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清平乐 村居》[教材]
清平乐 村居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教学课题】
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做到: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并能够背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3、在诵读的过程中,再现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词人所营造的安适恬淡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领悟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2、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诗词和作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读议法和自悟法相结合,配合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搜索资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咱们今天首先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伟大的词人。[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
d=%D0%C1%C6%FA%BC%B2&in=18502&cl=2&lm=-1&st=-1&pn=0
&rn=1&di=34058392740&ln=1997&fr=&fm=&fmq=1331467876817_R
&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0&-1&di71340067743&objURL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forum%2Fpic%2Fitem%2Ff3324bfbc3dbc568034f561b.jpg&fromURLhttp%3A%2F%2Ftieba.baidu.com%2Ff%2Ftupian%2Fpic%2Ff3324bfbc3dbc568034f561b%3Fkw%3D%2525D0%2525C1%2525C6%2525FA%2525BC%2525B2&W960&H600&T8929&S218&TPjpg
辛弃疾在42岁时,被迫退隐到江西上饶的农村。在长期的隐居
生活中,他寄情田园山水,写了大量的田园山水词,洋溢着浓郁的乡
土气息。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一首词。
二、解题
1、[出示课题] 这位同学请你把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读读好吗,
在这里,“清平乐”是词牌名。[百度搜索]
http://baike.baidu.com/view/25080.htm我国古代有一千多个词牌,词在
宋代达到颠峰,因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说法。你还知道有哪
些词牌名,(菩萨蛮 满江红 如梦令 沁园春 西江月 念奴娇)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与内容密切相关。[出示:题目] 词
牌和题目之间读时要稍微停顿一下,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2、根据“村居”这个题目,你想想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
三、初读
1、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辛弃疾笔下的乡村田园。
2、生自读。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出示词]
3、词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
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我们除了把字音读准,还要把词的节
奏读出来。老师已经划分好了节奏,请注意停顿。
4、词讲究押韵、韵脚分明、朗朗上口,跟老师一起来把这首词
的韵脚圈出来。?小、草、好、媪 ?东、笼、蓬
师范读。(听老师来读一读——读完后:读的时候要注意停而不
断,藕断丝连,读出词的音律美。)
像老师这样,把这首词好好地读一读,读出词的音韵美。[百度搜
索]
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2011997/2011997.mp3?
xcode=b344c86b385e9e1b70744b3b9b76a221&mid=0.90398477379870
四、理解词义
1、由于这首词的年代已经久远,有些地方我们是不太理解的。一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有注释,参照注释读懂作品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最基本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注释,再读读,试着说说词的意思。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同桌讨论讨论。[出示注释] 〈学生自由说〉
2、指名说说词的意思。
学生边说,教师边带着学生理解难懂的词义
? 吴音
?现在的无赖,你知道是什么吗,这里指调皮、可爱
?中儿:在词中就是指二儿子
?锄豆:锄豆田里的草。
3、自己在下面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
4、理解了意思,这样读来就更加有味道了,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我们男生先来读读看,女同学也来试试。 五、感悟意境
1、[百度搜索]
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2011997/2011997.mp3?
xcode=b344c86b385e9e1b70744b3b9b76a221&mid=0.90398477379870
谁愿意伴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听,请同学们用心感受,试着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2、让我们都伴着音乐齐读这首词,边读边仔细体会体会这首词中描绘了哪些情和景。
3、交流
(1)能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
这里有 --------的茅屋,---------------的溪水,--------------------的小草……
多么宜人的景色啊~来,让我想像着这样的画面来吟诵第一二句。
(2)想一想,你还看到了哪些画面,
(3)短短的46个字,描写了五个人物,除了三个儿子,还有老俩
口,他们在谈论什么,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在旁边,听到这对老夫
妻的谈话,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是啊,这些儿子这么懂事听话、孝敬长辈,我们也该知足啦~这
是多么动人的情啊,让我们深情地读读三四句。
3、看了此情此景,你能用几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也可以用成语来概括。
4(景色宜人,生活闲适,让老人自得其乐,陶醉满足。虽然他
们喝了点米酒,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现在,你能给这幅画面起题
目吗,
六、体会情感
1、.看样子,你们也被陶醉了,还有一个人也被陶醉了,你知道是
谁吗,(辛弃疾)是啊,生活在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农村,一家人
其乐融融,能不让作者喜欢吗,他是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
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你们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对这首词的理解、感悟、评价都
读进去。
2、可是辛弃疾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
走近辛弃疾。[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2.htm
3、听完这段介绍,请你再联系课文,诗人忧国忧民,虽遭受打击,
但仍心系国家和人民。征战沙场二十多年、戎马一生的辛弃疾,他看
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看到了太多的血雨腥风、看到了太多的伤残和
杀戮,当他再看到眼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读懂
了辛弃疾的心声了么,[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C1%C6%FA%BC%B2&in=30788&cl=2&lm=-1&st=&pn=29&rn=1&di=121169796030&ln=1997&fr=&fm=&fmq=133147014361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3&-1&di13946398275&objURLhttp%3A%2F%2Fwww.zgsd.net%2Fuserfiles%2Fproduct%2Fimg%2F20101228%2Fbig%2F753226871.jpg&fromURLhttp%3A%2F%2Fwww.zgsd.net%2F
channel2-p_174118.shtml&W600&H445&T8831&S40&TPjpg
是啊,渴望祖国统一,希望每个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辛弃疾最大的愿望。
4、此时,你能把辛弃疾的感受带进词中再来读这首词吗,
[出示词]会背了吗,闭上眼睛伴着音乐,[百度搜索]/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2011997/2011997.mp3?xc
ode=b344c86b385e9e1b70744b3b9b76a221&mid=0.90398477379870
轻声背背。
七、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农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里的田园风光。如果大家对辛弃疾感兴趣,或对田园诗感兴趣请再读读有关作品。
【教学反思】
《清平乐 村居》的语言极为精练,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的理解就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我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料和图片,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的有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 学校:扬中市实验小学 姓名:陆素洁
通信地址:江苏省扬中市西来桥镇复兴村15组457号
邮编:212221
联系电话:13913419472
邮箱:821565217@qq.com
范文二:[教材]清平乐 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教材简介
《清平乐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青青草、翁媪、相媚好、锄豆、无赖、卧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
