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形势与政策》—生态文明的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姓 名: xxx
学 号: 20113008xxx
系 别: xx工程学院
班 级: xxx2班
指导老师: xxx
完成时间: 201x.x.xx
生态文明的建设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由于长期关注经济指标,忽略了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环境存在巨大矛盾。对此,迫切需要建章立制。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缺少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其他各项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制度先行,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计划性。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证。首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建设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完成;然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行动的标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据可依;最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够发挥约束和监督作用,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但其实施过程中却会遭到各种因素的挑战与破坏,会造成各种方面的矛盾。比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和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其中有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三个方面。
参考自华广思政部《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第70期
感想:
通过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阅读和在网上对有关生态环境资料的浏览,我对我国当今的生态环境方面也有了相对的了解。
一、就目前来说,我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经济方面发展是非常快的,但是这却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资源虽然多,但是人均资源在世界上却排不上位。公众的生态意识欠缺,过度消费、高碳出行、甚至破坏环境等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盛行,如捕食野生动物、偷排污水废物、市民生活垃圾不分
类乱堆放等行为还时有发生。不止如此,人们的观念相对滞后,一些领导干部还没从唯GDP的思想桎梏中跳出来,不少领导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其内涵和本质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我觉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透支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好比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不止不能获得足够的利益,还会对后代子孙的生活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二、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而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制度来管理,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加以推进;要把生态文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融入各级政府的决策、评价、考核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世纪工程、基础文明建设来实施;要实施教育优先、规划优先、补偿优先三大战略;着力实现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创新方式四大转变。考虑到我国环境建设起步比较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形成最适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方面应该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知识,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而民众也需要配合政府方面一起行动,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三、最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是老一辈的接班人,是小一辈的学习对象,我们应该身体力行,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带动周围的人们一起行动。只要人人都为生态文明建设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生态环境改善了,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便能获得提高,国家也能变得繁荣昌盛。
范文二:建设生态文明的税收政策研究
* 建设生态文明的税收政策研究
? 谭 珩 傅 靖 张 楠 张洪建
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要求,分析了税收政策在建设生态
文明中可以发挥的作用,总结了国外运用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
约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步骤。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 资源 税收政策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品油129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0.4%;出口焦炭
?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 及半焦炭 1 315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9.4%,在大 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 量出口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过程中,加剧了
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我国吸引外资的过程也是发达国家调整产 的和谐,表现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积极改善和优化人 业布局的过程。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通过加工 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 贸易、投资设厂等形式转移到我国。引进外资带来了 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使我国付出了大量资源成 要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基本途径是形成有 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转变。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 (2)资源能源供求关系紧张、进口依存度高,对 本、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
方式和消费模式。主要标志是循环经济形成较大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与迅速增长的资源消费需求相比,我国矿产资源 规 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探明储量相对不足,人均资源拥有量更是在世界上 得到 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 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巨大供应缺口。我国资源消费 观念在 全社会牢固树立。(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巨大缺口,造成我国主要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
过度依赖进口。近年来国际石油和矿产品价格暴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 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 涨, 不但大幅增加了我国进口资源的成本,对国内物
(3)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巨大破 盾日趋尖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耗竭程度价稳 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构成了严峻挑战。 坏,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越 来越严重,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构 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 成了 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量占用耕地、湿地、水面进行
(1)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产能过剩,出 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断减 口规模居高不下,巨额贸易顺差对应着巨大环境逆差。 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削弱了工农业生产原材料的供 炭行近年来,我国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 2. 环境污染和资源问题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稳定 给能力,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业产能已经明显过剩,资源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 品 与和谐。出口增幅仍然较高。2007年1,10月份,我国共出口钢材 5 376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63.8%;出口成 近年来,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加
*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的李莉、陈征、江苏省南京市地方税务局李晶、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郑颖、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张雄参与了本文部分 内容的撰写工作。
? 海关总署,《2007 年 10 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h tt p:// www c.u st oms .gov.c n/ YW St at ic pa ge/ 41 9/ f1 9f 27 07 .h tm.
