │ 量 │ 参 数 │万元│ 格 │ 量 │ 参 数 │万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年运行费,万元 │ │ │ │ │ │ │ │
1 │设备折旧维护费 │ │ │ │ │ │ │ │
2 │线路折旧维护费 │ │ │ │ │ │ │ │
3 │建筑折旧维护费 │ │ │ │ │ │ │ │
4 │生产用电费 │ │ │ │ │ │ │ │
5 │电能消耗费 │ │ │ │ │ │ │ │
6 │人员工资 │ │ │ │ │ │ │ │
7 │其他 │ │ │ │ │ │ │ │
──┼────────┼──┼──┼─────┼──┼──┼──┼─────┼──
│运行费合计 │ │ │ │××│ │ │ │××
──┼────────┼──┼──┼─────┼──┼──┼──┼─────┼──
│回收期, 年 │ │ │ │ │ │ │ │
━━┷━━━━━━━━┷━━┷━━┷━━━━━┷━━┷━━┷━━┷━━━━━┷━━
注:各方案相同的部分可以不计。若对比两个及两个以上方案的总投资时, 可列出对比表或在
论述方案优点时, 加以说明。
表10-4 高压设备及材料选择表
━━━━━━━━━┳━━━┳━━━━┳━━━━┳━━━━┳━━━━┳━━━━┳━━┳━━━━┳━━
┃型号及┃允许最大┃允许最大┃额定断流┃设备t 秒┃次暂态与┃假想┃选择的电┃备
┃ ┃电流幅值┃全电流有┃容 量┃内允许热┃稳定短路┃时间┃缆 截 面┃
分 项 名 称 ┃ ┃ ┃效 值┃ ┃稳定电流┃电流比值┃ ┃ ┃
┃规 格┃ im>ich ┃ Im>Ich ┃ Sd>S" ┃ It>I∞ ┃ I"/I∞ ┃tis ┃ mm2 ┃注
━━━━━━━━━╋━━━╋━━━━╋━━━━╋━━━━╋━━━━╋━━━━╋━━╋━━━━╋━━
35~101kV油 ┃ ┃ ┃ ┃ ┃ ┃ ┃ ┃ ┃
无油断路器 ┃ ┃ ×>× ┃ ×>× ┃ ×>× ┃ ×>× ┃ ┃ ┃ ┃
━━━━━━━━━╋━━━╋━━━━╋━━━━╋━━━━╋━━━━╋━━━━╋━━╋━━━━╋━━
6~10kV油 ┃ ┃ ┃ ┃ ┃ ┃ ┃ ┃ ┃
无油断路器 ┃ ┃ ×>× ┃ ×>× ┃ ×>× ┃ ×>× ┃ ┃ ┃ ┃
━━━━━━━━━╋━━━╋━━━━╋━━━━╋━━━━╋━━━━╋━━━━╋━━╋━━━━╋━━
35~110kV ┃ ┃ ┃ ┃ ┃ ┃ ┃ ┃ ┃
隔离开关 ┃ ┃ ×>× ┃ ×>× ┃ ┃ ┃ ┃ ┃ ┃
━━━━━━━━━╋━━━╋━━━━╋━━━━╋━━━━╋━━━━╋━━━━╋━━╋━━━━╋━━
10kV隔离开关 ┃ ┃ ×>× ┃ ×>× ┃ ┃ ┃ ┃ ┃ ┃
━━━━━━━━━╋━━━╋━━━━╋━━━━╋━━━━╋━━━━╋━━━━╋━━╋━━━━╋━━
35~110kV ┃ ┃ ┃ ┃ ┃ ┃ ┃ ┃ ┃
电流互感器 ┃ ┃ ×>× ┃ ×>× ┃ ┃ ×>× ┃ ┃ ┃ ┃
━━━━━━━━━╋━━━╋━━━━╋━━━━╋━━━━╋━━━━╋━━━━╋━━╋━━━━╋━━
6 ~ 10kV ┃ ┃ ┃ ┃ ┃ ┃ ┃ ┃ ┃
电流互感器 ┃ ┃ ×>× ┃ ×>× ┃ ┃ ×>× ┃ ┃ ┃ ┃
━━━━━━━━━┻━━━┻━━━━┻━━━━┻━━━━┻━━━━┻━━━━┻━━┻━━━━┻━━
━━━━━━━━━┳━━━┳━━━━┳━━━━┳━━━━┳━━━━┳━━━━┳━━┳━━━━┳━━
┃型号及┃允许最大┃允许最大┃额定断流┃设备t 秒┃次暂态与┃假想┃选择的电┃备
┃ ┃电流幅值┃全电流有┃容 量┃内允许热┃稳定短路┃时间┃缆 截 面┃
分 项 名 称 ┃ ┃ ┃效 值┃ ┃稳定电流┃电流比值┃ ┃ ┃
┃规 格┃ im>ich ┃ Im>Ich ┃ Sd>S" ┃ It>I∞ ┃ I"/I∞ ┃tis ┃ mm2 ┃注
━━━━━━━━━╋━━━╋━━━━╋━━━━╋━━━━╋━━━━╋━━━━╋━━╋━━━━╋━━
其他:电抗器, ┃ ┃ ┃ ┃ ┃ ┃ ┃ ┃ ┃
母线等 ┃ ┃ ┃ ┃ ┃ ×>× ┃ ┃ ┃ ┃
━━━━━━━━━╋━━━╋━━━━╋━━━━╋━━━━╋━━━━╋━━━━╋━━╋━━━━╋━━
6~10kV 电缆 ┃ ┃ ┃ ┃ ┃ × ┃ × ┃ × ┃ × ┃
(0.2s、0.8s、14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二、对大型电动机起动电压水平的验算及主变压器容量的最后选定,限制压降的措施合理。
十三、总变电所型式
说明采用户内或户外式的依据和理由,尽量能提供电力部门已有的规定污秽等级标准。
十四、控制、信号及计量
说明集中控制的回路对象,分散就地控制的回路对象,各种信号的实现方式。
小接地电流信号装置的装设说明。
全厂电能总计量装设地点及计量方式的说明。
十五、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按照各进出回路保护对象说明继电保护所采用的方式分别编写。
高压系统中采用的自动装置及其性能要求。
十六、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
说明大量过电压保护的对象及措施。对防御静电电容器,高压开关的操作过电压和大容量整流装置,对消除交流侧高次谐波电压的措施。
十七、操作电源及直流系统
说明总变电所二次高压配电所采用的操作电源及其主要设备容量和数量。应有直流负荷计算或确定经常负荷及事故负荷数据。
十八、全厂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见表10-5)
十九、全厂供电外线及道路照明
二十、厂区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说明全厂供电线路采用的敷设方式及原则。
二十一、道路照明种类、照明线路的敷设方式及照明控制方式
二十二、全厂接地、接零和防静电
说明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要求,采用的各种接地电阻值和共用的接地电阻值;说明6~10kv系统接地电流计算及补偿措施;接地网材质、规格及其敷设要求;说明防静电的措施。
范文二: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1)
默认分类 2008-06-24 21:50:20 阅读11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
1988年3月24日,化工部
前 言
本规定是根据国家计委计资[1984]1648号《关于简化基本建设审批手续的通知》要求,由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对原燃料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炼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进行修订而成,自1988年7月1日起在化工系统中施行。原燃料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炼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同时停止使用。
一、本规定是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3]1477号《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建设项目一般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的原则进行编制的。
