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马铃薯种植技术
&
00
1
茎尖脱毒 为了获得没有病毒的马铃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了茎尖脱毒
技术。即把感染了病毒、出现退化症状的植株,在无菌操作下,将植株或分枝或
块茎上芽的顶部生长点剥离,进行组织培养。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养,茎尖即可长成小苗。这些小苗长到4-5片叶时即可切段繁殖。繁殖的茎尖苗首先要作病毒
检测,经过ELISA或指示植物接种等方法检测,淘汰仍带有病毒的茎尖苗,保
留确实无病毒的茎尖苗。这个过程就是茎尖脱毒。
应当指出,剥取、培养的茎尖有几十个或几百个,经过检测最后留下无病
毒的茎尖苗只有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淘汰的带毒苗是大量的,因此,培养成活
的茎尖苗在未经检测前不能认为是脱毒苗,不宜繁殖推广。只有经过检测而无病
毒的茎尖苗才是真正的脱毒苗,才能用于种薯生产。利用脱毒苗生产的各级种薯
为脱毒种薯。
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667平方米产量1000-3000公斤,每公斤1.0元
左右;因其植株矮小,适于间作套种,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农民的欢迎,在河南
省发展很快。
引起马铃薯退化的内因是病毒。马铃薯感染病毒后,表现有花叶类型、卷叶
类型和束顶类型,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有的表现为叶片卷曲坏死,
有的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
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不能作种,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
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马铃薯是性喜冷凉的作物,河南、安徽及山
东等省一般夏季酷热、冬天寒冷,在马铃薯生态区划上属于中原春、秋二作区,
是历史上马铃薯退化最严重和就地留种最困难的地区。
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性,达到了复壮的目的;
同时在脱毒过程中也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脱毒微型薯没有
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活力特别旺盛。马铃薯经脱毒后比普通马铃薯产量
增加30%~50%,加工率高,口感好。未脱毒马铃薯大田留种,种植以后表现极
差,产量极低。因此,种植马铃薯一定要选择脱毒种薯。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生物技术研究室已经成功地在河南省首家研究出“高
效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及微型薯诱导繁育技术体系”,年生产马铃薯脱毒网室
微型薯50万粒以上。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微型薯)重量一般在0.0014- 0.1578
克,外观与绿豆或黄豆一样大小,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周年繁殖,与脱毒试管苗
相比,更易于运输和栽插成活。脱毒小薯是采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或试管薯在防
虫网隔离条件下直接生产的种薯,种薯重量为2-20克之间,马铃薯脱毒微型薯
2
良种繁育体系如下图所示:
脱毒苗、试管薯(微型薯)?原原种(脱毒小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
种?二级良种?农民用种
微型薯良种繁育体系减少了种薯繁殖周期和有关环节,能够有效保证质量,
显著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快脱毒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减少用种量,显著
地降低种薯调用成本。目前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在利用微型种薯繁育体系,
马铃薯网室脱毒微型薯可以用于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和大田生产,解决了马铃薯
切块及切块引起青枯病、环腐病等流行、发生的问题。
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马铃薯减产。杂草防除
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药剂防治三种方式。
机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
人工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苗前铲地可以将表层已萌发的杂草嫩芽根
系切断,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晒死,除草效果好,另外可提高地温有利于出苗。苗
出齐后,即团棵期,结合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铲第二遍地,将杂草连
根铲出晒一两天后进行培土。发棵期株型已定型,此期为促使植株形成粗壮叶茂
的丰产型植株,应铲第三遍地,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第二遍培土。
药剂防除杂草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
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兑水380公斤喷于垄表,然后覆盖地膜,除草效果可达90%。另外,可用赛克津每公顷使用药1.5公斤加水40公斤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农田杂草的防除,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
草、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团棵及发棵期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人
