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发展路径的选择
作者:刘晖
中华工商时报 1996年05期
时报书评
西非塞内加尔哈拉伯村落的居民和住在美国佐治亚洲许多乡村小镇的人,都以种植花生这一主要作物为生。西非和美国在世界上最火的商品花生生产者之列。但是,两地农民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举例说明,如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叫约翰的农民,他种植了500 亩花生。他所有的土地都用拖拉机耕耘,享受政府资助的科研单位向他提供优良品种,混合肥料,以及售后服务,这种服务确保种植者懂得如何使用这些种子与肥料。花生成熟后,约翰把花生卖给经纪人。由于美国政府的一项支持方案限制进口、限制国内种植面积和确保农场主不致因价格波动而受到损失,约翰所得到的售价一直高于世界市场价格。这样,他每年可靠种花生获得10万美元的纯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
而在西非塞内加尔种花生的农民的景象则大不相同。如哈拉伯村落一位叫萨尔的农民同样种花生,但土地规模则小得多。萨尔也开始使用机械以代替沿用至今的手工收割。但是,萨尔的犁的生产率不如约翰的联合收割机,而肥料和杀虫剂既不容易弄到手,价格又昂贵。因此,萨尔的产品只有约翰的1/5。而且萨尔的产品必须卖给政府的公司, 这个公司的收购价格大大低于世界市场价格,以便为政府抽取税金收入。这样,即使在一个风调雨顺的年头,萨尔一家依然一贫如洗, 只能靠400美元的现金收入生活。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悬殊的贫富?为什么塞内加尔农民以及30亿同他们一样的其它国家人口如此贫穷,而美国人和欧洲人则如此富裕?对于塞内加尔或美国人来说,他们能对此做些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以及许多由此引出的其他问题,则是发展经济学应该探讨的主题。
一言以蔽之,所谓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怎样摆脱贫困、落后,如何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该书是从理论与历史经验的角度阐述发展经济学的一本有影响的教科书。作者吉利斯·帕金斯等人均为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著名学者。这些学者不仅在书斋中从事研究,而且还具有在发展中国家长期工作的经验。作者之一的帕金斯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并曾两度担任马来西亚的政府顾问。正是有这些背景在内,所以这本书呈现出鲜明的学术特色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对于同经济发展有关的各个问题,该书并不一概采取中立态度。并非每个章节均以“一方面,有人认为……,另一方面,有人持反对意见”开头,只要有争议,作者总是力求指明问题所在。正是这种敢于在重大问题上陈述己见的学风,显示出作者对经济问题的坚实研究和思辩的犀利,多了一份明确的尖锐,而少了一份许多经济著作在貌似公允下的滑头和平庸。作者认为,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必须清除,例如,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对经济发展麻木不仁甚至有意作埂的政府,阻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殖民制度等等。对于从传统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会有风险与困难(第十七章),教育发展的好高鹜远会导致失业的不良后果(第九章)、城市化、发展小城镇、发展乡村工业的得失(第十二章)、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包括知识分子)外流的得失(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第十三章)等等大量重大实际问题,作者都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坦率而又谨慎地提出理论见解,力图为缺乏发展经验的国家科学地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少走弯路提供借鉴。
这一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行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本书介绍了发展经济学一些著名理论与模型,但作者并没有故意用高深的数学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凡数学表述较深的地方,作者尽可能作简化处理。对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作者并没有采取经济著作中经常出现的晦涩不明、故弄玄虚的语言和表述方法,而是简单明了又不失其系统性和学术上的准确性。
中国是发展中的中国,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改革开放之中。中国如何发展,当然应由中国自行决定,因为并不存在可供我们照抄照搬而又可望获成功的现成模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向大家推荐这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定价11.80元)
范文二:专题三:发展的选择
专题三 发展的选择
一、 20世纪革命与战争的年代 (一 )
学习目标
25.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 )
(1)重要事件
①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同 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 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 ) ,成为辛 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 1911年 10月,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成立革命政府。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以 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 1912年元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 便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 时法》 。
▲辛亥革命果实后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2)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
(3)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影响: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 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次革命不仅推 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 国家。 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中华民族 进步探索了道路。
26. 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b )
(1) 新文化运动
①背景: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愚昧专制的思想还没有 根本去除,民主共和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 。
②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
③旗帜:“民主”和“科学” 。
④ 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批判儒家学说的旧道德 ,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昧;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⑤ 代表人物:陈独秀 (创办 《新青年》 ) 、 李大钊、 胡适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鲁迅(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 并包”的办学理念,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⑥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
获得极大解放,从而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2) “五四”运动
①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 过程:第一阶段:1919年 5月 4日,北京大学等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游行示 威,抗议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等人,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第二阶段:6月初,全国各地的工人、商人纷纷罢工、罢市,支 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爱国运动。 ③ 初步胜利: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北洋政府最终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 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④ 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标 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27.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a )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 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早 期共产党组织,被誉为“南陈北李” ) 。
② 中共“一大” :1921年 7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 行) 。内容是: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要求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 中共“二大” :1922年 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①道路的探索:
▲南昌起义。 1927年 8月 1日,**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 1927年 8月 7日,中共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的方针。**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 9月**领导了秋收起义,但在攻打城市过程中,起义军损失 较大, **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之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革命道路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进行武装斗争,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28. 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程(a )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 实现: 1924年,国民党“一大”会议上,确定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 命运动。
② 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③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北伐战争。
④ 破裂:1927年**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宣 告破裂。
(2) 北伐战争
① 目的:为了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势力) ,实现全国 统一。
② 进程:
开始: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
进展:1926年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声威大震,为 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1928年东北保安司令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 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
1.1911年 10月 15日,法国报刊刊 载了一篇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 家》 ,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下列事件与之有关的是 ( ) ①创立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担任北伐军总司令 ④领导辛亥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 () A.李大钊 B. 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4.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 1922年冬季,所有 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大力倡导白话文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共产党的成立
5. **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 安门”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中共成立
C. 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6. 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关
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③青年学生是这场运动的主力 ④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②③
7.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战 争是 () A. 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8. 某旅行社设计了 “北京—上海—武昌—井冈山” 这样一条旅游线路, 重温中国革命历 史。下列旅游项目与革命城市不相符
... 的是 ()
A. 北京——弘扬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
B 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C.. 武昌——走访“八一”起义旧址
D. 井冈山—访问中国农村革命老区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因民军起事, 各省响应, 九夏沸腾, ??今全国人民心理, 多倾向共和, ??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 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翻开 1912年的北京报纸, 你会发现在革命前对老百姓往往 “子民” 、 “蚁民” 、 “贱民”的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代替。
(1) 材料一中“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指的是什么事件?
(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概述这场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面已;于共和国之组织,如选 举,如会议,及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 ” (咸不谙熟:指都不太熟 悉的意思) ——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请写出 1912年成立的“共和国”名称。并指出,材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民主共和的认 识状况如何?
