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主要民族的介绍
动画标题 年级学科 设计者 描述 场次 设 计 草 图 说 明
中国主要民族的介绍 地理 八年级上册 设计时间 内容 具体的布局参考文件夹里的动画。 按钮:汉族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彝族 藏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蒙古族 画面如图: 1.开始的页面用图片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底图 (要弱化图片) 再出现上面的按钮。 。 2.点击按钮进入相应的民族页面,出现以下的文字介绍和相应民族的图片(注 意布局和美观效果) 。 汉族 人口:115 940 万人。 分布: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 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 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语言:汉族所用的汉语属汉藏语系。经过数千年的互动演化,现代汉语分为九 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 平话、晋语。 节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 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 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壮族 人口: 16 178 811 人。 分布:在全国的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我国的南 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 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节日: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 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 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满族 人口:10 682 262 人。 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 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 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语言: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初始 页面
节日: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 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 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回族 人口:9 816 805 人。 分布:全国的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 聚居区,全区拥有回族人口 186.25 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 18.9%。另外, 回族人口在 20 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 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
。 语言: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特别 是汉人成份在回回中日渐增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就逐渐习惯于以汉语作为 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 节日: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 节日。 苗族 人口:8 940 116 人。 分布:苗族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 有苗族分布。贵州、云南和湖南湘西有较大的苗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居 住较为分散,一般以一个或几个村寨为单位,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 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大致可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三个大方言,7 个次方言,18 种土语。 节日: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 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 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一般在秋后举行。 彝族 人口: 7 762 272 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 ,余分散在全国各地。 语言: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 中部 6 种方言,其中包括 5 个次方言,25 个土语。 节日: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 一年 10 个月,每月 36 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 10 月上旬择一吉日 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 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 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 人口:5 416 021 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语言: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 言,卫藏方言和康方言都有声调。安多方言没有声调。
节日: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 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 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 节、罗让扎花、驱鬼节、响浪节、望果节、转山会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 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维吾尔族 人口:8 399 393 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 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 维吾尔族较为
