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2011江苏省徐州市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一、(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殷(yān)红 冠(guàn)冕 亲昵(nì) 沉淀(diàn )
B.苑囿(y?u) 相称(chan) 吮(shǔn)指 着(zháo)力
*C.庇(bì)护 绮(yǐ)丽 诡谲(ju?) 慰藉(jí)
D.泯(mǐn)灭 脑髓(suí) 彤(t?ng)云 挖掘(ju?)
2.下列各句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海在风的蛊惑下,伤害着忠贞不二的礁石。然而礁石痴痴地恋着骄奢姿狂的大海。 *B孟子认为“仁”就是要有测隐之心,“义”就是要有羞恶之心。
C **高屋建领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对正本清原,解 放思想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D 翠翠在爷爷瞌然长逝后,守着渡船,思念着远行不归的人,憧景着爱情。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不啻(但、只、) 秋行夏令(命令) 挥斥方遒(正当) 数不胜数(能承受)
B 阜盛(多) 为之一新(全) 公正不阿(正直) 变生肘腋(很近的地方)
C 回溯(顺水流走) 芸芸众生(众多) 矢志不渝(改变) 生生不息(不停地滋生) *D 孔武(很) 前合后偃(倒下) 强聒不舍(罗嗦) 孜孜矻矻(勤劳不懈样子)
4.对以下复句层次及分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成功的基础是奋斗,②奋斗的收获是成功,③所以,天下唯有不知艰难而奋斗的人, ④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A.只有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
B.第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第二层在②处切分,是承接关系。
*C.第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第二层在②处切分,是并列关系。
D.第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第二层在②处切分,是并列关系,另一个第二层在④处切分,是条件关系。
5.下列各句,依次填入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②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A.正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B.正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C.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D.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使用XX牌涂料,使你的居室蓬荜生辉。
*B 树皮的皱褶提醒我们不要数典忘祖。
C 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振聋发聩,淹没了雨声。
D 我军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B.报晓的公鸡是。
C.他回到家乡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D.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
8.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
②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③远方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小宝宝。
*A.①排比 ②反问 ③比喻
B.①对偶 ②反问 ③比喻
C.①对偶 ②设问 ③比拟
D.①排比 ②设问 ③比拟
9.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
*B.句内点号有逗号、顿号、分号3种。
C.常用的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等。
D.省略号通常用六个小圆点表示,有时也用十二个小圆点表示。
10.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正”“误”两个字的正确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①前者可在部首目录中查“一”部,后者可在部首目录中查“讠”部。
②前者可在音节表中查“Z”,后者可在音节表中查“W”。
③前者可在音节表中查“z”,后者可在音节表中查“W”。
A.仅① B.仅② C.仅③ *D.①和②③
11.下列对有关应用文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书信的基本格式一般包括称谓、问候语、正文、结束语、落款等几个部分。
*B.新闻讲究文学性,可以有适当的夸张成份。
C.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用来安排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步骤和措施的应用文体。
D.说明书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易懂。
12.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
②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③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④巫峡西起四川省的巫山县大宁河口,东到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四十公里。
A.说明 描写 议论 记叙
*B.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C.议论 抒情 说明 记叙
D.议论 描写 说明 记叙
13.下列关于文学艺术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故事情节和人物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
B.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C.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象性等基本特征。
*D.戏剧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体裁。
14.对下列作家及其生活时代、代表作对应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巴金 现代 《家》
②曹禺 现代 《子夜》
③茅盾 现代 《雅舍小品》
④孙犁 现代 《白洋淀纪事》
A.仅①②正确 B.仅③④正确 *C.仅①④正确 D.仅②③正确
1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自觉的阅读中,一切信息都可能成为积累的对象,而在自发的阅读中积累对象是由阅读动机决定的。
B 概括和提要可以比较详尽,也可以相当简约;可以写成连贯的短文,也可以分条排列。
C 理解和阐释都不是对文章作纯客观的分析和解说,而是表现了读者对文章的主观判断,反映出读者自身的价值取向。
D 对照和比较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其角度、内容、方法因文章作品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二、(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
(一)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无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① ,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 ② ,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 ③ ;群峰则 ④ 。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银。
16.文中①②③④处,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从峰顶俯视 ②从山腰仰视 ③或浓或淡 ④若有若无
B.①从山腰仰视 ②从峰顶俯视 ③或浓或淡 ④若有若无
*C.①从峰顶俯视 ②从山腰仰视 ③或散或聚 ④忽隐忽现
D.①从山腰仰视 ②从峰顶俯视 ③或散或聚 ④忽隐忽现
17.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描写了云海、松树、山峰等景物,其中云海奇观是重点。
B.作者描写景物采用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换相结合的顺序。
C.作者写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作者通过写景歌颂了祖国新时代。
18.下列句子中,没有综合运用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B.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C.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
D.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句子是
*A.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
B.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无端。
C.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
D.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二)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
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悦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憾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20.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A.写景散文 *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悼词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语段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他各种文学体裁兼长,但主要成就在诗歌和戏剧。
B.文中的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同时表明: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远记住。
D.文段体现了语言的朴素、凝练,与全文风格和谐统一。
22.“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指的是
A.托尔斯泰诞辰50周年
*B.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C.托尔斯泰逝世50周年
D.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
23.下列各项中,对文段写作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自然景物,用环境烘托方法描写托尔斯泰墓。
B. 文中写托尔斯泰“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运用的是类比的写作方法。
*C. 本文写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是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托尔斯泰的特别伟大。
D.作者用白描手法反复多次描写墓地是为了强调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简单。
(三)
日子川流不息。我起床,写作,吃饭,散步,睡觉。在日常的起居中,我不怀疑有—个我存在着。这个我有名有姓,有过去的生活经历,现在的生活圈子。我忆起一些往事,知道那是我的往事。找怀着一些期待,相信那是我的期待。尽管我对我的出生毫无印象,对我的死亡无法预知,但我明白这个我在时间上有始有终,轮廓是清楚的。
然而,有时候,日常生活的外壳仿佛突然破裂了,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我的存在失去了参照系,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处,我是谁,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我。
庄周梦蝶,醒来自问:“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一问成为千古迷惑。问题在于,你如何知道你现在不是在做梦?你又如何知道你的一生不是—个漫长而短促的梦?也许,流逝着的世间万物,一切世代,一切个人,都只是造物主的梦中景象?
