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应用心理学 2011年第17卷第4期,291-298 AppliedPsychology 2011(V01(17(No(4,291-298 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 谢晓非”王秋鸿 常诗晴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针对中国目前机动车数量猛增造成的道路交通问题,提出了不友善驾 驶行为的定义,并通过系列研究,围绕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
讨,获得了含有“有意为之”与“无心之失”二因子22条目的“不友善驾驶 行 为量表”,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良好。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驾
驶 人员的人口学特征、驾驶经验、竞争特质、个人主义人格与集体主义人格 都 能预测其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发生频率;(2)“驾驶技术问卷”的“对汽车
的熟 练操控”因子与不友善驾驶行为呈正相关,“安全驾驶习惯”因子与其 呈负 相关;(3)驾驶人员在“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上的得分能够预测其
违规扣 分情况与交通事故数量。 关键词:交通心理学 不友善驾驶行为 人格驾驶技术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20(2011)讲-0291- 08 但是不友善驾驶行为并未得到足够的 关注,现有的资料也多为实地观察或者记 1 前言 录性质。结合对该类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车辆的增 发现其具备以下特点: 加,不友善的驾驶 行为也日渐增多。倒车 第一,直接危害不大但发生频率很高。 交通环境中几乎人人都会遭遇该类行为, 时只管自己、拥堵时加塞、向车外抛杂物 但也同时可能成为该类行为的发出者。驾 这些看似微,J,的驾驶行为,一般都是 个体有意或无意做出,虽然没有伤害他人 驶行为不友善的个体通常难以客观认识行 为产生的原因,过多地将其归因于环境或 的动机,却高频率地出现在交通环境中,形 成了不良的影响。据了解,交通拥堵有1,3 者他人,导致对自我行为约束不足,放任不 来自类似的不友善行车,而仅北京市每天 友善驾驶行为的发生。 因堵车造成的社会 第二,处于交通法规的灰色地带。由 成本达4000万元,相当
于每年损失146亿元。 于该类行为不直接违规,并不会得到相应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摹金资助项目(705222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震大项目(09&ZD072)。 ((通讯作者:谢晓非。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xiaofei@pku (edu(cn。
万方数据
应用心理学?2011年第17卷第4期 惩罚,最多只是警告与教育。惩罚的不力 驾驶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个体的人 格特征,这一点与经典研究中人格影响行 使之长期存在并愈演愈烈。如果不加以正 为的观点一致;第三,同其他驾驶行为相 确对待,其破坏力将逐渐增强。 似,不友善驾驶的程度也会受到驾驶技术 第三,通过社会学习机制扩大其影响。 的调节。 交通环境中不断有新司机加入。这些新手 司机会从周围环境及与其他司机
为了形成对不友善驾驶行为较全面的 的互动中 认知,本研究首先描述不友善驾驶行为的 学习到普遍存在的不友善驾驶行为。法规
基本特征,采用情境化法(Farh,Canella, 规范及惩罚的缺乏,加速了这种社会学习 ,Lee,2006)编制出不友善驾驶行为的测 的过程,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交通中的不友
量问卷;在甄别出基本的不友善驾驶行为 善驾驶行为更加普遍。 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建立不友善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类普遍存在的驾驶行为对事故与驾照扣分的预测模型。 不友善驾驶行为,虽直接后果不严重,但缺 乏合理的控制,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但如
果不能正确认知这类行为的风险性,驾驶 2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的编制个体做出风险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2(1 (Rolison,&Scherman,2002),整个交通环 定义获得及访谈 境中该类行为会愈 首先,通过与1名公安部交通管理加频繁,影响范围会愈
专家、2名经验丰富的交通管理干警以局 加广大,最终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恶性 后果。 交通风险研究小组的深入讨论,将不友善 及 因此,该类行为理应得到我们的系统 驾驶行为定义如下: 性研究。而在传统的 不友善驾驶行为是指驾驶人员不顾及 交通心理学领域,不 他人的方便与感受,做出的虽然不算违规, 安全驾驶行为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如攻击 behavior)、 但是可能会造成事故,对交通通畅、他人安 driving 性驾驶行为(aggressive 全等造成威胁的驾驶行为。 公路暴力(road rage)、愤怒驾驶(angry driving)、竞争 然后,根据此定义分别对33名被访性驾驶(competitive driving) behavior)等 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平均年龄38岁),让 driving 者 及风险驾驶行为(risky 一名被访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一种不友 每 等,研究者对它们进行了许多探讨,总结出 善驾驶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与命名。访 一些相关的人口学特征及人格、环境等方 面的影响因素(Groeger&Brown,1989; 谈对象包括一般性机动车驾驶员与职业司 机,还纳入了其他道路使用者(包括非机动 Shinar,1998;Parker,hjunen,&Stra— 车驾驶员——如骑自行车的人与行人)及 dling,1998;Deffenbacher,Deffenbaeher, 交通管理者(包括交通警察、交通协管 Lynch,&Tracy,2003;Houston,Harris,, Norman,2003;Twisk&Stace,2007)。相 员)。 比之下,不友善驾驶行为,却一直没 2(2初测量表形成 研究者的视线。因 有进入 邀请3名专家(1名公安部交管局此,本研究尝试对这类 行为进行系统的探讨。 家、2名经验丰富的交管干警)对这70 专 条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不友善驾驶 行为描述在发生频率上进行1到lo点 行为与先前研究者普遍关注的不安全驾驶 评价(M=3(7l,评分者一致性系的 行为有所不同:首先,不友善驾驶行为并不 0(84)。根据专家意见及交通风险 数a= 组的讨论,删除了明显违反交通 研究小 会直接造成严重的后果,也不一定伴随强 目、发生频率最低的条目以及 法规的条 烈的情绪唤起(Deffenbacher,Lynch,Oct— 辆类型特征(如出租车、公交带有明显车 ting,&Swaim,2002);其次,这些不友善的 车、特权车
万方数据
293 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谢晓非等 0(97,两个分量表的a为0(90与等)或群体特征(女性驾驶员等)的条目 表具有较好的信度。0(82,量 后,获得了40条目的不友善驾驶行为初测 表1 不友善驾驶行为问卷因素结量表。 构 将上述量表加入人口学变量与驾驶相 关变量进行初测。样本来自于北京市的驾 驶人员,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 卷 388份。被试的平均年龄为32(04 岁(SD =7(97),其中男性被试228名,女性被 试 156名,其中4名被试性别信息缺 失,驾龄 都在半年以上。 2(3初测量k(-结果分析 将所得数据随机分为样本一与样本 二 (经检验两样本在人口学及驾驶相关变量 上没有显著差异),样本一进行探索性因素 Factor 分析(Exploratory Analysis,EFA),然 后根据EFA的结果,对样本二进行验证 Factor 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性 Analysis, CFA)。 2(3(1探索性因素分 析 用SPSSl 8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刎 D