工除草,这样利用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要取得其高产高效必须在田间管理上做到以
下几点:
一、中耕除草 幼苗前期,应以促根、促匍匐茎为主。出苗后至现 7片~8 片
真叶前,幼苗生长缓慢,温度低,需水量少,应多中耕,少灌水或不灌水,以利
增地温,促使扎根好,匍匐茎伸长快。干旱时可在出苗后浇一水,但浇后及时中
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促发壮苗。幼苗后期匍匐茎开始形成后, 地上部生长加速,为促进茎叶生长,形成较大叶面积,应适当浇水,并依据幼苗生长情况追
施速效N、P、K肥,继续中耕并培土,逐渐加厚培层。
二、肥水管理 马铃薯显蕾前,适当控制浇水,显蕾时应灌大水一次,进行
蹲苗,以控制地上部徒长,促使块茎肥大。蹲苗结合中耕,继续进行培土。蹲苗
后保持土壤湿润,增施P、K肥,并配合N肥,充分满足块茎膨大对肥水的大量
需求。
3
三、摘除花曹,节约养分当马铃薯显蕾时,应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给块茎
生长。
四、配合喷施叶面肥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
株生长的需要。为此,可配合使用叶面肥来弥补不足。具体做法是:在收获前
15天左右,喷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
五、应用化控技术 生长期为防止地上部徒长,可喷 100ppm 的多效唑或50ppm~100ppm的壮丰安,每亩需50公斤水溶液。
六、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为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
鳃金龟、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等。
防治措施: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 早疫病和晚疫病在发病期可喷洒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每7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效果比较明显。马铃薯鳃金龟幼虫在发生期用40 %的甲基异柳磷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灌杀;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发生时可用10%菊马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
()
从出苗到第六叶(早熟品种)或第八叶(中晚熟品种)展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叫团棵,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是马铃薯的幼苗期。此期的生长中心
仍为茎叶和根,但生长量不大。叶片展开的速度很快,约二天发生一片叶。此期
间,第三段的茎叶
已分化完成,顶端孕育着花蕾,侧生枝叶开始发生。出苗7—10天发生匍匐茎,团棵前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幼苗期15—18天,但此期对最终产量影响较
大,开始进入“块茎”过程,因此,栽培上应以促根、壮棵为中心,保证根系、
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
马铃薯从种薯播种、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中耕培土直到一系列的生理活
动。栽培马铃薯的目的是要获得块茎的优质高产。这就需要按照马铃薯的生长发
育过程中生理活动的特性联系外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才能对产量
形成过程进行合理调控。
马铃薯生长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时期、三段生长的规律性变化。
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到适于发芽的条件里,也长时间不发芽。这种现象称
为生理性的自然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
贮藏性、播后能否及时发芽。这个问题在二季作区尤为重要。二季作区夏收秋种,
应选择休眠期短的品种。
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比较大,温度0—4?块茎休眠期大大延长,而在25?左右的温度下,因品种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马铃薯块茎芽休眠的原因,据研究认为,由于块茎内部产生一些抑制生长锥的细胞进
行分裂和生长的多元酚类抑制物质,如脱落酸,抑制β~淀粉酶蛋白酶和核糖核
4
酸酶的活性。这个抑制作用与赤霉素的作用正好相反。又如很早发现的叶绿原酸
存在于块茎皮内,由鸡钠酸和咖啡酸脱水合并而成。在块茎成熟过程中咖啡酸不
断积累,从而抑制生长过程。在发芽时,咖啡酸完全消失,叶绿原酸增加,从而
刺激生长过程。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受酶的活动方向所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
第三段生长完成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发展日益减少,
基部叶片开始转黄枯落,地上部分的养分向块茎输送,块茎迅速膨大,尤其开花
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50%左右的产量在这段形成。结薯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
病害和品种的熟期性影响,一般30—50天。此期重点为保秧攻蛋延长结薯期。
()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此期进
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
随着休眠解除,芽的生长锥细胞分裂和相继地增大随之加强起来。于是,发
生芽的伸长生长和叶原基的增多,生长锥变成半圆球状,最后形成一个明显的幼
芽出土时,主茎上的叶原基已分化完成。这一期进行主轴第一段生长。第一段基
