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年级数学教案(上)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 1
课时 《时、分、秒》
教学内容:《时、分、秒》 P2-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分 =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 1秒、几秒、 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 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 =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 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 知道并理解 1分 =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 1秒、几秒、 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 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 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分 =60秒。 2、初步建立 1秒、几秒、 1分的
时间观念。
教学手段及方法:探究 合作 交流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秒、 几秒、 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 12个数字、 12个大格, 60个 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 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 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 1小格的时间是 1秒。
②秒针走 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 1圈的时间呢?为什
么?
(3)理解 1分 =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 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 2秒, 3秒?? 58秒, 59秒, 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
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
=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 =60分, 1
分 =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 (6时 55分 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 1分钟、 1秒和几秒
① 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 1分钟。
③ 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 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 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 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 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 29.8千米,从太阳接收 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 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 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 《明日歌》 。 猜一猜,
老 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
么 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 《长歌行》 。 估一估,
老
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
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 6页第 1题。
2.课本第 6页第 2
题。
3.课本第 6页第 3题。
4.课本第 7页第 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 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时、分、秒
1分 =60秒 1时 =60分
课后反思:
第 2课时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内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探究 合作 交流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 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 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 3时 20分, 6时, 9时 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 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 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 、 60+60=120分
b 、 2时就是 2个 60分,即 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 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 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 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 =1分(10个 1=1个 10)
60分 =1时(10个 10=1个 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 2:
(1)教师投影例 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 7时 30分离家, 7时 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 6走到 9。走了 3大格,是 15分钟。
b 、 45-30=15,是 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 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 50分比 1时少()分, 1时比 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 3时 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 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第 3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及方法:讨论 交流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 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 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 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 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 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
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 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
1、 1分 =()秒 4时 =()分 9分○ 9秒 36分○ 2时
5分 =()秒 150秒○ 2分 400分○ 4时 10分○ 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05开始,到 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 10、 11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 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手段及方法:探究 交流 合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 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 35人,二班 34人,用加法计算, 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 35+34中的两个加数
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 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 34可以看成 30+4,先算 35+30=65, 再算 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 35,把 35看成 30+5,先算 30+34=64,再算 64+5=69.
生 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 34看成 30+4, 35看成 30+5,先算 30+30=60, 4+5=9,再算 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 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 、 39+40=79 79+4=83
B 、 30+44=74 74+9=83
C 、 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 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 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 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 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探究 合作 交流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步骤 :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72-6=
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
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
2、口答。
(1) 6个百和 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 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 480 520 790 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 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 1:38+55=93,所以 380+550=930。
算法 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 3:因为 38个十加 55个十等于 93个十,所以 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 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A 、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 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 8?(百位上 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 1,所以是 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 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 “ 1” , 如十位相加为 13,十位上写 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 1,百位相加为 8,再 加上进上来的 1,百位写 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 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 1:55-38=17,所以 550=380=170。
算法 2:55个十减 38个十等于 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
5 5 0
- 3 8 0
1 7 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 550-380, 个位相减为 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 1,则十位上多了 10个十,加上原来的 5个十,是 15个十,减去 8个十,十位上为 7,同时百位上退 1后剩下 4,减 3,为 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 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 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算到这位时,
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 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 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 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 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 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 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教学反思:
第 4课时 《估算》
教学内容:估算
教学目标:
1、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 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及方法:交流 讨论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 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 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 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 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 小红想买一支 5元的钢笔, 一个 4元的笔记本, 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 25朵,一盆花 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 15页图文, 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 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 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 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 除了计算出 221+239的准确值外, 还可以进行估算, 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 1:221大于 200,239也大于 200,221+239一定大于 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 441。 生 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 221看成 220,239看成 230,221大于 220,239大于 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 450,450比 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 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 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 好呢?(学生 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 196名和 226名团员, 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 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 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 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 流。、
3、完成“练习三”第 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
第 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 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 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及方法:交流 讨论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 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 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 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 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 650+340其 实就是 65个十减 34个十,等于 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 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 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 19页第 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 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 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 600,441大约是 400,600-400=200,大约多 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 632看成 620,441看成 440,620-440=180,大约多 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 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 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 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 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 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 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第 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 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
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 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 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 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米和 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 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 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 里是 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厘米平均分成 10份,其中的任何 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毫米。 (教师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 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 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 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 3厘米 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 、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毫米。
B 、在刻度尺上输出 37毫米(3厘米 =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 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 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 2题。
第 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 1厘米 1厘米地鼠,不满 1厘 米的再 1毫米 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 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 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 网上查查看。
第 2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
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 1分米 =10厘米、 1米 =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 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 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分米 =10厘米、 1米 =10分米 。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 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 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 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 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 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 1米小而又比 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 10厘米看作 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 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 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 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 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 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 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 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 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 2分米、 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 1米的木条, 数一数 1米中有几个 1分米, 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 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厘米 =10毫米 1米 =100毫米
1分米 =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 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 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 量一下。
第 3课时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 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
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 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 2个 1厘米里面有几个 1毫米?