设计理念: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设计思路: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学法:“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比较诗于词的区别。明确诗每句字数相等而词不必每句字数相等,所以词又叫长短句。诗只有题目而词一般
都由词牌名和题目组成。(相机介绍:人们写了词之后还要谱上曲子来唱,“清平乐”就是其是一种曲子,其它还有 “西江月”、“菩萨蛮”、“永遇乐”“满江红”等等,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词牌名”。)。诗一般是4句或8句而词一般不一定。
简介辛弃疾。(出示资料)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朝廷采纳,并遭到打击,长期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他的词有的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有的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清平乐 村居》是农村词的代表之作,这首词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村风光图,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每个字读正确了,读响亮了。
(2)正音“清平乐、翁媪、剥、莲蓬”指名读课文。
(3)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阙,两阙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 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那些句子读不懂。
2、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讲到哪儿就分析哪儿。
(1) 比较“青草”与 “青青草”的区别,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读到“青青草”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读读这句诗你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这句话。
(2)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边看图边想象,你还能读懂哪个词语,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醉”的,
(喝醉、陶醉)读一读这一句。
(3)“锄豆”是什么意思,古诗词的语言跟我们平时的表达习惯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复习《锄禾》。大儿和中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会怎么夸这两个儿子,读一读这句话。
(4)“无赖”是什么意思,平常我们说得“无赖”是什么意思,这里的 “无赖”是什么意思,这里的 “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你从哪个字感受到小儿子的“无赖”呢,“卧”,你仿佛看到小儿怎么卧在溪边,怎么“剥莲蓬”,感悟小儿的“无赖”。把整个下阙连起来读一读。
3、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家五口生活的画面。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1)谁来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画面,(五口之家美丽的生活环境、老两口恩恩爱爱、大儿、二儿勤劳能干,小儿子无忧无虑)这首词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2)你看,我们用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那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来写呢,生动笔写。
2、交流,指名读。
3、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4、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
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5、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你读出了什么,(辛弃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再读这首词,读出辛弃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6、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
7、这首词韵律很美,如果配上好听的音乐就更美了,请大家欣赏这首欢快的歌。(放两遍,一遍听一遍学唱。)
五 延伸课文,布置作业。
出示课后作业: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
300字左右的短文。
范文三:[教材]26清平乐 村居
云阳学校五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
(编号: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25)号) 课题:《清平乐 村居》 课型:阅读课 主编人:张叶芳 审核人:符红芬
一、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教学目标】
1、 道德目标:乐意分享,能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人,能仔细聆听他人的发言。
2、 情智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手段】 讲解+讨论互学
五、教学过程
过程 修改意见
一 、感情调节,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板书:词)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
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
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
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你会想到什么,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一)自学内容:
1、幻灯出示整首词,借助生字表,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读三遍词,你脑海中会出现几幅图,
(二)自学检测:
1、指名2-3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2、“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 指导: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指导朗读:
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找出五幅图:风景图、相媚图、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说图名读相应的句子。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一)自学内容:(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
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二)自学提示:
1、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用“——”划出来,并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2、理解重点词语:茅檐、醉里、相媚好、翁媪、豆、中儿、无赖 3、“卧”可能是什么姿势,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点拨检测:
?感悟景美
(1) 词中三个“溪”:溪上、溪东、溪头,诗人会在哪儿呢,他在干什
么,他看到了什么,
(2) 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 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醉) (4)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 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2) 理解“相媚好“
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
翁对媪说: 。媪夸赞翁说: 。
(3) 小结:一个“媚”字,让人醉了。我们再来夸夸三个儿子。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1) 卧
a) “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b) 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可爱
调皮可爱)
c) 小儿剥莲蓬时态度怎样,送一个词给给他。
(2) 无赖
a) 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b) 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c) 指导朗读:读出小儿顽皮的样儿。
四、丰富画面,深悟诗情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2、看到此景,诗人感触颇深。他会想什么,让我们看一段有关诗人的简介:【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3、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他会怎么想,
(1) 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
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醉在村居”,
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4、放音乐(明月几时有),唱《清平乐?村居》
五、适度作业量,知者加速
(一)适度作业量
一、背诵并默写《清平乐 村居》。
二、填空。
1、《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其中“( )”是词牌名,
“( )”是题目。词作者是( )。全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 )思想感情。
2、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等,辛弃疾的词还有( )( )等。
3、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着它主流的文学体裁,如:
唐( )、宋( )、元( )、明清( )。 (二)知者加速
诗词赏析:
1、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词: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描写不同季节的风的诗词: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范文四:[教材]清平乐村居)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
