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张京华说《庄子》:《天下》
此篇为全书最后一篇,历来学者多视为《庄子》后序。马骕论此篇篇旨又曾指出:“诸篇多寓言,而此独为庄语。”
全篇可分为前后二部分。
前半篇总论天下道术,有学者曾单独标题,钱基博标为“总论”,顾实标为“原一”,谭戒甫标为“道术章第一”,单晏一标为“总论道术”。
后半篇分论当世学术,共六派。第一派墨翟、禽滑厘,以及相里勤、五侯、苦获、已齿、邓陵子。第二派宋钘、尹文。第三派彭蒙、田骈、慎到。第四派关尹、老聃。第五派庄周。第六派惠施、桓团、公孙龙。
庄子所论列的当世学术,并无儒家,其称儒家为“邹鲁之士”,编次在“总论”之内,不在百家之数。
墨子生年,较老子为晚。《史记》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汉志》云“墨子在孔子后”。而此篇则将墨子列为第一,而将关尹、老聃一派编次在墨子乃至稷下学者之后。
宋钘、尹文与彭蒙、田骈、慎到二派,均曾游历齐国稷下,学者称之为“稷下学派”。齐国本传管子之学,而稷下学者所学多介于道法、形名之间。其书多不传,故难具考,要之庄子所论,亦以道法、形名为多。
庄周一派,是庄子自叙其学,其言均可与全书对应。
惠施卒于庄子之前,而惠施、桓团、公孙龙一派,则编次于庄子之后。惠施之书不传,其辩题“历物十事”与“辩者二十一事”,均赖此篇幸存于世。(谭戒甫据《北齐书·杜弼传》“弼注《庄子·惠施篇》”一语,而谓论惠施一派文字应单独为《惠施篇》,与《天下篇》并列。其说骈枝无据,因惠施一章亦可析出称之为“惠施篇”,犹之苏轼析出《在宥》而为《广成子》。)
以上六派之取舍及编次,其何以如此,不得而知。要之,此篇最为重要之处,还在前半篇“总论”部分。
晚周之际,百家丛兴,当时学术的发达程度,学者已能反省其所学,提出一种“学术史观”,亦即“学术的学术”、“学术的自觉”。当时所论,在庄子前后,尚有《尸子·广泽》,《荀子》之《非十二子》、《天论》、《解蔽》,及《吕氏春秋·不二》等。至汉魏,又有《淮南子·要略》、司马谈《六家指要》、《汉书·艺文志》、王弼《老子指略》、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等。
《六家指要》所论仅限诸子之学,大意以道家高于阴阳﹑儒﹑墨﹑名﹑法五家。《老子指略》、《抱朴子内篇·明本》均因袭其说。而《尸子》、《荀子》、《吕氏春秋》所论,均不及《天下篇》详尽。故此晚周汉魏见能够与《天下篇》的价值等量齐观的,就唯有《汉书·艺文志》了。
《汉志》的内容源于刘歆《七略》。其论古今学术,以“六艺略”据第一,“诸子略”据第二。其称诸子学术,均为“《六经》之支与流裔”。又论“九流十家”等,以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学者称之为“诸子出于王官说”。
其实《汉志》又以兵家出古司马之职,数术出明堂羲和史卜之职,方技亦为王官之一守。又称“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则诗赋亦出王官之一守。故此“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五略,皆可谓之出于王官。
所说“六艺”(《六经》)、“王官”,学者多以为即西周之学或夏商周“三代”之学,而柳诒徵则指出“王官”亦不仅限于西周、三代。其言曰:“诸子之学发源甚远,非专出于周代之官……按《七略》原文,正未专指《周官》。如羲和、理官、农稷之官之类,皆虞夏之官。”