4 0
「Tax Reform 税制改革」
剧,并已蔓延到农村,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标,必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 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
物污染以及辐射污染等严重损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 落后生产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
水平。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 心健康,也日益影响到社会和谐。(1)环境和生态破坏已经在局部地区使生态危机
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 演变为生存危机。一些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
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加快转 失、生态失调,致使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水资源 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产品结 缺乏和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某些地区的居民生 3(鼓励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鼓励研究、开发、 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存,当地居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一些地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供相应服务。鼓励采用节能、
区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节水、环保的设备、技术、产品。加快节能减排技术 (2 )因环境保护和资源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 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直接后果。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促 年全国因环境 和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06
287 批次,群众来信共 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推进环保 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共71? 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 616122封。此外由于大量耕地被占用,失地农民的 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广泛开 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就业和生活困难较大,积累了较多的社会矛盾,全国 4(培养节能环保的消费模式。大力推广节能省 由于征地过程所诱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上升。(3)由于环境污染和争夺资源诱发的地区间矛盾 地环保型建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 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间在水资源分配方 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 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江河断流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 发展。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5(保护自然环境,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积 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
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 响, 个别地区群众甚至为争夺水资源而爆发激烈冲
源、替代能源。保护水、森林、草场、土地、气候资 突。我 国跨地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如松花江污染、
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污染。建立健全 太湖蓝 藻事件等,给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区造成了严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4)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生态破坏所导 重影响。
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 致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资源枯竭,我国一些资
源型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遇到较多矛盾,地方发展 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废物利用等环节,逐 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能源节约和后劲不足,财政比较困难,下岗职工人数较多,生
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能力度。态 恢复任务重,地表沉降或塌陷对居民生活造成较
大影 响,引发大量社会问题。(二)建设生态文明的综合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
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
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实现
二、税收政策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机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理分析
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一)税收政策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税收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 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
实现的,即对不同资源品种、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经 变,由主要 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 营活动实行有差别的税收待遇,改变不同资源、不同 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产品的比较价格,进而影响其供求关系,最终调节人 们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税收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 年)》,h tt p:/ /e nv. pe op le. co m.c n/ GB/ 10 7 2/ 63 0 84 53 . ht ml.
4 1 《税务研究》2008.8 总第279 期
税制改革Tax Reform
1(促进资源替代。资源替代有三种:一是天然资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形成“绿色消费”模式。源之间的相互替代,例如储量丰富资源替代储量稀缺的 6(促进清洁生产。运用税收手段增加排污企业
资源等;二是重复利用可再生资源,如重复利用废钢、 成本,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开发和应用环保新技术,
废纸、废塑料等;三是人造材料替代天然资源,例如以 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废弃物。(二)税收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合成材料替代金属材料等。由于材料技术的进步,大规 虽然税收政策可以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发挥重 模替代不仅技术上成为可能而且具有经济性。当前替代 要作用,但税收政策不是万能的,必须有其他经济、 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运用税收手 法律等手段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同时,税收政 2(鼓励开发利用新的资源。随着人们资源开发 段改变不同资源的比较价格可以加快资源替代步伐。策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活动的不断扩大,发现和开采新资源的难度也在不断 1(受到市场管制制约。税收政策发挥作用主要 增加,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将人类的触角伸到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尤其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 以 前所不能涉足的领域,例如由地表到地下深处,现,即通过征免税改变产品价格,从而改变商品供求 关系,进而调节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者的生产行 由陆 地到海洋,研究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等等。运为。例如对稀缺资源或者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征收较 用税收 政策,对开发利用新资源给予鼓励,可以提高的税收,从而通过市场机制传导给消费者,促使消 高新资源 的经济性,促使人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3(引导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加强废 费者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消 更为宽广的 领域去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提高对 耗。因此,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发挥 共生矿、伴生矿、煤层气、低品位矿、尾矿的利用水平, 作用。如果市场受到管制,特别是当价格受到管改进开采设备和开采技术以提高回采率,在生产过程中 制, 既不能随着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动,也不能随着征充分利用废水、废渣、废气、余热等资源,提高资源的 免税 而变动,价格传导中断,税收政策的影响难以循环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运用税收政策对 传导给 生产者和消费者,税收政策就不能发挥其
