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化学式的定义
常见原子团
碳酸根(CO3 2-) 硫酸根(SO4 2-) 亚硫酸根(SO3 2- ) 硝酸根(NO3 -) 氢氧根(OH -)
铵(ǎn)根(NH4 +) 磷酸根(PO4 3-) 碳酸氢根(HCO 3-)氯酸根(ClO 3- ) 锰酸根(MnO4 2-)
高锰酸根(MnO4 -)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1.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式的读法
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
化学式的表示
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以及组成分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加上系数.标明该物
质的分子数.如2个氧分子可用2O2表示,四氧化三铁可以用Fe3O4表示。 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与其原子个数相乘,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
2. 计算组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3.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
公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x 某元素质量分数
范文二: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方建章 , 黄少斌
(1.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 广 州 510631; 2.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 广 州 510640)
摘 要 :研究进行了用 M g 2+、 M n 2+分别与 PO 4 3-作用去除 NH
4
+-N 的试验研究 , 探讨其化学反应机理 , 确定了最佳投药比、 反应 pH
和 M g 2+、 M n 2+的协同效应 , 并对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 NH 4 +-N 进行了处理 , 其中最大 NH
4
+-N 去除率达 96. 1%。
关键词 :化学沉淀 ; 氨氮 ; 垃圾渗滤液
中图分类号 :X703.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04(2002) 05-0034-02
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物质之一的 NH 4+-N, 能引起 水体发黑、 发臭 ,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 其排放受 到严格控制 , 要求小于 10mg/L [1~2]。目前对 NH 4+-N 的处理主要有吹脱法、 化学沉淀法、 离子交换法以及生 物处理方法 [3~4], 对于含高浓度 NH 4+-N 的处理目前 主要采用吹脱法 , 吹脱法的弊端就是产生二次污染 , 长 时间运行易使设备结垢堵塞 , 因此在一些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处理工艺中往往将吹脱搁置一边停止使用 , 这 就大 大 影响 了 后 续 处 理工 艺 的 效 果 , 因 为 过 高 的 NH 4+-N 对微小生物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化学沉 淀法处理 NH 4+-N 是 20世纪 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 处理方法 [5~7], 其主要原理就是 NH 4+、 Mg 2+、 PO 43-在碱性水溶液中生成沉淀。本研究考察二种金属离子 在 PO 43-配合作用下去除 NH 4+-N 的效果 , 确定最佳 处理方法 (包括药剂、 操作条件 ) , 并对垃圾填埋场渗滤 液进行处理 , 考察了其实际处理效果。
1实验
1. 1实验设备及药剂
实验主要设备有 :500mL 容积的机械搅拌装置一 套 (自制 ) 、 pH S -1型数字酸度计、 753B(53WB) 微机型 数显紫外分光光度计。
主 要 药 剂 有 :MgCl 2#6H 2O 、 MnSO 4、 CaCl 2、 NaH 2PO 4#12H 2O 、 NH 4Cl 、 NaOH, 以上试剂皆 为分析 纯。
1. 2分析方法 [8]
NH 4+-N 采用纳试试剂分光光度法。
1. 3实验方法
称取一定量 NaH 2PO 4溶液放置于容器中 , 按比例 加入 浓 度 5000mg/L NH 4+-N 溶 液 及 金 属 离 子 溶 液 , 在搅拌作用下 用 NaOH 溶液调节 pH , 反应一定时
作者 简介 :方建章 (1966-) , 男 , 副 研究 员 , 从事 环境科 学教学 科研 工 作。 间后 , 静置取上清液测定 NH 4+-N 浓度。
2实验结果及讨论
2. 1最佳投药比的确定
从文献 [3]可知 NH 4+、 M g 2+、 PO 43-形成沉淀的反 应方程式为 :
NH 4++Mg 2++PO 43-
4
PO 4|(1) 根据这一反应原理 , M e 2+(Mg 2+、 M n 2+) B NH +4B PO 43-最 佳的投 配摩 尔比 为 1B 1B 1, 因此 首先 固定 M e 2+B NH +4的摩尔比为 1B 1, 然后改变 PO 43-的摩尔 比 , 试验结果如图 1, 从图 1可知 , 当 PO 43-投加量摩 尔比 为 :M e 2+B NH +4B PO 43-为 1B 1B 1时 , 清 液 中 NH 4+-N 浓度分别为 Mg 2+体系 200mg /L, Mn 2+体系 300mg /L, 去除率分别达到 96. 0%、 94. 0%, 再进一步 增加 PO 43-投加量 , NH 4+-N 去除率不增加 , 因此确定 NH 4+B PO 43-为 1B 1。
1改变 PO 3-投加比例时 , 上清液中 NH 4+-N 浓度的变化 (加 PO 43+后调节反应溶液 pH 为 9. 0)
固定 NH 4+B PO 43-摩尔比为 1B 1, 改变 Me 2+的投 加量 , 从图 2可知 , 结果仍是 Me 2+B NH 4+B PO 43-=1B
1B 1, 效果较好。
2. 2最佳 pH 确定
在保证试剂投配摩尔比 :Me 2+B NH 4+B PO 43-为 1 B 1B 1的条件下 , 改变反应溶液的 pH, 试验结果如图 3, 从图 3中可知 , 对 Mg 2+体系 , 当 pH 为 9. 0时 , 上清液 中 NH 4+-N 浓 度 为 200mg/L, 去 除 率 达 到 最 大 96. 0%, 对 M n 2+体系 , 当 pH 为 10. 0时 , 上清 液中
环境科学与技术 第 25卷 第 5期 2002年 9月
图 2改 变 M e 2+(M g 2+、 M n 2+) 投加比例时 ,
上清液中 NH 4+-N 浓度的变化
(增加 M e 2+后调节反应溶液 pH 为 9. 0)
NH 4+-N 浓度为 100mg/L, 去除率达到最大值 98. 0%
。
图 3反应溶液 pH 对溶液中 NH 4+-N 浓度的影响 (M e 2+B NH 4+B PO 3-4摩尔比为 1B 1B 1)
2. 3Mg 2+、 M n 2+的协同作用效应
根据以上 确定的 反应原 理 , 使试剂 投配摩 尔比 M g 2+B M n 2+B NH 4+B PO 43-为 0. 5B 0. 5B 1B 1, 改变反应 溶液 pH , 试验结果如图 3, 从图 3可知 , Mg 2+、 M n 2+混 合去除 NH 4+-N 其效果在 pH 8. 0~12. 0范围内比单 独使用 Mg 2+或 M n 2+都差 , 因此具有反协同 作用效 应。
2. 4化学沉淀法对垃圾渗滤液中 NH 4+-N 的去除效 果