(2) 5个 10厘米里面有几个 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 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 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 1厘米是()毫米?
(2) 2厘米是()个 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 2厘米就是 2个 10毫米,即 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 2厘米与 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 1厘米等于
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 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 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 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 80厘米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 10厘米是 1分米, 80厘米有()个 10厘米?
(2)()个 10厘米就是()分米?
(3) 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 80厘米里面有 8个 10厘米,即 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 80厘米与 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 我们根据 10厘米等于 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 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0厘米 3毫米 =()毫米 80厘米 +8分米 =()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 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 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 2人小组讨论,把结 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 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 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 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 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 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第 4课时 <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 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建立 1千米 (公里) 的长度观念, 知道 1千米 (公里) 等于 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 100米的路 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1米、 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 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 4)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 1:火车已经行驶了 180千米。
图 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 60千米。
图 3;离南京还有 98 千米。
图 4:地图上的 1厘米、 2厘米、 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 16千米、 32千米、 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 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 公路、 河流的长度, 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 可以用“ km ”表示。(板书:(公里 km ))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 100米的路程, 想一想, 1000米要走多少个 100米? (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 10次, 5个来回。
10个 100米是 1000米, 1000米就是 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 =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 2个 1千米,就是 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 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 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 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 约是 1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 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 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 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 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 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 1千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 8题)
一圈 400米, 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 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 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12年 9月 29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 7点钟,我从 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 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 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 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 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 一 看手表, 哇! 才走了 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 50克的小胖子丁丁, 丁丁问:“小明, 上哪儿去?” 我说:“去七一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 1米呀!
四、 课堂总结:今天,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 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了 解了 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 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 5课时 《吨的认识和换算 >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 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
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 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 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 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 “吨” 来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 (板 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 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 t ”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 31页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 2吨,货物列车载 重 60吨)
(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 1吨有多重 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在了解 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 100千克, 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 数学上规定用 1吨来表示 1000千克, 即 1吨 =1000千克。
(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 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 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 10千克的豆子感受 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 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气 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 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 1吨?(100袋)
演示:每次呈现 10袋豆子(因为 10袋豆子为 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遍数: 100千克、 200千克、 300千克?? 1000千克。当 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 !1吨这么重呀!
(2)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 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 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 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 25千克,算一算, 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 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 , 如“两头牛大约重 1吨”,“两匹马与 1只熊合 起来大约重 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 1吨”??