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主张人治,反 对民权之思想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 则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2)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 , 他们在中 国大地上开启了什么运动?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1) 1919年**领导的运动受到北京什么事件的直接影响?
(2)**所参加的中共一大,对将来中国的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1924年作为共产党员的**能够在国民党内任职,反映了怎样的现象?
(4) 1928年开始,**的系列革命著作所倡导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
二、 20世纪革命与战争的年代 (二 )
学习目标
1. 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说明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b )
(1)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① 九一八事变:1931年 9月 18日晚,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 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不久, 日军侵占东北全境。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 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 七七事变:1937年 7月 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有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到宛平城内搜查。 在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 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 这就 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以此为开端,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
③ 南京大屠杀:1937年 12月 13日,南京失陷,日军在城内连续进行了 6个星期的野 蛮屠杀,至少有 30万名身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杀害。
④ 日军 731部队,用健康活人做实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⑤ 日军还对重庆、成都等我国敌后城市进行轰炸封锁,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 大损失。
⑥ 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 “大扫荡” , 野蛮实行烧光、 杀光、 抢光的 “三光” 政策。 (2) 全民族的抗战
① 《义勇军进行曲》在 20 世纪 30年代的中国被广泛传唱,团结抗日成为全民族的呼 声。
② 一二·九运动:针对日军策划的“华北独立”事件, 1935年 12月 9日,北平学生 举行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③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6年 12月 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 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 ,扣押前来“督剿”红军的**,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人士的努力, **被迫同意联共抗日。 至此, 国共之间已经进行 了 10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 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等战役多次打退日 军的大规模进攻。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保卫战,歼敌一万多, 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赴缅 远征军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中国军人的壮丽诗篇。
⑤共产党军队的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抗日群众在敌后开展伏击战、地雷战、 地道战等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八路军领导的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百团大战, 振奋了人 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⑥ 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抗战。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5年 8月 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3日被定为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被日本殖民统治 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终形成。
② 中国军民的顽强作战: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 海外华侨积极援助。
③ 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及世界上 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4)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②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30. 了解解放战争的历程,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b )
(1)解放战争的历程:
① 1945年 8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② 1946年 6月,**撕毁协定,内战全面爆发。
③ 1947年 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④ 1948年 9月到 1949年 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⑤ 1949年 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一举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 力退守台湾。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政治上:国民党独裁腐败统治不得民心,共产党实行民主制度,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军事上:**等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经济上:国统区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解放区土地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参战支援前 线的热潮。
(3) 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新中国 的成立, 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 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中华民族从此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 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
1. 某次竞猜活动,主持人出示了“ 1936年” “张学良” “**”三个关键词,该历史 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台儿庄保卫战
C. 辽沈战役 D.九一八事变
2. 参观下列抗战遗址时,留言不符合
... 场景的是 ()
A. 图1: 局部抗战的开始
B. 图 2: 兄弟阋于墙,内战爆发
C 图 3: 日本侵华的铁证
D. 图 4: 中国军队奋勇狙击敌人
3.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张老师
向 同 学 们 推 荐 观 看 以 下 战 争 题 材 的 电 影 。 你 认 为 与 本 次 主 题 相 适 应 的 影 片 有 ()
①《七七事变》 ②《挺进大别山》 ③《淞沪会战》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 “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 青 纱 帐 里 你 我 一 同 擦 拭 刀 枪 ? ? ” 对 歌 词 所 反 映 的 历 史 时 期 ,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北伐 B. 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 国共合作失败,相互对峙 D.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决战
5.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 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南京条约》签订 ②辛亥革命定都南京③日本侵略者暴虐南京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 ①② B.①④
C. ①③ D.②④
6. 以下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解放军大战英勇 B.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C. 国民党指挥失当 D.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超过国民党
7. 2014年 2月 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 9月 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 念日, 12月 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勿忘历史的耻辱,记牢仇恨,走民族复仇之路。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下列是某同学围绕“两次世界大战”整理的一段学习笔记,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有 ① 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②两次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沉重浩劫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两次战争都使用了新式武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9. 某文化学者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 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依稀可“读到”的历史有 () ①日本侵略者的暴虐 ②鸦片战争的硝烟
③中共在此蹒跚起步 ④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在二战结束之后,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假如没有中国, 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 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中国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④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
A. 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 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现在这个万 恶的敌人, 已经被我中国军民及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 ??半个世纪以来, 我们中 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血耻了。
—— 1945年 9月 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胜利》
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歼灭日军的数量大大超过苏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歼敌 数量的总和;同时,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 “ 北进 ” 苏联,与 德国会师西伯利亚的企图;迟滞了日本 “ 南下 ” ,粉碎了德日会师印度洋的打算。
——《剑桥中国史》
(1)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
(2)根据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1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 10月 21日,**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 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 ,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我跟蒋先生(指**)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 ,我是要“攘外安 内” 。
——《张学良口述历史》 (1) 1936年, 为了让**由 “安内” 转向 “攘外” , 张学良、 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三:**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 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2)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材料四:1950年,败退台湾的**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 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
(3)你如何看待**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1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 20世纪的激烈竞争,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外 交大臣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 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现在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 在阳光下的地盘。 ”
(1) 材料一中的 “激烈竞争” 最终引发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并依据材料指出 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死亡人数达到了 5500万。最令人震惊 的是,在这 5500万死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是因法西斯分子借口种族、宗教、政治或其 他原因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而遭到杀害的。
材料三: (2)材料二所述的人类灾难是在哪次战争造成的?它对联合国的成立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共同反映了哪一主题?请从自身出发,你能为此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三、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学习目标
32. 概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b ) ▲成就:
(1)巩固新生政权 ①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② 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 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③ 1950— 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等。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使得中国从此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失误:
(1)“**”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 求成。党中央于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 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 :在工业方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大炼钢铁,试图赶超英美;在农业生 产提出了“以粮为纲”的口号,全国普遍流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观点。
农村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和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2) “**” :1966年—— 1976年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下,中共中央在 1966年发动一场“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 。 “**期间” ,形成了**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煽动“打倒一切, 全面内战” 。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被罢免职务,遭受迫害;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各级 政府瘫痪; 工矿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国民经济状况迅速恶化。 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动乱之中。 1976年 10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 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33.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a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 导集体。
(1)会议内容:
会议全面纠正“**”及其以前的**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方针,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 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会议意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
34.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b )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5年,**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调整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大国结盟,赋予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2)外交成就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 《中美建交公报》声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标志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
1. 1950年 11月 2日, 《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不能坐视美帝扩大侵略! 》的重要报道, 与这篇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解放战争 B. 抗美援朝战争 C. “**” D.“**”
2. 下图是 1950年与 1953年我国耕地分配图,引起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 如果要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学习主题,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B. 重大失误与挫折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迈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4.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 58.2%,农林水利占 7.6%,运输、 邮电占 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 7.2%,其他占 7.8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
的投资比例是 l :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各行各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5.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 口号、标语带有“**”时期烙印的是 ( )
A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D.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6. 一些国外学者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年” ,从此有了“中国速度” 。这是因为在 1978年中国 ()
A .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结束了“**”
C.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7.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 (缴 ) 的 公粮,不在 (再 )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与此段材料有联系的历史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8. 1971年 11月 8日, 美国 《时代》 周刊封面标题是:“ 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 ” 。 这是基于()
A. 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APEC 会议的召开 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 **说:在外交上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 表明我们奉行的外交政策具有的思想 ()
① 独立自主 ② 不结盟思想 ③平等互利 ④和平共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下图反映了中美贸易额从渐增到剧增的因素有()
①“**”
②“**”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 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 【奖状中的历史】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一张小小的奖状 , 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某班级筹办主题为“新中国风雨历程”的展 览活动,展出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奖状。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1) 【奖状排序】请根据时间先后给四张奖状排序,填序号: 。
(2) 【划分展区】请你为“新中国成就篇”和“新中国失误篇”的展区挑选奖状,并说明推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近百年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
××同志为了提早成第一
个五年计划, 积极参加第一季 度竞赛, 成绩优良, 被评为 二 等生产者。
华北地质局 212勘探队
××同志在无产阶文化大革 命中, 成绩显著, 被评为积极分子,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宝鸡石油钢管革命委员会
××同志在第一阶段土地改革 运动中,作风民主,坚持走群众 路线,成绩显著,特发奖状,以 资鼓励。 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
奖给 ×× 人民公社
男女老幼总动员 钢铁产量翻两翻
富强。 “ 20世纪的最后 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 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
——《复兴之路》 (1)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请用史实证明 20世纪最后 20年 中国人焕发出的蓬勃创造力 (请写出两点)
(3) 为什么说“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13. 【新闻中的外交】
新闻报道一:
图一:1972年 图二:1979年
(1)新闻报道一中的外交事件对改进中美外交关系有何意义?