使用 上 述 试 剂 , 在 投 药 摩 尔 比 M e 2+B NH 4+B PO 43-为 1B 1B 1, 反应溶液 pH 为 8. 0~12. 0范围内对 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 试验结 果如表 1, 李坑垃圾填埋场已运行 10多年 , 其渗滤液 出水 NH 4+-N 含 量 达 4100mg/L, 从 表 1可 知 , 对 M g 2+体系 , 当反应 pH 为 9. 0时 , 其 NH 4+-N 去除率 达 94. 1%, M n 2+体 系 , 当 反 应 pH 为 10. 0时 , 其 NH 4+-N 去 除率达 96. 1%, Mg 2+、 M n 2+混合 体系按 M g 2+B M n 2+B NH 4+B PO 43-摩尔比 0. 5B 0. 5B 1B 1, 当反 应 pH 为 10. 0时 , 其 NH 4+-N 去除率 92. 9%, 对垃圾渗滤中 NH 4+-N 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与模拟试 验结果相吻合。
表 1化学沉淀法对广州李坑垃圾渗滤液中 NH 4+-N 去除效果 pH M g 2+(%) M n 2+(%) M g 2++M n 2+(%)
8. 093. 192. 591. 7
9. 094. 194. 192. 5 10. 092. 996. 190. 7 11. 091. 094. 989. 3
3结论
(1) 研究 M g 2+、 M n 2+在 PO 43-作用下去除水溶液 中 NH 4+-N 的规律 , 确定 了最 佳投药 比及 反应 溶液 pH , 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2)比较了 Mg 2+、 M n 2+及 Mg 2++M n 2+体系对 NH 4+-N 处 理 效 果 , 结 果 发 现 , Mn 2+的 效 果 最 好 , M g 2+与 M n 2+混合效果最差 , 具有反协同作用效应。 (3)用 Mg 2+、 M n 2+及 M g 2++Mn 2+体系对广州 李坑 垃 圾 场 渗 滤 液 中 的 NH 4+-N 进 行 处 理 , 最 大 NH 4+-N 去除率分别为 96. 1%、 94. 1%、 92. 7%, 具有 较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
[1]熊 先 哲 . 硝 酸 态 氮 污 染 地 下 水 的 防 治 [J ].环 境 科 学 , 1984, 5(4) :71~74.
[2]孙跃平 . 日本的 污水 高级 处理 工艺 介绍 [J]. 中国 给水 排 水 , 1995, 11(2) :51~53.
[3]赵庆良 , 李 湘中 . 化学 沉淀 法 去除 垃圾 渗 滤液 中的 氨 氮 [J]. 环境科学 , 1999, 20(5) :90~92.
[4]杜赦林 , 肖步诚 , 阎宋瑜 . 缺氧 -好 氧生物 膜法系 统处理 晴 纶废水中的氨氮 [J]. 环境科学 , 1986, 7(2) :48~52.
[5]申秀英 , 许晓路 . 影响活性污 泥脱氮效 率的因素 [J]. 环 境 科学进展 , 1993, 1(2) :48~55.
[6]Zdybiew ska M W, Kula B. Remo val of ammonia N itrogen by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on the example of some selected w aste w aters[J]. W at. Sci. T echno l. , 1991, 23:229~234. [7]K ulte R. Chemical water and Wastewater T reatment ò[J]. Berlin:Spring V er lag, 1994, 457~465.
[8]国家环保局 5水和废 水监 测分析 方法 6编委会 . 水 和废 水 监测分析方法 (第三版 )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89.
(收修改稿日期 :2002-04-01) #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方建章 , 等
harmless dispos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Study on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by
Liquidoid C atalytic Desulphurizer
CAI We -i jian, LI J-i wu
(H angz hou Univ er sity of Commer ce, H angz hou 310035) Abstract:Desulphuric mechanism of Surface act ive ag ent L iquidoid Catalytic Desulphurizer (SLCD) , and desulphuric effect of SL C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were studied. Desulphur ic efficiency are affected by circulating of SLCD solution and liquid -gas ratio. I t is concluded that desulphuric efficiency is about 83. 6~94. 5%on concentr at ion of SLCD in the rang e 0. 05to 2percent, etc. Key words:liquidoid catalytic desulphur izer; flue gas desulfur iza -tion (F GD) ; surface-active agent ; desulphuric efficiency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FANG Jian -zhang 1, HUANG Shao -bin 2
(1. South China N or mal Univer sity , Guangz hou 510631; 2. South China U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 Dep ar tment of A pp lied Chemis tr y , Guangz hou 510640) Abstract:In the paper , the reaction of M g 2+. PO 3-4or M n 2+, PO 3-4w ith NH +4w as used to remove NH +4-N from wastewater, and the o ptional ration of M e 2+(M g 2+, M n 2+) :NH +:PO 3-4and pH for the precipitation reaction and cooperative effect of M g 2+, M n 2+w as determined, t he removing of ammonia -nitrogen fr om L ikeng Landfill leaching liquor in Guang zhou w as tested by the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 he results show maximum r emoval r atio of N H +4-N is 96. 1%.
Key words:chemical precipitation; ammonia -nitrog en; landfill leaching liqu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ABR Technology for Cassava Alcohol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GONG Min, ZHAO Jiu -xu, PU Sh-i diao, HAO Jie (Sicuan M iany ang Env ironmental Science I nstitute, M ianyang 621000)
Abstract:ABR technology usually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or -ganic wastewater. I t is a new process to treat cassava alcohol w astewater.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overcomes the in -sufficiency o 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Remov al r ate is raised for CODcr and SS etc.
