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东海之大乐.ppt
? 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仔细观察理解)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的内环境
1( 内环境及其组成
? 内环境:是指细胞赖以生存的 ,是细胞直接进行 的场所,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
进行物质交换。
? 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包括 ,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 三者相同点:它们都属于 ,共同构成人体 ,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 三者不同点:
, 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场所: 机体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场所: ,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 内,组织液分布于 之间,淋巴分布于
, 内环境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场所: 中;
#、双基演练 ,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 ,
一、选择题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 等;
1.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由于 ( ) , 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 ,组织液和淋巴中 很少。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 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 —-2—C. 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D(血浆中含有HCO和HPO等离子 34
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 ?血红蛋白 ?葡萄糖 ?二氧化碳和氧 ?Na?血浆蛋白
A(??? B(??? ,(??? D(????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
?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A(?? B(?? ,(?? D(??
? 血液循环与物质交换:(仔细观察理解) 5(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6(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7(体液含量较多的是 (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8(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 淋巴循环与物质交换(仔细观察理解) 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
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10(血浆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A(蛋白质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连线高考 1.(2006年上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
1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 昼夜变化:清晨2-4时最低,下午14-20时最高
解析:肌肉细胞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组织液,故选C , 活动变化:剧烈运动(升高1-2 ?),精神紧张、环境温度骤变 2.(2006年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 ?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 稳定,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 波动,
和葡萄糖 ?葡萄糖、CO和胰岛素 ?激素、 ?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且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2
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 的必要条件
A(?? B(?? C.?? D.?? #双基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递质小泡存于神经细胞内解析:人体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2(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 ( ) 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A A(机体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实现的结果 B(机体散热的结果C(机体产热的结果 D(运动的结果 创新拓展 3(人的体温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波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根据下面的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A(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B(人是变温动物 C(体温昼夜差别不超过1? D(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 (1)内环境主要是由 、 和 等组成的细4(人体各部分的温度略有不同,真正的体温是 ( ) 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A(口腔温度 B(人体内部温度 C(直肠温度 D(腋窝温度 其 保持相对稳定性。 5(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2)图中?为 ;?为 ;?为 。 A(适当撤减衣被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 ;?为 。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4)用简明短语表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二、内环境的稳态 7(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 ?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A(细胞代谢紊乱 B(pH值上升 C(糖尿病 D(渗透压上升
持 的相对 状态叫做稳态。 (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将会有所 ( ) 8
? 稳态调节机制: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能确定
内环境稳态是在 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 、 二、非选择题
而实现。免疫系统能 、 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的调节。美国生理学家1.
?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坎农认为内环境的稳态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 血浆中酸碱度:保持在 范围 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普通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体液中的缓冲对:HCO/NaHCO、NaHPO/NaHPO、乳酸/ NaHCO) 、23324243连线高考
? 血浆中渗透压: 1.(06上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 )
, 渗透压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 。 解析: 考查内环境有关知识。肌肉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组织液才能进行物质交
, 渗透压的正常值:人体体温 ?时,渗透压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换。答案:C -+, 渗透压平衡:主要取决于 含量。90%的渗透压由 和 维持。 创新拓展
? 温度: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37.5?)体温测量的部位:体表平均温度: 36.8?---腋下、口腔平均温度: 37.2?---马拉松运动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竞赛后,肌肉中会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但血检发现该运动员血液pH
口腔、直肠平均温度: 37.5?---肛门 值在正常范围。试分析此运动员血液保持稳态的原因。
, 体温的变化: 达标测试 第一、单项选择题
, 年龄变化:儿童高于成人、成人高于老人,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
直接关系的是 , 性别的变化:女性平均高于男性0.3?,
2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17(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2.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A( ? B( ? C(? D(? C(组织液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18(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肌肉注射青霉素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A、??? B、??? C、??? D、???
