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读《别闹了,费曼先生》
读《别闹了,费曼先生》
初中刚接触物理的时候便知道了物理学界有一个天才叫费曼,之后也看过一些介绍关于他生平的书,包括他在物理上的建树,对于发明原子弹的贡献,还有他那近乎顽童般的性格以及他和阿林的爱情,都让我对他有着浓烈的好奇感。在我们了解费曼的过程中,首先,有必要消除对科学家偏见,科学家不是什么怪人,事实上,真正的科学家是拥有最最纯洁特质的一群人。《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风趣,我们可以体会到费曼这位理论物理学家的诙谐幽默以及他所揭示的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种种荒谬可笑之处。
读完本书后感觉费曼是一位天才,他的才智让普通人黯然失色,但也有人不屑费曼所显示的种种非凡特质,认为有心人也可以成为他那样的思考者。当然,真实的费曼也许和他自述中体现的自己有差距,但是,仅仅通过本书的自述,我还是可以细细的读出他与众不同的原因。
他保持儿时好奇心以至发问钻研成为了习惯;儿时父子打成一片,费曼形成活泼性格,爱开他人玩笑;父亲寓教于乐,培养费曼形象化思维;费曼以思考为最大乐趣,因此有耐心去解答各种形式的智力难题,死不服输,久而久之,思考也成了习惯;他严谨求实,结合自己独特的形象化思维习惯,最终取得研究成果;他随性自学,在数学、物理方面如鱼得水,科学思维逐渐成熟??至于他在其它方面的“过人”之处,比如和漂亮女孩搭讪、打鼓、绘画,也许是因为他一向对未尝试的事物抱有好奇心,加上愿意虚心学习、勤奋练习的原因。
最后对照自身,我发现,费曼对科学对人生的理解正是需要我努力去读懂并做到的。
一、好奇心不仅重要,而且还会让生命、生活变得趣味起来。想想那个叫费曼的家伙,为了证明尿液不是因为地心引力排出体外的,他倒立着嘘嘘时,就明白了。同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这个家伙鼓捣那鼓捣这的,开心起来,也当明白。
二、对于自己的专业精通又专注几乎就是自己对生命最好的馈赠,它不仅能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更是能为这世界创造更多价值,而这或许就是生命意义所在。费曼因此得到诺贝尔奖,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接近这世界规则所在。或许可以用说到专业的时候眼睛是否会闪光来做是否专业、专注的判断标准。而费曼这个家伙讨论自己专业物理学的时候会大声地朝比他更出名更权威的大人物说:这太愚蠢了,尽管他起初也紧张,也不安。
三、寂寞是人生的通病,这不仅无聊而且麻烦。而科学家派遣寂寞的方式并不见得高明多少,费曼依靠高人的指点,一夜情才得以成功。再婚也只是因为寂寞。但同时又会发现,拥有一项专业之外的爱好又是多么奇妙的事,没什么能比它更能有效地派遣寂寞了。费曼的爱好是开保险柜的锁、打不看乐谱的鼓、还有画画。 虽然书中并未过多的提及他和阿琳的爱情,我想这多半是出于悲痛。但我们也很容易看出,费曼一生都是在用插科打诨来掩饰因为失去阿琳而带来的永远挥之不去的悲伤。在他的晚年,费曼努力地做好阿琳认为重要的事情。他开始绘画,并画出了很好的素描和油画作品。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虽然归为科普读物读物,全书却没有一个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有的只是一个物理学家对待科学,对待生活的喜爱、思考、及不断探索的精神,幽默风趣的语言之下透露出的是费曼那简单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而更从自己言行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范文二:正传:28.别闹了!费曼先生