我的存在不是一个自明的事实,而是需要加以证明的,于是有笛卡尔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但我听见佛教导说:诸法无我,一切众生都只是随缘而起的幻相。
正当我为我的存在与否苦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听筒里叫着我的名字,我不假思索地应道:
*24.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周国平的《自我二重奏》。
B.《自我二重奏》深入地思考了人类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话题。
C.《自我二重奏》从七个不同角度展开对自我的认识,形散而神不散。
D.文章使用第二人称,有利于展开遐想,自由叙说。
25.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部分探讨了“自我”有与无的条件。
B.证明“自我”存在的条件是看自己是否有独立的思想。
C.“自我”因为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而“有”,否则便是“无”。
*D.如果怀疑“自我”的存在,便犯了唯心论的错误。
26.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需要证明的事实。
B.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无法证明的事实。
C.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事实。
D.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需要证明但无法获得答案的事实。
27.文段结尾划线处作者的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
B.“无我。”
*C.“是我。”
D.“有我。”
三、(共16题,每小题1分)
2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杜牧,唐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李杜”。
C.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世称“三苏”。
D.关汉卿,元代戏剧家,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2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所有元杂剧都由四折构成,四折前有一“楔子”。
*C.“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用韵,但句式类似散文,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
D.姚鼐是清代爱国文学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30.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是楚国王族的同姓。
*B.鸿门宴上,刘邦坐位最尊,是最上位。
C.《赤壁之战》里,“中国”指曹操占据的中原地区。
D.苏轼《赤壁赋》中的“赤壁”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遗址。
31.下列名句出处、作者、时代错误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孔子 春秋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白居易 唐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清
32.下列对课文主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B.《过秦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C.《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劝学》:“学不可以已。”
33.对下段文字的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②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③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④时运不齐,命运多舛。⑤嗟乎!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A.⑤⑥③①②④
B.①④⑥③②⑤
*C.⑤④①⑥③②
D.④①⑥⑤②③
3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u?,量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wáng,称王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ǎng,抵挡
D.被发行吟泽畔。 pī,通“披”,散开
35.下列各句中,“从”读音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赢粮而景从。
C.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6.下列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不是用做连词的一句是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37.下列各句中,“为”用作动词的一句是
A.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B.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完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割据江东,地方千里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吾从而师之
D.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思厥先祖父
39.下列各句,不属于省略句的一句是
A.请为将军筹之
B.鼎铛玉石
*C.短屈原于顷襄王
D.竖子不足与谋
40.下列各句,未使用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1.下列作品集中,以作者的号命名的是
A.《嘉佑集》
B.《惜抱轩诗文集》
C.《王子安集》
*D.《稼轩长短句》
42.下列作品中,作家创作没有借古讽今目的的作品是
A.《阿房宫赋》
*B.《赤壁赋》
C.《六国论》
D.《过秦论》
43.对下段文字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夫人之相与①俯仰一世②或取诸怀抱③晤言一室之内④或因寄所托⑤放浪形骸之外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一、 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4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44.这段文字选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简单介绍这位作家和这部作品。
45.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有何启示意义?
46.从这段文字可看出作品语言有何艺术特点?
二、设计辩论(8分)
以“人是否可以说谎”为辩题,设计一段辩论,正方观点为“人不可以说谎”,反方观点为“人可以说谎”。要求语言简明,有论有辩,正、反方分别发言3—5次。
三、撰写消息(10分)
5月20日,江苏省2006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如期举行。就此,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消息,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明清晰。
四、描写(10分)
根据图片内容,用描写的手法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据说读书这古老的乐趣,正在不断地被新的东西销蚀和取代。前几年人们在谈论电视这个“魔头”如何把大批的人从书的身边拉走,眼下,又冒出所谓的“电子读物”——有人甚至预测未来将是“无纸时代”。
材料二: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材料三: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1、 根据以上材料,寻找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2、 题目自拟;
3、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 不少于500字。
范文二:最新体育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2014江苏省徐州市对口体育单招语文模拟试题
一、(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殷(yān)红 冠(guàn)冕 亲昵(nì) 沉淀(diàn )
B.苑囿(y?u) 相称(chan) 吮(shǔn)指 着(zháo)力
*C.庇(bì)护 绮(yǐ)丽 诡谲(ju?) 慰藉(jí)
D.泯(mǐn)灭 脑髓(suí) 彤(t?ng)云 挖掘(ju?)