Key words:ABR technolog y; pretr eatment; cassava alcohol w astewater ; anaerobic hydrolysis
Medical W astes Pollution in Wuhan:
the Status Quo and Strategy
WANG Dong -fang 1, WEI Jin -bao 2
(1. W uha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 Wuhan 430023; 2. D ep t. of Env ironmental Science, Wuhan
Univer sity , W uhan 430072) Abstract:A n inv estigation w as conducted w ith regard to the cur -rent situatio n of medical wastes in respects of generation, handling and disposal. In general, lack of management and sho rtage of dis -posal equipment have incurr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trategy for po llution abatement of medical w astes in the city w as put forw ar d.
Key words:medical wastes; hazardous wastes; pollution control; inciner atio n
Progress in Restraining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Coal Combustion
LU Jing 1, WAN Zhong -ke 1, YE H e -qing 1, LU J-i dong 2, YU Liang -ying 2
(1. L abor ator y of L aser T echnology , H uaz hong Science &T echnology Univer sity , W uhan 430074;
2. L abor atory of Coal Combustion , H uaz hong Science &T echnology Univer sity , W uhan 430074) Abstract:T he ex i sting circumstance of heavy metals in coal burnt products w as presented, and the disposal methods fo r heavy metals w ere discussed. I n the meant ime, the adv ances in the r estr aint for t his kind of po llut ion w ere review ed.
Key words:coal co mbustion; heavy metals; r estrain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Application Trends of Its Treating Technology YU Xiao 1, ZHANG Jia -yao 2, LIU Chu -liang 1 (1. W uh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Science Resear ch and Design I nstitute, W uhan 430015;
2. Environmental College, W uhan Univercity , W uhan 430072) Abstract:T his paper summar ized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of leachate pollutio n. It introduced the status of leachate treatment technolog y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ountr y and abroad. It w as complied the trend of leachate treatment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t he countr y.
Key words:landfill leachate; po llution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technolog y
New Developments in Photo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Using Nano -sized TiO 2
SH I Dong -mei 1, LI Za-i xing 2, DUO Jin -hua 3 (1. T he 3rd Dep ar tment , Or dnance Engineer ing Colle ge, Shij iaz huang 050003;
2. H ebei U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 050018;
3. Env ironmental Pr otection Bureau of H ebei Pr ov ince, Shij iaz huang 050003)
Abstract:T he paper br iefly describes t he mechanism o f pho to -catalytic ox idation using nano -sized T iO 2for deg 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w aters. Some recent advances in ex perimental re -searches are reviewed in respect o f treatment of water pollution due to o il, org ano -phosphorus pesticides and chlor inated hydrocarbons, etc.
Key words:nano -sized T iO 2; photo -catalytic; water polluta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Vol. 25, No. 5, September 2002
Abstract
范文三: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初步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 6月1 日 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引言 ..................................................................... 1 1 材料与方法 ............................................................ 2 1.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2 1.2 氯化铵废水 .......................................................... 2 1.3 化学沉淀法除氮原理 .................................................. 2 1.4 试验方法 ............................................................ 2 1.5 废水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及其去除率计算 .................................. 2 1.5.1 氨氮的测定 ........................................................ 2 1.5.2 去除率的测定 ...................................................... 3 2 实验内容 ............................................................. 3 2.1 氨氮标准曲线的绘制 .................................................. 3 2.2 PH值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 4 2.3 沉淀剂加入量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 5 2.4 水温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 6 2.5 反应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 7 2.6 沉淀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 8 3 讨论 ................................................................ 10 致谢 .................................................................... 10 参考文献 ................................................................ 11
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初步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10级(2)班 车学志
指导老师 邹海明