与《汉志》相较,《天下篇》有所不同。其一贬抑百家之学,以“古之道术”为正题,而以百家学术为反题,因之对百家之学的批评更多。其二,对于道术源流的论述,认为“古之道术”,流衍于三途:所谓“明而在”、“其在于”、“其数散于”云云,意谓以“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为一途,以“《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为一途,以“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为一途。
蒋锡昌谓庄子所说有二层要义:“(一)言古先王之道术,遗在数度,遗在六经,最后散在天下。(二)言百官所有,儒家所明,百家所道,皆为先王道术之一端。”所说二层要义,首尾相看,实则只是一事。
顾实谓庄子所说,以古之道术第一在世官之史,第二在士大夫之《六艺》,第三在百家之学。进而批评《汉志》说:“《汉书·艺文志》以十家九流为皆《六艺》之支与流裔,殆犹有失之未审也。”
由此而言,《汉志》所论只是汉代学术的源流,与秦火之后、太学之兴的背景相合,而《庄子·天下篇》所论,方始合于三代四代的学术真相。“三王四代唯其师”,“四代之政刑皆可法”,虞舜与夏商周三代又合称为四代,历数古先文明绩业,莫不追溯至此。
故柳诒徵曰:“吾国唐虞三代,自有一种昌明盛大、治教并兴之真象。故儒家言之,墨家言之,即好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之庄周亦反复言之。若削去此等事实,则后来事实都无来历,而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说转似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此语实能明辨《天下篇》的宗旨,及矫正近代学术之偏狭。
近代以来学者研究《天下篇》的专著,有梁启超《庄子天下篇释义》、钱基博《读庄子天下篇疏记》、顾实《庄子天下篇讲疏》、马叙伦《庄子天下篇述义》、谭戒甫《庄子天下篇校释》、方光《庄子天下篇释》、刘翰棻《庄子天下篇校定》、廖平《庄子天下篇新解》蒋锡昌《天下校释》、高亨《天下篇笺证》、单晏一《庄子天下篇荟释》等诸家,可参看。
关于此篇宗旨,学者评论说:
王雱曰:“夫圣人之道不欲散,散则外,外则杂,杂则道德不一于天下矣。庄子因而作《天下篇》。……此庄子极明大道于终篇。”
程以宁曰:“此篇庄子后序也,历叙古今道术渊源之所自,后列诸子,而庄生自为一家。”
陆长庚曰:“《天下》篇,《庄子》后序也。历叙古今道术渊源之所自而以自己承之,即《孟子》终篇之意。”
顾实曰:“《庄子·天下》篇者,庄子书之叙篇,而周末人之学案也。不读《天下》篇,无以明庄子著书之本旨,亦无以明周末人学术之概要也。”
关于此篇文笔,学者评论说:
宣颖曰:“一部大书之后,作此洋洋大篇以为收尾,如《史记》之有《自叙》一般,溯古道之渊源,推末流之散失。前作大冒,中分五段,隐隐以老子及自己收服诸家,接古学真派。末用惠子一段,止借以反衬自家而已。其体大,其色苍,其致淡,超世之文。”
胡文英曰:“此篇先用‘皆原于一’、‘古之人其备乎’、‘道德不一’、‘道术将为天下裂’数句,立定机局,俯仰哀吟。接手用‘其去王也远矣’、‘其行适至是而止’、‘概乎皆尝有闻者也’、‘古之博大真人哉’,洗发‘裂’字,抑扬含吐。后用‘彼其充实不可以已’,直接‘古之人其备乎’,粃糠一切。末带出惠施一段,正与‘充实不可已’相反。通篇一气贯注,而千岩竞秀,万壑争奇,泙湃潆回,如入武夷九曲,使人爱玩不尽。”
胡文英又曰:“细玩此篇,笔力雄奋奇幻,环曲万端,有外杂篇之所不能及者,庄叟而外,安得复有此惊天破石之才!”
方以智曰:“庄子虽称老子,而其学实不尽学老子,故此处特立一帽子自戴之。非芒昧也,何能滑疑?非滑疑也,何能稠适而上遂乎?万物毕罗,莫足以归,有捉败此老曼衍藏身处者否?”