美国人开始加紧曼哈顿工程的进度了。这个工程太过庞大。首先要测试一下能不能实现传说中那个链式反应。那就要先搞个反应堆来试试看。这事儿就落在费米的头上。费米带人马在哥伦比亚大学搞反应堆啊。后来美国当局觉得大家在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分散着不太好。大家集中一下吧。于是费米大搬家来到了芝加哥大学。一大批科学家都来到了芝加哥大学。比如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也在。不过泰勒心高气傲,他总想搞点儿大家伙。他的主攻方向是在核聚变上。费米纲领着一帮子人搞核反应堆。费米溜达来溜达去,就相中了一个废弃体育场的看台,在看台底下有个大房间,这地儿用来搞反应堆是刚好。于是一帮子科学家们就扎进了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底下。康普顿、费米、西拉德一块儿搞啊。几位都是实验物理学高手。
建造芝加哥反应堆是“曼哈顿工程”中最脏最累的工作。因为他们用的是石墨当作减速剂。那东西黑乎乎的,而且很软,蹭上就黑一大块。可不是最脏的东西吗。这个装置长10米、宽9米、高5.6米。反应堆,顾名思义。就是一堆的东西堆在一起。装了52吨核反应材料,其中6吨是金属铀,另46吨是氧化铀。就像千层饼一样,石墨块都是带孔的。横向的孔里插核材料。纵向的孔里面插控制棒。总共堆了有57层。铀元素受到中子源的照射,就开始发生核反应了。U235会发生裂变。原子核被打碎,放出中子。在石墨的作用下,中子被减速变成慢中子。但是U235太少了,大部分是U238。U238吸收了中子以后就变成了超铀元素。就是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在U后边的那些元素。控制棒是一些能够吸收中子的金属制成的,比如镉元素。以前锂电池还没普及之前,大家充电电池都用的是镍镉电池。就是这个镉元素。做成棒状插进反应堆。多插一点儿,吸收中子就多。链式反应就会变慢。反过来,少插点儿就会变快。用这个来控制反应堆的反应速度。
美国人花了150万美元来造反应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们在干着体力活。轮班24小时搬石墨块,堆出了一个500吨的庞然大物。一帮子科学家站在安全区域。其实大家也不知道这地儿到底是不是安全。反正离远点儿。费米拿着个计算尺,看着中子计数器的读数。1942年12月2日上午10:37。费米下令,把控制棒提出来。开始核反应堆的第一次运转。随着控制棒一点点儿的提起来。中子计数器的开始孜孜嘎嘎的作响。声音越来越大,而且噼啪声越来越密集。记录纸带上笔尖划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大家心里都没底啊。首先一个问题是链式反应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会不会噼啪响一阵子最后没动静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假如能持续进行下去。会不会愈演愈烈最后失控。大家心里都没底啊。一群年轻人组成的敢死队站在核反应堆上,手里拎着几大桶含有镉元素的溶液,万一反应堆失控的话,先把溶液浇进去灭火,含镉的溶液直接灌进去大量吸收中子,反应堆就停了。费米拿个计算尺推推拉拉的一顿算。然后指着曲线说,到达这个数值以后,曲线应该会变平。反应堆不会失控。果然就像费米所说的。反应到达他说的那个数值之后开始平稳的持续了。费米有下令再把控制棒拔出来一点儿。果然曲线开始再度上升。过一会儿,又稳定在了另外一个数值上。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可控的核反应。1942年12月2日下午3:25。这是划时代的一刻。原子能被人类驯服了。
费米打响了第一炮,链式反应是靠谱儿的。是可以输出巨大的能量的。而且反应堆还有一个功能是生产自然界不存在的核材料。U238在俘获了中子以后会变成U239,这东西不稳定。半衰期只有24分钟。U239就会衰变成为镎239,镎239也不稳定,半衰期只有2.35天。就会衰变成为钚239。钚239 是一种可以造原子弹的核材料。U238在反应堆里面放上一段时间,充分的核反应。拿出来以后,放在个大水池里边泡着。等着U239变成镎239,最后变成钚239。反正放上几个月,就会产生不少的钚239。钚和铀是两种不同的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有差异。分离开是不难的。用化学方法萃取就可以了。因此用钚来制造核弹好像要比铀要方便。毕竟U235的提取极其困难。因为U238跟U235的化学性质一模一样。只能靠物理手段分离。那就太难太难了。
