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张大千作品集图片专题
相关类别:设计图库文化艺术绘画书法xinshijie 上传于:2007-10-23 23:44:43
张大千(1899~1983),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白荷[下载原图]
白头红叶
沧浪渔笛
持花侍女
春枝栖禽
次回先生诗意图
顶北投鸟
峨眉三顶
仿倪云林秋水清空
仿王蒙山水
仿王蒙雅宜山斋
高山流水
高岩古寺
归妹图
贵妃扶醉图
荷
荷花屏风美女
红叶小鸟
红叶小鸟
华山长空栈
华岳高秋
黄帝炼丹台
**
黄山倒挂松
黄山九龙瀑
黄山文笔峰
坚印度画侍女
江堤晚景
江山晚兴
巨然夏山图
菌
阔浦遥山
张大千自画像与黑虎
振衣千仞冈
芝仙祝寿
竹菊
竹笋图
长臂猿
春山积翠
春山积翠
慈湖图
慈湖图
峨眉山水图
峨眉山水图
飞泉图
勾金红莲
荷花
荷花
红梅
华山小景
华山云海图
华山云海图
江山觅句
巨荷四连屏
朱荷通景屏
朱荷通景
360doc_1
范文二:经典珍藏 | 大师张大千作品集
大师张大千作品集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泼彩,古有顾生泼色之说,基本上是根据张大千的绘画风格而来。认为泼彩是以泼墨法为基础发展而来,强调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画面效果是色与色交融。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则静处于“波涛”间,有机地融为一体。
朱荷通景屏1
朱荷通景屏2
荷
巨荷四连屏
荷花
竹笋图
竹菊
芝仙祝寿
红叶小鸟
巨然夏山图
江山晚兴
江堤晚景
阔浦遥山
菌
黄山文笔峰
黄山九龙瀑
黄山倒挂松
**
华山长空栈
华岳高秋
黄帝炼丹台
高山流水
高岩古寺
峨眉三顶
顶北投鸟
沧浪渔笛
江山觅句
华山小景
张大千自画像与黑虎
范文三:张大千作品集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张大千 女人与蝴蝶
Woman and Butterfly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Porcelain with enamels over clear colorless glaze
Dimensions: H x W x D (mounted): 36.6 x 52 x 2.6 cm (14 7/16 x 20 1/2 x 1 in)
张大千 自画像
Self-portrait presented to Wang Jiyuan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59.3 x 44.5 cm (23 3/8 x 17 1/2 in)
张大千 仿髠残山水
Mountain Landscape in the style of Shiqi (1612-ca.1673)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121.4 x 4.5 cm (47 13/16 x 1 3/4 in)
张大千 藏谷山水
Hidden Valley, after Guo Xi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193.8 x 102 cm (76 5/16 x 40 3/16 in)
张大千 山水
Mountain Scene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Lithographic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61.5 x 73 cm (24 3/16 x 28 3/4 in)
张大千 双岩
Two Rocks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Lithographic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73.4 x 51.8 cm (28 7/8 x 20 3/8 in)
张大千 日出东山
Temple in the Hills and Distant Sails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23.4 x 51.2 cm (9 3/16 x 20 3/16 in)
张大千 牡丹
Peonies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Lithographic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53.5 x 73.4 cm (21 1/16 x 28 7/8 in)
张大千 书法
Transcriptions of Poems by Fayi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Ink on decorative paper
Dimensions: H x W (avg. leaf): 27.2 x 19.1 cm (10 11/16 x 7 1/2 in)
张大千 草书对联
Couplet in running-cursive script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Pair of hanging scrolls; ink on gold-flecked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132.9 x 32.2 cm (52 5/16 x 12 11/16 in)
张大千 汉代石刻摘录
Excerpts from Han Dynasty Stone Inscriptions, in clerical script
