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
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我国残疾人的分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共8类。其标准是由国务院规定的,是以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及相关评定方法为依据来划分的。
今天我具体来讲讲肢体残疾的康复,其他几项由后面的几位同志给大家作更详细的讲解。
一、首先说说:
1、什么是肢体残疾。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什么是康复。康复工作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康复对象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减少因残疾而造成的影响,使残疾者达到自立,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抱负,
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3、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
(3)、实施重点工程与普遍服务相结合。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康复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范畴,不仅涉及到医学的许多的方面,而且还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有时还采用工程学的措施来恢复,代偿或重建患者的功能,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四方面使患者达到整体康复。在医学措施中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又必须注重以功能训练再训练为基础,是一种处理和治疗的过程,是专门针对有身体功能障碍者而设计的,竭力减少残疾的影响程度,使患者尽可能地应用其残余的功能,即要在功能上,也要在心理上,就业能力上得到恢复。通过训练以提高残疾者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应用医学的方法以促进病、伤、残者功能康复的医学学科。医疗康复是指应用临床医学的手段、方法为疾病康复服务的一部分,属临床医学范畴。其目的在于改善功能,或为以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康复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身体病、伤、残疾
后的康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或利用医学为主的各种手段,设法使患者受限或丧失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能够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较正常的生活。为此,应在病、伤、残发生的早期,只要病理变化稳定,一般情况许可,就应开始康复治疗,而且也应在病、伤、残发生之前介入形成所谓的预防康复,这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医学思维。康复医学所具有的多学科协作性,广泛性和社会行为性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康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残疾,各种功能障碍的残疾者应是康复医学治疗的主要对象。骨科疾病和损伤,如骨关节损伤、截肢、手外伤、骨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及周围神经病变及损伤等是康复医学最早和最主要的适应症。对疾病来说,愈早进行康复治疗愈能预防或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对已发生的也有可能使其降低至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可促进疾病的临床治愈、预防并发症,而且也为疾病后期的功能康复创造了条件。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早期康复治疗,不仅不影响临床治疗,也不会增加各种意外的发生率,反而可促进疾病的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日,提早重返工作岗位。只要疾病的病理变化稳定,一般情况许可,在与临床医师充分协作情况下,即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医学中就已经出现,而且比其它国家早。1000余年前就记载了应用姿势和呼吸练习来治疗疾病,在论述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病症治疗中,就已重视采用针灸、导引(体操、气功、自我按摩)、按摩、熨(热敷)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而且对饮食、精神、卫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视。目前,中国的
太极拳、针灸、推拿、气功等康复治疗方法在功能调整上有其独特之处,仍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在西方,康复概念认为应用自然因子,如日光、海水可以达到镇静、止痛、消炎等目的;运动可使肌力增强,促进精神、体质的恢复和改善,还提出了对瘫痪病人使用滑轮悬挂肢体,采用步行练习以及在温泉中运动等方法来治疗;提出了创伤后早期进行运动可加速创伤愈合的观点,还有如运动治疗、文娱活动以及劳动疗法辅以器械的医疗运动方法,采用抗阻力练习以发展肌力训练中,对运动的负荷、运动重复次数等决定运动量大小的因素进行定量,发展了一系列用杠杆、滑轮及重锤摆动的器械治疗方法等,以促进患者身体及精神的康复。
二、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要了解肢体残疾人有哪些心理特点,
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肢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有些残疾人对外界刺激敏感,加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宜的怜悯,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处处不如别人,因而会严重地压抑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对此,应当在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克服。 对于多数肢体残疾人来说,残疾并没有把他们吓倒,而是给了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残疾进行不屈斗争的条件,因而肢体残疾人常常表现出较为顽强的意志力,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往往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由于许多肢残人有着坚强的意志,所以,在他们的前进道
路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不仅能跟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还可能为社会做出比正常人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帮助肢体残疾人怎样克服自卑感,