个人创新及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理念
一、揭题,介绍“词” 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
齐读课题 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
平乐 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认识“词”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
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
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
过渡:《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 知
么呢,
1、请同学们反复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自读,了解背景。
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
什么样的情景, 先听录音朗读,再
2、听读,听清字音 。注意:剥的读音。 模仿朗读。
3、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了解词的学习方三、细读,理解词
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法 意
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
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自学思考。
1、 引导学生自学思考。 2、 讨论: 学生齐读前两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组内讨论,指生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是什有条理地说意思。 么意思,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 “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 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请同学们细细阅读后两句。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学生找到相应的 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句子,齐读。理解 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诗句意思。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
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
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
学生感情朗读 最有趣了~
?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 述词境
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
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
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
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
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
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
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
这首词。 选取文中的情景,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 在组内与同学交
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 流,评价。
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
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 交流。 2、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 进一步了解这首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 词所表达的思想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 感情。 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 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 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 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
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
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
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
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
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5?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板 (宋? 辛弃疾) 书 设 茅檐 计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教
学 反
思
范文五:[教材]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张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及音乐的渲染,把学生领进了词所描绘的境界中,教师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将课堂层层推进。
一、“醉”和谐优雅的氛围中。
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学生配乐朗读诗歌,为课堂打下诗歌的韵味。在理解诗词的意思时,张老师教学以画展开,教师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看图以同桌交流诗意。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醉”在教师厚实的文化底蕴上
张老师有着很厚实的文化底蕴,在课中,理解诗意,创设诗境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深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理解诗意,走进诗境,作好铺垫和引导工作。随手可拈恰当的诗词,让学生入情入境。
三、“醉”在词情词境和课中。
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细细品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在张老师的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读得有层次。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词仔细地读上几遍。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要求读得字正腔圆。再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到后来读出心中的陶醉、欢喜以及最后读出词人的心境。整个读的过程层次分明,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步步递升,学生读懂了词意,读出了词情词境,更读出了词人心醉背后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
2、问得很巧妙。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语都作出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呢,诗词的意境惨遭破坏,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没有了。怎样做才能即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又不至于破坏其中的意境呢,张老师的这堂课上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在课中整体感知词意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去问学生:“你们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理解,”而是这样问道:“同学们,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还有在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时,老师并没有去问什么是“相媚好”,而是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正是老师巧妙的发问,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同时又不至于破坏词中的意境。
3、导得无痕迹。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张老师非常善于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为契机,将对话逐步引向深入。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说道:“请大家用心读读,这是怎样的一幅村居图,”学生只注意到词中有关三个儿子以及景色的描写,老师顺势诱导,抓住
人、景大肆渲染,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让景色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让人在学生的眼前动起来。景美了,人活了,翁媪醉了,学生也慢慢地醉了。整个过程是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我的思考:
1、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还可以更加的整体性一些,避免过于散,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整首词的诗眼“醉”的时候,可以过渡的更加自然一些,不要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眼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这种意识去抓住诗眼,联系写作背景更深入的去分析古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清平乐村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