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 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我国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绳池县,也有少 量维吾尔族分布。 语言:现代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民族的共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我 国,现代维吾尔语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标准语以中心方言为基础, 以伊犁—乌鲁木齐语音为标准音。 节日: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土家族 人口:8 028 133 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语言: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分为南部方言和北 部方言。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乡的土家族操南部方言外,其余 土家族均操北部方言。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以来使用汉文。绝大多数 土家人都通用汉语,部分人兼通苗语,目前只有酉水流域永顺、龙山、来凤等 县的部分土家人会说土家话。 节日: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 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 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蒙古族 人口:5 813 947 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 河北等省、自治区的各蒙古族自治州、县。此外,还有少数蒙古族聚居或散居 在宁夏、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语言: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 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 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 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 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 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
吉思汗陵祭奠。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 五月十五日、 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 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范文二: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及介绍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这篇关于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及介绍,是考研屋www.kaoyanwu.com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是用声音来展现美,通过和声、旋律、节奏等要素的组合,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舞蹈训练中的美感以人体为载体,以形体动作为手段展现出来。这当中,音乐的美感是伴随着舞蹈者的动作融入其中,而达到舞者的最佳表现并使其舞蹈有一定的内涵。所以,音乐美感训练应是舞蹈教学的内容之一,训练一种舞蹈艺术的表演能力,也是舞蹈魅力的体现。教学中,应让学生们也感受到音乐舞蹈是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体验艺术的乐趣。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我在教学中主要是突出音乐与舞蹈教学关系中的“四性”。
舞蹈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几种不同的舞蹈基训课,即初级班的手眼协调、地面训练,中级班的芭蕾基础、手位及脚位训练,高级班可以适当地开展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训练。初级课内容形式以模仿形象为主,其中掺杂着一些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来认识身体和各部位,把孩子们喜爱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和自然界的动植物排成游戏组合达到训练目的;中级班的教学方法以鼓励为主,基本功训练和组合训练相结合,选取的音乐也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性,可以找一些钢琴伴奏曲来迎合舞蹈基训的动作,节奏要明确有序,在动作中注重线条的流畅性;高级班主要以学生理解体会为主,注重能力、组合、素材、特色、韵味、感觉以及现代舞的元素动作,使学生从功能性向能力性发展,富有创意,老师要通过细腻的剖析动作,细致地讲解不同的动作要求以及一些动作的流动路线,并注重感情化、形象化、意境化。
音乐美感与舞蹈教学之间的科学性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外,还要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特别是那些初级班的学生,不但缺乏舞蹈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对音乐在舞蹈中的美感认识。所以,强调音乐美感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审美意识的培养。
音乐美感教学都是在较小的孩子们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和强化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伴随着音乐而开始的。实践证明,只注重强调培养学生们的舞蹈技能、技巧,而忽视音乐的功能和作用,很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此,要使学生一投足、一伸手就能带给人们音乐和舞蹈美的享受,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博采众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节奏在美感训练中的重要性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去练习每一个动作的同时,应加强音乐的作用,让学生跟随着音乐鲜明的旋律和节奏去体味音乐的美和动作的美。充分体验到音乐美感的训练,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又要注意舞姿与音乐美感风格的统一,并编排出带有鲜明节奏意义的组合。舞蹈的节奏包括动作感觉上的快慢和强弱,这就要求在课堂训练中,音乐的旋律、节奏要有动作想象所产生的表情,同时又要体现节奏韵律的形式美。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形式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准确把握舞蹈动作。因此,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舞蹈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使动作的内涵锦上添花。
音乐旋律在舞蹈表演中的渗入性
美丽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密不可分,精彩的舞姿配合优美的音乐旋律那可是美中之美。比如《睡美人》、《天鹅湖》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旋律是何等的优美,其艺术的魅力百年经久不衰。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而旋律是音乐的最佳体现。音乐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喜于深入理解音乐的编导才会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有取之不尽的灵感诞生,使音乐的形象和舞蹈的形象融为一体,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
伴随着时代向前迈进的节拍,应当进一步重视研究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音乐舞蹈训练体系,用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范文三:中国各民族介绍