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O 22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C、Na、O、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载体、氨基酸 2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22.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23、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消化液 A、唾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
A(??? B(??? C(??? D(???? 2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2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5、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000~2000ml。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是肾功能严重障碍,则尿量不足,代谢产物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不能排出体外,此时人体组织中(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26、人体组织液中的O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要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 ) 2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A(1 B、2 C 、3 D、6
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27、下图是人体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
A、?可以进入A、C、D B、CO浓度最高的是? 2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C、图中O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 2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 28、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3
29、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二变化的情况与途中曲线走势不相符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30、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胞所处内环境分别为(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_ ?血液和组织液 ? 血浆和组织液 ? 淋巴和血液 ? 淋巴和组织液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 系统。
A、?? B、?? C、?? D、??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CO的排出则要经过 、 系2
31、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统。
此时该组织中 (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 23(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 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可以进人A、C、D B(CO浓度最高的液体是? 2
C(血红蛋白属于?的成分 D(????组成了体液
(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24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80分。
2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2,(4)?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
质有 。
26(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4
范文二:东海之大乐
三、东海之大乐
自主构建 积累梳理
一、字音字形
两涘渚崖之间(sì) 不似礨空(lěi) 汒然(mánɡ) 隐机(yìn) 適適然(tì) 商蚷(jù) 口呿而不合(qū
二、通假举要
汒然异之(通“茫”,理解为模糊不清)
隐机大息(通“几”,理解为几案,小桌子)
不辩牛马(通“辨”,理解为分别、辨别)
拘于虚也(通“墟”,理解为处所)
比形于天地(通“庇”,理解为掩护)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理解为聚集)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通“毫”,理解为动物长而细的毛)
三、古今异义
计中国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不以多少进退者 古义:增减
今义:前进和后退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到达
今义: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而视 古义:脸朝东
今义: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色
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
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
四、词类活用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形容词作动词,看不起,轻视
离坚白 形容词作名词,硬度、颜色
秋水时至 名词作状语,按时
汒然异之 意动用法,以……为惊异
穷众口之辩 使动用法,使……穷尽
然不然,可不可 意动用法,以……为然,以……为可
五、文言句式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判断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又奚以自多 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莫大于海 状语后置句
文本解读 点石成金
一、名句赏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赏析:《庄子·秋水》黄河之神河伯自以为他所管辖的黄河非常阔大,因此相当骄傲。后来见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之后,才叹息说:“我现在才算见到了大世面,如果我不走到你大海的面前,我就危险了,就要长久地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后因以“贻笑大方”形容被行家讥笑。贻笑:留下笑话;大方:指大方之家,即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多识广或学有专长的人。
二、互动探究
1、这两则选文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学无止境,境界无限”的?
名师点金: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人们超脱对自我的偏执;第2则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事理的人物,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是用竹管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
2、你从海神若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名师点金: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体现了一种蕴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世间所有人,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境界、气象、格局便始终不大。只有像海神若一样不断地超脱于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的束缚,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贤,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自主探究
找出本节课常见的成语并解释意义。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点金测评 创新训练
课内巩固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渚(zhǔ)崖 崖涘(sì) 尾闾(lǔ) ...
B.稊(bì)米 .
C.缺甃(zh?u) .
D.虷(gàn)蟹 .吾喙(huì) .持颐(yí) . 奭(shì)然 .井幹(hán) .灭跗(fū) . 口呿(qū)
【答案】 C(A闾:lǘ,B稊:tí,虷:há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闻.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方存乎见少?.C.??仲尼之闻?少. ?也?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B.??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D.??众口之辩?困百家之知,穷.
【答案】 D(A闻:①听说,②见闻,知识;B虚:①通“墟”,②空虚,C少:①不多,②轻视,D穷:都当“穷尽”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A.?自以比形于天地?.
?知尔丑?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 B.?乃逸而走?.