新闻报道二:2014年 9月 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就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答记者问。 记者问:昨天俄罗斯有议员表示,西方对俄实施的制裁将推动俄中建立军事同盟。中方 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 好的基础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鲜明特点。 (2)新闻报道二中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发言表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四、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学习目标
35. 知道当前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掌握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c )
(1)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增长过快,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 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 人民生活贫困等;而人口增长过缓甚至负 增长, 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出现, 也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保持合理的人口 数量与人口增长速度,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2)当前我国主要人口问题
①人口数量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生活着近 13.7亿人口。
②人口文化素质整体上比较低。
③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
(3)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选择。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 项基本国策, 提倡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降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 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了人口对资源、教育、就业、医疗条件等的适应性。
36.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掌握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c )
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我国的资源状况
①我国自然资源品种繁多,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②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2)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面对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 合理开发与调配。资源的合理开发、调配,对平衡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缓解区域自 然资源短缺起到重大作用。 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有效方法, 如 “南水北 调” 、 “西气东输” 、 “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实施。但是对于资源短缺的地区来说,不能将解决 资源问题完全依赖资源的调配, 应该立足自身的自然特点和优势, 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 方式。
② “开源”与“节流” 。 “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从“开 源”来看, 要增加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 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研制自然资源的替代品 等;从“节流”来看,要致力于开发节能产品,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消耗,而且要重视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
37. 描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c )
(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37%,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27%。
在我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污染日益突出。
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它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还影响社会安定, 成为威胁中 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人口也进入持续增长阶段。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较低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使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
(3)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预防并治理环境污 染。如:在流动沙丘地区建设沙障; 在荒漠化地区建立人工草场; 在非宜耕地区实行退耕还 林、退耕还牧;在生态环境恶劣的牧区实行禁牧等。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对水体污染、城 市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开展治理工作。
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
38.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c )
(1)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Population ) 、资源(Resources ) 、环境(Environment )与发展(Development ) 问题,简称 PRED 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与人类社会 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人类自诞生那一天起,就与自然(资源、环境)休戚与共:自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 活,人类活动反过来也影响着自然。 (人类要生存就要向自然界不断索取资源,还要不断排 放废弃物。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就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 环境,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树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前的经济 行为和发展观。 人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 它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能够认识到自 己对自然、 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和社 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 可持续发展是中 国的必然选择。 1994年《中国 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提 出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根据我国国情,突出发展主题,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视为 统一整体,综合协调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
1.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总人口数已经达到 13.7亿,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国家,这也警示着我们要 ( ) 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②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资源开发的压力 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缓解教育就业等社会压力 ④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以满足人作为消费者的需求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结合右表,了解某地区人口变化情况。回答第 2— 3题。 2. 以下标题 , 与右表内容最适合的是 ( ) A. 人口素质变化表 B. 男女性别比例变化表 C. 人口总量变化表 D.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
3. 面对这一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该地区编制发展规划时,应建议实施的举措是 ( ) A .鼓励育龄青年晚婚晚育 B.做好优生优育工作 C .加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D .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
4. 读右图,可知 A 时期 ( )
①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上升 ③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④人口总数量持续下降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5.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 中人均煤炭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1/2;人均石油资源储
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1/13。这表明我国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 ① 人均占有量少 ② 资源品种丰富 ③ 开发范围狭窄 ④ 分布不平衡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③④
6.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区域调配工程有利于 ( ) ①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②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③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促进东部经济的发展 ④给东部地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浙江省拥有广阔的海域, 海岸线总长居全国第一, 近海渔场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 潮汐能、 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蕴藏量居全国前列。对此浙江省在资源开发时应该 ( ) ①充分考虑本身的资源条件大力开发潮汐能波浪能等清洁能源 ②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开发海洋新能源
③严格规定执行休渔期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依赖西部地区对浙江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当前我国 70%的河流湖泊受到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 据世界卫生组 织统计,中国每年有 10万人因此而丧生。这说明 ( ) ① 人为因素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②经济的发展就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③ 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④我国保护水环境已刻不容缓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 ①③④ D.②③④
9. 《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 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 ( ) A .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B. 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C .经济发展必然遭受环境问题 D.人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和谐发展
10. 我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颁布,新增了对细微颗粒物 PM2.5的监测。这项工作 旨在落实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是 ( )
A.计划生育和科教兴国 B.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 C. 节约资源和人才强国 D.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
14. 下面是我国人口方面的统计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 1、图 2反映了我国人口发展存在怎样的现状?