1、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2、回族介绍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3、藏族介绍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
4、维吾尔族介绍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史籍记载: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 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
5、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
6、彝族介绍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6572173 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7、壮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48963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8、布依族介绍: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
9、朝鲜族介绍 :有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
些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10、满族介绍 :现有人口9821180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
11、侗族介绍 :现有人口2514014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12、瑶族介绍 :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呼
13、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
14、土家族介绍 :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5、哈尼族介绍 :现有人口1253952 人。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
16、哈萨克族介绍 :有人口1111718 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
17、傣族介绍 :人口1025128。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 西双版纳傣族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
18、黎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 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 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 自治县
19、傈傈族介绍 :人口有574856人云南北部努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是 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区
20、佤族介绍 :现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
21、畲族介绍 :现有6 3 0 3 7 8 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22、高山族介绍 :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23、拉祜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
24、水族介绍 :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
25、东乡族族介绍 :现有人口373872。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纳西族
27、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
28、柯尔克孜族介绍: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生活
29、土族介绍 :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土族191624口人大都居住在这儿
30、达斡尔族介绍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31、仫佬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山区,9 0 %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32、羌族介绍 :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33、布朗族介绍 :现有人口82280,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
34、撒拉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
35、毛南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 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
36、仡佬族介绍: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业为主
37、锡伯族介绍:现有人口83629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
38、阿昌族介绍: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和梁河县。
39、普米族介绍: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 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 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与当地民族杂居
40、塔吉克族介绍:有人口33538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41、怒族介绍 :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人口27123人。
42、乌孜别克族介绍:现有人口12453,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
43、俄罗斯族介绍 :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
44、鄂温克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
45、德昂族介绍 “现有人口15462。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
46、保安族介绍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47、裕固族介绍 :有人口10569 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48、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
49、塔塔尔族介绍 :现有人口4127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当数散居在布尔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
50、独龙族介绍 :现有人口5817。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 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