费米的反应堆运行了28分钟。下午4:04.实验结束。根据费米的实验。要想提取出足够的钚元素。大概需要6个大型反应堆。每个都比费米的反应堆大好多倍啊。这事儿就摆到了格罗夫斯的案头。格罗夫斯要找个地方来建大型的核反应堆。该建在哪儿呢?有人提议。建到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吧。但是格罗夫斯马上否决了这个提议。因为那儿已经没有地方了。田纳西州的橡树岭是铀工厂的所在地。在那里,电磁分离工厂的第一期工程已竣工,那儿有有史以来最大的磁铁,每个磁铁重达3000吨到10000吨不等。那么老大的电磁铁需要很多的铜线来绕制啊。上哪儿找那么多铜啊。要知道战争时期啊,铜是紧俏物质。子弹炮弹电线都需要铜啊。怎么办,向美国的国库借钱,要银子。钞票不要,就要银子。国库真实给力啊。咬牙发狠,先后拿出了1.4万吨白银。那些巨型的电磁线圈,那是白花花的银线绕出来的。橡树岭工厂是靠电磁分离,分开U235和U238。原子弹两条路径。一个是靠铀元素。提取铀元素要靠物理办法。比如电磁分离、气体扩散。钚元素也可以造原子弹。需要动用核反应堆和化学方法。一般来讲,钚元素容易搞。铀元素比较难。穷国一般先从钚元素下手。比如。但是其实钚元素造核弹有无数的坑在等着呢。那些想得到原子弹的后发国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那就被这条路坑的不浅……
美国人最后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找到了地方。在哪里建了大型的核反应堆,专门生产钚元素。汉福德最近这个地方经常上科技媒体。因为最近引力波探测器比较的火。美国的两座干涉仪。其中一座就在汉福德。1944年9月初,在汉福德地下的三个核反应堆中的第一个反应堆:“反应堆B”也已经准备就绪。直到9月27日凌晨两点,反应堆已经在不停地生产运转着。可在那天凌晨三点,“反应堆B”突然“死机”了。清晨六点半,反应堆还是没有丝毫活过来的迹象。科学家们困惑不已,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反应堆“死机”?“反应堆B”看上去更像一堆价值300百万美元的垃圾。
第二天,当这群沮丧万分的科学家们拼命寻找事故原因时,反应堆就像它当初神秘死去一样又神秘复活了。随后,反应堆又出其不意地冷却下来,变得一片死寂。于是,一大批科学家被召集到一起给“反应堆B”诊断毛病。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氙135的气体,它的半衰期是9.4小时,正是这种气体“毒死”了反应堆!费尔米经过仔细计算,提出将反应堆的铀装载量增加25%就可能解决氙气中毒现象。他们照此实验,“反应堆B”果然没有出错。不久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分离程序,汉福德的工厂终于生产出了第一块钚金属。
好了,现在铀元素和钚元素都有找落了。两座大型基地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核材料。那么原子弹的总体设计和总装放在哪里呢?就放在奥本海默负责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一大堆的科学家定期开会汇报工作。总体进度都是这里控制的。后来费米等等一大帮子科学家都集中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玻尔也在那里,参加了核计划。不过玻尔老爷子只是顾问。他的学生惠勒可是核心人员之一。惠勒带了他自己的一班学生也来参加曼哈顿工程。其中既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叫费曼。那费曼见到玻尔,那是徒孙见师爷啦。玻尔一个电话就把费曼给叫过去了。两个人一聊天,波尔发现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别看在玻尔面前聊天有点儿放不开,诚惶诚恐的样子。毕竟玻尔是量子力学的祖师爷啊。但是一谈到具体的物理问题,那费曼是一步不让。直接敢反驳玻尔的意见。玻尔也是出了名的死杠头,连爱因斯坦都扛不住。闹的薛定谔大病一场。这一老一少吵起来就没完没了了。但是,玻尔最后还是称赞费曼。这小伙子有见识,是个物理学奇才。其实洛斯阿拉莫斯的能人多了去了。大牌的物理学家和炸药奖得主一大把。但是他们见了玻尔都是恭恭敬敬的。玻尔后来评论道,不能只听这帮子人的,这帮子人只会说:“是,玻尔先生”。大家需要听一听这些小伙子的意见,他们会说:“你疯了!”