肢残人部分或全部失去了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若不能正确对待,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自我意识,它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贬抑性的情绪色彩,因而又被称为消极的情绪性意识。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自卑感强烈的人,遇事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华,或者缺乏信心,稍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对那些本来稍事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有自卑感的人精神活动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被压抑。肢体残疾人再加上自卑感的折磨,会使肢体功能的补偿与训练受到严重干扰。因此,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克服自卑感,对残疾的补偿训练具有现实意义。 要克服自卑感,必须认识自卑感的起因。自卑感,作为人的一种情绪意识,并非无缘无故凭空出现的。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建立在这种反映基础上的一种消极的主观体验。自卑感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虽较为复杂,但通常认为,它是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 自卑感产生的关键在于社会的评价,一种不正确的社会评价若被个人所了解,就会像导火线和催化剂一样迅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并成为个人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错误依据,造成不正确的自我估价,贬损、低估自己的能力、素质、经验和知识,破坏自信心。这种错误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就会加重个人心理上的负担,又会进一步强化自卑的心理,毁掉自信心,泯灭主动性、进取心以及创造精神,给人带来巨大的危害。从社会心理学
的观点看,自卑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人际关系不正确反映的结果,是在把个人与他人进行不正确比较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避免对残疾人进行不正确的评价、不正确的比较,是消除自卑感的重要前提。 提高对人体器官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对于克服自卑感也有重要意义。例如,浙江省瑞安县有位青年林成海,他虽然从小失去了双臂,但意志顽强,通过多年刻苦磨练,终于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夺得四枚奖牌。他用10个脚趾,每天能糊出60多个大纸盒、500多个小纸盒,他制造的挂屏和团扇,远销10多个国家,为祖国争了光。
最后才是怎样做好肢体残疾的康复,
对于同样残疾的人,开展康复的早晚,康复措施是否得当,以及康复工作是否持之以恒,对减轻残情差别很大,对残疾者的心理影响更大。这项工作做好了,肢体残疾人可以终身受益,心理康复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1)、截肢和后天性缺肢者:? 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强其四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力;对于因截肢手术不当而造成残肢痛或幼肢痛的人,要及时进行残肢修整和治疗,而后进行残肢训练。? 及时制作石膏接受腔的临时假肢,使其及早结束卧床生活而开始运动器官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残疾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且也可以促进残肢的合理定型。? 按照残肢的条件,因人制宜地设计制作假肢,假肢的接受腔要与残肢完全适配。?安装假肢后,要严格和持久地进行功能训练,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代偿作用。
(2)、上肢或下肢功能障碍者:? 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 按照其病变、畸形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合适的矫形、辅助器械,并且全天戴用和长期戴用。?配戴矫形器、辅助器后,要及时
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继续矫正的需要,调整改进矫形器,不断促进矫形作用。
(3)、躯干残疾导致截瘫、偏瘫或四肢瘫者:首先进行加强肌力与关节活动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需要制作矫形、辅助器械,使其能够起坐、翻身,进而借助于学步器、电刺激器练习走路,乘轮椅到户外活动,争取结束长期臣床或静坐的生活,早日进入更广泛的交往中,为回归健康群体作准备。
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的对象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儿麻后遗症及其他运动障碍的肢体残疾者。下面我重点谈谈偏瘫和截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1、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是常见的残疾之一,多数由脑卒中(俗称中风)、脑外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肢体的瘫痪,可同时伴有语言、思维、及记忆等障碍。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1)、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
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2)、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3)、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4)、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5)、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6)、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2、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截瘫,又叫下肢不遂,俗称瘫枯。是由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脊髓的横贯性损害在其平面以下出现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性质的瘫痪,颈段损害出现四肢瘫即高位截瘫。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其它如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都和下肢截瘫相同。
导致截瘫的因素
急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灰质炎、脊柱病变(如脊柱结核、车祸、运动等引起的椎体骨折等)脊髓肿瘤、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什么是软瘫和硬瘫,
