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11--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杨多多 电话15182355681 邮编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我块头最大,我去制服那个最狠的!”这是47岁的蒋卫红生前留给战友们的最后一句话。2013年11月4日晚,在对一贩毒团伙实施抓捕过程中,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百胜派出所所长蒋卫红被毒贩33公分长的尖刀刺中心脏后,仍紧抱住犯罪嫌疑人不放。最终5名毒贩被全部抓获,蒋卫红却因伤势过重殉职牺牲。
长久以来,老百姓持续反映干部作风不良、公款吃喝等不良现象,毋庸置疑,在我们的队伍中确实也存在很多干部作风不良等问题。十八大后中央便开始了作风整顿,在这个过程中,揪出了很多苍蝇和老虎,严肃了党纪。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队伍中仍然有很多党的好干部,从焦裕禄到牛玉儒,从杨成毅到蒋卫红,他们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是中国的榜样,他们是千千万万党的干部的榜样。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离不开榜样的力量。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要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要体现什么样的导向。****曾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 这是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也是政府工作中取得实效、取信于民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为一个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干部坚守党性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在工作中遭遇了“浮躁症”,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些干部“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到处去活动”。尤其是,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有些干部认为干的越多,错的越多,秉持“守摊子”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背后是“官念”不正,权力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怎样用好榜样的力量,帮助党内更多的干部成为为民称道的好干部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如果只是停留于媒体上宣传、会议上动员、口头上说教,“正确的大道理”凌空蹈虚,不能让党员干部感同身受。身教重于言传,具体强于抽象,“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树立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发现、发掘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把抽象的标准转化为具象的样本,把反对“四风”的要求、转变作风的目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广大党员干部可以对照身边的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好作风自会蔚为风尚。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用好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干部,让更多的好干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亮。
范文二:榜样,前进的力量
前进的力量
班级:10行政管理 姓名:宋双
榜样,有时如夏日惊雷,震慑着我们的心灵;榜样,有时如春风化雨,虽无声,但已润土;榜样,有时如沙漠中的绿洲,给你前进的力量。前进的路上,我们不能盲目去闯,榜样,便是茫茫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目的地;追梦的旅途,我们不能孤单去走,榜样,便是万千风景中的方向标,通往着欢乐谷。
我的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榜样,她坚强、善良,有着博大的胸怀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她就是,我的母亲。
(一)坚强篇
有一年,她的丈夫生病住院,家中的积蓄早已花光,还欠着外债。望着她的三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岁,最小的,只有四岁,她的眼睛里满是泪水。每天,她要照顾着三个孩子穿衣吃饭,还有那生病卧床的丈夫。我不知道那段痛苦的日子她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时候的我,太小了,甚至帮妈妈拿下碗筷都得踩着凳子才能够到。
脑海中依稀记得她弓着身子熬药的场景,她最不能闻中药味,那刺鼻的中药味常常使她作呕。她总是干呕着,一边在躬身用蒲扇摇着,掌握熬药的火候。那一阶段,她的眼泪流了多少,又是靠着什么信念坚强的挺过来的呢?我很难想象。一年了,不离不弃的照顾,终于用她的爱感动了上帝,让她的丈夫摆脱了病魔。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她,用爱,感化了上帝,用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回首那一年,她的坚强,如夏日惊雷,震慑着我的心灵,鞭策着我,不断进步!
(二)善良篇
人们常说,结了婚的女人,不再浪漫,有的只是生活的现实。而我却不赞同。我的母亲,在孩子给她买东西时,哪怕只是一个简单而又廉价的头花,都能够让她兴奋不已。逢人便说:看,这是我女儿买的。她激动欣喜的神色,宛如全世界的幸福,都在她的身上。当她的丈夫拿着相机说要给她拍照片时,她能一连换着几套衣服,只为拍出最美的自己。在看照片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拿着不同的照片,问丈夫,问孩子,哪一张,最美……
她爱看青春偶像剧,尽管一度被我的父亲嘲笑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跟人家小姑娘一样。她总是一脸坏笑的说,我这叫跟上孩子们的脚步。可是当看到悲惨的情节时,她比电视里的演员,哭得还要狠,让我和父亲茫然的不知所措。
她不会勾心斗角,她不会恶语伤人,她能够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她知道,大家出来工作,养家糊口都不容意。她时常跟我说:人这一辈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坦坦荡荡,对得起这辈子就好。
可爱善良的她,成了我今生最好的老师,点点滴滴的教导,使我成长,使我不断进步。前进的路上,有您的身影,我还惧怕什么呢?
