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 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稻、麦和玉米。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第一节 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
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
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范文二: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布
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产品,就种植业而言,一般可以将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粮食作物定义: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其中三种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大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
作物的种植分布范围主要受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如政策、市场等人文条件的影响,总体而言,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大。
一、小麦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小麦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于西藏的青稞也是小麦的一个品种。
小麦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小麦种植地域分布图
小麦的种植条件比较宽泛,其需水量不大,耐干旱能力强,是一种旱作作物。小麦成熟对光照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光照缺乏的地区往往不能保证其成熟。
二、水稻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
水稻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水稻种植地域分布图
水稻种植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所以水稻种植的主要地区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区。
三、玉米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玉米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
玉米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种植地域分布图
玉米的生长对于自然条件的需求较小,能够适应大多数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喜热量,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范文三:稻谷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世界稻谷产量
稻谷不仅是我国仅次于玉米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全世界30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口粮。2005年以前,全球稻谷年产量为5.9亿吨,折合大米约4亿吨;年需求量6亿吨,折合大米4.1亿吨,都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近一成。2005-2012年7年间,全球稻谷平均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约为6.5亿吨,折合大米4.4亿吨。稻谷总产中约有93.4%是自给性主食需求,只有2500万吨投入世界大米市场,占总产量的6.6%,并且世界粮食贸易量中,小麦、粗粮共占有89%的绝大份额,大米出口量只占11%的份额,对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影响较小。
世界稻谷产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其稻谷播种面积占全球的近90%,产量占全球的91%。其次是南美洲(3.2%)、非洲(2.9%)、北美洲(1.4%),中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合计仅占2.5%。按经济发达程度分,发展中国家占95%,而发达国家的总和还不到5%。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2012年约占全球总产量和消费量的29.1%和30.9%,在世界稻谷市场具有重要地位。我国之外的其他九大稻谷生产国分别是印度、印尼、孟加拉国、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巴西和日本。据USDA统计,美国2011、2012年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38.8万吨和904.9万吨,不足全球稻谷产量的2%。
世界大米消费