(2)比较图 1中实线和虚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3)请就图 1、图 2反映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5. 我国沿海地区石油煤炭资源短缺,但却频临着大片的海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 5月,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 “海洋石油 981” 在南海成功首钻,意味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勘探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
材料二:2012年 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紧接着,有关部门开始着手三沙旅游 发展规划:推广新型房屋, 采用可再生、 可循环的建筑材料, 融入周边风景; 利用节能技术, 建立雨(淡)水吸收系统,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实施废水污水再生循环使用。
(1) “海洋石油 981”在南海成功首钻,体现了我国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什么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这些旅游开发措施的合理性。
(3)我国沿海地区的这些做法对我国区域资源开发有何启示?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市某公司结合自身产品特性,投资 200多万元对锅炉进行改造。改造 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公司废弃的树皮、 木屑为燃料, 替代原来以煤为燃料的导热油锅 炉;二是锅炉尾气经二级除尘后引入干燥管道,充分利用热源。这样一来, 该锅炉改造项目 不仅每年为企业减少燃煤 7500吨,还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54吨。
【材料二】 温州市 A 村是个从事栲皮生产历史悠久的村落,曾因栲皮使村民走上致富 路, 但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的巨大代价。 后来当地政府开始对制革污染进行治 理和整顿, 如今,该村的村民都放弃了原来的栲皮产业, 转向生态产业发展,栲皮村变成了 生态村。
(1)从资源环境角度来看,材料一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2)材料一和材料二解决问题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3)有人说, A 村的做法经济上受到损失,不划算;也有人说, A 村的做法换来的是绿水青 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五、新机遇、新挑战、新选择
学习目标
39. 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 1. 经济的全球化
(1)进入 20世纪,特别是 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原材料和劳动力 等方面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经济领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是把 “双刃剑” 。 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 生活。 另一方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置于不利地位, 发达国家 财富不断积累,一些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3)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的经济与贸易秩序,被成为“经济联合国” ,它制定并 监督所有成员实施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也是解决贸易纠纷与争端的有效机制。中国于 2001年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 世界多极化
(1)二战后,美苏争霸,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时期。 1989年的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两级格局下的冷战时期宣告结束。世界出现了美国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 日本、 中国, 以及欧洲联盟等在国际上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 加,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正日益趋向多极化。
(2)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促进国际合作。 随着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不断加强,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 发挥了 积极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通过联合国, 中国积极履行自己的国际义 务与责任,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呼声空前高涨,世界各 地期盼发展的要求空前强烈,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 主题, 并不等于和平与发展已经得到保障。 当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 本特征时,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更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2) “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①传统安全问题:军备竞赛、军事入侵、种族 冲突、边界纠纷等; ②非传统安全问题: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
(3) 2005年, 中国政府提出了 “和谐世界” 的概念, 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理解和赞同。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
1. 当前,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历史的潮流。这 表明 ()
A. 当今世界已实现了完全的和平
B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 和平与发展已经得到保障
2. 在国际大卖场——沃尔玛超市, 我们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这体现了当今世界 的趋势是 () A. 经济全球化 B. 区域一体化
C. 世界多极化 D. 文明多元化
3. 2012年 10月,美国就中国针对部分原产于美国的汽车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提 起诉求。对这一争端能起到协调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 A. 上海合作组织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联盟
4. 2013年 5月,在平息利比亚冲突中,中国驻利比亚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第十四批全体 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这体现了
①中国积极促进世界合作与发展 ②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③联合 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④中国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下表是世界上最富国与最穷国人均 GDP 对比,对此分析正确的有
①发展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贫富差距扩大
④发展问题会导致和平问题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来了“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 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这()
①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处于领导地位
③反映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表明维护国际核安全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 下面是《天下财经》报道关于 iPhone 产品的一组统计数据信息,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数据二:根据苹果公司公布的季度周报, 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 iPhone3510万部, 增长 88%; 销售 iPad 1180万部,增长 151%;销售 Mac 400万台,增长 15%。公司营业收入达 392亿美 元,增长 59%;净利润 116亿美元,增长 94%。苹果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和科技 公司。
(1)从数据一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数据一和数据二的信息可以看出这种特点的发展会给全球不同国家的发展带来怎 样的影响?
9. 放眼世界,国际风云激荡。下面是四张时事资料卡片:
① ② ③ ④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请据此对这四张资料卡片进行分类。
涉及和平主题(填序号) ;
涉及发展主题(填序号) ;
(2)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和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你认为卡片三中提到的**总理的提议有何积极的意义?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 “抛头洒血废天朝,千古君臣一笔销。粤汉擎旗皆响应,共和之制路迢迢。 天下为公国 父尊,雄才大略扭乾坤。 ”诗词歌颂的人和事分别指的是(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 B.康有为,戊戌变法
C .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 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 。于是他们 ( )
A .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 .领导了五四运动 C .掀起新文化运动 D .掀起洋务运动
3.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 装抵抗。 1927 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抵抗包括 ( )
① 南昌起义 ② 秋收起义 ③ 北伐战争 ④ 战略大决战
A . ①②
B .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如果你要去寻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你应选择( ) A. 武昌 B. 井冈山
C. 上海 D. 南昌 5.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 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 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 ( )
A .鸦片战争
B .七七事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九一八事变 6.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打击了 所谓八路军 “游而不击” 的谣言, 提高了八路军的声威。 彭德怀所言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 百团大战 D .卢沟桥事变
7.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决定首战东北。 为此 1948年 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8. 图一是“一五”期间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图二是 20世纪 80代初期对外开放格局意图。 对 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一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 图一重工业基地的形成离不开全民的炼钢运动
C. 图二对外开放的格局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D 图一图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9.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时期的经济状况
10.纪录片 《影象中国》收录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典型画面。其中能反映 1958年时代特点 的画面是( )
A .茅盾等人正在积极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B.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英勇杀敌
C . 人们在庆祝公私合营取得重大成果 D. **小将对彭德怀等老同志进行批斗
11. 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 35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 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 ”这张报纸应是( ) 粮食高产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会见尼克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A B C D
1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十年人口净增长比前一个十年减少了约 5600万人; 每 10万人中有 8930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文盲率由 6.72%下降为 4.08%。从以上数据中 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
① 我国人口素质已有所提高② 我国已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③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效④ 我国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完全适应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右图是某校学生设计的 “农村家庭节水系统示意图” 。
对该设计的评价,最合理的是 ( )
A. 能充分利用雨水, 所以只适合在我国西北地区使用
B. 该设计没有考虑家庭成员的饮水问题, 没有经济效
益
C. 该设计降低了家庭用水成本, 既有经济效益, 又有
环境效益
D.该设计将生活废水纳入污水排放系统,但增加了
建造成本,没有推广价值
14. 2014年温州迎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考” 。瓯网就“温州创卫”开展了讨论,下列
观点正确的有 ( )
①美化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开展创卫工作促进温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温州创卫政府有责与普通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近年来, 中国和非洲国家苏丹开展了丰富的农业合作活动, 成效日益显现。 今后中苏双 方将进一步在技术交流、 人力资源培训、 农业投资开发、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等多个领域推 动务实农业合作。中苏之间的经济合作 ()
① 有利于国际的和平与发展 ② 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 有利于“和谐世界”的创建 ④ 说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请将下列对应的内容正确连线
1911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1919 新中国成立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1921 辛亥革命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37 七七事变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45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9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956 五四运动 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78 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2001 十一届三中全会 正式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
1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的 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 A 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2)图中 B 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并陈述该史实的意义。
(3)从 B 段转为 C 段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概述 2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 会“升出一片光明“所做出的努力。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王同学制作的“中日关系年代尺” 。
(1)请写出年代尺中①、②处的正确内容:
材料二:
(2)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1945年 9月 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日的最后胜利》指出:“这的确是我中 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庆祝。 ”
(3)请你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值得庆祝的理由。
19. 悠悠古瓯地,浓浓碧水情。 温州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如今却面临严重的水污染压力。 为重现“山水相融,城水相依”的水乡风貌,全市上下正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
【 政府的举措 】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 。 2013年,我市共排查出 684条黑臭河、垃圾河, 这些河流已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周围百姓深受其害。为此, 市政府痛下决心,关停沿河污 染企业,并投入巨资对黑臭河进行综合治理。
(1)市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作?