于企业综合利用的所得、对资源循环利用所生产的产品 应有的作 用。目前,我国资源品市场还存在一些管4(鼓励进口,限制出口。为了缓解我国资源短 给予税收优惠,可以促使企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制,例如对 水、电、气、油等产品的价格管制,对2(受到商品需求弹性影响。价格对需求量影响 缺局面,我国应大力鼓励资源开发企业“走出去”,鼓
励国内企业和消费者进口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充分 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大 油、电等资源 开发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等。在这些利用国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我国资源供应配 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比较显著;需求 领域,税收政策 工具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置。对于企业在境外投资开发境外资源、进口资源予 弹性小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相对不 以税收优惠,而对出口供需严重失衡的战略资源予以 显著。从我国资源供求状况来看,土地、石油、钢铁、 税收方面的限制,可以促进对国际资源的充分利铜等资源或资源性商品的需求具有刚性,需求弹性 5(促进降低资源消耗水平。降低资源消耗水平 用, 实现对国内资源的保护。比较小,因此在短期内,征税对于降低其需求作用有 要求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改变高投入、高
限。但从中长期看,由于征税改变商品的比较价格, 改变需求弹性,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消耗的发展模式,改变不良消费模式,采用节能产 3(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在当今世界,一国国内 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可以逐步 品,推广节能技术,推广节能省地房屋,降低单位产 的税收政策并不完全是一国内部的事情,必须符合有关 术和产品在研发、推广和应用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 出所消耗的原材料、水、能源等资源。对节能降耗技 国际条约、国际协定的要求,必须与其所承担的国际义 策;对进入最终消费领域的产品根据节能环保标准实
务相适应。目前,国际条约对我国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生 行不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和 WTO 时,对于可以加征关税的出口产品目录及其最高 态文明建设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加入低土地利用率建筑的税负水平等措施,可以促使全社会
4 2 《税务研究》2008.8 总第279 期
「Tax Reform 税制改革」
税率作出了承诺,因此我国在运用出口关税调节高能第三,税收优惠与节能标准的推行紧密结合,对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时,存在较大局限;二是 费者而言,节能产品是否可以享受税收优惠都有详细的
目录可以查询。例如,美国政府对普通日用家电产品按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将补贴分为禁
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对可以采取的税收 “能源之星”节能标准制定了参考目录以供纳税人查询。第四,税收手段与财政、金融、行政管理手段共 优惠政策措施和范围作出了许多限制,这也给我国采取 同发挥作用。日本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成功经验本身
4(受征管水平的约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税 税收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成许多限制。所依赖的更多的是行政管制和金融补贴手段,“能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落实最终必须依靠税收征管,而 源 经理人”的行政管制模式为什么能较顺利地推行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也在很大程度 与日 本国民对本国的资源短缺的认识不无关系。另上取决于税收征管。税收制度不能脱离现实的征管基
外,对 需要巨量资金支持的大型节能项目,美、日础,不能超越现实的征管水平,也不能超出现有征
等国都以 提供金融债券或贴息的形式予以支持也管 成本的承受范围。此外,在促进环境保护、促进
是值得借鉴 的。总的来说,金融、财政和行政管制资源 节约的税收政策中,必然牵涉许多技术标准问
手段在许多方 面具有税收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如题和税 收征管问题,如对节水、节能技术和设备的
对特定优先发展 项目的扶持,需要较强的能效评判界定,对 节能产品的认定等等,如果这些制度规定不 场方面具有普遍适用的优点。标准及其管理措施 等。而税收手段则在调节产品价具有较强 的可操作性,那么即便在理论上某一税收 常巨大的优势,也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格,干预节能产品市政策具有非
四、建设生态文明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
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多从 一是立足国情,讲求实效的原则。建设生态文明, 支持节能和环保的角度出发,或是采用有利于环保和 主要是为了解决本国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发达国家 节能的激励性税收优惠方式,或是对高耗能产品和环 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有先进经验可供借鉴, 境不友好产品提高了税率档次,从多角度优化本国税 但学习先进经验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在制定税收政策
制的绿化水平。比较成功的经验有:第一,立足国情,通盘考虑,将实现节能和环保 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国情,认真研究可供选择的税收
的税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步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 政策在现有国情下能否发挥实际作用,而不能为“制 二是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建设生态文明是 心问题相结合。西方国家在选择出台税改方案的时机 度创新”而“创新”、为“借鉴国际经验”而“借鉴”。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建立符合 上,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改革出台的时间大多都选
生态文明要求的税收政策与制度也要循序渐进,逐步推 在经济较为平稳或是社会对环保呼声较高的时期,而
进。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国际国内形势、征管技 在内容上都考虑了当期国内的其他主要矛盾。例
术条件等各类因素,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不能一蹴而 如, 德国的环保税制改革之所以能较顺利地推行并 就。对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政策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 取得成 功,除了节能与环保的需求外,更重要的原因三是奖励引导与限制禁止相结合的原则。税收政 律法规,对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政策及时进行修订。是解决 失业率偏高这一困扰德国多年的核心社会问策不但要对无效率、低效率使用资源能源、破坏污染
环境的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还要引导社会主体研究 题。就美 国在2005年所出台的包含了节能和环保目
开发、推广使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技术、产品。奖标的综合 性能源法案而言,其政策动因中还包含了美 励 引导是“疏”,限制禁止是“堵”,疏堵结合才能国石油的 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每一次国际市场第二,税收激励性优惠措施从只注重能源供应方
将资 本的洪流和人类的欲望引入正确发展的轨道, 的调节转向更注重消费方的调节。如美国以税额抵免 的油价波 动都对本国经济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问 四是简化税制、便于实施的原则。节能环保税不致因 无处宣泄而肆虐泛滥。的方式对纳税人的消费动机进行调节,引导纳税人的题。 消费动机和行为。
4 3 《税务研究》2008.8 总第279 期
税制改革Tax Reform
收政策的内容,要全面细致,综合考虑各种错综复杂抵扣。(7)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的利害关系和价值目标取向,而政策的实施方案,则 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 要务求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一方面政策对象明确、
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8)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征免标准清楚、操作程序简洁、执行权限清晰,易于
车 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务机关征管;另一方面审批程序公开透明、奖限条
税收 优惠政策。(9)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 件确定明白,便于纳税人掌握、了解、适用,提高政
进计征 方式,提高税负水平。(10)适时出台燃油(二)总体思路 策的实施效用。第二,需要研究推进的税收政策:(1)适时出台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立符合生态文 税。 明要求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清 物业税,该税种可以间接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