不过这个费曼,也有点儿太顽皮了。他住在营区的外围,有些人不想绕个大圈子从正门进去,就把铁丝网搞出个大洞。就从大洞里面进出。这个费曼就玩儿开行为艺术啦。他总是从大门出去。然后从破洞钻进去。一直是这样干。直到门口的警卫人员纳闷儿,怎么只见这个人出去,不见这个人进来。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最后警卫发现不对劲,赶快报告了领导。结果费曼就被抓起来了。人家一问他,他说后边有个大洞。
当然这不是啥大事儿,费曼又被放出来了。后来费曼又发现,他们办公室的柜子不牢靠。一把小锁,捅咕捅咕就能搞开。甚至你不把锁捅开,从柜子底下的一个洞里面也能把文件拿出来。又一次开会的时候,他就抱怨,这柜子不保险。当时泰勒也在座。他说自己都把文件放在桌子抽屉里。不放柜子里。泰勒问费曼,是不是比柜子安全。费曼说不知道。没看过泰勒的抽屉。会继续开啊,泰勒坐前排,费曼坐后排。费曼偷偷溜出去了。发现泰勒的抽屉,根本连锁都不用打开。从后边能伸手从抽屉后面把文件全抽出来。他就一伸手把文件全抽出来了。放在桌子旁边。然后溜回去接着开会。会议结束,他追着泰勒,非要看看泰勒的抽屉。泰勒很自信啊,自己抽屉还是很安全的。结果他打开抽屉的时候,吓得脸都绿了,文件全没了。当然,费曼一边儿偷着乐去了。这个费曼经常搞这类的恶作剧。但是,格罗夫斯将军还是没把他怎么样。因为格罗夫斯也知道费曼坐这号人能帮助他们发现安保漏洞。也就不大追究他了。
费曼还做了一件事儿,他受命把工程的目的告诉了做数学计算的那帮子人,那帮子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搞的东西是啥。当他们知道自己搞的是原子弹,目标是打败法西斯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
别以为费曼只会搞恶作剧。人家后来在量子力学上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很多趣闻都是他记录下出来的,有一本书叫《别闹了,费曼先生》讲述的就是这些事儿。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早在1943年,奥本海默他们就搞出了两种原子弹的构型,一种叫做枪法型,一种叫做内爆型。U235的产量很少,只够做一颗原子弹。但是钚元素相对较多。其实是因为钚的临界质量相对较低。几公斤就够用了。铀要十几公斤才行。但是,本宇宙的基本法则是出来混总要还的。U235虽然提取困难,但是可以用简单的枪法型构型来做原子弹。钚元素虽然用量小,而且提取相对方便。但是必须用复杂的内爆型构型。这个内爆型构型比较复杂。必须要做实验,说白了必须试爆一颗,奥本海默心里才有底啊。大家都在努力,努力的提取核材料。要攒够需要的数量,在1944年,那还远远做不到。这事儿要到1945年才凑足。但是1944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成功。随着美军的战线不断推进。一个小组开始在欧洲大陆搜寻德国核研究的情报。他们到了法国就开始不断的找寻。他们的代号叫阿尔索斯小组。第一站就到了巴黎,先来找约里奥居里。因为这是法国物理研究的大本营啊。约里奥居里留在了巴黎。一方面德国人骚扰他,另一方面他的同胞也认为他是叛徒。约里奥最后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亲自上阵扔炸弹。阿尔索斯小组的人来找到他的时候,他先是一愣,这人自己见过,他是谁?