3、感受 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 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 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 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 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 1吨。
(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 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 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 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 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 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 1、 2题。
第 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 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 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七”第 3题。
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还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
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 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
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第 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 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 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 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 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 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 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 2吨的车、载质量 3吨的车各安排运 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 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 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 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 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 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 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 0-4次,运 4次时符合条件, 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 3次,那么,“载质量 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 2吨”的车运 2次,能运煤 2×2=4(吨),剩余 4吨需要“载质量 3吨”的车 运 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 8吨。
师:如果 1次呢? 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 2吨 载质量 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你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 1和方案 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 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 1和方案 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 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 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 30元里面有几个 5元和几 个 2元,同时需考虑到 5元和 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 6张,即最多只能取 6张 5元或 2元。试 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 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 10元,小船 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 下, 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范文二:三年级数学教案(上)
湖里区特教辅读班教案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数
学
班级 : 三年级
教师:许思婷
1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2
3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4
5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6
7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8
9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10
11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12
13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14
15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16
17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18
19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20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31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32
33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34
35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36
37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38
39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40
41
42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43
44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45
46
47
辅读班 数学 教学活动设计
48
49
湖里特教辅读班数学教案
50
范文三: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一部分:基础数学
一:时、分、秒
①钟面上有 3根针,它们是(时针 )、(分针 )、(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
②钟面上有 (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③时针走 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 1大格是(5)分钟,走 1小格是(1)分 钟;秒针走 1大格是(5)秒钟,走 1小格是(1)秒钟。
④时针走 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 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 时。时针走 1圈,分针要走(12)圈。
⑤分针走 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 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钟。
⑥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
时、分、秒的进率 :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⑦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⑧计算一段时间,就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基础训练
一.填空
3厘 米 =() 毫 米 ()厘米 =5分米 3厘米 5毫米 =()毫米 6千米 = ()米
100毫 米 =() 厘 米 ()米 =4千米
40毫米 =()厘米 10千 米 =()米
100毫米 =() 分米 6千米 300米 =()米
1吨 =() 千
克 ()千克 =5000克
4吨 =() 千 克 9000千克 =( ) 吨
() 吨 = 2000千 克 3000克 =( ) 千克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 。
一瓶酱油重 1() 卡车载重 8 ()
三年级学生重 30() 机场跑道长约 3 ()
桌子高 85() 大头针长 22 ()
4. 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 400米,还差()正好是 1千米。
5.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 , 最好用()作单位。
6. 一张白纸约重 3(),一头大象约重 2(),一个 西瓜约重 4()。
7. 人们测量较小的长度时常用 ( ) 作单位 , 测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长()
三.我会连(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每题 2分,共 8分)
一座桥长 15米
数学书厚 125厘米
小青的身高 5千米
一幢楼房高 8毫米
四、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1分,共 7分)
1. 一枝铅笔长 18米。 ()
2. 数学书宽约 17厘米。 ()
3. 一座三层楼房高约 10分米。 ()
4. 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 1吨。 ()
5. 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 4千米。 ()
6. 一头猪重 100千克。 ()
7. 一头成年蓝鲸重 30千克。 ()
五、我会画(每题 2分,共 6分)
1. 画一条长 42毫米的线段。
2. 画一条长 1分米 2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 7厘米短 5毫米的线段。
六 . 计算(共 28分)
1.计算。(每题 2分,共 20分)
6吨 200千 克 =() 千 克 1米 — 3分 米 = ()分米
7千米— 5000米 =()米 8毫米 + 2毫米 = ()厘米
82厘米— 52厘米 =() 分米 3厘米 + 2毫米 =() 毫米
1吨— 700千克 =()千克 6吨— 2000千克 = ()千克
5200千克— 3200千克 =()吨 200千克 +1800千克 =()吨
2.在()里填上“=”、“<”、“>”。(每题 1分,共 8分)
2吨() 960千克 1000克() 3千克
45克() 3千克 2050克() 2049千克
4千米() 4200米 100毫米() 1分米
15吨() 15千克 5000千克() 5吨
七、快乐 ABC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 2分,共 10分)
1.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 800()
A .米 B .分米 C .千米
2 2袋水泥重 100()
A .千克 B .克 C .吨
3.我步行 1小时能走 5()
A .千米 B .分米 C .厘米
4. 1吨铁和 1吨木材相比()
A .铁重些 B .木材重些 C .一样重
八、生活多彩园(解决问题, 1、 2题各 6分, 3题 8分,共 20分)
1.在一辆载重 2吨的货车上,装有 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 600千克,这辆 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 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 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 多少千克?
3. 从体育场到邮局, 怎样走正好是 1千米? (在图上把路线画出来, 再计算。 )
①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 千米也叫( 公里 )。
② 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个小格长度(相等 ),都是(1)毫米。 ③ 1分的硬币、尺子、银行卡、小纽扣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
④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长度单位的进率:
(1)进率是 10的: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2)进率是 100的:
1 米=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3)进率是 1000的: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
(进率有 几个 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进率有几 个 0,就去掉几个 0)。
第二单元基础训练题
一、 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20分)
(1)比 628米长 93米是()米,比 1000少 526是()。
(2) 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 () , 差是 () 。
(3) 一个加数增加 378, 另一个加数减少 378, 和 () (填“增 大”、“ 减少”或“不变”)。
(4) 两个三位数相加, 它们的和可能是 () 位数, 也可能是 () 位数。
(5)在 0、 5、 3、 8这四个数字中,任选其中三个,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 () , 组成最小的三位数是 () , 它们的差是 () 。
(6) 估 计 503-98的 结 果 大 约 是 () , 计 算 结 果 为 ()(7)()里最大能填几?