2.下列各句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海在风的蛊惑下,伤害着忠贞不二的礁石。然而礁石痴痴地恋着骄奢姿狂的大海。 *B孟子认为“仁”就是要有测隐之心,“义”就是要有羞恶之心。
C **高屋建领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对正本清原,解 放思想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D 翠翠在爷爷瞌然长逝后,守着渡船,思念着远行不归的人,憧景着爱情。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 不啻(但、只、) 秋行夏令(命令) 挥斥方遒(正当) 数不胜数(能承受)
B 阜盛(多) 为之一新(全) 公正不阿(正直) 变生肘腋(很近的地方)
C 回溯(顺水流走) 芸芸众生(众多) 矢志不渝(改变) 生生不息(不停地滋生) *D 孔武(很) 前合后偃(倒下) 强聒不舍(罗嗦) 孜孜矻矻(勤劳不懈样子)
4.对以下复句层次及分句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成功的基础是奋斗,②奋斗的收获是成功,③所以,天下唯有不知艰难而奋斗的人, ④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A.只有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
B.第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第二层在②处切分,是承接关系。
*C.第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第二层在②处切分,是并列关系。
D.第一层在③处切分,是因果关系;第二层在②处切分,是并列关系,另一个第二层在④处切分,是条件关系。
5.下列各句,依次填入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②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A.正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B.正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C.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D.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使用XX牌涂料,使你的居室蓬荜生辉。
*B 树皮的皱褶提醒我们不要数典忘祖。
C 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振聋发聩,淹没了雨声。
D 我军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B.报晓的公鸡是。
C.他回到家乡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D.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
8.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
②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③远方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小宝宝。
*A.①排比 ②反问 ③比喻
B.①对偶 ②反问 ③比喻
C.①对偶 ②设问 ③比拟
D.①排比 ②设问 ③比拟
9.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
*B.句内点号有逗号、顿号、分号3种。
C.常用的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等。
D.省略号通常用六个小圆点表示,有时也用十二个小圆点表示。
10.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正”“误”两个字的正确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①前者可在部首目录中查“一”部,后者可在部首目录中查“讠”部。
②前者可在音节表中查“Z”,后者可在音节表中查“W”。
③前者可在音节表中查“z”,后者可在音节表中查“W”。
A.仅① B.仅② C.仅③ *D.①和②③
11.下列对有关应用文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书信的基本格式一般包括称谓、问候语、正文、结束语、落款等几个部分。
*B.新闻讲究文学性,可以有适当的夸张成份。
C.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用来安排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步骤和措施的应用文体。
D.说明书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易懂。
12.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
②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③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④巫峡西起四川省的巫山县大宁河口,东到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四十公里。
A.说明 描写 议论 记叙
*B.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C.议论 抒情 说明 记叙
D.议论 描写 说明 记叙
13.下列关于文学艺术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故事情节和人物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
B.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C.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象性等基本特征。
*D.戏剧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体裁。
14.对下列作家及其生活时代、代表作对应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巴金 现代 《家》
②曹禺 现代 《子夜》
③茅盾 现代 《雅舍小品》
④孙犁 现代 《白洋淀纪事》
A.仅①②正确 B.仅③④正确 *C.仅①④正确 D.仅②③正确
1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自觉的阅读中,一切信息都可能成为积累的对象,而在自发的阅读中积累对象是由阅读动机决定的。
B 概括和提要可以比较详尽,也可以相当简约;可以写成连贯的短文,也可以分条排列。
C 理解和阐释都不是对文章作纯客观的分析和解说,而是表现了读者对文章的主观判断,反映出读者自身的价值取向。
D 对照和比较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其角度、内容、方法因文章作品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二、(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
(一)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无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① ,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 ② ,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 ③ ;群峰则 ④ 。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银。
16.文中①②③④处,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从峰顶俯视 ②从山腰仰视 ③或浓或淡 ④若有若无
B.①从山腰仰视 ②从峰顶俯视 ③或浓或淡 ④若有若无
*C.①从峰顶俯视 ②从山腰仰视 ③或散或聚 ④忽隐忽现
D.①从山腰仰视 ②从峰顶俯视 ③或散或聚 ④忽隐忽现
17.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描写了云海、松树、山峰等景物,其中云海奇观是重点。
B.作者描写景物采用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换相结合的顺序。
C.作者写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作者通过写景歌颂了祖国新时代。
18.下列句子中,没有综合运用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
*B.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C.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
D.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句子是
*A.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
B.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无端。
C.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
D.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
(二)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
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悦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憾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20.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A.写景散文 *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悼词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语段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他各种文学体裁兼长,但主要成就在诗歌和戏剧。
B.文中的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同时表明: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远记住。
D.文段体现了语言的朴素、凝练,与全文风格和谐统一。
22.“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指的是
A.托尔斯泰诞辰50周年
*B.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C.托尔斯泰逝世50周年
D.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
23.下列各项中,对文段写作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自然景物,用环境烘托方法描写托尔斯泰墓。
B. 文中写托尔斯泰“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运用的是类比的写作方法。
*C. 本文写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是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托尔斯泰的特别伟大。
D.作者用白描手法反复多次描写墓地是为了强调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简单。
(三)
日子川流不息。我起床,写作,吃饭,散步,睡觉。在日常的起居中,我不怀疑有—个我存在着。这个我有名有姓,有过去的生活经历,现在的生活圈子。我忆起一些往事,知道那是我的往事。找怀着一些期待,相信那是我的期待。尽管我对我的出生毫无印象,对我的死亡无法预知,但我明白这个我在时间上有始有终,轮廓是清楚的。
然而,有时候,日常生活的外壳仿佛突然破裂了,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我的存在失去了参照系,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处,我是谁,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我。
庄周梦蝶,醒来自问:“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一问成为千古迷惑。问题在于,你如何知道你现在不是在做梦?你又如何知道你的一生不是—个漫长而短促的梦?也许,流逝着的世间万物,一切世代,一切个人,都只是造物主的梦中景象?