摘要: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其污染程度是相当严重的,以前的水是多么的清澈,到处都可以见到鱼和虾,现在的水看起来都是浑浊的,水里的生物也很少了,都是当今社会的化工行业发展所导致的,大家都知道,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体的恶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如氮磷等,从而引发水生植物恶性生长,使得水体中氧含量的减少直接导致鱼类的死亡,这对于养殖业和环境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是作为衡量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必要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其浓度进行控制,尤其是化工、石油、渗沥液等高浓度废水的控制,那么如何高效快速的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一个课题,本实验参考重要文献,在了解之前有关实验的前提下,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控制pH 、沉淀剂的加入量与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时间等条件,使废水中的氨氮离子与MgCl 2.6H 2O,Na 2HPO 4.12H 2O 中的镁离子和磷酸根离子产生沉淀反应,从而致使废水中的氨氮离子得以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下条件下,( Mg 2+,NH 4+,PO 43-的摩尔比为1:1:1.25,pH 值为10,沉淀时间为20分钟,反应温度为25摄氏度,反应时间为20分)[1]。可将氨氮质量浓度由2000mg/l降低至55.81mg/l,去除率达到了97.2%。另外,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可用作肥料,进一步降低了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成本。 关键词:氨氮;化学沉淀法;磷酸铵镁沉淀
引言:当今社会,可以看出环境的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从之前新闻媒体报道的北京雾霾,和太湖水体一夜之间变黑发臭,都与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的大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几十年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是怎样,饮用水不能喝,空气不能呼吸,到处散发着异味,可见治理环境引发的问题已非常严重,已不容小觑, 国家现在对环境保护也开始重视起来,对每个县市都要求设立环境监测站,可见国家对处理环境的决心和毅力。
水作为水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生活饮用等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在当今社会下,水资源如此紧缺,不少地方的水资源还受到了严重污染,主要是随着石油、化工、染料厂行业的氨氮废水排放过程中,造成了对水环境的严重影响,使得水体恶化,水质发黑,导致了水中浮游植物疯狂生长,因此,注意废水脱氮处理的技术非常重要。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再也很难看到清澈见底的水资源,水环境的治理已经成了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要更好的把握这一时机,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拓展延伸,运用到治理环境问题实际当中,学习致用,充分显示当代大学生主人翁形象,为了对水体污染防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选题立意等,还有参考相关文献,对大气、土壤、水体污染等作了一个相应的调研,考虑到现有掌握的知识和相应的技术,决定对水体中的氨氮去除做一个研究。
那么氨氮废水是怎样形成的呢,通常情况下,氨水和无机氨共同作用形成氨氮废水,在不同的pH 条件下,氨氮的形成原因也有所不同,在中性条件下,一般水体呈现酸性的时候,氨氮其主要成份是无机氨,氨氮的主要构成大致分为两种,分别有氨水和无机氨等组成,无机氨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铵、硫酸铵等等[2-10]。
水体中氨氮含量作为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对其浓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处理就非常有必要。通常情况下,对污染源进形监视排放,控制其产出,杜绝一切化工染料厂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外排,减少垃圾渗沥液中产生的高浓度氨氮废水,一定要严格注重并且掌握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确保废水中的氨氮浓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因而,相应的氨氮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要做到各种工艺在处理中能高效迅速的降低氨氮浓
度,那么处理氨氮废水的工业技术也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氨氮处理技术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在实际运用当中,各处理技术由于操作难,施工不方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各处理技术在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化学沉淀法在工业处理上具有时间快,操作简单,去除效果明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证明化学沉淀法去除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可行性,本实验以氯化铵为原料。配制高浓度氨氮废水,作为处理对象,在不同的因素下来探讨高级沉淀法对氨氮去率的研究[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和材料
烧杯,PHS-3C 精密PH 计,纳氏试剂,电子天平,漏斗,V-1100D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胶头滴管,铵标准使用溶液,SHA-C 型水浴恒温振荡器,酒石酸钾钠溶液,50ml 具塞比色管,1000ml 容量瓶,移液管,温度计,比色皿,铵标准储备溶液。 1.2 氯化铵废水
氯化铵废水:取105℃下烘干2h 后的分析纯氯化铵7.640g ,用蒸馏水定容至1L ,此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2000mg/L。MgCl 2.6H 2O,Na 2HPO 4.12H 2O,NaOH 均为分析纯[1]。 1.3 化学沉淀法除氮原理
本沉淀法主要是根据沉淀将氨氮离子得以固定,向废水中加入一定含量的镁盐和磷酸盐,形成磷酸铵镁沉淀,而且此反应所形成的沉淀受制约因素较少。 1.4 试验方法
首先用一定的化学试剂配制含氨氮废水。为确定化学沉淀法去除的最佳条件反应条件以及考察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用氯化铵配制NH 4+-N 的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含氨氮废水,用反应pH 、反应时间、沉淀剂加入量的摩尔比、温度、沉淀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对模拟废水进行了五个单因素的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和步骤:吸取配制好的100mL 的模拟氨氮废水放置在250mL 的锥形瓶中,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MgCl 2.6H 2O 和Na 2HPO 4.12H 2O ,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沉淀反应,得到最优条件下的去除率,将此次因素当作为下一组实验的控制因素,然后其他条件不变,待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取滤液加入试剂然后静置10分钟,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氨氮的浓度。
1.5 废水中氨氮的测定方法及其去除率计算 1.5.1 氨氮的测定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0.00、0.50、1.00、3.00、5.00、7.00、10.0ml 氨标准使用液,分别投加到 50ml 具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不含氨的蒸馏水至标线。然后加入1.0ml 的酒石酸钾钠,接着加入1.5ml 的钠氏试剂,充分摇匀后静置十分钟后,在波长420nm 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用蒸馏水作参比,测各个比色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将各自所测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时对应的吸光度,得到各自的校准吸光度,以氨氮含量为横坐标,
校正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氨氮标准曲线[15]。
然后吸取配制好稀释200倍后的氨氮废水,加入50ml 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其余步骤与测氨氮标准曲线的方法相同,将所测吸光度经氨氮标准曲线计算出氨氮含量,进一步算出处理后水体的氨氮浓度。
氨氮(N ,mg/L)=(As-Ab -d)/bV As —水样的吸光度 Ab —空白水样的吸光度 d —标准曲线的截距 b —校准曲线的斜率 V —比色时所取体积,L 1.5.2 去除率的测定
本实验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处理水样后的吸光度,然后根据氨氮标准曲线求出氨氮含量,将处理前的氨氮浓度减去处理后的氨氮浓度,然后除以原始浓度,最终算出氨氮的去除率
η=(C 初-C 终)/C初×100%
式中,η—去除率
C 初—起始氨氮的浓度,mg/L C 终—最终氨氮的浓度,mg/L[1]
2 实验内容
2.1 氨氮标准曲线的绘制
