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采访名词解释
采访名词解释.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
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访问
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座谈会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搭桥艺术”
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采集者退散
20.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1.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设问
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采访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4.新闻采访的观察
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来源:www.examda.com
25.目击式新闻
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概览与细察
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巡回采访
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交叉采访来源:www.examda.com
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来源:考试大
30.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来源:考试大
32.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通讯
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新闻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36.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新闻结构
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38.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新闻根据(由头)
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40.事件性新闻
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非事件性新闻
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考试大论坛
42.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电头
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45.动态消息
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倒金字塔结构
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
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www.,
47.新闻导语
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直接性导语
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间接性导语
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新闻典型采集者退散
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51.隐性采访
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新闻文风
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无冕之王”
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
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来源:考试大
54.采访札记
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解释性报道考试大论坛
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考试大收集整理
范文二:采访名词解释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 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
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访问
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座谈会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搭桥艺术”
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采集者退散
20.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1.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设问
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采访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 24.新闻采访的观察
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来源:www.examda.com
25.目击式新闻
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概览与细察
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巡回采访
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交叉采访来源:www.examda.com
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来源:考试大
30.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来源:考试大
32.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通讯
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 34.新闻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36.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新闻结构
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38.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新闻根据(由头)
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40.事件性新闻
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非事件性新闻
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考试大论坛
42.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电头
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 45.动态消息
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倒金字塔结构
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www.,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47.新闻导语
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直接性导语
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间接性导语
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新闻典型采集者退散
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51.隐性采访
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新闻文风
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无冕之王”
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来源:考试大
54.采访札记
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解释性报 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考试大收集整理
范文三:采访学名词解释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名词及知识点
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
迅速的报道。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
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作用: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
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途径:1、来自发布新闻的党和政府的有关机关,或者是编辑部提供给记者的新闻线索。
2、来自基层广大通讯员和读者(受众) 提供的新闻线索。
3、来自记者的发现、寻找和挖掘。
4、参加各类会议,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上寻找新闻线索。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
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新闻材料和事实有什么关系?
1,材料不等于事实:
2,要获得事实,新闻采访不能离开材料
3,材料的分类方式有多种
4, 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
5,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
6,正确对待适应第三,四手材料
7,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是现象相同,本质不同(现象不同,本质相同)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采访的特点:新闻性、突击性、灵活性、持续性)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
