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蓝藻和蓝藻污染的危害
什么是蓝藻?
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其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正因如此,近代大多数学者主张将蓝藻从植物界中分出来,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
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蓝藻的细胞壁和细菌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
蓝藻污染有什么危害?
蓝藻的藻体具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蓝色,是藻类中最原始的类群。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仅有核质,不具核仁和核膜。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太湖和滇池都曾深受蓝藻污染之苦。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区大。
蓝藻在什么情况下可大量爆发?
蓝藻是一种水生生物,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蓝藻其实呈绿颜色,大量浮藻覆盖在水面上像一层粘糊糊的“绿油漆”,专家们为它取了个靓丽的名称——蓝藻水华。水华爆发时,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不仅变了颜色,还有臭味。长期如此,湖泊失去了功能,成为死湖。
太湖流域为什么会出现自来水发臭的情况?
5月以来太湖流域无锡段一种被称为“蓝藻”的藻类植物大规模的爆发。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而这却恰恰促使了蓝藻大量繁殖。今年夏季的东南风把几乎整个太湖 水域的蓝藻都刮太湖无锡水域的梅梁湖和贡湖岸边。而高温天气和阳光的暴晒导致“蓝藻”在岸边死亡、腐烂,发出刺鼻的臭味,污染了湖水。而由于太湖附近的自来水的水源几乎全部取自太湖,因此,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也因此发生污染。
范文二:除蓝藻的方法
生物除藻剂
商品名:除藻菌 微生物除藻剂
功能介绍:本品为纯生物菌制剂,克服了传统除藻杀菌剂土壤残留度高的缺点,除藻速度迅速,对藻类(绿藻、蓝藻等)有卓效,对固氮菌有效,对工业水系统中的常见的有害细菌-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硫细菌、氨化细菌、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根据目前水环境藻类泛滥成灾的现实情况,我公司科研团队经过大量现场试验,成功研制出新型环保除藻菌,除藻速度迅速,对藻类、浮萍有卓效,对固氮菌有效,对工业水系统中的常见的有害细菌-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硫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产品为微生物菌,无毒、无污染、无残留;可广泛用于稻田、河塘、以及电力、化工、等行业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城市污水及工业污水系统的藻类控制。同时也抑制了水系统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并对污垢具有良好的剥离作用,达到净化水源的功效。 在农业种植方面功能体现
农民种田获得丰收过分依赖化肥,导致土壤过于肥沃,N、P含量偏高,在水田长期积水的情况下,秸秆腐烂产生的硫化氢、氨气等导致水温升高,使得藻类(如藻类)植物快速蔓延。大量藻类植物阻挡阳光进入水体,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水下光照和氧气大量缺乏,易导致病菌增多,作物根部腐烂,病害发生严重;且藻类与水稻争肥,妨碍稻田通风透气,降低水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除藻菌能快速分解藻类单细胞,致使藻类快速死亡,使用后4-5天能看到明显效果;并能有效吸附硫化氢,打破藻类易发环境,长期持久抑制藻类再生。
除藻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激活蛋白酶,这种酶有助于水稻根部生长,促进分蘖,提高光合作用、增强植物对养分吸收的活性,增强作物抗病性,从而增产增收。 在水产养殖业方面功能体现
大量藻类植物阻挡阳光进入水体,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水下光照和氧气缺乏,病菌滋生,蓝藻能代谢大量有毒物质,且在大量爆发时可以瞬间消耗掉水中氧气,鱼虾等出现浮头、泛塘,甚至鱼虾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除藻菌能够分解藻类单细胞,致使藻类死亡,并有效分解水中有机物、亚硝酸盐,同时释放氧气和产生碱性物质,中和塘水的酸碱,调节、改善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减少“浮头”和“泛塘”。 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与传统化学除藻制剂的区别:
除藻速度快,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持久,增加产量。
专业生产技术服务,优质原料供应
郑州玛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瑞达路96号 研发中心:郑州市红专路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内 电 话:0371-53776360
传 真:0371-55935630
网 址:
范文三:蓝藻的防治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江苏省江都市罗氏沼虾和河蟹养殖塘口,蓝藻大量暴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教全国渔业科技入户虾蟹类指导员邢华教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参考。
一、蓝藻的危害
1、溶解氧迅速下降
蓝藻的大量死亡能使水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连续数天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繁殖,它的死亡造成了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锐减。水体中没有浮游植物,就不能实现光合作用产氧过程。而养殖水体中氧的70%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鱼虾等养殖对象因缺氧浮头甚至泛塘。
2、产生快速致死因子
蓝藻中的项圈藻形成水华时,可产生快速致死因子,破坏鱼、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
3、产生生物毒素
蓝藻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生生物毒素,即蓝藻素。蓝藻素数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的积累效应而危害养殖对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4、产生恶臭味,富集于池底
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