返回腾讯网首页>>
范文二: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2. 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多媒体展示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
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过渡语: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过渡语: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背景资料: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于南康郡任职时,亲率下属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温馨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
(四)、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1)陶渊明 爱菊
世人 爱牡丹 (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与众不同)
予 爱莲
(2)菊 花之隐逸者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衬托,表现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莲 花之君子者
(3)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何人 (衬托,感慨世风恶浊,表现作者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 众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
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六)、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 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 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
(七)、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其实,关于莲花的知识还有很多,如莲花的历史、品种;莲叶的防水技能,与莲有关的诗词、歌曲、谜语,著名的赏荷
胜地,莲与佛教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莲文化,课后我们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再找个时间进行交流。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正直 花之君子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风 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洁身自好 清高
托物———————————————————言志(喻人)
九、教学流程
(一)、导入
(1)鲁迅先生的七律《莲蓬人》中有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螗。”其大意是:莲蓬除去浓厚的脂粉,呈现正直的品格,脱下鲜艳
的服装,着上朴素的衣裳。这样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称自己是个洁净挺立者,不会随着残败的荷叶堕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
(2)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出示课题:爱莲说)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导学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2.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3.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5.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 自:从 盛:很、非常
予:我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 鲜:xiǎn,很少
6.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7.学生齐读。
(三)、问题探究
(展示探究的问题)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说”?
2.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4.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6.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7.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8.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
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1.归纳主题(找出中心句)
2.了解本文衬托的写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写莲,还提到了什么花?几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反衬
(1)陶渊明 爱菊
世人 爱牡丹 (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与众不同)
予 爱莲
(2)菊 花之隐逸者
牡丹 花之富贵者 (衬托,表现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莲 花之君子者
(3)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何人(衬托,感慨世风恶浊,表现作者洁身自好)
牡丹之爱 众
(八)、布置作业
1.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翻译重点句子
1)可爱者甚藩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九)、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十)、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其实,关于莲花的知识还有很多,如莲花的历史、品种;莲叶的防水技能,与莲有关的诗词、歌曲、谜语,著名的赏荷胜地,莲与佛教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莲文化,课后我们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再找个时间进行交流。
范文三:《爱莲说》教案
莲花的美丽别称 (1)芙蓉 :《尔雅》:“ 荷,芙蕖,别名芙蓉。 ” (2)芙蕖 :《尔雅 ·释草》:“ 荷、芙蕖。 …… 其华菡 萏,其实莲,其根藕。 ” (3)藕花 : 唐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 (4)水芙蓉 :《群芳谱》:“ 荷花亦称作芙蕖、水芙蓉。 ” (5)草芙蓉 :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 (6) 水花 :李时珍《本草 纲目》:“ 莲花 ” 释名:“ 芙蓉、芙蕖、水华。 ” (7)净友又称净客。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水芝 :普崔 豹《古今注》下 “ 草木 ” :“ 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 (9)泽芝 :《类聚》郭璞《尔雅图赞 ·芙蓉 赞 》云:“ 芙蓉丽草,一曰泽芝, ……” (10) 灵草 :吴闵鸿《芙蓉赋并序》:“ 乃有芙蓉灵草,栽育中川。 ” (11)玉环 :《本草经》载:“ 荷花又名玉芝。 ” (12)君子花 :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 “ 君子花 ” 。 (13) 水 宫仙子 :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 :《尔雅》:“ 荷,芙蕖 …… 其华菡 萏。 ”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 , 长得象天仙一样美 丽,性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 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 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 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 像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 。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 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养颜。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 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 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 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莲花的美好品质 在千古第一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 中有这样的诗句 “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 诗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要穿上用莲花做成的香气馥郁的衣服。在这里,莲花这一形象,不仅 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修养,而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以及《离骚》这首不朽杰作的浪漫 主义特色。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这是汉代乐 府民歌中的一首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在这首小诗中, “ 莲 ” 既指实物花卉莲花,又是爱怜的 “ 怜 ” 谐音,以鱼戏莲叶隐 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极其生动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大背景中,采莲的男女主人公摇着小舟,自由地歌唱着纯 洁美丽的爱情,该是一幅多么清新的图画!