上面提到的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二者的不同损伤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就会因失去上运动神
经元的控制,而出现肌肉紧张度增加,这种痉挛性瘫痪叫硬瘫,当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时,上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冲动就不能中转到达肌肉,肌肉无神经支配就会发生驰。这种驰缓性瘫痪叫软瘫。
截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文体治疗、祖国传统医学等。
1)、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
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2)、运动治疗:
?、主动锻炼。每日早、中、晚进行,病人平卧,先做深呼吸运动,每次5,10分钟,促进肺扩张,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防止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同时还可促进腹肌运动,有利于恢复肠蠕动。早期平卧可进行双上肢自由伸屈,活动肩、肘关节。3个月后脊柱骨折愈合良好者可取半卧位,同时增加双上肢活动量,如举哑铃、拉簧、扩胸运动、徒手操、挺胸练背肌等活动,同时可进行一些日常生活训练,如自己梳头、洗脸、穿衣、进餐,还可在床上放一小桌,进行一些手上工作,如练写字、画画、编织、制作手工艺品等。通过以上训练,可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及对生活的热爱。
?、被动锻炼。截瘫病人主要是双下肢功能障碍,必须由他人帮助锻炼。因此,应教会家属来帮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活动下肢时可由远到近,由趾端、踝关节开始,活动前做一些必要准备,如用温水浸泡和
擦洗关节及肢体,促进关节和肢体血液循环,使肌腱和软组织软化,便于活动,浸泡和擦洗完毕再按摩肢体肌腱和肌肉,促使肌腱和肌肉松弛,再行关节活动。踝关节可行背屈、内收、外展,膝关节可行伸屈活动,髋关节先行抬腿(屈髋)运动,再行内收外展活动。以上锻炼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病人开始坐起时,可指导病人自行按摩双膝双髋关节,用双手活动双下肢,还可在双脚上拴上系带,病人可自己拉着系带活动踝关节,而进行一些主动锻炼。
(3)、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4)、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5)、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十分有利。
(6)、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截瘫者自我康复护理法
1.练坐。外伤病情稳定之后,手术或脊柱中医方法复位都已经结束,手术刀口和受创部位全部痊愈,就要练习坐起来。先由他人帮助坐起来,躺下;躺下,再坐起来。如此反复,每天两次,每次20个动作。一般胸椎及胸椎以下受伤的,在两个月不间断的锻炼后都能做到。在这期间,配合做如下动作,较果更好:将两条腿伸直,用手扳住两只脚的脚趾,用力往自己的方向扳,感觉到臀部和腰上有绷紧的感觉为止,每次扳15次。
2.练爬。先面朝下趴在床上,然后两臂支起,使身体成跪爬形,用胸腰部的力量带动臀部往后高抬腿,先抬左腿,再抬右腿。每次做15分钟。大约练1个月后,臀部不乱晃了,再用上身带动腿往前爬。注意,锻炼时要在身下垫海棉,不要硌坏膝盖和尾骨及其他部位。单人床上慎练前爬,最好是在地上铺上大海棉垫练习。
3.练站。患者一手搂住一个人的脖子,由两个人将其挪动到墙壁下,使患者背靠墙壁,然后分别伸出紧靠患者的那条腿抵住病人的胯部及大腿,使患者两条往前弓的腿在他人的帮助下站直,这样经过半年左右,患者的双臂和腰部都有了力量,就在患者常站立的紧靠墙壁处分别埋两个丁字木桩,一高一矮,或左高右低,或相反;以患者能一手扶一手拉,感到舒适为准,患者便可借一扶一拉的力量调整身体,使双腿站直。这样能锻炼腿
部肌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注意:丁字木桩要结实,住楼房可用二寸铁管焊出扶手架,要稳固。
4.解决小便。患者定时排尿时,用手指并拢推动肛门,一推一松,再推再松,直到不再尿为止。坐着小便时可将卫生纸叠成6厘米左右的一沓,垫于小便处便湿扔掉再换;如果站着小便,可用一细长的口径为8厘米以内的塑料瓶,在瓶口系一布带,放进一条裤筒内再将男性生殖器放进瓶口内,将布带系内衣下摆处,以生殖器既在瓶口内又不被卡住为准。若患者为女性,只能垫卫生纸,勤排尿。
5.解决大便。靠在床头上,将双腿放在床里,将整个臀部都放在床的横向边缘之外用手抓住床,使臀部尽量往地面靠,并做上下运动状,同时腾出手来推揉两肋下的肚腹侧面,这就很容易排便了。
6.治褥疮。如果不慎发生褥疮,破后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注意:生褥疮的部位千万不要再压着了,防压的措施是用棉布缝制一个与褥子一般宽的布袋,中间隔挖出一个直径18厘米的圆洞,翻身时将褥疮处放进去,就可以了。
范文二: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残疾人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力评估
领域 项 目 说 明 分 值 3 1 翻身 在仰卧、侧卧、俯卧间的体位 变化过程 2 1 0 3 2 1 0 3 2 1 0 功 能 4 转移 在床、轮椅、椅子、便器等之 间的移动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8 穿脱衣物 穿脱衣物 2 1 0 评分依据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评估 计分
2 坐
保持独立坐 5 分钟
运 动 3 站 全脚掌着地站立 1 分钟
5 步行或驱 在平地连续走 20 单步,或驱 动轮椅 动轮椅 50 米
6 上下台阶
连续上下每级高约 15 厘米的 台阶 12 级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7 进食
将食物送入口中,完成进食
续表
领域
项
目
说
明
分 值 3
评分依据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能 大部分能 小部分能 不能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独立完成 需要小部分帮助 需要大部分帮助 完全依赖帮助
评估 计分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9 洗漱
洗脸、刷牙、梳头任意一项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10 入厕
使用便器、便后清洁
11 交流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对言语、手势、文字、图示等 任意一种方式的理解和表达
12 做家务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任意一种
13 参与社会 上学、劳动、外出活动任选 生活或集 一项 体活动 整体评估分数 评估时间 康复指导员签字
注:1. 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填写。 2. 在进行训练评估时,训练对象可使用假肢、矫形器、生活自助器具等辅助器具。
训 练 计 划
目前训练对象主要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
初次评估分数: 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 1.运动功能: 2.生活自理能力: 3.生活适应能力: 训练项目
分