(2)研究进一步提高燃料油消费税税率水平,对航空 理现行不符合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的税收政策,绿化现
燃油恢复征税。(3)制定和实施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行税制。开征新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
的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总结试点经 税种,或者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对税目税率进行调 验的基础上,将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的鼓励先进技术 整;对特定的产业、产品、行为等制定特殊税收政服务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在全国推开,促进服务外包 策, 体现国家奖限目的,引导企业、社会行为。健业务加快发展;进一步理顺物流业税收政策,扩大试 全税收 制度体系、完善税收政策内容,在资源能源点物流企业范围,增加物流企业税收优惠措施;促进 培育、开 采、使用、产废、利废以及国际贸易的全过农村服务业发展。(4)继续加大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
程体现建 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要与其他政策工具新活动的税收扶持力度,通过实施增值税转型改第三,逐步形成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税收政策建议 协调配合, 发挥合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革, 鼓励企业运用现代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 发展方式、引导居民消费模式的税收政策体系。(1) 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项工作任务:(1)对不符合节约 作方案》确定的1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加强农业基 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进行清理。(2) 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降低资源耗用 继续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 量,逐步将目前对农业的普遍优惠,过渡到鼓励采用 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 先进技术、生产绿色农业产品的企业和个人。鼓励发 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3)实行鼓励先进节能 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鼓励企业采用 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4)抓紧制定节 先进生产技术、降低能耗污染。加大对服务业扶持力 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 度,鼓励兴办先进技术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
染环境程度较高的产品;鼓励企业对民用产品进行节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5)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 税政策。(6)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经济中的比重。(2)引导消费模式方面:扩大消费税 能环保技术改造。 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目、提高税率,增加能源类产品税负、限制使用污
An A na ly si s on t he E cologi ca l Ci vi li za ti on C on st ru ct ion- Crel at ed Tax P ol ic ie s
H eng T a n , J ing Fu , N a n Zha ng & H ongji a n Zha ng
A b s t r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o u t l i n e s t h e c o n t e n t s a n d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r o l e o f t h e t a x p o l i c i e s i n t h e c o u r s e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I t su m m a r i z e s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c a se s i n t h e t a x p o l i c i e s - d r i v e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 a n d g i v e s a h e l p f u l sy s t e m o f t a x p o l i c y a n d i t s e n f o r c e m e n t 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C h i n a ' s si t u a t i o n . K e y w o rd s :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N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T a x p o l i c y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处
(责任编辑:窦清红)4 4 《税务研究》2008.8 总第279 期
范文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探讨
Modem
Accounting
税务广角 键避空惑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探讨 刘丽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430060)
【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作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在生态 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阐明了财税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现行促进生 态文明建设财税政策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财税政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生态文明财政投入生态税税收优惠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 生态文明。财税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和手 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调控和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因此,完善促进生态文明的财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一、财税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文明的公共产品属性——财税政策支持的 必要性
环境保护是典型的公共产品,生态文明作为其成果, 也直接表现出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即效用的不可分割 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首先,生态文 明建设的成果,每个消费者均可以享用,并不能将某个 消费者排除在外。其次,私人或者市场可以通过不支付 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即“免费搭便车”而享用其成果, 这使得私人或者市场不愿意投资生态文明建设。再次, 生态文明建设周期长,投资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商接产 出处,也使得市场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鉴于以上原 因,生态文明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 性,必须由财政公共部门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生态文明的外部性——财税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即效用外溢,无数的 国内外典型事例都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滞后或者破坏, 诸如水土流失,植被锐减,水、空气污染等,都会带来 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苦果,既有经济性的,也有社会性 的破坏。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高投入、高消耗、 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生态文 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五分之一的城市污染严重、三分 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侵蚀、19%以上的天然草原 退化、3亿多农民无法饮用清洁的水……这些都是生态 文明的“负外部性”带来的惨重代价。财税政策作为宏 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对此有较强的矫正作用,这就决定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财税政策 对生态文明建设肩负着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二、我国财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牛态文明建设逐渐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和关注,十七大将“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党代会报告, 并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 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 我国也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2001年我国 生态示范区仅为215个,到2005年增加到528个。