二、本规定适用于一般大、中型化工工厂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小型项目或车间的初步设计可根据具本情况参照本规定适当简化,无关的章节可以不写,部分章节可以合并等。
援外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另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
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全厂性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如总工艺流程、生产方法、工厂组成、总图布置、水电汽的供应方式和用量、关键设备及仪表选型、全厂贮运方案、消防、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以及车间或单项工程工艺流程和各专业设计方案等,编制出初步设计文件与概算。
四、编制初步设计的目的
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3]1477号《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总概算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是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主要设备订货,进行施工准备以及编制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五、初步设计的深度
根据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410号《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初步设计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2.主要设备材料订货;
3.土地征用;
4.基建投资的控制;
5.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6.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7.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
六、开展初步设计的必要条件
1.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必须有建设单位提供的正式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区域位置图、厂区地形图、有关的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
3.必须有建设单位提供的与工程有关的协作协议。
七、编制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向设计要资金、要效益,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优化设地方案,精打细算,通过改革和科学管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浪费的部分砍下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在生活设施上,注意结合国情,按标准规定办事。
在老厂的改、扩建中,必须处理好挖潜、改造和扩建的关系。
2.站在国家立场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国家法令、政策、标准、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所建企业的经济效益,精心设计,确保质量,使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3.坚持求实和革新精神,维护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设计人员要破除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进取观念,充分吸取国内外科技成果,做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设计。
4.注意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度的技术。除了在个别项目与关键部分采用最先进技术,使我们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外,一般地讲,应该更多地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度的技术,做到投资省、效益高。
5.进一步贯彻“工厂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构)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引进技术国产化”五化的设计原则。
6.积极采用国内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努力搞好技术开发。
7.适应化工生产特点,搞好配套专业设计。特别是要加强节能、环保、安全、消防、抗震、防噪音、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配套设计。配套设计的标准要适当,既要讲求实效,有利生产,又要防止要求过高,超越国情。
8.认真贯彻工艺与装备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工艺流程与装备的配套开发、设计。
9.加强经济观点,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做设计必须以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中心。设计工作必须加强经济论证,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需一次建设的项目,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做到分期建设,分期投资,分期受益。
生产上必要的备用设备,要合理的备用,提高投资效果。
八、设计单位的责任
设计单位是设计的主办单位,对设计(设计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和概算准确度)要全面负责。
设计单位的院长(经理)对设计单位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全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重大设计方案,要认真组织研究讨论。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对设计文、图纸必须逐级审核,分别签字或盖章。初步设计文件,院长(经理)、总工程师要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一个建设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时,主管部门要指定一个设计单位为主体设计单位。主本设计单位是建设项目的设计总负责单位,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负责。