针对训练对象的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依据“训练评估”表确定的训练项目为 6.□上下台阶 7.□进食 8.□穿脱衣物 9.□洗漱 10.□入厕 11.□交流 12.□做家务 13.□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1.□翻身 2.□坐 3.□站 4.□转移 5.□步行或驱动轮椅 训练指导材料 康复普及读物 训练场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康复方法 □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 □语言疗法 康复指导员签名 康复员签名 □
理疗辅助 □使用辅助器具 □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残疾人/家属签名 制定日期
注: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的“□”中划√。
训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练
记
录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注:此表由康复员每月将训练内容、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填写一
次(可另加页) 。
评 估 与 总 结
实现康复目标情况 1.运 动 功 能: 2.生活自理能力: 3.社会适应能力: 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临床医疗 □机构训练 □继续训练 □辅助器具/环境改造 康复指导员签名: □学习康复知识 □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转介 □其它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明显改善 □明显提高 □明显增强 □改善 □提高 □增强 □无改善 □无提高 □无增强
注: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填写文字或在“□”中划√。
评
估
标
准
本标准适用于肢体残疾人(偏瘫、截瘫、脑瘫、截/缺肢、骨关节疾患、畸形、周围神 经损伤、脊柱脊髓伤病、儿麻后遗症等)在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 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评定三项内容。 一、评估项目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领域, 共 13 项,说明如下(表 1) 表1 评估项目 领域 项 目 说 明 1翻 身 在仰卧、侧卧、俯卧间的体位变化过程 2坐 保持独立坐 5 分钟 运 3站 全脚掌着地站立 1 分钟 动 功 4转 移 在床、轮椅、椅子、便器等之间的移动 能 5 步行或驱动轮椅 在平地连续走 20 单步,或驱动轮椅 50 米 6 上下台阶 连续上下每级高约 15 厘米的 12 级台阶 生 7进 食 将食物送入口中,完成进食 活能 8 穿脱衣物 穿脱衣物 自力 9洗 漱 洗脸、刷牙、梳头任意一项 理 10 入厕 使用便器、便后清洁 11 交流 对言语、手势、文字、图示等任意一种方式的理解和表达 社 会 12 做家务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任意一种 适 13 参与社会生活或 应 上学、劳动、外出活动 能 集体活动 力
二、评分依据 依据肢体残疾者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 4 个等级评估 计分(可使用辅助器具) ,说明如下(表 2) 。 表2 评分依据 计 分 3 2 1 0 说 明 不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需他人小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大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需他人大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
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小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完全依赖他人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三、效果评定 通过对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计分,判 定末期训练效果(显效、有效、无效) ,效果判定具体方法如下(表 3) 表3 效果判定 训练效果 标 准 说 明 依据肢体残疾人末期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 显效 评估分值提高 10 分以上 判定训练效果。 有效 评估分值提高 1-9 分 无效 评估分值无提高 训练效果=末期评估分-初次评估分
-
康 复 服 务 记 录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
评
估
标
准
本标准适用于肢体残疾人(偏瘫、截瘫、脑瘫、截/缺肢、骨关节疾患、畸形、周围神 经损伤、脊柱脊髓伤病、儿麻后遗症等)在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 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评定三项内容。 一、评估项目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领域, 共 13 项,说明如下(表 1) 表1 评估项目 领域 项 目 说 明 1翻 身 在仰卧、侧卧、俯卧间的体位变化过程 2坐 保持独立坐 5 分钟 运 3站 全脚掌着地站立 1 分钟 动 功 4转 移 在床、轮椅、椅子、便器等之间的移动 能 5 步行或驱动轮椅 在平地连续走 20 单步,或驱动轮椅 50 米 6 上下台阶 连续上下每级高约 15 厘米的 12 级台阶 生 7进 食 将食物送入口中,完成进食 活能 8 穿脱衣物 穿脱衣物 自力 9洗 漱 洗脸、刷牙、梳头任意一项 理 10 入厕 使用便器、便后清洁 11 交流 对言语、手势、文字、图示等任意一种方式的理解和表达 社 会 12 做家务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任意一种 适 13 参与社会生活或 应 上学、劳动、外出活动 能 集体活动 力
二、评分依据 依据肢体残疾者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 4 个等级评估 计分(可使用辅助器具) ,说明如下(表 2) 。 表2 评分依据 计 分 3 2 1 0 说 明 不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需他人小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大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需他人大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小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完全依赖他人才能完成康
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
三、效果评定 通过对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计分,判 定末期训练效果(显效、有效、无效) ,效果判定具体方法如下(表 3) 表3 效果判定 训练效果 标 准 说 明 依据肢体残疾人末期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 显效 评估分值提高 10 分以上 判定训练效果。 有效 评估分值提高 1-9 分 无效 评估分值无提高 训练效果=末期评估分-初次评估分
-
范文三: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计划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计划
