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探究平面镜成像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
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相等”成“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 (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等效替代法;实验分析法;图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解答】解:
(1)因为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故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等于物距;
(2)蜡烛A和B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虚像;平面镜成虚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1)等于;(2)相等;(3)不能;虚;(4)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
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
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 平板玻璃 (选填“平面镜”“平板玻璃”),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
(2)试验中提供的平板玻璃有两种,你应该选择 薄 (选填“厚”“薄”)玻璃板进行试验,理由是 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
(3)试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室光纤应该 较暗 (选填“较亮”“较暗”)一些,实验中的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是否相等.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 (选填“前”或“后”)方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
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
己是用 左 (选填“左”“右”)手点燃蜡烛的.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
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选填“虚”“实”).
(6)保持蜡烛A静止,将玻璃板向蜡烛A以3cm/s靠近时,则蜡烛A的像以 6 cm/s向A靠近,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同组的小于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
(8)为了证实上述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该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试验.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根据“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等;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会越清晰;
(4)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
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大小相等,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6)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7)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
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3)实验时,蜡烛点燃,环境较黑暗时,成像的蜡烛和环境对比度比较大,并且蜡烛比较亮,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会更清晰;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颠倒的,小贾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所以小贾同学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左手点燃蜡烛;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6)若蜡烛A以3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3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蜡烛A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6cm/s,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7)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平板玻璃;像的位置;(2)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3)较暗;(4)前;等效替代法;左;
(5)不能;虚;(6)6;不变;(7)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8)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
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平面镜的位
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 重合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 大小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 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 .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
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A.2cm B.1cm C.0.5cm
D.0c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
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
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
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
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
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由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3)(4)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解答】解: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
全重合,此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或相同);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相对应的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的位置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平面镜的位置;重合;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3)垂直;
(4)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范文二:探究平面镜成像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实验器材:透明的平板玻璃、黑纸、两个相同的物体(如蜡烛)、橡皮泥2块、三角板以及刻度尺、铅笔. 实验方法: 1.如图1所示,将黑纸平放在桌面上,取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黑纸中间,两下角用橡皮泥粘好. 2.点燃一支小蜡烛,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的黑纸上,这时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玻璃板后有点燃的蜡烛像. 3.将另一支同样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面,改变它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面各个角度看玻璃板后面,这支蜡烛都与点燃了的蜡烛的像重合为止. 4.用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蜡烛处(移去这支蜡烛),用眼睛直接观察白纸,看纸上有没有点燃的蜡烛的像.平面镜所成的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5.用粉笔画下玻璃板及玻璃板前后两支蜡烛所在的位置.移去玻璃板,通过两支蜡烛所在位置的圆心做一条直线,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支蜡烛的圆心到玻璃板的距离.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通过蜡烛圆心的直线与玻璃板是否是直角. 6.改变玻璃板和蜡烛的位置,重复测量上述数据两次,填入下表中. 7.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对于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以及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镜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此所成的像是 像. ②平面镜成 虚像. ③像和物的连线 于平面镜. 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 的距离. ⑤像和物关于 对称. ⑥像和物的大小 ,但是左右 . 实验事项: 1.黑纸是为了改善背景,以便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物体的尺寸可大可小,主要由玻璃板的尺寸决定,若玻璃板小,其他物体的尺寸相应也应该小一些.橡皮泥可用黏土代替. 3.实验中要注意逐步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成像原理 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如图2所示,逆着蜡烛发出的光线,人眼就能看见蜡烛.如图3所示,点燃左边的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与图2相比,两种情况引起的视觉感受相同,所以人就会感到右边有一“发光点”,这个“发光点”就是右边烛焰的像.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蜡烛的虚像处并没有光线发出,平面镜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觉得像在“变大”,为什么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有关,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你看到前方远处向你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你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你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范文三:探究平面镜成像
课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自主学习】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张大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加油站: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常用的等效替换法。 思考: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 (4)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
做该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透明的玻璃而不选用不透明的平面镜?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____关系; 3.玻璃板为什么要和纸垂直? 。 二、知识储备二:平面镜成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二: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在上面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像时,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观察光屏上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 加油站: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所以叫作虚像。 知识储备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探究三: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平面镜的作用
分析:如图所示,点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引起视觉。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光好像是从图中的S’发出的,而实际上S’并不存在,因此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利用手中器材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5)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直线的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①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行 尚礼 博识 励志
【课堂检测】
1、身高1.7m的人站在高1m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______m,像和他相距___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移1m,则他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_m 2、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__________,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 4、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 A.看电影 B.看湖水中船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太阳下物体的影子 5、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平行玻璃板 6、平面镜成像时,若像与物之间距离减小了12cm,则物体( ) A.向镜面靠近6 cm B.远离镜面6 cm C.向镜面靠近12 cm D.远离镜面12 cm
7、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1m/s的速度向后离开镜面,则像相对镜面的速度的大小是( )
A.0.5m/s B.1m/s C.2m/s D.4m/s 8、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课后延伸】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是由下列的哪个因素决定的( ) A、平面镜的在小 B、平面 镜放置的方向 C、物体离镜的远近
D、物体自身的大小
2、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中,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所示).关于井中的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C.井中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
D.井中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略大于天上的月亮到猴子的距离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前应先将其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笃行 尚礼 博识 励志
范文四:探究平面镜成像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3740793.htm
实验器材:透明的平板玻璃、黑纸、两个相同的物体(如蜡烛)、橡皮泥2块、三角板以及刻度尺、铅笔.