主体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完成本身承担的设计任务;
2.组织全厂性总体方案的讨论;
3.协助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全厂性的工艺、公用设施和设计进度;
4.负责组织各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
5.统一设计标准、规范、深度与要求;
6.组织编制和汇总项目的总说明、总图、总定员和总概算等。
其他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按统一要求完成分担的设计任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2.向主体设计单位及时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主动与主体设计单位搞好协作配合工作。
九、设计中采用的基础资料要准确、可靠,各种数据和技术条件要正确、切合实际。设计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文字说明要清楚、确切,图纸要清晰、正确,避免“错、漏、碰、缺”。
十、本规定目录所列项目,系按化学工业企业一般工厂组成,并结合专业划分拟定。目录的顺序不作为工程设计文件篇章编排的依据,同时可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
十一、为逐步统一设计深度,本规定中提供的样图和表格,各设计单位应参照执行。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述
简述工厂筹建概况、生产特点、兴建目的、意义、投资限额、进度要求及发展远景等。
一、设计依据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批复文件;
2.批准的厂址选择报告;
3.下达设计任务的文件及设计合同;
4.建设单位提供的主要原材料及公用工程供应条件的供应报告,主要原材料、燃料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有关文件;
5.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铁路、航运、通讯等协议文件以及与其他企业生产协作等协议文件;
6.有关部门对防地震、人防、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方面要求的批复文件;
7.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厂区地形测量图以及有关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资料;
8.确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所需的科学试验报告及技术鉴定证书。
二、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上述设计依据,结合建厂条件,说明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内容和措施,提出指导各专业设计的总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措施。
若工厂部分设备需进口,还应阐明进口的理由和原则。
若工厂依托老厂,还应阐明依托老厂后对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的意义。
贯彻“五化”(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的措施和效果。
三、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的项目,按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通讯及交通运输,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的顺序简述;
2.当两个或多个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时,应明确各设计单位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和明确相互的衔接关系。
四、工厂组成
说明全厂车间、工段、项目的组成及其确定依据。列写车间、工段和项目顺序与工艺流程顺序一致,并先列生产装置,最后为生活福利设施。
五、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工厂(或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潜力,发展余地。
产品方案 包括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及销售地区。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的规格、消耗量及来源以及供应的可靠性,按主项(装置)列表说明
七、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概述生产方法及全厂总流程,论证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并着重说明节约能源的措施。
八、厂址概况
1.厂区状况,概述厂区的地理位置,全厂占地面积,占用可耕地面积,需要拆迁的建、构筑物情况及其他特殊问题;
2.全厂分区布置原则;
3.工厂水、电、汽等动力来源;
4.工厂的运输量及运输方法,现有交通运输状况及需要建设的主要设施。
九、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1.公用系统方案论述,水、电、汽、气参数及消耗定额;
2.厂内原材料及产品贮存装卸方式、贮存期、仓库或贮存场地的确定;
3.工厂维修量,全厂性修理车间组成和设置规模,修理能力以及外部协作条件利用程度。
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1.厂区环境状况,建厂后环境质量的预评价;
2.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文件规定,标准的内容和措施,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实施效益。
十一、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全厂集中控制程度、自控技术和仪表的先进、可靠性,最佳化操作水平;
2.原料、产品装卸、运输及包装的机械化程度、可靠性、节省劳动力程度。
十二、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就工厂的特点逐项提出安全、卫生的设施;
2.用国家有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文件和标准衡量安全、卫生设施的可靠性、 合理性。