统计量为0(898,Bartlett球形检验, 3526(2,df=666,P<0(001,说明样本大= 小="" 较适合做因素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斜交="" 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且根据="" 碎="" 石图的分布及因子的可解释性,抽取出两="" 个因子。逐步删="" 2(3(2验证性因素分析="" 除双负载严重以及因子载="" 观察上述因子条目,发现因子一中有="" 荷小,鉴别度低于0(20的条目,最终删除="" 三个条目(条目2、3及14)从理论上更="" 条目16个,保留了24个条目。因子结构、="" 合因子二,所以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符="" 载荷及题总相关分数报告如表1。="" 入因子二中进行结构效度的验证。其纳="" 从表l结果可得,因子l包含15个条="" 用lisreij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 析,="" 目,因子2包含9个条目,二因子之间存在="" 设定二维度间存在相关,考察模型="" 中等相关,共解释43(83,的方差。两个="" 的拟合="" 指标,删除路径过低的两个条目后="" 因素分别为:="" 18与19),得到22条目的最终(原条目="" 量表,该模="" 因子一。有意为之维度,多发生在同他="" 型?="">0(001,说明样本大=><0(001,rm- 人的驾驶行为互动过程中,行为对象明确="" sea="0(08、。lF|=0(94,CFI=0(94。GFI" 指向其他驾驶者或路面使用者。="0(81。" 因子二,无心之失维度,此种行为无明="" 此时,22条目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 确指向对象,个体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 为0(92。因子一有12个条目,内部一致="" 性="" 做出一些驾驶行为,在产生行为时,个体很="" 系数为0(89,因子二包含10个条目,内="" 部="">0(001,rm->
万方数据 少思及对他人可能的影响。 一致性系数为0(84。各条目的标准化
a为 归系数在0(43到0(75之间,量表具有 回 总量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294 应用心理学?2011年第17卷第4期 Lajunen,Chliaoutakis,Parker,&Summala, 好的结构效度。 2006)。中国的研究者也发现,部分冒险倾 向高的驾驶人员虽然出现风险行为的频率 3 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的效度分析 较高,但是由于具有高超的驾驶技术,他们 在研究者对各种驾驶行为的探讨过程 的事故率不会显著地高于一般司机(庄明 科,白海峰,谢晓非,2008)。可见,个体的 中,会考察人口学特征与驾驶经验对驾驶 驾驶技术也会调节其在驾驶过程中的行为 行为的作用。许多研究者发现了驾驶人员 表现。在这里,我们也考察驾驶技术中汽 的年龄及性别对其驾驶表现的影响 车操控熟练程度与安全驾驶习惯在驾驶不 & Brown, 1989;Parker, (Groeger, 友善程度上的作用,以增加对这类行为的 Lajunen,&Stradling,1998;Deffenbacher, 理解。 Deffenbacher,Lynch,&Tracy,2003)。部 分研究者也发现了驾龄与行驶里程 3(1被试及测量方法 数的作 用(Twisk,&Stace,2007)。同样,对人口 发放电子版问卷500份,收到有效问 学特征及驾驶经验进行分析,会帮 卷335份。被试的平均年龄为33(48岁 更好地理解不友善驾驶行为。助我们 (SD=9(33),其中170名为男性,147名为
女性,18名被试性别信息缺失,实际驾龄 研究者也尝试用人格特质,例如感觉 大于半年。寻求(sensation seeking)、外向型人格(ex- troverted 测量问卷的内容包括: personality)、攻击性!(aggression) 及过度竞争性 (1)因素分析得到22条目的不友善(hyper-competitiveness)等来 驶行为量表; 驾 解释交通研究中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获得 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2)驾驶技术问卷:采用修订过的二维 (Shinar,1998;Hous-
度、23条目的“驾驶技术问卷”(嘲unen,ton,Harris,&Norman,2003)。参照不友 , Summala,1995),其cronhach理=0(87,分善驾驶行为的定义与组成,可以发现,做出
为 熟练操控程度与安全驾驶习惯两个维度; 无心之失行为的个体,很多时候是为了达 (3)竞争性人格倾向量表(谢晓非,余 成自己的目的,并没有在意自己的行为给
媛媛,陈曦,陈晓萍,2006); 他人带来的影响,这类人可能会比较自我, 强调自我目标 (4)垂直,水平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 的实现,这一点与个人主义
量表(Singelis,Triandis,Bhawuk,&Gel- 人格的特点相符(Markus,&Kitayama, fand,1995); 1991);而集体主义人格的个体就比较顾及 他人的方便与感受,出现不
(5)人口学及驾驶相关变量:性别、年 友善驾驶的可 龄、月收入、实际驾龄、是否是职业司机、每 能性就较低。一些“有意为之”的不友善
驾驶行为,带有明确的行为指向性,做出这 周平均行驶里程数、过去一年内被罚分数 及过去三年内发生碰撞的次数。 类行为的个体有一种与他人竞赛的倾向, 有较强的
3(2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 竞争性(Femandes,Job,&Hat- 3(2 1 人口学变量x(-t不友善驾驶行为 field,2007)。本研究即要探讨竞争性人 的 影响格、个体主义人格及集体主义人格对不友 总的来说,男性被试在“有意为之”与 善驾驶行为的影响。 “无心之失”两项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女 中在对多个西方国家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性;职业司机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也显 发现,个体自评的对汽车的操控技术与 著地高于非职业司机。不友善驾驶行为有 他们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惩罚数量与车 速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而个体的安全驾 一种随着驾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见表
2)o驶技术则与这些变量呈负相关(Ozkan,
万方数据
295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谢晓非等 注:?P<><0(01。]:同。>0(01。]:同。>
3(2(2 人格对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 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性,人格变量对其影 响方向不同。结果基本符合预期。 表3显示,不友善驾驶行为两个因子
表3人格与不友善驾驶行为的相关 3(2-3驾驶技术对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 3(3不友善驾驶行为对事故与扣分的 涸q力 预 从表4可以发现,加入驾驶技术两个 本研究考察了不友善驾驶行为量表的 因素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上升。此外,可 预测效度,即探讨控制其他变量后,不友善 以发现,驾驶技术两个维度对不友善驾驶 驾驶行为对过去三年碰撞事故与驾照当前 行为有不同方向的影响:对汽车的熟练操 扣分数的预测效力。 控程度对“有意为之”行为的影响力大于 对“无心之失”行为的 由表5可见,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力,安全驾驶习 影 响后,不友善驾驶行为与扣分数、事故数之 惯对“无心之失”行为的影响力大于对“有 间的关系是显著的。不友善驾驶程度越 意为之”行为的影响力。被试安全驾驶程 高,过去三年发生的事故数越多,被扣分的 度越高,不友善驾驶程度越低。
可能性也越高。两个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 表4 驾驶技术对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 力都比较高,即不友善驾驶行为是一个较
好的预测事故率与驾照扣分数的指标。 变量{产斋{譬釜 3(4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0(263 第一步:控制变量0(287
一0(037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性另 U—0(168” (Ash- 一0(066 —0(142” 年龄 ford,,Tsui,1991),对本研究所有问卷测 驾龄0(105 0(329“ 量的条目进行检验发现,适合抽取3个 职业司机0(070 0(431” 因 子,3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百分比分别 周行驶里程0(216”0(459” 为 31(82,、12(26,、9(89,,不满足存在 0(005 月收入0(030 共 同方法因子的条件,说明由于使用问卷测 0(374 第二步:自变量0(315 熟练操控程度0(498”0(185” 量可能带来的共同方法偏差并未对研究 结 一0(599” 安全驾驶习惯一0(377” 果造成很大影
万方数据 响。
296 应用心理学?2011年第17卷第4期 0(051 0(425 3(00“ 27(20” 第一步: 一0(078 0(776” 性别 年龄 O(545? 0(258” 一0(185? 月收入 一0(411? 驾龄 一0(415+ 0(213?
