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屈平词赋悬日月
——浅谈行为过激学生的成因及教育方式
萧山区人民路小学 来利萍
【前言】班上有这么一个学生,体质非常的弱(患有先天性哮喘),个子也
长得非常之瘦小,是全班同学中长得最小的一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不点”,
却三天两头地与同学打架,不光与同班同学打,还与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同学
打。老师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就说是因为看那个同学不顺眼,或是因为看到他在
违反纪律。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初接到班的我着实是头疼了一番。该怎样去教育
他呢?光是苦口婆心地说教显然是行不通的,得从行成这种冲动心理的成因去研
究对策。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往往
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并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研
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
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行为的管
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儿童的学习进
步。这个男孩的许多过激行为会不会和家庭因素有关呢?为此,我通过联系孩子
的家长、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同学的家长等,经反复观察,反复证实,才基本了
解到孩子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一点在城市尤其突出。父母亲在早期对其
宠爱有加,但由于孩子本身学习不良,父母觉得“望子成龙”有可能成为泡影,
因而对孩子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而多代之以惩罚、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
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孩子的学习不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此案例中的这个孩子,明显的就是处于这样的一个境地之中。父母结婚多年,
却一直没有孩子。后来几经波折,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了,当然是欢天喜地,对
其是呵护倍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加上父母,六个大人就围着他一个
人转。好不容易等到他要上学了,家里的什么事,他都不用管,只希望他能好好
读书,做个有出息的人。确实,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不负众望,学什么像什么。
一群大人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以为孩子有希望了。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由于男孩子好动的天性,每天让他面对学弹琴、学书法、学英语??连玩乐的时
间都没有了,这使他感到很累。因为心理上的不乐意,导致他对学特长失去了兴
1
趣,甚至产生了厌倦的情绪,而父母又对他充满着期望,不允许他不学。在各种
各样的威逼、利诱等手段之下,他对学习越来越厌倦,父母对他的满意度也是每
况愈下。这使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有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态度与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父母对儿童
教育态度一致性的程度,影响其对自己生理特征、道德伦理价值观、自我能力、自我形象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胜利感、与人交往的价值感、自我信任感等的理解,
其结果是接纳或拒绝自己。
案例中的男孩,由于先天的体质薄弱,因此家庭中对其的教育问题也是各有
意见的。作为老人,想想看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孙子,对其采用的
是纵容的态度,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的。当儿子媳妇在教育(教训)孩子
的时候,立即站出来加以否决。孩子在老人羽翼的保护之下,对于父母的教育,
不但没有接受,反而是加深了对父母的厌恶。有好多次,孩子当着爷爷奶奶的面,
大声地与父母吵架,既而绝食。每一次,都是以父母的投降而告终。这种现象一
直持续到他们搬进了新家,与爷爷奶奶分开居住为止。那时,他才读一年级。这
一切,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方式。
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儿童自我概念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反
之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有较大
消极影响。总之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将近9年的教学生涯,让我也切实体会到了,那些温文尔雅的父母教育出来
的孩子,也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而那种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
他们的行为,也是趋向于暴力的。孩子的年龄还小,他们善于模仿,大人的一言
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案例中的男孩,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就是以打骂为
主的。考试成绩不好,一顿打骂;做作业速度慢,又是一顿打骂;与孩子说理说
不通,还是一顿打骂??似乎只有打骂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孩子非
常担心自己犯错误,犯了错误又非常担心会被家长知道。怎么办?封锁消息。小
朋友要到老师处“告状”,拦住他,不许去。坚持要去,武力解决。被老师批评
了,感到委屈,大串的眼泪掉下来,并用一种非常恼恨的眼光看着老师,事后还
得再去找始作俑者(害他被老师批评的人)寻仇。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别的小
朋友不敢再去揭他的短,也就不会被家长知道。每一次犯错,他只找别人的原因,
而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切,与家庭过多地对他采取暴力的教育方式而非耐
心地分析原因是有极大关系的。家长缺乏耐心,对孩子采用严厉的惩罚方式,是
2
造成儿童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过激行为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一个偏激型的学生,该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引导他向着健康的心理
方式发展呢?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尝试着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的种种过激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在家
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所以,要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得要
从家庭入手。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
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所以,
在教育中要善于在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是否适应个性发展需要,不断更新
整体塑型机制,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
1.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
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
拘束。
2.“”
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家道尊严”。但孩子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家长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孩子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
以必须放下家长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你。每
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家长在内。家长不再
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代言人,而应是孩子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家长
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明白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引导点拨孩子朝着正确的
方向发展。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孩子也不例外。每天
起床、上学、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刻板而单调的生活与儿童
天真活泼的本性产生了巨大矛盾。而老师家长的嘘寒问暖更是事无巨细。“除了
拥有作业,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这是孩子发自心底的呐喊。孩子需要自由,渴
望独立。因而要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留给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
4.