范文三:读《别闹了 费曼先生》有感
这本书可以说是费曼的一部自传,在我们去了解费曼的过程中,首先,有必要消除对科学家偏见,科学家不是什么怪人,事实上,真正的科学家是拥有最最纯洁特质的一群人。而费曼的经历,多多少少就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书中内容丰富,语言风趣,我们可以体会到费曼这位理论物理学家的诙谐幽默以及他所揭示的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种种荒谬可笑之处。《洛杉矶时报》在介绍这本书时就说“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同时愉快地读完本书后,我们可以更会去反思很多问题,关于教育方式、学界风气、科学品德等等。这里面突出的一点便是费曼本身身上所发散出的闪光。
有人读完本书后感觉费曼是一位天才,认为他的才智让普通人黯然失色,也有人不屑费曼所显示的种种非凡特质,认为有心人也可以成为他那样的思考者。当然,真实的费曼也许和他自述中体现的自己有差距,但是,仅仅通过本书的自述,我们还是可以细细的读出他与众不同的原因。
他保持儿时好奇心以至发问钻研成为了习惯;儿时父子打成一片,费曼形成活泼性格,爱开他人玩笑;父亲寓教于乐,培养费曼形象化思维;费曼以思考为最大乐趣,因此有耐心去解答各种形式的智力难题,死不服输,久而久之,思考也成了习惯;他随性自学,在数学、物理方面如鱼得水,科学思维逐渐成熟;他严谨求实,结合自己独特的形象化思维习惯,最终取得研究成果……至于他在其它方面的“过人”之处,比如和漂亮女孩搭讪、打鼓、绘画,大概是因为他一向对未尝试的事物抱有好奇心,加上愿意虚心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发掘其中乐趣的原因吧。
我们不难发现,费曼的经历中,有几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一生:兴趣、乐趣、科学品德。费曼一直在做的,无非就是顺从自己的兴趣,从任何事物中寻求、获得乐趣,在研究中坚持自己的科学品德——费曼称之为诚实原则,即竭尽所能向他人提供所有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信息,以让他人从中作出裁定(有兴趣可以阅读本书“草包族科学”一节)。其中,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玩”的精神了,可以说,费曼一生都在“玩”物理,虽然坚持这种充满乐趣的“玩”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如果暂停了“玩”,费曼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灵感,书中对此有描写。另外,好奇心的保持、乐于思考的习惯、率真的态度也是费曼之所以成为费曼的原因。
我们还发现,费曼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刻,虽然书中只在几处提到父亲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探出,他的性格、形象化思维习惯都是年少时父亲潜移默化的结果,以至于在一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其他靠死记硬背学习的学生的不同之处。
最后对照自身,我们发现,费曼对科学对人生的理解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读懂并做到的。
1、好奇心不仅重要,而且还会让生命、生活变得趣味起来。想想那个叫费曼的家伙,为了证明尿液不是因为地心引力排出体外的,他倒立着嘘嘘时,就当明白。同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这个家伙鼓捣那鼓捣这的,开心起来,也当明白。
2、对于自己的专业精通又专注几乎就是自己对生命最好的馈赠,它不仅能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更是能为这世界创造更多价值,而这或许就是生命意义所在。费曼因此得到诺贝尔奖,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接近这世界规则所在。或许可以用说到专业的时候眼睛是否会闪光来做是否专业、专注的判断标准。而费曼这个家伙讨论自己专业物理学的时候会大声地朝比他更出名更权威的大人物说:这太愚蠢了,尽管他起初也紧张,也不安。
3、寂寞是人生的通病,这不仅无聊而且麻烦。而科学家派遣寂寞的方式并不见得高明多少,费曼依靠高人的指点,一夜情才得以成功。再婚也只是因为寂寞。但同时又会发现,拥有一项专业之外的爱好又是多么奇妙的事,没什么能比它更能有效地派遣寂寞了。费曼的爱好是开保险柜的锁、打不看乐谱的鼓、还有画画。
不是没有第四点了,只因这些已经足够,因为懂得节制也是书中之一。