51、鄂伦春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 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 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
52、赫哲族介绍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53、门巴族介绍 :现有7 4 7 5人。主要 聚居在墨脱县和错那县。门巴族先民很早就聚居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
54、珞巴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55、基诺族介绍 :现有人口18021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56、汉族介绍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范文四:中国民族介绍
中国民族
一、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在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同时,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戎、羌、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区,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百越等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在边疆地区建立政权,或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都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先后建立过23个政权,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政权,鲜卑族建立过辽西、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9个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我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族的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曾坚决抗击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在我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的统一。综观中国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1851年,广西爆发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壮、瑶、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傈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其中的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数民族,如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以及著
名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都是壮族。鸦片战争后,沙俄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英军和法军分别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奋起反抗,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积极组织抗战,英勇抗击侵略者。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五四”运动时期,回族的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分别参加领导天津爱国运动和京津地区学生联合会的运动以及上海各界联合会的联合行动,后来,马骏、郭隆真等都加入了共产党;水族的邓恩铭参加领导了济南的爱国运动,后来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蒙古族的多松年、乌兰夫等加入共产党,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白族的张伯简、徐克家等于20年代加入共产党,并分别参加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壮族的韦拔群建立农民协会,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云逸等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并与韦拔群于1929年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在新疆,党领导各族人民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进行反帝斗争;红军长征期间,沿途各族人民群众为红军带路、传递情报、买粮运粮,还积极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了抗日战斗,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共同建立了伊克昭盟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冀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于1947年创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至1950年8月间,内蒙古骑兵歼灭国民党军队2万多人;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发动了著名的“三区革命”,各地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统治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各族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
二、56个民族的认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甚至把许多历史上早已公认的民族都说成是汉族的宗支,致使许多少数民族隐瞒、更改了自己的族称,中国的民族成份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激发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长期被压迫的许多少数民族纷纷公开他们的民族成份,提出自己的族名。到1953年,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有400多个。为了使我国各少数民族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识别。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斯坦、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畬、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已确定的53个少数民族中。
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本阶段的民族识别工作除继续为一小部分族体的认定进行调查研究外,主要进行民族成份的恢复、更改和某些族体的归并工作。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了民族工作中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1,。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为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为8(41,。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同),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斯坦、傣、黎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