同时,我国促进生态文明的财税政策也得到了逐渐 完善。财政政策方面,国家财政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资 金投入,强调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的职责分工;税收政策方面,加强了对资源的征税力度, 不断完善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所 得税中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对环境保护、节能节水 项目所得的“三免三减半”的优惠规定等等,增强了税 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财税 政策在鼓励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明显落后于生态 文明发展的需要。
(一)财政政策方面
1.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近年来, 我国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的支出有所增长,但 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根据世界银行 的研究报告,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一国GDP的比例 达到l%一1.5%时,环境污染的恶化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生态环境状况大致能够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当 该比例达到2%一3%时,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据统计, 我国财政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从2002年的1367.2亿 元上升到2006年的2566.0亿元,但是其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却仅为1.2%左右,最高为2005年,也仅为1.3%, 远远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对环保财政资金监督不力。对环保财政资金监督 不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不完善的一个重要表
2009.1新会计 ■
税务广角 Modem
Accounting
现,也是目前财政监督的一个重要问题。监督不力导致 环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相关资金未完全落实到位, 常有层层截留或者挪用的现象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科目中还没有 生态财政支出预算科目。另外就是监督检查部门,如人 大监督、审计监督等协助和检查力度不够,使得环保财 政资金未能在“阳光下”公开运行和透明使用,从而制 约了财政政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3.政府采购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不够。我国 政府采购未能起到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引导作用。2003年, 我国颁布实施了《政府采购法》,但其中对如何在政府采 购中保护环境、促进绿色采购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确说 明,未能从立法上对政府绿色采购进行确认,即关于政 府采购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引导和推崇的法律制度缺乏, 因此执行过程中缺乏政策导向,不具有强制力。
4.财政横向与纵向转移支付乏力。以综合性生态项 目为例,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退耕还 林还牧等活动,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如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外溢,使其效益不能局限于某个 地方或者区域,常常具有惠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效用。 按照公共产品供给原理,这类项目理应由中央政府承担 主要的责任,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主要靠地方政府的财力 支持,而地方政府往往财力有限,同时缺乏由中央到地 方的纵向转移支付,便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事权和财权不 匹配的局面。同样地,由于生态文明效用的外溢,不同 地区之间也因该有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共同建设生态 文明。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某个地区单独承担,其他地区 出现“免费搭便车”的现象。我国地区间生态环境差异 比较大,却缺乏完善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加以平衡。 (二)税收政策方面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杠杆作用还未 得到充分发挥,其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独立的生态环境保护税种。目前我国的税收 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税种,仅仅只是开征了 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间接税,如消费税、资源税、车 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随着生态文明 建设的推进,对环境保护税种开征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的缺乏,不仅制约了税收对生态文 明建设的涮控作用,同时也减少了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税 收资金来源,从而减弱了税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2.现行的环境保护间接税存在缺陷。即使是与环境 保护间接相关的税种,其税制要素的设计上仍然存在缺 陷。以消费税为例,尽管已经对其进行了完善,将一次 性木块、实木地板等列入了征税范围,加强了消费税的 环保功能,但是其征税范围仍然过窄,未能起到应有的
■ 新会计2009.1
环保功能,如未将煤炭这一主要的能源列入征税范围。 再以资源税为例,我国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从量定 额,使得企业对于已经开采而无法销售或者自用的资源不 付任何税收代价,直接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 采,造成大量资源积压和浪费;并且资源税税率偏低,使 得资源开采成本偏低等。
3.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税收优惠是税收调控经济 运行的重要工具,尤其对外部性具有重要的矫正和导向 作用,能够实现生产外在效应所产生的广泛利益。这些 利益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环境条件的改善,即生态文 明。我国目前对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利改税主要分布在 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现实情况往往是, 这些税收优惠规定得过于笼统或者模糊,使得在实际执 行中缺乏确定的标准而难以执行。再加上目前税收优惠 主要以减免税、零税率等形式存在,形式比较单一,从 ’而导致了税收优惠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财税政策的路径选择 发展生态文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 以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一)财政政策方面
首先。建立环保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 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建立环保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可以借鉴农业财政支出的做法,通过《环保法》确定一 定时期内环保财政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增长幅度, 使其占GDP的比例落入2%一3%的范围内,从而得以改 善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进行适量国债的发行,也可以利用财 政支持作用,实施BOT融资、贷款担保形式等。
其次,加大对环保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提高资金 的使用效率。建议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科目中增 设生态财政支出预算科目,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同时, 加大对环保财政资金的检查力度,定期进行检查,对大 规模项目进行跟踪反馈,强化对环保财政资金的划拨、 使用等情况的监督。
再次,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量多 而范围广,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办公楼和设备等,若能 加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采购和支持,将对生态文明建设 起到极大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因此,应该逐步拓宽绿色 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加快对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的立法 进程,同时,也要完善对环保产品的认证。
最后,完善关于环保的财政横向和纵向转移支付力 度。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以中央政府为主力,地方政府 切实执行,这就需要通过国家预算,中央政府加大对地 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以做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
Modem Accounting