一.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毕某,男,65岁,2005年9月时因患脑梗塞引起左侧肢体偏瘫。患者脑卒中已5年,现在左上肢肌肉萎缩肌力为0伴感觉障碍,左下肢肌肉萎缩不明显,感觉正常,肌力4级,行走困难,须拄拐杖。
二. 参与人员:
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解西居委会残疾人工作者,解西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
三. 场地及器材:
患者本人有强烈的康复愿望,家属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无偿提供场地及器材,由社区医师普及康复知识提供技术指导。
场地:解西居委会办公室二楼社区康复站。
器材:偏瘫康复器,分指板,站立架,平行杠,股四头肌训练椅,下肢功率车,训练用阶梯等。 四.康复治疗。
1..推拿疗法 在瘫痪肢体上以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
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2.功能锻炼 瘫痪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血循环改善肌
肉营养及神经调节增强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可助 其作
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
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
3.理疗 可采用水疗电疗蜡疗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流和炎症吸收
4.其他 可用拔火罐(火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另有报导应用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促进瘫痪较久的肢体增强肌力
五.注意事项:患者中风5年,已错过最佳康复时机,康复效果可能不明显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治疗。
范文四: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表 9: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
县(市、区)
使 用 说 明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 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 人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 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 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供各地实施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 录、 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 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作 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 。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 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 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 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 ,按 照“评估标准” ,由康复指导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 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 康复的意见。 “训练评估”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 13个项目, 其中运动功能包括翻身、 坐、 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上下台阶 6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
物、洗漱、入厕 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交流、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 活动 3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 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 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 复目标等。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 进行记录,要求每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第三 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 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 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 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指导 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 、 “评分 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 “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 明一致。 “评分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 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 “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 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 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是康复训练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 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康复训练档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 室要组织统一使用。
(二)各地在使用康复训练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 确的使用方法。
(三)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四) 为了更好的发挥康复训练档案的作用,各地在使用中要注意收集有 关意见,并反馈至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训 练 登 记
2. “需要说明的情况”栏,填写表中需要进一步详细说明或未涉及到的与康复训练服务相关的内 容。
续表
2. 训练对象的初次、 中期、 末期三次评估, 均需对三个领域 13个项目进行整体评估计 分。
3. 在进行训练评估时,训练对象可使用假肢、矫形器、生活自助器具等辅助器具。