(7 () +52<80 ()="">80><132 236+="">132><>
680-()>187 720-()>245 900-()>583
150-()>98 85+()<>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8分)
(1)不能给 619-260验算的算式是()
A 、 619-359 B、 619-395 C、 359+260
(2) 608与 877相差多少?列算式是()
A 、 608+877 B、 608-877 C、 877-608
(3)加法竖式计算中,当个位相加满十,就应向()位进 1。 A 、个 B、十 C、百
(4)退位减法的竖式中 0上有点,退位时用()来减。
A 、 0 B、 10 C 、 9
三、让我来评判是否正确。 (10分 )
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十。 ()
2.在减法中,差一定比被减数和减数都小。()
4.计算减法的题目,只可以用减法验算。()
5.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差有可能十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但 不可能是一位数。()
2、我能准确计算并验算。(12分)
162+568=
487+417=
701-448 = 600-237=
七、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8分)
(1)一个数加上 408,结果是 726。这个数是多少?
(2)比 769少 329的数是多少?
(3) 340减去某数的 135,这个数是几?
(4)甲乙两数之和是 508,甲数是多少时,乙数正好是 165?
八、解决问题。(10分)
1、妈妈买两件衬衫,每件 158元。妈妈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2、 在小区“节约用水”活动中, 玲玲家用水 645千克, 比上个月节约了 283千克。玲玲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千克?
3、 小 提 琴 腰 鼓 萨克斯
147元 305元 980元
(1) 哪两种乐器的差价最大,相差多少元?
(2) 如果杨老师带 500元钱, 她能买回哪两种乐器, 还剩多少元?
三:千克和克
表示物体有多重时, 要用到 (质量单位 ) 。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可以用 (克 )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 量,通常用(吨 )做单位。
质量单位进率:
1 吨=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 1000克=1千克
小技巧: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 3个 0;把 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3个 0。
第三单元基础训练题
一、 仔细分析后再填空(22分)
1、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做单位,称较轻的物体一般用() 做单位。
2、 1枚 2分硬币大约重()克, 6个苹果大约重()千克。
3、 1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 3千克 50克 =()克
4、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 重 3(),所生的 中,其中一个重 50()。
(2)一个 重 150(),一个 重 5()。
(3)小明身高 143(),体重 33(),他的脉博 1()跳 动 80
5、在○里填上“>”、 “<”或 “="">”或>
900克○1千克 45克○45千克
3千克○2999克 8千克○8000克
6、看图填空。
二、用心推敲后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5分)
1、 5克重的口香糖和 5克重的棉花糖()。
A 、口香糖重 B、棉花糖重 C、一样重
2、要称一元硬币的重量,应该选用()来称。
A 、磅秤 B 、天平 C、弹簧秤
3、一辆汽车载重量约为()千克。
A 、 40 B、 400 C、 4000
4、一袋洗衣粉重 500克, 2袋洗衣粉的重量是()。
A 、 500克 B、 1千克 C、 1克
5、 一只鹅重 3千克, 2只鹅的重量等于 3只鸡的重量, 一只鸡重 () 。 A 、 4千克 B、 3千克 C、 2千克
三、把下列单位从大到小排列(12分)
2千 克 300千 克 500克 25千克
四、认真审题后解决问题( 40分)
1、家乐福超市准备采购一些蔬菜:
(1)、如果需要 1000千克蔬菜,该怎样选择?(4分)
方案一:
方案二:
(2)、一辆载重 3000千克的货车能一次将这批蔬菜全部装下吗?(5分)
2、 妈妈的体重 54千克。 小明的体重 36千克。小明出生时才 3千克! (1)、现在妈妈和小明的体重一共多少千克?(5分)
(2)、小明比刚出生时体重增加多少千克?(5分)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分)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①、列竖式时相同的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加起、减起。
②、加法时,要注意进位: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 有进位的,计算时要记得多加一个 1;
③、减法时,要注意退位: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哪一位上有退位的,计算时要记得多减一个 1。
④、退位减法中,要注意中间的 0,中间的“ 0”退位后,要把中间的“ 0”看成 “ 9”来算。
⑤、加减法的关系公式。
加法公式: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四单元基础训练题
一、填一填,你能行!(每空 1分,共 20分)
1、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2、 2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3、 一台电脑的价钱是 7865元,可以说大约是()元。
4、 在四位数 9705中,“9”在()位上,表示(); “7”在 () 位上, 表示 () “5”在 () 位上, 表示()。
5、 10个一千是()。
6、写出横线上的数。
(1)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 平均深度约为四千零二十八米。 ()
(2)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约六千三百千米。 ()
(3)学校图书馆有图书三千零二册。()
7、 4021读 作 () 5900读 作 ()
805读 作 () 8005读 作 ()