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孩子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
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
3
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
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
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
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此刻是
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
牌的输赢,那么,儿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
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
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1.
所谓心理疏导,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产生偏异心理的
一种教育过程。心理疏导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其健康
发展,“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都是心理疏导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呢?
?学会倾听
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先和父母讲的占30%,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达到29.7%。是孩子们不愿意与老师或
父母讲心里话吗?他们说:“爱玩是我们的天性,每当我们打完球带着满心欢喜、
满脸笑意走进教室时,老师总是说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见,能不能让孩子们说心里话关键在大人。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
现的。心里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师和
家长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学会谈心
谈心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谈心,既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的
感情,又可以相互交流思想,解开思想上的某些“疙瘩”。谈心是一种历史悠久
但却十分有效的展开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但是谈心也要注意以下几
点:
?谈心要交心。谈心谈心,以“心”换“心”才能作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
目的,才能做到畅所欲言。老师在平时要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日常学习
生活中,要同学生常接触,多聊天,学生才乐意向老师倒出心里话。和学生谈心
4
时,要诚心诚意,要先交出“心”来,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一次,“小不点”又“惹”祸了,把一个女生推了一下,刚好腰部撞在一口柜子上,疼得连走路也走不来了。事后,我把他找来谈话。刚走进办公室,他的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下来了,表现得十分惶恐。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递给他一张纸巾,让他先把情绪稳定下来,再和我说清事情的原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他向我说清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有一个小朋友恶作剧,把被撞女孩的铅笔盒放在了他的桌上,他打开铅笔盒,看到里面有几颗水珍珠(一种放在水里会变大的颗粒状化学物质),他听爸爸说过这种玩具有毒,而且还为此而挨过打,因此不由分说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被撞女孩不乐意了,要来告诉老师,可他担心又要被老师批评了,而且还会被说成是偷,更何况校长刚好坐在老师办公室里,于是强行拉住她,不让她到办公室找老师。一来二去,一不小心就撞在柜子上了。对于这件事,我采取了褒贬参半的谈话方式。首先肯定了他看到同学玩有毒的玩具,能指出来,因为想维护班集体的形象而阻止同学来“告状”的做法。其次又指出,随便把同学的东西扔掉是一种不尊重他人,故意损坏他人财产的表现,阻止同学来报告老师是限制同学自由的表现,这两种表现在社会上其实都是犯法的。如果一心想要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应从自觉遵守纪律开始。整个的谈话过程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没有刻意地批评,大声的指责,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主动去向同学道歉,事后还在日记中写道:“我以为这次一定惨了,一定会被老师和妈妈狠狠地骂一顿了,妈妈也一定会狠狠地打我一顿的,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还对我妈妈说不要打我。下次,我一定要改过来了,不能再犯错、打人了。”看到这样的一篇日记,我的心里真的是好感动。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他积极要求上进的样子了。
?谈心要及时。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多留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有人
取得成绩了,有人比赛(竞争)失利了,这时最容易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需要谈谈心,听听学生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法,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或解除一些思想负担。有时学生个人或其家庭遇到了困难,学生之间放生了矛盾,班干部工作没干好受到批评,碰到这些情况,也最容易结思想“疙瘩”或钻“牛角尖”。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思想上出了“岔头”,就应及时去谈心,做好思想安慰工作,千万不要拖,以免学生背上思想包袱。
?谈心要明理。有的老师和学生谈心时自己不动脑筋,“拿”过来就说,往
往就事论事,不注意用讲道理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去认识问题;有的还用许愿的方法说好话来“哄”学生;还有的则用谈心来训话,越谈学生心越不服。
5