职业司机 0(133? 一0(018 ,O(193 一O(195 每周行驶里程数
0(120 第二步: 32(32‘+0(104 46(85‘‘ 0(494’’ 0(498’’ 驾驶技术 0(213 25(69‘’ 0(122 24(87’’ 第三步: 0(367“个人主义人格 一0(958“ 0(004 一O(347?集体主义人格 竞争倾向 O(943? —0(497‘+ 0(050 19(65‘’ 0(014 8(89‘‘ 第四步: 0(337’不友善驾驶行为 0(470” 非常常见,都是一些很普遍但后果并不严 重的行为。 主要包含两种典型分类:有些4讨论 情况下驾驶人员的不友善可能是明确针对 交通系统中的其他对象,而有些情况下则 不友善驾驶行为的普遍性与风险性没 是驾驶人员只关注自己的目的,在达成目 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对这种行为进行 的的过程中忽略了他人的利益,却无意间 了初步的探讨。本研究采用情境化法编制 带来了对别人的不友善。 的不友善驾驶行了适合中国交通环境特征与本土文化特点 4(2有意为之与无心之失 具有良好的信为量表,经过检验该量表 不友善驾驶行为的这两种典型情况具 效度。同时也考察了影响不 有一致性,人口学与驾驶基本变量对二者 友善驾驶行为的人口学与驾驶相关变量, 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男性的不友善驾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友善驾驶行为对 程度都显著高于女性,这一点与交通领域 个体事故数量与驾照扣分数的预测模型。 4(1 不友善驾驶行为的特点 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似。职业司机出现这两 种行为的可能性都高于非职业司机,驾龄 总的来说,男性不友善驾驶频率较高; 越长,不友善驾驶程度越高,不难发现,当 随着驾龄的增长,不友善驾驶程度也呈上 没有合理的管理体制时,驾驶经验一定程 升趋势;职业司机出现不友善驾驶行为的 度上助长了驾驶人员的不友善行为。 个可能性更大。此外,不友善驾驶程度高的 这两者也存在区别性。有意为之行为 体,在人格特征上更具竞争性,更倾向于 带有比较明显的故意性与他人指向性,同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特征较弱。不仅如 时可能伴随有情绪唤起。驾驶人员或出于 此,那些操控汽车熟练的个体,一旦有了不 内心的烦躁或者愤怒,或被其他人的行为 够安全的驾驶习惯,就非常容易出现不友 所激惹,而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不够 善的行为。不友善驾驶程度高的个体,通 友好,部分行为甚至还有一些报复性色彩。 常事故率与违规扣分率相对较高。 不友善驾驶行为不同于不安全驾驶行 与之相对的是,无心之失行为并没有明确 的指向性,不是驾驶人员故意发出的。此 为,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从量表条目 时驾驶者更关注的是自己当前想要达成的 可以看出,不友善驾驶行为在日常生活中
万方数据
297不友善驾驶行为分析,谢晓非等 目的,而不是行为本身。虽然没有与他人 分数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不友善驾驶行 为很可能是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前期表现, 冲突的动机,却造成了妨碍他人的后果;虽 是风险的“前奏”。虽然目前不友善驾驶 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性,但并不会比“有意 为之”行为危害小。 行为的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得 不到有效的控制,这种不良的行为很有可 预人格变量是不友善驾驶行为非常好的 能逐渐演化发展成不安全的驾驶行为,继 测指标。竞争性强的个体与个体主义倾 而对交通安全产生更恶劣的影响。 向的个体,出现“有意为之”与“无心之失” 行为的可能性较高,而集体主义者出现“有意为之”行为的可能性较低,基本符合预 5 结语 期。集体主义人格与不友善驾驶程度负相 关。集体主义者强调个体之间的联系,他 不友善驾驶是一种在驾驶人员中广泛 存在的现象。本研究开发了不友善驾驶行 们生活的目标是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 为量表,对该量表进行了结构探索,探讨了 (Markus,&Kitayama,1991;Singelis,et( 影响不友善驾驶行为的人口学变量、驾驶 al,1995)。这样的个体在开车时会顾及其 相关变量与人格特征,最终建立了预测个 他道路使用者的感受,在可能与其他车辆 体事故率与扣分数的模型。 驶行为的可能发生冲突时选择避让,因而做出不友善驾 本研究对不友善驾驶行为的探讨仅仅 性比较低。 驾驶技术对不友善驾驶行为有调节作 是一个探索与开端,围绕该领域还有一系 列可以研究的问题,如不友善驾驶行为与 用。驾驶技术的两个维度对不友善驾驶行 其他行为的关系、人格或其他基础变量对 为有不同方向的影响:对汽车的熟练操控 不友善驾驶行为的影响以及怎样有效地减 程度对“有意为之”行为的影响力更大;而 少或控制不友善驾驶行为等,这些都值得 安全驾驶习惯对“无心之失”行为的影响 我们未来继续思考与讨论。 力更大。该结果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不友 善驾驶行为两个维度的一致性与区别性。 部分驾驶人员会仗着自己车技好,在行驶 参考文献过程中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妨碍其他车 谢晓非,余嫒嫒,陈曦,陈晓萍((2006)(合作与 辆的正常行驶,即“艺高人胆大”;一些驾 竞争人格倾向测量(心理学援,38,116— 驶人员会因为自己的驾驶习惯不够安全而 125( 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2008)(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对其他车辆造成有意或无意 员风险 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北哀大学专目贸 的影响。不友善驾驶程度最高的是操控车 辆熟练且安(自然科学版)。44。475—482。
全习惯差的个体,而观察人口Ashford,S(J(,,Tsui,A(S((1991)(Self-reg- 学变量分布可以发现,这部分个体中年轻、 role ofulation for effectiveness:the managerial
驾龄短的非职业司机比较多,说明这部分 active feedback seeking(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4,251—280( 驾驶群体是应该最先得到关注的人群。 Deffenbacher。J(L(,Deffenbacher。D( M(,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交通领域的研 Lynch,R(S(,and Tracy,L(R((2003)(An- 究者们所关注的一些关键因素,例如人格 risky behavior:a eompari- ger,aggression,and 与驾驶技术等,都在不友善驾驶行为出现 son of and low drivers(Behaviour Re— high anger 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 search and Therapy。41,701—718( 此可见,不友善驾驶行为与一些不安全甚 Deffenbacher。J(L(,Lynch。R(S(。Oetting。E( 至是危险的驾驶行为可能有着相似的来源 all-R(。,Swaim,R(C((2002)(The driving
与发展机制。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也 me蚰ure of how inventory:a ger expression peo- on the their road(Behaviour表明,不友善驾驶行为是事故数与驾照扣 pie express anger
万方数据
298 应用心理学?2011年第17卷第4期 Research and Therapy,40,717—737(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98,224— Farh,J(L(,Canella,A( A(,,Lee,C( 0zkan,T(,Lajun?,T(,253( Chliaoutakis,J(E(,Parker, toscalein di伍(2006)(Approaches development D(,&Summala,H((2006)(Cross—cultural