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新闻采访中,记者要抓住什么? 1、深入实际 2、深入群众)
7. 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
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新闻政策,是指所谓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
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新闻道德,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为调整人际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倡和遵循的行为
规范。)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25.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
的报道。
28. 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 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 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
如何,简称“5W+H”。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1新鲜性 2重要性 3显著性 4接近性 5趣味性)
(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
3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
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类型:一种是按事实特性分类,把消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一种是按报道的内容分类,通常有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国际新闻。
3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 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0.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2. 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 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
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 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45.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
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
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倒金字塔结构比较适用于哪两种类型的新闻?
1、适用于写时性强的新闻 2、适用于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 )
新闻的结构形式有哪几个?1、倒金字塔结构 2、金字塔结构 3、散文式结构
47. 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51.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 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 “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54.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 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
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56. 社会新闻,是指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
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
社会新闻写作的要求是什么? 1、考虑报道后的社会效果,避免负面新闻 2、突出服务性,避免低俗化 3、突出社会新闻的故事性。
社会新闻的特性是什么?1、传通性大 2、人情味浓 3、民间性强 4、涉及面全
小知识点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
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H”。 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新闻报道坚持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构成新闻的基本的要素必须真实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真实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4新闻中涉及的任务的想法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是我是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
著名记者黄远生以写通讯闻名,被称为“印象派大师”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报道思想——是新闻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上头”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精神:“下头”是指社会实践、群众的实践。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把侧重交代部
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写好叙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比较,真正准确的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并精练地加以表达。
写好总结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导语概括事实,要实在,不要空泛。
写好评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的事物以后,又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飞跃,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提出分阶段尚示提出的深刻见解,就能使评述式导语中的分析、议论具有新意。
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尾部或导语中
报告文学结合的新闻性和文学性,但首先必须具备新闻性,其中,真实性最为根本。
叙事是事件通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事重在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
描写是通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与消息写作的区别最为明显。
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
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
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
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现在的记事性通讯中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
邵飘萍1916年担任过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范长江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迄今为止最早的报纸是公元前6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一般认为是唐代的邸报。
1556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了,这也表明记者这一职业不但出现了,而且有了真正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中文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纪传》,于1815年8月在华人较为集中的马六甲创刊。担任刻印和发行工作的梁发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之一。
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个高潮,涌现了王韬的《循环日报》,康有为、梁启超的《中外纪闻》,伍廷芳的《中外新报》,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等报纸。
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从马克思和卢格于1844年创办的“《德法年鉴》开始。
**1918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
范长江1935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
**对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无产阶级记者传达上情,反映下情,就是在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责。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事业负责,对读者负责,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腿勤、脑勤、手勤、嘴勤是记者要努力做到的勤奋,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
实事求是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工作作风,尊重事实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
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1.《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 2.(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 3.《“徒儿” 休得无礼》 4(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 5.《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 6《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
