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提纲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引言
四、正文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
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引言
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正文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共和国政权大厦的基石,
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之休戚相关。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对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现实,乡镇行政管理中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工作的实际需要迫使自己就现代乡镇行政管理去思考、去研究。 本文《现代乡镇行政管理研究》,分乡镇行政管理及其特点、当代乡镇行政管理现状、优化乡镇行政管理的原则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党委权利过分集中;人浮于事、管理方式陈旧;机构条块分割,政府职能被肢解;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责任错位;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财政举步维艰;人民代表大会功能柔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与村委会矛盾加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于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农村税费改革
农业税费改革从2000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山东等16个省份。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义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新农村建设的总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应该说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既要求经济发展,也要求社会发展;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探讨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先就当前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①党群机构:党委办公室(有的乡镇把党委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在一起,称为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②政府机构:政府办公室(或党政办公室)、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③司法机构:人民法庭、司法所(或司法助理);④下属企事业单位: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粮管所、烟草站、社会事务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站、卫生院、中学、中心校、邮电所等;⑤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国土资源管理所、林业站、派出所、烟草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有政府办、农业服务中心、计生
办、计生服务站、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财政所、粮管所、卫生院、中学、中心校等单位。
不过,乡镇机构设置不是千篇一律,并非每个乡镇都建有人民法庭、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邮电所、工商所等机构,这些单位是按片区设立,一个单位负责管理几个乡镇的相关业务工作。
(二)行政运行模式
乡镇办事处均建有相同的领导机构核内设机构,即均设有党委、人大、政府三大领导机构。同时,不管是乡镇或办事处,均设有大体相同的党群部门和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 作为上连县、下连村的中间政权组织,乡镇主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7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同时,对村民委员会实施指导(宪法第110条规定:“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的关系应为指导关系,但事实上几乎都是领导关系。)这种行政运行模式,有的专家称之为“乡政村治”体制运行模式。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
施,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镇职能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
(一)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当前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是:
(1)政府职能庞杂、错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有的上级部门偏离了责权一致的原则,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权,把一些本该属于自己抓的工作下放给了乡镇,使乡镇疲于应对若干的“一票否决
制”,弱化了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另一方面,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农民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二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下,由于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乡镇政府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他们看见乡镇干部就戏称为“催粮、催款”,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三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忽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行政运行成本高,市场机制得不到有效发
挥,一些乡镇政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直接插手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3)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一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个别缺编单位进人时,不是从超编单位选调,而是从下级选调或公开招考,造成缺编单位逐步满编,而超编单位继续超编的现象,财政供养人员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二是财政供养人员与财力不相匹配。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诸如发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分税制,上级政府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如义务教育、民兵训练、计划生育等纯公共产品,同时,这些财源不多或发展经济不力的乡镇为了完成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他们的财政税收考核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所谓“协税”上。协税事实上就是拉税买税,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同时,为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
(4)党政不分,政事不分 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对政府工作实施领导主要是把宏观、把方
向,做好统揽和协调工作。但事实上,在乡镇一级,党委与政府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对每一个干部都同等下达、同等考核。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使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5)公务员政绩考核办法不完善,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目前,包括乡镇干部在内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还没有找到一种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的办法,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这种考核办法的不完善,还会加剧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而且会促使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大会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推荐,这本是扩大民主,落实干部、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部分乡镇干部(甚至县级干部)对此却