【 企业的行动 】 我市海水资源丰富, 温州某发电厂积极探索海水淡化工程, 开辟了工业 用水新来源。为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温州某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区域污水回用系统工程, 污水经过处理后可广泛用于建筑、农业、城市景观等领域。
(2)这些企业的做法体现了我市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哪些新举措?
【 我们的责任 】温大城市学院环保志愿者连续两年利用假期时间,采集了省内 90条主 要河流的水样,并根据检测结果绘制了我省民间版水质地图,助推“五水共治” 。 此举得到了 人们的赞赏。
(3)简要说明人们赞赏这些环保志愿者的理由。
20. 读“洞庭湖变迁图” ,回答问题。
(1) 如图所示, 洞庭湖发
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
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
来什么不利影响?
(2)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湖造田可以弥补 耕地资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 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洞庭湖变迁图
范文三:发展道路的选择教案
《发展道路的?选择》教案
开场白:本门课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综合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明确人生的?发展方向。那我们为什?么要确定以?及如何确定?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比赛尔的故?事
【启示】当一个人树?立了要想真?正达到成功?目标的时候?,他首先需要?去确定一个?发展的目标?,目标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目标,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立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向是人?生的起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
【问题】你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了吗,请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未来的?职业目标。你们制定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在制定目标?时考虑了哪?些因素,请你对照“将来的我”说说“现在的我”还有哪些差?距,“现在的我”应采取哪些?措施为“将来的我”做准备,
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重?要性
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亚里士多德?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人生的目标?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却是很?现实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目标,但又不尽相?同。因此,几乎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一模?一样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不论性别、职位、贫富,我们度过的?每一年都有?365天,一天都有2?4小时,不会因为你?的职位高、财富多而多?分得一点时?间。每个人在所?拥有的时间?里选择的“事件” 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质?量。比如,在上学的年?龄,你既可以选?择好好学习?,也可以选择?逃课。在工作的时?候,你既可以选?择认真工作?,也可以选择?消极怠工。但是,无论你选择?的是什么,这些被选择?的事件都会?影响和决定?你今后生活?的质量。
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垫?成的,美好愿望只?有转化成目?标才能成为?结果。职业生涯目?标就是实现?我们自身所?期望到达的?那一个个点?。 【案例一】“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拍到了?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窜?了出来,鸟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力量有限,蛇依然对鸟?儿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下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种鸟儿和?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它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飞得高,生物学家惟?一[启示]
能解释的?答案就是,这种鸟儿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用爪子击打?蛇的头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则瞄准?了这个点,并坚持走到?了最后这个?点就是自己?所定的目标?,人生的理想?,只要能瞄准?一个点,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下面有几个?小故事,大家听完一?起总结目标?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
[案例二]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3%——有着清晰且?远大的理想?目标。他们非常认?真制订并写?下自己的目?标,一段时间以?后再做一个?反思与检讨?,看有没有实?现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理?想目标。他们只是在?那里想,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还要更好?一点。我恐怕还要?加强一些学?习,我将来怎么?样,但是他没有?一个过程的?设计,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缺乏一个统?一的目标。
60%——理想目标模?糊。这些人曾经?思考过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并?不认真,也谈不上什?么计划。
27%——完全没有理?想目标。他们得过且?过,今天吃饱了?就不考虑明?天,昏昏庸庸地?过日子。 25年后对?他们的跟踪?调查显示:3%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上层?。25年来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生活状态稳?步上升。
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成绩。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理想目?标,过得很不如?意。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过得十?分不如意,常常失业,会社会救济?生活,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要?做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启示】没有愿望,人生就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和?目标,动力就无所?释放;没有目标的?实现,就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美好愿望只?是我们头顶?的一块祥云?,方向是一个?巨大的箭头?,目标是箭头?指向的明确?一点。一个人要度?过成功、快乐的一生?,在奋斗过程?中就必须有?清晰的方向?,定出明确的?目标,然后做出有?效的行为。
第一、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驱?动力。常言道:“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心中?的罗盘,人生因为有?目标,才会执着地?去追求。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明确的目标?能给人指出?努力的重点?和方向。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赢?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的明确而?坚定目标。(英国前首相?本杰明)
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姚明,高大的身躯?,可不见得这?一定是好事?。姚明小时候?,个子就很高?了,当然,他的脚也特?别大。有时候,父母要给他?买双鞋,可能要跑遍?整条街,有时还买不?到一双——他的脚太大?了。姚明很难过?这种情形只?有定做鞋子?。姚明听说进NBA能?够?有定做鞋子?的“特权”。于是姚明定?了一个目标?——要进NBA?——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不必?为鞋子而烦?恼。最终姚明成?了NBA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成功,跟他当时的?目标密不可?分。
正如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说?道: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所有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 【案例三】课本上查德?威尔的故事?
一个人能否?看得到自己?的目标,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而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人要是?看不到目标?,就会失去成?功的动力。查德威尔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到目标,这样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的任?务。因而,当你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千万别低估?了目标的重?要性。
第二、明确的目标?使人积极乐?观、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种种?困难使百折?不挠,抓住成功的?契机,一步步实现?梦想;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和挖掘?。随着你目标?的实现,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积?极、乐观。有一项调查?发现,那些设定了?未来一两年?内的具体目?标的职业规?划者,要比那些没?有目标的开?心、乐观的多。
曾经有职业?规划师就对?“为什么有些?人要比其他?人工作更出?色”做了调查,发展当人们?制定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实施性,即具有一定?的张力时,就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案例四】曾有研究机?构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了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以外的3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走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书中胖子和?瘦子比赛走?铁轨的故事?