er- Chinese and ences in management reseal'ch(Management skills:A cj0Klln- of six driving comparison 1tries(Ace,dent Organization Review,2,301—318( Analys,s and,ke,lt,o ,'g,38,101 一1018( Femandes,R(,Job,R(F(S(,,Hatfield,J( to the assumed (2007)(A challenge generalizability Parker,D(,Lajunen,T(,&Stradling。 of and countenrm(asure for of prediction risky driving: (1998)(Attitudinal predictors S(G( different factors be- different violations on the predict risky driving aggressive interpersonally Research Part haviom(Joum以of Safety Research,38,59—70( road(Transportation F,1,1l一 24( Groeger,J(A(。&Brown,I(D((1989)(Assess- Rolison,M(R(,,Scherman,A((2002)(Factors own and one’sadolescents’decisions to in ing ability:Influ- others’driving influencing engage enee8 of and Anal- sex,age experience(Accidentrisk-takingbehavior(Adolescence,37,585—596( and ysis Prevention,21,155—168( con— Shinar,D((1998)(Aggressivedriving:’Ihe tribution of the drivers and the Houston,J(M(,Harris,P(B(,&Norman,M( situation。Trans—
behavior (2003)((nle scale: Research Part aggressive driving portation F,l,137— ameasureofunsafeself-report developing driving Singelis,T(M(,Triandis,H(C(,Bhawuk, 160( AmericanJournal of Psychology, P(S(,,Gelfand,M(J((1995)(Horizontal practices(NorthD( 5。269—278(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 ex— lectivism:A theoretical and measurement refine— Laju(en,T(,,Summala,H((1995)(Driving skill and safety—motive ment(Cross—Cultural perience,personality, andResearch。29。240— dimensions in 275( drivers’self(assessments(Personal( Twisk,D(丸M,&Stacey,C(2007)(Trends in Individual 1 8( driver risk and coun蕾e?neasu麟 in睁and Differences,19,307—3 young European and Markus,H(R(,Kitayarna,S((1991)(Culture countries。Journa, of跏Research,38,245—2观 the for serf:Implications cognition,emotion, and A on Inconsiderate Behavior Study Driving
XIE Xiao-fei WANG CHANG Qiu-hong Sift?qing of 1 0087(Department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China) Abstract China’s number of automobiles is rapidly people’s growing, by dem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driving trfl盛 environmentc is andits deteriora- consequently experience,competition trait,individualism contextualization ato two and of ring(Adopting approach indig- collectivism,(2)the components Driving enous Chinese initiated Skill have different research(the effects on the ineon— present study Inventory
the of definition inconsiderate siderate driving behaviors, driving behavior,(3)people scoring high and a 22一item scale that demonstrated on the inconsiderate scale have a developed driving larger reliabihties and validities(The inconsiderate high to violate the tra伍c rules and intendency get caught behavior scale is constructed wit}l two related accidents(,11le theoretical and driv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behavior”and”unin( of this aIe also discussed( study factors,namely,”intentional tentional behavior”(A field showed that, words:tl-B伍c survey Key psychology,inconsiderate driving inconsiderate (1)the behaviors眦affected modeldriving behavior,personality,driving skill。predictive
万方数据
范文二: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性分析
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性分析
【摘要】道路交通是个比较复杂的交通环境,对于每一个交通参与者来说均是一种考验。充分分析驾驶员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及气质类型等汽车驾驶情绪对驾驶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研究,有助于我们处理当前城市中不断凸显的交通问题。
【关键词】汽车;驾驶情绪;驾驶行为;影响
心理素质好的汽车驾驶员能够完全调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也有一部分汽车驾驶员会因为没有适宜此种压力的能力而因情绪变化成为另外的一个自己。驾驶员有了情绪之后,随着情绪行为将会产生许多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的现象,此变化会让驾驶员在驾驶时应激性或过高,或过低。过高时剧烈的应激状态妨碍和影响了驾驶员的技术能力发挥,过低则让驾驶员的大脑与驾驶时获取不到充足的能量。此两种倾向促使驾驶员驾驶时出现诸如驾驶规程走板,安全驾驶防范有误,实施措施不当等诸多问题。
一、生理变化现象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诸如汽车驾驶员身体患有疾病,或出现饮酒、吸毒等行为时,其生理状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致使其驾驶汽车的操作行为体现出变化,因而不适宜汽车驾驶活动。
(一)生理变化导致汽车驾驶员自我控制能力差
汽车驾驶员自我控制力差主要体现于如下四个方面:
1、存有侥幸心理
人一般存有侥幸心理,总感觉那些曾经出现在别人身上的不测事件不可能那么巧落在自己身上。汽车驾驶员最明显的侥幸心理体现即酒后驾车。可醉酒驾车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关联。因为饮酒后,汽车驾驶员的中枢神经产生异常与麻醉现象,从而致使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起伏,同时影响着汽车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此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1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思维能力缩减、判断准确性减弱;注意力降低,认知视界变窄. ;记忆出现障碍;情绪出现起伏、理性下降;解决信息的能力削弱,动作失控等;2对驾驶机能方面的影响。体现为:驾驶员饮酒后,酒精促使其对事物的感觉、预知、评判、集中注意力、个性及情绪等生理和心理状态所处的异常变化,具体体现为视觉机能遭到损害;触觉感应迟钝;中枢神经出现不正常、麻酸等现象。除此之外,侥幸心理在其他方面的体现还有:对路、车况评估不到位,在坏天气毛线驾驶,抑或汽车存有事故隐患仍坚持上路等等,此均是酿成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
2、赌气行为
范文三: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
第7卷第3期2010年9月
Journal of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7N o.3Sep .2010
文章编号:JL01-0235(2010)03-0071-04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
施卢丹颜先华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710054)