大米消费呈缓慢上升态势,消费量每年约增加600-1000万吨。但2004/2005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却出现了下降。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062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00万吨。2012/2013年度产量为46899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1294万吨。大米主要消费国也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占了全球大米消费量的60%。
世界大米贸易
世界大米贸易集中在亚洲,进口国主要有日本、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科特迪瓦、伊朗、中国等,非洲、中东和拉美的一些国家也进口少量大米。出口国主要有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中国,其中印度2012年出口量为900万吨,居世界首位。
相对于小麦、玉米等品种来说,大米世界贸易量较小,如1993—1994年度只有0.1634亿吨,仅占该年世界大米产量3.6亿吨的4.54%左右。自1999年以来,世界稻米出口贸易连年下降,1999年世界稻米出口总量为2505.8万吨,比上年下降8.1%,2000年仅2269.3万吨,比上年下降9.5%,2002年有所增长,但仍未恢复到1999年水平。
世界大米贸易量变化总的趋势是波折型增长,具体来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1990年,世界大米贸易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即在1000万—1500万吨之间变化,而且年际间变化波动不大;第二阶段是1990—1998年,除了1996年的贸易量的短暂下滑外,这段时期世界大米贸易量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世界大米总出口量从1990年的1247.13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2884.97万吨,年增长率达到了9.77%;第三阶段是
1998—2001年,这段时间世界大米的出口量出现了连续二年的下降,到2000年世界大米的出口量已经下降到2355.91万吨,但是在2002年这种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世界大米的贸易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第四个阶段是2002-2012年,全球大米贸易量持续增加,2011年全球大米贸易量已经突破3900万吨。
2005年大米贸易量为2750万吨,在3大谷物中是最小的品种,小麦为1.08亿吨,玉米为7800万吨。与小麦、玉米相比,大米的贸易量占其产量及谷物贸易总量的份额都明显偏小,不及小麦贸易量的1/5,玉米贸易量的1/3。近几年来,国际大米贸易量保持缓慢增长态势,2011/2012年度,世界大米贸易量为3914.8万吨,为这些年来的最高水平。虽然世界大米贸易总量在平稳增长,但相对于其他谷物,仍是贸易量最小的品种。
范文四:世界粮食作物中的新成员
作者:亚正
河南科技报 2002年12期
一、避孕玉米 美国科研人员最近利用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一种产生精子抗体的玉米。科研人员首先设法掌握了免疫型不育妇女白血球产生精子抗体的机理,然后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大量白血球,从中分离出针对精子的遗传物质,植入玉米的DNA中,培育出避孕玉米。将这种含有精子抗体的玉米与其他物质混合后还可制成避孕药。
二、大豆基因 水稻日本京都大学粮食科学研究所最近成功地将大豆基因植入水稻,使水稻产生了大豆蛋白质。大豆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此外,大豆蛋白质还能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并具有水溶性。这种能产生大豆蛋白质的水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加工。由于大豆和水稻都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粮食,故大豆基因水稻对人体没有危害。
三、防治失明 水稻瑞士和德国研究人员联合研制成功能防治人眼失明的转基因水稻。这是一种移植了某些水仙基因的水稻,生长出的水稻富含β胡萝卜素,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A。富含维生素A的新型转基因水稻能有效防治儿童失明和营养不良。
四、奇特小麦 墨西哥国际小麦和玉米改进中心最近研制成功一种奇特小麦,亩产量达1200公斤,创世界小麦最高产量。这种小麦新品种并非生物技术的产物,而是将小麦品种同野山羊草进行杂交而成,每株小麦可结子200粒,比普通小麦高出了两倍。
五、抑制高血压 水稻日本农林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采用新技术培育出能降低胆固醇、抑制高血压的水稻。它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抑制胆固醇作用的大豆球蛋白遗传基因和有降血压作用的遗传物质基因植入水稻,从而使水稻产生了抑制高血压的作用。
联系电话:0371-5795705
范文五: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总面积、总产量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面积较大,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以及淮北、苏北的种植面积最大,西北地区冬小麦和春小麦的面积基本上市各占一半。我国东北地区以春小麦的面积最大,黑龙江和新疆是我国春小麦的主产区。