异常敏感。因此,该放手去做、去管的事不认真去做、去管了,因为做事就要触及各种利益的分配和调整,就会得罪人,就会在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中少得一票,甚至少得若干票。所以,好人主义盛行。如此种种,都不利于公务员的合理选拔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不利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不利于科学合理地选拔任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
(二)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 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
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
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我国的最基层政府—乡镇政府,既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又承担着组织、动员、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任务。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因此,进一步完善明确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乡镇致府的机构设置 有些人提出取消乡镇政府建制,或者强县弱乡、实行乡镇作为县市派出机构等若干建议。就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的需求而言,乡镇非但不能取消,而且应该强化。在新时期,乡镇面I临的问题并非源自乡镇本身,而是来自于整个中国政治体
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不过是整个中国体制矛盾中最尖锐、最集中的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镇的弱化和取消都意味着矛盾向核心地带的靠拢。乡镇的困难决不是乡镇制度本身的困难,而是整个中国体制改革困难的集中体现。因此,乡镇改革不是取消乡镇,而是要合理定位乡镇的职能,改革乡镇的体制。目前,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很不规范。要通过立法明确乡镇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工作程序,明确乡镇政府各项行政人事行为的程序和责任。法治化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乡镇改革中,要贯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针,保留履行政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压缩甚至撇开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对规模过小的乡镇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合并,减少数量,扩大规模。
(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创办的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财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大量的乡镇“负累”,有的甚至变成了乡镇财政的包袱。今后,乡镇政府应该从竞争性领域解脱出来,把办企业、做贸易的任务交给社会、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以多业并举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均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好政府的“越位”问题。再比如,乡镇领导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
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从现在的情况看,各乡镇自身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交叉,有许多应该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的事情,政府大包大揽,做了许多费力不讨好、事与愿违的事。乡镇政府依然承担着三夏生产、三秋生产等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众多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如信息技术支持、财政贴息等手段,通过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引导好资源积聚和资金投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与社会保障等,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今后,乡镇党委政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加强政府服务,把改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不该管的事情下决心坚决不管,
乡镇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型专业服务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把不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交给市场,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三)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乡镇机构改革在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有必要加快推进。重点是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 能,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冗员负担过重是目前乡镇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力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口、减轻财政负担已经是势在必行。各级人事部门在确定编制时,不仅要根据县、乡规模大小,也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的指导思想,对经济发展滞后,财政供给能力差的县、乡,可在省定编制的基础上,从低、从紧核定编制额,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深化教育改革,乡镇中小学要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杜绝超编现象。属于提供非公共产品和非公共服务的单位,可以取得经营性或服务性收入的单位财政要停止供给。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林业站等服务性单位,应通过服务收费来实现
自我平衡。应加快乡镇公共卫生改革步伐,减轻财政负担。 在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建议乡镇的规模应达到8-10万人,乡镇的领导职数一般可确定为5-7名,包括党委、人大、政府和武装部的领导干部,总人数应控制在20-30名(不含公安和工商税务部门等县级执法部门)。乡镇机构要精干,人员要相互交叉兼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机构与人员的作用,减少人员开支。对于乡镇机构人员过多的问题,主要应该通过“扎口子”,也就是严格定编,然后通过调整、逐年退休或鼓励提前退休等方式,将问题分年化解,不能过于急躁冒进。清退乡镇机构临时人员也是乡镇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决心,有措施。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裁减人员的生活出路。改革后,要避免或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的膨胀。
(四)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 就长期目标而言,乡镇自治、实现乡镇建制的地方化和公利化,应当是乡镇改革的方向。但就近期目标而言,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有效地领导和管理乡镇辖区内各项事务的有活力、有权威管理组织。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要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与事权范围,打造法治诚信、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结 语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应从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行政职能、合理划分乡镇行政区划、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乡镇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
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寇凤超.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8.
[2] 吴雁俊. 毕节地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 贵州发展研究, 2006, (5): 19-22.
[3] 左然.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4): 64.