古诗与典故中的莲花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在唐代七 绝圣手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采莲少女的美丽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因为她们的身影已与风光秀丽、如 诗如画的荷塘、莲花融为一体了。从这自然浑成、耐人寻味的意境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吧。 代表着南朝乐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对莲花和采莲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 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 这首诗中采莲的情形,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而且写出了采莲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 情,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悠远,情思缠绵。
以 “ 诚斋体 ” 闻名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在这首诗中,诗人撷取了 “ 接天莲叶 ” 和 “ 映日荷花 ” 两个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 流转圆活的风格,写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丽风光,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弊端,极具自然灵性。
明代的许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莲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纯真勇 敢而又法力高强,敢于蔑视神权、打抱不平,极具正义和反抗精神,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人物形 象之一。透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我们看到莲花又变成了正义和勇敢的化身。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 淡泊, 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 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 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 (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 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 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 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 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 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 而不妖 ” , 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 都有二层意思, 一层喻物, 一层抒怀。 同样,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的高 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 “ 濯清莲而不妖 ” ,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 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 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 ” 。
君子 1. 理想的修身人格 —— 君子 “ 仁 ” 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 “ 君子 ” 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参强调 “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 ? 颜渊》 ) 。试图以君子的成立来辅助仁的 修养的实现或者是将仁的高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 —— 君子人格上。
对君子的含义要求,孔子曾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 ·季氏》 ) 讲得比较 广泛,只是讲言行中各个方面的总的原则。曾参则进入了更具体的要 求。他说:“ 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 …… 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 一乐也;有亲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 少而学,长而忘之,此 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 ”(《韩诗外传集释》 ) 另外,《曾子立事》 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 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 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 ” 又说:“ 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 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 句。 ”
显然, 对君子的定义大大超过了 “ 九思 ” 的具体性和严格性, 虽然并未超出 “ 九思 ” 的范围要求。 在整个中国思想文 化史上,这种师徒相承的样式,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曾参学派对 “ 君子 ” 的要求过分严厉,所以有时又不免流露出 一些道家者流的味道。《曾子立事》篇还说:“ 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 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 ”“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 这种做 人的小心翼翼的态度,虽其要求基本上还是在儒家的范围之中,但用道家的逻辑来要求君子,其消极避让的倾向已 很明显。这种倾向,也许是曾参当初要避免的,但思想的发展,形同其他许多人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一样,进行到一 定程度之后,便会出现自身难以把握的变形。曾参对君子修养的要求中 。
. 现代人的观念 何谓君子 又要借用古人的比喻:孔子骂人,就径呼之为 “ 小人 ” ,还有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 ” 的名言。最古老的君子的 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也跟那 些无德之人被并称为 “ 小人 ”……
君子=执着 由于君子对待事情和事物的处理往往是特当体面, 因此是一种意识驱使他坚持, 我们可定义为 “ 执 着 ” 执着的人,会感性对待生活,而且凡是追求完美。因为君子的美名都是绚丽和光鲜,我充心祝福这样的人能够脱 颍而出,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论语 中对君子的描述(1)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 ·里仁》) “ 义 ” 就是 “ 宜 ” ,也就是说,君子走的 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论语 ·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 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 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 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 法度, 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 “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论语 ·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 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 “ 君子和而不同 ” (《论 语 ·子路》)。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 “ 同而不和 ” (《论语 ·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 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 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论语 ·为政》)。 “ 周 ” 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 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 “ 比 ” 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 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4)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 ·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 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 “ 结党营私 ” ,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 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 “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 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论语 ·子路》)
说,同 “ 悦 ” ,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 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 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 “ 器之 ” 。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 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 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 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 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他 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周易》 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流传更广。 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而且,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周易原 文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 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 德不可为首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 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 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 承天而时行。积善 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关于荷花的诗有 :赠荷花 (唐 .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莲 (宋 . 杨万里)城中担上买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行。悬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莲叶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采莲曲 (唐 .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塘 (清 . 朱克生)日暮莲塘里, 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 只在荷花傍。
风莲戏鱼图 (清 . 恽寿平)萍风将散绿, 香气欲成露。 美人采红莲, 曾过南塘路。
荷花 (清 . 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 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 夜夜凉风香满家。
范文四: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这种体裁和作者简介。
(2)积累对文言文词语、文言句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
(3)掌握托物言志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4)学习对比手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比较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用法(练习现代汉语和生活实际)。
(2)在比较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特点。
(3)联系诗歌、散文名句比较探究本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高尚节操,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教学重点:
理解运用对比衬托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找出需识记的词语,查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5.5~1073) 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因在庐山莲花峰前住过,峰下有溪,故世称“濂溪先生”。
2、学生齐读课文。
二、解析题目,了解作者。
1、作者情托何物?
2、莲又名什么?
