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公开课
樊城区四十四中七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主备人: 李姣 备课组长: 蹲点领导(签字) :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4、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判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
1、“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B. 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 D. 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
2. 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A.气温日较差 B. 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3.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时
B. 上午10时
C. 午后2时
D.13℃
D. 午后4时
4.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
A.10℃
A. 一月
(二)读图题
1. 绘一绘(根据我国某地全年气温分布资料,绘出该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 回答:
B.11℃
C.12℃
5.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
B. 二月
C. 七月
D. 八月
该地最有可能是 。 A. 哈尔滨 B.北京
C. 昆明 D.海口
2.读图,回答问题:(C 类学生不作要求)
(1)A 地各月气温都在 ℃以上,气温年较差最 ,属于 带。
(2)B 地七月气温约在 ℃,一月气温约为 ℃,年温差为 ℃。 (3)A 、B 、C 三地都位于 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范文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公开课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我们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先提供素材和信息,(如:先出图,图后附上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分析得出合理的推论。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非常有利。指导学生读图、用图,进而掌握读图的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即:识读“气温曲线图”,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 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
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
3. 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
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新课
一、 气温的变化
问题设计:读课本53页,自学完成:
1、以( 一天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2、以( 一年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5、一年中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举例让学生判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
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
问题设计:阅读54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
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
问题设计:读图分析
1. 读课本53页图3.11,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曲线图)
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 读课本53页图3.12,回答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热带、温带和寒带)
得出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的气温年变化大。
学生活动:课本54页,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完成55页第2题。
教师点评小结: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因季节相反,所以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总是相反;同一季节,海洋总是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到达最热或最冷,这是因为海洋夏季受热增温速度比陆地慢,冬季降温组度也慢。
[承转]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所以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
二、 气温的分布
问题设计:读课本55页,自学完成:
1. 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 图表示。
2.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3.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 世界上最热的是(非)洲,最冷的是(南极)洲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图的各知识点,及说出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看图找答案,通过前几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知道: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同;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
教师小结补充: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生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线疏松,气温差异小;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位低温中心,反过来为高温中心。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醒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学生得出结论: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原因是赤道是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多。
教师小结补充: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少(纬度因素)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信息,找规律,得结论。读课本56页图3.17,完成:
1. 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 ℃ ?(0.6 ℃)(地形因素)
2. 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个比较平直,哪个比较弯曲,为什么?(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差异小)
3.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和海洋哪个气温高,冬季呢?(陆地、海洋)(海陆因素)
4. 哪个大洲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最低?(非洲、南极洲)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不准确或错误的答案,进行原因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所在,加以指正。
多媒体再次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指出青藏高原和周围大陆气温的不同是地形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以顺口溜形式总结,使学生便于记忆。
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冬暖夏凉是海洋,冬冷夏热是陆地,
地势高低也影响,相差6℃每千米。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A ___北温__带 B __热__带 C __南寒__带
得出:
热带:全年高温;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严寒
【本节总结】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分布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差异);在山地和丘陵,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 气温日变化
2. 气温年变化
二、气温的分布
1. 纬度分布规律
2. 海陆分布规律
3. 地形分布规律
教学反思:(见附页)
范文三:国家视频公开课的要求
关于2014年精品视频课程12节课一些要求如下:
1.每门课程是12节课,每个课时控制在50分钟以内;
2.每节课要做课堂设计,包括:老师讲课内容,教学互动等;
3.在做课堂设计时,每节课的知识点要划分好,每个知识点约5分钟左右,便于申报完精品视频课后,将课程按知识点划分成慕课形式;
4.一般做法:整堂课(50分钟)包括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设计一般包括: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内容或要点、知识点讲解中的教学互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控制等。
5.每门课程都要配备相应的PPT,PPT的制作要精细,要包含学校的校名、校徽等LOGO。
PPT,课程设计等材料下学期开学的时候会下通知上交,请让各节课程讲课教师做好准备。谢谢!
范文四:秋天的怀念公开课视频
秋天的怀念 公开课视频(优质课、示范课)
于永正《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课时:二课时
课前谈话后略
师: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告诉学生“怀、念”两个词的间架结构
生:读课题。
师:通过预习,生字能读准了吗?