老师要通过谈心把学生的心谈得亮堂起来,就必须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
性的进行循循善诱,讲透道理。如同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谈心时,要讲清错在哪
里,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办?同问题较多的学生谈心时,不要急噪,也不要
想一两次谈话解决全部问题;更不能因为谈了一两次没有谈好就失去了信心,要
继续谈,直到谈通为止。只要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好,早晚他会接受你的
帮助。
?谈心要得法。横吹笛子竖吹萧,凡是都应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只图讲着痛
快,来个“竹筒倒豆子”脱口而出。如果硬把萧当笛子吹,嘴吹破了也吹不响。
谈心也是一样,如不注意方法同样很难取得效果。首先,老师应选好谈心的环境
和方式,因为谈心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产生的心理影响和效果也不一样。从客观
环境影响心境的角度而言,应当选择令人舒畅的环境作为谈心的地点,这样可以
使双方的心情轻松愉快。比如,散步在操场的林荫道上,校园的草坪,会感到气
氛平和自然流畅,话题也多了。可从观赏景物开始,也可谈古今中外名人逸事,
或谈论个人家庭琐事等。采取“迂回绕取”的方法,使对方感知不到你谈话的意
图,有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你一开始就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等学生
比较敏感的地方或在大庭广众之下谈天,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紧张而起反感,达不
到任何效果。感觉不到的是最好的,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使要进行的思
想工作在无感之中而潜移默化。
?巧设情境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
赞扬多,受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无所适
从、惊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学
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
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自己的心理承
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
2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
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
要。
?同伴的“互动”
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
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
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
6
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教师的“期望”
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互动的交往。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
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
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
注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
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力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期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
时期,特别需要老师、家长倾注更多的爱,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信
任和尊重师长和他人,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效果。只
要学校——家庭,家长——孩子,老师——学生之间都能架起心灵的长虹,多一
分沟通,少一分斥责,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相信孩子是一定能拥有健康的
心理素质,做一个行为端庄、稳重,积极向上的有用之才的。
【尾声】虽然,与这个孩子的接触才短短的1个学期,但是,在这1个学期的时间里,我是看着他一点点的进步的。从一开始的每天打架到现在的极少打架,
从一开始的学不好就不要学了,到现在的我要多学点,无不让我感到欣慰。虽然
还有着许多的反复,但犯错总是难免的,只要他的心理能够越来越健康,这就足
够了。有什么能比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了更让老师感到高兴的事呢?
参考论文:
1.李修金 《谈心,不可忽视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2.周玲玲 《心与心的交流——浅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交流》
3.彭剑飞 《班主任心育艺术》
4. 朱晓方 《刍议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
萧山区人民路小学 来利萍
7
范文二:[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
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篇一 :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译文] 屈原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供楚王享乐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出典] 李白 《江上吟》
注:
1、李白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2、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对屈原词赋的推崇以及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负,显露出傲岸放达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志趣。
3、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4、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
5、。“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