这是一本好书,幽默风趣的语言之下透露出的是费曼那简单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而更从自己行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范文四:读书笔记——《别闹了,费曼先生》
《别闹了,费曼先生》 读书笔记
读书总是令人欢快的,尤其是读到这么一本好玩的书。《别闹了,费曼先生》描述了科学顽童费曼先生,传奇而又精彩的生活。当然首先还是把他标签化一点,他是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麻省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加州理工的大学教授,最重要的莫属于他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书中内容丰富,语言风趣,我们可以体会到费曼这位理论物理学家的诙谐幽默以及他所揭示的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种种荒谬可笑之处。《洛杉矶时报》在介绍这本书时就说“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同时愉快地读完本书后,我们可以更会去反思很多问题,关于教育方式、学界风气、科学品德等等。这里面突出的一点便是费曼本身身上所发散出的闪光。有人读完本书后感觉费曼是一位天才,认为他的才智让普通人黯然失色,也有人不屑费曼所显示的种种非凡特质,认为有心人也可以成为他那样的思考者。当然,真实的费曼也许和他自述中体现的自己有差距,但是,仅仅通过本书的自述,我们还是可以细细的读出他与众不同的原因。
他小时候就开始动手亲自修收音机,而往往通过一些很简单的手段他便能修好。大多数人不会修的原因是不敢去尝试。他还弄蚂蚁玩,为了防止冰箱的食物被蚂蚁糟蹋,他多次的做与蚂蚁相关的小实验。最终其实只是在门口放一块糖,然后不断的把蚂蚁搬运到糖所在的位置就好啦。他还观察蚜虫与蚂蚁的互利共生的现象,当然他研究的时候可纯粹是为了好玩。在麻省理工加了麻省的兄弟会。他经常戏弄他的兄弟会的同胞。有一次,一个人偷了兄弟会的一扇门,他就想:那我偷走另一扇门肯定不会被发现啦。于是他就偷走了另一扇门,最后第一扇门的真凶被查获了。他却一直相安无事。兄弟会一定要找到第二扇门,他们开始调查。费曼很坦然的告诉兄弟会,是他偷了,可兄弟会竟愣是不相信。写到这,竟然不想继续描绘这些小故事了。
这本书另一个让我注意的点是费曼先生的纯真。惠勒教授组织大家美国教授去巴西访问,临行前通知教授们都最好学一点葡萄牙语。整个教授团体,只有费曼先生一人学了。美国教材审核委员会,组织一大批人审核小学教材。真正把小学教材读完,然后提出中肯意见的也只有费曼先生一人。加州理工组织教授参加舞会,通知教授们都要学些舞蹈。当然也只有费曼先生一人认认真真的学了。费曼先生成功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这种单纯。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即可。不用多想,一步一个脚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费曼先生的这股子单纯,值得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思自己。在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太多其他的因素而忽略了做事这件事情本身。
我们不难发现,费曼的经历中,有几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一生:兴趣、乐趣、科学品德。费曼一直在做的,无非就是顺从自己的兴趣,从任何事物中寻求、获得乐趣,在研究中坚持自己的科学品德——费曼称之为诚实原则,即竭尽所能向他人提供所有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信息,以让他人从中作出裁定(有兴趣可以阅读本书“草包族科学”一节)。其中,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玩”的精神了,可以说,费曼一生都在“玩”物理,虽然坚持这种充满乐趣的“玩”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如果暂停了“玩”,费曼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灵感,书中对此有描写。另外,好奇心的保持、乐于思考的习惯、率真的态度也是费曼之所以成为费曼的原因。
