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强化工程管理浅析
《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 2012年 第 8期 HENAN
找出病险的问题所在 。
3. 3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这个方案的选择对于病险水库的处理来说是灵魂所在 。 有 了资金的保证以及地质勘探工作,然后采取怎样的方案就是灵 魂所在 。 正确的方案可以一次性就把问题解决掉, 不正确的方案 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还可能导致工程更加不堪一击 。 对于病险 水库来说最严重的问题是渗透问题,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坝基 以及病因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 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可能 会对采取怎样的方案出现较大的争议 。 比如对于水库的心墙采 用冲挖来进行防渗处理,这种方式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是较多
的, 所以就会出现争议 。 除了争议,
还可能出现一个经济效益问 题, 如果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不好就会导致拍卖中出现问题, 就 会影响到后期的维修资金的筹集 。
4. 水库除险加固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 4. 1水库的大坝老化问题
目前在水库中可能出现的大坝老化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点:一是坡度的问题而导致的坝体失稳; 二是土质较差引起 的失稳现象;三是大坝出现了变形或者石化等导致的保护石脱 离或者变小变轻等;四是排水设施遭受损坏而出现的侵蚀现象
严重等; 五是顶部高度不达标而导致的防护性较差等 。
4. 2渗漏问题
渗漏主要是坝基的渗漏,其原因一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坝基 内部没有彻底清理干净,二是坝基位于缝隙较大以及透水性较 大的岩石上, 三是防渗施工的质量不规范 。 坝体的渗漏, 主要是 在对坝体的防渗施工中缺乏足够的监督而导致质量较差,或是 对防渗体的设计厚度不够而导致的渗漏 。
4. 3放水洞以及溢洪道的问题
主要包括水库的放水洞自身出现了裂缝 、 漏水和剥蚀问题, 并 且放水洞的周边可能因为冲刷而被破坏 。 在进口及洞内的强度下 降而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因为闸门等装置老化也可能导致出现问 题 。 在溢洪道的设计以及后期施工中存在一些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的标准会导致缺少通道或者是泄洪量不足以及缺乏防冲击措施 。
不管是历史的原因还是现实的原因造成的我国目前存在大量 的病险水库, 我们都应该对此特别注意, 在看到这些病险的巨大危 害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化害为利的可能性 。 跟新建水库比起来, 对原 本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的成本是较小的 。 随着目前大规模的对水 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展开, 要按照计划来逐步实施, 然后就是管理上 的加强 。 总之, 对于水库的除险加固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
收稿日期:2012-03-06
工程建设与管理
强化工程管理浅析
□ 高
峰
□ 段金瑾 □ 杜克勤 (三门峡市水资源管理处 )
摘 要:以槐扒提水工程为例介绍强化工程管理与保护, 工程安全运行, 长久运行 。 得出只有科学管理, 依法保护, 才能适应水 利发展需求的结论 。
关键词:水利工程; 安全; 保护
□□□□□□□□□□□□□□□□□□□□□□□□□□□□□□□□□□□□□□□□□□□□□□□
随着中央 1号文件的发布和中央水利工程会议的召开, 我 国的水利事业已进入一个继往开来 、 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 面对 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工作, 对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现代化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结 合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 (以下简称槐扒提水工程 ) 谈一谈 新形势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
1. 工程概况
槐扒提水工程是河南省 “ 九五 ” 重点建设项目, 振兴三门峡 东部经济的龙头工程 。 总规模是从黄河取水 7m 3/
s, 一期工程提 水 3m 3/s, 主要是为了解决渑池县 、 义马市 22万城市居民生活用 水和山区 5. 5万人 、 2. 2万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 。 一期工程 新增灌溉面积 0. 4万 hm 2, 并能带动煤 、 电 、 铝 、 化工 、 建材等相关 产业繁荣发展, 对改变水利条件 、 调整产业结构 、 构建和谐社会 、 推进小康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槐扒提水工程提水总扬程 359m ,输水干线总长 31. 17km , 渠系建筑物 39座 (其中泵站 4个 、 输水隧洞 4条 、 渡槽 7座 、 倒 虹吸 8座 、 架空管 7座 、 沉沙池 3个 、 增压站 1个 、 分水闸 1个 、 退水闸 1个 、 压力前池 1个 、 分水点 2个 。 输水明渠 19段共长 2653m , 予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输水管线长 15. 4km ; 110kV 输电 线路两条 32. 9km , 110kV 变电站一座; 曹槐 、 五槐 、 渑白公路 3条
范文二: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确保北京地铁新线
土建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崔玖江
(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2005.03.18
北京地铁新线工程—M5线、M4线、M10线及奥运支线工程正在全面展开,其规模之大、难度之大、所处施工环境条件之复杂、工期之短前所未有。为确保新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和为保证全部工程质量创市优、力创国优,必须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现就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土建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应注意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1、树立北京地铁新线土建工程建造风险意识,尽快建立落实风险管理制度
凡事皆有风险。不同的创业,不同的人、事、物,随时随地均潜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与危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风险事故是指直接导致损失发生的偶发事件,它可能引起损失和人身伤亡。对于北京地铁新线工程来说,由于它是以隧道与地下工程作为标的物,而且处于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建造,因而建造风险是存在的,建造风险是指无法预估的因素错误的判断或预测,为降低成本、追赶工期、冒然采用新施工方法等,所可能导致工程施工时遭遇灾害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危险机率。因此,针对建造风险必须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处理、管制或控制某件事物或人员的方法及作为,故“风险管理”即是针对可
能发生灾害的人、事、物预先加以处理、管制或控制,用全面、系统的实施手段以达到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工程进展的第一手资料、作业状况, 从而提高事故发生的预测和防控能力, 避免事故发生, 防患于未然. 也即通过管理使工程灾害意外发生的机率能降低至最小可容忍的程度,并将“零灾害”列为最终的努力目标。