范文二: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一、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2
(一)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紧张????????????????2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原乡镇管理体制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3
(三)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趋势???????????????????3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3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3
(二)行政运行模式????????????????????????4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由?????????????4
(一)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4
(二)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5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改革思路?????????????5
(一)加强政府机构建设 ?????????????????????5
(二)解决民主和收入分配问题 ??????????????????6
(三)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6
(四)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6
(五)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 ?????????7
(六)展望未来乡镇行政管理改革 ……………………………………………7 参考文献………………………………………………………………………………8
[摘 要]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紧张、运转困难,原乡镇管理体制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和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乡镇政府来自农业税费的收入大幅减少,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深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本文针对当前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前乡镇行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由,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出现了4种新型的乡镇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和“乡政村治”二元治理模式。[1]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5条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乡镇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07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第110条规定:“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乡村治理体制模式。但这一时期,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化工业体系,从而形成了国家行政权的下沉与“以农养政”时代的制度设计、经济上的工业化与政治上的民主化严重对立的局面,最终导致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且反复无常,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此,下一步的乡镇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是: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法制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本文试图通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乡镇行政管理及其特点、当代乡镇行政管理现状、优化乡镇行政管理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紧张、运转困难,迫切要求我们减人、减支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但也直接导致乡镇政府来自农业税费的收入大幅减少。尽管有上级转移支付,但仍难解乡镇财政困难、经费紧张的局面,乡村组织机构运转步履维艰,乡镇干部工资发放困难。大刀阔斧地推进
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种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是从根本上杜绝农民负担反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的现实途径。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原乡镇管理体制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和不断尖锐化,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深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税费改革后,原乡镇管理体制已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机构重叠、人员臃肿、因人设事、政事不分、企事不分,办事推诿,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更集中更尖锐地暴露出来,迫切要求对乡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三)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趋势,迫切要求我们根据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体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乡镇“七站八所”,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多年来已经呈现出“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理应由政府承担的服务“三农”的基本责任已经名存实亡。随着中央支农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旧的公共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群众意见大。因此,必须破旧立新,彻底改革原有乡镇管理体制,在职能、机构、人员和效率上做文章,建立新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探讨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先就当前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
乡镇设立的机构主要有:党群机构:党委办公室(有的乡镇把党委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在一起,称为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政府机构:政府办公室(或党政办公室)、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司法机构:人民法庭、司法所(或司法助理);下属企事业单位: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粮管所、烟草站、社会事务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站、卫生院、中学、中心校、邮电所等;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国土资源管理所、林业站、派出所、烟草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有政府办、农业服务中心、
计生办、计生服务站、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财政所、粮管所、卫生院、中学、中心校等单位。不过,乡镇机构设置不是千篇一律,并非每个乡镇都建有人民法庭、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邮电所、工商所等机构,这些单位是按片区设立,一个单位负责管理几个乡镇的相关业务工作。
(二)行政运行模式
乡镇办事处均建有相同的领导机构核内设机构,即均设有党委、人大、政府三大领导机构。同时,不管是乡镇或办事处,均设有大体相同的党群部门和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作为上连县、下连村的中间政权组织,乡镇主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7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同时,对村民委员会实施指导(宪法第110条规定:“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的关系应为指导关系,但事实上几乎都是领导关系。)这种行政运行模式,有的专家称之为“乡政村治”体制运行模式。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由
(一)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当前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是:
1.政府职能庞杂、错位 主要表现为:乡镇职能泛化、象征机构设置重叠、职权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