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蓝藻发生的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在常温条件下,一些有益的单细胞藻类生长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当气温达到20℃以上。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所以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富营养化:进入养殖高峰期后,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养殖生物自身的排泄物对养殖水体也是一种污染。在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养殖生物的自身污染。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中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如果蓝藻没有充分的营养也是很难生长的。
3、有机磷:有机磷并不是磷酸盐之类的,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化工污水中,另外在生活污水中也有有机磷,生活污水中有机磷主要存在于洗衣粉中,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当前很多专家学者均认为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三、解决方案
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定向培育) ,与蓝
藻比列达到100:1,这样蓝藻暴发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消除水体富营养化:采用生物及化学方法,有效消除有机污染,降低有机污染,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达到间接抑制蓝藻的繁殖,通常每10天左右,全池泼洒1次益水宝(枯草芽孢杆菌) 及活性黑土(腐植酸钠) ,其用量分别为每亩500克及1000克。同时杜绝生活污水进入池塘,以消除有机磷对水体的影响。
3、调整氮磷比例: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体氮磷比例严重失调,一般鱼塘里都是缺少无机磷,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采用强氧化剂杀藻,然后全池泼洒硬壳素350克/亩,即可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4、采用微生物抑藻:侧孢芽杆菌消耗水体中的大分子颗粒,吸收过多的营养,与蓝藻竞争营养,同时侧孢芽杆菌分泌的胞外物质可直接触杀蓝藻细胞。通常在蓝藻暴发时采用以下措施控制:首先全池泼洒沸石粉10公斤,亩,使之絮凝蓝藻;间隔3—4小时后,全池泼洒溶藻芽孢杆菌(侧孢芽杆菌) ,其用量为500克/亩,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微生物必须预防缺氧发生,所以天气闷热不要应用,在使用微生物时须开动增氧机。
范文四:蓝藻的有益
一天当我走过公园的湖边,闻到了一股难闻的腥味,我好奇的走了过去,发现了一些浮在水里,既不像草,也不像沼泽的东西。
查了资料,我知道了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他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食用,如着名的发菜和扑动的念珠藻、螺旋藻等。
但是,每样东西有和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蓝藻也是一样的。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面而有胆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严重时耗尽水中的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霉素,霉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现在我们国家针对蓝藻使用生物治理,只需投入大量鲢鱼,因为鲢鱼具有很强的吞噬蓝藻能力,早几年放养大批鲢鱼应该现在就可以见效了,另外还有放射性炭吸附蓝藻,放黏土使蓝藻沉淀……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一定能让有害的蓝藻全部变成对人类有益的蓝藻,不再让人一听到蓝藻就讨厌。
范文五:蓝藻
总述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有原核的细菌等生物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一些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
蓝藻在地球上已存在约30亿年,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形态
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状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不具鞭毛,不产游动细胞,一部分丝状种类能伸缩或左右摆动;细胞壁缺乏纤维素,由粘肽组成,壁外常形成胶质鞘;无真正细胞核,核的组成物质集于细胞中央,无核膜及核仁;细胞内除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外,尚含有藻蓝素,部分种类含藻红素;色素不包在质体内,而分散在细胞质的边缘,藻体因所含色素种类和多少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分布
蓝藻主要分布在含有机质较多的淡水中,部分生于海水中、潮湿和干旱的土壤或岩石上、树干和树叶上,温泉中、冰雪上,甚至在盐卤池、岩石缝中都可以发现蓝藻;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也有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或生于植物体内形成内生植物,少数种类能生活于85℃以上的温泉或终年积雪的极地。
蓝藻目前已知约2000种。目前蓝藻的系统发育分类仍未确定,根据色素种类可单分出类似植物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原绿藻类,根据形态可分为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颤藻目(Oscillatoriales)、念珠藻目(Nostocales)和真枝藻目(Stigonematales)。但以上分类可能除真枝藻目以外均非单系群,有待进一步研究。形态分类可参见细菌分类表。
分类
虽然传统上蓝藻归于藻类,称为蓝绿藻门(Cyanophyte),近年研究通常将它排除,因为和藻类差异甚大,诸如缺乏膜包围的胞器,含有单一环状染色体,细胞壁含有肽聚糖,核糖体大小、成分和真核生物不同。蓝藻在特化折叠的原生质膜(称为叶绿囊膜)上行光合作用。因此,它们即使拥有类似的生态栖位,彼此仍然差异很大。
危害
国际间对食用蓝藻生物开始关注,因为不论土生和水生的蓝藻生物皆含有神经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并可能透过食物链不断累积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对人类的损害将逐渐增加。BMAA已证实会对动物产生强烈的毒性,加速动物脑神经退化、四肢肌肉萎缩等等,小量BMAA积累已能选择性杀死从老鼠的神经元。香港中文大学呼吁大众停止食用同属蓝藻门的发菜,减轻患上肌萎性侧索硬化症、柏金逊症和老人痴呆症的风险。
蓝藻的次生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有非常强的毒性,可能会严重损害肝脏,引致肝癌。1996至1999年间,美国俄勒冈州健康部门(Oregon Health Division)曾对市面上87种蓝藻及螺旋藻保健食品进行测试,发现其中竟然有85种保健食品均含有微囊藻毒素。
不同种类的蓝藻含有不同类型的毒素,当中包括神经毒素(Neurotoxin)、肝毒素(Hepatotoxicity)、细胞毒素(Cytotoxicity)及内毒素等,使他们对人体及动物构成生命危险。已有纪录证明饮用或于被蓝藻污染的水源接触会引致中毒现象,但实际多少的摄取量会致命则未有定论。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
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蓝藻和蓝藻污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