1.1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建造风险主要有下列项目:
1.1.1从业人员伤亡;
1.1.2施工机械损毁;
1.1.3施工中隧道与地铁车站“塌方”、“冒顶”结构失稳;
1.1.4施工的基坑倒塌;
1.1.5明挖基坑或盖挖法施工中由于对即有地下管线调查不
清或保护不力,造成地下管线—给水、中水、 煤气、热力、电力、电讯、雨水、污水等—断裂而引起灾难性后果;
1.1.6线埋暗挖隧道与地铁车站施工造成地面发生严重过量
沉降,导致地面交通中断和地下管线断裂,以至雨污水管线断裂而诱发的次生灾害;
1.1.7盾构法修建隧道造成地面过量沉降,尤其是在建筑物下
穿过所可能造成建筑物开裂等问题;
1.1.8施工中所造成邻近建筑物、桥梁及地下构筑物等的损
毁;
1.1.9施工降水所引起地面沉降而诱发的事故;
1.1.10隧道施工穿越河流而措施不当引发塌方河水灌入隧道
事故;
1.1.11隧道或暗挖车站穿越铁路、城铁、地铁等所造成过量
沉降,对上述线路运管所造成的影响;
1.1.12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1.13由于设计不当,施工不当、使用材料不当等所造成的
质量事故,尤其结构质量及防水质量事故。
1.2风险管理
1.2.1风险基本性质
① 风险客观性
首先表现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 风险的不确定性
即风险的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有可能转变为现实物
是不肯定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并不代表风险就完全不可预测,有的风险可以预测,有的风险不可预测。
③ 风险的不利性
④ 风险的不变性
⑤ 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相对性是针对风险主体而言的,即在相当风险情况
下,不同的风险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⑥ 风险同利益的对称性
风险同利益的对称性是指对风险主体来说风险和利益必然
同时存在的,即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
1.2.2风险管理目的
化大风险为小风险,清弭小风险于无形。
1.2.3风险管理步骤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风险应对.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收集各种资料, 联系参与运作的各方面人员;
第二步, 决定何种业务表现会影响盈亏;
第三步, 决定可能产生的负面事故;
第四步, 评估每一个可能引起事故的财政风险;
第五步, 研究降低风险的可能方案;
第六步, 决定出每一修改方案的影响程度. 根据上述各步骤,从而制订出以下四方面工作:
① 重新制订出关键的技术;
② 介绍修改的方法及工作实践;
③ 定出应变计划;
④ 定出培训计划,提供合适的培训。
1.2.4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1.2.5控制风险流程
1. 3北京地铁新线工程管理体系 根据上述对北京地铁新线工程风险分析,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应建立以防沉、防塌,确保环境安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安全保证体系。
1规划阶段风险管理
① 区域地质状况评估
② 岩土特性评估
③ 地上、地下环境评估
④ 谨慎选线(址)
1.3.2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①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评价
② 车站及区间工程修建方法安全可靠性检验
③ 安全准则制定
④ 监控量测计划检验
2、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建设难点
2.1新建地铁三条线所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差,尤其是车站与区间隧道埋置深,受地下水影响甚大。根据车站与区间隧道所采用的修建方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无水作业条件,同时还要解决好经人工降水后车站与区间隧道所存残留水。处理好地下水既是工程施工的重点,也是工程施工的难点。
2.2区间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修建,大部分在城市干道下或建筑物下修建,且穿越河流、铁路等,因而确保地面不发生过量沉降和塌坍,以及确保建筑物、道路、铁路及河流等安全是工程难点之一。
2.3车站规模大,多为双层,每个车站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暗挖车站开挖断而达400多平方米;车站修建方法多,有明挖,有盖挖,有暗挖;而暗挖法修建车站工法甚多,有中洞法、洞桩法、洞柱法等;暗挖车站辅属工程量大,风道长,断面大;车站所处环境条件恶劣,对沉降控制要求严格。暗挖车站数量多达31座,其中全暗挖16座、两端明挖中间局部暗挖15座,几乎同时开工,而真正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不多,给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安全增加了难度。
2.4确保新线地铁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防水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做到不渗不漏,既是工程重点,也是施工难点。
2.5地铁工程涉及专业多,土建工程施工阶段要与设备安装等专业密切配合,预埋好各种管线及预埋件,预留好孔洞,如何
组织协调做好这一工程是工程管理重点和难点之一。
2.6新建地铁三条线工期甚短,每条线土建工程工期只有30个月,而工程量又很大,前期工程手续繁杂,土建工程施工涉及专业多、项目多、环节多、协调多,因而科学合理安排有序展开作业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则会导至工程难以按期完成。
3、搞好降水施工及注浆堵水,确保浅理暗挖隧道开挖,支护等作业处于无水条件,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浅埋暗挖法是在十分不稳定的土体中进行暗挖作业,必须十分谨慎。人们采用小导管、管棚、深孔土体注浆都是提高土体稳定性的措施,其中必保的一条就是保持土体无水施工。这不但为方便施工所必须,也是提高土体稳定性必须采用办法。无水施工是浅埋暗挖法的前提条件。
采用浅埋暗挖法不可避免要在市政管道下面进行施工,由于大多数雨污水管道存在渗漏水,严重的渗漏导致管道周围的地层状况恶化,形成饱和水状态的软塑料或流塑地层。当隧道开挖接近这一地层时,流泥和流砂便会涌入隧道。管道下面土体被掏空,又会造成其上部管道断裂,管道内的水(特别是有压上水)冲入隧道,对隧道形成第二次冲击。
事故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探明开挖面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采用洛阳铲等简单工具就能大致了解到前方的土质和含水情况。如能采用红外线温度扫描仪或地质雷达等物探手段,查明上层滞水和管道渗漏水的情况必须对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如果发现有上层滞水和管道渗漏严重威胁隧道施工的情况,可以采取局部加密注浆,增设管棚等措施,必要时采用局部土壤冻结也是可取的。总之要把一般降水难以奏效的上层滞水和管道渗漏水对浅埋暗挖法的潜在威胁,在开挖面到达之前加以消除。
4、新线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4.1浅埋暗挖法修建区间隧道与车站
认真贯彻18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4.1.1地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
开挖面土体稳定是采用浅埋暗挖法的基本条件。当土体难以达到所需的稳定条件时,必须通过地层预加固和预处理,来提高开挖面土体的自立性和稳定性。降低地下水位一方面可达到无水施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经常采用的预加固和预处理的措施有超前小导管注浆、工作面前方深孔注浆和大管棚超前支护。视具体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4.1.2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