(三)母爱篇
她的爱,是伟大的,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与丈夫一起,供养着三个孩子读高中、读大学,却从来没有向丈夫、向孩子诉过一句生活的苦。二十年来,从没有让她的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尽管生活艰难,却从来没有动过一点点让我们辍学的念头。
每每三婶看到我们上学,总是喜欢对母亲说,三个小孩上学,要花那么多钱,两丫头上什么学啊!迟早要嫁人的,白花钱,还不如留给小雨(我的弟弟)呢!妈妈总是笑着说,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我们苦点没事,撑过这段就好了……要知道,在农村,能供养起三个孩子上学的确很不容易了,而三婶的思想,在农村,也并不惊奇,着实普遍。
我的母亲,她总是会说,我把你们带到这个世上,就有义务抚养你们,供你们上学,不求你们将来回报什么,只要自己过的好,平平安安的,我和你爸也就知足了……
这就是我的母亲,朴实的农村妇女。用爱照耀着我前行,成了我最大的榜样。每每遇到困难,我总是再想,我的母亲,她经历过那么多,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在那么大的坎坷面前,依然能够坚强。我这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母亲,我生命的榜样,指引着我,不断前进!是我今生,前进的力量!
范文三:榜样的力量王芬
榜样的力量
铜鼓小学 王 芬
人与人的差别在物质上也许只是穿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为人肯定、被人需要、不断追求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学生,把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未来希望之所在的教育事业,使我深受感动,是我学习的楷模。曹瑾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曹瑾却又会永远活在我心中某个角落里。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新安中学那些先进教师的经历,让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她的事迹为我做出了学习的榜样,我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日常工作中?我想这些榜样教师已经做出了表率,他们多接触学生,少高高在;多循序善诱,少严词呵斥;多提前预防,少亡羊补牢;多埋头苦干,少闲言埋怨;多接受意见,少一意孤行;多自己成为,少上交学校;多表扬鼓励,少溺爱袒护;多赏识发扬,少恶语打击;多慈母心怀,少严父尊容;多平等对待,少偏护偏爱这“十多十少”的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就是爱,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句话的深刻意味。告诉我要以
赤诚的爱心、事业心、责任心和一颗平常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正如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还要求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碰撞。
身边优秀教师的事迹让我更加认识到,爱就是奉献,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享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用我的激情和爱心把这份光和热延续下去。努力工作和学习,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具备道德高尚,品格优秀,谦虚、好学、热情、开朗的性格,更要有民主、公正、耐心、宽容、幽默、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做真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范文四:彰显榜样的力量
彰显榜样的力量
在这春寒料峭、 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 我们冯家嘴小学全体师生 欢聚于校园,于 2月 22日下午,召开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会上杨 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对上学期的工作做了详尽的总结,肯定了成绩, 并对新学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目标。 同时对上学期凸现出 来的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文明少年、 幼儿园好娃娃分别给予了表彰奖励, 彰显了先进的力量, 给全体师生 树立了学习的典型,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我相信,在今后的 工作学习中,我们全体师生一定会发扬成绩,扬长避短,力争各项工 作更上一台阶。
图为优秀辅导生代表发言
(冯家嘴小学 薛虹报道) 2012、 2、 23
范文五:郑渊洁榜样的力量
郑渊洁回应热点博文:成功使命不能全留给孩子
“儿子出生时我只是工人,并非从一开始就是?郑渊洁?;家长如果由于?爸爸不是郑渊洁?就让孩子死读书,让想象力丧失殆尽,终生只能重复前人的知识,就会形成家族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永远不能成为?郑渊洁?。爸爸越不是?郑渊洁?的孩子,越不能?好好?上学,不能因为死记硬背丢失想象力。”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羊城晚报刊登的两篇文章做出回应,一篇是网上流传的博文《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另一篇是本版12月6日推出的相关报道。博文中,作者胡子宏对郑渊洁的育子方法提出质疑,他对自己的孩子表示“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究竟郑渊洁父子只是特例,还是有普遍借鉴意义?带着这个疑问,羊城晚报独家专访了郑渊洁。
成功使命不能全留给孩子
羊城晚报:《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作者称“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同一个档次”,您的家教理论不适合他们。您对此有何看法?
郑渊洁(以下简称“郑”):记得不久前贵报采访我,其中有一段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详见本报11月13日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是儿子成就了我》)。我在28岁时有了郑亚旗,当时我的身份是工人。请注意,我原来也不是“郑渊洁”,生儿子时是工人。那时我就想,为了教育他,我要奋斗一回演示给孩子看,让他目睹父亲如何把一贫如洗的家通过正当劳动变得富有。
羊城晚报:您强调示范和榜样的力量?