摘要对国外学者关于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定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攻击
性驾驶行为的明确定义,列举了构成攻击性驾驶的几种具体行为;探讨了年龄、驾龄、性别、人格和性格特征以及情绪、环境等因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关于矫正攻击性驾驶的几点对策,期望能为改变我国现阶段由于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交通事故
攻击性驾驶行为
影响因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25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Aggressive Driving Behavior of Drivers and Countermeasures
Shi Ludan Yan Xianhua
(School of Automobil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Abstract :Analyzed foreign scholars' opinion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aggressive driving behavior ,proposed a clear definition of aggressive dri ving behavior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 -tions ,provided some specific types of this behavior.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many other factors such as age, driving experience ,gender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traits as well as emo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ggressive driving. Finally brough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ag -gressive driving ,look forwar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hang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requent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aggressive driving.
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 ;aggressive driving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 ;remedy countermeasure
年间,有56%的致命交通事故与攻击性驾驶行为有关。而攻击性驾驶行为对我国交通安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骆勇等人提出了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发生的三个层次和反应过程,并分析了挫折、个人、环境因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四川大学李凤芝等人参照国外的研究引进并修订了一套评价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量表,可以筛选出具有攻击性倾向的驾驶员。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也急剧攀升,统计资料表明截止2008年底,我
0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涉及人、车、路和环
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国内外研究已经表明,造成交通事故的各要素中人的因素占的比例最大,而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ABC )和华盛原因之一。2005年由美国广播公司
顿邮报联合发起的一项电话调查结果显示,32%的受访者认为攻击性驾驶行为是道路交通中的最大威胁。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的5
收稿日期:2010-04-09
。。
72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国共有1.8亿多名机动车驾驶员,其中汽车驾驶员数超过了1.2亿,如此庞大的驾驶员数量显然难以保证驾驶员都有较高的素质,道路交通的拥挤不堪导致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行为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道路交通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不论是恶意为之还是无意而为,如果造成行为对象心理或精神上的伤害,都可以构成攻击性驾驶行为。构成攻击性驾驶的具体行为包括超速行驶、跟车距离过近、闯红灯、错误的变换车道、夜间行驶时恶意闪大灯以及不正常的加减速等等。
1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定义
据统计,攻击性驾驶行为是美国公众最为关
2攻击性驾驶的影响因素分析
攻击性驾驶行为涉及到驾驶员心理原因,是一
注的,对全美驾驶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攻击性驾驶行为在交通安全问题中排名首位。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在2008年的交通安全文化指南中认为,78%的受调查者认为攻击性驾驶是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然而由于现有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中并不包括驾驶员动机或意图的信息,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概念至今尚不明确。
Tasca (2000)在一份关于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定义攻击性驾驶的一般准则并给出了正式的定义:“如果驾驶员故意或者出于急躁、烦恼、敌意以及为了节省时间等原因而采取的驾驶行为可能增加碰撞事故的危险性时,称之为攻”他还提出了一些可以构成攻击性击性驾驶行为。
驾驶的具体行为,包括跟车距离过近、随意进出交通流、拒绝给其他道路使用者让路、恶意阻止其他驾驶员超车、超速行驶等等。
Neuman 等人将攻击性驾驶定义为以自私、爱出风头或不耐烦的态度驾驶汽车,并往往直接影响其他驾驶员的安全。认为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道路交通环境是导致驾驶员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同时他们也指出当前对攻击性驾驶的认定还存在很大差异。
2009年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出版的《公路安全对策指南》(第四版)中指出:攻击性驾驶一般理解为一种驾驶行为,它明显超过了安全驾驶行为规范并将其他道路使用者置于不必要的危险之中,直接影响他们的安全。NHTSA 认为虽然可能只有一小部分驾驶员存在“不成熟”和“自私”的驾驶行为,但绝大多数驾驶员会对挑衅做出响应,例如受到交通条件的挫折而以攻击性的方式驾驶。
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国外的调查发现攻击性驾驶行为与年龄、性别、驾驶员情绪以及驾驶环境等因素有关。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可以为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交通事故、创造安全的行车环境提供参考。2.1
年龄及驾龄
爱达荷州交通运输部门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由于攻击性驾驶导致了该州约54%的交通事故,而且成年人以及青少年是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发生主体。同时他们发现在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中,有超过三分之一(37%)的驾驶员年龄小于25岁,主要表现为年龄较低的驾驶员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调查对象样本的选取等问题,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如李凤芝等人通过调查发现攻击性驾驶行为与年龄和驾龄没有相关性,这点也与Wiesenthal 等人和Blanchard 等人年龄、驾龄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负相关的观点相左。2.2
性别