2.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1)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另一方面,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2)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下,由于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乡镇政府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他们看见乡镇干部就戏称为“催粮、催款”,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3)财政不堪重负体制不顺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供养人员过多,财政不堪重负, 财政体制不顺,出现拉税买税,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同时,为腐败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温床。(4)公务员选拔任用办法不科学、不完善,考核公务员的政绩还没有找到一种把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合理区分的办法,因此往往会出现把集体的政绩说成是个人的政绩,把别人的政绩说成是自己的政绩的现象。好人主义盛行,是行政管理体制出现弊端。(5)党政不分,政事不分,198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我国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改变党不管党、政不管政和政企不分的状况”,逐步扩大基层民主政治[2]。
(二)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对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
2.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 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 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改革思路
显然,进入20世纪之初的中国并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而且中国现代化的原始起点首先是通过暴力革命以取得民族独立,其后又把“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与“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步进行,由此形成了国家行政权的下沉与“以农养政”时代的制度设计、经济上的工业化与政治上的民主化严重对立的局面,最终导致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且反复无常[3]。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整个20世纪建构起来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漫长的艰苦斗争过程和激烈战争的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又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曲折变化和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现行的新型乡镇组织体系。它同党和国家政权组织一样,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我国人民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伟大成果之一。”[4]如果不了 解这一点,那么很可能会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乡镇政府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模式产生误解。
(一)加强政府机构建设
就目前中国农村社会的需求而言,乡镇非但不能取消,而且应该强化。目前,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很不规范。要通过立法明确乡镇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和工作程序,明确乡镇政府各项行政人事行为的程序和责任。法治化是乡
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乡镇改革中,要贯彻“小政府,大服务”的方针,保留履行政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压缩甚至撇开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机构。对规模过小的乡镇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合并,减少数量,扩大规模。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的改革试点。”[5]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高层决策者关于新一轮乡镇政府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的最新定位。
(二)解决民主和收入分配问题
解决民主意识不强问题,推进民主进程。在乡镇改革过程中,我区大力探索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的新形式,把干部任用的选择权交给群众,让群众亲自参与“父母官”的选举,同时,把乡镇政务财务实行“双公开”,接受群众民主监督,群众民主意识得到提高,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调整了利益关系。通过“以钱养事”,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由原来依赖收费求生存变为发挥特长求发展,不仅个人经济收入比原来有较大增加,而且有效地解决多年来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在乡镇改革中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今后,乡镇政府应该从竞争性领域解脱出来,把办企业、做贸易的任务交给社会、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以多业并举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均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好政府的“越位”问题。再比如,乡镇领导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从现在的情况看,各乡镇自身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交叉,有许多应该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的事情,政府大包大揽,做了许多费力不讨好、事与愿违的事。
(四)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是要按照经济与效率的原则,逐步改革现行乡村行政区划格局,实施“撤村并村”,减少行政村的设置,精减人员;其次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和人员,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再次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乡镇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将那些政府不该管的,本来可以通过市场去解决的事,如集贸市场建设等由市场去解决,逐步将农业、畜牧、广播电视等推向市场,凡能由市场调节的都应市场化。
(五)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
目前学术界对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仍然相当模糊,主要是认为“我国乡镇一级需要农民出钱养活的人员共有1316.2万人,平均每68个农民就要养活1名干部,因机构臃肿给农民造成的负担占农民实际负担的40%左右。”[5] 其实,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阳先生的研究结论,“从全国乡镇一级财政供养人员结构看,党政机关人员只占15%,其余70%以上人员都是教师编制。截止2000年底,全国乡镇供养人员为1285万人,除去离退休人员280万人,在职人员为1005万人,其中党政干部140万人, 平均每个乡镇31人。但每个乡镇实际工作人员已达到235人,其中主要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国共有690万人。从这一人员结构分布看,单靠精简党政干部是远远不够的,必然也涉及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资源重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6] 换言之,目前我国乡镇一级的“国家干部”人数是相对稳定的,基本保持在人民公社时期的水平。“而从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全国村民委员会数量由101.3万个减少到65.8万个,村干部人数也由455.9万人减少到259.2万人。”因此,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而不能要求县乡财政“自求平衡”。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启动市、县政府体制改革。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的低层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环改革的陷阱”。
(六)展望未来乡镇行政管理改革
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这项改革政策性强,也很艰巨,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适应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任何一项改革 ,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符合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向,切实让具有经营性质的服务组织顺应市场化、企业化、社会 化。三是要着力职能体制、机制、方式上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区域活力。四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顺民心、合民意,使改革能够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
解和支持,真正达到便民、利民之目的。
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P19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A],21世纪乡镇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P867
[3]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前提与准备(第1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21世纪乡镇工作全书》编委会.21世纪乡镇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P6
[5]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6] 赵阳,农村税费改革:包干到户以来又一重大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6月:P45~51.