我的存在不是一个自明的事实,而是需要加以证明的,于是有笛卡尔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但我听见佛教导说:诸法无我,一切众生都只是随缘而起的幻相。
正当我为我的存在与否苦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听筒里叫着我的名字,我不假思索地应道:
*24.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周国平的《自我二重奏》。
B.《自我二重奏》深入地思考了人类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话题。
C.《自我二重奏》从七个不同角度展开对自我的认识,形散而神不散。
D.文章使用第二人称,有利于展开遐想,自由叙说。
25.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部分探讨了“自我”有与无的条件。
B.证明“自我”存在的条件是看自己是否有独立的思想。
C.“自我”因为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而“有”,否则便是“无”。
*D.如果怀疑“自我”的存在,便犯了唯心论的错误。
26.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需要证明的事实。
B.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无法证明的事实。
C.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事实。
D.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我”是否存在是一个需要证明但无法获得答案的事实。
27.文段结尾划线处作者的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
B.“无我。”
*C.“是我。”
D.“有我。”
三、(共16题,每小题1分)
2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杜牧,唐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李杜”。
C.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世称“三苏”。
D.关汉卿,元代戏剧家,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2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所有元杂剧都由四折构成,四折前有一“楔子”。
*C.“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用韵,但句式类似散文,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
D.姚鼐是清代爱国文学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30.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是楚国王族的同姓。
*B.鸿门宴上,刘邦坐位最尊,是最上位。
C.《赤壁之战》里,“中国”指曹操占据的中原地区。
D.苏轼《赤壁赋》中的“赤壁”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遗址。
31.下列名句出处、作者、时代错误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孔子 春秋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白居易 唐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清
32.下列对课文主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B.《过秦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C.《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劝学》:“学不可以已。”
33.对下段文字的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②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③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④时运不齐,命运多舛。⑤嗟乎!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A.⑤⑥③①②④
B.①④⑥③②⑤
*C.⑤④①⑥③②
D.④①⑥⑤②③
3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du?,量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wáng,称王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ǎng,抵挡
D.被发行吟泽畔。 pī,通“披”,散开
35.下列各句中,“从”读音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赢粮而景从。
C.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6.下列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不是用做连词的一句是
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37.下列各句中,“为”用作动词的一句是
A.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B.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完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割据江东,地方千里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吾从而师之
D.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思厥先祖父
39.下列各句,不属于省略句的一句是
A.请为将军筹之
B.鼎铛玉石
*C.短屈原于顷襄王
D.竖子不足与谋
40.下列各句,未使用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1.下列作品集中,以作者的号命名的是
A.《嘉佑集》
B.《惜抱轩诗文集》
C.《王子安集》
*D.《稼轩长短句》
42.下列作品中,作家创作没有借古讽今目的的作品是
A.《阿房宫赋》
*B.《赤壁赋》
C.《六国论》
D.《过秦论》
43.对下段文字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夫人之相与①俯仰一世②或取诸怀抱③晤言一室之内④或因寄所托⑤放浪形骸之外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一、 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4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
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44.这段文字选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简单介绍这位作家和这部作品。
45.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有何启示意义?
46.从这段文字可看出作品语言有何艺术特点?
二、设计辩论(8分)
以“人是否可以说谎”为辩题,设计一段辩论,正方观点为“人不可以说谎”,反方观点为“人可以说谎”。要求语言简明,有论有辩,正、反方分别发言3—5次。
三、撰写消息(10分)
5月20日,江苏省2006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如期举行。就此,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消息,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明清晰。
四、描写(10分)
根据图片内容,用描写的手法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据说读书这古老的乐趣,正在不断地被新的东西销蚀和取代。前几年人们在谈论电视这个“魔头”如何把大批的人从书的身边拉走,眼下,又冒出所谓的“电子读物”——有人甚至预测未来将是“无纸时代”。
材料二: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材料三: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1、 根据以上材料,寻找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2、 题目自拟;
3、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 不少于500字。
范文三:陕西省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2017年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考试模拟试题三 语文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 24分,每题 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
... 的一项是 B
A 、堤 . 坝 题 . 跋 提 . 纲挈领
B 、沦 . 落 抡 . 拳 论 . 资排辈
C 、晦 . 涩 侮 . 慢 诲 . 人不倦
D 、哄 . 动 拱 . 卫 烘 . 云托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 错别字的一项是 A
A 、攀缘 陌路 万马齐喑
B 、嘉许 徒劳 扑朔弥离
C 、收敛 较勘 大智若愚
D 、附庸 拘泥 绵里藏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D
这个群岛位于地中海西部一个 的自然环境之中,虽然岛屿之间自然风景相似,但 都 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自十九世纪以来, 众多的作家、 画家和音乐家来这里 灵 感,他们的艺术创作也给群岛带来了国际声誉。
A 、巧夺天工 流行 捕捉