?之竟?且夫知不知是非..C.??是非坎井之蛙与?..?不闻夫坎井之蛙乎??子独. D.??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答案】 C(是非:①对错,②这不是)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答案】 D(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
5.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 B(见:接见;ACD中的“见”都表被动)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 )
A.“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答案】 D(子:指海神若)
7.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一句从侧面表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水流之大。
B.河伯起先“欣然自喜”,为的是与后文河伯“望洋而叹”进行对比,并且突出后者。
C.庄子引用野语,用来表现河伯深深的自责之情。
D.庄子告诉人们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因而事物是不能认识清楚的。否则,将被修养很高的人耻笑。
【答案】 D(属望文生义)
8.对“望洋兴叹”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表现了河伯勇于认错的精神。
B.这段文字描绘了秋季黄河猛涨的浩瀚水势,从侧面表现了海若的谦虚胸怀。
C.这段文字记叙了河伯看到北海的广大,扩大了眼界,因而对自己盲目自满感到惭愧。
D.这段文字先写了河伯欣然自喜,再写了他的叹息,最后写了他的惭愧,表现了河伯情绪的起伏。
【答案】 C(从寓意方面考虑)
课后提高 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答案】 C(“于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这里特指黄河,今义指河流。B项,这里指到达,今义指达到某种程度。D项,这里指深明大道理,今义指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10.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B.顺流而东行 .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
【答案】 C(端,尽头,名词。A.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B.东,向东,名词作状语。
D.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答案】 A(A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C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一个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河神,也是庄子为教育人们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
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C.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理的趣
味性。
D.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继承并广大之。
【答案】 A(A项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说法欠妥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奇男子王适
韩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
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 .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
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
(选自《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删节)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干诸公贵人 干:请求 .
B.辄戒门以绝 .
C.此翁可人意 .
D.即谩谓媒妪 . 戒:关上 可:适合 谩:欺骗
【答案】 B(B项的“戒”通“诫”,告诫,吩咐)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适具有“奇男子”特点的一组是( )
①不肯随人后举选 ②既至,对语惊人 ③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④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 ⑤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⑥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答案】 A(①②是直接表明;③④是间接表明;⑤交代王适担任的职务,与“奇男子”无关,⑥是陈述王适对媒婆的欺骗)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一个“怀奇负气”,落拓不遇,终于默然死去的小人物的生平。在写法上,作者能以极生动的笔触通过琐事细节刻画出传主的性格特征。
B.文章中“骗婚”一段文字描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不但写活了王适,也写活了媒婆和侯处士,读后使人忍俊不禁,艺术上可与某些唐传奇相媲美。
C.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侯高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以至发狂跳江的“奇士”行为,这对王适的“怀奇负气”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D.作者善于吸取史传文的长处,虽是碑文,但文章的主人公形象鲜明。因为史传文和碑文本来就有相通之处,既强调真实性,又注重艺术描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 C(C项,“反衬”错误,在文中,写侯高的性格,一定程度上更加说明了王适的“奇”,是正衬)
16.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即谢绝了来客。
(2)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只有一个女儿,很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嫁给一般的人。
(3)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见后,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
【参考译文】
君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
他见到功业可以指而取之,名节也可以通过曲折的努力建立,但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于是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