表1 氨氮标准曲线绘制
Table 1 ammonia standard curve
比色管序号 氨标液量(ml ) 氨氮含量(mg ) 校正吸光度
1
2
3
4
5
6
7
0 0 0
0.50 0.005 0.027
1.00 0.01 0.045
3.00 0.03 0.098
5.00 0.05 0.197
7.00 0.07 0.294
10.00 0.10 0.379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
纵坐标为校正Abs, 横坐标为氨氮含量,绘制以横坐标,纵坐标轴的校准曲线。在excel 中,经图表图处理,求得线性回归方程并得到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截距和斜率。
氨氮标准曲线
0.5
吸光度(A )
0.40.30.20.100
0.02
0.04
0.06氨氮含量(mg)
0.080.10.12
图1 氨氮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Figure.1 ammonia standard curve and regression equation
2.2 PH 值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在配制好的氯化铵废水中,吸取100ml 于烧杯中,用一定的酸和碱调节水样中的
pH ,依次调节各自pH ,使得各个烧杯中的pH 分别为7、8、9、10、11,然后依次投加一定量的MgCl 2.6H 2O 和Na 2HPO 4.12H 2O ,其它条件保持一致,待反应完成后,取上清液于漏斗中进行过滤,过滤一段时间后,各取虑液2.5ml 于500ml 容量瓶中,充分摇匀,再取6个比色管,第一个比色管取50ml 无氨水,其余的再各取所对应稀释后的处理水样50ml 于比色管中,各加1ml 酒石酸钾钠和1.5ml 纳氏试剂,静置十分钟后,以蒸馏水作参比,在420nm 波长下,测量各自吸光度,将所测吸光度减去第一个比色管所测吸光度,得到校正吸光度,根据氨氮标准曲线,换算出氨氮含量。作出不同pH 下所对应的去除率关系图。
表2 不同pH 值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pH 值 吸光度A
7 8 9 10 11
0.386
氨氮浓度 mg/L
396.85
去除率 %
80.16
0.327 335.88 83.21
0.248 254.24 87.29
0.192 196.36 90.18
0.260 266.64 86.67
废水PH值的影响
92908886848280786
7
8
9PH
10
11
12
图2 不同pH 值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去除率(%)
Fig.2 The effects of pH on the rate of removal of NH4+-N
由图2可知,当水样中的pH 值小于10时,去除率呈递增趋势,pH 值等于10时,去除率达到最大,随后去除率降低,故在此pH 条件下有利于磷酸铵镁沉淀,理论上来说 ,当 pH<8时 ,磷以p043一形式存在的比例很小,主要以hp042一的形式存在="" ,这样很难产生磷酸铵镁沉淀,一般情况下,在强碱性溶液,nh="" 4+与oh="" -进行反应,形成氨水,导致了p043一直接与mg="" 2+直接生成与易形成更难溶于水的沉淀mg="" 3(po4="" )2,如果碱性过强,mg="" 2+可能与oh="" -直接反应形成="" mg(oh)2沉淀。因此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时候,ph="" 值为10时,沉淀效果最为明显。="" 2.3="" 沉淀剂加入量对nh="" 4+-n="">8时>
吸取配制好的氯化铵废水100ml 于小烧杯中,分别调节PH 值为10,依次投加一定量的MgCl 2.6H 2O, 和Na 2HPO 4.12H 2O, 首先废水中NH 4+与PO 43-的摩尔比为1:1,在废水样品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沉淀剂使其中Mg 2+,NH 4+,PO 43-的摩尔比分别为0.5:1:1,0.75:1:1,1:1;1,1.25:1:1,考察氨氮去除率Mg 2+(MgCl 2.6H 2O )投加量的变化;在保持废水中Mg 2+与NH 4+量的摩尔比为1:1,使其中Mg 2+,NH 4+,PO 43-的摩尔比分别为1:1:0.5,1:1:0.75,1:1:1.25,考察PO 43-(Na 2HPO 4.12H 2O )投加量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水温室温,反应15min ,静止沉淀2min 。待反应完成后,各取上清液2.5ml 于500ml 容量瓶中,再取8个比色管,第一个比色管取50ml 无氨水,其余的再各取所对应的稀释后的处理水样50ml 于比色管中,各加1ml 酒石酸钾钠,和1.5ml 纳氏试剂,静置十分钟后,以蒸馏水作参比,在420nm 波长下,测量各自吸光度,根据氨氮标准曲线,换算出氨氮含量。作出不同的沉淀剂加入量所对应的关系图。
表3沉淀剂加入量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Table.3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agent dosage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H4+-N
沉淀剂加入量摩
尔比 吸光度A 氨氮浓度 mg/L 去除率 %
0.5:1:1 0.365 375.15 81.24
0.75:1:1 0.318 326.58 83.67
1:1:1 0.187 191.19 90.44
1.25:1:1 0.318 326.58 83.67
1:1:0.5 1:1:0.75 1:1:1.25 0.339 348.28 82.59
0.242 248.04 87.60
0.171 174.66 91.27
沉淀剂加入量的影响
92
去除率(%)
9088868482800
1
2
345
Mg2+,NH4+,PO43-摩尔比
6
7
8
图3沉淀剂加入量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Fig.3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agent dosage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H4+-N
由图3可知,分别控制两种沉淀剂的投加量对去除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当Mg 2+,NH 4+,PO 43-的摩尔比为1:1:1时,去除率为达到90.45%,继续投加Mg 2+去除率降低,致使水中的Mg 2+过多,直接与P043-形成反应生成 Mg 3(PO4) 2沉淀,水体中的氨氮离子反无法反应,这就导致了继续投加Mg 2+去除率下低,而投加PO 43- 时,去除率升高。在其他条件一致时,镁离子、铵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的配比为1:1:1.25去除效果最为明显。 2.4 水温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吸取配制好的氯化铵废水100ml 于小烧杯中,分别调节PH 为10,Mg 2+,NH 4+,PO 43- 投配比为1:1:1.25. 分别在10,15,20,25,30,35,40℃下进行沉淀反应,反应时间15min ,沉淀时间2min 。待反应完成后,各取上清液2.5ml 于500ml 容量瓶中,再取8个比色管,第一个比色管取50ml 无氨水,其余的再各取所对应的稀释后的处理水样50ml 于比色管中,各加1ml 酒石酸钾钠和1.5ml 纳氏试剂,静置十分钟后,以蒸馏水作参比,在420nm 波长下,测量各自吸光度,根据氨氮标准曲线,换算出氨氮含量。作出水温所对应的关系图。
表4水温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Table.4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NH4+-N removal rate
温度(℃) 吸光度A 氨氮浓度mg/L 去除率 %
10 0.367 377.22 81.14
15 0.282 289.38 85.53
20 0.165 168.46 91.58
25 0.096 97.15 95.14
30 0.326 334.85 83.26
35 0.360 369.99 81.50
40 0.402 413.39 79.33
水温的影响
9694929088868482800
5
10
15
2025温度(℃)
+
去除率(%)
30354045
图4水温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Fig.4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NH4+-N removal rate
由图4可知,温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氨氮去除率也随着由低升高再降低,温度小于25℃时,去除率逐渐升高,可能由于这段温度有利于磷酸铵镁沉淀,而随后去除率降低,这有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生成的沉淀有所溶解,导致氨氮的去除率下降。因而在其他条件因素保持一致的时候,在水温为25℃时,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
2.5 反应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吸取配制好的氯化铵废水100ml 于小烧杯中,分别调节PH 为10,水温为25℃,Mg 2+,NH 4+,PO 43- 投配比为1:1:1.25. 设置10,20,30,40,50min5个反应时间,沉淀时间2min 。待反应完成后,各取上清液2.5ml 于500ml 容量瓶中,再取6个比色管,第一个
比色管取50ml 无氨水,其余的再各取所对应的稀释后的处理水样50ml 于比色管中,各加1ml 酒石酸钾钠和1.5ml 纳氏试剂,静置十分钟后,以蒸馏水作参比,在420nm 波长下,测量各自吸光度,根据氨氮标准曲线,换算出氨氮含量。作出反应时间所对应的关系图。
表5反应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Table.5 The reaction time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H 4+-N
反应时间(min )
吸光度A 氨氮浓度 mg/L 去除率 %
10 0.193 197.39 90.13
20 0.084 84.75 95.76