7.《难以想“象”的痛苦》 8.《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 9.《1:0 累死老汉郝海东》 10.《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 《" 狗咬人" 多了,也便成了新闻》 《好男儿三甲齐进军演艺圈 吴建飞获莱卡代言合同》、《央视遭遇下半身危机:中央一套该不该成为商标》
1. 新闻通讯,简称通讯,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新闻载体,除消息以外,也是常见的并为受众喜爱的报道形式。
2.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
3. 采访的形式 : 1、访问(个别访问和集体访问) 2、观察 3、特殊方式的采访(蹲点采访、巡回采访、易地采访、隐形采访)
4. 新闻体裁分为哪两大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5.记者深入采访要抓“特点”和抓“问题”
7. 什么是人物新闻?
人物新闻,是指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种消息,简要反映人物突出的事迹及其精神风貌,或只报道人物的某种行为,某个侧面,时效性较强。
8 提问有哪三种形式?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1,直入法 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 2,引导法 一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二是不习惯于接受采访的采访对象,三是有特殊隐衷不便谈的采访对象。
3,反激法 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
9、什么是悬念式结构?
开头是一个带悬念的新闻导语,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胃口,以后的段落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写作。
10、如何创建良好的提问条件?
1,引人而已,随机应变 2,从具体问题突破 3,抓住交谈的重点 4,营造讨论气氛
11、消息与通讯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记叙文中的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要具有新闻价值,都必须真实,不能进行艺术虚构。 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
①新闻报道内容的详细和概括程度不同,消息概括,通讯详细。
②新闻的时效性、文学性不一样,在时效性上,消息强,而通讯较弱;在文学性上,则通讯强,而消息较弱。
③结构方式不同,消息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结构,有导语和背景;通讯则是时空式或逻辑式结构,后者用于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
④表达手法不同,消息多用叙述和描写,而通讯还可以抒情和议论,文学色彩比较浓厚。
花巨资治理污染,实现达标排放,一些企业总是消极应对,动力不足。对于排污企业来说,这是一件光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是花钱养一只不会下蛋的“公鸡”。
还有一些企业,虽然经监测可以做到达标排放,但却很不稳定,甚至存在“偷排”现象。打个比方,一个人可以挑100公斤的担子,但是,在没人监督或监督不严的情况下,这个人未必会一直挑着100公斤的担子,他可能只挑50公斤的担子。
总之,一些企业的污染治理及限期达标排放,因为是初步的、被动的、纯投入性的,所以显得很脆弱,时有反复。
如何长期稳定治污成果,解决企业治污问题呢?河南莲花味精集团的办法是换换思路,变单纯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他们从污染物的产生环节入手,由被动的“末端治理”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变,力争使污染负荷降到最低,从而大大减轻企业的治污压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导入“清洁生产”的理念,莲花集团还从污水中捞出钱来,治污出了效益,尝到了甜头。治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投入,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变“末端治理”为“清洁生产”,由投入型环保转变为效益型环保,莲花集团实现了“双赢”,值得提倡! (2002年10月编后)
范文四:采访 名词解释 doc
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 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新闻访问活动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 包括记者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记者和事实之间有中转环节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包括报道的中心与重点 内容与范围 具体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等采访基点:在一定时期内记者跟需选择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采访基地,即记者采活的联系点立脚点。新闻记者:记者 指的是新传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机动记者:直属记者,直属总编和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是对业务能力较强记者的称呼,也是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内参:新近发生的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交送领导部门参考.业务素质: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及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职业敏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由于职业规律要求和经验的结果,会养成一种特有的敏感性,如司机就特能辨认和识记道路.新闻敏感: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它是一种职业敏感,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新闻角度:报道角度,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顿悟性思维: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顿悟也可成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新闻线索:也成采访线索,报道线索.他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政党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新闻传播者且能够体现传播者主观意图的素质平时准备:间接准备/广义准备,指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临时准备:直接准备/狭义准备,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有个人出面举行开放式提问:只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轻松,不唐突,也常得体闭合式提问: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局限于提问的内容.易唐突,常用语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迂回式提问:西方有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进到敏感问题.这个过度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解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是对方不自觉的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性问题观察:一种新闻采访方式,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巡回采访:游动采访,旅行采访.特点流动性大,每到一地停留时间很短,通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报道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质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记者容易产生新鲜感并触发新闻敏感,便于集中力量和相互交流交叉采访: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其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交通工具/通讯/材料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的完成采访报道任务,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节约重复找人时间隐性采访:秘密采访/暗访,指新记由于某种原因不公开身份的采访,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又可分采访步骤与报道思想内容的上下结合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与记者初见,或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最初心反无意注意:那种自然发生的,如外来干扰所引起的注意新闻意境:记者感情与事实融会贯通的一种艺术境界,即对新闻事实进行传神的描述,让人感到言尽意未尽消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新闻特写:就像电影上放大的特写镜头,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细致描绘事件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或人物活动的一个侧面来信:记者或读者来信,是用书信体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报道形式新闻主题: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新闻选材: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指选材范围二指选材过程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新闻语言: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服务于事实的报道,质朴实用,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便于广泛传播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的动态消息:纯新闻,迅速及时的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