十三、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合理性
十四、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1.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的工作制度;
2.全厂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系统确定的依据;
3.出勤率确定的依据,预备工确定的原则及人数;
4.福利设施及服务人员确定的依据;
5.全厂定员逐项逐类列表说明(表1-1)。
十五、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设计中悬而未决或难于定论的问题,须向有关单位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
第二节 图纸
一、全厂工艺总流程图(样图略)
二、全厂物料平衡图(样图略)
三、工厂鸟瞰图(样图略)
━━┳━━━━┳━━━┳━━━━━━━━━┳━━━━━━━━━┳━━━━━━
序 ┃ ┃总定员┃ 生产人员,人 ┃ 非生产人员,人 ┃
┃ 部 门 ┃ ┣━━━━┳━━━━╋━━━━┳━━━━┫ 备 注
号 ┃ ┃ 人 ┃生产工人┃技术工人┃行 政┃技管人员┃
━━╋━━━━╋━━━╋━━━━╋━━━━╋━━━━╋━━━━╋━━━━━━
一 ┃厂 部┃ ┃ ┃ ┃ ┃ ┃
… ┃ ┃ ┃ ┃ ┃ ┃ ┃
二 ┃生产车间┃ ┃ ┃ ┃ ┃ ┃
… ┃ ┃ ┃ ┃ ┃ ┃ ┃
三 ┃辅助车间┃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其 他┃ ┃ ┃ ┃ ┃ ┃
┃ ┃ ┃ ┃ ┃ ┃ ┃
1. ┃警卫人员┃ ┃ ┃ ┃ ┃ ┃
2. ┃消防人员┃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第三节 附件
上述第一节二设计依据中所列的各类文件。
第二章 技术经济
第一节 基本经济数据
一、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二、建设投资
三、产品成本估算
四、销售收入及税金
五、利润
上述基本经济数据在初步设计与可行性研究发生变化时要对照列出。
第二节 经济分析
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1)
二、经济分析意见
第三节 表格
表2-2 销售收入及税金表
表2-3 单位产品成本表
表2-4 工厂总成本表
表2-5 利润与收益表
表2-6 偿还能力估算表
表2-7 基建贷款的偿还平衡表
上述表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舍。
表2-1 ××××装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1) ┃ (2) ┃ (3) ┃ (4) ┃ (5)
一 ┃设计规模 ┃ 万吨/年 ┃ ┃
二 ┃原料及动力消耗 ┃ ┃ ┃
┃…… ┃ ┃ ┃
┃…… ┃ ┃ ┃
┃…… ┃ ┃ ┃
三 ┃产品设计能力及规格 ┃ ┃ ┃
┃…… ┃ ┃ ┃
┃…… ┃ ┃ ┃
四 ┃三废排放量 ┃ ┃ ┃
┃…… ┃ ┃ ┃
┃…… ┃ ┃ ┃
五 ┃定员 ┃ ┃ ┃如系改扩建尚需列出增加
┃ ┃ ┃ ┃定员
六 ┃总投资 ┃ 万元 ┃ ┃
┃ 其中,外汇 ┃ 万美元 ┃ ┃
七 ┃基建投资指标 ┃ ┃ ┃
┃ 1.按主要产品计 ┃ 元/年.吨 ┃ ┃
┃ 2.按总产值计 ┃ 元/万元 ┃ ┃
八 ┃全厂总产值 ┃ 万元/年 ┃ ┃
━━━┻━━━━━━━━━━┻━━━━━┻━━━━━┻━━━━━━━━━━
━━━┳━━━━━━━━━━┳━━━━━┳━━━━━┳━━━━━━━━━━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九 ┃年操作日 ┃ ┃ ┃
十 ┃产品单位成本 ┃ 元/吨 ┃ ┃
┃产品工厂成本 ┃ 万元/年 ┃ ┃
十一 ┃贷款偿还日期 ┃ 年 ┃ ┃自基建之日起
十二 ┃投资利税率 ┃ ┃ ┃
十三 ┃投资利润率 ┃ ┃ ┃
十四 ┃生产车间扩建建筑面积┃ m2 ┃ ┃
十五 ┃能耗指标 ┃ ┃ ┃
━━━┻━━━━━━━━━━┻━━━━━┻━━━━━┻━━━━━━━━━━
注:表中一、二、三、四、五、九、十四、十五等项由负责人提供数据
表2-2 销售收入及税金表
━━━┳━━━━┳━━━┳━━━┳━━━━┳━━━━┳━━━━┳━━━━━
序 ┃ ┃商品量┃售 价┃综合税率┃销售收入┃销售税金┃
号 ┃产品名称┃ 吨/年┃ 元/吨┃ % ┃ 万元/年┃ 万元/年┃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表2-3 单位产品成本表
生产量 商品量
自用量 固定资产
━━┳━━━━━┳━━━━┳━━┳━━┳━━━━┳━━━━┳━━━━━━
序 ┃ 项 目 ┃消耗定额┃单位┃单价┃单位成本┃ 年成本 ┃
号 ┃ ┃ ┃ ┃ 元 ┃ 元/吨 ┃万元/年 ┃ 备 注
━━╋━━━━━╋━━━━╋━━╋━━╋━━━━╋━━━━╋━━━━━━
一 ┃原材料消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公用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工人工资 ┃ ┃ ┃ ┃ ┃ ┃
四 ┃车间经费 ┃ ┃ ┃ ┃ ┃ ┃
五 ┃车间成本 ┃ ┃ ┃ ┃ ┃ ┃
━━┻━━━━━┻━━━━┻━━┻━━┻━━━━┻━━━━┻━━━━━━
表2-4 工厂总成本表
装置内固定资产净值
━━┳━━━━━┳━━━┳━━━━┳━━┳━━━━┳━━━━━━
序 ┃ ┃ ┃ ┃单价┃ 年成本 ┃
号 ┃ 项 目 ┃单 位┃消耗定额┃ 元 ┃万元/年 ┃ 备 注
━━╋━━━━━╋━━━╋━━━━╋━━╋━━━━╋━━━━━━
一 ┃原材料消耗┃ ┃ ┃ ┃ ┃
二 ┃公用工程 ┃ ┃ ┃ ┃ ┃
三 ┃工人工资 ┃ ┃ ┃ ┃ ┃
四 ┃车间经费 ┃ ┃ ┃ ┃ ┃
五 ┃车间成本 ┃ ┃ ┃ ┃ ┃
六 ┃企业管理费┃ ┃ ┃ ┃ ┃
七 ┃工厂总成本┃ ┃ ┃ ┃ ┃
━━┻━━━━━┻━━━┻━━━━┻━━┻━━━━┻━━━━━━
第三章 总图运输
第一节 设计依据
有关总图运输方面的文件(如国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厂址选择报告和有关协议)条文和内容。
一、设计基础资料
1.地形地貌
厂区地形测量资料,地貌情况。
2.地质
与本专业工程设计有关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厂区江、河、湖、海的水文资料。
3.气象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全年及夏季主导风向频率(十六个方向和无风);
年平均风速(十六个方向),最大风速;
年平均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
4.地震
本地区地震烈度。
第二节 厂址概况
一、工厂的地理位置,厂区四至及其与居民区、城市、农村、重点经济文化设施的关系;
二、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规划;
三、厂区地形、地貌、场地类型、最高、最低海拔标高、坡度和坡向;
四、厂区占用土地面积及占用农田(其中高产田、旱田)面积、山林、湖塘等面积,当地人口平均耕地水平;