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6、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7、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
8、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
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9、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10、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
11、全诗感情激扬,形象鲜明,气势豪迈。尤其是“屈平词赋”一联,研炼精工,警策动人,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在结构上,此诗首四句记事,中四句用典,尾四句抒慨,章法错落,独具匠心。清人王琦说:“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在思想上,诗人一方面蔑弃功名富贵,想象屈原那样以词章不朽,但开篇四句所描绘的玉箫金管、载妓携酒的生活,不正是功
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反映出了李白思想中很有个性特点的矛盾。
12、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13、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
14、“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为人民请命的诗人是永远不朽的,他的丰碑千秋万代刻在人民心上,远在楚王以及“亚历山大”们的石柱之上。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赞颂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其实,屈原之所以彪炳史册,不仅仅是他的词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更重要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坚贞气节。
15、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创造的历史。当一个时代一旦成为历史,其文化却依然能留传于后世。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人类文明演进的贡献大小,最突出的坐标,不是财富,更不是武力,
而是文化,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创造成果。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篇二 :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牛逼~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范文三: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对屈原词赋的推崇以及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负,显露出傲岸放达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志趣。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
“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
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
全诗感情激扬,形象鲜明,气势豪迈。尤其是“屈平词赋”一联,研炼精工,警策动人,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在结构上,此诗首四句记事,中四句用典,尾四句抒慨,章法错落,独具匠心。清人王琦说:“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李太白全集》卷七注)。在思想上,诗人一方面蔑弃功名富贵,想象屈原那样以词章不朽,但开篇四句所描绘的玉箫金管、载妓携酒的生活,不正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反映出了李白思想中很有个性特点的矛盾。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为人民请命的诗人是永远不朽的,他的丰碑千秋万代刻在人民心上,远在楚王以及“亚历山大”们的石柱之上。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赞颂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其实,屈原之所以彪炳史册,不仅仅是他的词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更重要的是他那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坚贞气节。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创造的历史。当一个时代一旦成为历史,其文化却依然能留传于后世。正如大诗人李白所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人类文明演进的贡献大小,最突出的坐标,不是财富,更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创造成果。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
范文四:天高自古悬日月
天高自古悬日月,
地厚至今载山河。
山不会炫耀自己的巍峨,却依然耸立云端;海不诉说自己的深度,却能够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却没有谁能取代它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人是万物之精髓,大地之灵魂~他有着似天高能悬日月之气度;他有着似地厚可载山河的胸怀,他用伟大和宽容来装纳高山的耸立,容纳百川的秀美;他用洒脱与气度去放任大海的波涛,容忍乌云的翻滚。人生是天浩瀚无边;人生是地广博无际,只有人的胸怀可以顶天立地~
很多时候,总以为可以一直拥有,拥有那些自己想要而需要的东西和快乐;拥有那些自以为得到了的一切,只是没发现,当心正自我陶醉在拥有的喜悦之时,失去也会在不远中遥望。一生中总要遇到很多无可奈何的事,不管是怎样,也无论缘分深浅,总是那么断断续续,忽近忽远,似有似无,让人很想紧紧握住,好好珍惜,却在不经意间发现,
随着岁月,随着时间,一切都在变,都在走远;都会失去,离开你的怀抱;离开你的视线;离开你的世界。那些聚散离别总是让人心碎,有些思念牵挂确实让人苦不可言,来了、去了、近了、远了,总是那么不容想像,不能控制,也无法预设。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补偿,有些东西永远是无法挽回的。真正留在心里的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记忆是永恒的,时光和环境是在记忆中变换的。也许,将一切记忆的太清楚了,想的太过明白了可能会是一种人为的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一种自找的痛苦;更是一种难解的无奈。