训 练 计 划
训 练 记 录
次(可另加页) 。
评 估 与 总 结
评 估 标 准
本标准适用于肢体残疾人(偏瘫、截瘫、脑瘫、截 /缺肢、骨关节疾患、畸形、周围神 经损伤、脊柱脊髓伤病、儿麻后遗症等)在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 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评定三项内容。
一、评估项目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领域, 共 13项,说明如下 (表 1)
二、评分依据
依据肢体残疾者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 4个等级评估 计分(可使用辅助器具) ,说明如下(表 2) 。
表 2 评分依据
三、效果评定
通过对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计分,判 定末期训练效果(显效、有效、无效) ,效果判定具体方法如下(表 3)
- 12
范文五: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
姓名
省 市,地,
县,市、区, 乡镇,街道,
使 用 说 明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改善肢体残疾人的康复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供各地实施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任务使用。档案涉及功能评估、训练计划制定、训练情况记录、训练效果评估等康复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规范实施康复训练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
训练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进行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提供依据。通过中期评估,在康复训练的中期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员再次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其中运动功能包括翻身、坐、
2
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上下台阶6项,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交流、做家务、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3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和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由康复指导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要求每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包括中、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第三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掌握训练对象目前主要的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据此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内应填写初次至末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填写“评估与总结”。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用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中的项目及说明一致。“评分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四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3
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是康复训练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康复训练档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
室要组织统一使用。
,二,各地在使用康复训练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四,为了更好的发挥康复训练档案的作用~各地在使用中要注意收集有关意见~并反馈至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4
训 练 登 记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年 月 家庭住址
户主姓名 与残疾人关系 联系电话 肢体残疾类别
?偏瘫 ?截瘫 ?脑瘫 ?截/缺肢 ?骨关节疾患 ?畸形 ?周围神经损伤 ?脊柱脊髓伤病 ?儿麻后遗症 其他 是否伴有其他残疾
?视力 ?智力 ?听力 ?言语 ?精神
致残时间 年 月
致残原因
?先天性或发育障碍 ?疾病 ?早产 ?产伤 ?窒息 ?感染
?创伤或意外伤害 ?中毒 ?原因不明 其他
既往医疗、康复情况
?手术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器具
?传统方法 其他
需要说明的情况
康复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1.此表由康复员在相应的栏目填写文字和“?”中划?。
2.“需要说明的情况”栏,填写表中需要进一步详细说明或未涉及到的与康复训练服务相关的内容。
5
训 练 评 估
评估计分 分领域 项 目 说 明 评分依据 初中末值
次 期 期
3 独立完成
在仰卧、侧卧、俯卧间的体位2 需要小部分帮助 1 翻身 变化过程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3 独立完成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2 坐 保持独立坐5分钟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3 独立完成 运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3 站 全脚掌着地站立1分钟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动
0 完全依赖帮助
功 3 独立完成
在床、轮椅、椅子、便器等之2 需要小部分帮助 4 转移 能 间的移动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3 独立完成 5 步行或驱2 需要小部分帮助 在平地连续走20单步~或驱动轮椅 动轮椅50米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3 独立完成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6 上下台阶 连续上下每级高约15厘米的
台阶12级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3 独立完成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生 7 进食 将食物送入口中~完成进食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活
0 完全依赖帮助 自
理 3 独立完成 能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8 穿脱衣物 穿脱衣物 力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6