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佤、畬、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等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另外,还有未被确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民族压迫制度的废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医疗保健事业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上的要求也比汉族宽松,因而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少数民族人口下降的趋势,出现了人口兴旺、民族繁荣的景象。1990—2000年间,土家、高山、羌、毛南、保安、东乡等13个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2.00%以上,其中高山族和羌族分别高达4.31%和4.26%。蒙古、藏、维吾尔等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在1.40%—2.00%之间,高于全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91%的水平。随着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相应提高。在1964—1982年、1982—1990年和1990—2000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5.8,分别提高到6.7,、8.01,和8.41%。
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8人。总的来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有两个特点:
第一,小聚居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l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如内蒙古、广西、宁夏三个自治区的汉族人口都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新疆的汉族人口也占40,强。同样,在各汉族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近20年来,少数民族杂、散居人口增长快,民族杂散居的县市越来越多。
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各民族平均分布在30个省区,其中29个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云南、贵州、新疆4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之和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再加上辽宁、湖南、内蒙古、四川、河北、湖北、西藏、吉林、青海、甘肃、重庆和宁夏,以上16个省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91.32%。另外,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都在少数民族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民族人口数据:
汉族 Han/HA 1 Hàn Zú 1220844520 蒙古族 Mongol/MG 2 Měnggǔ Zú 5981840 回族 Hui/HU 3 Huí Zú 10586087 藏族 Tibetan/ZA 4 Zàng Zú 6282187 维吾尔族 Uyghur/UG 5 Wéiwúěr Zú 10069346 苗族 Miao/MH 6 Miáo Zú 9426007 彝族 Yi/YI 7 Yí Zú 8714393 壮族 Zhuang/ZH 8 Zhuàng Zú 16926381 布依族 Buyei/BY 9 Bùyī Zú 2870034 朝鲜族 Chosen/CS 10 Cháoxiǎn Zú 1830929 满族 Man/MA 11 Mǎn Zú 10387958 侗族 Dong/DO 12 Dòng Zú 2879974 瑶族 Yao/YA 13 Yáo Zú 2796003 白族 Bai/BA 14 Bái Zú 1933510 土家族 Tujia/TJ 15 Tǔjiā Zú 8353912 哈尼族 Hani/HN 16 Hāní Zú 1660932 哈萨克斯坦族 Kazak/KZ 17 Hāsàkè Zú 1462588 傣族 Dai/DA 18 Dǎi Zú 1261311 黎族 Li/LI 19 Lí Zú 1463064 傈僳族 Lisu/LS 20 Lìsù Zú 702839 佤族 Va/VA 21 Wǎ Zú 429709 畲族 She/SH 22 Shē Zú 708651 拉祜族 Lahu/LH 23 Lāhù Zú 485966 水族 Sui/SU 24 Shuǐ Zú 411847
Dōngxiāng 东乡族 Dongxiang/DX 25 Zú 621500 纳西族 Naxi/NX 26 Nàxī Zú 326295 景颇族 Jingpo/JP 27 Jǐngpō Zú 147828 柯尔克孜族 Kirgiz/KG 28 Kēěrkèzī Zú 186708
土族 Tu/TU 29 Tǔ Zú 289565 达斡尔族 Daur/DU 30 Dáwòěr Zú 131992 仫佬族 Mulao/ML 31 Mùlǎo Zú 216257 羌族 Qiang/QI 32 Qiāng Zú 309576 布朗族 Blang/BL 33 Bùlǎng Zú 119639 撒拉族 Salar/SL 34 Sǎlá Zú 130607 毛南族 Maonan/MN 35 Màonán Zú 101192 仡佬族 Gelao/GL 36 Gēlǎo Zú 550746 锡伯族 Xibe/XB 37 Xíbó Zú 190481 阿昌族 Achang/AC 38 āchāng Zú 39555 普米族 Pumi/PM 39 Pǔmǐ Zú 42861 塔吉克族 Tajik/TA 40 Tǎjíkè Zú 51069 怒族 Nu/NU 41 Nù Zú 37523 乌兹别克族 Uzbek/UZ 42 Wūzībiékè Zú 10569 俄罗斯族 Russ/RS 43 éluōsī Zú 15393 鄂温克族 Ewenki/EW 44 èwēnkè Zú 30875 德昂族 Deang/DE 45 Déáng Zú 20556 保安族 Bonan/BO 46 Bǎoān Zú 20074 裕固族 Yugur/YG 47 Yùgù Zú 14378 京族 Gin/GI 48 Jīng Zú 28199 塔塔尔族 Tatar/TT 49 Tǎtǎěr Zú 3556 独龙族 Derung/DR 50 Dúlóng Zú 6930 鄂伦春族 Oroqen/OR 51 èlúnchūn Zú 8659 赫哲族 Hezhen/HZ 52 Hèzhé Zú 5354 门巴族 Monba/MB 53 Ménbā Zú 10561 珞巴族 Lhoba/LB 54 Luòbā Zú 3682 基诺族 Jino/JN 55 Jīnuò Zú 23143 高山族 Gaoshan/GS 56 Gāoshān Zú 4,009
“中国民族分布略图”数据源:扫描自《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大观》(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2年)
其他未承认的民族列表
艾努人/阿Aynu/Ab说艾努语,居住在新疆疏勒、英吉沙、莎车、巴楚、墨玉、洛浦、于阗、和田市肖维吾尔族 dallar 布达里人 尔巴克乡以及罗布泊附近。
八甲人 Bajia 未识别民族 1106 居住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阿镇勐康村,使用和傣语接近的八甲语,信奉原始宗教。
Chuanqi67穿青人 汉族 居住在贵州省毕节、安顺、六盘水市三地市十多个县,主要在织金、纳雍2县。 ng 万
居住在西藏南部麦克马洪线附近。他们向中国政府申请成为独立民族,但因为中国僜人 Deng 未识别民族 2000 结束民族识别,故无结果。
亻革家人/Gejia 未识别民族 6万 居住在贵州省黄平县,其要求成为独立民族。 家人
11.6说嘉绒语,居住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黑水、理县、汶川、金川、小金等县,雅安格鲁人 Gelu 藏族 万 市宝兴县,甘孜州丹巴县。