8、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桶矿泉水重 10() 1头犀牛重 1()
二、请你来当小体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10分) 1、 841 893 1001 839 814
2、 3590 3500 3049 3050 3005
三、快乐大比拼。(在下面的○里填上﹥、﹤或﹦)(16分)
7165○71569080○8900
345○10213000克○3吨 5千克○6000克 4吨○4200千克
9800千克○9吨 8千克○782克
四、你是计算小能手吗?看清题目、精心计算吧!(29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分)
70×2=800×2=4×30= 480+90= 2 4÷8=
68÷4=52÷7=9×400=9+8×3= 0×99=
2、用竖式算一算。(12分)
238×4=630×7=617×8= 2 09×5=
3、脱式计算(12分)
517-42÷612×(83-74) (45+25)÷5
五、捉迷藏。 (4分)
苹果树大约有 800棵。
梨树大约有 600棵 (1) 梨树可能有多少棵?选择合适的答案画√。
(2) 苹果树可能有多少棵?选择合适的答案画○。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1分)
1、 在这些商品中,任买两件,大约要带多少钱?(5分)
电视机:1870元 电动车:2090元
空调: 2958元 微波炉:1205元
2、 某超市每天卖出鲜奶 108箱,一星期可买出多少箱?(5分)
3、 每台录音机 130元,每台彩电的售价是录音机的 6倍。妈妈带了 1000元,打算买一台彩电和一台录音机,钱够吗?(6分)
4、 果园里有 9棵苹果树, 7棵梨树。每棵苹果树大约摘 160千克苹果,这 个果园大约摘多少千克苹果?(5分)
5 、 一种机器重 315千克, 用载重 2吨的小卡车运送, 一次装 6件行吗?为 什么
五:倍的认识
①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 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 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 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几倍数÷倍数=1倍数
① 多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 的笔算方法 :(1)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 (2)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哪一位上有进位,乘完以后 要加上进位。
② 一个因数中间有 0的乘法 :
因数中间有 0, 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 与中间的 0相乘时, 如果后面没有进上
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 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一个因数末尾有 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 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 0前面 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③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1和任何不是 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④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⑤(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 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 就用估算,计算结果用(≈ )。
长方形和正方形
① 有 4条直的边和 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 四边形 。
②四边形的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③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两条长 , 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 ④正方形的特点 :有 4个直角, 4条边相等。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⑤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
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基础训练题
一 . 口算:(5分)
72÷673×5 44-4÷46×7+3×4 5+5×2
二 . 填空:(24分)
(1)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的 ( )。
(2) 2、 长方形有 () 条边, () 相等, 有 () 个角, 都是 () 角。
(3)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 ( )和 ( )
(4)正方形是 ( )的长方形。它具有长方形的所有 ( )。
三 . 判断题:(9分)
(1)一个长方形, 长 10厘米, 宽 5厘米, 周长是 10+5×2=30(厘米 ) ( )
(2)边长是 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 3×4=12(厘米 ) ( )
(3)一个长方形, 长加宽的和是 10厘米, 周长是 10×2=20(厘米 ) ( ) 四 .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6分)
(1)把一个边长为 6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长方形,其中每个长方形 的周长是 ( )。
A 、 12厘米 B、 18厘米 C、 24厘米
(2)一面红旗, 长是 1米, 宽是 65厘米, 则这面红旗的周长是 ( ) 厘 米。
A 、 165 B、 330 C、 230
五 . 应用题:(56分)
(1) 一个正方形水池,周长 60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24米,长是 7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3) 一段铁丝长 90厘米, 做了一个边长是 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 还剩多少 厘米?