皇上刚登帝位,便用“四科”的考试办法来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书,沿路边走边歌咏,直接去参加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到了后,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金吾李将军年轻,喜爱多事,可以打动他,就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一见面,他说的话很合李将军的意,从此王君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想法招致王君。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平时都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也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他在任时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大家得以苏醒过来。
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毫不留恋地用车载运妻子儿女到阌乡县南山去了。第二年九月他病了,病得很重,把他抬到京城就医,同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十一月某日,葬在京城西南长安县界内。妻子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
侯高本来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阿衡、太师,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为吏,两次发怒离去,以至发狂跳入江中淹死了。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只有一个女儿,很怜爱她,一定让她嫁给做官的,不嫁给一般的人。”王君说:“我寻求妻家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称人心意,而且我听说他女儿很贤惠,不可失掉这个机会。”就骗媒婆说:“我明经及第,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希望侯翁的女儿能嫁给我。如果你能使侯翁答应我,我就用百金给你作谢礼。”媒婆答应去对侯翁说说。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王君无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会欺骗他的。我有一卷像告身那样粗的书,我去时把它藏在衣袖内,侯翁见后,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办。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够了。”就把女儿许给了王君。
语言运用
17.将下面的句子转化为若干个短句,使其表意明确。
去年8月,来自全国56个家庭的家长和网瘾青少年参加了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举办的运用心理学、医学等手段,团队训练、同伴互动、亲子互动等方式,综合矫治青少年网瘾的公益训练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去年8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戒除网瘾公益训练营,来自全国56个家庭的家长和网瘾青少年来京参加。训练营运用心理学、医学等手段,通过团队训练、同伴互动、亲子互动等方式,综合矫治有网瘾的青少年。
18.一家报纸将开设“作品”栏目,下面是一段广告词,请你根据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作品》是一块绣毯,编织着生活百花;________________;《作品》是一管长笛,传递着妙语慧音。窗、毯、土、笛都不大,天、地、人、心在其中,读者朋友,敬请每周一关注《作品》副刊。
【答案】 (1)《作品》是一扇明窗,穿透着时代阳光
(2)《作品》是一片沃土,挥洒着赤子汗水
19.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仿句1: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仿句: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范文三:东海之大乐
《东海之大乐》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
(二)梳理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 第1节:
时:按时 灌:流入 尽:全 旋:转过,调转 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 难穷:难以穷尽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 第2节:
拘:局限 于:被 虚:所处环境 盈:溢出 虚:减少 过:超过
为:用 数:计算 自多:自夸 不似:不就像…… 卒:聚集
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
(三)探究
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三、总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作业: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
范文四:东海之大乐教案
《东海之大乐》教案
授课人:葸萍 【教学目标】
1、掌握这则故事重点词汇及句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 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
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
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问答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庄子的寓言引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
三、自主预习
重点词句
辩、望洋、少、轻、虚、多、受气
莫己若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四、整体感知
朗读要求:大声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五、自主探究
1(文中的“旋”是什么意思,谁改变了面目(面貌神情),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河伯改变前的样子,是怎样的,(朗读)
3(改变后的河伯是怎样的,
4(如果你是海神,你怎样回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合作探究
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要在学习上
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有了一定的境界,你也不应该自满,只有不断我们要提高个人
的人生境界,才能实现更大的理想。
七、课文小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才
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不断的实践,
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八、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体会写成一两百字的感想
【板书设计】
东海之大乐
庄子
重点词句 河 伯:自满 自叹 自惭
辩 望洋 少 轻 虚 多 受气
莫己若者 学无止境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海神若:谦虚 不自多
又奚以自多
范文五:东海之大乐
《东海之大乐》教学参考
一、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则。
2、用选文的思想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二、选文解读
《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脱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远不应该自满。
