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诗词阅读题的答题格式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或: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答: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范文二:古诗词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修 辞 手 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 写 手 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公式】同上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 想 感 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 点 品 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 较 鉴 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 境 品 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字 词 推 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眼赏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语言风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人物形象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②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范文三: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满分格式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满分格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
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
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范文四:高考古诗词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陈何君整理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范文五:古诗词鉴赏题的几种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的几种答题格式
一、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如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景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泻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二、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如03年全国高考诗词鉴赏题,有一考生是这样作答的: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三、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四、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人)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
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
?。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 ?
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棉”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写风的活动,是抓住了“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古诗词阅读题的答题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