透过这本书所有好玩的故事,能发现的是费曼先生,坚持不懈的对为什么的探索。他做一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好玩,然而对于这个好玩,他却能和别人琢磨出不一样的道理。他不止步于浅层的好玩,透过好玩,他会去思索背后的物理本质。他不喜欢背东西,他要把一切理论事例化。课本上说:能量能够使物体发生运动。那么如果把能量这个名词换成小猫小狗也说的通,换成乱七八糟的名词都讲得通。因此课本应该换一种方式叙述。他以人为例。人可以运动是因为人吃了食物,食物来源于植物,而植物只有被太阳照射才能长大。植物吸收了太阳能开花结果,人吃了植物然后可以运动。人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是植物吸收的太阳能。
这样的话,事实就清楚了。人运动的根本原因也就搞清楚了。费曼先生在巴西当教授的时候,批判巴西教育的时候说:巴西的课本大都是用一些字说出另一些字的意思而已,一点都没提到自然。学生们只会背诵东西,只会举一不会反三。更重要的是学生也不会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就是不动脑思考的表现。这又让我联系到了我们的线性代数课本。里面都是一堆堆的概念没有一点应用方面的知识。我买的美国教授编的一本教材,人家里面就既有概念又有应用。可能我们国内的教育和巴西的教育没什么两样,只是重视考试,把大学当成了高中的延续。一味的背东西,却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不去探究概念背后的实例,终究是无法搞定科学的。费曼先生说,巴西只有一大堆会做物理题的人,却没有一个物理学家。国内可能也是一样,当然只是可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还发现,费曼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刻,虽然书中只在几处提到父亲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探出,他的性格、形象化思维习惯都是年少时父亲潜移默化的结果,以至于在一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其他靠死记硬背学习的学生的不同之处。
最后对照自身,我们发现,费曼对科学对人生的理解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读懂并做到的。
1.好奇心不仅重要,而且还会让生命、生活变得趣味起来。想想那个叫费曼的家伙,为了证明尿液不是因为地心引力排出体外的,他倒立着嘘嘘时,就当明白。同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这个家伙鼓捣那鼓捣这的,开心起来,也当明白。
2、对于自己的专业精通又专注几乎就是自己对生命最好的馈赠,它不仅能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更是能为这世界创造更多价值,而这或许就是生命意义所在。费曼因此得到诺贝尔奖,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接近这世界规则所在。或许可以用说到专业的时候眼睛是否会闪光来做是否专业、专注的判断标准。而费曼这个家伙讨论自己专业物理学的时候会大声地朝比他更出名更权威的大人物说:这太愚蠢了,尽管他起初也紧张,也不安。
3、寂寞是人生的通病,这不仅无聊而且麻烦。而科学家派遣寂寞的方式并不见得高明多少,费曼依靠高人的指点,一夜情才得以成功。再婚也只是因为寂寞。但同时又会发现,拥有一项专业之外的爱好又是多么奇妙的事,没什么能比它更能有效地派遣寂寞了。费曼的爱好是开保险柜的锁、打不看乐谱的鼓、还有画画。
不是没有第四点了,只因这些已经足够,因为懂得节制也是书中之一。
《别闹了,费曼先生》最后一章的题目是“草包族科学家”。他骂这些人毫无理由的接受别人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在接受之前,自己都不去算一算。从来不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知道一味的拿来用。用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问题在哪里。草包族科学家也不敢面对真实的实验数据。费曼先生提出了两个守则:1.不能欺骗自己;2.一旦你下决心要测试一个定理,或是说明某些观念,那么无论结果偏向哪一方,你都应该把结果发表出来。如果单发表某些结果,也许应该把论据粉饰的漂漂亮亮,但事实上,一定要把正反结果都发表出来。费曼先生最后也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自由自在的坚守诚实的品格;而且不会由于要维持你在组织里的地位,或是迫于经济压力,而丧失你的品德。他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够获得这样的自由。
范文五:读《别闹了,费曼先生》有感
读《别闹了,费曼先生》有感