B 、巧夺天工 保留 发现
C 、得天独厚 流行 发现
D 、得天独厚 保留 捕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 的一项是 B
A 、新设备十分复杂,了解其结构原理有助于在维修保养中有的放矢
.... ,避免盲目。
B 、这家刚开业的公司的业绩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真可谓江河日下
.... 、一日千里。
C 、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顾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我行我素
.... 、违规生产。
D 、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
.... ,让民营剧团享受到国有剧团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 、收入的增速放缓没有影响财政支出,这是上半年数据统计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
B 、与老式手机和个人电脑相比,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C 、根据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之中,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非常狭窄。
D 、声明称,这种细菌病不依靠砷存活,而是“能在高砷环境中生存的极端微生物” 。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山是 ,海是 ,沙漠是 ,河 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制,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A 、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B 、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C 、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D 、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 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 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10题。 (共 16分,每题 4分)
地球虽然是一颗较小的行星, 却有一颗巨大的卫星, 即月球。 它的尺寸和地球本身相比 较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 1.2%,出于这个原因, 人们常把地 -月系统看作是一对“双行星” 。
英国科学家乔治·霍华德·达尔文首先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了月亮的成因, 他对潮汐现象 进行了分析。 潮汐产生的摩擦力, 其作用结果是使月亮逐渐远离地球。 这说明昨天的月亮比 今天的月亮离地球要近一些,当然, 一世纪以前的月亮离地球就更加近了。 实际上,如果我 们就这样将时间倒溯下去, 月亮在很久以前离地球是非常近的。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 达尔文 认为,也许地球和月亮曾经就是一个整体。地 -月一体的自转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个快速自 转的球体很有可能会甩出一部分最外层的物质, 形成月亮。 后来, 潮汐摩擦力的作用将它驱 赶得越来越远, 直到它目前的这个位置。 这个观点听起来十分令人满意。我们都知道, 月亮 的密度只有 3.34克 /立方厘米,因此,它的成分肯定是固体岩石,而没有地球所特有的液态 铁芯。 月亮很可能是由掉下来的地球外部岩石形成的, 恰好, 月亮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到太 平洋中。
遗憾的是,尽管上述“科学假说”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一猜想存在很多问题。 就现在所知,太平洋独特的造型随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按地 -月一体的设想计 算出它们的全部角动量, 会发现这个数值只相当于使地球外层部分脱离地球所需的角动量的 1/4. 所以,地球和月亮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单独的两个形成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可 能性就是和地球和月亮都来自于同一种尘埃和气体的旋流, 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星体。 如 果是这样的话, 二者就应该全部是由岩石和金属等物质组成的, 并且月亮就应该像地球一样 有一个金属核, 可事实上它没有。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们原来就是由两种不同的旋流分别形 成的两颗独立的行星。 其中一种旋流可能大一些并含有丰富的铁物质, 因此形成了现在带有 一个金属芯的地球; 另外一种旋流形成了小一点的并全部由岩石构成的月亮。 月亮所在的运 行轨道使它每时每刻的运行都相当接近地球, 并且在它每次接近地球的那一刻, 会被地球的 引力作用捕捉住。但是, 科学家们至今仍未找出地球能“抓住”像月亮这么大的一个天体的 真正原因。
以上三种假说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后来, 一位脾气暴躁的天 文学家不耐烦地说:“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 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 ” 可事 实上月亮的确是存在的。 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K ·哈特曼提出第四种可能性。他 认为, 在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 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 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 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 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 有一 个类似地球而质量只有地球的 10%的小天体撞到地球上, 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 核,并有可能已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 一开始,这一猜想被忽略了。后来,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碰撞”进行了模拟,认为这是 可能的。
(节选自阿西莫夫《宇宙指南》 ) 7、下面对第一段中有关“双行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 、 “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B 、 “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在历史上是共生关系。
C 、从卫星与行星质量比上看,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大,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 。
D 、月球的尺寸和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成分相同,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 。
8、根据第二段文意,下列观点不属于
... 达尔文假说的一项是 D
A 、在潮汐作用下,月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
B 、如果月地一体,它们会快速自转,可能抛出的外层物质与月球的成分一致。
C 、刚好可以容纳月亮宽度的太平洋,也许是月亮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
D 、时间是可以倒溯的,现在彼此远离的天体,原本极有可能是在一起的。
9、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 的一项是 B
A 、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
B 、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讽刺了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
C 、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
D 、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
10、根据文意,下面对“科学假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 “科学假说”要符合客观的事实。
B 、 “科学假说”要经过理论的论证。
C 、 “科学假说”要经受实验的检验。
D 、 “科学假说”要成为新研究起点。
非选择题
三、 (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 11-14题。