生:能
师: 瘫 痪 侍 捶 豌 诀
生:抽一生读
师:瘫痪是一个词组,可连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字要特别主要它的笔顺。书写“捶”,边写边提醒
生:跟老师书写。
师:生字能读了,词语会吗?(投影出示生字)瘫痪 侍养 捶打 诀别
生:读词语
师:这里有一个词语“诀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永别
师:请大家在文中找到找到有“诀别”一词的句子,好好读读,再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读句子后回答。“诀别”的意思是最后一次见到;指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着。
师:你们课文预习得怎样了?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吗?我们先来读课题,谁能读得让于老师满意,就让他读课文。
生:(抽了四位学生朗读课题,都读得不错)
师:机会可是自己争取的。就请这四位同学来读课文。别人读书的时候,你也要思考。
生:一生读课文第一节
师:指导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生:练读,齐读这句话。
师:下面一段话,最好能将作者和母亲说话的语调和感情读出来。
生:另一生接读第三、四节。
师:指导读问句。“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生:接读5、6、7、8节。
师:(纠正)鲜血的“血”的读音。
师:书要读好,必须多练,读多了,思考了,就能读出感情了。
师:范读课文(催人泪下 整个体育馆肃静)
师:读书要用心去读,边读边用心思考。这样会想象出人物的情感。捧起书,再次走进《秋天的怀念》,用心去品读。
生:默读全文 (用了十多分钟)
师:我们要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察言观色。大家从这三方面认真去思考,就能读懂。请同学们默读1、3、5节,哪些是写母亲行动的?哪些是写母亲的话?哪些是写母亲的神色的?边读边做好记号,圈出重点的词、句。
生:认真的读课文1、3、5节,边读边圈点(又是十多分钟)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板书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眼圈红红、扑、央求、我的那个、憔悴??)
师:好好地体会你所画的词、句的意思。边读边想,从画的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交流学习情况。用简练的语言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母亲的语言中,读懂了母亲很关心我。
生2:我从母亲的行动中,读懂了母亲很爱孩子。
生3:我从母亲的神色中,读懂了母亲对儿字无微不至的爱。
??
师:你们从母亲的语言、行动和神色中读懂了母亲。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母爱,你怎么回答?
生1:母爱就是一句轻言细语。
生2、母爱就是不经意的一个举动。
生3、母爱是行、言、色的提炼
师:(引导)母爱就是一个行动,一句话语,一个神色。概括地讲,母爱是一堆细节,一堆不起眼的细节。如果把母爱比做大海,那细节就是一滴水,一滴水汇成了大海,一堆细节聚成了母爱。请你们好好读读所划的句子。
生:独自读所划的句子。
师:史铁生通过一个个的细节描写了母爱,细节决定了一切,细节往往是不起眼的。
让我们来好好地品味细节,想想“母爱”究竟是什么?请你们盯着划的句子看、想。
生:看所划的句子想。
生:(交流)读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又悄悄的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师:让我们来聚焦这个“躲”字。史铁生把东西砸碎,母亲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
任凭儿子摔]砸,透过这个躲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母亲理解儿子。
师:她会怎么想,怎么理解儿子呢?
生:儿子的腿瘫痪了,他需要宣泄。
师:一个躲字,让人看到了母爱是理解。泰戈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没有理解也就没有爱。”
生:(继续交流读句)“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聚集“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为什么?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
生1:会想到自己就像那片片落叶。
生2:会想到自己的生命像落叶那样短暂。
??
师:一片树叶落下来,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瘫痪的史铁生看到“无边落叶萧萧下”的情景,会想到自己的短暂的生命。透过这一挡,你知道母爱是什么吗? 生1:母爱是呵护。
生2:母爱是给儿子一份生的希望。
生3:母爱挡住了儿子对生活的绝望。
师:是啊!母亲的这一挡,挡住了儿子对生活的绝望,给了儿子一份份生的希望。母爱是呵护。
生:(往下交流)读句:“要是愿意,就明天?”
师:(聚焦“?”)这句话,母亲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
生1:母亲用商量的语气。
生2:母亲用征求的语气。
师:透过这个“?”,你看到的母爱是什么?
生1:母爱是商量。
生2:母爱是平等。
生:(继续交流)读句:“‘啊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笑了??”
师:(聚焦“笑”),透过一个“笑了”,你看出了什么?
生:对儿子的宽容。
师:母爱是宽容。
生:读句: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师:(聚焦母亲临终前的语言)抽生读句子。
生:读母亲临终前的语言。
师:史铁生知道母亲接下去要说什么吗?
生:希望他们兄妹俩好好儿活。
师:透过母亲还没讲完的话,想想母爱又是什么呢?
生1:母爱是对儿女的牵挂。
生2:母爱是想起儿女。死不瞑目。
生3:母爱是永远、永远的牵挂。
师:这一堆细节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商量,是永远的牵挂。难道母爱仅只这些吗?不,所有的一切,让我们说不清,道不明。母爱,太博大了。让我们读读课文倒数第二节,这就是母亲。
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节。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段的前三行和最后一段,出声读和默读都可以。
生:生读第一段前三句。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暴怒无常”,指导朗读句子
生:齐读三句话。
师:这是开始的作者,那后来的作者又是怎样的呢?