Yagil 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驾驶员与女性相比往往以负面的态度看待交通法规,从心理上抵制这些规定,且常常低估违反交通法规的危险性,在驾驶中时常有违章行为;而女性遵守交通法规的责任感更强,相对比较赞同交通法规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美国一项关于攻击性驾驶的最新研究显示,年龄小于30岁的驾驶员中男性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女性,而40岁以上的驾驶员中性别与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相关关系显著降低。2.3
人格和性格特征
Hennessy 和Wiesenthal 对40名经历过市中心主干道上高峰拥挤时间段的驾驶员进行取样,测量这些驾驶员的特质紧张和状态紧张,并询问这些状
第3期
施卢丹等: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
73
张的驾驶员往往较为急躁和愤怒,并伴有较多的鲁莽驾驶行为即攻击性驾驶。骆勇等认为接近中庸派的驾驶员感受工作与生活对其所造成的压力低于激进派或保守派,故性格温和的驾驶员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次数较少。2.4情绪因素
驾驶员处于沮丧、挫折或紧张情绪状态时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会较差,从而极易造成其驾驶行为富有攻击性。在交通拥挤、出行时间紧迫以及驾驶交往中的矛盾冲突等情况的刺激下,驾驶员极易产生这些消极情绪,导致进一步发展成为攻击性驾驶行为。如果驾驶员在相对通畅、外界干扰较小的环境下行车,则发生攻击性驾驶的几率大大降低。2.5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和道路行车环境都会对驾驶员的驾驶规范产生影响。如果驾驶员经常看见他人违反交通法规而未受到处罚,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从而自己也会降低对这些行为的自制力,汽车厂商通过电视电影和广告中出现的汽车追逐等含有冒险驾驶行为的镜头所宣扬的高速汽车文化对驾驶员的行为也起着不小的作用。此外,天气、车流密度与组成以及不合理的交通设施都有可能影响并激发攻击性驾驶行为意向。
我国现阶段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驾驶技术的学习,而在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方面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有所欠缺,新修订的
增加了驾驶员安全心理知识学习员培训教学大纲》
以及培养驾驶员安全礼让、文明驾驶道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新闻媒体发挥着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在提高驾驶员素质方面媒体应该担负起一定责任。
通过大众传媒宣传攻击性驾驶时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信息:①对其他驾驶员表现出的攻击性驾驶行为;②帮助驾驶员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并做出改变。宣传材料不能仅仅是呼吁驾驶员不要以过激的方式开车,而应该针对具体的驾驶行为给出建议,通过使用有吸引力且容易被人接受的口号让驾驶员知道该如何应对自身和其他驾驶员的愤怒情绪以及应付他们在驾驶中面临的种种困难。3.3
筛选具有攻击性倾向的驾驶员,对累犯应严四川大学李凤芝探讨了攻击性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采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血清睾酮、单胺氧化酶A 基因的检测和自主神经平衡功能测试,分析了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因素,并从攻击性驾驶的角度出发,确定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心理生理评价指标,为筛选交通事故高危人群,减少事故伤亡提供了科学方法。
通过筛选具有攻击性倾向的驾驶员,对拟取得驾驶证的人员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减少交通冲突和事故。对那些已经取得驾驶证的驾驶员来说,可以查找出那些经常因为攻击性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明白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调节自己行车时的情绪,对表现恶劣的累犯者应处以吊销驾驶证或扣押车辆的处罚,在经过驾驶道德和行车礼仪的培训之后根据其表现再做相关处理。3.4
改善驾驶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行车氛围外部因素可以显著地影响驾驶员的行为,如某条道路的限速明显过低时,部分驾驶员会选择超速行驶,此时对其他遵守速度限制的驾驶员来说就构成了攻击性驾驶行为;拥挤的道路会造成驾驶中的加处罚
3
3.1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矫正对策
强化交通法规、加强执法管理
通过对攻击性驾驶行为制定专门的法律,加大
对这些行为的处罚力度,可以抑制驾驶员做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倾向,减少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同时应广泛加强交通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最佳执法地点,方法是根据以往交通事故资料,统计出各路段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的事故频率,确定有可能激发驾驶员攻击行为的事故多发点,对这些地段重点管理,有助于降低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数。
必须注意的是,依靠外部制约来减少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发生并没有使存在于个人身上的攻击性消失。因此,通过加强交通法规管制来减少攻击性驾驶行为仅仅是一个中间步骤,其本身并不是解决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根本方法。
74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性。消除道路行车环境中可能引发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外部因素如不合理的交通灯时设置并加以改善,创造轻松愉快的行车环境,可以减少因外部因素引起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3.5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梳理现有道路资源,科学组织城市交通,对现有道路进行系统规划,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施划好交通标线,减少交叉路口的交通冲突点,都有助于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建立健全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防止因交通事故造成更严重的拥堵及更长时间的延误。
在繁忙的交叉路口前方设置交通信息显示屏,及时向驾驶员发布准确的路况信息,使驾驶员提前了解交通拥堵情况,供驾驶员合理选线,并且减轻因拥堵导致的驾驶员沮丧情绪,避免因交通拥堵使驾驶员产生急躁心理进而采取攻击性行为。
Update 2009[EB/OL]. 2009-04-22[2009-09-25]. http ://www.aaafoundation.org/pdf/AggressiveDrivingResearchUpdate2009.pdf[2]骆勇,罗霞. 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分析[J ]. 交
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9,7(2)
李昌吉,龙云芳等.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3]李凤芝,
因素分析[J ].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4)
[4]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2008Traffic Safety Culture
Index [EB/OL]. 2008-05-01[2009-09-25]. http ://www.aaafoundation. org/pdf/2008TSCIndexFinalReport.pdf
[5]Tasca ,L.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aggressive driving
research. [EB/OL]. 2000-10-15[2009-09-25]. http ://www.aggressive.drivers.com/papers/tasca/tasca.pdf