部贴近芽眼的几个茎节,发生主要吸收根系。位于地下的这一段主茎,一般有8个茎节,每节发生或分化匍匐茎,是结薯部位。匍匐茎侧下方发生3—5条匍匐根,为块茎提供养分和水分,特别对磷的吸收能力强。同时此期还进行着主茎轴
第二、第三段的茎轴与叶片的分化生长,以及主茎轴顶端花芽及下方两侧枝的分
化。这一阶段是马铃薯建立根系、发苗、结薯和第二段和第三段进一步生长的基
础。此段生长的中心是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
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否具备。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基础。
()
从团棵(第6—8叶展平)到第12或第16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
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
的发棵期。此期间,马铃薯的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
及分枝叶的扩展。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块茎的干物重已超过此
期植株总干物重的50%以上,说明生长中心已由同化系统的建立转向块茎生长。
所以,第三段生长是以发棵为中心,建立强大同化系统(茎叶)的重要阶段。
5
马铃薯种植遍及全国各省,按生态类型分主要有四大区域,包括北方—季
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和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各区所需品种,栽培
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根据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欲获得高产,在栽培技术中仍有
共同之处。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
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
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
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
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
基础。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据黑龙江、山西、甘肃研究报道,耕深
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厘米的,
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3.1%。可见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幼苗创造良
好的生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从“早”
字出发,总的要求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促进幼苗长成健壮植株,充
分发挥植株的内在增产潜力,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为早结薯、多结
薯、结大薯、结高质量薯创造良好的条件。开花前争取早追肥、早培土,开花后
6天,看地、看苗浇水,促棵攻薯,以薯控棵,保持薯棵平衡生长,防止疯长和
早衰。
田间管理的时期包括播种后至收获前这段时期,分为出苗前、查田补苗、生
育期间田间管理(包括幼苗阶段、发棵阶段、结薯阶段等)。
一、除草
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间,对产量影响很大。而且杂草还
是很多害虫的寄主,向马铃薯传播病虫害。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
人工除草的优点在于既除草又松土,对提高地温、保墒有利。缺点是费工、
费时。人工除草分为苗前铲地、苗后铲地。苗前铲地对早春性杂草和宿根性杂草
的铲除效果好,还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出苗。苗后铲地一般待马铃薯出全苗后除
草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达到根深叶茂。视田间草情,于发棵期铲
二遍,促进植株长成丰产株型。一般铲完地后,结合中耕培土,对杀灭杂草,促
植株健壮有利。
药剂除草的优点是省工。结合地膜覆盖,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一般采用播前混土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较好。如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用1—1.2
升加水380公斤,播种后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可比不喷药覆盖地膜增产10%
以上。
二、培土
马铃薯每个叶腋在黑暗条件下都可萌发匍匐茎,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6
因此,培土可以增加地下茎节数,有利于多发匍匐茎、多结薯。同时,培土还可
以防止块茎外露形成青头、绿肩,影响商品性。培土与中耕是一致的,中耕为根
系和块茎的生长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增温保墒。中耕培土一般2—3次,头遍
要深耕少培土,以后要浅一些,同时多培土。
三、追肥
迫肥在团棵期追肥较适宜,发棵中期后一般不再追肥,特别是氮肥。团棵期
追肥以氮肥为主,作用大,速效,对营养器官建造有利。一般每公顷追施37—
45公斤纯氮为宜。过多易引起徒长,影响结薯。追肥后,中耕培土,使肥料全
部进入土层内。无旱时,追肥后要立即浇水。叶面追肥用量少、效果快、成本低,
更易于被农民所接受。马铃薯叶片大,叶面上有茸毛,对喷洒溶液有较好的吸附
能力。根外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浓度要控制在1.5%—2.0%以下。
四、灌溉
马铃薯块茎中含大量水分,平均含水量近80%,茎叶繁茂,蒸腾量大。所以在整个生育期间,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需大量吸收水分,土壤水分不足难以丰