选文第1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里“河”指黄河。“泾流”即水流,“泾”借作“巠”,指水脉。“涘”指水边。“渚”为水中陆地。古人或云:水生于春,壮于秋。秋天多有霖雨。那时候,众多河流都向黄河里面灌注,黄河水流暴涨,河面变宽,以至于两岸之间、水中陆地和河岸之间,互相望过去,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楚。以“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来写水流之大,简洁有力,朴实生动。“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河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据说姓冯名夷,一作冰夷、冯迟,因渡河时淹死,天帝封他为水神。古人多以大为美,所以《庄子》写道,河伯见黄河水流如此之大,就以为天下之盛美都在自己这里了,甚是自得。“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北海”就是渤海,而不是《逍遥游》里面的“北冥”。当时,黄河就注入渤海。“旋其面目”指改变了他的脸色。“望洋”正字当作“望
阳”,仰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形容视觉不分明或迷茫、茫然)。“若”,为海神。百川灌注进黄河,可见出黄河之大,百川之小;现在黄河灌注进渤海,已经可以见出黄河之小,渤海之大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所显示之大,更远远超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写河、海之大,都十分简洁到位,毫不费力,足见其叙事写物的功夫。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河伯的视野局限于入海口之内的时候,他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世界。进入大海意味着其视野的原有局限被打破了,他对自己、对世界都有了新的更准确的认识。他仰视着向海神若叹息,表明他对海之大心悦诚服。他还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野语”就是俗语。“闻道百”,形容所听到的道理很多。“莫己若者”,意思就是莫若己者。“少”是看不起、轻视的意思。“轻伯夷之义”即轻视伯夷的高义。伯夷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国君生前有意把位子传给伯夷的弟弟叔齐。可他死后,叔齐让伯夷。伯夷不接受而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周武王讨伐殷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试图用“仁”“孝”之类的观念来劝阻他。武王灭商,两人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南)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那里。《史记?伯夷列传》称他为“义不食周粟”。《太史公自序》还称赞他们说:“末世争利,维彼奔义。”“大方之家”指懂得大道理的人。河伯看到渤海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意识到自己如果不是到了海神若这里就危险了,就会永远摆脱不了那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成为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的笑柄。
且看海神若对他说了什么:“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中之鱼不可以谈论大海,原因是它受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原因是它固执于时间(即受时间的限制);穷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原因是他被所受教育束缚。这三句话写世人常遭受的闭塞或人自身所具有的局限,生动而且透彻。人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境界、气象、格局便始终不大。只有不断地超脱在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方面的束缚,其境界、气象、格局才能不断得到提升。但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海神肯定河伯的地方,正在于他从崖岸中出来,游览于大海之中,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一起来谈论大道理。“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这可以说是海神的自我认识。在天下所有的水中,海呈现出最宏大的景象:所有的河流最终归向它,没有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没有变满;尾闾是向外排泄海水的地方,海水永无休止地从这里向外排泄,却丝毫没有减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秋季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晓。所以,这海水超过江河之水,不能够以数量来算计。“不盈”“不虚”“不变”“不知”,寥寥数语,写尽了大海之大。然而尽管海如此之大,海神却没有自满和自得,因为他从一个更宏大的视野中来认识自己。他说:“??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自多”即自我赞许、自以为贤。“比形于天地”,指形体被天地包容。“方存乎见少”,意思是正存有相比显得少(的自我认识)。自
己跟天地相比,犹如山中的一小块石头或木头,凭什么自我赞许呢,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自省意识。不仅北海不足以自多,“四海”(天下)也不足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算一算天下在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小土堆在大泽当中吗,而跟四海相比,四海之内的“中国”不足以自多(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好像一粒米在大仓里面。而跟万物相比,人类只是万物之一种,不足以自多;跟人类相比,个人只是人类之一员,也不足以自多:“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卒”借为“萃”,意思是聚集。“豪”通“毫”,指动物长而细的毛。这句话意思是说:我们称天下事物的数量为万物,人类只占万物当中的一种;人类聚居在九州粮食生成的地方、车船通达的地方,而个人只是人类当中的一员。个人跟万物比起来,不就像毫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吗,“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五帝”乃是古史传说中的五位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任士”这里指有能力的士。整句话意思是说,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有能力的士所辛劳的,全都在这里了??全都不足以自多。
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体现了一种蕴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值得借鉴。世间所有人,只有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贤,才能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
三、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你怎样理解本文所选的两段文字的主旨,
提示: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人们超脱对自我的偏执;第2则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事理的人物,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是用竹管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