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工中要做到“随开挖,随支护”。如何利用土体有限的自立时间进行开挖和支护作业,使土体开挖后暴露的时间尽可能短,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根据土体的稳定性和隧道断面大小可以选用短台阶法开挖,“或带临时仰拱的长台阶法开挖。对于断面较大的隧道,考虑分部开挖、分部支护和封闭成环的需要,选择中隔壁法(CD 法)、交叉隔壁法(CRD 法)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等。每次开挖循环,以“短进
尺)为原则。为了保持开挖面的稳定,采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使开挖面得到核心土的支撑。
浅埋暗挖法常用的初期支护形式是钢筋格栅、钢筋网和喷混凝土,浅埋暗挖法要求初期支护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技术、经济的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小初期支护的变形量,目的是控制土体位移,减少地表沉降。之所以广泛采用钢筋格栅,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钢筋格栅与喷混凝土能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钢筋格栅在拼装成环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在喷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强度和刚度之前,钢筋格栅可以单独承担来自土层的一部分荷载。有的施工指南要求钢筋格栅能承受2~4m的土柱压力,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4.1.3二次衬砌
浅埋暗挖法通常采用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材料,它既是提高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增加初期支护安全储备的需要,也是支撑中间的防水隔离层、承受水压力的需要,一般通过监控量测,证明初期支护基本稳定,防水层铺设完毕经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可以开始灌注二次衬砌。如果隧道断面较大,等待初期支护变形达到基本稳定需要很长时间,也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这时的二次衬砌将要承受初期支护变形传来的压力。
4.1.4监控量测
利用监控量测获得的信息指导施工,这是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地表位移、地表下沉、隧道周边收敛等量测项目常被选为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而土压力土体位移、支护应力等可作为选测项目。
当测点的位移时间曲线变化率呈明显收敛趋势,隧道水平收敛变化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变化率小于0.1mm/d,而且所测的位移值大于预计总位移值的80%以上时,可以认为隧道达到基本稳定。如果测点的位移时间曲线长时间不收敛,甚至有增大的趋势,或者发现初期支护有明显的开裂破坏痕迹,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将其作为隧道失稳前兆的依据,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加固措施。
量测数据对隧道支护的受力变形状态起着重要的监控作用,量测数据的及时与准确性应予足够重视。
4.1.5当前施工存在的问题
(1)格栅拱架制作不合规范要求
在开挖以后,土体自承稳定的时间极短,在喷射混凝土
达到设计强度以前,格栅拱架是主要支撑结构,因此规范要求拱架能单独承受2~4m土体荷载并密贴土体。最早由德国引进的图纸,在四根钢筋之间用8字结连接,以后为了简化作成斜向连接,再以后斜向连接筋随便点焊上,把拱架作为构造钢筋处理。这是非常危险的。正是因此如此,规范对拱架作出严格要求。除此之外,拱架基础必须支牢,必要时设置斜向支撑注浆锚管。
(2)喷射混凝土不密实
钢筋密集地段实施喷射混凝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回
弹大,而且钢筋背后不密实。所以规范对双层钢筋网喷混凝土必须喷完一层,再挂第二层网喷第二层。挂在格栅表面喷混凝土要清除后再喷,不然钢筋背后是无法喷实的。不密实的初期支护存在严重隐患,而且地下水锈蚀钢筋,影响初期支护的寿
命。
(3)短台阶过长
前面已介绍了用短台阶的理由,但是有些工地运土车上
了台阶以后,消了人工翻土的作用。为了便于布置人力,往往将台阶拉得过长。台阶拉得过长,结果是:
① 未封闭成环的初期支护是一个不稳定结构,长时间 隧道处于不稳定支护体系是危险的。
② 半拱初期支护基础支撑在土体上,土体不可能提供
足够的支撑力。半拱处于悬臂状态,悬臂过长,端头下沉,悬臂过长将会造成拱部拉裂,这在国外曾发生过严重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③ 台阶过长拖后了中层土体开挖,也拖后了封闭仰拱
时间,结果至少将导至隧道变形过大,地表下沉量过大。由此,十八字诀中“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就是从这里提出来的。
4.2质构法修建隧道安全措施
4.2.1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
4.2.2开挖面稳定措施
4.2.3地表沉降控制
4.2.4壁后注浆
4.3明挖法及盖挖法修建地铁车站安全措施
4.3.1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安全
①基坑安全等级
一级基坑
1)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 开挖深度大于10m
3) 与临近建筑物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地铁明挖车站属一级基坑
一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②安全措施
创造无水作业条件,围护结构质量是保证安全关键,严格遵
循“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原则进行开挖,做好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支撑,加强监控量测等。
4.3.2盖挖法施工安全
①盖挖顺做法,采用内支撑要随挖土随支撑,基本同明挖基坑施工
②临时竖井施工同暗挖法。
③盖挖逆做法,要注意混凝土上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才能进行下步开挖(提前开挖可以拉槽施工)。
④楼板堆放材料等,要符合设计要求,决不能超载,尤其挖至站台层时,层高达6m 多,特别注意整体稳定和防止基底隆起。
⑤防水层施工包括柱底部,要做好节点设计与施工。
⑥做好施工监测工作,监侧内容同明挖法。
⑦做好基坑内通风及防火。
4.4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根据提供信息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在整个隧道与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对地层位移、隧道变形、附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一是可以及时了解地层位移、结构变形、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实际状态,对比分析设计条件与现场实际的差异,以便确定和调整下一步的设计与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合理;二是有利于正确估计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体系的稳定性,掌握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提供保证;三是可以通过接受反馈信息,科学合理安排下一步的施工工序,积累施工数据,使施工更加安全,工程质量更好。
监控量测流程见图4.1
图4.1
4.5北京地铁新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4.5.1开工前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组织进行设计文件的校核和现场施工调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方针目标与工作流程图》,制订《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求》;对施工场地统一规划,并做好临时工程与附属辅助设施等,以利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