没有一种生命是可以轮回的;也没有一种时光是可以倒流的。过多的计较,可能会剥夺我们心中的快乐;过于的较真,可能我们收获的是无尽烦恼。没有一种好运是可以天天有的,更没有一种错过的东西可以再回来,人的命运好与赖是生来就已注定的,命中有的终须有,命中无没有莫强求。
懂得承受的人,不会轻易言弃,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而是将生活中所有的辛酸、痛苦和快乐浓缩成智慧,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春再美丽也会有来又去,花再可爱也会有开有败;天再浩瀚也会有阴有晴,日在温暖也有升有落;月再皎洁也会有圆有缺,夜再寂静也会有明有暗;情再深厚也会有爱有恨,家在幸福也会有聚有散;心再宽广也会有喜有悲,人再留恋也会有生有死;命再完美也会有得有失,事再好也有成有败;路再长远也会有始有终。人生在世,活就是一种现实,活就是为了追求,追求生活的幸福;追求现实的完美;追求未来的美好。
世间沧桑,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坎坷和不尽人意的事情,这就是困惑而烦恼的生活~生活就是叫人难以接受和面对。对于坎坷和挫折能坦然相对是一种度量,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是一个人的承受和忍耐的能力;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发挥与诠释,它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一
个人在挫折与磨难面前能坚强从容的面对实为可贵,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英雄~
世上没有永恒,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拥有。快乐与幸福、财富与金钱、健康与身体、家人与生活,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着。而真正的永恒和不变的却是时光的流逝和时间分秒的运转。生命中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珍惜和善待;有太多的磨难与坎坷需要承受和面对。
幸福不是人生的终点,幸福是努力走过的路程。幸福的时候,一半是在思念着,一半是在梦想里;痛苦的时候,一半是在回忆中,一半是默默地承受着。我们在一生当中,并不可能只有幸福和美好,往往痛苦更叫人难以忘怀,它成为难以愈合的伤口。人生中遇到的风雨、挫折、痛苦一起构成了这条路。 也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真正的明白了幸福的真谛。
愿真情随天地同在,愿真爱与日月同辉
范文五:双璧悬日月
双璧悬日月
《洛神赋》作为千古美文,受到无数书家的青睐,历代书家对它进行了不同书风的演绎,彰显了书家鲜明的个性。其中以王献之的“十三行”最为著名,赵孟,、祝允明、董其昌、姚绶等书家也都进行过倾心创作,宋高宗赵构也有《洛神赋》草书作品传世。
《洛神赋十三行》为王献之小楷的代表作品,结体宽绰飘逸,字势端庄雍容,神态清丽绝俗,为小楷中的精品。虽屡经传递,散佚大半,仅存十三行,但字字神秀,疏爽多姿,潇洒简澹,墨彩飞动,尽显小王楷书风采。
书法史上以大王作为古今分水岭,钟、张古质,=王妍美,献之作为羲之第七子,虽师法钟、张、右军,但师古创新的面貌十分清晰。就存世的十三行楷书来看,与钟繇的《宣示表》相较,献之虽然也用直笔入楷,取法钟繇的痕迹十分明显,但钟的线条更具古隶意,方笔多,笔法天真烂漫,意趣盎然,墨色高古,犹如稚童,尚未受到礼法的束缚。献之的用笔,虽然吸取了西汉古隶的笔意,但更多的则是承继了羲之书风,只是改革了其父的圆转流便,变其父的内敛含蓄为奔放神骏,楷书在献之笔下,已有明确的法度,揖让有序、奇正相生,犹如翩翩少年,风神天成,潇洒脱俗,尽去青涩,初显温文。从中可读到唐楷之先声,但较之唐楷之法度森严、气势恢弘、庙堂气息浓郁,献之楷书则发自天然,尊重个性,超然物外,生机勃发,观之更令人难以忘怀。
以钟、张为杠杆,以羲之为支点,献之完成了书法史上的变体,作为继大王之后最重要的书家,承上启下,开辟并引领其后的书法时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
赵孟颊就是受献之影响较明显的书家。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赵氏47岁时创作了行书《洛神赋》,原作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作品为纸本,纵29.5厘米,横192.6厘米。赵氏为宋皇室宗亲,早时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师法“钟王诸家”,虞集称赞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赵书《洛神赋》结体介于行楷之间,妍美流畅,端正灵秀,布局密中见疏,出入干王氏父子之间,但又处处呈现出自家面貌,点画丰腴,连笔轻捷,飘逸圆润中具俯仰起伏,显示出赵松雪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明代董其昌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名家书风,用笔拙中带秀,布局疏朗,力追古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洛神赋十三行补》,通篇神性贯注,了无松散疲沓之感,有板有限但轻松自然,婉约幽雅,欢快轻松,袅袅婷婷,有余音绕梁之感,“六体”与“八法”在董香光的笔下无所不精,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者,丰姿神采,飘然欲仙。
宋高宗赵构也曾创作过《洛神赋》。赵字为绢本,纵27.9厘米,横398厘米,现藏辽宁博物馆,是高宗56岁以后作品,笔法洒脱婉丽,温和蕴藉,自然流畅,直逼晋人风韵,充分展现了书家晚年的创作风格。
盘点书法史上这几件光彩照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书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交织的过程,它的形质越来越精美,法度越来越完备,但是晋却开启了变革的先声。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王献之。献之认为书贵变道,要突破往法,另辟天地,并身体力行,对章草进行了变革,实践中创作出了“一笔书”,从而改变了章草字字独立以及波磔生发的特点,为书法表现更宏大的气势、奔逸的律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献之书学思想高超,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在其父“中和雅正”的审美格调上,另辟“险”、“奇”之境,使书法艺术的表现方式更丰富多彩,尊重个体创作,生机盎然,清新活泼。献之淡泊名利,热爱自然,探求哲理,创作发自内心,“偶其兴会,则触遇造笔”。
书法作为“见一字而知其心”的线条艺术,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至为重要。从这一点来说,晋人的书法精神,至今仍引领着后世书家孜孜不倦地学习效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字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