“罗布人有许多东西遗忘在路上了, 但是, 有一条关于胡杨的俚语, 我还记着, 这就是:胡杨有三条命 -长生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 -倒地不朽一千年! ”一位叫热合曼的老人 对我说。 “胡杨在我们的叫法中,还有一个名字,叫三叶树。它的底部长的是狭长的柳叶, 中间长的则是圆圆的大杨叶,顶部 -它的顶部是椭圆形的小杨叶。三种树叶奇怪地长在一棵 树上, 所以我们叫它三叶树! ” 另一位叫亚生的老人对我说。 两位老人想我说话的时间是 1998年的秋天。说这话时,那个叫热合曼的老人 105岁,那个叫亚生的老人 102岁。 说话的地点 是在阿拉干一片死亡的胡杨林里。通常,他们被认为是最后的两个罗布泊人,或者换言之, 是两千年前曾经建立过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的楼兰人尚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两个后裔。 在罗布泊一年一年的盈亏中, 在罗布泊像钟摆一样一次一次的位移中, 逐水而居的罗布 泊人总是在不停地搬迁。他们将自己新建的每一个村庄都叫“阿不旦” ,在这里建立起新生 活的愿望, 并希望这一次搬迁将是最后的搬迁。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少则几十年 多则上百年,随着罗布泊的继续收束和碱化, 他们又得循着塔里木河水系, 向上游走, 继续 寻找他们新的“阿不旦” 。也许在几千年的岁月中,罗布人就是这样过来的,辉煌的楼兰绿 洲文明,就是这样延挨着日月,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 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一个民族 要靠这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承担整个民族的记忆, 那是一件太沉重的事情, 所以在阿拉干, 在那狰狞晚装的死亡胡杨林里,热合曼说,他把许多的记忆都遗忘在路上了。
胡杨是中亚细亚的树木。胡杨是苦难的数目,和伴生他的楼兰民族一样苦难,在这里, 水到哪里, 胡杨便生长到哪里, 因此塔里木河两岸,是两条绿色的胡杨林带,而阿拉干这地 方,当年更是有着遮天蔽日的胡杨林。但是往事如烟,随着塔里木河的断流,随着风沙一年 一年的侵蚀,胡杨林正在大片大片地死亡。我曾经在塔中地面,见过大片死亡的胡杨林。它 们还没有完全死亡, 只是出于濒死状态。 粗壮的树木,奇形怪状地仆倒一地。记得有一棵树 已经死了,但在树身一人高的地方,却令人感动地生出几片绿叶 -那是柳叶,正像亚生告诉 我的那样。 但是带给我巨大刺激的, 或者说带给我最大感动的,还是这阿拉干的胡杨。 中亚 细亚的太阳,在政务的时候很亮很白,亮得炫目,白得刺眼,但正午一过,太阳稍稍西斜一 点,林中便昏暗了起来。有些树木倒了,横躺在那里,你得迈过去。有些树木虽然死了许多 年,但是还端端地立在那里,在完成着它们早已确定的宿命。 这些树木模样都十分庞大、粗 糙、丑陋、可怕。那些像狮、像虎、像蟒蛇的丑陋外状,是时间的刀功,是岁月的产物。它 们仿佛是我们在 《侏罗纪公园》 中看到的那些史前怪兽, 或者像高烧病人在梦境中出现的令 人恐怖的想象。
热合曼和亚生还告诉我, 活着的胡杨, 在整个夏天叶子会是一种纯粹的墨绿, 但是等到 每年的 10月 25日这一天,中午 12点的时候,如果有太阳,好像接受到一项指令似的,所 有的胡杨树叶会在那一刻变得金碧辉煌。
(节选自高建群《阿拉干的胡杨》 )
11、 在第一段中, 两位老人是怎样各自描述胡杨的?作者为什么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 地 点和老人的年龄?(6分)
热合曼老人引用民间谚语(俚语) ,描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2分) ;亚生老人引用民间 称谓,描述胡杨一树之上三种奇特的叶子(2分) ;作者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地点和老 人的年龄,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也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基调(2分) 。 (意思对即可)
12、第二段中所说的“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 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指的是什么?这里 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 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 , 即指热合曼和亚生两位老人 (1分) ; 这里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1分) ,把两位老人比喻为“水滴” ,表明罗布人的生存和水息息 相关,也暗示了曾经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走向了衰亡的尽头(4分) 。
(意思对即可)
13、第一段开头和第二段结尾都提到了“遗忘” ,这两种“遗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内涵。 (6分)
这两处“遗忘”相同之处:都是因为楼兰文明的衰落而产生的“遗忘” (1分) ;不同之 处:前者是集体的“遗忘” ,后者是个体的“遗忘” (1分) ;
前者的“遗忘”与楼兰文明的衰落同步,表现为缓慢的客观衰减(2分) ;后者的“遗 忘”在楼兰文明衰落之后,表现出不堪重负、不忍回顾的悲壮(2分) 。
(意思对即可)
14、 第三段写胡杨林的盛衰, 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 “最
大感动”?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有什么深意?(7分)
第三段写胡杨的盛衰, 象征了楼兰文明的盛衰 (2分) ; 作者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 “最 大感动” ,是因为这里曾经“遮天蔽日的胡杨林”大片死亡的场景刺激了他,也让他感受到 文明衰败的惨烈(2分) ;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是对曾经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胡 杨林的追忆(1分) ,也是对曾经极为繁华的楼兰绿洲文明的缅怀(2分) 。
(意思对即可)
四、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7题。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 ①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 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 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 杼 ② , 一丝而累, 以至于寸, 累寸不已, 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 则捐失成功, 稽 ③ 废时月。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④ ’以就懿德 ⑤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知乎?”羊子感其言,复 还终业。
【注】①盗泉:传说孔子经过一处名叫“盗泉”的泉水,恶其名,渴而不饮。②杼:织布用 的梭子。③稽:耽搁。④日知其所亡:每天学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亡,同“无” 。这是孔 子的话。⑤懿德:美德。
15、对于羊子拾金和辍学两件事,其妻分别是怎样劝说他的?各自阐明了怎样的道理?(8分)
对于羊子拾金,其妻引用古训劝丈夫不要求利污行(2分) ,阐述了做人要洁身自好的 道理(2分) ;对于羊子辍学,其妻以支部为喻劝丈夫不要中途弃学(2分) ,阐明了学习要 持之以恒的道理(2分) 。
(意思对即可)
16、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本文所讲的两个故事之间的关联?试做具体分析。 (4分)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2分) ,表明求学于做人是互相关联的,求学 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品德修养(2分) 。
(意思对即可)
17、羊子妻用“嗟来之食” 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成语的意思发展到今天有了怎样 的变化?(4分)
羊子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 是为了说明做人要有气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决不能据 为己有(2分) 。这一成语的基本意思是指施舍食物,现在用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2分) 。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8-19题。
归至武阳渡 ① 作
[宋 ]刘克庄
夹岸盲风 ② 扫楝 ③ 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 ④ 底归人要认家。
【注】①武阳渡:武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现在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境内。②盲风:疾风, 大风。③楝:也叫苦楝,一种落叶乔木。④篷:船篷。
18、诗的前两句传达出有关诗人行程的哪些信息?全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诗人从水路归家,正是楝花盛开的季节(2分) ;诗人“怨恨”狂风乌云,表现了回家 的急切心情(2分) 。
(意思对即可)
19、诗的第三句是怎样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结合全诗来看, “城西塔”在诗人心目中有怎 样的地位?(5分)
诗的第三句紧承上句的“遮”字起笔(2分) ,顺势转为让步、恳求的抒情语气(1分) 。 “城西塔”在世人心目中是标志性建筑,是他借以认家的最佳参照物(2分) 。
五、作文(60分)
20、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经历, 以 “学与思”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60分)
[说明 ]
①评分时依据上表分项分等给分。
②文不对题或文理不通的文章不分项给分,给 1-6分的综合分。
③内容得分为四等的文章,其语言、 结构均不能给一等的分数;内容得分为五等的文章,其 语言、结构均不能给二等以上的分数。
④字数不足 600的,每少 30字扣一分;字迹潦草、有错别字、有标点错误的,酌情扣 1-5分。
⑤内容有严重问题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范文四:体育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新翰林教育培训学校
名师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2013-2014学年上期期末语文模拟试题(B)