4.5.2施工前,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施工调查,结合实际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法和技术安全措施,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4.5.3参加施工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干部的“责任制”与工人的“岗位责任制”熟悉安全生
产的管理和操作规定,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4.5.4规范施工技术管理,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避免忙乱中出差错、抢工中忽视安全而发生事故。
4.5.5按要求做好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和治理有害气体工作,注意环境卫生,保护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地安全。
4.5.6要把依靠科技进步当作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做好技术交底,制订相应的措施;在试验和推广新技、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经批准后实施。
4.5.7各种机械电力设施、安全防护装置与用品,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试验和日常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用。确保提升设施、运输工具以及电力、照明和机具使用安全。
4.5.8必须执行日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填报各种安全统计报表、分析安全动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5.9特殊工种,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并持证上岗。
4.5.10施工各工班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制度。交接人应将本班组工作情况及有关安全问题,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记录薄内,工地负责人、领工员,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工班(组)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
离危险地段。
4.5.11单位领导与有关干部,应经常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严重违犯施工安全规则危及安全的工点,应要求工地立即纠正,必要时停工整顿,直至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4.5.12在竖井口或适当处所,应设置急救材料储备库,储备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撑用料,各种适用工具等。备品应保质保量;并不得随意挪动,使用一次后立即补充数量。
4.5.13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
4.5.14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监察、保证三个系统),理顺关系,改进工作方法:从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安全制度、标准化作业、班组建设、考核监督、队伍培训,都要逐级完善。要体现:以人为中心,以设备为重点,兼容考核、激励、控制的手段,将“事故消防”的被动管理转到“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将“人海战术”(人群管理)转到“人机联控”,将重治标轻治本的急功近利管理,转到标本兼治、重治本的长治久安管理。
4.5.15强化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责任制
①重点抓好干部的责任制。
②对班组要重点解决劳动纪律、作业纪律松弛与简化作业(偷工减料)违章蛮干问题。
③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难点,要盯住关键部位、关键时刻、关键岗位、关键人,制订防范措施,作好技术交底。凡事预则立,要在“预防“上大做文章。
④坚决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质量的原则。
4.5.16严把用工关,加强对民工的安全质量管理。
4.5.17施工中注意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水平与垂直运输等设施安全与人身安全,同时更要特别认真落实难点工程的技术安全措施。
5、新线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5.1建立以混凝土结构和防水施工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重在责任明确的过程控制。
5.2一些重大的质量控制,交由工厂化自动化处理;需现场生产的喷射混凝土应实现计量自动化。
施工现场场地狭小,设备简陋,人手少、不可能对一些重大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借助社会技术,设备,成熟经验,可取事半功倍效果。例如,原则上都使用商品混凝土,把S8抗渗指标,把C30或C50这样高强度配合比选择和实施,甚至把钢管柱混凝土加微澎涨剂的技术难题高技术力量更强,设备更先进的拌合站,把格栅加工检验工厂化;把钢管柱的制作、精度控制(水平度和竖直度要求报高)焊接的质量控制、运输、吊装甚至现场的连接焊缝的探伤等高精度要求的工艺制作,交著名厂家。
5.3关键部位、关键工程,由专业化队伍施工
地铁结构防水是关键,因此,防水施工队伍必须专业化。防水板的铺设焊接检验、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的防水等,技术复杂,要求高,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由经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专业认证的施工队伍施工,同时辅之以完善监理程序。
5.4尽量建立一种使质量违规行为不能得逞的机制
这是一种靠管理、靠制度来实施的机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如执行得好,应该是有效的。例如断面尺寸不够,模板台车不就位;初支渗漏,不准铺设防水板等等。另一种机制,是在关键部位、关键尺寸,在施工中就严格设定,使违规不得逞。
5.5提高现场施工机械化水平,调动时空效应提高质量水平 每个工点都要优先实现开挖,衬砌两条机械化作业线,这是提高进度的要求,更是提高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措施。注浆设备力求先进作到量化。
5.6创造一个实现优良质量的施工环境
5.7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实现旁站监理。
范文三:如何强化工程的管理
谈在施工中如何强化工程的管理
【摘 要】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对于
建筑工程的关注必然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
的问题,建筑工程也不例外,本文就是在分析建筑工程在项目施工
中的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管理他的一些必要性,并且阐明了
自己的新观点,对于改善其管理提出了新的创新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1 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是需要相关人的支持的,所以就要不断的对那
些职工进行教育,从而让职工们树立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
消除计划经济的影响。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下,对机构的设置和一些