实验方法:
1.如图1所示,将黑纸平放在桌面上,取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黑纸中间,两下角用橡皮泥粘好.
2.点燃一支小蜡烛,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的黑纸上,这时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玻璃板后有点燃的蜡烛像.
3.将另一支同样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面,改变它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面各个角度看玻璃板后面,这支蜡烛都与点燃了的蜡烛的像重合为止.
4.用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蜡烛处(移去这支蜡烛),用眼睛直接观察白纸,看纸上有没有点燃的蜡烛的像.平面镜所成的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5.用粉笔画下玻璃板及玻璃板前后两支蜡烛所在的位置.移去玻璃板,通过两支蜡烛所在位置的圆心做一条直线,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支蜡烛的圆心到玻璃板的距离.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通过蜡烛圆心的直线与玻璃板是否是直角.
6.改变玻璃板和蜡烛的位置,重复测量上述数据两次,填入下表中.
7.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对于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以及它们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镜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因此所成的像是 像.
②平面镜成 虚像.
③像和物的连线 于平面镜.
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
的距离.
⑤像和物关于 对称.
⑥像和物的大小 ,但是左右 .
实验事项:
1.黑纸是为了改善背景,以便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物体的尺寸可大可小,主要由玻璃板的尺寸决定,若玻璃板小,其他物体的尺寸相应也应该小一些.橡皮泥可用黏土代替.
3.实验中要注意逐步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成像原理
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如图2所示,逆着蜡烛发出的光线,人眼就能看见蜡烛.如图3所示,点燃左边的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与图2相比,两种情况引起的视觉感受相同,所以人就会感到右边有一“发光点”,这个“发光点”就是右边烛焰的像.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蜡烛的虚像处并没有光线发出,平面镜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觉得像在“变大”,为什么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有关,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你看到前方远处向你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你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你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范文五:探究平面镜成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光发生反射的条件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教学难点:对虚像的理解
关键问题:实验探究的环节体现及方法
教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和教师引导发现法以及集体思考法的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
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学法: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培养学
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每个实验小组等大蜡烛两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刻度尺、 白纸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不透明的物质的界面时,会返回到原来传播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__ __,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 的。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 定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给学生演示小实验:在课前准备好装置,一块玻璃竖直放在实验桌上,提前调节好方向,使学生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杯中都有一支
由此引出课题
三、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并让学生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猜“虚”或“实”);
(2)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我认为只可能是 的;
(3)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我认为只可能是:v u;
(4)像的方向是 (选猜“正立”或“倒立”)的;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2)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
(3)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3、学生自己做实验,收集证据
(1)把一张大的方格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
(1)实验在 (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
这一侧观察。
(3)选用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4) 小明将蜡烛A向玻璃板移近2 cm,则蜡烛B应 (填“靠近”或
“远离”)玻璃板2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在此实验中,玻璃板要求竖直放置,而小明发现汽车的挡风玻璃却不会竖直安装,其主要原因是为了 。
A.造型奇特 B.减小外界噪音的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
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
跳棋的像: 。
实验探究二:平面镜成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在上面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像时,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
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观察光屏上_____(“有”或”没有”)像,用手接触, ( “烫” 或“ 不烫”)手,用水去浇烛焰的像,( “能” 或“不能”)浇灭。这些都说明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虚”或“实”)。
加油站: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所以叫作虚像。
链 接:小孔成像因为____(“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像(“虚”或“实”)。
◆经典例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①通常是用一块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一方面玻璃板可以像平面镜一样让前面
点燃的蜡烛A通过它 ;还因为玻璃是透明的,便于我们看到透过它放在后
面的B蜡烛。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实验探究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平面镜的作用
1.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蜡烛,但是,我们确实看到平面镜后面有蜡
烛,这是为什么?
2.分析:如图所示,点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引起视觉。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光好像是从图中的
S’
发出的,而实际上S’并不存在,因此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以后,射入眼睛的。
小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
讨论:平面镜作用是① ②
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① ② 等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提醒学生理解成像特点,并运用它解答目标中的有关内容。 五:课堂达标检测:
1、 身高1.7m的人站在高1m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______m,像和他相
距___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移1m,则他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_m。
2、 检查视力时,可以通过平面镜间接看视力表,若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则视力表在
镜中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镜中的像与视力表本身的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 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
4、 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
A.看电影 B.看湖水中船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太阳下物体的影子
5、 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由于水中的“月亮”是( )
A.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漫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6、 平面镜成像时,若像与物之间距离减小了12cm,则物体( )
A.向镜面靠近6 cm B.远离镜面6 cm
C.向镜面靠近12 cm D.远离镜面12 cm
7、 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1m/s的速度向后离开镜面,则像相对镜面的速度的大
小是( )
A.0.5m/s B.1m/s C.2m/s D.4m/s
8、 如图,正确表示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