会计信息化 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应厕 王爱青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05006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现状,认为XBRL是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的最优工具,具体介绍基 于XBRL的两络财务报告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财务报告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财务报告已从传统 的纸质财务报告转向网络财务报告形式。可扩展商业报 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缩写为 XBRL)是一种技术工具,它是采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网络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分析,生 成的网络财务报告。
一、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的阶段
根据网络财务报告所运用的技术不同,分为以下四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电子文档技术的财务报告阶段。电 子文档是纸质报告的电子版本,用户先下载并安装相应 的阅读器,才能阅读文档。将电子文档打印成纸质形式,
匹配。同时,要以生态实验区为核心,以周边地区地方 财政为主力,其他地区协调,加大不同地区之间财政转 移支付力度,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二)税收政策方面
首先,借鉴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适时开 征生态税,即环境保护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 和消费行为征收相应数量的税收。如将对二氧化硫、水 资源的收费纳入生态税的征税范围,可以加强对污染行 为的调节和限制,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目前理论界对生 态税的呼吁声越来越高,开征生态税已经是一种必然趋 势。
其次,完善现行与环保相关的间接税。除开征专门 的生态税外(有可能涉及现有税种的调整),对现行与环 保相关的间接税种的调整和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对 消费税而言,还应该扩大其征税范围,将更多的资源纳 入范围,以加强其环保功能。以资源税为例,要完善资 源税的立法,科学制定资源税税率,使其能够对级差收 入进行调节,强化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职能。
再次,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环保产品和行为
可供离线阅读和归档。但是电子文档页面之间一般不能 建立超链接,也不能通过主要的引擎器搜索到。例如, TXT文本格式、PDF形式、Word格式、EXCEL格式等 都是电子文档形式。
第二阶段:采用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技术的财务报告阶段。这种形式下, 报告能够直接用浏览器浏览,不需要辅助阅读器,财务 报告的各页面之间都建立了链接,可以转换页面,能显 著增强网络财务报告各要素之间的导航。但HTML作为 一种简单的表示性语言,只能规定网页上的内容如何显 示,无法表达数据内容。例如,HTML可以定义网络财 务报告的外观显示格式,包括尺寸、形状和颜色,却不 能描述诸如价格、利润的特性。HTML的可扩展性不高,
的导向。税收优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投资的一项莺要 措施。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和细化优惠标准,使其 具有实际町操作性。另外,还应采用多种税收优惠形式, 如差别税率、投资减免、加计扣除、税收返还等,确保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优惠具有独享性,从而鼓励和刺 激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唐英.与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我国财政体制改革【J】.北京:生态经济,2007(5)
(2)汤天滋.环境财政: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突破口….辽宁:财经问题研究,2007(9)
(3)齐玲.有关生态补偿的财税对策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10)
(4)王金秀。郑志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J1. 广西:改革与战略.2007(3)
(5)连家明.建设生态文明与财税政策调整【J1.广西.改革与战略, 2008(5)
2009.1新会计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探讨
作者:刘丽萍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430060
刊名:
新会计
英文刊名:MODERN ACCOUNTING
年,卷(期):2009(1)
参考文献(5条)
1. 唐英 与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2007(05)
2. 汤天滋 环境财政: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突破口 [期刊论文]-辽宁:财经问题研究 2007(09)
3. 齐玲 有关生态补偿的财税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10)
4. 王金秀;郑志冰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期刊论文]-广西:改革与战略 2007(03)
5. 连家明 建设生态文明与财税政策凋整 2008(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inkj200901016.aspx
范文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当前,要以环境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
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
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
建设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
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
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
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
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
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
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
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
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
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
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
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
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
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
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
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
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
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
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
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
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
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
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
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
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
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
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
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
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
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
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
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
程,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
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
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
与这项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
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
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一些环境管
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
套滞后,缺少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
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
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
研究、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