(一) 小麦生殖系统及其生物学特征 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复穗状花絮,由许多相互对
生的小穗组成。穗轴有明显的节段(节片),每一节片上着生一枚小穗。小穗没有柄,基部着生两各护颖,上部有3~9朵小花,一般仅基部2~4朵小花发育良好,正常结实。每朵小花有黑、外颖各一枚,外颖的顶端有芒或无芒,中间有雄蕊3枚,雌蕊1枚。雌蕊基部有两个鳞片,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成熟时呈羽毛状分杈。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小麦属于低温长日照作物,经过一定的条件的低温春化节段和长日照条件的光照阶段才能进行开花结实,但不同生态型和不同品种所需条件各异。
当麦穗从旗叶抽出后,约2~5d开始开花。在一个单株上主茎穗上的花先开,分蘖穗安分蘖发生先后的次序开花。一个穗上通常是中上部偏上的小穗先开花,然后向上向下依次开放。同一小穗中,基部的小花先开,全株开花期需4~6。
开花时,鳞片迅速膨大,使内外颖开,张开角一般为10°~40°。在开颖的同时,花药迅速伸长,把花药推出花部之外,此时花药开裂,部分花药落在自己的花内进行授粉。小麦开花最适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小麦开花昼夜都能进行,但每天有两次开花的高峰,第一次在上午7~10时,第二次在下午3~5时。
授粉后经1~2h花粉粒便开始萌发,在经40h左右完成受精。在正常情况下,柱头保持授粉能力可达8d,但是开花后2~3d受精能力最强。花粉寿命较短,一般在散粉后3~4d就失去发芽能力。
(二)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及保纯提纯方法
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但经多年栽培后,也会产生不良的变异或混进一些非本质的个体,使一个优良品种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优良性状,导致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和品质下降,这就产生了退化现象。造成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机械混杂:指某一小麦品种在生产繁育的过程中,混进别的小麦品种所造成的机械混。这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混杂: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注意品种间的适当隔离发生天然杂交,而杂交后代必然发生性状分离,使原品种的纯度下降,典型丧失。小麦的天然异交率因品种差别很大,有的品种可达3%,不采取有效地隔离和防止机械混杂,也能使品种很快发生混杂退化。 其他方面,如自然变异或品种的遗传性尚未稳定而发生的变化,在原种生产中不正确的选择等都能引起小麦品种发生混杂退化现象。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原种生产方法,过去主要采用株系法提纯,适用于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因县一级可以按此方法进行生产,所以生产的面和量较大,可以解决生产急需,有利于调动地方优势品种、名牌品种和地方品种种子生产积极性。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原原种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直接加代繁殖生产原种。此方法适用于刚开始推广的品种,由育种单位在保存原原种的同时,还可以直接生产原种,此方法简单可靠,可使育成单位获得一定的专利效益。此方法生产原种的数量少,往往在生产的过程中材料流失被人利用。
株系提纯法生产原种技术 一般程序是:下年进入原种圃生产原种。这是小麦等自交作物常采用的方法,一般也称两年两圃制原种生产方法。对有些退化的品种,可采用严格一些的程序,即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方法,比上者再加一年的株系圃,对株系进行比较淘汰。
(1) 选单株 在小麦抽穗后,在种子田或纯度较高的生产田里,根据本品种的主要特点,
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无病虫、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或
单穗,挂牌标记,成熟时,在按成熟是否正常及结实情况在选择一次。入选单株或单穗要分收和单独脱粒,单独贮存在纸信封口袋中。
选株的数量,可按原种种子生产数量来推算。一般每公顷株行圃需要6000~9000株,15000~22500行。
(2) 株行圃 将入选的单株种成株行,通过放大了的小群体株行来看其整齐性,进行比较
鉴定。一般每单株种成两行,行长3m左右。每穗(如是选的单穗)种一行,行长
1.5米左右。每隔一定的行数播种一行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种作为对照,按其作为标准进行筛选。
在整个的声生育期间,应当认真观察和记载,分期选择鉴定,严格去杂去劣。收获前综合各株行(穗行)的表现,进行田间决选,严格淘汰杂劣株行。
收获时先收获杂劣株行,对照行也要单独混合收用。将典型性好的入选的优良株行混合收获和脱粒,供下年生产原种用。如果应用三年三圃制程序时入选的优良株行要单独收获,分别脱粒,供下年生产原种用。如果应用。如果应用三年三圃制程序时,入选的优良株行要单独收获,分别脱粒分袋贮存,供下年作株系比较 和鉴定。因为株系的面积和群体株数更大了,对入选株系的鉴别更为准确。
(3) 混系繁殖 将上年当选的株行混合收获的种子种植于原种圃,所生产的种子就是小麦
原种。为了提高原种的产量,原种圃要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采用稀播等技术措施来提高繁殖系数。在生育期内,苗期要加强中耕、除草和镇压,促进分蘖发生,增加穗数。