相关部门的改革,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
在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其中市
场合同部能够将合同、计划、财务、成本、结算管理集于一身,这
样就能够突出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从而它控制能力也会被强化,
从而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
在合同的约束下也要赋予施工管理部一些的权利,就是赋予其对
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全方位的
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这样才能够完成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
把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从而改变现场调
度的弊病,这样就能够提高施工的文明程度从而加快进度,也就是
经济效益提高。为什么要设立工程技术部,那是为了适应工程技术
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只有这样遇到了什么技术问
题,才能更好的提前研究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为了标准的建设和
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准备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 落实管理责任
正常来说,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即便是一
般的工程项目,它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其中的分项和单项工程也
很多。所以首先要精干主体,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尽量将生产关系简
化,把不必要的管理层去掉。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的,而且它的难度还在于
不一样的项目它的管理着手点又不一样,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
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核心的成与败对于项目管理的
成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职责是保证项目的有序进行和协调工作,在其
有的权利范围内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
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作为企业,就要在内部完善市
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
这样才能使项目经理的责任制有着保证。
团结完整的组织才能有完善的管理,所以只有好的灵活的组织体
系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合同管理、现场
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得到实现,也是保证工程项目三大
目标实现的必要因素。建设承包公司则是资源配置的单位,按照项
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并且提供和下达计划
指标,从而保证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
3 加强激励和监督
要建设一流的工程就别忘了需要一流的施工团队,所以这就需要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监督机制。只有好的竞争机制,才
能够大力的引进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引进更有创新的力量,从
而增加团队活力,也正是竞争可以激发人员提高从业的素质,进而
提高效率,让员工更有积极性。
要建立约束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
机制,那么项目控制就会失去有序的控制而不能继续,对于承包公
司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规范的,这样各项的管理才能有效有序的进
行,有了规范就必须要有奖惩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规范的执
行力度,更能够严格施工标准,从而提高质量和水平。
建立监督机制是统筹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只有全
方位的对质量监控和对责任的监管,追源到个人,对各项成本的控
制,这才是监管的作用所在。
4 搞好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的良好管理才是关键,因为他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那么就要
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公司作为实现能力的主体需
要对合同的成本计划做限制,不但要指导还要进行监管对建筑实施
层的成本运行进行监管。
项目的总工程师同样要责任到身,在协调各项人员施工的同时,
也应该鼓励技术的改进和方案的创新,为更好的控制成本提供强有
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的总经济师就要把合同作为办事的根据,他要领导制作施工
成本的预算,从而来预测项目的计划成本,还要监督下面一层层的
理解和最后的效力结果。
总会计师是统筹成本规划和实际的使用的情况,从而对施工的项
目的成本进行解析与核对。通过这些的运作来看出这个项目的盈利
与否,并且监督成本的限制结果达到成效没有,最后总结经验教训,
为以后的项目做准备。
5 实行信息化管理
工程中各项的工作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一个项目的完成除
了重要的施工技术,还是需要科学领先的管理方式提高水平,而这
些方式需要计算机帮助,结果也证明了信息化的时代利用计算机的
帮助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渠道。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也已经在各个方面引进了很多现
代化的管理方式,这就在客观实际上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思维和方
式带入了施工团队,这就是间接的提高了施工水平,对于效益的改
善,质量的保证都有着好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工作的
实际功效。员工和管理人员就要接受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和培训,这
将是成为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实现工作的自动化,管理现代化、
工作规范化。
6 严把安全质量关
对于施工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安全,任何公司还是企业的经营
都是要注重安全的,所以项目不但是需要经理等人的,还是要着重
设立安全与环境方面的管理者的,费用的、劳资的、采购的等等一
系列管理者。总之一切与安全,环境,健康的有关的安全监管部门
都要用心去做,用心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安全施工。
7 小结
项目工程的管理对于项目施工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推行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责任制是提升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一
个项目的经理要化压力为动力,提高节约意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他的人员就要对工作积极。随着责任制的执行,企业的经济效益
会长,市场运作意识会强,控制好成本,技术、管理、财务各方面
的人才就会增多。
参考文献
[1]赵涛,潘欣鹏. 项目整体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美)j.d. 费雷姆. 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1.