30 0.082 82.68 95.87
40 0.081 81.64 95.92
50 0.078 78.54 96.07
反应时间的影响
9796959493929190890
10
20
30
反应时间(min)
+
去除率(%)
405060
图5反应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Fig.5 The reaction time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H4+-N
由图5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NH 4+-N 去除率也逐渐提高,但在20min 时,递增趋势趋于平缓,可能原因是:由于反应初期,氨氮浓度较高,反应较快,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浓度有所消耗,反应速度较之前变慢,当时间超过20分后,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反应趋于稳定,故在,时间为20min 的时候,去除率效果最为明显。 2.6 沉淀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在配置好的氯化铵废水中,吸取100ml 于小烧杯中,分别滴加一定量的酸和碱溶液,用pH 计测量pH 值,将各烧杯内溶液的PH 调为10,水温控制为25℃,Mg 2+,NH 4+,PO 43- 投
配比为1:1:1.25. 设置10,20,30,40,50min4个沉淀时间,反应时间为20min ,待反应完成后,各取上清液2.5ml 于500ml 容量瓶中,再取6个比色管,第一个比色管取50ml 无氨水,余下几个在各取所对应的稀释后的50ml 处理水样于比色管中,各加1ml 酒石酸钾钠,和
1.5ml 纳氏试剂,静置十分钟后,以蒸馏水作参比,在420nm 波长下,测量各自吸光度,根据氨氮标准曲线,换算出氨氮含量。作出沉淀时间所对应的关系图。
表6沉淀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Table.6 Settling time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H4+-N
沉淀时间(min ) 10 20 30 40 50
吸光度A
氨氮浓度 mg/L
去除率 % 0.077 77.51 96.12 0.056 55.81 97.21 0.076 76.48 96.18 0.077 77.51 96.12 0.078 78.54 96.07
沉淀时间的影响
97.4
97.2
97
96.8
96.6
96.4
96.2
96
0102030
沉淀时间(min)
+去除率(%)405060 图6沉淀时间对NH 4-N 去除率的影响
Fig.6 Settling time on the removal rate of NH4+-N
由图6可知,随着沉淀时间的推移,起初在10分到20分钟的时候,去除效果越来越高,而在20分钟之后,去除率随着沉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在30-50min 时,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在10-20min 时,可能由于磷酸铵镁沉淀逐步增多,水体的氨氮进一步去除,沉淀20min 时去除率最高,在20min 后,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反而降低,可能情况是沉淀有部分溶解,导致去除率下降,故沉淀时间为20min 时为最佳。经过最优条件下的去
除,可使原先2000mg/l氨氮质量浓度降低至55.81mg/l。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高级沉淀法来处理模拟氨氮废水,将处理后水体的氨氮残留来作为去除率的氨氮,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高级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效果还是很有效的。
(1)氨氮作为衡量水体污染的一个标准,有必要对其浓度进行控制,从而防止水体进一步恶化,使得水体的水质进一步稳定,综合之前所参阅的文献,对不同的处理技术进行对比,化学沉淀法来可以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去除。
(2)本实验在各种条件下(废水pH 值、沉淀剂的加入量与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时间等)都做出了去除率随不同的条件变化的趋势,由实验结果得知,在pH 作为唯一的变量时,随着pH 的增加,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当pH 达到10时,去除率达到最高,可见,在PH 为10时,沉淀反应更为完全,在沉淀剂的投加量与配比作为唯一变量时,通过改变沉淀剂的量来达到氨氮的最优去除效果,氨氮去除率随着配比量的增加而随之升高,但后来去除率有所下降,但在配比为1:1:1.25的情况下,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可见合理控制投加量配比,可使去除率有所增加,在温度作为唯一的变量时,去除率随着温度的递增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可见温度对氨氮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温度为25℃时,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当反应时间作为唯一变量时,反应时间为20min 之后时,去除率很平缓,可见以反应时间作为因素变量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当沉淀时间作为唯一变量时,去除率的变化不是很大,可见在以沉淀时间作为条件的情况下时,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 磷酸铵镁沉淀法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7.2%能上[1]。
(3)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为10,Mg 2+,NH 4+,PO 43-为1:1:1.25,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0min ,沉淀时间为20min 可将初始浓度为2000mg/L的氨氮废水降低到55.81mg/L[1]。
(4)综合各类氨氮处理技术比较,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显得在操作上比较方便,去除效果更为明显,反应速度也相对较快,而且处理所产生的沉淀可以用做肥料。
(5)化学沉淀法虽然在工艺操作上比较简单,但是其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其沉淀药剂和调节pH 的试剂价格较为昂贵,往往因为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因为其昂贵的成本代价,在工艺流程中一般很少使用,一直制约其发展和应用,下一步我们需要应该如何将沉淀剂循环使用起来,降低工艺的运行成本[16-21]。
致谢
不知不觉,四年时光已悄然而去,让人不禁感慨道最让人留不住的就是时间,仿佛昨天刚进的大学校园,今天就要离去,回想起我们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那段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课题,是多么的融洽,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度过了四年时光,这次毕业论文使我们再一次相聚一起,让我们之间的友情亲情
更加凝聚了,我们深深感受大学的最后时光一定要好好珍惜。
这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算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起初,从论文的选题、立意以及在社会生活的实际应用与操作都做了大量的调研,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邹海明,他从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邹老师为我的这个论文花了不少心思,记得为了了解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邹老师建议我去一些化工厂去观摩学习,了解那些工艺是如何将低出水水质的,询问一些有经验的人士,哪些工艺在操作和运用成本上是比较低廉的。
在实验的操作工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每一次实验失败后,邹老师都告诉我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正是邹老师每一次细心的指导,才得以让我的论文顺利完成。以前也遇到不少良师,他们都从各个方面帮助了我。这些我遇到的所有为我们付出过汗水的老师一般。他们都有着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哲学。唯一共同的是,他们都有着对学术的严谨和对学生的负责。邹海明导师等一众师长们的学识之渊博,是我现阶段,乃至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企及的。尤其是在论文材料准备、选题和试验操作之时,邹老师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指导使我受益良多。特别是他那种对于学术的严谨精神更将是会是我今后生活的楷模。当然,或许在将来我将继续从事于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工作,亦或许我只能像是其他的应届毕业生那样走着类似的、默默无闻的人生道路。但这都不重要,也无碍我继续学习的人生。走出校门。生活中到处都是未知,其中的学习困难与乐趣都不下于大学中的一点一滴。怀着一颗热忱而乐观的心,一直走下去这才是我们对于无悔青春能做到的最后一点珍惜。现在,我要大力的感谢其他科任教师和我的辅导员以及学院一众领导。是诸位师长的辛勤换来的学院之繁荣!是诸位师长的严谨换来学术之兴荣!我很高兴我能在大学生涯里读这么优秀的专业,遇见优秀的人,学到优秀的知识。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作出指正和评价,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为了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让我们在大学里交出一份满意的试卷,你们辛苦了,即使我们毕业离校后,也不会忘记各位老师曾经给与我们的帮助,我们为未来一定会更加努力。为安徽科技学院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 穆大刚, 孟范平, 赵莹, 等. 化学沉淀法净化高浓度氨氮废水初步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2004, 19(2): 1-5.