【启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人生一定要?有个目标,就像你无法?从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返回一样?,没有目的地?,你就无法到?达。
第三、明确的目标?使人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努力拼搏。
成功与不成?功人的唯一?差别就在于?,成功的人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与之相反,不成功的人?总是不断地?修改目标,而不是修改?规划的方案?。职业目标越?是具体,就越有可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而明确的战?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冲击?能力。
二、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一)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选?择
1、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马和驴子的?故事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他们是好朋?友。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裝大师选中?,出发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经书回到长?安,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云霄的?山岭,凌云的冰雪?,壮阔的波澜?,神话般的一?切。让驴子听了?大为惊异,好生羡慕。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 那么遥远的?道路 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裝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马和驴子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是否有一个?奋斗的方向?。)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像故事中?的马一样,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例如:你现在要向?光谷方向前?进,但假如你朝?反方向前进?,那你是不是?前进的越快?,付
出的越多?,反而离目的?地越远了。所以,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因而,对于人生来?说,要把握人生?奋进的大方?向。
2、认识职业发?展的方向
职业发展的?方向,是指一个人?选择从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发展的方向?不同,要求也不相?同。(见课本) 3、职业发展方?向的类型:
)毕业以后是?升学还是就?业; (1
(2)毕业以后是?立即创业还?是先就业、后创业,或者只就业?、不创业;
(3)是在企业里?,向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技术?路线发展,或者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管理?路线;
(4)是向技术工?人、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公务?员方向发展?。
具体到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其发展方向?并不是上述?四种抉择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考?虑上述几种?选择,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向。例如,一个汽修类?专业的毕业?生,在第一类抉?择中做出了?先就业的选?择,在第二类中?做出了先就?业、后创业的选?择,在第三类中?做出先走技?术路线,在技术非常?扎实的基础?上,再转向管理?路线的选择?,在第四类中?做出不向公?务员方向发?展的抉择。那么通过这?样一个一步?一步的选择?,就能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了。{(1)专业技术型?发展道路 (2)行政管理型?发展道路 (3)自我创业 } 4、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在了解了职?业发展的几?种方向以后?,就要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选?择。
案例:艰难地选择?
议一议:李峰为什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你来帮他出?谋划策,看看他应该?怎么来做出?走出误区,开拓自己的?未来,(学生回答)
(未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合理定?位,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因而陷入了?盲目找工作?的误区。 要及时调整?方向,找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资质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降低择业标?准,先从操作工?做起,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提升个人职?业含金量,增加求职砝?码,这样转向管?理岗和技术?岗就会更有?胜算。)
老师总结:通常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我想?往哪个路线?发展,
其次是我能?往哪个路线?发展,
再次是我可?以往哪个路?线发展,
这三个问题?呢,是对“知己知彼”的分析,在综合分析?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最佳方?向。这三个问题?是针对个人?的不同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对自?己的价值、理想、兴趣等的分?析,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取向。 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 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例?如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等环境?分析,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
目标、能力和机会?共同促成了?职业的选择?。
(二)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大家有自己?做过重大决?定吗,比如你来这?里上学,是自己的决?定还是家里?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定将影响人?的一生,因而我们在?作决定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筛一筛、比一比、量一量”,即预测、比较和衡量?后,再做出选择?。
教师提示完?成任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步:预测,即“筛一筛”。——我可能是什?么。对根据头脑?风暴设想的?各种方案进?行可
能性评?价,估计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成功的?结果和失败?的风险,分析达到的?可能性,划掉不切实?际、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缩小备选范?围。
第二步:衡量,即“量一量”,衡量目标的?可行性。——我能干什么?。即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设定的发?展目标进行?考量。联系学习第?二单元时学?习时所分析?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从发展目标?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可能的回报?和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衡?量初步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不是符合?本人的现实?条件、价值取向以?及发展机遇?,以此进一步?审视发展目?标。
第三步:比较,即“比一比”。在衡量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对各备选目?标进行比较?、排序,确定最优方?案。在学生挑选?最符合本人?发展条件、最有激励作?用的发展目?标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前途充满?阳光,充满信心。
在衡量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要注意主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实与发展?的统一,要“立足现实,着眼发展”。人是现实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职业是现实?的,也是发展变?化的。
通过预测、衡量、比较三步的?决策分析,你可能做出?的决定有两?种:
一是终结性?决定,选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
二是调整性?决定。即对原有的?备选方案均?感不满,决定重新探?索发展目标?,重新新的备?选方案,再次进行决?策分析。因为职业生?涯目标是决?定我们一生?的重大问题?,因而需要反?复分析斟酌?从而做出决?策。
(三)初步学习运?用“预测、衡量、比较”三步决策分?析法选择发?展目标
1(运用头脑风?暴法,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想,尽可多地写?出长远的、近期的发展?目标,列出备选方?案。
2(如何从众多?目标中确定?好自己的长?远目标,那么现在你?们尝试着用?“预测、衡量、比较”三步决策分?析法,确定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
表1 运用生涯发?展目标三步?决策分析程?序确定长远?目标
姓名 性别 所学专业 班级 预测 衡量标准的?制定、使用 比较 列出分析与个与变化对需缩小备与环境与现实基考量各评价备选达到性匹趋势?一要的选范?围 适应 ?础?符合 方案 ?优选 方?案 可?能 配 ?致 满?足
3.根据表1学?生在交流各?自的长远目?标及其决策?过程。要求不但要?讲清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而且根据上?面步骤讲清?是如何选择?发展目标的?,放弃了哪些?目标,说出放弃的?原因,细致的衡量?研究了哪个?目标,说出确定的?原因。听取同学意?见,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有?无疏漏,如果漏洞较?大,及时进行调?整。
4.组织学生反?思,进一步认识?到三步决策?分析法的意?义:自己在过去?是否轻率地?做出过错误?的决定吗,后果是什么?,学了三步决?策分析法后?,你有什么收?获,
三、我的地盘我?做主(其实确定目?标就是在做?选择的过程?,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
1、生活充满选?择,每天我们都?生活在选择?中。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你会遇到哪?些选择。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吃饭、睡觉、听课、写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以前遇到过?哪些重要选?择,这些选择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当前面临的?重要选择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
2、要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人生的道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3、学会选择,学会承担
“外来的声音?和内心的呼?唤。我们都面临?着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升学还是?就业,如果升学,读什么学校?,如果就业,将选择哪一?行业哪一单?位,对此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周围的?人会有一些?意见或建议?。
(1)当这些外来?的声音与自?己内心的呼?唤有冲突时?,你该怎么办?,
(答:一方面要认?真听取父母?老师的建议?,另一方面,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当两者冲突?时,应主动与父?母老师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及?理由,只要是合理?、正确的,他们会理解?的。) (2)这些声音将?促使你作出?怎样的决定?,
(答:?要学会自己?作出选择,不能因外因?影响,弄不清自己?真实需要。只有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出?合理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作出错误?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选择前,还要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和策略,多方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及实?现的可能性?等。)
1、学会合理的?选择
问题3:如何学会选?择和学会承?担责任,
【答:?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作出明智?的选择,就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学会处理周?围人的意见?和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想?法两者之间?的冲突,慎重作出选?择。?要考虑自身?条件,如能力、兴趣和实现?的可能性;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自己选择,并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明智,人生更积极?。
2、对自己的选?择担负责任?