[3]丁士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范文四: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10
黄卫: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本刊记者/贾衍邦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前不久,建设部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提出了以下五项任务。
任务一:严格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建筑产品质量
一是切实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抓安全与抓生产相协调、责任与权力相统一的体制和机制,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效率。2007年建设部将出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规定》,各地要结合实际,把动态监管与创新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对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坚决清出市场。要继续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出台后,各地要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要继续加大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推行力度。开展以预防高处坠落和施工坍塌事故为主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决遏制重特大建筑施工事故发生。同时,要健全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格局,要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抗震防灾工作,做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审查工作,保障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防灾安全。要进一步推动农村的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农村防灾水平。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要在完善预案体系,加强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上下工夫。要加强对重点工程,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隐患监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是加强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督管理。各地要重点加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村镇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质量监管。要按照《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完善住宅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措施,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节能材料,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要树立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的理念,不仅要加强新建工程管理,而且要逐步延伸到建设项目的使用维护、质量安全鉴定、改建等管理,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要继续完善村镇联络员制度,健全适合当前村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各地要按照《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确保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工程质量监督等各环节有效落实节能措施。要加大处罚力度,将各方主体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列入信用档案管理。今年,将组织开展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重点是有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和建筑节能强制性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把大型公建的工程建设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示范项目,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
任务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要全面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各项要求,重点突出能源资源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环境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村镇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及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的制订、修订,不断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适应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抓紧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节能和资源节约、村庄整治等重要标准的批准发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领域有关“四节一环保”标准的制定。重点推动工业建设领域节能、资源节约、安全标准的制定,完成工程防火、电力、有色、化工标准体系框架的批准发布。以增强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启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战略,扩大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合作,有计划地开展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英文版翻译和出版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定额、造价信息对市场的导向作用。继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修订完成《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各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要按照建设部统一的要求和部署,继续推行和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有关工程造价信息的发布制度,为清单计价等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抓紧组织编制《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预算定额》,完成《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的修订工作,以适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组织各地有关机构和专家抓紧《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修订工作,同时建立建筑工程实物工程量和主要工种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建筑劳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工程师的市场动态监管。
任务三:转变建筑市场监管方式,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抓好长效机制建设,遏制新欠发生。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要点》,加强工程投资与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在立项、规划、审贷、施工许可、合同备案等重要环节严格把关,逐步建立建设资金的监控机制。要按照建设部、统计局关于《建设领域竣工工程工程款支付情况调查分析制度》的要求,及时统计分析新竣工项目的工程款支付情况,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要加强监管,严禁带资承包,发生新欠的,继续坚持省级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在规定期限内尽快解决。要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项目通过经济的、法律的途径解决拖欠问题,维护合法权益。要发挥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带头作用,积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合同意识和履约能力。今年年底前,部际联席会议将组织对各地落实长效机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全国通报检查情况。 二是创新招标投标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将建设工程招投标重点逐步转移到国有投资工程上来,同时对非国有投资工程,要进一步优化监管程序,落实业主责任,扩大业主自主招标权利。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重点环节的制度建设,完善资格审查制度,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办法》,科学合理确定投标入围企业,抑制围标串标现象;完善评标定标方法,充分体现合理价格中标和择优原则,推行投标报价最高限价制度,以预防哄抬标价的行为,逐步出台“优质优价”和鼓励创优的政策;制定《有形建筑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其服务职能和考核办法,积极拓展服务范围。 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工程担保制度。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信用体系建设与建筑市场动态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基础较好地级城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及时采集并向社会披露市场主体诚信情况,逐步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和互用。建设部将加快推进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试点,积极组织全国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同时
将研究对率先上报并对外公布信用记录的省市给予鼓励政策,对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地区要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和规范担保市场,培育和发展具备条件的担保机构,出台对进入工程建设领域的担保机构的管理办法,规范其担保行为。
四是改革市场准入管理,加大清出力度。各地要组织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代理四个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标准的宣贯工作,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要继续整合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逐步实现各类企业资质网上申报,计算机辅助资质审查。要明确审查内容,落实审查责任,提高行政许可的公开透明和行政许可效率。要进一步健全加快建立企业、个人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积极推动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体系的建立,从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的动态管理入手,强化建筑市场综合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对违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并定期公布,探索建立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综合监管体系,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提高大型企业产业集中度,促使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任务四:推动建筑业改革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实施组织方式改革。当前,我国建筑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要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改革设计施工生产组织方式为突破口,推动建筑业改革发展。各地要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逐步改变传统的设计、施工分离的项目实施方式,充分发挥设计咨询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以及施工承包单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集成能力,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相互渗透,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益。