3、“说”是“说话”的意思吗?相当于现在的审美文体?题目是什么意思?
4、检查预习情况。
三、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划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颐yí 蕃fán 淤yū 染rǎn 濯zhuó 涟lián
蔓màn 亵xia 逸yì 噫yì 鲜xiǎn
四、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平缓)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降调)
五、配乐范读。
多媒体出示莲花的各种绽放姿态的画面,在古筝曲《出水莲》的音乐中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
六、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比较探究。
1、学生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并注意找出文章的多音字、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之”的用法及重点实词,并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探究过程及结果。
(一)
(1)找出多音字“鲜”, xiǎn,少。
(2)现在仍在用:鲜为人知
(二)
古汉语表示判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倒装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
“之”的用法: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重点实词
蕃:多 独:仅仅 染:沾染 濯:洗 清涟:清水
妙:美丽而不庄重 蔓:长蔓 亭亭:直立的样子
亵:亵渎,不尊重 益:更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反馈本节收获。
2、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作者问什么爱莲?从文中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周敦颐对莲花情有独钟,这到底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
二、比较探究。
(一)要抓住事物特征来描写所托之物
1、作者为什么独爱莲?把原因从文中画出来。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描写。
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莲的外形?给这几句话划分层次。
生长环境、茎的外形、气味、风度。
3、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4、君子即品质高尚的人,莲被称为花中君子,那么莲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你依据什么联想到莲花的这些高尚品质呢?(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莲的自然生长特点来联想作者赋予它的品质)
(1)莲的生长环境分为两种,分别是什么?
污泥、清水。
(2)两种环境一好一坏,莲是怎样表现的?体现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自然朴质,不孤高自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由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你能想到历史上哪些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根据以上经验分析莲的其他特点与品质。
外形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茎中通外直 磊落正直不攀富贵
气味 香远益清 芬芳 美名远扬
风度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净端庄 正派自尊自爱受人敬
5、小结:作者抒发的感情与莲有什么关系?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爱莲来抒发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不攀附权贵的节操。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文中用“莲,花之君子者也”来揭示莲的高贵品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7、小结:探究托物言志的散文在阅读与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对所托之物的所托之处要进行细腻的描写。
(2)要将“物”与“志”联系起来,一般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好处:可以将想说而不能说或想说而不愿直说的感情表达得更含蓄。
8、引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二)探究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1、本文重点在写莲,开头却写菊和牡丹,作者是抓住菊、牡丹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将作者眼中这三者按品质高下排队。
菊:不与百花争奇斗艳,独自开放
牡丹:浓艳华贵
莲:出于淤泥却高于淤泥,抗争,纯洁
莲 — 菊 — 牡丹
2、菊与莲有什么异同?牡丹与莲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依据,并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菊与莲 牡丹与莲
共同点: 洁身自好
不同点:菊:逃避(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追求富贵(花之富贵者也)
莲: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君子者也) 莲:不攀附权贵
写作手法:对比。作用是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节操。
3、菊、牡丹、莲各象征了什么?从文中找出依据并总结。
菊:洁身自好却逃避现实的隐士。
牡丹: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的小人。
莲:洁身自好又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抗争,保持自己操守的君子。
4、深层探究:如果文章去掉写菊和牡丹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去掉了描写菊和牡丹的文字,就不能鲜明地突出莲洁身自好又能与黑暗社会抗争、不慕名利、不趋炎附势的高贵品质。
(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从修辞和句式运用等方面揣摩原因。
(1)对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排比、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君子者也。
(3)骈散结合。整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
散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等。
2、思考。
(1)两个“独”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一个:表现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节操。
第二个: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的社会中洁身自好,卓尔不群抗争,保持着自己的操守的人生追求。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了什么语气?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陈述语气,表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反问语气,表赞赏;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语气,表达作者的鄙视、讽刺之情。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请学生反馈本节课收获。
2、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设计”。
练习设计:
(一)《爱莲说》托物言志,表现了君子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歌颂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
(二)作者将莲与 、 对比,前者是 衬,后者是 衬,作用是 。
(三)以“我爱 ”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完本课后,你都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哪些疑惑?