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消息体裁新闻根据:新闻由头,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蒙太奇式行文:依据新闻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简捷的表述一系列新闻事实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倒金字塔结构:写作消息中最常用,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后主次的安排消息事实内容.上大重下小青导语:简要文句突出最重要新鲜富有个性的事实,揭示新闻主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消息的主体:一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阐述新闻的最主要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展开交代消息结尾: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消息的背景: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是一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和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记事:介绍/报告,通讯应用最多最广,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表现手法为叙述,具体详尽,可以说是”详细的消息””情节展开的消息”巡礼:观光记参观记见闻,表现形式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角度报道形式单位或单位,同时还是卷轴式的,报道面较宽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的,是以人物报道为中心的一种通讯体裁风貌通讯:概貌通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是一种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对事实的局部如实地加以放大,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报道采访札记:可以公诸于众的小型情况反映,是记者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同事的副产品,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工作研究:新闻边缘体裁具探索性,探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能性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a叙事有明确目的性b线索清晰脉络分明c形象的再现事件的特性d全面掌握关于事件的材料,力求写出事件的深广度工作通讯的表现手法:a体现新闻性b多用典型材料c写出思想深度d形式多样运用灵活通讯报道通讯报道的形式:见闻,巡礼,侧记,纪行,散记通讯风貌写作特点与要求:a着力反应变化b描述事物特征c借景抒情写出感受d富于知识和情趣新闻特写的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a基础在于观察b再现现场情景c题材集中突出d白庙细描并用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b治理与形象的刻画c深刻揭示社会矛盾调查报告的分类:基本社情性调查,经验性调查,揭露性调查,研讨型调查,核查汇报行调查采访札记特点与写作要求:a有为而发针对性强b事实典型说服力强c自由灵活生动活泼来信的类型:褒贬型问题型述评型呼吁建议型咨询求援型
范文五:采访学名词解释
ENG:ENG译为“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为小型轻便,易于携带的摄录一体的摄像机,以纯电子的方式拍摄新闻。这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素材采集工作方式就是ENG。
EFP:译为“电子现场制作”,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联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与现场编辑的工作方式。
SNG:译为“卫星新闻采集”,是指将ENG或EFP与卫星相连,实现电视拍摄、编辑与播出三者同步合一的工作方式。
DNG:译为“数字化新闻采集”,数字化新闻采集方式是数字技术在电视领域中的应用。从实质上说,DNG是指在前期拍摄中以数字技术录制声音和图像,在后期进行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 形象敏感:是指电视记者认识和评价形象的价值,并运用形象概括现场的能力。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指记者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对人物,事件等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含量进行迅速判断的感知能力。 新闻策划:就是以最佳传播形式和内容去真实的,忠实的传播事实。是过程与效果,预案与结果,理性思维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其最终的价值夙求是实现对新闻事实传播的最大化。
随机结构: 随机结构是指在电视采访过程中,记者要以生活和事件自身的发展逻辑来结构素材、发展情节、调整主题。 同期声:同期声也可以叫“有源音响”,是指录自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同期声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
声语言、人与环境发生碰撞以及自然自身发出的种种音响、有源的音乐等。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进发生事实的简单信息,可能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进行深入采访。
斯诺法:内涵:?他首先主张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的拘束,尽量缩短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的交流具有共振的效果。(核心)?通过尊重对方来寻找采访的由头。?一定要学会给被采访对象准备的机会。?根据多种提问类型本身的特点,在采访中灵活的运用提问方式。简答题: 一般采访,广播采访,电视采访各考一个 新闻敏感的作用:?“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慧眼识珠”准确的鉴别新闻事实的价值。?“见微知著”去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事实。?“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新闻策划的意义(作用):?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强新闻传媒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新闻传媒更好的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策划的基本要求:?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要有应变的多个方案 音响意义:?采录音响?采录的音响可直接放入报道,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音响的采录可以实现与受众的直接交流。?音响的采录造成了技术上的采、编、播是同时进行的。
对同期声的认识:?同期声是电视画面的一部分。?同期声是新闻事
实的一部分。?同期声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是记者在现场发现新闻线索的来源之一。?可以独立传达信息。
同期声的作用: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记录同期声的重点是现场人物语言:?现场人物的回答?现场人物的对话?现场人物的诉说。
新闻线索的来源:?多数靠记者的捕捉。?依靠并配置信源。?编辑部来信来电。?党政文体、领导人讲话。?会议。?社会服务电话。?其他媒体(案头采访、集纳新闻)?互联网(新闻的发生地、发声地)
采访意识:?信息意识:“公器”“新闻的定义”。艾丰给“新闻采访的任务”的界定是:“迅速地了解到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受众意识:为受众服务——满足、负责、引导、参与。?监督意识:梁启超:报馆有二大天职:“一曰 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一曰 对于国民而为其响导者是也。”舆论监督的话语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政府话语方式;以《今日说法》为代表的法律话语方式;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知识话语方式;以网络、论坛为代表的民间话语方式。?未来意识:记者是船头的瞭望者。?竞争意识:抢时效、争独家、抓深度。
采访的方式方法:?案头采访。可直接写为报道,该报道称为集纳式新闻。?即兴采访(突击性采访)。(最具有挑战性)?普通访问。个别采访(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提合适的问题)?侧面访问。
?路边随访。?现场观察“看的人多,看见的人少” ?体验式采访:强调与被采访者完全一体化,深入其生活。(想采访什么就去做什么)?隐形采访(也属于体验式采访)侵入式。?代访:委托他人的采访。有风险,因为不知所得材料的真实性。但是在无法接近被采访者的时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书面、电话、网络采访。?实验采访:一种对某种疑虑进行人工验证的采访方式,主动出击,获得的证据是确凿的,所以它表现在文本上的说服力是很强的。?新闻统计调查。?开调查会。?记者招待会。?“普尔”式采访。就某一事件和人物由许多记者分工采访完成,是一种集体采访。1997.7.1香港回归中央电视台报道 (针对大型采访)?合成采访。
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探索事实真相的战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
全程跟踪拍摄:是指不仅是记者时刻紧跟被摄主体,摄像机镜头也要时刻对准其人其物,随时记录眼前发生的一切。全程跟踪拍摄是故事情节完整性的保证,也是记录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细节的基本方法。 电视记者出境的言语行为:特点:?电视口头语言是综合性的语言。?电视口头语言是人际交流状态中的语言。具体要求:?语言结构的口语化。?语言的通俗化。?语言内容的形象化。
论述题
现场取材的方式与内容:?向未知取材。?随机结构。?记录过程。?结构“场”信息。//?记录声音形象。?表现环境和细节。//?结构过去时空。?拍摄理性素材。//?记者的画外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