二是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要按照《关于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等配套政策,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型企业要以大型工程项目为平台,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企业标准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全方位培养和储备人才,以适应产业拓展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提高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促进建筑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这是推进我国建筑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施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各地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重点扶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咨询公司。并引导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发展成为独具特色、规模适度、专业性强、充满活力的新型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部将加快研究完善工程咨询市场准入制度,解决目前条块分割、多头发证与管理问题,为工程咨询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要抓住当前我国扩大开放的良好机遇,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承包合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有选择地将国外的技术标准翻译成中文,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公共服务。有步骤、有目标地提出建筑业对外开放的发展策略。积极参与贸易合作机制中建筑服务贸易规则、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领域承诺的谈判和制定。加强引导和协调,避免企业在境外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要建立境内外联动机制,加强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建
筑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融资等能力的大型工程建设企业集团,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五是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贯彻落实五部门《关于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通知》精神,今年下半年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典型。要争取用1,2年的时间,在劳动力集中输入的地区、建筑面积或工程造价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都要建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将进入建筑业的农民工普遍轮训一遍。为落实建设部“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工800万人,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5万人的任务目标,今年我们要完成125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98万人的鉴定工作。各地要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对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引导企业自主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任务五:强化工程建设监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当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006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工作,要求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工程建设服务,为市场各方主体服务,为建筑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下大力气切实推进管理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立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2007年,建设部将进一步加快《建筑法》修订工作。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抓紧完善相关法规,为改革和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提供法律保障。逐步形成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体制。要继续落实《行政许可法》,健全行政管理责任追究制,加强对行政行为程序的监督。
二是突出监管重点,改革监管方式和手段。要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整合并充实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公共安全的方面。要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管理,实现属地化、动态化和全过程监管,要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建立建筑市场常规性巡查制度,将监管重点集中于市场混乱的重要环节和信用记录不良的工程、企业和人员。要进一步落实总承包单位及项目经理的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和信用监管的力度,有效治理当前比较突出的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公开政策法规、审批备案、招标投标、统计数据等公共信息,建立接受社会公众质询投诉的通道。各地要继续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维护全国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格局。
范文五:强化工程管理 确保工程效益
大胆探索实践 强化工程管理 确保退耕还林早见成效
普定县林业局
二○一一年四月
普定县位于黔中偏西, 属黔中岩溶山区, 全县国土面积 1091.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 83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76%, 岩溶地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84.27%,石漠化面积占 40.7%,全县辖 5镇 6乡, 316个行政村,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 45.96万人。 2000年, 举世瞩目的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开始试点, 同时又作 为全国退耕还林(草)科技试验点和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退耕还林联 系点。此项目前无仅有,要求做出示范效果,科技含量要高,代表 国家级水平,加上我县又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极为强烈的县,立地条 件差,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比重大。面临这些压力,在无前 例可仿的情况下,要做好这一历史性的伟大 工程,成为摆在全县林 业干部职工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 前不退缩,大胆探索,强化管理,科学决策,扎实工作,使这项伟 大工程在我县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乃至现在逐步转入后续管理的过 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退耕还林工程涉及 全县 11个乡(镇) (其中退耕 地造林涉及 10个乡(镇) ) ,占全县乡(镇)数的 100%, 183个村
(其中退耕地造林涉及 162个村) , 占全县行政村数的 57.7%, 退耕 农户 24598户,占全县农户数的 32%,退耕人口 99056人,占全县 农业人口的 28%,其中全退户 785户, 3297人。 至 2010年底完成 退耕还林工程 15.3万亩,占 全县林业用地 69.05万亩的 22.16%。 其中:退耕地造林 85000亩,荒山造林 52000亩,封山育林 16000亩,分别占 55.5%、 34%、 10.5%;生态林面积 142281亩,经济林面 积 10719亩,分别占 93%、 7%。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 754元,人均 占有耕地 0.72亩,人均粮食 217千克。自 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 程 11年来,共获得国家、省、市退耕还林补助资金 18220.0915万 元 , 其中 :国家种苗造林补助费用 780万元,封山育林补助资金 84万元,省级财政配套 34万元,直接兑现给退耕农户的粮食、现金 补助资金 17322.0915万元 (其中:粮食补助资金 14686.5915万元, 现金补助(生活、管护补助资金) 1506万元,省、市两级粮食调运 费 1129.5万元。较好实施 5个科技支撑项目面积 8321亩,实施了 不同造林树种配臵模式, 为提高营造林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模 式,完成经济林种植 10719亩,其中坪上乡冰脆李产生明显经济效 益,为退耕农户亩增加收入 1500元以上,并注册夜郎牌商标。通 过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显 著改善, 全县 森林覆盖率从 1999年的 19.2%上升至 2005年的 35.6%, 年均递增 1.3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关系到千 家万户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系统工程,探 索工程管理模式, 强化工程管理措施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早见成效 的重要举措。
经过十余载的摸索和总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把质量关
(一)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制订地方相关标准