(1)回忆在过去?的经历中,自己认为最?困难的一次?选择。
(2)说出自己感?到困难的原?因,以及自己最?后是怎样处?理的。
有时候作出?选择是困难?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响应的后果?和责任。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自己 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只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选择才?会更为明智?,人生才会更?加积极。
目标的SM?ART原则? S(speci?fic)具体性是指?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 M(measu?rable?)可衡量
是指?目标必须能?量化,可测定 A(achie?vable?)可完成是指?目标的合理?性、挑战性 R(reali?stic)现实性是指?要符合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实际情况? T(time-limit?ed)时限性是指?必须规定起?始和完成的?时间 。
作业:运用“预测、衡量、比较”三步决策分?析法选择发?展目标
范文四: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
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
——以辽宁为例
(一)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 3个主要的时期一是 20世纪 30年代至 40年代的农业保 险,农业保险曾经在小范围得尝试了合作组织的形式,股份有限公司机构的形式, 商业保险也曾办过农业保险,由于不完善导致大多数都昙花一现。二是 20世纪 50年代的农业保险在主要是在学习苏联模式,尽管有些不完善。但农业保险作为一个 支持农业的政策工具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 1982年以来的农业保险的恢复和试验阶 段。
由此可见我国的农业保险的发展有着多种的影响因素, 因此在选择我国的农业 保险不仅考虑自然因素而且 社会因素也很重要
(二) 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的因素
1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 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人均 GDP 刚达到 1000美元, 处于工业 反哺农业初期,国家的财力还很有限,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拿出很多的资金支持 农业。 2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区域化,现代化的发展不平衡,既有发展水平高的农 业企业集团,又有农业商品化率仅在 30%左右的户均耕地只有几亩的数以亿农户, 对保险的有效性需求十分有限。 3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信用制度,农户的 信用观念淡薄,违规成本低廉。 4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经济的发展差异大,短期内 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规范,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只能逐步进行。
(三)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可选择的模式
1政府主办政府经营的模式
由政府主办并由政府设立相关机构从事农业保险经营 , 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第一 , 农业保险本身作为准公共产品 , 比较适合由政府来办 , 在进行政府垄断性经营的同时 , 可以纠正市场作用偏弱的问题 ,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 , 政府运用其权威和国家管理 的职能在农村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 , 比较容易推行和为农民所接受。 第三 , 可以在尽可 能大的范围内推广 , 从而分散风险 , 提高偿付能力 , 降低经营成本。但这种保险模式也 有弊病 :①由于是国家投资 , 经营由政府补贴 , 使国有独资的政策性公司在制度创新、 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比较困难。②农业保险亏损的可能性比较 大 , 这种亏损由中央政府负担 , 或与地方共同负担 , 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农业 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 第四 , 作为一家国有独资的政策性保险公 司 , 政府的干预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2政府支持下的合作社经营模式
该模式是由各级政府帮助组织和建立以被保险农民为主体的民间农业保险合作组织 或农业保险相互会社。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第一 , 由于保险合作社是社员在自愿互利 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自负盈亏、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农业保险组织 , 因此 , 其经营灵 活 , 可因地制宜设立险种 , 保险费不会很高 , 同时在保险费收取、防灾防损、灾后理培 等方面具有其他形式保险企业和组织不具备的优势。 第二 , 由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集 中于一身 , 利益高度一致 , 信息比较完全 , 可以有效防止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 择现象发生。但是 , 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 :①由于农业保险合作社规模一般较小 , 风险比较集中 , 保险补偿能力有限。 ②由于农业保险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 , 合作社在 经营管理方面会遇到很多的障碍 , 资金筹集也会相对困难。③由于受经济、文化和其
他因素的影响 , 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缺乏合作传统和意识 , 也缺乏自我组织的能力 , 因 此 , 建立规范的合作社比较困难。
3政府支持下的互相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一定数量的发起人发起成立的全国性“中国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 在总公司之下 , 各省、市和自治区设立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其优势在于 :第一 , 相互制公 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管理制度 , 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 保证了资 源的优化配置 , 也可以较好地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 , 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第二 , 由于投保人就 是公司的投资者 , 许多对于股份制保险公司或其他商业性保险公司难以解决的矛盾 (如展业 难、承保难、理培难等 ), 在相互保险公司的条件下 , 相对容易解决。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病在 于 :①相互保险公司对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 其组建和操作方式缺少实践经验 , 再加上经 营农业保险业务风险较大 , 要从民间投资者那里募集足够多的初始资金并非易事。②由于没 有政府的保费补贴 , 保险费率对于农户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是个难题。③由于相互保险公司 将所有者与客户的职能合二为一 , 经营结果的透明度不高。
4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我国政府统一制定的政策性经营的总体框架下 , 由各个商业性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 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在政府支持下 , 由商业性保险公司来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如 下优势 :第一 , 商业保险公司原本就有经营保险的技术和专业人才 , 政府能大大节省制 度建立的成本。 第二 , 商业性保险公司有了政府政策性补贴 , 还可以开发农村保险市场 , 对经营政策性保险有很大的积极性。 第三 , 商业性保险公司信誉好 , 从制度到技术都比 较规范 , 容易获得农民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 , 政府更有精力搞好监管工作。但是 , 这 种模式的主要弊病在于 :①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 , 在很大程度上会困扰决策者 , 无论 过多还是过少都会使政府受到指责。②如果没有很好的机制和方法解决基层政府对 农业政策性保险经营的支持与协助 , 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都难以防 范。 ③如果没有很好的机制和方法解决基层政府对农业保险经营的支持与协助问题 , 该种模式在操作上仍有较大的难度 , 特别是法定保险项目。
范文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
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和互联阿的普及.全球金融业呈现出网络
化,电子化的趋势在互联网上,大 多数金融业务都可以虽低的成本和 最快的速度完成.一切金融信息和资 金结算都可以在这里传输和完成,从 而改变了金融交易的时空概念.银行 网络化则是金融网络化的核心和关键: 一
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 的普及使网上交易飞速发展,要求银 行业同步网络化;另一方面,国际贸 易支付方式的发展也要求银行业加快
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 网络化的进程.
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 以来,世界各大银行逐渐意识到未来 的数字经济时代若忽视了网络银彳于的 投展,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遭到重创. 但如果能把握这个机遇.将自己的优 势与网络银行相结合.也将获得前所 未有的发展前景事实也证明了这一 点近几年欧美国家的网络银行发展 得如火如荼,诸如美国的安全第一网 络银行,英国保诚集团的Egg,德国的 德意志银行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面对世界掀起的网络银行浪潮, 我国银行业应紧跟世界前进的步伐.