这本书可以说是费曼的一部自传,在我们去了解费曼的过程中,首先,有必要消除对科学家偏见,科学家不是什么怪人,事实上,真正的科学家是拥有最最纯洁特质的一群人。而费曼的经历,多多少少就是他们之中的典型。书中内容丰富,语言风趣,我们可以体会到费曼这位理论物理学家的诙谐幽默以及他所揭示的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种种荒谬可笑之处。《洛杉矶时报》在介绍这本书时就说“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同时愉快地读完本书后,我们可以更会去反思很多问题,关于教育方式、学界风气、科学品德等等。这里面突出的一点便是费曼本身身上所发散出的闪光。
有人读完本书后感觉费曼是一位天才,认为他的才智让普通人黯然失色,也有人不屑费曼所显示的种种非凡特质,认为有心人也可以成为他那样的思考者。当然,真实的费曼也许和他自述中体现的自己有差距,但是,仅仅通过本书的自述,我们还是可以细细的读出他与众不同的原因。
他保持儿时好奇心以至发问钻研成为了习惯;儿时父子打成一片,费曼形成活泼性格,爱开他人玩笑;父亲寓教于乐,培养费曼形象化思维;费曼以思考为最大乐趣,因此有耐心去解答各种形式的智力难题,死不服输,久而久之,思考也成了习惯;他随性自学,在数学、物理方面如鱼得水,科学思维逐渐成熟;他严谨求实,结合自己独特的形象化思维习惯,最终取得研究成果??至于他在其它方面的
“过人”之处,比如和漂亮女孩搭讪、打鼓、绘画,大概是因为他一向对未尝试的事物抱有好奇心,加上愿意虚心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发掘其中乐趣的原因吧。
我们不难发现,费曼的经历中,有几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一生:兴趣、乐趣、科学品德。费曼一直在做的,无非就是顺从自己的兴趣,从任何事物中寻求、获得乐趣,在研究中坚持自己的科学品德——费曼称之为诚实原则,即竭尽所能向他人提供所有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信息,以让他人从中作出裁定(有兴趣可以阅读本书“草包族科学”一节)。其中,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玩”的精神了,可以说,费曼一生都在“玩”物理,虽然坚持这种充满乐趣的“玩”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如果暂停了“玩”,费曼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灵感,书中对此有描写。另外,好奇心的保持、乐于思考的习惯、率真的态度也是费曼之所以成为费曼的原因。
我们还发现,费曼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很深刻,虽然书中只在几处提到父亲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探出,他的性格、形象化思维习惯都是年少时父亲潜移默化的结果,以至于在一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其他靠死记硬背学习的学生的不同之处。
最后对照自身,我们发现,费曼对科学对人生的理解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读懂并做到的。
1、好奇心不仅重要,而且还会让生命、生活变得趣味起来。想想那个叫费曼的家伙,为了证明尿液不是因为地心引力排出体外的,他倒立着嘘嘘时,就当明白。同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这个
家伙鼓捣那鼓捣这的,开心起来,也当明白。
2、对于自己的专业精通又专注几乎就是自己对生命最好的馈赠,它不仅能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更是能为这世界创造更多价值,而这或许就是生命意义所在。费曼因此得到诺贝尔奖,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接近这世界规则所在。或许可以用说到专业的时候眼睛是否会闪光来做是否专业、专注的判断标准。而费曼这个家伙讨论自己专业物理学的时候会大声地朝比他更出名更权威的大人物说:这太愚蠢了,尽管他起初也紧张,也不安。
3、寂寞是人生的通病,这不仅无聊而且麻烦。而科学家派遣寂寞的方式并不见得高明多少,费曼依靠高人的指点,一夜情才得以成功。再婚也只是因为寂寞。但同时又会发现,拥有一项专业之外的爱好又是多么奇妙的事,没什么能比它更能有效地派遣寂寞了。费曼的爱好是开保险柜的锁、打不看乐谱的鼓、还有画画。
不是没有第四点了,只因这些已经足够,因为懂得节制也是书中之一。
这是一本好书,幽默风趣的语言之下透露出的是费曼那简单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而更从自己行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读《别闹了,费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