我县 喀斯特发育极为强烈,土层瘠薄,石砾含量高,土被不连续, 容易失水。 因此, 如完全按照上级制 订 的造林技术规程来开展营造林工 作,苗木栽植难于成活。为提高全县 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 成活率和成 功率, 我们成立了普定县林业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织工作责任心强、 技术业务水平高的技术骨干, 在 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有 关专家的指导下, 筛选 了《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营造林典型治理模式 》 、 制 订了《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植树造林技术规程 》 、 《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 、 《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冰脆李造林技术规 程 》 、 《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金银花造林技术规程 》 、 《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 香椿造林技术规程 》 、 《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滇楸造林技术规程 》 。同时, 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总结,我们先后出台了《 普定 县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县级检查验收办法》 、 《 普定县 退耕还林工程建 设补助粮食、现金发放办法》 、 《 普定县 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登记发证 工作方案》 、 《 普定县 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方案》 。 (二)制订工作文件,保证工程有序推进
为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提高 营造林科技含量和成效,我 们先后制 订了《关于成立 普定县林业标准化领导小组的通知 [普府办发 (2001) 115号 ]》 、
《 关于调整 普定县林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普 府办发(2003) 189号 ]》 、 《关于成立 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植树造林标准 化示范县技术工作组的通知 [普林通(2002) 34号 ]》 。
(三)严把“五关” ,保证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
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
在造林施工前, 根据年度下达的造林任务, 结合广大退耕农户 的意愿, 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水土流失严重, 石漠化程度高, 生态位臵重要的乡(镇) 、村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 250以上的陡 坡耕地进行现地统一规划设计, 合理布局, 严格执行先设计后造林。 二是严把苗木质量关。
首先把好培训关,每年 2-3月份由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 全县育苗户进行育苗培训,提高育苗水平;其次是把好苗木普查和 病虫检验检疫关, 8-10月份, 由县林业局种苗站配合检疫站对全县 苗木进行普查和检疫检验,确保无检疫性病虫苗木上山;再次是把 好出圃关,在苗木出圃上山造林前,各苗圃场对自己所育苗木进行 检验和分级扎把,杜绝等外苗出圃;最后是把好上山最后一关,即 苗木上山时,由具有种苗检验资质的林业技术人员再次检验,合格 苗木才准上山造林。并实行种苗供应终身负责制,未经省、市林业 主管部门批准,杜绝从省外和县外调苗。造林种苗必须具备“一签 两证” ,达到相关标准合格以上。用苗单位和退耕农户发现苗木达 不到标准的,有权拒收。由于严把种苗质量关,在工程造林中苗木 合格率均达 98%以上。
三是严把整地栽植关 。
在栽植过程中,林业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施工点,严格按 照《 普定县 喀斯特地区造林技术规程》作现场技术指导,坚持按作 业设计施工,整地合格方可栽植,栽植做到随起随栽。
四是严把检查验收关。
对栽植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当年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 准的,限期补植重造,确保造林质量。
五是严把管护关。
对验收合格的图班, 严格管护制度, 落实管理责任, 由乡 (镇 ) 政府组织自查,林业局复查,对管护不力者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二、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性培训
(一)认真抓好项目实施,打牢科技支撑基础
从 2000年至 2004年,在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和南京林业大 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 的技术指导下,共实施 2000年国家林业局领导 退耕还林(草)科 技试验点《喀斯特地貌植树种草》 、 2001年天保支撑《喀斯特困难 地造林技术综合示范》 、 2003年退耕支撑《喀斯特石灰岩山地造林 技术试验示范》 、 2003年退耕支撑《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 生态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 2004年退耕支撑《南方石漠化植被恢 复应用示范》 5个科技支撑项目。面积 9321亩,涉及 14种造林模 式,其中:冰脆李与金银花混交、刺槐与侧柏混交、南酸枣与 桤木 速生树种筛选已成功,新品种 刺槐试验成功等,为全县退耕还林的 树种选择、营造林模式后续管理提供了更好的 示范、培训作用。 (二) 抓好 示范点建设,辐射带动工程向高水平发展
为提高全县退耕还林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先后在 坪上乡白 水片区 石漠化退耕地上建立了针阔、 乔灌、经济与生态、常绿与落 叶混交的多种混交组合示范林 5141亩,该示范林以生态效益为主 体,兼顾经济效益,效果突出,得到国家、省、市资深专家的一致
好评。 在 地区 坪上乡坪上村孙家大地 石漠化困难退耕地建立了冰脆 李加金银花模式示范点 923亩,以经济效益为主, 兼顾生态效益, 该 示范点建设第四年后使种植户每亩增加收入 1500元以上。在白 岩镇老龙村石漠化荒山上建立侧柏加刺槐治理模式示范林 961亩。 (三)及时作好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依靠科技推进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我们适时进行 经验总结交流,进行示范展示,先后整理推出《以实施退耕还林工 程为契机,推进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进程 》 、 《抓好脆弱生态区退耕还 林,促进 石漠化植被恢复 》 、 《推进种植管理规范化,促进地方 冰脆 李健康有序发展 》 、 《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喀斯特地区困难地 标准化 示范造林技术 》等文章,为进一步规范带动 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 施奠定技术基础。
(四) 加强业务 培训,促进管理者提高业务素质
我县于 2002年由县委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及林业站长到南京 林业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系统业务培训,同时,邀请中国林科院 亚林所、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贵州省林业科学研 究院等科研院 (所) 的专家教授到我县做专题讲座, 对县、 乡 (镇) 分管领导、 技术人员和重点村干部及承包大户进行林果与造林技术 培训。县林业局和各乡(镇)还在不同季节举办主要造林技术管理 的培训班对林业造林大户和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参加培训人员 达 3.2万人次。 。
三、做好土地分户丈量,确保退耕农户利益
(一)宣传政策,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对规划区的退耕农户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工作,给他们讲清
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恢复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和改善生产环境的重要 性。
(二)认真搞好规划,避免盲目性,提高科学水平
选派技术业务水平高的技术干部到项目实施区进行认真规划 和设计,根据退耕农户的意愿规划山头地块。
(三)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老百姓利益
根据已经规划出的图班,由项目区内的 乡(镇)人民政府组 织涉及的村委会人员进行土地丈量,并在村委会所在地进行公示 7天,土地丈量结果无异议后,再实施造林和确权发证。
四、建立健全档案、确保规范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补助期限长,因此,建立 健全退耕农户与工程管理档案对严格执行国家的兑现政策显得十 分重要,我县自 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县林业局专门建 立安排退耕还林工程档案专柜,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县林 业局购臵 1:10000和 1:50000地形图各一套,购臵微机 3台、扫 瞄仪、刻录机、打印机各一台、手持 GPS 仪器 6台面广、档案柜 6个,档案盒 500个;印刷退耕还林合同、小班管理卡片、兑现表等 各种表格 30万张, 将要求归档的各种资料以乡镇为单位单独建挡, 并与政策补助兑现、林权证发放有关的材料全部入挡,永久保存, 同时对每年的施工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结果的 一切图、文、表等 资料实行微机化管理,基本实现了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的目标。 五、严格检查验收程序,确保政策兑现
(一)实行技术人员检查验收责任制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我县在每年进行一次大
面积的县级自查验收,在每次自查验收前,均制定了检查验收的工 作方案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进行短期培训,统一了检查验收的标 准和方法,要求参加的检查验收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把 握被检查验收小班(地块)的面积核实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县林 业局领导还带队对已经检查验收的小班(地块)进行抽查,加强复 核督查,从而保证检查验收结果真实可靠,让广大退耕农户心服口 服。
(二)强化县级自查验收结果
及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的县级自查验收后, 并把结果作为兑 现国家政策补助的依据,及时将自查验收结果送报县粮食、财政、 农发行及信用联社等部门, 把上级拨给我县的国家政策补助下拨到 乡(镇)粮管所、财政所、信用社,及时发放到完成造林任务并且 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退耕农户手中,为了确保国家补助及时、全额 兑现给退耕农户,县委、政府组织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纪 委监察、审计、粮食、财政、林业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督查组,对 各乡(镇)的钱、粮兑现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促使退耕还林钱、粮 补助尽快足额兑现到位。
六、加强退耕还林领导,强化管护责任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一)多方面落实责任
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负 责同志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县政府与各乡(镇)政 府,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与奖惩, 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和造林总理事故追究制。
(二)全面实施封山管护措施
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纳入县林业局与天保工程聘请的专 (兼)职护林员签订的护林合同的管护范围,明确护林员的责任, 结合每年护林防火的宣传,一并大力开展禁止野外放牧活动,加强 退耕还林地的管护。县林业局不定期进行检查,如发现护林员一次 不在岗时给予批评,两次不在岗时给予黄牌警告,三次不在岗时给 予解聘。
(三)加大对新造林地的管理
对雨季栽种的营养袋苗,冬春栽种的裸根苗,如果出现缺 窝断行的小班(地块) ,要及时进行补植补造,搞好树体管理, 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
七、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我们经过多年 的探索、实践和认真总结,工程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工程实 施的标准和上级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对于一个动态工程,仅靠 几年时间总结出来的管理模式是难以适应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管 理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不畏艰难,艰苦探索,再接再厉, 使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