春小麦三叶期是分蘖的发生期,在肥足土深松条件下生长的壮苗必须进行多次镇压,才能分蘖3~4个。冬小麦越冬前除采取促进分蘖措施外,必须冬灌好封冰冻水。早春灌好返青水,保持分蘖均能抽穗。中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促使穗大粒多,提高繁殖系数。要严格进行去杂去劣,一般应进行3次,抽穗期的那一次必须进行。对于病株也应当剔除。这样生产出的原种质量高,有的观点认为,此种程序生产的原种具有一定的复壮作用不无道理。
油菜良种生产技术
1建立良种生产基地 油菜良种生产基地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特别要防止生物学混染,因此,在繁育油菜良种时,油菜品种间及甘蓝型和白菜型两大类型间均不能相互靠近种植,以免“串花”发生混杂退化。同时,也不能与小白菜、大白菜、红油菜、飘儿菜等类十字花科蔬菜靠近种植,但是与荠菜型油菜和结球甘蓝、球茎甘蓝、萝卜勿须严加隔离,一般不纸发生天然杂交。
油菜基地还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向阳、背风、灌排方便,以利生长发育,充分发挥优良性状,提高产量和种子品质。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繁殖基地的轮作,凡在近2~3年内种植过非本繁殖品种油菜的油菜田,或种植过易于之发生杂交的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都不宜做繁殖基地及育苗地,以防止残留于土壤中的种子出苗,长成自生油菜,混入繁殖品种中,造成混杂和发生天然杂交。
生产基地的面积则应随供种面积大小、播种量多少及既定的生产水平而定,即生产基地面积
22(hm)=供种面积(hm)×每公顷播种量(kg)÷生产基地预计每公顷产量(kg)。
2隔离保纯 油菜良种繁殖,必须采取有效地隔离措施。隔离保纯方法大致可分为自然地和人工的两大类。
(1) 自然隔离 包括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繁殖规模大,
获得种子数量多。
① 空间隔离。油菜自然杂交率高低与相隔距离远近呈负相关。
油菜良种繁殖隔离的远近,随繁殖的品种类型、隔离对象和当地的生态条件而定。繁殖
甘蓝型油菜时,与其他品种相隔600m,与白菜型油菜相隔300m,即可基本上达到防杂保纯的目的,而与异种、异属的芥菜型油菜、萝卜、球茎甘蓝和结球甘蓝等,一般不会发生天然杂交,勿须隔离。如果在有山坡、森林、河滩、江湖等地作物作屏障时,则相距隔离还可较短。
② 时间隔离。这是一种调节播期,错开花期而达到保纯目的的方法。我国各油菜品
种的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一般都是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开花,若将油菜移在早春季节播种,即可推迟到4月中、下旬以后开花5月底至6月初成熟。这种方法不仅能达到防杂保纯的目的,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试验,在2月中旬播种的油菜,每公顷种植产量可达1125-1500 kg。如果辅之以前后期摘除花蕾,时间调节性更大。
(2) 人工隔离 这种方法的人为控制性强,但规模小。一般有以下三种隔离方式。
① 纸袋隔离。一般采用30~50cm长,15~17cm宽的方形硫酸纸(或半透明纸)袋,
在初花时套在主花序和上部2~3个一次分枝花序上,以后每隔2~3d将袋向上提一次,以免顶破纸袋。直至花序顶部仅余少量花蕾未开放时取纸袋。套袋前,需摘取已开花的花朵。取袋时摘取正在开的花朵和花蕾,并挂牌做标记。单株套袋好隔离只适用与自交亲和率较高的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由于自交结实空难,应将相邻的2~各植株的部分花序拉拢聚集起来,套入同一袋中,并进行人工授粉,已获得群体互交的种子。
套纸袋自交留种,由于控制严密,可以收到良好的保纯效果。据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1983-1985)对低芥酸油菜的保纯试验结果,套袋自交留种的芥酸含量为0.13%,比同等条件下,放任授粉的芥酸含量低7.51%。但是因其繁殖种子的数量有限,一般只适用于育种材料(系)的保纯繁殖。
② 罩、帐隔离。此种隔离是在油菜开花时套罩或挂帐,直至终花期取去。套罩、挂
单前应全部摘除正开的花盒已结的果,以及取罩、帐时尚未凋谢的花和剩余的花蕾。罩、帐的大小随隔繁区的面积或植株多少而定,一般罩、帐高2m左右,宽1.7m见方。此法能繁殖一定数量的种子,适用于油菜育种的品系保纯和繁殖原种。
罩、帐隔离的保纯效果与使用的罩、帐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板修一郎(1943)测定结果,25.4mm内有20个孔眼的网罩,油菜杂交率为7.5%,25.4mm内有4个孔眼的网罩,杂交率则下降为3.4%,杂交率随网罩孔德缩小而减小。又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1983-1984)对不同隔离用具与油菜芥酸保纯关系的试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尼龙网的目数对油菜品种芥酸保纯作用的大小呈负相关,即尼龙网目数愈多,芥酸含量愈低,50~60目的尼龙网与棉纱布的保纯作用相接近,比未隔离种子的芥酸含量明显减少。
各地究以使用何种类型的网罩、帐为宜,则视当地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油菜花期气候温和、少雨、空气较干燥的地区,以用棉纱布罩、帐隔离较好;而在高温、多雨、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则以采用尼龙网罩、帐较为适当。
网室隔离。一般以活动室为宜,初花期时安装在需要隔离的油菜地上,终花后拆除存放室内。网室的大小的生产成本较高。
随需要的种子数量而定,可以小在数平方米,大至数百、数千平方米以上。这种方法隔离的油菜生长正常,又便于去杂去劣,且可以获得较大数量的合格种子,但种子的生产成本较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