五、现有居民房舍及其他设施的拆迁数量;
六、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概述
范文三: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9)
第十四章 供 热
第一节 说明书
一.概述
1.设计依据及设计基础资料。
2.设计任务和设计范围。
3.供热性质、方式、特点、环保及贯彻五化的情况。
4.供热方案及热能综合利用概况。
5.供热装置在厂区的位置。
6.锅炉给水的水质要求、炉水控制指标。
7.燃料来源及规格(煤源、煤质、产量、储量、煤质、元素分析、低位发热量、挥发分、可磨性系数、颗粒度、灰的软化点、变形点、熔点等物理性能分析)。
8.远景规划的考虑。
二.热力系统、设备及布置
1.列出全厂热负荷平衡表(表14-1)必要时绘出各种工况的热负荷曲线。
2.阐述主要设备的选型根据、规格、台数、轮换检修、备用安排及开车、事故处理等用汽的措施。
3.热力系统计算 列出冬夏季各工况运行方式的蒸汽平衡计算结果,列出燃料消耗量(小时、昼夜、全年)计算结果。当需要改变主要设备规定的技术指标(如工作压力、给水温度等)时,则应作详细的计算,并列出有关计算结果。
4.辅助系统,如蒸汽系统或供汽系统、给水系统、排污系统、热交换系统、凝结水系统、工业水系统、送风系统(鼓风及二次风)、除尘及引风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其他(如煤粉、点火、炉内加药、取样等)计算结果及说明。
5.辅助设备的选择 列出选定主要辅助设备的计算结果和主要规格、型号、数量。
6.主厂房布置及设备布置 分单元简述厂房和设备布置的概貌和特点。
三.输煤系统、设备及布置
1.简述燃料运输方式、工作班制 按流程说明各单元设备的作用及有关数据。
当然烧液体或气体燃料时,应简述燃料供应方式,及对防火、防爆、接地等安全设施的要求。
2.煤场贮煤量及输煤系统运输量 列出小时、日、年耗煤量、煤场面积及贮存天数等计算结果,说明卸煤、贮煤、混煤方式,列出输煤系统运输量计算结果。
3.输煤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列出选定主要设备的计算结果及规格、型号和数量。
表14-1 全厂热负荷平衡表
━┳━━━━━┳━━━━━━┳━━━━━━━━━━━━┳━━━━━━━━┳━━━
┃ ┃ ┃ ┃ 凝结水回水量 ┃
┃ ┃ ┃ 用气量, t/h ┃ t/h* * ┃ 备
序┃ ┃ ┣━━━━━━━┳━━━━╋━━━┳━━━━┫
┃ ┃ 热介质参数 ┃ Ⅰ 期 ┃Ⅰ+Ⅱ 期┃ Ⅰ 期┃Ⅰ+Ⅱ 期┃
┃ ┃ ┣━━━┳━━━╋━┳━━╋━┳━╋━┳━━┫
┃用 途┃ ┃ 夏季 ┃ 冬季 ┃夏┃冬 ┃夏┃冬┃夏┃冬 ┃ 注
┃ ┃ ┃* * * ┃* * * ┃季┃季 ┃季┃季┃季┃季 ┃
┃ ┣━━━┳━━╋━┳━╋━┳━╋━╋━━╋━╋━╋━╋━━╋━━━
号┃ ┃ 压力 ┃温度┃正┃最┃正┃最┃正┃正 ┃正┃正┃正┃正 ┃
┃ ┃ MPa ┃ ┃ ┃ ┃ ┃ ┃ ┃ ┃ ┃ ┃ ┃ ┃
┃ ┃(表压)┃ ℃ ┃常┃大┃常┃大┃常┃常 ┃常┃常┃常┃常 ┃
━╋━━━━━╋━━━╋━━╋━╋━╋━╋━╋━╋━━╋━╋━╋━╋━━╋━━━
1┃ 2 ┃ 3 ┃ 4 ┃5 ┃6 ┃7 ┃8 ┃9 ┃ 10 ┃11┃12┃13┃ 14 ┃ 15
━╋━━━━━╋━━━╋━━╋━╋━╋━╋━╋━╋━━╋━╋━╋━╋━━╋━━━
1┃ 生产 * ┃ ┃ ┃ ┃ ┃ ┃ ┃ ┃ ┃ ┃ ┃ ┃ ┃注出间
━╋━━━━━╋━━━╋━━╋━╋━╋━╋━╋━╋━━╋━╋━╋━╋━━┫断、连
2┃采暧通风 ┃ ┃ ┃ ┃ ┃ ┃ ┃ ┃ ┃ ┃ ┃ ┃ ┃续用汽
━╋━━━━━╋━━━╋━━╋━╋━╋━╋━╋━╋━━╋━╋━╋━╋━━┫量及不
3┃ 生活 ┃ ┃ ┃ ┃ ┃ ┃ ┃ ┃ ┃ ┃ ┃ ┃ ┃同时使
━╋━━━━━╋━━━╋━━╋━╋━╋━╋━╋━╋━━╋━╋━╋━╋━━┫用系数
4┃ 小计 ┃ ┃ ┃ ┃ ┃ ┃ ┃ ┃ ┃ ┃ ┃ ┃ ┃
━┻━━━━━┻━━━┻━━┻━┻━┻━┻━┻━┻━━┻━┻━┻━┻━━┻━━━
━┳━━━━━┳━━━━━━┳━━━━━━━━━━━━┳━━━━━━━━┳━━━
┃ ┃ ┃ ┃ 凝结水回水量 ┃
┃ ┃ ┃ 用气量, t/h ┃ t/h* * ┃ 备
序┃ ┃ ┣━━━━━━━┳━━━━╋━━━┳━━━━┫
┃ ┃ 热介质参数 ┃ Ⅰ 期 ┃Ⅰ+Ⅱ 期┃ Ⅰ 期┃Ⅰ+Ⅱ 期┃
┃ ┃ ┣━━━┳━━━╋━┳━━╋━┳━╋━┳━━┫
┃用 途┃ ┃ 夏季 ┃ 冬季 ┃夏┃冬 ┃夏┃冬┃夏┃冬 ┃ 注
┃ ┃ ┃* * * ┃* * * ┃季┃季 ┃季┃季┃季┃季 ┃
┃ ┣━━━┳━━╋━┳━╋━┳━╋━╋━━╋━╋━╋━╋━━╋━━━
号┃ ┃ 压力 ┃温度┃正┃最┃正┃最┃正┃正 ┃正┃正┃正┃正 ┃
┃ ┃ MPa ┃ ┃ ┃ ┃ ┃ ┃ ┃ ┃ ┃ ┃ ┃ ┃
┃ ┃(表压)┃ ℃ ┃常┃大┃常┃大┃常┃常 ┃常┃常┃常┃常 ┃
━╋━━━━━╋━━━╋━━╋━╋━╋━╋━╋━╋━━╋━╋━╋━╋━━╋━━━
5┃副产蒸汽量┃ ┃ ┃ ┃ ┃ ┃ ┃ ┃ ┃ ┃ ┃ ┃ ┃
━╋━━━━━╋━━━╋━━╋━╋━╋━╋━╋━╋━━╋━╋━╋━╋━━╋━━━
6┃ 合计 ┃ ┃ ┃ ┃ ┃ ┃ ┃ ┃ ┃ ┃ ┃ ┃ ┃注出间
━╋━━━━━╋━━━╋━━╋━╋━╋━╋━╋━╋━━╋━╋━╋━╋━━┫断、连
7┃管道损失 ┃ ┃ ┃ ┃ ┃ ┃ ┃ ┃ ┃ ┃ ┃ ┃ ┃续用汽
━╋━━━━━╋━━━╋━━╋━╋━╋━╋━╋━╋━━╋━╋━╋━╋━━┫量及不
8┃对外供汽量┃ ┃ ┃ ┃ ┃ ┃ ┃ ┃ ┃ ┃ ┃ ┃ ┃同时使
━╋━━━━━╋━━━╋━━╋━╋━╋━╋━╋━╋━━╋━╋━╋━╋━━┫用系数
9┃自用蒸汽量┃ ┃ ┃ ┃ ┃ ┃ ┃ ┃ ┃ ┃ ┃ ┃ ┃
━╋━━━━━╋━━━╋━━╋━╋━╋━╋━╋━╋━━╋━╋━╋━╋━━┫
10┃实际供汽量┃ ┃ ┃ ┃ ┃ ┃ ┃ ┃ ┃ ┃ ┃ ┃ ┃
━┻━━━━━┻━━━┻━━┻━┻━┻━┻━┻━┻━━┻━┻━┻━┻━━┻━━━
* 生产热负荷按车间或工段列出细目。
** 要在备注中说明回收和处理方案。
*** 冬季: 指采暖期; 夏季: 指非采暖期。
4.分单元简述输煤系统的建、构筑物及设备布置。
四.除灰、除渣、除尘系统、设备及布置
1.灰渣运输方式、工作班制、按流程说明各单元设备的作用及有关数据。
2.列出灰渣排出量、运输最、灰管长、贮灰场容量占地等计算结果,并说明灰渣综合利用、灰场位置、拆迁量、山洪流量、除灰水量、灰坝建设、投资及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等。
3.列出选定主要设备(包括烟囱)的计算结果,主要规格和数量。
4.分单元简述除灰渣系统的建、构筑物的确定及设备布置。
5.烟气的净化、灰渣综合利用及污水的处理。
6.列出灰、渣、尘小时排放量,公式及计算结果。
7.概述除尘方式及密封、耐磨措施。
8.列出飞灰及有害气体排放量、大气扩散等公式及计算结果,对国家有关标准执行情况。
9.灰渣的综合利用,其他有关三废的处理。
五.燃烧系统、设备及布置
1.简述燃料燃烧系统,按系统说明各单元设备的作用及有关数据。
2.按煤质资料、炉型、容量、选择燃烧系统设备、列出选定的主要设备的计算结果及规格、型号和数量。
3.确定点火方案。
4.简述燃烧系统的建、构筑物的确定及设备布置。
六.生产班制及定员表(见第四章表4-6)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4-2)
表14-2
━━┳━━┳━━┳━━━━━━━━━┳━━━━━┳━━━━━
序 ┃ ┃ ┃ 消 耗 量 ┃ 每吨蒸汽 ┃