Maker(s) Artist: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China, 1899-1983
Medium: Folding fan mounted as album leaf; ink on paper
Dimensions: H x W (image): 23.5 x 51.1 cm (9 1/4 x 20 1/8 in)
范文四:张大千说他“岭南无敌”——近代名家邓芬作品集(高清大图)
邓芬(1894--1964)字诵先,号昙殊,别署从心先生,广东南海人。幼年即聪慧异常,诗文词过目成诵,书、画、音乐,到手即精。6岁师从董一夔,学习山水人物,复师张泽农,学习山水花鸟,不但继承张的技法,而且青胜于蓝。除善画花卉外,还擅人物。画鸟雀,三几笔就生气蓬勃,意趣生动,故有“邓芳三笔雀”之称。
邓芬幼年即聪慧异常,诗文词过目成诵,书、画、音乐,到手即精。6岁师从董一夔,学习山水人物,复师张泽农,学习山水花鸟,不但继承张的技法,而且青胜于蓝。1900年前往上海,更参观南洋劝业会,1910年就读于南京暨南中学。1911年8月从上海回到广州。1921年,广东省省长陈炯明在广州举办全省第一回美术展览,高奇峰积极地促使邓芬参加,由此声名鹊起。曾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主任教授。与潘至中、赵浩公、黄君璧等于1923年组织“癸亥合作画社”。1926年与和潘达微、黄般若、邓尔雅等在香港成立了“国画研究会香港分会”,1928年到香港居住,之后活跃于省港澳,1929年4月应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黄晦闻之邀,以广东“国画研究会”代表身份出席于上海举行的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
抗战期间流寓澳门,来往港澳,后返广州。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蹈濠江,先后居于清平直街“寄闲俱乐部”、荷兰园大马路及天神巷。与澳门画人关系殊深,是“居明轩”主人画学老师之一。张大千称其为现代岭南唯一国画家,无与敌手。叶观一所撰《后画中九友歌》,将其与齐白石、黄宾虹、夏敬观、吴湖帆、冯超然、溥心畲、余越园、张大千同列,诗中有云“昙殊风致疑松圆,日视纸墨宵管弦,世人欲杀谁相怜”等语。
邓芬山水、仕女、花卉,不拘一格,随手即成,天才横溢,别饶佳趣。其作品认真严谨,少有应酬敷衍之作,特别是人物画成就最高。其人物画作品以传统笔墨状写人物,不受西法影响,而又能开辟新境界。其出身传统派,又能令以高剑父、高奇峰等折衷派所折服,实在难能可贵。邓芬人物画带有明人风采,亦效法梁楷,他先以淡墨勾勒头部轮廓,其次是胸部,再次是脚部之衣纹,用笔时手指转动笔杆,令其沉实,然后才以浓墨整理,最后补景,故其画作,浓淡相间,极富动感和风韵。其美人画具有唐寅、周文矩之格调。笔下美人,风姿绰约,线条细致优美,每多配衬庭园楼阁,配上其婉约优雅的诗词,天衣无缝,他更能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品味及雅事融入画中,至于形貌动态,发鬓造型,衣服配饰,都极其考究真实,活灵活现,加上绘画衣纹时,笔法快速有力,转折处又从容不迫,饶添画法之笔趣。其释道人物、名士高人,人物面相及造型,神情肃穆,庄严灵动,线条勾画,一笔到底,笔调豪迈,自成格调。而且一反清代高士、仕女弱不禁风、带有病态的风格,转而充满着现实生活气息的真切形象。也好画钟馗鬼趣,《群鬼争食图》是其毕生力作,极富灵幻诡异,具有震摄人心之气势,邓芬鉴于当年世道没落,人心如鬼,因而寄望世间有如钟馗之辈,能捉妖平魔,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此种创新意念,与当时岭南折衷画派之革新精神,不谋而合。
邓芬亦擅画花鸟、笔触细腻,线条柔雅,其墨荷作品,用墨浓淡得宜,层次分明,章法风格别树一帜。画鸟雀,寥寥数笔已可捕捉雀鸟的形态神韵,意趣生动,故有“邓芬三笔雀”之称。邓芬绘竹及芦苇,以其得自米元章之书法笔触入画,顿挫提按,豪迈有力,动感强烈,以湿笔画竹,深浅变化有致,深具其独特之书法神韵。邓芬绘画独立的纯山水画不多。其绘画之山水松崖、庭院楼阁、古道清泉,他都会从古人笔墨中取法,亦会揉合东洋绘画风格,笔墨线条,层次安排,光色渲染及透视感觉既富创意亦有浓烈之写实味道。
除了绘画作诗,邓芬还能在一个榄核上刻上二百汉字,并善刻竹,是广东近代多才多艺的艺坛多面手。邓芬书法自成一家,灵气迫人,其书法与张大千并列清道人李瑞清之门墙,并由米元章书法入手,上规两晋,潇洒不群,轻重有节,其书法以行书小字见称,为画作题识,促笔即成,堪称独步。当代画家崔如琢最初就是在邓芬门下学习书法的。书画之余,邓芬曾撰时曲,付歌者演唱。平生嗜好颇多,而又不为嗜好所束缚,独往独来,自适其适。
风流倜傥话邓芬
文/王美怡
在一个热闹、积极的年代,温习一个消极的老故事,是件不合时宜的事。不过,不合时宜,也许并非坏事或缺点。这一点,故事的主人公邓芬是深谙个中三昧的。
邓芬出生华腴,父辈之中多有奇士。邓父好客,家中长备午膳款待客人,邓芬从小就在饭席间嬉戏,看长辈吟诗作画、操缦唱曲。画家吴筱云、陈歪叔和董一夔常于饭后联手作画,还未开蒙的邓芬每日里耳濡目染,有时还拿着白纸请董氏画人物画,看得多了,眼界渐高。家中常有伶人登门,邓芬听熟戏文,渐能作曲。
邓芬成年后家道中落,他游走人间,渐觉人生如梦,平生唯好交友,遍交天下名士豪侠、优伶歌妓和屠沽之辈。他在自述中写道:“流浪大江南北,幽燕、辽金、兰甘、汴陕、康疆、滇桂,南游北婆罗洲、石叻、泗水、巴里、海洋洲一带。新知旧好,中西同道,指计老辈时流,半生交谊者百千人,为师为友,获益实深,收受众长,无敢或忘。”
邓芬翩翩年少,风流倜傥,常流连于珠江画舫之上,辗转于舞榭歌台之间,当时他在广东省财政厅任职,同事对邓芬长期和“戏子”交往,颇有微言,羞与邓芬为伍。邓芬于是辞去所有职务,从此不再踏足官场,彻底做了一个“消极”的人。只是此“消极”非同彼“消极”。旧式的“消极”,是以琴棋书画作伴,终日里逍遥逸乐,品咂玩味,某一日灵感忽至,着笔即成妙品。邓芬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消极”的人。