(4)已知长方形的长是 9厘米,宽 7厘米,求周长?
(5)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 5厘米,求周长?
(6)已知长方形的宽为 4厘米,长是宽的 2 倍,求长方形的周长?
(7)已知长方形的长为 12厘米,长是宽的 3 倍,周长是多少厘米?
(8) 用 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 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
①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 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② 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取其中的几份, 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 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③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④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的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 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 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 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⑤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 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 几份是多少)
第二部分:拓展数学
第三部分:竞赛数学(奥数)
范文四: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除法
教学目标:
1.通 过 学 生 有 序 的 操 作 活 动 ,带 动 有 条 理 的 思 考 ,理 解 除 法 竖 式 的 结 构 与 算 法 。
2.以 学 生 已 有 经 验 为 基 础 教 学 除 法 验 算 ,体 会 乘 法 与 除 法 的 联 系 ,并 充 分 发 挥 验 算 的 作 用 。
3. 科 学 地 处 理 口 、 笔 算 与 估 算 三 者 间 的 联 系 , 加 强 估 算 算 。
4. 通 过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提 升 对 数 量 关 系 的 理 解 , 发 展 数 学 思 考 。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 单 元 教 学 两 位 数 除 以 一 位 数 , 商 是 两 位 数 的 除 法 , 是 在 二 年 级 (上 册 ) 表 内 除 法 和 二 年 级 (下 册 ) 有 余 数 除 法 的 基 础 上 安 排 的 。
全 单 元 教 学 内 容 以 笔 算 为 主 线 。先 通 过 比 较 容 易 的 除 法 (被 除 数 十 位 上 的 数 除 以 除 数 没 有 余 数 ) , 教 学 除 法 竖 式 及 除 法 的 验 算 ; 然 后 教 学 被 除 数 十 位 上 的 数 除 以 除 数 有 余 数 的 情 况 ;最 后 教 学 商 的 个 位 上 是 0的 除 法 。教 材 把 口 算 、 估 算 和 解 决 问 题 合 理 穿 插 到 各
课时安排:
10课 时
第一课时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 材 第 1、 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商。
2、掌握除法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步骤。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 解 并 掌 握 除 法 竖 式 中 的 分 段 计 算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设计:
1
2
第二课时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3、 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 ) 。
2、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 。
3、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运用乘法验算除法。
难点: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设计:
3
4
第三课时 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材第 5页
教学目标: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 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及其验算;
2、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5
第四课时 练习一(2)
教学内容:教材第 6页
教学目标:逐步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 成“要求??先要求??”这样一种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收集、整理信息,并灵活组合信息。再进行有条理、合逻辑的思考。 教学设计:
6
第五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 7、 8页
教学目标:通过操作,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时有余数的除法笔算。发
7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首位除时有余的处理方法,基本掌握首位不整除的除法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幻灯片、小棒
教学设计:
8
第六课时 商末尾有 0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9页、第 10页第 2题
教学目标:基本掌握商末尾有 0的除法笔算,理解不够商 1要用 0占位。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不够商 1用 0占位
教具、学具准备:幻灯片
9
10
第七课时 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10页 3— 6题
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并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
11
第八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 11页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同时继续培 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算题特点,合理选择算法,逐步增强算法选择的针对性和自 觉性,同时沟通不同算法的联系,体会其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算 法,提高灵活运用不同算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12
第九课时 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 12页 1— 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 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13
第十课时 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第 12— 13页第 6— 9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在练习的同时不仅仅会做题目,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14
15
农村新貌
教学内容:教材第 14— 15页
教学目标:通过对整幅图的观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 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产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有序地观察,在观察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交流 前先独立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场景图
教学设计:
16
17
18
范文五:三年级数学上教案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 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 1小格是 1秒。走 1大格就是 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 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 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 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 仔细听一听。 (利 用时钟的 “ 滴答声 ” 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 “ 滴答 ” 一声所经过 的时间就是 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 “ 滴答声 ” ,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 哪位学生不看时钟, 每秒数一个数, 看谁数得最准 确。
④小结:刚才, 我们听到钟声 “ 滴答 ” 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 下手用 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 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 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 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 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 1秒钟,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 时间,不浪费每 1分、每 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走到数字 6,这表示经过 几秒?从数字 6走到 8, 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 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 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 12,这 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 1圈,就是 60秒,这时分针走 1小格,也就
是 1分钟,所以 1分 =60秒。
(三)练习:体验 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 1分钟实际 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 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单位 —— 秒)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 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完成 “ 练习一 ” 第 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 ②小明跑 100米要用 19 () 。
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0米决赛刚 结束, 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 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 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 请大家安静, 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 整理到书包里, 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 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 做时间的 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 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 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 2分米、 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 1米的木条,数一数 1米中有几个 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 10分米。 (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 你知道它们 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厘米 =10毫米 1米 =100毫米
1分米 =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 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 练习五 ” 第 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 “ 练习五 ” 第 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 “ 练习五 ” 第 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 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 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 2个 1厘米里面有几个 1毫米?