[6]Neuman ,T.R.et al.Guidance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AASHTO
Strategic Highway Safety Plan.Volume 1:A guide for addressing aggressive -driving collisions [M ].Washington ,D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3.06
[7]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Countermeasures
that work :A highway safety countermeasure guide for state )[M ].Washington ,DC :highway safety offices (Fourth edition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2009
[8]Idaho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Idaho Traffic Crashes 2008[EB
/OL]. 2009-06-19[2009-09-25]http ://www.itd.idaho.gov/ohs[9]Yagil D. Gender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traffic laws and traffic violations [J ]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1998,(12)
[10]Hennessy D A ,Wiesenthal D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iver traffic congestion ,
stress and direct
versus indirect
coping behaviors [J ]. Ergonomics ,1997,40(3)
[11]赵晨鹰. 青年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成因研究[J ]. 青年研究,
4结语
国外从上世纪末期就开始对攻击性驾驶行为进
行系统的研究,而我国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相信对于改变我国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
[1]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Aggressive Driving Research
2003,(12)
范文四: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分析
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分析
摘要: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组成。交通事故是由于系统不稳定或不平衡发生的。在这些因素当中, 人的可靠性是最差的。在各类交通事故中, 人的因素占80%~90%。因此研究驾驶员的行为差错, 对保障行车安全, 减少交通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驾驶员 可靠性 驾驶应力 行为差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汽车的可靠度和道路的可靠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汽车驾驶员来说, 由于人的感觉、意识、行动都是相当不稳定的, 加上人的各种生理指标也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现有技术对其可靠性的改善是极其有限的。根据调查, 在参与交通行为人当中(驾驶员、乘客、行人、交通管理员), 驾驶员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起主导作用
[1]。因此, 驾驶员行为可靠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具有关键性人为差错的复杂系统。人因问题贯穿道路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交通管理等各阶段和各方面, 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驾驶人可靠性模型。驾驶人可靠性研究就是考察、分析、评价人的因素对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2]。
1 驾驶应力
驾驶应力是影响驾驶员的行为及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
范文五: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分析
墨圆一Z0'1'1
NO.13…㈤…㈣…。。
学术论坛
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分析
(淮阴工学院
于成喜江苏淮安
223003)
摘要: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组成。交通事故是由于系统不稳定或不平衡发生的。在这些目素当中,人的可毒性是最盖的。在各奏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占80%一90%。因此研究驾驶翼的行为差错,对保障行车安全,减少变通事故有鲁十分重妥的蠢叉。关键词:驾驶再可幸性驾驶庄力行为差胄}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a)-0228-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可靠度
1驾驶应力
驾驶应力是影响驾驶员的行为及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一个承受过重应力的人会有较高的可能性造成失误,驾驶员也不例外。研究表明,人的工作效率与应力(或忧虑,紧张)之间有图1所示的关系。
从图l中可以看出不仅高应力会造成人的低工作效率,过低的应力也会造成相同的影响。如果应力过轻,任务简单而单调,
反而使人觉得枯燥乏昧,工作没有意义而变得迟钝,因而其工效不会达到最佳状态。但应力不完全是一种消极因素,适度的应力有利于把人的功效提高到最佳状态。
就驾驶员来说,应力主要与其工作负荷有关。在超负荷情况下,工作要求超过了驾驶员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比如连续地长时间高速行驶,或在复杂道路交通条件下长时间连续行车,其出现差错的概率会
明显增加。同样,低负荷工作则无法调动驾
驶员的积极性。如驾驶员行驶在长直宽阔道路上,驾驶任务较为简单.易使驾驶员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一旦有突显信息出现,就会因措手不及而肇事。此外,其他可能的环境因素和驾驶员个人因素也会对驾驶员行为产生影响,如车辆振动、高强度的噪音、高温或低温天气、光线太暗或太亮、健康欠佳等。
和道路的可靠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汽车驾驶员来说,由于人的感觉、意识、行动
都是相当不稳定的,加上人的各种生理指标也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现有技术对其可靠性的改善是极其有限的。根据调查,在参与交通行为人当中(驾驶员、乘客、行人、交通管理员),驾驶员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起主导作用…。因此,驾驶员行为可靠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具有关键性人为差错的复杂系统。人因问题贯穿道路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交通管理等各阶段和各方面,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驾驶人可靠性模型。驾驶人可靠性研究就是考察、分析、评价人的因素对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2I。
2驾驶员差错及分类
人的差错是指人在执行规定任务时发生失误(或做了禁止的动作),可能导致预定操作中断或引起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哈默的人的差错分类法将人的差错分为以下类型。
(1)疏忽性,指对困难作出不正确的决策。
(2)执行性,指不能实现所需的功能,过度利用某个功能。
人T最
(3)多余性,指完成一项不该完成的操作。
(4)次序性,指执行操作时,由于不熟练或其他原因发生操作次序差错。
(5)时间性,指时间掌握不严,对意外事件反应迟钝,不能意识到风险情况。
人
T
分析哈默的人的差错分类依据,是从人
的行为和生理(意识)上,馓了一个框架式的分类,应用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上,能够较为合理和全面的加以区分【3l。
低应力适度应力
图1
高应力
人的工效与应力的关系
图2驾驶员行为差错分类
228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万方数据
INFORMATION
SCIENCE&"rECHNOLOGYl^IFORMATION
!!!!盟:!!