训 练 评 估
续表
评估计分 分领域 项 目 说 明 评分依据 初中末值
次 期 期
3 独立完成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洗脸、刷牙、梳头任意一项 9 洗漱 生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活 0 完全依赖帮助 自
3 独立完成 理
能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使用便器、便后清洁 10 入厕 力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0 完全依赖帮助
3 能
2 大部分能 对言语、手势、文字、图示等11 交流 任意一种方式的理解和表达 1 小部分能
0 不能 社
3 独立完成 会
适 2 需要小部分帮助 12 做家务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任意一种 应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能 0 完全依赖帮助 力 3 独立完成 13 参与社会2 需要小部分帮助 上学、劳动、外出活动任选 生活或集一项 1 需要大部分帮助 体活动 0 完全依赖帮助 整体评估分数 评估时间 康复指导员签字 注:1. 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填写。
2. 训练对象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评估~均需对三个领域13个项目进行整体评估计
分。
3. 在进行训练评估时~训练对象可使用假肢、矫形器、生活自助器具等辅助器具。
7
训 练 计 划
目前训练对象主要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
初次评估分数: 分
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 ,训练对象经6个月训练后,
1.运动功能:
2.生活自理能力:
3.生活适应能力:
训练项目 针对训练对象的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依据“训练评估”表确定的训练项目为
1.?翻身 6.?上下台阶 11.?交流
2.?坐 7.?进食 12.?做家务
3.?站 8.?穿脱衣物 13.?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4.?转移 9.?洗漱
5.?步行或驱动轮椅 10.?入厕 训练指导材料
1(《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 ?,中国残联编,
,(康复普及读物 ?,中国残联编,
3. 康复指导丛书 ?,中国残联编,
4.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音像制品 ?,中国残联编,
5.省残联认定的训练指导材料 ? 训练场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村卫生室 ?家庭
?乡镇卫生院 ?康复站,点,
康复方法
?运动疗法 ?理疗辅助
?作业疗法 ?使用辅助器具
?语言疗法 ?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8
残疾人/家属签名 康复指导员签名 康复员签名 制定日期
注: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的“?”中划?。
训 练 记 录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记录日期 年 月 日 康复员签名
9
注:此表由康复员每月将训练内容、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填写一次,可另加页,。
评 估 与 总 结
中期评估
评分: 初次分数 中期分数 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 小结训练计划执行情况、训练对象当前的主要功能障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训练计划进行了哪些调整:
康复指导员签名: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末期评估与总结
评分: 末期分数 提高分数,初次至末期,
训练效果: ?显效 ?有效 ?无效
实现康复目标情况
1.运 动 功 能: ?明显改善 ?改善 ?无改善
2.生活自理能力: ?明显提高 ?提高 ?无提高
3.社会适应能力: ?明显增强 ?增强 ?无增强
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临床医疗 ?学习康复知识
?机构训练 ?参与社会生活或集体活动
?继续训练 ?转介
?辅助器具/环境改造 ?其它
10
康复指导员签名: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注:此表由康复指导员在相应栏目填写文字或在“?”中划?。
11
评 估 标 准
本标准适用于肢体残疾人,偏瘫、截瘫、脑瘫、截/缺肢、骨关节疾患、畸形、周围神经损伤、脊柱脊髓伤病、儿麻后遗症等,在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评定三项内容。
一、评估项目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领域~共13项~说明如下(表1)
表1 评估项目 领域 项 目 说 明
1翻 身 在仰卧、侧卧、俯卧间的体位变化过程
2坐 保持独立坐5分钟 运
3站 全脚掌着地站立1分钟 动
功 4转 移 在床、轮椅、椅子、便器等之间的移动 能 5步行或驱动轮椅 在平地连续走20单步~或驱动轮椅50米
6上下台阶 连续上下每级高约15厘米的12级台阶 生 7进 食 将食物送入口中~完成进食 活能 8穿脱衣物 穿脱衣物
自力 9洗 漱 洗脸、刷牙、梳头任意一项 理 10入厕 使用便器、便后清洁
11交流 对言语、手势、文字、图示等任意一种方式的理解和表达 社
会 12做家务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任意一种 适
13参与社会生活或应 上学、劳动、外出活动 能 集体活动 力
二、评分依据
依据肢体残疾者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4个等级评估计分,可使用辅助器具,~说明如下,表2,。
表2 评分依据 计 分 说 明
3 不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需他人小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2 大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需他人大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1 小部分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 活动和要求
完全依赖他人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0 不能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的动作、活动和要求
三、效果评定
通过对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计分~判定末期训练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效果判定具体方法如下,表3,
表3 效果判定
训练效果 标 准 说 明
依据肢体残疾人末期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显效 评估分值提高10分以上
判定训练效果。 有效 评估分值提高1-9分
无效 评估分值无提高 训练效果=末期评估分-初次评估分 1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指导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