范文三:浅谈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摘要】: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最微观的行政机关,直接面向基层,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乡镇行政管理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实施。因此,探讨乡镇行政管理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乡镇行政管理现状、原因剖析、思路对策等方面进行浅述,以期为乡镇行政管理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乡镇 行政管理 对策
引言
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 乡镇政权组织的概况
乡镇政权组织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权体制,乡镇是我国的最低一级政权。农村广大农民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乡镇政权组织,乡镇组织是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衔接点,是国家政权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政权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输出终端。目前,中国的乡镇政权大致以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位一体”这样的结构。乡镇党委事实上是乡镇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的主要决策者。乡镇人大是乡镇政权的权力机关,由它选举产生的乡镇政府是乡镇的行政中枢组织。乡镇政府既是乡镇人大决议的执行机关,也是落实乡镇党委决策的办事机构,其工作的效率直接制约着国家政令在农村基层贯彻落实的实际效果。现行的乡镇政治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行政管理体系的条块分割、上级部门与乡镇政权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下不合理的划分事权、村民自治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制约着乡镇政府整体施政能力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乡镇政府能力和行政效能。
二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 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
乡镇一级设立的机构主要有:①党群机构:党委办公室(有的乡镇把党委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在一起,称为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团委、妇联;②政府机构:政府办公室(或党政办公室)、派出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工商局、计生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公室;③司法机构:人民法庭、司法所(或司法助理);④下属企事业单位:计生服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粮管所、烟草站、社会事务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站、卫生院、中学、中心校、邮电所等;⑤机构管理情况:在政府机构及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中,邮电所、工商所、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国土资源管理所、林业站、派出所、烟草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属于垂直管理单位,即人事权及财权都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有政府办、农业服务中心、计生办、计生服务站、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财政所、粮管所、卫生院、中学、中心校等单位。
不过,乡镇机构设置不是千篇一律,并非每个乡镇都建有人民法庭、国家税务征收分局、地方税务征收分局、邮电所、工商所等机构,这些单位是按片区设立,一个单位负责管理几个乡镇的相关业务工作。
(二)行政运行模式
乡镇办事处均建有相同的领导机构核内设机构,即均设有党委、人大、政府三大领导机构。同时,不管是乡镇或办事处,均设有大体相同的党群部门和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 作为上连县、下连村的中间政权组织,乡镇主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7条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同时,对村民委员会实施指导(宪法第110条规定:“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的关系应为指导关系,但事实上几乎都是领导关系。)这种行政运行模式,有的专家称之为“乡政村治”体制运行模式。
三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上级部门与乡镇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县一级部门对乡镇工作干预过多、过细,各县的工作都需要乡镇落实,使乡镇行政管理机关疲于应付、顾此失彼,比较难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乡镇行政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的是权力上收,责任下划,相互不配套,上划部门都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以本部门为中心,甚至强调部门的职能和权力,有的出现各行其是,使乡镇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难以形成一盘棋,乡镇政府难以对乡镇站所分局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其结果是政出多门,权力交叉,责任推诿现象时有发生,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会难以协调,甚至无所适从。
(二)、条块管理权责不明确
乡镇人民政府是一个乡镇区域内城乡建设、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层的权力执行机
构,理应从法律上赋予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全力维护地方稳定,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地方事业发展。然而,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如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担负着区域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但分布在乡镇的一些接受垂直管理的职能部门,却很多需要接受上级“条条”领导,基层政府看得见却管不着,这样基层政府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就相应受到削弱。
(三)乡镇政府职能泛化,工作常错位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拥有7项职权,但在实际运作中,乡镇政府这7项职能被泛化,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建设无所不包,而且最重份量的工作还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于是安全生产、普高教育、无偿献血、征集兵员、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民政优抚、社保扩面、文明创建等各项中心工作无一不被交办到乡镇政府去办理、去完成,乡镇政府俨然成了一个全能型的政府。乡镇政府面对如此繁杂的行政事务,加上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素质有限,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办法来施政理政,于是经常出现履职错位或缺位,做了一些不该做、不该管的事,但一些该做、该管的事却没做好、没管好。
(四)乡镇财政来源有限,乡镇财政举步维艰
一是由于山区乡镇区位劣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税收税源有限,且增长缓慢。二是分税制抽取了乡镇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税收的大部分,使乡镇本级财政来源和积累更为有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没有足额到位,不能满足山区乡镇的正常运转需要。基于以上三点,大多数乡镇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根本不能算是一级独立财政,根本担负不起保运转促发展的重任,乡镇财政运行举步维艰,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根本无钱落实。
四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 合理划分职事权和职能