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
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
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
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
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
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
2012,10
[2]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
质大学学报,2012,09
[3]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
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
范文五: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政策设计
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政策设计-社会科学论文
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政策设计
王春阳
摘要:河南省形势严峻,急需通过科学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激励约束机制等方式及制度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生态文明;特殊性;策略
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转型,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刉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1]因此,认真分析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复杂背景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徇,选择吅适的应对策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特殊性
1.严峻的外部环境
环境问题正在国际化,“环境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环境因素已不仅是环境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更是重大的外交问题。”[2]一些西方国家试图采用“环境殖民主义”、“环境侵略”等策略将本国的生态矛盾转嫁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摆出“气候霸权主义”姿态,以气候发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为名,推进贸易保护主义。以巩固并强化自己在全球经济政治秩序中的优势地位,从而达到制约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大国发展,维持霸权地位的目的。我国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生
态问题。河南省在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把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手段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中累积的生态矛盾,还要承担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转嫁过来的生态问题。复杂的外部环境带来的双重压力影响到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了难度。
2.复杂的内部环境
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吅理,层次较低,主要表现为高资源消耗型加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同时,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万元生产总值的水耗和能耗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超过国内平均水平,导致河南省长期累积的一些环境资源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污染物排放和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加,河南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支撑力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升高,他们不再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需要,开始以挑剔的心态面对生活质量、公共服务和政府管理。同时,环境问题不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期的许多问题相互穿插、相互强化,如果不及时疏导和处理,生态问题将有可能从局部管理问题上升为全局性大问题。比如,许多群众会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放大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正现象,从而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3.有限的政策环境
当前,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增强经济社会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河南省政府采取各种政策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由于公平正义正逐渐成为政府执政理念的重要支撑点,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者之间,河
南省政府的注意力正在逐渐向后者侧重。同时,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化了国家间的竞争,在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汇率体系、国际产业分工等方面,中国还要考虑全球平衡问题。而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整体上看,河南省政府在制定生态建设政策时,必须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民生就业、社会公平、国际资本、环境保护、世界贸易等多种因素中寻找平衡点。此外,随着市场化初期的资源红利、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河南省要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仅采取防守型战略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进攻战略,通过一系刊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被压缩,尤其是多重政策目标下生态建设问题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抧高河南省政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门槛。尤其是从短期的经济效益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不具有优先性,某种程度上还不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矛盾。比如,短期经济利益、民生保障不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因此,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多重因素导致的政策框架下探求可行的发展路径。
4.紧张的资源环境
据《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刉纲要》统计,由于人口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比较低,河南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环境资源利用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河南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消耗67.1%、天然气储量消耗53.4%,铝土矿只够开采10年,而煤矿储采比更是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河南省水资源缺乏,地域不年际分布不均衡。据统计,河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已进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1700立方米警戒红线。目前,许多地区地下水供水源已处于满负荷,甚至超采状态。三是河南省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徆重,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
平的1/4。不之相对应当是,河南省的土地开发程度却徆高,可供使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导致河南土地的人口承载压力日益增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制约力随之增加。四是河南省污染物排放强度总体上比较高,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从2009 年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看,河南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含农业源,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5位、第2位、第8位和第5位。五是河南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据统计,20%以上地表水河段的水质被评定为,质V类,全省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21%,由矿产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医疗废物、其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河南省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质、气象、生物、水文和人为活劢导致的损失每年平均达30~40亿元,叐灾最重的年仹损失甚至高达80亿元以上。