(二)翻译下列语句,注意它们在句式上的特点。 参考译文:
1、平时就说:“(人们)不了解我呀~”
2、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受拘束而不说出自己的想法(“毋吾以”可以理解为不要因为我停止;“以”通“已”)。
3、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人,还不曾有过~
4、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像自己一样(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5、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6、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 四、有关资料
1、评《秋水》
李性学云:不读《秋水》篇,胸襟终不开阔。细玩似未然。此犹是庄子皮肤语,第其议论痛快,笔势纵横发越,要自亘绝古今,所以人多喜之。
(明?孙鑛批点《老庄合刻》)
《秋水》篇论大不大,论小不小,说在人又不在人,文字辟阖变化,如生龙活虎。
(明?陆西星《南华经副墨》)
起得突兀,文势雄峻。
,河伯,忽然骄盈,忽然沮丧,写得淋漓尽致。
(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录》)
??《吕氏春秋?去宥篇》云:
??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其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悦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指身)矣。
“此有所宥也”,毕沅疑“宥”与“囿”同,谓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以下文观之,犹言“蔽”耳。此所谓“囿”,即《庄子?秋水篇》所谓“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之类。《去宥篇》所谓“凡人必别宥然后知”,意谓凡人必能看透自己由地域、时代、政教、风俗,以及其他来源所养成之偏见,方能知事物之真相。(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评“坎井之蛙”一段
与篇首河伯、海若同意。 形容好。(明?孙鑛批点《老庄合刻》)
五、参考译文
1、秋天大水常常到来,众多的河流都灌注到黄河里面前去。那时候,水流盛大,两岸之间以及水中陆地与河岸之间,互相望去,分不清牛马。于是黄河水神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
在自己了。他顺着河水往东走,到了渤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海水的边际。于是河伯开始改变了他的脸色,他仰视着向海神若叹息说:“俗话这样说:‘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看不起孔子的知识而轻视伯夷的高义的人,起初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我如果不是到了你这里来就危险了,若是那样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渤海海神若说:“井中的鱼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是受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是因为固执于时间(即受时间的限制);穷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的原因,是受教育的束缚。现在你从崖岸中出来,游览于大海,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一起来谈论大道理了。天下之水,没有比大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水都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但海水却没有变满;尾闾向外排泄,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但海水却没有减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秋季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晓。这海水超过江河之水,不能够以数量来算计。可是我未曾凭这自我赞许、自以为贤,我自以为形体被天地包容,而从阴阳那里禀受了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小石头小木头在大山里面一样。正存有相比显得少(的自我认识),又凭什么自我赞许、自以为贤呢~算一算天下在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小土堆在大泽当中吗,算一算中国在四海之内(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不就像一颗细小的稊米在大仓里面一样吗,宣称天下事物的数量我们称之为万物,人类只占万物当中的一种;人类聚居在九州粮食生成的地方、车船通达的地方,而个人只是人类当中的一员。个人跟万物比起来,不就像毫毛末梢在马身上一
样吗,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有能力的士所辛劳的,全都在这里了??”
2、公孙龙问魏公子牟说:“我公孙龙年轻的时候学习古代帝王的道术,年长后懂得了仁义的德行;把事物的同和异合而为一,把事物的硬度和颜色分别开来;以不然为然,以不可为可;穷尽百家的智慧,穷尽众口的辩才。我自以为最通晓事理了(见识最高远了)。可是我现在听了庄子的话,糊里糊涂为之感到惊异。不知道是我的论辩赶不上他呢,还是我的智慧不如他,现在我无从开口,请问其中的道理。”
公子牟靠着案子叹息了一声,仰面向天而笑道:“你难道没听说过那浅井之中的蛤蟆吗,它对东海的鳖说:‘我太快乐了~出来就在井栏圈上跳跃,进去就在井壁破砖瓦上休息。进入井水中,井水就浮着我的两腋,托着我的下巴,踏在井底的泥巴上,泥巴就盖没了我的脚背。回头看看井中的孑孓、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啊。况且占据一沟水,跳跃或站立在浅井中的快乐,这也是快乐的极点了。先生为什么不常常进来看看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迈进井中,右脚就给绊住了。于是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退了回去,还把东海的大乐告诉蛤蟆说:‘海太大了,说是千里之远,也不能够穷尽它的宏大;说是七八百丈之高,也不能够穷尽它的深邃。大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发大水,可是海水没有因此更增加;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闹旱灾,可是海水的边沿没有因此更退缩。不因为时间短长而改变,不因为雨水多少而增减,这就是东海的大乐啊。’浅井里的蛤蟆听了这东海的大乐,显出很恐惧的样子,惘然自失。
“再说智慧不知晓是和非的界线,却还想着观察庄子的言论,这就好比叫蚊子背山、叫商蚷快速渡过黄河一样,它们是一定不能担
当这些任务的。况且智慧不知晓论析异常奇妙的见解,却自满于一时口舌的敏捷,这不是浅井里面的蛤蟆吗,更何况他庄子的言论正下踏黄泉而上登皇天,没有南没有北,四向离散,深入到深不可测当中;没有东没有西,始于奥妙幽暗最高最远的处所,返回无所不通的大道。你竟然浅陋拘泥地用明察和辩说来寻求它,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儿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这不也太小了吗,你去吧~你难道没听说过燕国寿陵余子在赵国首都邯郸学走步的故事吗,这位寿陵余子结果没能学会赵国的绝技(或本事),又忘掉了自己原有的走法,只好爬着回家去了。现在你如果还不离开,将忘记你原来的技能,失去你本来的学业。”
公孙龙嘴张着合不拢,舌头翘着放不下,就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