[2] 文艳芬, 唐建军, 周康根. MAP 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研究 [J][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8, 39(6): 33-36.
[3] 张曦, 吴为中, 温东辉.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与解吸 [J].环境化,2007,22(2):166-171.
[4] 钱易, 唐孝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0-51.
[5] 郑林树, 徐雪峰.AC 废水的氨氮脱出[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2, 8(6):34-35
[6] 何卿, 李峰.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试验 [J].江苏环境科学,2011.12(4):12-13
[7] 国家海洋局. 海洋监测规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268-270
[8] 胡允良, 张振成, 翟巍, 等. 制药废水的氨氮吹脱试验[J].工业水处理,2007,19(4):19 -21.
[9] 尹先清, 伍家忠, 张依华, 等. 合成氨废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J].湖北化工,2002,19(2):10 -11.
[10] 赵庆良, 李湘中. 化学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J].环境科学,2006,20(5):90 -92.
[11] 谢炜平.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与利用[J].陕西环境,2011,5(3):15 -16.
[12] 白晓慧, 陈群燕. 味精生产中离子交换废水的预处理技术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2,22(1):34 -36.
[13] 刘恒, 李大成, 陈朝珍. 电渗析法除氯离子制高纯碳酸钙的研究[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2009(5):42 -47.
[14] 李京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0,(2):15-20.
[15] 岳梅, 马明海,陈世勇, 等. 环境监测实验,2012,3:18-32
[16] El —NabarawyTh ,FagalGA ,KhalilLB .Removalofammonia from aqueoussolution usingactivated carbons[J]. Adsorption ScienceandTechnology.1996,13(1):7-13.
[17] 陈红. 李吴翔. 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丁学版 ) ,2004,38(9):1235-1238.
[18] ObajaD,MaceS,Mata —AlvarezJ.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y asequencing batchreactor(SBR )using an internal organic carbon sorce indigested piggery wastewater[J].Bioresoureete technology 2005,96(1):7-14.
[19] 崔志广, 孙体昌, 邹安华, 等. 用沉淀气浮法回收化肥厂废水中氨氮及机理研究[J].水处理 ,2005,25(12):40-43.
[20] 刘小澜, 王继徽, 黄稳水, 等.化学沉淀法去除焦化废水 中的氨氮[J].化工环保,2004,24(1):46-48.
[21] 魏复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 四版)[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9.246-281.
[22] 赫瑞刚, 谭燕妮, 陈春燕.MAP 法去除焦化废水氨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6(2):144-146.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mmonia wastewater
Treat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Che Xuezhi
Tutor Zou Haiming
Abstract: Currentl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human beings have suffered severe damage , especially water on Earth,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is very serious , is how clear the water before , everywhere you can see the fish and shrimp , and now the water looks are muddy , water creatures rarely , and are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aused by the chemical industry , as we all know , the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can cause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bodies resulting in a body of water wors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s the high water content of nutrients such a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 so as to lead to malignant growth of aquatic plants , mak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 water directly lead to death of fish , which for aqua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ffects are very serious , ammonia content in water is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ater pollution ,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ir concentration , especially in the chemical , petroleum, high concentrations of leachate wastewater control , how fast and efficient reduction of ammonia in water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research in today's society , the experimental reference of important documents , before understand the premise of the experiment,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 the use of chemical precipitation, separately controlled pH, the ratio of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ng agent added ,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 reaction time, settling time and other conditions , the waste water and the ammonia ion MgCl2.6H2O, Na2HPO4.12H2O magnesium ions and phosphate ions to produce precipitation reaction, thereby causing wastewater ammonia ions can be remov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 (Mg2 +, NH4 +, PO43- molar ratio of 1:1:1.25, pH value of 10 , the settling time is 20mi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25 ℃, reaction time 20min). Ammonia concentration can be reduced from 2000mg / l to 55.81mg / l, the removal rate reached 97.2%. In addition , the resulting reaction product can be used as fertilizer, further reducing the cost of processing wastewater [ 1-8 ] .