郑:是的,教育就是亲力亲为加以示范,用活生生的榜样“润物细无声”加以影响和引导。你叫孩子成功,那你先成功给孩子看,让他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效仿。所以,关键还靠父母的示范和奋斗。
羊城晚报:这对家长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郑:合格的父母要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责任自己承担,给孩子一个快乐惬意的人生。如果每个家长都切实承担起责任,不把使命留给下一代,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将更趋良性,至少孩子更快乐,大人也更充实。可多数家长的做法都是把自己从“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中解放出来,让千斤重的担子压到孩子肩上,这完全搞反了。你都承担不了,让一个小孩去挑
起来,这说得过去吗?
羊城晚报:可是人始终都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下一代可以完成,那样生活才有希望。
郑:现实是,绝大多数家长到头来会失望,因为他们的方法本末倒置。家长和孩子应该始终站在同一个战壕里,输赢都在一起。如果你今天讲“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明天你的儿子就可以对你说:“爸爸,我不是某某某(代表某位成功人士)。”这种做法是从你身上学到的,最后可能演变成两代人都在推卸责任。
羊城晚报:但有人说您有钱,才敢让儿子不接受学校教育,因为他不用为找工作发愁。
郑:孩子的教育不能儿戏,你输不起我同样也输不起,不同的是大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样。我看重想象力,他们看重分数。
父母先认输孩子难成功
羊城晚报:教育需要动真格的,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好的。
郑:是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的嘴是最多余的器官,并不是说得越多越有效果。很多人问起我的教子经,我说是“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可是,很多家长只会指指点点,或者抱怨。如果把“郑渊洁”视为一个成功的符号,那你自己都第一个认输、自动弃权成为“郑渊洁”这样的成功人士,又怎么能要求孩子成功呢?
羊城晚报:您对那些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郑:你今天对孩子讲“爸爸不是郑渊洁”,你孩子以后对你孙子也这么讲,世世代代都这么讲,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羊城晚报:对那些“爸爸不是郑渊洁”的孩子们,您想说些什么?
郑:如果由于爸爸不是郑渊洁就死读书,想象力丧失殆尽,终生只能重复前人的知识,就会形成家族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永远不是“郑渊洁”。所以,正因为你爸爸不是郑渊洁,才更不要丧失想象力。
羊城晚报:“死读书”就必然导致“想象力丧失殆尽”吗?
郑:应试教育和想象力是冤家对头。因为应试教育重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想象力的特点是没有标准答案,答案越多越好。最近有项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因此爸爸越不是“郑渊洁”的孩子,越不能“好好”上学,换句话说,越不能因为死记硬背应试丢失想象力。只有拥有想象力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出人头地。
每天放学要肃清应试流毒
羊城晚报:如果只谈想象力和玩耍,孩子输在应试教育上考不上大学,就会被很多工作机会拒绝,这样的孩子拿什么去和同代人竞争?
郑: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拿张文凭。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家长要肃清当天应试教育流毒,让孩子在家里多玩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两手都要硬。读书改变命运没错,但也要看读什么样的书,如果只读学校里的教科书,就很难出人头地,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在读它们,你拿什么来超越他人鹤立鸡群?和别人的知识结构完全一样是人生悲剧。
羊城晚报:您说上学就是为了拿张文凭,如果全中国的孩子都在应付学校,未来的科学家将从哪里出呢?
郑:每个人的天赋和个性都不同,现实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作家或者科学家。不管当作家还是科学家,想象力至关重要,没有想象力的人只能重复前人的工作,难以突破创新、出人头地。
羊城晚报:您刚才讲两手都要硬,在学校之外要多看课外书、多玩耍,为什么不能单靠学校教育?
郑:从某个角度讲,学校好比流水线工厂,孩子们就像工厂里模板批量制作出来的成品,这些成品也许能顺利卖出去,但不会有个好价格,因为那是批量生产出来的,数量太多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法则。所以,仅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大的比重应放在学校之外(这里并非指课外名目繁多的辅导)。
羊城晚报:有些孩子拿您做挡箭牌,说郑渊洁小学没毕业也能成功,以此作为讨厌学校的理由,这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郑:“郑渊洁成功”和“小学没毕业”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能把它演变成这样的逻辑:因为郑渊洁小学没毕业,所以他成功了。应该看郑渊洁在校外做了什么,看了什么书。我之所以反感学校和应试教育,是因为它只允许出现一个标准答案,扼杀了想象力,没有想象力
就没有郑渊洁。实际上,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李开复、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任何一个成名成家的人都知道,想象力至关重要。(黄亮)(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