(2) 5个 10厘米里面有几个 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 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 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 (板 书: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 1厘米是()毫米?
(2) 2厘米是()个 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
(4)学生回答 2厘米就是 2个 10毫米,即 20毫米厚,组织 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 2厘米与 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 长度时,我们根据 1厘米等于 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
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 80厘米,它以厘米为 单位, 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 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 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 80厘米 =()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 10厘米是 1分米, 80厘米有()个 10厘米?
(2) ()个 10厘米就是()分米?
(3) 80厘米等于()分米?
(4) 在学生回答了 80厘米里面有 8个 10厘米, 即 8分米后, 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 验证 80厘米与 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 长度时,我们根据 10厘米等于 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 个 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0厘米 3毫米 =()毫米 80厘米 +8分米 =()分 米
(同桌交流, 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互作出评价, 全班交 流) 。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 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 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 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 练习五 ” 第 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 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 想?请同学分 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 学生回答。
2、完成 “ 练习五 ” 第 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 比较大小, 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 指 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 “ 练习五 ” 第 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 分成了几份?(4份)
(2) 求每段绳子多长, 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4分米 ÷4=1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 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 “km” 表示。 (板书: (公里 km ) )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 “ 千米 ” 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 100米的路程, 想一 想, 1000米要走多少个 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 天那样走 10次, 5个来回。
10个 100米是 1000米, 1000米就是 1千米。我们可以写 成
1千米 =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 (指导学生朗读:用 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 2个 1千米,就是 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 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 400米, 沿着它跑几圈是 1千米?
(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 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 1千米。
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 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 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 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 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老师带大家 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练习六第 4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 认识。 (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 1千 米。
2、第二关(练习六第 8题)
一圈 400米, 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 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关(练习六第 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 合适, 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 根据距离的长短 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 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4、第四关:改一改:
多少?
2、体验 1吨有多重。
(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 10千克的豆子 感受 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 10千克 豆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 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 1吨? (100袋)
演示:每次呈现 10袋豆子(因为 10袋豆子为 100千克) ,学 生一边看一遍数:100千克、 200千克、 300千克 ……1000千 克。当 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 !1吨这么重呀! (2)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 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 1个同学的体重 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 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 生的体重是 25千克, 算一算, 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 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 , 如 “ 两头牛大约重 1吨 ” , “ 两匹 马与 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 1吨 ” , “ 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 1吨 ”……
3、感受 1吨水的重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 (由学生课 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 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 出示一个边长是 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 水的质量就是 1吨。
(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 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 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 再让学生组内交流, 班内集体交流、 说方 法。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 32页 “ 做一做 ” 中的题目。
(1)用 “ 吨 ” 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一头大象重 6000千克, 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 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 “ 练习七 ” 中的第 1、 2题。
第 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
第 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会用列 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 分析数量关系, 寻求解决问 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 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 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 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 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常常需 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 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 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 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 2吨的 车、载质量 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 总质量等于 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 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 “ 载质量 2吨 ” 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 “ 载质量 3吨 ” 的车子装煤时, 次数最多, 最多 8÷2=4 (次) ,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 “ 载质量 2吨 ” 的车子只可能运 0-4次, 运 4次时符合条件, 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 3次, 那么, “ 载质量 3吨的车 ” 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 载质量 2吨 ” 的车运 2次,能运煤 2×2=4(吨) ,剩余 4吨需要 “ 载质量 3吨 ” 的车运 2次才能运完, 但是同样的它们的 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 8吨。
师:如果 1次呢? 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