产。一般认为每形成1公斤干物质,需消耗300—600公斤水。没有充足的水分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水分和养分提供的水平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记。
马铃薯生育期间的需水规律是指导灌溉的标准。播种前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
下,不需灌水,如严重春旱,应先灌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后,再播种,切忌播
后灌水。出苗后一段时间,需水不多,只要不旱也不必浇水。团株以后到开花期,
地上部分植株旺盛生长,气温也逐渐升高,茎叶生长旺盛,根系也迅速扩大伸长,
此期需水量较大。约需全发育期总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阶段如缺水,植
株发育迟缓,发棵不旺,难于丰产。另外,此期匍匐茎顶端已开始膨大,缺水会
影响膨大速度与结薯数量。这一阶段要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含量情况,灌1—2
次水,使土壤见干见湿。马铃薯现蕾期是由发棵阶段向结薯阶段过渡的转折期,
体内养分的分配也从茎叶生长中心转向供应块茎的迅速膨大,茎叶生长变缓,甚
至停顿,此期不需过多的水分和养分,否则易引起徒长。此期约10—15天,原
则上不灌水。
结薯期是块茎形成和迅速膨大时期,结薯盛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一
半以上,要保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即提起成团,离地一米落地散开为宜。
结薯后期,即收获前一周至10天,要停止灌溉,利于收获。
五、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生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产量和
块茎品质。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危害程度各地均有不同,了解和掌握当
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经验很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旱
易发生虫灾,涝易发生病害。根据当地天气长期预报及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
生趋势,及早防治,预防为主,可大大减少投入。
六、收获技术
收获技术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提高商品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引起
重视。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
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一周
至十天,应先将秧棵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
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
破损薯、病薯单放。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
7
荫。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
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
失。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又可
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另外,马铃薯生育期短,种植地区又多为干旱、半干旱地
区,灌溉条件差。因此,马铃薯的施肥最好播种前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
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
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
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不可盲目施用。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
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
做追肥用。
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的生育阶段需要的养分种类和数量都不同。幼苗
期吸肥很少,发棵期陡然上升,到结薯初期达到吸肥量顶峰,然后又急剧下降。
按氮、磷、钾三要素占总吸肥量的百分比计算,从发芽期到出苗氮磷钾分别占
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3%、34%和36%;结薯期分别为56%、58%
和55%。
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农户可根据土地状况,包括土壤肥力、投入肥料的资
金能力、灌溉条件,来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施入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本着经济有效、促早熟高产的目的,应确定以农家肥、底肥为主,化肥、追肥为
辅的原则。化肥使用须氮、磷、钾配合。前期追肥一般不宜单追尿素,特别是结
薯之后不应盲目追氮,易造成浪费和相反效果。增施磷肥促早熟高产,缺钾地区
施钾肥增产相当明显。
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肥料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成分、土壤肥力、气
候条件、马铃薯对三要素的需求量及当地施肥经验来确定。根据试验结果,每生
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磷1公斤、钾5.5公斤。在
不施肥的情况下,如果每亩可生产500公斤块茎,而计划亩产1500公斤块茎,