他写《梦觉红楼》给红伶徐柳仙演唱,哄动一时。徐柳仙轻启朱唇,声动四方:“霜钟破晓侵罗帐。一枕香销,重帘影隔,昨宵无奈,娟娟明月窥人犹在东墙。念前期,银烛夜深,画屏秋冷,客馆添惆怅。鸳鸯独宿何曾惯,人生如寄,温柔不住,住何乡。”邓芬在台下击节长叹:是呀,人生如寄,温柔不住,住何乡?
据说《梦觉红楼》是邓芬当年一字一句示范教唱给徐柳仙的,故徐柳仙一直视邓芬为师。1949年6月,她去澳门藕丝孔居探访流寓于此的邓芬,晤谈竟夜,邓芬兴致颇高,为她画《对镜簪花图》,还绘《秋院停琴》送给徐柳仙的丈夫文乐之。
邓芬与另一粤剧名伶薛觉先也有深交。邓芬早年于薛有恩,某晚大戏收锣后,薛觉先邀邓芬到中央酒店7楼的金城酒家宵夜,他见邓芬囊中如洗,于是在席间向邓芬致送港币50元作日常的花费,当时一个教师的月薪只是二三十元,邓芬接下后也不说一句话,及后两人步入电梯下楼,邓在电梯中如数将50元付给驾电梯的女郎,笑说“请你饮茶”。
邓芬曾代表广东画界出席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周旋于芸芸俊彦间。据金石书法名家冯康侯忆述,邓芬在一次雅集中即席提笔,在宣纸上快速画了14只手,画法变化莫测,旁若无人,待加上衣折时,众人始知是“竹林七贤图”,博得全场叹服,从此名扬上海。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怜其才,叮嘱司库若邓芬取金,如数奉之。于是邓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招集全国画家共醉醇醪,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也许就是在这种不受羁绊、天马行空的状态中,邓芬才可在画纸上酣畅淋漓地挥洒才情,画出那么多让人倾倒的好画。邓芬喜欢画美人,笔下美人风姿绰约,线条细致优美有如流水行云。他擅长把中国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趣味融入画中。画中美人,品茶、文会、赏雪、采莲、吹箫、弄琴、听雨、玩古、摹帖、提灯、扑蝶、下棋、赏月、梳妆、歌舞、称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他也画古人高士、罗汉道士、佛像僧人,线条勾画,一笔到底,对于面相及造型亦有深入考究,笔墨豪迈,自成格调。邓芬的人物画带有明人风采,亦效法梁楷,他先以淡墨勾勒头部轮廓,其次是胸部,再次是脚部之衣纹,用笔时手指转动笔杆,令其沉实,然后才以浓墨整理,最后补景,故其画作浓淡相间,极富动感和风韵。
邓芬这样一个消极的人,一辈子倒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留在纸上的墨影画痕,其实是很高妙的。只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立潮头之上。消极的人被时代遗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据说上海朵云轩还藏有邓芬的两页信笺,都有浅浅的底纹,一张是晋朝砖文雕刻,是圆形的汉货泉范花样;一张是木板水印花样,花样浮在绵软泛黄的素笺之上,让人想起那些旧时光。邓芬留在纸上的妙墨,似乎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潮起潮落,消褪本色。(开放时代2012年第二期,标题为阴山工作室所加)
范文五:张大千
“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
上学期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讲到了张大千,在备课时找了一些张大千老先生的资料,当时他的一些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利用假期读了王家诚写的《张大千传》,这本书细细的分享了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他在画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为中国文化艺术作出的杰出贡献。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后改名张援,字季爰,号大千,祖籍广东省番禺,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据说在张大千母亲坏他时曾梦见一只黑猿,故名字里有个爰字,取猿的谐音。在6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识字。9岁时正式开始学习绘画、书法。张大千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列举其中一些最具传奇色彩奇的经历列出来:
一、土匪的“师爷”。
17岁时张大千随着一伙商人从内江老家赴重庆求精中学上学。在途中被一伙土匪捉住,蒙上眼睛带上山去。张大千被带到土匪头子面前,土匪头子要他给家里写封信,索要赎金。没想土匪头子看了张大千的信,又改变了主意。原来张大千在信中没称他们为土匪,而是将他们称为江湖好汉,况且张大千又写得一手好字,土匪头子便发下话来,封他为山寨的军师。身陷囹圄的张大千转眼间变成了“军师爷”。在山里当了一百多天土匪“黑笔师爷”后,他在一次随土匪们一起下山抢劫时趁机逃跑了。
二、不烧戒疤的和尚——“大千”的由来
1916年冬,张大千与青梅竹马的表姐谢舜华定亲,后来随二哥张善孖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听到未婚妻病故,特从日本赶回上海,想回老家吊祭,但因兵慌马乱,交通阻塞,无法回去,只好重返日本,继续学业。1919年夏天,19岁的他完成学业,由日本返回上海,却因伤心未婚妻谢舜华去世和逃避家里为他从新定的婚事,到松江禅定寺出家为僧,拜住持逸琳法师为师,法名大千。三月后他因为不愿烧戒疤,连夜逃出,被他二哥寻回,送回四川成婚。 三、天下第一造假高手“假石涛”