说贵琼语,居住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县舍联、时济、前溪、麦笨、三合乡,泸定县长kuiqang 6000 顾羌人 藏族 征、烹坝、泸桥乡及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
克木人 Khmu 布朗族 3300 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和勐腊县。
苦聪人 Kucong 拉祜族 3万 居住在云南省镇沅、金平、绿春、新平和墨江等县。
Macane葡萄牙人与澳门当地人结婚后生育的人群,澳门特区政府将其定为少数族群,中国土生葡人 葡萄牙人后裔 se 大陆定为未识别民族,说葡萄牙语、汉语、土生葡语,分居于港澳地区。 莽人 Mang 布朗族 680 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
云南归为纳西族,四摩梭人 Mosuo 4万 居住在云南省北部与四川省交界的泸沽湖,曾实行走婚制度。 川归为蒙古族
说扎贝语,居住在四川甘孜州道孚县亚卓乡、红顶乡、仲尼乡、扎拖乡、下拖乡和茂人 Mao 藏族 8000 雅江县瓦多乡、木绒乡。
掸族 Shan 布依族/壮族 与壮族及布依族同源,语言互通,居住在中缅边境,缅甸掸族为独立民族。
Sherpa 2000 夏尔巴人 未识别民族 大部在尼泊尔境内,部分散居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山地,以充当登山向导为生。 图瓦人 Tuvans 蒙古族 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喀纳斯湖。 布里亚特Buryat 蒙古族 居住在内蒙古东部。 人
回辉人 Utsul 回族 4958 居住在海南省三亚市羊栏镇。
Xijia 300 西家人 苗族 居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
羿人 Yi 未识别民族 300 居住在四川省叙永县赤水镇、古蔺县纳盘沟和贵州省毕节县普宜。
Youtai/J传统称为「蓝帽回回」,实际上与回族无关。散居中国大陆各处,尤其是在黑龙江犹太人 回族 ews 省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边境附近。
Zhelaizh者来寨人 汉族 400 居住在甘肃永昌县者来寨。 ai
为斯拉夫人、满人、汉人等民族的混血儿。部分老人能使用俄罗斯语、教会斯拉夫阿尔巴津Albazini北京、天津归为满500 语、满语。信奉东正教。主要居住在北京、哈尔滨、呼伦贝尔、上海、天津、武ans 人 族,黑龙江归为汉族 汉、锦州等地。
Khakas
实为哈卡斯人,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五家子村、亦作富裕柯尔Khakas柯尔克孜族 1500 富裕牧场七家子村,使用黑龙江柯尔克孜语(哈卡斯语的一种方言)和卫拉特蒙古克孜人 或语,信奉萨满教。
Hakas
使用雅库特语,属于突厥语族的北支,他们的语言有很多来自南方突厥语的字眼,Yakutia 2600 雅库特人 鄂温克族 与其他民族不同。
参考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N/A). 中国民族. Retrieved from: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5-07/26/content_17366.htm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N/A).中国民族分布略图. Retrieved from: http://www3.nccu.edu.tw/~g1259501/maps/map_index.htm 维基百科 (N/A). 中国民族列表. Retrieved fro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B0%91%E6%97%8F%E5%88%97%E8%A1%A8
范文五:中国民族舞介绍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占人口90%以上的汉族外,还有55个兄弟民族。 长期来休戚与共、朴素影响,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也 包括优秀的舞蹈传统。每个兄弟民族的舞蹈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保存 了较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格纯朴、健康、生活气息浓郁。
如蒙古族舞蹈大多气势磅礴,雄健有力,朴实奔放;同时也有优美的抒情舞如 《盅碗舞》。藏族的《锅庄》,舞轻盈洒脱。苗族的《芦笙舞》,娴雅、端庄。彝 族的《阿细跳月》,节奏奇特、热情奔放。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灵巧热情。壮 族的《扁担舞》,节奏强烈、清脆高亢。傣族的《孔雀舞》,快速轻巧、动作细腻 。
……我国少数民族向来是以能歌善舞著称,它们的舞蹈艺术,在我国的舞蹈 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兄弟民族舞黑熊搏斗舞 《趼 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双腿半蹲,双脚跺地,前后扭动双肩,以模 拟黑熊搏斗、赞颂鄂伦春人民勇敢、好胜的民族性格。
参加人数不限,三人为一组,站成“品”字形,其中的两人面对面站立,上身 略向前倾斜,相对虎视眈眈;两膝略向前屈,两手放在膝盖上,两脚跳跃不停,同 时两肩随着节奏左右扭动,头部左右摇摆,嘴里边连呼喊“哈莫,哈莫”(熊的呼 叫声)的粗壮声音,此起彼伏。两人半得难角难分,都想压倒对方取胜。第三人在 旁也以同样的动作参加进去,在二人中间蹲跳以表示劝解,直至一方认输,一方宣 告胜利。
舞蹈充分显示出猎人们在猎获野兽时,定要取胜的顽强拚搏精神;同时赞颂熊 力大无穷、异常勇猛的特性。《黑熊搏斗舞》有的地区用“哼呣,哼呣”喉音作伴 舞,情绪非常高昂,动作勇健有力。
兄弟民族舞蹈盅碗舞 ∶晒抛迕窦?璧感问 之一。为欢宴节庆、亲月团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后 又形成群舞,搬上舞台,于第8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
此舞的舞姿特点,温雅婉约,以琵琶、胡琴、筝伴奏弹唱和之。因受蒙古包场 地及手执灯碗的限制,基本上以跪、坐、立等动作在原地起舞。舞者主要凭借手、 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技艺精湛者, 可头上顶一叠碗,双手各执一道具或各托一燃灯,一边快步奔走,一边作流星似的 盘旋绕动,这时灯焰摇曳飘忽,舞姿轻曼优雅,器乐婉约流畅,富有独特的艺术魅 力,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欢愉。
兄弟民族舞蹈锅庄
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锅庄”是藏语“果卓”的谐音,即圆圈歌舞的意思 。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和青海的藏族地区。 《锅庄》分农区锅庄和牧区锅庄两种。农区锅庄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 庄(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和索县等广大牧区。 农区锅庄的结构分两大段,即从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 分。开始时男女分别拉手成圈,轮班唱和,甩脚踏步,唱完后齐声喊“哑”,顿时 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锅庄》的动作大体可分两类,一类 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节奏急促,舞姿热烈、奔放。动作多模拟动物 形态,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注重姿态 的情绪变化和表现,这正是藏族人民悍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
牧区锅庄的层次及表演形式和农区锅庄大体相同,但动作差异很大,多在胸前 晃手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顺手顺脚(同边手足)的舞是牧区锅庄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