范文五: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 理解并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思想情。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
学生准备:
①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 作高洁脱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 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指导语:(出示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 的诗句,借此 积 累 其 相 关 诗 句 。
二、题解
1、 简介作者:(生介绍,师适当补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 通 书 》 等 。
2、 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师简介)
3、 解题: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师简介)
三、 感 知 课 文
1、 听录音朗读
指 导 语 :请 同 学 们 先 认 真 听 一 遍 朗 读 录 音 , 注 意听准 字 音, 把 握朗读 的 节 奏 、 语 气、 语 调 。
2、 扫清生字词
指导语:结合听读录音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读准下面的字词。
(师展示字词,先让学生读再纠错。生生互 动)
y í fán yū zhuóli án xiè yī xian
颐 蕃 淤 濯 清涟 亵玩 隐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章的美,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展开朗读比赛。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5、 参 照 注 释 疏 通 文 意 , 找 出 自 己 难 懂 或 不 懂 的 词 语 、 句 子 , 提 问 兄 弟 小 组 。 (实 在 不 懂 的 可 以 作 上 记 号 。 )
6、指名朗
四、研读探究
(一)理 解 莲 花 的 高 洁 品 格 指导语:请同学们再一次的浏览全文,各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生 1:生长环境(出??不妖)
生 2:体态香气(中??益清)
生 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
生 4:文中把莲花比作君子(学生先自行思考,在文中圈划,然后相互讨论)
师: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你能读出来吗 ? (点拨:结合以上对莲描写的 句子试着概括)
生 1:生长环境(出??不妖)说明莲花高洁、质朴
生 2:体态香气(中??益清)说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生 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学生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指导语:
同学们, 你们在文中是否看出作者在赞美莲花的同时, 有没有写到其他的花呢?那作者写这 些花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再来分析下吗的问题。
师: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生齐回答:菊花、牡丹花
生 1:菊花比作“隐逸者
生 2:牡丹花比作“富贵者“
师:2、文中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的是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三)感知文美
指导语:这是一篇经济简洁又不失美感的“颂莲”小文,虽然只有 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 的名篇,那么文章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感受一下。 (小组议论,分析概 括)
生 1:美在文章虽短但结构整齐
生 2:美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 3:美在莲的象征义上,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生 4:............
(四)拓展延伸(展示课件)
1. 莲花、菊花、牡丹分别有何品质?人们对待三种花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句回答)?
2.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3.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钟爱的花, 能否学习周敦颐的写法, 发表一下你喜欢的哪一种花 的理由吗?
五、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
要在当时浑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 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
贵, 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 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课堂检测
指导语:同学们, 文章我们已欣赏完, 你们能掌握多少呢?现在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 请你们独立完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2. 下列句中与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鲜陶后鲜有闻 鲜美 .清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 .直中通外直岂直五百里哉
D.闻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 字含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何陋之有
5. 结合课文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公园花展,观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 , 用《爱莲说》中的
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 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正衬
(托物言志)
高洁、质朴
莲 (君子 ) 正直、芳香,
清高
牡丹反衬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5下载券
下载
想免费下载本文? 立即加入 VIP
免下载券下载文档
10万篇精选文档免费下
千本精品电子书免费看
下一篇
把文档贴到 Blog 、 BBS 或个人站等:
预览
(450*500pix) (630*500pix)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你可能喜欢