班级___ ___ _ 姓名__ __ ____ 分数___ _
一、语文知识(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
A.着zháo 着急 着数 着凉 不着痕迹 B.和ha 唱和 附和 和诗 曲高和寡 C.落luò 落魄 涨落 落枕 丢三落四 D.泊bó 飘泊 湖泊 停泊 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灌注 全神贯注 截流 开源节流 B.直言 仗义执言 长年 常年累月 C.背景 离乡背井 终身 奋斗终生 D.委屈 委曲求全 事故 人情世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 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 只有 才 也 B.因为 只要 就 也 C.因为 只有 才 却 D.但是 只要 就 却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虽然没见过这位作者,但每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些青少年不喜欢过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洋节,这和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缺少热闹的气氛不能不说一点关系没有。 B.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孔子的大典上,有些祭祀礼仪的表演变成了闹剧.这遭到了海外有识之士的批评。
C.国家邮政局计划在2005年发行的25套邮票中,有一些像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邮票占了很大比重。 D.有些青年说成才必须选对道路,但也有些青年批驳说并非一条大路通罗马,我同样表示不赞成这些青年的说法。 6.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方说,比较中文语法和英文语法,哪些不一样,哪些不全一样。 B.马达声、喇叭声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C.扉页写着:“戴万山同学,祝你早日康复!”落款是“高一(3)班全体同学”。 D.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一个海上英雄么? 8.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长生殿》--洪昇--明代 《老人与海》--海明威—英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我的大学》---高尔基--俄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项链》--莫泊桑--法国 9.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 东边日出两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③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彻底清。 A.夸张 双关 比喻 B.拟人 反复 借代 C.夸张 反复 借代 D.拟人 双关 比喻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3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l—18题。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是高梁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下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的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巳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虹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奇》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便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1.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雅 (sha) B.然(yán) C.一shà) D.qiān)
12.作者认为“雅舍”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下列不属于“雅舍”的“个性”的一项是 ( )
A.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B.陈设简朴,便于变化。 C.蚊、鼠较多,便于培养人随遇而安的性情。 D.地处半山腰,便于观景。 13.文中写到“雅舍”时,都使用了引号,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了作者泰然处之的幽默和随遇而安的心态。
B.作者所居的明明是“陋室”,却偏称之为“雅舍”,用引号表示反语。 C.加引号是为了表示作者的喜爱之情。
D.文中的引号只是表示特指,以区别于其他的住宅。
14.对于文中插入“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和“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明自己渴望改变现实,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愿望。 B.表明自己喜爱“雅舍”,不断突显“雅舍”个性的心情。 C.说明自己也是和“妇人”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 D.表现自己不随世俗的生活观念和摆脱拘束的闲适心情。 15.对上述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彷徨的心态,以及对艰苦生活环境的愤恨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环境无可奈何的调侃和随遇而安的心态。 C.表达了作者开朗乐观的心态。 D.表达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情趣。
16.理解文中有关“蚊子”、“老鼠”描写的语句,分析不恰当得一项( )
A.对老鼠作者表现了足够的隐忍。 B.“聚蚊成雷”足见蚊风之盛,比老鼠更猖獗。 C.语言充满幽默感,也表现了作者无奈的自我调侃。 D.表现作者对战争、对生活的愤怒和强烈的反抗。 1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受亲尝:亲自动手做。 B.逆旅:不顺利的旅途。
C. 无俚:百无聊赖;没有寄托。 D.隐忍:将事情藏在内心,强力克制忍耐,不作表示 18.对本文语言风格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文白相间,巧用典故 B.言简义丰,谐趣横生 C.明白晓畅,雅俗共赏 D.大开大合,遒劲奔放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9..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 zhuì B gong C yua D shù 2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陪:增加 B 济:救济 C 肆:延伸,扩张 D 阙:侵损,削减 21.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2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2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24.古诗默写(选做一题3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60分)
人类挑战自然极限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一个过程。每一次挑战都凝聚着人类的勇敢、顽强、自信、稳健和对最高境界的不懈追求。是挑战让我们对生活多了一份使命、激情和信心。
请以“挑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 。
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
新翰林教育培训学校
名师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作文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
1. B 2. B 3. A 4. 5. B 6. A 7. B 8. D 9.A 10. C
二、现代文阅读
11. D 12. C l 3 A 14 D 15 A 1 6 D 17. B 18. D
三、文言文阅读
19. B 20. B 21. D 22. A 23. C 24.略
四、写作(60分) 25.评分标准:
一类卷(51 -- 60分) (55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
二类卷 ( 36 -- 50分) (43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端正,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卷 ( 21--35分) (28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摹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体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四类卷(20分以下)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没有什么内容,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 说明:
1.每类卷评分时以中间分为基准分,视语言水平高低上下浮动。 2.三个错别字扣1分,标点三处错误扣1分,扣满5分为止。 3.不足700字,每少50字扣1分。