则需补充施纯氮5公斤、磷2公斤、钾11公斤。如果用含氮量为0.56的猪粪肥,
则需要893公斤猪粪肥作为基肥施入,其余不足的磷、钾肥以化肥补足。
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用量(公斤/单位面积)=100/肥料含纯养分百分率×需施纯养分重量
(公斤/单位面积)
其中需施纯养分重量根据计划产量和土壤具备的基础供肥量确定。试验土壤
肥量可采取在田间抽几平方米不施肥来计算产量确定土壤基础肥力。有条件的可
请土肥站对土壤养分进行化验确定。
以上仅为理论数据,实际上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类生物体,含有大量微生物,
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养分的释放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土壤矿物组成对养分的释放
和固定也不同;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当年的利用率一般为30%左右;有机肥中的养分和化肥中的养分有一部分会随降雨或灌溉流失等等,因此实际施肥量应高于
理论数。根据生产经验,有机肥每亩施用量在1—2吨之间,其中2/3作底肥,
1/3作种肥施入。为充分经济有效利用有机肥,无论底肥、种肥,都沟施,集
8
中肥效。底肥深施于种薯下层,利于发根后吸收利用。化肥每亩以l0公斤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混合作种肥沟施较为经济。
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做种肥时,不要接触种薯切块;撒施后先拌
土然后再摆薯块;追肥时应尽可能靠近根系周围,最好开沟、拌土、覆土5厘米,千万不要撤在根际周围地表上,一来挥发损失,二来即使中耕培土或是灌溉渗入,
由于肥在表层,容易诱发马铃薯的匍匐茎变成地上茎,或增加块茎裸露的数量,
变成绿皮薯或绿肩薯,影响商品品质。
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食用商品薯的贮藏,
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
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种用马铃薯
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
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
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马铃薯贮藏期间要经过后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三个生理阶段。
后熟期: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
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
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柱化,块茎内的含水量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荫通风处摊开晾晒15天左右,使运输时破皮、挤伤、表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伤口
周皮并度过后熟阶段,然后再装袋入库或窖。
休眠期:
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
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0.5—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萌发期:
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
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马铃
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要注意防冻。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
成的损失是最主要的。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对
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
首先,仓库或窖要清理、消毒,通风换气,使库(窖)内湿气排除、温度下降。对要入库(窖)的马铃薯,先晾晒,使其在库(窖)外渡过后熟期,然后装袋码垛,
垛不要高,一般码五袋高,两列并排为一行,行与行之间要留半米左右的通风道,
行的长度视库(窖)的大小来定。包装袋最好选用网眼袋,利于通气散热。要用木
杠将袋子与地面隔开,利于地热及土地湿气的散失。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度调节
最为关键。因为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温度过低,块茎
会受冻;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薯堆伤热,导致烂薯。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在
-1--3?时,9个小时块茎就冻硬;-5?时2个小时块茎就受冻。长期在0?左右
9
环境中贮藏块茎,芽的生长和萌发受到抑制,生命力减弱。高温下贮藏,块茎打
破休眠的时间较短,也易引起烂薯。最适宜的贮存温度是,商品薯4—5?,种
薯1—3?,加工用的块茎以7—8?为宜。
环境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贮藏环境内的适宜湿度,
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但是库(窖)内过于潮湿,块茎上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贮藏中后期发芽并长出须根,另一方面由于
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茵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相反,
如果贮藏环境过于干燥,虽可减少腐烂,但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