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作者看到的菊花盛开,在他眼里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转变了吗?作者先是暴怒无常,后来写了自己对菊花的看法。这是对比,是含蓄的写法。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文学的美丽,作者怎么告诉我们他对人生的态度转变了呢?
生:读最后一句话。
师:作者最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投影出示史铁生成为作家后对母亲所说的一段话。(师读这段话)如果真得有在天之灵的话,我们相信母亲会含笑九泉的。
生:再次朗读最后一段(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当我们对母亲、对作者有了这样的认识后,读全文定有新的感受。
生:(全体起立)带着自己的新感受自由朗读全文。
(整理:丁伟萍)
一点随想:
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深情演绎语文的激情,在用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诠释本色语文的内涵。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不会陌生,它曾经被窦桂梅老师演绎得淋漓尽致。窦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抓住“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让课堂内的学生和老师们都黯然泪下,唏嘘不已。甚至有老师认为,窦老师的《秋天的怀念》谁也无法超越,听她上过这一课,再听其他的人上没味道了。可就是这么一堂永恒的经典的课,于老师还是敢拿出来,光这份勇气和执着就让我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于老师该如何上这一课呢?能超越窦老师吗?怀着这样的疑惑和期待,这两堂课我听得格外认真,记录得也非常详尽。
于老师对于这篇课文有着自己的解读,在当前本色语文的大环境下,他有着自己独到的处理,这么一篇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他却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遣词造句,口语训练,佳句赏析,分析习作特点和风格上,还常常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永正老师凭着他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着课堂,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显得洒脱自然,游刃有余。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同时,也没有抛却那浓浓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环节安排上,他先是让学生读懂母亲,以理解母爱为主线串起整堂课。他告诉学生史铁生是通过一个个的细节描写了母爱,细节决定了一切,细节往往是不起眼的。在让学生品读了第一、三、五节描写细节的重点句后,又引导着学生聚焦到“躲、挡、笑了、好好活”等关键的细节字词,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细节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呵护,是牵挂??从而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接着让学生读懂作者,通过联系作者前后的表现上的差异,让孩子们明白是母爱把一个曾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年轻人锻造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从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力量,这样把语文课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朴实,扎实,厚实,踏实,丰实;感受到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怎么来上,上些什么;知道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少一些花架子,多关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
“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这就是于永正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范文五:第二课时世界降水的分布(公开课学案)
第四讲 世界的气候
(第二课时 世界降水的分布)
大田五中 翁扬洋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含义、形成条件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综合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3、学会结合“地球上的大气”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来达到整理知识、训练思维与技能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导学、自主整理、疏导,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降水的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降水的含义
当空气达到饱和时,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不下的水汽就会附着在空气中以尘埃为主的凝结核上,形成微小的水滴—云和雾,云中的小水滴相互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成为 、 、 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形成条件
1、有充足的 ;
2、 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3、有较多的 。 三、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一】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知: ⑴赤道附近降水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
⑵在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______,大陆东岸降水______。 ⑶在温带地区 ,沿海地区降水__ _ 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 【探究二】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知识回顾】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⑴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写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在风带位置标出风向。
⑵完成思维导图“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材料一】结合“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⑶~⑸题:
⑶赤道附近降水多的原因是__ ____,两极地区降水少的原因是__ ,因此,导致这两个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⑷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的原因是__ ___,大陆西岸降水少的原因是__ ____,因此,导致这两个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⑸温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多的原因是__ ____,大陆东
岸降水多的原因是__ ____,大陆内部降水少的原因是__ ,因此,导致温带地区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材料二】 读“世界荒漠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⑹指出B、D、E四地荒漠都直逼西海岸的主要影响因素。
【材料三】读“台湾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台湾地形图”,回答问题:
⑺指出A、B两地降水量有何差异及其因素。
【材料四】2015年9月29日8时50分,今年第21号台风“杜鹃”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沿海登陆。受“杜鹃”影响,28日白天到29日早晨,福建中北部沿海地区出现暴雨,阵风达到13至14级。据此回答,台风来临时,下列天气系统与当时天气相符合的是
【归纳整理】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⑴ ⑵ ⑶ ⑷ ⑸ 四、世界降水的主要类型 (1)对流雨 (2)地形雨 (3)锋面雨 (4)台风雨
【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
【课堂演练】
【高考真题演练1------2010福建卷】
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O分)
【课后作业】
【高考真题演练2------2012海南卷】
图8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图8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