爱莲说课件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教学设计 爱莲说 ppt 课件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老舍 我的母亲课件 教学设计方案 乘法初步认识
爱莲说课件 暂无评价 24页 5下载券
爱莲说 课件 暂无评价 15页 2下载券
爱莲说课件 11页 免费
爱莲说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作品 17页 1下载券
爱莲说 课件 12页 1下载券
更多与“爱莲说课件”相关的内容 >>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2页 免费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介绍 4页 1下载券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3页 免费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7页 免费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2页 免费
更多与“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内容 >>
陋室铭教学设计 4页 2下载券
陋室铭教学设计 暂无评价 3页 免费
陋室铭教学设计 3页 2下载券
陋室铭教学设计 6页 免费
陋室铭教学设计 5页 免费
更多与“陋室铭教学设计”相关的内容 >>
爱莲说 ppt 课件 20页 2下载券
爱莲说 ppt 课件 (2) 12页 免费
爱莲说 ppt 课件 12页 免费
爱莲说 ppt 课件 17页 免费
讲解爱莲说 ppt 课件 21页 免费
更多与“爱莲说 ppt 课件”相关的内容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5页 免费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5页 3下载券
[初中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4页 免费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10页 免费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4页 免费
更多与“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相关的内容 >>
6语文教学课件《我的母亲》作者老舍 35页 免费
粤教版必修 2老舍《我的母亲》课件 41页 1下载券 我的母亲 _老舍 _课件 暂无评价 37页 1下载券 我的母亲 _老舍 _课件 15页 1下载券 老舍《我的母亲》 ppt 课件 (66页 ) 66页 免费
更多与“老舍我的母亲课件”相关的内容 >>
中小学生课外辅导个性化阶段性教学设计方案 7页 1下载券 教学设计大赛方案 2011.5 7页 1下载券 %8A文化艺术节优秀教学设计征集活动方案 3 暂无评价 2页 1下载券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2页 1下载券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7页 2下载券 更多与“教学设计方案”相关的内容 >>
乘法的初步认识 2页 1下载券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暂无评价 1页 免费
乘法的初步认识 5页 1下载券
乘法的初步认识 9页 免费
乘法的初步认识 9页 1下载券
更多与“乘法初步认识”相关的内容 >>
您的评论 *感谢支持,给文档评个星吧!
240
发布评论
换一换
用户评价
评论加载中 ...
暂无评论
?2016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
*当前选择了字,最多支持 70字。
以下结果由 提供:×
百度翻译
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
关闭
窗体顶端
3
全 部
DOC
PPT
TXT
窗体底端
下载 5 下载券做任务领下载券立即前往
分享到:
QQ 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 扫二维码,快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评价文档:
领取
下载券
每日分享 >
给好友分享精选文档赢取下载券
每日签到 >
坚持每日签到,送经验值和下载券
每日悬赏 >
抢做悬赏任务,拿下载券奖励
新版反馈
加入文库 VIP ,获得免下载券特权
生 2
:体态香气
(中?
?益清)说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生
3
: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学生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
理 解 运 用 “ 菊 ” 和 “ 牡 丹 ” 的 映 衬 作 用 。
生
2
:体态香气 (中?
?益清)
生 3 :风 度
气 质 (亭 ??亵 玩 焉 )
生
4
:文 中 把 莲 花 比 作 君 子
(学生先自行思考,在文中圈划,然后相互讨论) 师:
2
、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
(点拨:结合以上对莲描写的句子试着
概括)
生
1
:生长环境
(出?
?不妖)说明莲花高洁、质朴
生
2
:体态香气
(中?
?益清)说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生
3
: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学生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
理 解 运 用 “ 菊 ” 和 “ 牡 丹 ” 的 映 衬 作 用 。
指导语:
同 学 们 , 你 们 在 文 中 是 否 看 出 作 者 在 赞 美 莲 花 的 同 时 , 有 没 有 写 到 其 他 的 花 呢 ? 那 作 者 写 这 些
花 又 有 什 么 作 用 呢 ? 我 们 再 来 分 析 下 吗 的 问 题 。
师:
1
、 文 章 写 了 莲 , 还 写 了 哪 几 种 花 ? 分 别 比 作 什 么 ? 生齐回答:菊花、牡丹花
生
1
:菊花比作“隐逸者
生
2
:牡 丹 花 比 作 “ 富 贵 者 “
师:
2
、文中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的是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 “
菊
”
来正衬莲花,用
“
牡丹
”
来反衬莲花。 (三)感知文美
指 导 语 :这 是 一 篇 经 济 简 洁 又 不 失 美 感 的 “ 颂 莲 ” 小 文 , 虽 然 只 有 119
个 字 , 却 是 千 古 传 诵 的 名 篇 , 那
么文章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感受一下。 (小组议论,分析概括)
生
1
:美在文章虽短但结构整齐
生
2
:美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
3
:美在莲的象征义上,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生
4
:
............
(
师结合生的概括总结,生做笔记 )
1
)貌美品美
抽 一 学 生 读 描 写 莲 的 文 字 。
(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
)语言优美
表 现 的 形 式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张京华说《庄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