张大千的仿画真能瞒天过海,让人难辨真假?张大千仿古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拿他的仿古书画来说,他是无人不仿,无画不画,上自魏晋南北朝,下至明清,各朝各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画作,他都拿来仿之。而他仿的最多的要数石涛的画作了,为了考验自己的伪古作品能否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请黄宾虹、张葱玉、罗振玉、吴湖帆、溥儒、陈半丁、叶恭绰等鉴赏名家及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专家们的鉴定,竟骗过了这些大师们的法眼。罗振玉当时买来送给日本人的许多石涛的作品就是张大千作
的。现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他的《梅清山水》和《石涛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叠嶂图》,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他的《来人吴中三隐》。 四、敦煌之行
1942年,他决定举家赴敦煌临摹壁画。他率领门生子侄在敦煌两年多,据说全部花费达“五百条黄金”之多。在敦煌的生活是艰苦的,恶劣的气候条件,再加上住在与世隔绝的石洞子里对于一般人是无法忍受的,但是张大千一呆就是近三年, 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 结果复制了276件敦煌壁画,1944年在成都和重庆两地举行的"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 震动了学术界和美术界, 这是他学习古代艺术的一次历史性创举, 也促成了他在人物画方面的更高追求。他不仅考察莫高窟的壁画佛像,还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了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为保存文化遗产做了积极的贡献。
五、名扬四海、享誉中外
早在30年代,张大千就与画坛巨匠齐白石齐名,被称为 “南张北齐”。同时他又与北方满清遗少、画坛大师溥儒(溥心畲) 齐名,被称为中国画苑的“南张北溥”。徐悲鸿曾盛赞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958年纽约“国际艺术协会”公选张大千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并颁发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该协会每年从全世界美术家中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授予这个称号,张大千以1956年在巴黎展出的《秋海棠》而获此殊荣,这是中国画家获此荣誉的第一人,被世界舆论称之为“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2005年,其巨幅山水画《江山万里图》拍出7300万元,创下了目前中国书画单件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
六、泼彩、泼墨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可分为3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在60—70岁,张大千历经10年探索,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风格,融泼彩于泼墨、勾皺法,终于创造了雄奇壮丽的新风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张大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泼彩法和墨彩合泼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路。张大千在去世前创作的《庐山图》更是他把泼墨泼彩画法推向极至的力作。
六、“归家”梦未圆
张大千从1949年底离开祖国,到1978年8月回台湾定居,他将近30年在海外生涯,这是他后半生的一段漫长而非常重要的时期。1957年春天,张大千托一位印尼华侨捎口信给中央一位领导人,说他想回来看看。但不久“反右”就开始了,海外为之震惊,张大千由迟疑到最后断了回国的念头。自此,张大千就一直漂泊海外,直到离世,终未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四川。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画大师,而且是一位极富个性、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名闻遐迩的世界级中国画大 师,一生中取得了光辉巨大的艺术成就。他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和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上地位及影响,都堪称是功勋卓著,贡献至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张大千作品集图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