┃项目┃单位┣━━━━┳━━━━┫ ┃ 备 注
号 ┃ ┃ ┃冬季正常┃夏季正常┃(消耗)定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投资、成本节能效益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及计算见热工中心站1984年《化工企业热力工程经济分析计算方法》TC100A(01)-84(试行。
八.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情况,余热利用及热电结合情况,节能效益等
九.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十.附件
1.有关的协议、合同、文件。
2.燃料、水质分析资料。
3.主场房布置、主机选型、输煤、燃烧、除灰、除尘等方案说明及比较结果汇总表。
4.其他。
第二节 表格
一.设备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1)
二.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1.列出主要阀件及管道的规格、数量。其他一般管道及其管件可估算数量及重量。
2.各种型钢及制品可估算数量。
3.列出保温、防腐材料并做算数量。
第三节 图纸
一.主厂房区域平面布置图
画出供热系统各建筑物、构筑物外形及相互关系尺寸、标高、坐标,并注明煤、渣场的贮量。
二.系统图(热力系统图、锅炉本体热力系统图、燃烧系统图等)
按规定符号表示设备、管线及管径,以箭头表示介质流向,画出各种主要阀门配合及各测量控制点。
三.主厂房底层平面、运转层平面及横断面布置图
按规定画出设备及建、构筑物形式标高、标注各设备的定位尺寸。
本节内容适用于大、中型工业企业锅炉房,如系小型锅炉房或工业企业小型自备热电站,应适当增减本节内容,其电力、水工、化学水、热网、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内容由有关专业完成。
当老厂改造(或扩建)时,需说明老厂原有供热设施概况,新老供热设施之间的关系。
范文四: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11)
第十七章 液体原料、产品贮运
第一节 说明书
一.概述
1.说明罐区的概况、贮存物料品种、总贮存量及周转能力。
2.罐区的分区布置原则及布置情况。
3.液体原料、产品贮运情况。
(1)罐区物料的贮存温度、压力(表17-1)
表17-1
━━━┳━━━━━━━━━┳━━━━━┳━━━━━━
序 ┃ ┃ 贮存温度 ┃ 贮存压力
┃ 物 料 名 称 ┃ ┃
号 ┃ ┃ ℃ ┃ MPa
━━━╋━━━━━━━━━╋━━━━━╋━━━━━━
1 ┃ ┃ ┃
━━━╋━━━━━━━━━╋━━━━━╋━━━━━━
2 ┃ ┃ ┃
━━━┻━━━━━━━━━┻━━━━━┻━━━━━━
(2)物料的贮运情况(表17-2)
表17-2
━━┳━━━━┳━━┳━━━━┳━━━━┳━━━━━┳━━━━┳━━━━
序 ┃ ┃物料┃ ┃ ┃ 运辅方式 ┃贮存时间┃
┃物料名称┃ ┃贮存能力┃年运输量┣━━┳━━┫ ┃备 注
号 ┃ ┃来源┃ t ┃ t ┃运进┃运出┃ 日 ┃
━━╋━━━━╋━━╋━━━━╋━━━━╋━━╋━━╋━━━━╋━━━━
1 ┃ ┃ ┃ ┃ ┃ ┃ ┃ ┃
━━╋━━━━╋━━╋━━━━╋━━━━╋━━╋━━╋━━━━╋━━━━
2 ┃ ┃ ┃ ┃ ┃ ┃ ┃ ┃
━━┻━━━━┻━━┻━━━━┻━━━━┻━━┻━━┻━━━━┻━━━━
4.贮罐的容量、数量及形式(表17-3)。
5.生产制度 年操作日、连续或间断生产情况、生产班次等。
二.物料的主要性质及规格(表17-4)
三.装卸设施及槽车情况
1.液体原料、产品的装车能力卸车能力,栈台结构,鹤管形式和数量以及自动化程度。
2.火车槽车的清洗方法和清洗所需时间 根据物料、性质、选定洗槽方法。确定一台车年洗涤次数、洗涤时间的分配和洗车台位。
3.装卸车台位表(表17-5)。
四.工艺流程说明
表17-3
━━┯━━━━━━━━━━━━━━━━━━━━┯━━━━━━━━┯━━━━━━━━┯━━━━━━━━
序 │\ 材 料 名 称 │ │ │
│ ------------------ │ 1 │ 2 │ 3
号 │ 项 目 \│ │ │
──┼────────────────────┼────────┼────────┼────────
1 │储存量(t) │ │ │
──┼────────────────────┼────────┼────────┼────────
2 │换算成容积后储存量(m3) │ │ │
──┼────────────────────┼────────┼────────┼────────
3 │考虑贮罐容积系数后储存能力(m3) │ │ │
──┼────────────────────┼────────┼────────┼────────
4 │贮罐容量及台数(m3×台) │ │ │
──┼────────────────────┼────────┼────────┼────────
5 │贮罐结构形式 │ │ │
──┼────────────────────┼────────┼────────┼────────
6 │选用材质 │ │ │
──┼────────────────────┼────────┼────────┼────────
7 │贮罐加热面积(m2) │ │ │
──┼────────────────────┼────────┼────────┼────────
8 │贮罐冷却或保温情况 │ │ │
━━┷━━━━━━━━━━━━━━━━━━━━┷━━━━━━━━┷━━━━━━━━┷━━━━━━━━
说明每种物料的卸车、装车过程及其合理性。
五.消耗定额及消耗量
1.水、电、汽、气消耗定额(表17-6)。
表17-4 物料主要性质表
━┳━━┳━┳━━┳━━┳━━┳━━┳━┳━━━━┳━━━┳━━┳━━━━━┳━━┳━━┳━━
┃ ┃ ┃ ┃ ┃ ┃ ┃ ┃ ┃ ┃卫生┃ 爆炸极限 ┃蒸发┃熔融┃
序┃物料┃分┃沸点┃熔点┃闪点┃自燃┃比┃ 比热 ┃ 粘度 ┃允许┃ % ┃潜能┃ 热 ┃备
号┃名称┃子┃ ℃ ┃ ℃ ┃ ℃ ┃点℃┃重┃ J/g·℃┃ Pa·s┃最高┣━━┳━━┫ ┃ ┃注
┃ ┃量┃ ┃ ┃ ┃ ┃ ┃ ┃ ┃浓度┃上限┃下限┃J/g ┃J/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消耗定额(表17-7)。
表17-5
━━┳━┳━━┳━━┳━━━┳━━━━┳━━━━┳━━┳━━━┳━━━━┳━━
┃序┃物料┃物料┃装卸量┃铁路不均┃装卸批数┃鹤管┃装卸车┃槽车容积┃ 备
┃号┃名称┃规格┃ t/年 ┃ 衡系数 ┃ 批/天 ┃型式┃ 台位 ┃×装载率┃ 注
━━╋━╋━━╋━━╋━━━╋━━━━╋━━━━╋━━╋━━━╋━━━━╋━━
装 ┃ ┃ ┃ ┃ ┃ ┃ ┃ ┃ ┃ ┃
车 ┃ ┃ ┃ ┃ ┃ ┃ ┃ ┃ ┃ ┃
━━╋━╋━━╋━━╋━━━╋━━━━╋━━━━╋━━╋━━━╋━━━━╋━━
卸 ┃ ┃ ┃ ┃ ┃ ┃ ┃ ┃ ┃ ┃
车 ┃ ┃ ┃ ┃ ┃ ┃ ┃ ┃ ┃ ┃
━━┻━┻━━┻━━┻━━━┻━━━━┻━━━━┻━━┻━━━┻━━━━┻━━
表17-6
━━━━━━━━━━━━━━━━━━━━━━━┯━━┯━━┯━━┯━━┯━━┯━━┯━━┯━━━━━
\ 用 户 名 称 │ 栈 │ 泵 │ 罐 │ 包 │ 洗 │ 洗 │ 小 │ 备
--------------------- │ │ │ │ │ │ │ │
项 目 \│ 台 │ 房 │ 区 │ 装 │ 桶 │ 槽 │ 计 │ 注
──┬──┬─────────────────┼──┼──┼──┼──┼──┼──┼──┼─────