范文五:陕西省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2017年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考试模拟试题二 语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A祸起萧墙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 ]
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发展生产
C军事扩张 D.实行仁政 [ ]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A逐客正确 B逐客错误
C客利于秦 D客有负于秦 [ ]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对比 D象征 [ ]
5、梁启超《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C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D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 ]
6、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 ]
7、下列句子中,“于”字表被动的是:
A西取由余于戎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移其民于河东 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
8、《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々
A叙述 B议论
C叙述和议论 D叙述和抒情 [ ]
9、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
A时酒当歌,人生几何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
10、诗歌风格融音乐、绘画、理趣于一体的诗人是
A杜甫 B王维
C李商隐 D韩愈 [ ]
11、《蜀相》中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辉煌业绩的句子是
A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脯空好音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
12、李后主是指
A李商臆 B李煜
C李瑕 D李白 [ ]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是围绕着什么来抒写情怀的
A蝉娟 B明月
C琼楼 D青天 [ ]
14、受五四新思潮的冲击,巴金最先接受了什么思想的影响?
A革命民主主义 B俄国民粹派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主义 [ ]
15、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楼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太;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A拟人排比夸张比喻 B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C比喻排比对偶夸张 D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 ]
16、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 ]
17、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18、《风波》的中心线索是
A皇帝坐了龙庭 B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
c辫子事件 D七斤的飞黄腾达
19 、《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
A、追溯法 B、条平行的情节线索
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
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
20、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论证
B论点 立论 驳论
C论证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D论据 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二、文言文阅读:2l~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l一23小题
[端正好]碧云走,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l、前四句所写的景与送别有何关系?(4分)
22、分析“晓来谁染霜林醉7总是离人泪”的修辞方法与含义。(4分)
23、这段曲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遗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除:
猥以:
当:
笃:
25、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4分)
26、简述这一段的主旨(2分)
(三)阅读《晏子春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③。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④。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⑤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⑦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①灵公:指卫灵公。②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③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怖。④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⑤为:指“穿”
27、解释下列字的含义。(4分)
公使吏禁之曰 使( )
使内勿服 使( )
女子而男子饰者 者( )
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者( )
28、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4分)
29、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太家见了,都芙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30、“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一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31、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2、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2分)
(二)阅读《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
他一旦动手杀了那个骑兵以后.就念念不忘,一直想着:“杀普鲁士人!”他恨他们,他对他们怀着一个既贪财而又爱国的农民才会有的那种阴狠的、强烈的仇恨。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有他的主意,他等了几天。
他对战胜者是那么谦恭,既殷勤而又驯服,所以他们让他自由来去,随意进出。每天晚上他都看见有传令兵出发。他跟士兵们经常接触,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一天夜里,他听到骑兵们前往的那个村庄的名字以后,就出去了。
他走出院子,溜进树林,到了石灰窑就连忙钻进那条长坑道。他在地上找到那个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 然后.他在田野里转来转去,一套儿爬,一会儿躲躲闪闪地沿着斜坡走,只要有一点响声就注意听.像违禁偷猎的人那样紧张不安。他认为时间到了,就来到大路边上,藏在荆棘丛里,继续等着。将近半夜十二点,硬土路面上终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他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准了只有一个骑兵过来,就做好准备。
33、这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谁?(4分)
3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4分)
35、从这段文字来看,主人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三)阅读《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用,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36、作者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2分)
37、“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字),(4分)
38、这四句话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寂静的气氛?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4分)
四、作文:50分。
39法国银行太王贾库?拉斐萨托年轻时曾一度失业。一天他到一家银行求职又遭拒绝,这已是他第52次碰壁了。当他垂头丧气地走出银行时,忽然发现门前台阶上有一枚大头针.就弯腰捡了起来。没想到第二天银行来了录用通知。原来,昨天他蹲身捡针的情景恰好被这家银行的董事长看见。在董事长看来,从事银行工作.需要的正是拉斐萨托的这种精神。从此,拉斐萨托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努力,终于在法国银行界崭露头角。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对口单招语文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