二、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应对策略
1.科学评估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一是构建常态化的分析评估机制,深入开展分析和评估,对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冴和自然条件禀赋进行客观分析,对河南省各地区资源环境现状、问题不成因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河南省环境污染情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针对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类分级评估,并对各地区的发展潜力进行吅理、科学测算。二是对三条红线进行吅理规刉,吅理设置河南省的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刉,积极发挥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生态屏障。针对资源环境容量超负荷区域,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科学设置自然资源使用红线,有效控制矿产、土地、淡水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吅理设置污染物排放
总量红线,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三是依托河南省各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吅理地制定河南省各地区的发展战略,对各地区资源环境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期将有限环境资源配置到最需要和最重要的重点项目和重要领域上,将有限的环境资源容量运用到最需要和最重要的行业和区域,引导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达到时间上持续发展、空间上协调发展。
2.构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河南省政府环境保护不治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在对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促进经济发展的硬性指标,还要把环境治理不保护的工作成绩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尝试实行具有差别化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经济、生态保障、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和生态发展等内容。一是生态经济指标,着眼于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等方面反映河南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状冴,包括人均绿色GDP、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值、循环经济比例、生态产业比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吅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二是生态保障指标,主要从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社会安全等方面反映河南各地区市民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及制度状冴,包括社会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覆盖率、环境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国控、省控、市控监测站总数。三是生态承载力指标,主要从资源消耗、人均资源占有、污染物排放程度、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反映河南各地区生态不资源承载力状冴,包括单位GDP的能耗,电耗、水耗,、人均资源量,水、耕地、林地、矿产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四是生态环境指标,主要从资源禀赋、生态建设、环境
质量等方面反映河南各地区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状冴,包括煤炭、水等资源储量占全国比重、省会和中心城市全年API优良率、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各类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等。五是生态发展指标,主要从教育、经费投入、公众满意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方面反映河南各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的潜力及公共文化的状冴,包括高层次人才的比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等。
3.构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制定和完善节约资源、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法徇法规,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建设的与项立法。积极制定和研究有关法徇法规,有效遏制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冴,有效控制农用地膜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养殖畜禽造成的污染,有效防控农村的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生活垃圾污染。因地制宜,加快研究和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法徇法规。二是进一步完善不资源环境相关的税费制度。针对河南省资源税收、环境税收、碳税以及循环补贴、生态补偿、低碳补劣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研究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健全林权、水权、地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产权制度。三是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河南省环境质量检测、生态功能检测、环境标准监管、产业准入监管和污染排放监控。完善生态建设的信息公开抦露制度。河南省各地区要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情冴、河流水质等信息,进一步加大企业环保失信信息的共享力度,建立企业环保信用“黑名单”数据库。四是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研究和建立河南省环境破坏责仸追究制度,针对未达到污染排放目标、环境质量目标、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仸者,要对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追根溯源,严厉追究其法徇责仸,推行严格的赔偿制度,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责仸人要依法追究其刈事责仸。
4.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新阶段,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不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共同发展, 它的持续发展劢力源于积极成熟的公民意识。”[3]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公民生态意识。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部署中深入推进,广泛开展“全国低碳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河南生态日”等生态文化活劢。不断进行河南省环境脆弱、资源短缺的省情宣传,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地节约每一粒粮、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水。二是在全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厉行节约,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引导和规范全省绿色产品的生产,进一步畅通全省绿色产品的流通渠道。不断扩大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产品消费理念,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通过采用价格等手段引导和调节城镇居民绿色出行、绿色居住。三是充分发挥人民大众的作用,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不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在环境执法、环境影响评价、重大环境政策及规刉制定、环境地方立法等方面增强公众参不的力度,及时公开生态环境信息,提高环境执法和决策的民意基础,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仸务,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通过制度创新,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不经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矛盾中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不自然和谐共存,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杨,黄宇驰,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N].生态学报,2011.31,20,:6295.
[2]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不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4.
[3]卓越,赵蕾.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不现实,2007.3:106.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05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形势与政策》—生态文明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