│ 循 │消耗量, m3/h │ │ │ │ │ │ │ │
│ 环 │用 途 │ │ │ │ │ │ │ │
│ 水 │使用情况 │ │ │ │ │ │ │ │
水 ├──┼─────────────────┼──┼──┼──┼──┼──┼──┼──┼─────
│ 新 │消耗量, m3/h │ │ │ │ │ │ │ │
│ 鲜 │用 途 │ │ │ │ │ │ │ │
│ 水 │使用情况 │ │ │ │ │ │ │ │
──┼──┴─────────────────┼──┼──┼──┼──┼──┼──┼──┼─────
│装机容量, kW │ │ │ │ │ │ │ │
电 │使用负荷, kW │ │ │ │ │ │ │ │
│使用情况 │ │ │ │ │ │ │ │
──┼────────────────────┼──┼──┼──┼──┼──┼──┼──┼─────
蒸 │压力〔G〕,MPa │ │ │ │ │ │ │ │
│消耗量, t/h │ │ │ │ │ │ │ │
│用途 │ │ │ │ │ │ │ │
汽 │使用情况 │ │ │ │ │ │ │ │
━━┷━━━━━━━━━━━━━━━━━━━━┷━━┷━━┷━━┷━━┷━━┷━━┷━━┷━━━━━
━━━━━━━━━━━━━━━━━━━━━━━┯━━┯━━┯━━┯━━┯━━┯━━┯━━┯━━━━━
\ 用 户 名 称 │ 栈 │ 泵 │ 罐 │ 包 │ 洗 │ 洗 │ 小 │ 备
--------------------- │ │ │ │ │ │ │ │
项 目 \│ 台 │ 房 │ 区 │ 装 │ 桶 │ 槽 │ 计 │ 注
──┬────────────────────┼──┼──┼──┼──┼──┼──┼──┼─────
氮 │消耗量, m3/h │ │ │ │ │ │ │ │
│用途 │ │ │ │ │ │ │ │
气 │使用情况 │ │ │ │ │ │ │ │
──┼────────────────────┼──┼──┼──┼──┼──┼──┼──┼─────
压 │压力等级, MPa │ │ │ │ │ │ │ │
缩 │消耗量, m3/h │ │ │ │ │ │ │ │
空 │用途 │ │ │ │ │ │ │ │
气 │使用情况 │ │ │ │ │ │ │ │
──┼────────────────────┼──┼──┼──┼──┼──┼──┼──┼─────
定 │使用人员 │ │ │ │ │ │ │ │
│非生产人员 │ │ │ │ │ │ │ │
员 │小计 │ │ │ │ │ │ │ │
━━┷━━━━━━━━━━━━━━━━━━━━┷━━┷━━┷━━┷━━┷━━┷━━┷━━┷━━━━━
━━┳━━━┳━━┳━━┳━━━━┳━━━━━┳━━━━━━
┃ ┃ ┃ ┃ ┃ 消耗量 ┃
序号┃名 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 备 注
┃ ┃ ┃ ┃kg/t产品┃kg/h┃t/a ┃
━━╋━━━╋━━╋━━╋━━━━╋━━╋━━╋━━━━━━
┃ ┃ ┃ ┃ ┃ ┃ ┃
━━┻━━━┻━━┻━━┻━━━━┻━━┻━━┻━━━━━━
六.安全措施
(1)罐区防火围堤或防护围提的设置要求;
(2)设备、管道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及罐区避雷设施;
(3)火灾危险等级和区域划分,对消防流程和设施的要求;
(4)生产操作岗位防护的劳动保护措施。
七.小包装
1.小包装品种、规模及装桶量(表17-8)。
表17-8
━━━━━━┳━━━━━━━┳━━━━━━┳━━━━━━━━
序 号 ┃ 物 料 名 称┃ 年 包 装 量┃ 产 品 规 格
┃ ┃ 10e4t ┃
━━━━━━╋━━━━━━━╋━━━━━━╋━━━━━━━━
1 ┃ ┃ ┃
━━━━━━╋━━━━━━━╋━━━━━━╋━━━━━━━━
2 ┃ ┃ ┃
━━━━━━┻━━━━━━━┻━━━━━━┻━━━━━━━━
2.说明小包装部分的概况、流程、洗桶、装桶、试压、试漏、整形、修补等情况,以及安全技术要求和劳动保护。
八.主要节能措施及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情况
九.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二节 表格
一.设备(见《样图和表格》表4-1)
二.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三节 图纸
一.液体原料、产品贮运系统流程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二.设备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范文五: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4)
第五章 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
第一节 空压站
一、说明书
1.全厂压缩空气需要量和质量要求。
2.全厂净化压缩空气的需要量和质量要求 写明含尘量、含油量、含湿量(或露点)、温度、压力等。
3.净化方法及设施 说明空气压缩机的类型、空气干燥装置采用的干燥剂种类、再生方式、切换周期等。
4.主要设备的选择 说明主要设备的型号、规格、能力和需要台数,以及设计中考虑的设备能力余量和发展余地。
5.工艺流程说明,干燥器再生步骤,并说明温度、压力等主要操作条件。
6.水、电、汽等主要消耗指标(见工艺表4-4)。
7.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及余热利用等。
8.人员表(见工艺表4-6)。
9.管道材料控制(同工艺表4-10或包括在第四章第一节十一中)。
二、设备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1)。
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三、图纸
1.平面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2.压缩空气分配图(样图略)。
3.净化压缩空气分配图(样图略)。
第二节 氮氧站
一、说明书
1.全厂氮气氧气需用量及纯度 说明全厂需用的氮气、氧气、液态氮、液态氧的用量及纯度、温度、压力的要求,用户使用的形式,功用和用于参加化学反应、催化剂升温、还原用氮、事故用氮量、吹扫用氮量等。当使用装置较多时,应分装置列表说明。
2.空分设备的选型及主要参数 根据全厂使用气量及纯度,说明选用空分设备的原则,空分设备的产气量及输出气量,产品纯度,连续运输周期,起动时间,解冻时间等。
3.流程特点 说明工艺流程叙述物料流经设备的顺序,各步骤的功用及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等)的先进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产品的贮存方式(液态贮存或气态贮存)、贮存的时间,满足各装置不同工艺要求的方式。
4.氧气充瓶 叙述氧气充瓶的规模及合理性。
5.氮氧站组成及布置。
6.动力消耗定额及辅助材料消耗指标(见工艺表4-5)。
7.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情况,膨胀功及余热利用情况等。
8.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见工艺表4-4)。
9.人员表(见工艺表4-6)。
10.氮氧站成本估算(见工艺表4-8)。