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不明,上级政府担负的工作,不管乡镇政府有无相应机构、职能,都要承担一些责任,且多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下发,使基层政府成了农村社会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这种情况下,常常使基层工作权责不统一,也造成乡镇政府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社会事业发展时出现无限的事权和责任。因此,在改革和完善乡镇行政管理机制上,应合理划分政府行政部门和机关的事权和职能,减轻乡镇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重压力,使其从无限的经济责任中解放出来;调整优化综合办事机构,进一步提高乡镇的施政能力和行政效率。另外,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建构服务型政府。政府推进统一领导与管理,或采取乡镇政府领导与业务部门指导相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 简政放权
在我国,随着中央政府越来越注重宏观管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可以预见进一步下
放权力,特别是分权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上级政权机关的县政府要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实行简政放权,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地把县直各部门下伸到乡镇的分支机构和派驻乡镇的专业人员按宜统则统、宜放则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下放给乡镇。其次,要理顺条块关系,给予乡镇相应的调控权。乡镇政府历来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各条线作出的决定、布置的工作都要由乡镇来完成。县级职能部门应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把一些部门分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的事权、人权、财权下放到所在地的乡镇政府,以便于乡镇政府充分行使管理职能。
(三)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
对乡镇政府的改革,目前学者有多种声音,一种是主张撤消乡镇政府,实行乡镇自治;另一种是主张改乡镇政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还有一种是主张强化乡镇政府职能,优化服务。笔者认为,在目前《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乡镇政府的设置还未修改的前提下,宜采用强化乡镇政府职能的观点,对乡镇政府在体制内进行改革,科学界定职能。职能界定除了《地方组织法》所规定的七项外,还应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定好位:一是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心中,当好亲民惠民的使者;二是激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快区域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当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三是充分关注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当好服务者;四是依法行政,保证计生、殡改、土地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当好管理者;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当好护卫者。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应按依法行政的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当万能使者。
(四)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引入公共财政模式,保障乡镇基层基本预算开支,将乡镇从追求经济利益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在兼顾县乡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及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划分乡镇收支范围,按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确定收支基数,保证乡镇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财力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按《预算法》的要求,逐步恢复乡镇级国库。上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集中部分财力,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困难乡镇进行转移支付,确保困难乡镇政府能依法行政的基本财力需要,解决乡镇政府无钱办事的难题。
(五)加快与国际农业、乡镇行政管理接轨, 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足巨
在观念上要强调农业产业的综合功能, 提高经济效能的同时, 着重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 在管理水平及手段, 要以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以及很有限的行政手段为主, 杜绝粗暴、简单化的行政干预和行政强制, 加大农业开放程度, 健全支持、保护农业的各项制度。!20 1, , 新城镇、新体制”是统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农村城镇建设指导思想的核心。解决农村城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一系列政策、体制与制度应该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进行农村城镇建设的长远目标都是一致的, 即追求农村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只不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行为存在差异, 进行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积累资本的方式与方法不一致。统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有利于农村城镇的健康发展: 一要使农村城镇建设总体上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 有利于缓解人地紧张的基本国
情矛盾; 二要使农村城镇的发展建立在集中发展乡镇企业和大规模转移农业人口的基础上; 三要使地方政府的资本积累建立在农村城镇经济总量的扩大、税收的增加上。这要求农村小城镇发展必须在严格进行区域规划和区域布局的基础上, 彻底改革与农村城镇建设相关的政策、体制与制度。严格农村城镇的区域规划与区域布局, 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前提。” 以乡建镇” 模式已给小城镇区域布局带来严重后果, 出现了” 过度城镇化”现象。过去, 无论是各地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实践, 还是有关的研究文献, 对小城镇的发展, 往往比较注重城镇本身的建设规划, 而忽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农村城镇的区域规划与区域布局。从单个城镇看, 我国有很多小城镇建设的都很漂亮, 也很发达,但是如果将其放到一定区域范围内,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 就很难说这些城镇的布局是合理的。因此, 农村城镇的规划, 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 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 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 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 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设计的再好, 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管理水平及手段, 要以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以及很有限的行政手段为主, 杜绝粗暴、简单化的行政干预和行政强制, 加大农业开放程度, 健全支持、保护农业的各项制度。
结语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应从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行政职能、合理划分乡镇行政区划、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乡镇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范文四:乡镇行政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目 录
一、行政管理体制概述????????????????????????1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概述??????????????????????1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要点????????????????????1
二、乡镇行政管理作用的探讨?????????????????????1
(一)乡镇政府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执行者?????1