学术论坛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疏忽大意;操作失误。超速驾驶,措施不当;客车超员,违章占道;违章超车;会车、其他违章行
为;低驾龄驾驶入经验不足,疲劳驾驶,酒后
月(,)…p卜f丑(f)西l
无论人为差错率是常数还是非常数,上述可靠度表达式均有效。也就是说,用各种统计分布,如指数分布,伽马分布等描述的人为差错率,上述表达式均有敬川。
驾驶员出现差错前的平均时间(MTHE)一般表达式为:
判断错误,紧张出错。再次,管理部门还要
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驾驶环境,努力为驾驶员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上去减少驾驶员的行为差错,科学管理,尽量减少驾驶员
排队等待时间,减少驾驶员的心理负担,避
驾车;反应时间过长等。利用哈默的人为差
错分类对驾驶员差错行为进行分类,得图2所示。
免驾驶员产生烦躁心理。5结语
在交通安全系统工程中,预防驾驶员行为差错,提高其可靠性是一个系统IhJ题。驾驶员的可靠性是人为差错率的函数,对
于固定时J.日】段和应力环境有恒定的人为差错率,因此,降低人为差错的有效办法是改变应力环境或错开危险时间周期,应力条件的改善目标是让驾驶人始终处在中等应力条件下。
3驾驶员行为可靠性分析
对于时间连续工作的驾驶人的工效可
MTHE=rexp㈩旯(f)比ldt
4驾驶员行为差错的预防
通过基于哈默的人的差错分类理论对
靠度函数能够引入人为差错概念,用经典
的可靠度函数方法或马尔可夫方法得到同样的可靠性估计模型。
假设驾驶员累计出错的概率也即不可靠度记作F(t),与之相应的可靠度函数为
R(t),其中R(t)=P(T>t),F(t)=P(T≤t)f”。
驾驶员行为差错原因的分类,结合驾驶员行为可靠性分析,提出以下具有针对人因差错预防的合理化建泌。
4.1要求驾驶员本人
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驾驶员出错概率密度是驾驶员在包含
t的单位时间内出错的概率,是累积出错概
参考文献
【l】胡光辉,等.交通安全工程【M1.长沙:中
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黄荣贵.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及其预防
率对时间t的导数,记作f(t)。可用下式表示:
JF,●、
’。。
“f):竺!竺=∥(f)
、‘
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驾驶作风。保持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避免疲
劳驾驶、酒后驾驶,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使
班
令入(t)为驾驶员瞬时出错率,则
驾驶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准确,按科学的方
法处理各种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的情况。只有这样,行车安全才能得到保障。4.2要求管理部门
首先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
【J】.人类工效学,2002(8).
【31张瑾,何瑞春.基于哈默。人的差错理
摊型:一盟一dR(t)×上
R(t)
R(t)d(tJK(t,
论”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J】.中国安全
科学学报,2008(3).
上式变形可得
【4】肖贵平,朱晓宁.交通安全工程【M1.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Ⅷ×d(t)=丽dR(t)
在时间间隔[O,t】内,对上述方程的两边进行积分得到:
高驾驶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使其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其次要加强驾驶员的
技能训练,使驾驶员对处置方法和预防措
【5】刘玉增,张殿业.汽车驾驶人的可靠性
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6.
施心中有数,缩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避免工作规程、实验实训室设备管理制度、实验
实训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实验实illl设备维
(上接227页)
要任务。各高职院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
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制订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教
师队伍的结构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实验实训师资队伍中。第二,为弥补实验实训教师人员的不足,可外聘具有扎实
修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实训设备安全管理
制度,借出与调拨制度,损坏与丢失赔偿制
的工作氛围,为学生的就业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实验实训课程的考核方
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往课程
度、报废与核销制度、设备的档案管理制
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二,增强开放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实验
考核成绩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按比例分配,
实验实训课程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因此,要对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独立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试验态度,试验操作、成
果报告(包括问题分析,建议和设想),注重
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的企
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以提高
教学质量,并带动在校教师的实训能力。第三,完善实验实训师资的培训制度。各高职
院校可通过外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与考察,聘请企业专家为教师介绍行业新知识、新
实训室实行6天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并往满足本校实验实训需求的前提下,对外开设短期培训班,带料加工产品,通过生产创造的效益弥补教学和管理经费的不足,实
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第三,加强设备的档案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实训课程的积极性。第四,重视实验
实训教材的编制。实验实训教材要选择行
管理,履行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整洁性和永久性。第四,做好设备
的维修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维修队伍的建设,管理部门要对实验实训室的设备状况、维修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第五,采用网络化管理方式,减轻设备
业内专家、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等形成小组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共同编写,提
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技能、新方法、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
训、对青年教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帮
带”培训方式等措施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第四,淡化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实训课教师的界限,提高实验实训课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改变实验实训教师按职称拿岗位津贴的计酬方法,课酬考虑实训批数和指
导学生人数。同时,可为一些优秀的实验实
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动手能力最有效的平台,为了使实验实训基地的投资效能最大化,高职院校要不断
地总结实验实训管理经验,提高实验实训
管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并为实验实训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2.5加大实验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一,响应国家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号召,建立与实验实训课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工艺与技术充分体现到新的课程体系当中。第二,注重实践教学的仿真性。从场所布置、设施设备管理、操作规范等方面摸仿生产工厂
基地的管理成效,使实验实训基地充分有效地运转。
参考文献
【l】李凤歧.论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J】.中
国远程教育,1998(3):2l~23.
【2】季冰峰.浅谈民亦学皖实验实训设备管
理【J1.科技信息,2009(8):150.
训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对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实施奖励,并在职称评定、外出进修,学习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4加强实验实训基地设备的管理,提高设
备利用率
实验实训基地的设备利用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投资效益,应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的观念。第一,建立
f3】沈海东.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模式探
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3):ll~
13.
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一个较接近于真实
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健全实验实训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室并使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真正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229
万方数据
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可靠性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于成喜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3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13)1次
参考文献(5条)
1. 胡光辉 交通安全工程 1997
2. 黄荣贵 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及其预防[期刊论文]-人类工效学 2002(08)
3. 张瑾;何瑞春 基于哈默"人的差错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3)4. 肖贵平;朱晓宁 交通安全工程 2006
5. 刘玉增;张殿业 汽车驾驶人的可靠性分析[期刊论文]-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1)
引证文献(1条)
1. 刘进东 对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置的分析[期刊论文]-消费导刊 2013(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zx20111318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