11.管道材料控制(同工艺表4-10或包括在第四章第一节十一中)。
12.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二、设备一览表(格式见《样图和表格》表4-1)
三、材料表(格式见《样图和表格》表4-2)
四、图纸
1.工艺流程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2.平面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3.设备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第三节 冷冻站
一、说明书
1.设计条件 全厂(或界区内)各装置(或车间、工段、设备)用冷量、用冷方式、用冷温度等级(或范围)以及全年用冷量变化情况,可按表5-1形式列出;工艺对冷冻站的特殊要求(兼作回流、物料加压输送,提供人低温热源--热泵等)。
可供冷冻站利用的冷、热(能)的参数、数量、性质及变化情况。
其他外部条件(制冷剂、载冷剂、冷冻油、压缩空气、软水等来源)。
2.制冷方式及工况 根据用冷量和参数,结合当地能源、冷源(冷却水)的价格和供应情况、投资情况、冷冻站总图位置与供冷范围,确定经济合理的制冷方式、制冷参数、系统划分、设计制冷量、制冷剂及其种类等。
表5-1 全厂用冷负荷及参数表
━┳━━━━━━━━━━┳━━┳━━━━━━━━━━━┳━━━━┳━━━
序┃ ┃用冷┃ 用冷量, kcal/h ┃ ┃
┃用冷装置(或车间、工 ┃温度┃ kcal/t产品* ┃ 用冷 ┃
┃段、设备)名称(位号) ┃等级┣━━━┳━━━┳━━━┫方式*** ┃备 注
号┃ ┃ ℃ ┃夏季**┃冬 季┃过渡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单位化工产品计表示时, 必须说明小时产量大小, 例:19×10e4cal/t合成氨,
小时产量10t/h。
** 也可改用"最大"、最小"、"平均"。
*** 间歇用冷应说明班次、时间。
3.流程简述 分不同系统简述制冷剂和载冷剂(直接制冷时无)通过设备的顺序及状态(物态、温度、压力)的变化,主要操作条件,自动控制水平,负荷调节方式及保安措施。
4.生产制度、年操作日、连续或间断生产情况、生产班次。
5.水、电、汽、冷冻机油、夺缩空气、软水等主要消耗指标(见工艺表4-5)。
6.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情况,余热利用情况,节能效益。
7.定员表(见工艺表4-6)。
8.管道材料控制(同工艺表4-10或包括在第四章第一节十一中)。
二、表格
1.设备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1)。
2.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三、图纸
带控制点流程图(深度同化工工艺,样图略)。
平面布置图(深度同化工工艺,样图略)。
冷量分配图(当系统复杂、冷量用户多时绘制,样图略)。
第六章 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
第一节 说明书
一、概述
1.设计任务及分工范围 说明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设计所包括的设计范围、设计分工、输送的介质及各部位的设计界限等。
2.生产规模及远景规划 说明工厂主要产品的近期和远期的生产规模以及管道、管架的设计能力和发展远景规划、预留措施等(利用老厂原有外管管道和管架扩建时要进行核算)。
二、管道的敷设
1.敷设原则及敷设方式 阐明管道的敷设原则、敷设方式、敷设路级以及各段管架、管沟的结构形式、外形尺寸、材料和主要控制标高等。
2.技术方案的选定 对全厂性的技术方案,应阐述其选择依据及其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当管道穿越特殊地区,如沼地、河流、峡谷、陡坡等,应有特殊技术方案。方案中应包括管道敷设方法、管架结构形式、管架材料、管道的热补偿、保温以及其他特殊措施等。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阐述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可靠性。
三、管道设计
1.管道系统的叙述 按介质分类说明各主要管道系统的介质名称、运行参数、负荷、输送特性以及管道的互换使用、切换等情况。
2.计量仪表及主要阀件的选择 按系统说明管道上设置的仪表、主要的控制阀件等的型号、规格、测量参数、控制参数、操作特点和其他要求等。
3.管道材质的选择 按管道系统或介质特性,说明各管道、阀门、管件等对选用材质及特殊材质(不锈钢、衬里、非金属材料等)的要求。
4.管道的特殊要求 按系统分别叙述管道的酸洗、脱脂、吹扫、放空、导淋、疏水、取样、伴热、套管、减压、防雷、防静电、热补偿等特殊要求及措施。
5.管道保温(冷)及防腐 分别说明工程中需保温(冷)、防腐的管道类别、特性参数、材质要求、结构特点及特殊要求等。
四、管道的维修及人员编
说明外部工艺供热管道的维修项目、内容和所需要的维修设备等。
管道维修的定员可根据情况在水汽车间或机修车间定员合并考虑。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说明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协调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
六、全厂外部管道一览表
将全厂外部管道按介质分类,全部填入表6-1中。
表6-1
━┳━━━┳━━━━━━━━━━━┳━━━━━━━━━━━━━━━━┳━┳━┳━
序┃介 质┃ 管 道 ┃ 操 作 条 件 ┃保┃防┃
┣━┳━╋━┳━┳━┳━━┳━━╋━┳━━┳━┳━━━┳━━┳━━┫温┃腐┃备
┃代┃名┃自┃至┃长┃公称┃管道┃温┃ 压 ┃状┃ 重 ┃ 流 ┃ 流 ┃ ┃ ┃
┃ ┃ ┃何┃何┃度┃直径┃ ┃度┃ 力 ┃ ┃ 度 ┃ 量 ┃ 速 ┃情┃情┃注
号┃号┃称┃处┃处┃m ┃ mm ┃等级┃℃┃ MPa┃态┃ kg/m3┃t/h ┃m/s ┃况┃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材料估算表
按管材、管件、法兰、阀门、钢材、有色金属、非金属、保温材料、防腐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的顺序,将工程中所用材料填入表中(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三节 图纸
一、工艺及供热外管道系统图
1.系统图应绘制在简要的全厂总平面图上。图上只绘出系统管道及管道有关的界区的建筑物的简图,各建筑物应标注名称及主项代号,其他一律不表示。
2.系统图中的管道应标注管内介质代号或名称、公称直径、管道等级、介质流动方向、控制阀门、计量仪表、管道变径等。
对于管道安装的附属管件、法兰、盲板、放空疏水、补偿等均不表示。
3.管道系统图中管道的走向,应与管道的敷设情况及车间进出口方位基本一致。
二、管架布置平面图
1.管架布置平面图应具有总平面图的内容,即应表示出界区、厂房、道路、铁路、露天设备、厂区围墙、坐标格网等。
2.管架布置平面图上的管架和管沟应按图例规定绘制,并应标注主要管架和管沟的中心线坐标或与道路、厂房的相对距离。必要时需绘制各类管架的立面简图,并标注其主要外形尺寸及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