吸取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寻求网络银行 发展的合理模式
欧美网络银干于在短短几年时间发 展迅猛,其发展模式主要有下两种: 一
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纯 网络镀行,此种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 业务都依靠互联网进行.纯网络银行 的代表就是1996年在美国成立的全球 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 行它通过互联网提供全球范围全新 的金融服务,是一家没有建筑物,没 有分支机构,只有网址的银行,24d' 时营业客户只需键^该银行的网址, 就可以进入其银行营业大厅的画面. 足不出户就可进行存款,取款,转账, 付款等业务.由于开办一个互联网银 干于所需的成本只需1O0万美元,而建立 一
个传统的银行分行需要的成本选150 万美元到200万美元.还要外加每年附 加的经营成本35万美元NSO万美元 因此,网上银行显然是传统银行业务 网的一种极其经济台算的替代系统, 是未来银行电子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网络银行的另一种发展模式是指 原有的传统银行或是大型金融集团与 网络信息技术结台,运用公共互联网
服务手段,建立网上银行服务站点. 提供在线的各种金融服务目前.世 界各国的大型银行都开始把目光转向 网上银行的发展,各家网络银行纷纷 上线,使得银行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 各银行无论大小.都意识到发展网络 银行的无限潜力.无论是对于抢占未 来市场制高点.还是维系当前客户的 忠诚度都是一个好的选择.美国加尼 福利亚州的威尔士?法戈银行就是其 中的典型例证.它建立网络银行的战 略目的在于适应客户变化了的交易偏 好和降低经营成本,其网络银行客户 已二百万,服务内容包括:在线银行, 投资,票据结算,电子商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全球经济 一
体化的进程.网络经济的浪潮已经 冲击着中国金融业.中国银行业既要 面对加人霄后的残酷竞争,又要积蓄 实力,走向世界目此.发展网络银 行也是不容置疑的选择再从国内来 看,随着CHINANET的大力发展,网络 用户的飞速增长.政府对.k网的积极 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众对 新兴网络观念的更新,使我国也具备 发展网络银行的基础
在网络银行的发展道路上,台理 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借鉴发达国家的
经验和教训.台理构建我国网络银行 发展的模式.少走弯路.节约人力, 财力和时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到目前为止,中国网络银行发展之路 基本上是在原先银行客户系统基础上 架构在互联网上提供在线银行服务的 模式来发展的,尚未出现纯网络银行 现阶段这种发展模式还是台理的,我 国还不适台走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主要原因在于:
1,INTERN盯的社会普及程度不 高,网络用户中使用网络银行的绝对 数量不大.根据中国互连网信息中心 (C\"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截止2001年6月30 统计报告》显示,
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002万台, 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2650万人,而2000 年6月30日这两个数字分别是650万和 1690万,增长速度是惊人但与发达 国家相比,我国INTERNEl"的普及程度 仍然是很低的,如美国现在使用互联 的成人就已经超过一亿,相当于我国 网络用户人数的四倍左右,更何况 CNSIC的报告显示我国网络用户中23% 是在校学生.同时绝大多数网络用户 上网是为了通信联系和获取信息,而 非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的网上支付,因 而真正使用网上支付服务的客户绝对
数量还较少,网民们进行网上消费及 网上支付的意识和习惯还不强烈当 前我国INTERNET的普及程度难以使我 国网络银行以纯网络银行模式发展. 2,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还未形 成.网络银行进行的支付与交易都是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健全的 信用机制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基本条件 之,.纯网络银行一开始就在美国迅 猛地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已经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信用已 经成为美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基础. 我国虽然已进入了市场经济阶段.但 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失信现象 比较严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基 本还属于空白,目前如果直接进入纯 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将陷入极大的 信用风险.而采用传统银行组建网络 银行分支机掏,可以将传统银行的客 户同时升级为网络银行业务的客户, 一
方面可以利用原先传统银行客户的 信用状况作为网络银行的信用评分基 础,另一方面可以形成网络银行业务 与传统银行业务共同发展的格局,既 以传统银行支撑网络银行业务的快速 发展,又以网络银行业务带动传统银 行业务的持续发展,提高银行的整体 效益
3,传统银行的发展模式有其特有 的优势.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过去十 几年的金融电子化建设中已投八巨额 的资金,其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已经 初具规模,建立网络银行可利用现有 的技术和硬件基础,而且银行业储备 的具有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人才较为 丰富.另外,我国由于银行业的特殊 经济地位,企业大众对传统商业银行 有绝对的信任,这将使网络银行这种 新型的支付方式更容易,更快速地为 社会所接受
练上所述,当前我国应当积极支 持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银行业务, 以利于我国网络银行的整体发展,在 网络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应当乖胃 极探索建立纯网络银行模式,纯网络 银行与传统银行兼营网络银行业务相 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将是未来商业 银行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1,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积极 开发网上银行业务品种应加大对网 上银行人,财的方面的投入,组织一 批有丰富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银行 专家,有高超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开 发技术的技术人员,组成新的网上银 行业务开发队伍,大力发展网上银行 业务在银行网站的建设上,可以考 虑将其建设成信息港或者门户网站
同时应该加大网上银行业务品种的开 笈力度.
2,加强银行间的技术合作,强化 阿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管理.国内网上 银行的发展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战略思 想,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比如人民银 行)进行牵头组织,制定统一的技术 标准和开发规则,否则如果吾家银行 各自为政,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设备和 资金浪费,而且不利于网上银行业务 的开展应当健全完善网上认证中心, 同时加强网上银行监管工作,形成规 范,台理,有序的网上银行安全监管 体系.对于自身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商 业银行.网上银行的开发可以采取外
由社会上实力比较强大, 包的形式,
技术水平高,有丰富的网络技术开发 经验的网络公司或者银行技术部门来 完成网上银行开发工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 的网上银行形象.与传统银行机构一 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吸目l客户的重 要条件.交易安全性是网上银行建设 的关键;系统的稳定,可靠,便捷是 稳定客户的保障;对客户认真负责. 使客户满意是网上银行生存的基础. 所以在大力发展网上业务的同时,要 注意建立起银行的良好形象,吸l客 户.
4,做好网上银行人才的储备与培 养.21世纪企业的竞争将转化为人才 的竞争.目前外资银行已进入我国, 并以高薪等手段网罗高水平的金融业 人才,造成我国银行业人才的流失. 对此,我国商业银行要从政策上稳定 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其提供 培训机会,不断更新知识,并充分发 挥人才作用同时,积极吸收外部人 才,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做好人才的储 备.
5,完善与网络银行有关的法律和 法规为了使网络银行的发展有一个 规范,有序的法律环境,立法机构要 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昂新发展动向, 集中力量研究,制订,完善有关的法 律法规,比如数字签名,加密,电子 票据等法规要明确定义电子交易吾 方(消费者,商家,银行,c^中心等) 的权利与义务,把采用安全措施和实 施安全管理的原则规范化.此外,还 要完善对网络犯罪的界定,加大打击 力度,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行为的发 生.
在信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 天,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吾 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必须审时度势, 作出明智的决策,找到适台自己发展 的切八点,使自己迅速成长壮大,在
未来汹涌的新经济浪潮中占有一席之 地.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贸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