Keywords: Ammonia;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范文四:氨氮、化学需氧量试题
2015年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理论考核试卷
被考核内容:氨氮、化学需氧量
部门: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为除去水样色度和浊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2(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纳氏试剂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KOH试剂配制而成,且两者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影响较大。
3(根据《水质 氨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原理是:氨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__________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 nm处测量吸光度。
4(欲保存用于测定COD的水样,须加入_________,使pH_______。 5(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若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较多而干扰测定时,可加入_________去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4分)
+1(水中存在的游离氨(NH)和铵盐(NH)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当pH值34
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 ) 2(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或有机氨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氮。( ) 3
3(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氨氮时,当水样体积为50ml,使用20mm的比色皿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g/L。( ) 4(水中非离子氨是指存在于水体中的游离态氨。( )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III类水的COD标准限值为20
mg/L。( )
6(测定COD的水样必须用玻璃瓶采集。( )
7(在电镀工业排放废水中,COD为必测项目。( ) 8(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中,用0.025 0 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COD值大于50 mg/L的水样。( )
9(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使用的试亚铁灵指示液,是邻菲啰啉和硫酸亚铁铵溶于水配制而成的。( )
10(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所有物质的量,称为化学需氧量,以氧的毫克数表示。( )
11(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临用前需用重铬酸钾标准液标定。( ) 12(欲配制2 mol/L硫酸溶液,取945 ml水缓慢倒入55 ml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
13(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相当稳定,只要贮存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长期不变。( ) 14(配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时,只需用托盘天平粗称硫酸亚铁铵固体试剂,溶于水中再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定容即可,临用前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根据《水质 氨氯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氨氮时,1
如水样浑浊,可于水样中加入适量________。( )
A(ZnSO和HCl B(ZnSO和NaOH溶液 C(SnCl和NaOH溶液 4422(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在显色前加入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________。( )
A(使显色完全 B(调节pH值 C(消除金属离子的干扰
3(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配制纳氏试剂时进行如下操作:在搅拌下,将二氯化汞溶液分次少量地加入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________。( )
A(产生大量朱红色沉淀为止 B(溶液变黄为止
C(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为止 D(将配好的氯化汞溶液加完为止 4(用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用________作催化剂。( )
A(硫酸-硫酸银 B(硫酸-氯化汞 C(硫酸-硫酸汞
5(用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时,水样加热回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溶液剩余量应是加入量的1/5, _______为宜。( )
A(2/5 B(3/5 C(4/5
6(0.4g硫酸汞最高可络合_______mg氯离子(硫酸汞分子量为296.65,氯分子量为70.91)。( )
A(30 B(35 C(40 D(45
7(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过程中,用硫酸亚铁铵回滴时,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_______即为终点。( )
A(棕褐色 B(红褐色 C(黄绿色
四、问答题(共44分)
1(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常见的干扰物质有哪些, (8分)
2(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水样中的余氯为什么会干扰氨氮测定,如何消除,(8分)
3(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水样采集后应如何保存,(8分)
4(试指出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水中氨氮时,如果水样浑浊,下面的操作过程是否有不完善或不正确之处,并加以说明:加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过滤于50 ml比色管中,弃去25 ml初滤液,吸取摇匀后的酒石酸钾钠溶液l ml,纳氏试剂1.5 ml于比色管中显色。同时取无氨水于50 ml比色管中,按显色步骤显色后作为参比。(12分)
5(化学需氧量作为一个条件性指标,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测定值,(8分)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某水样中氨氮时,取10.0ml水样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和1.5ml纳氏试剂。比色测定,从校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氨氮量为0.0180 mg。试求水样中氨氮的含量(mg/L)。
2(取某水样20.00 ml,加入0.025 0 mol/L重铬酸钾溶液10.00 ml,回流2h后,用水稀释至140 ml,用0.102 5 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80 ml,
试计算水样中COD 的同时做全程序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24.35 ml,
含量。
范文五:化学反应的定义
中学化学主要内容 1.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
应 化合反应:
2H2+O2=2H2O; CO2+CaO=CaCO3; 2Mg+O2=2MgO 3Fe+2O2=Fe3O4 2CO+O2=2CO2 C+O2=CO2
H2O+CO2=H2CO3 CaO+H2O=Ca(OH)2
2SO+O2=2SO2 SO2+H2O=H2SO3 (2)分解反应;:一
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2H2O=2H2+O2 CaCO3=CaO+CO2 2Fe2O3=4Fe+3O2 H2CO3=H2O+CO2 2HCl=H2+Cl2 (3)置换反应;:一
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
应 置换反应
2Fe+3CuSO4=Fe2(SO4)3+3Cu 2Fe+6HCl=2FeCl3+3H2 Mg+2HCl=MgCl+H2
2Al+6HCl=2AlCl3+3H2 Al+FeCl3=AlCl3+Fe H2O+C=H2+CO
1
Cu+2AgNO3=Cu(NO3)2+2Ag Fe2O3+2Al=Al2O3+2Fe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通过离子交换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
CuCl2+2AgNO3=2AgCl+Cu(NO3)2 CaCO3+H2SO4=CaSO4+H20+CO2 CaCO3+2HCl=CaCl2+H20+CO2 BaCO3+H2SO4=BaSO4+H2O+CO2 MgO+2HCl=MgCl2+H2O CaO+2HCl=CaCl2+H2O
(5)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6)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7)电子转移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得氧和失氧的反应。 2.其它详细一些的分类:
(1)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3)金属单质+酸 ---盐+氢气 (置换反应)
(4)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置换反应) (5)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6)酸性氧化物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7)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8)酸 + 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9)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2
(10)盐 + 盐 ----- 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3、中学常见的化学元素: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碳酸钙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碳 双氧水 水 氧气 4、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碳还原氧化铜 碳在氧气中燃烧 碳酸钙加热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6、推断题常见的实验现象
八、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推断题做题技巧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3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 蓝色沉淀:Cu(OH)2、CuCO3
CuSO4 , 2NaOH = Cu(OH)2?, 2NaCl ? 红褐色沉淀:Fe(OH)3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6)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CO;
?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
4
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