(二)乡镇政府是基层群众疾苦的信息传递者??????????????2
(三)带领广大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
(四)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精神文明发展???????????2
三、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杨树镇为例?????????????2
(一)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
(二)乡镇政府的各类管理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
(三)乡镇政府的财政资金保障不足??????????????????3
四、乡镇行政管理的几点建议?????????????????????3
(一)尽快出台或完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3
(二)提高乡镇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4
(三)加大对乡镇行政管理的财政支持力度???????????????4 注释????????????????????????????????5 参考文献??????????????????????????????5
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摘要]乡镇一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基本、最低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它是党和国家各项行政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政策贯彻执行的桥头堡,与基层人民群众接触最紧密、接触最广泛的一级政权组织形式,加强乡镇行政管理的研究,对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乡镇 行政管理 研究
引 言
在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地方乡镇政府是最基本单元的一级政府,它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联系最为紧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基本政策、方针是否能够正确的得到贯彻和执行,其日常的行政管理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积极加强对地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一、行政管理体制概述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概述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①;一个国家行政机构设置的方式,行政职权划分的标准,以及为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规章制度保障等,这些都属于行政管理体制的范畴②,从具体运行状态上而言,它是一个管理的系统,包含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各个机构的管理权限、各种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进程、管理人员的配置等。
(二)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要点
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核心内涵,作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权责的确定。行政管理要赋予各级组织机构一定的权利,与此相对应就是职责,简单而言行政管理体制就是权利和职责再分配的一个过程。
二是载体的重要性。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有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各级行政机构,没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行政管理体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作用。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必须要法律和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任何机构组织的运行,都需要有一套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监督组织的良好运作。行政管理机构同样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来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引导,所以说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法律程序是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对于行政管理体制而言意义重大。
二、乡镇行政管理作用的探讨
乡镇作为我国行政级别中最基本的一个组织单元,其在社会发展和稳定中的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大,作者对其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归纳,具体如下:
(一)乡镇政府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执行者
科学、合理、规范的政策、法律法规若没有执行者也会失去其价值。在现实
第 1 页 共5页
范文五: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研究报告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研究报告 【论文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
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
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
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
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
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耳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如何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间,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
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建制。
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直接面向9亿农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多年来,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乡镇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与乡镇其他各种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同时,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3.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
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塾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
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启动市、县政府体制改革。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的低层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环改革的陷阱".
4.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这两种权利构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
虽然两种权力的运作法律作了清楚、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大多数乡、镇人民政府仍把村民委员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
或继续控制村民委员会的人事权:或对属于村民委员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随意发号施令,从而压缩村民自治的空问,使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
为此,村民自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放权。而政府是否放权又取决于整个国家治理体制和政策选择。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交换关系,双方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是应该平等的,村民委员会需要乡、镇人民政府的资源,乡、镇人民政府也需要村民委员会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法律来约束乡、镇人民政府的行为、减弱其对村民自治的束缚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