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
马铃薯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贮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
一90%。
商品薯贮藏应避免见光,光可使薯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
种薯在贮藏期间见光,可抑制幼芽的生长,防止出现徒长芽。此外,种薯变绿后
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另外,贮藏期间要注意适量通风,保证块茎
有足够氧气进行呼吸,同时排除多余二氧化碳。
影响马铃薯块茎贮藏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一是品种的耐贮性,二是块茎的成
熟度。在同样的贮藏条件下,有的品种耐贮性强,有的品种耐贮性差。因此应选
择适于当地贮藏条件的品种。另外成熟度好的块茎,表皮木栓化程度高,收获和
运输过程中不易擦伤,贮藏期间失水少,不易皱缩。此外,成熟度好的块茎,其
内部淀粉等干物质积累充足,大大增强了耐贮性。末成熟的块茎,由于表皮幼嫩,
未形成木柱层,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擦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由于幼嫩
块茎含水量高,干物质积累少,缺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贮藏过程中易
失水皱缩和发生腐烂。
马铃薯促早熟高产工作在整好地、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关键性措施之一就是
播种工作。马铃薯用种量大,要求精细播种。播种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选择
优良品种、确定适播期、种薯催芽、选择播种方式。
(一)选择优良品种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高产要求植株健壮、块茎膨胀快、养分积累多,具有良
好的抗病和抗逆能力,马铃薯由于病毒性退化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
上应选用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品种熟期选择上,一季作区与二季作区不同。一
季作区只种一季,应选择耐旱、休眠期长的中晚熟品种或晚熟品种。二季作区应
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易于催芽秋播早熟品种或中早熟
品种。以生产出口产品为目的的应选择椭圆或长椭圆形、表皮光滑、红皮或黄皮
黄肉、芽眼极浅的极早熟品种。以生产加工原料薯(炸片、炸条)为目的的,应选
择淀粉含量14%以上、还原糖低于0.3%、芽眼极浅、薯块顶部和脐部不凹陷品种。以加工淀粉为目的的,需选用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等等。根据不同的生产目
的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
(二)播种期
10
适期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是促早熟的关键。确定
播种期有如下几点原则。首先,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因此,根据当地
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催芽、覆膜出苗快,要适当晚播)。其次,应把块茎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这个时期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
(三)种薯催芽
早春温度低,马铃薯播种后需35天左右才会出苗。为了解决早播早出苗,
增加马铃薯在田间的生长日数,提高产量,一般采取播种前催芽的方法。为使马
铃薯提早上市,搞早熟栽培,常用早熟品种催大芽。催芽方法有室内、室外两种。 1.室内催芽。
室内催芽温度易于控制掌握。块茎切块后,按1:1比例与湿沙(或湿土)混合均匀,然后摊成宽1米、厚30厘米左右,长度视种薯量及场所面积而定。上面
及四周用湿沙(或湿土)覆盖7—8厘米。另一方法是,将湿沙(或湿土)摊成1米宽、7厘米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马铃薯切块,覆一层湿沙(或湿土),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依次一层切块一层沙(土),可摊放3—4层,然后在上面及四周盖土7—8厘米。温度保持在15—18?,最高不超过20?,以免温度过高引起切块腐烂和幼芽过细。待芽长到2厘米左有时,将切块扒出。在散射光或
日光下(保持15?低温)晒种,使芽变绿粗壮后播种。
2.室外催芽
选择背风向阳处进行室外催芽效果也很好。挖宽1米、深50厘米、长度视种薯量而定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的方法,将切块摆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
覆盖塑料膜以提高温度,下午5点盖上草苫保温,上午8点揭去草苫提高温度。
出芽后,经见光绿化后,芽粗壮,播后扎根好,出苗快,早熟、抗病、产量高。 3.药剂处理打破休眠期。
收获后贮藏达不到4个月,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应在适播期前半个月
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用药剂处理种薯是主要的方法。使用的药剂主要有赤霉素
(920)、硫脲。现将两种药剂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赤霉素浸种催芽方法。
采用切块催芽,赤霉素浓度应选用百万分之五一百万分之十(即5—10PPM)浸泡15分钟;如整薯催芽,赤霉素溶液浓度应在百万分之十一百万分之二十(即10--20PPM)浸泡20—30分钟。脱毒微型薯应选用赤霉素百万分之二十(即20PPM),浸泡30分钟。浸泡捞出后,应堆积在阴凉避雨处,薯堆以30一40公斤为一堆,上覆湿沙(或湿土),覆盖草苫保墒。7一l0天后检查薯堆,芽长2厘米挑出见散射光绿化炼苗,芽长不足1厘米的,继续堆积,5—6天后再将芽长2厘米以上薯块挑出炼苗,直至催完芽。炼苗的目的是让芽绿化、粗壮,同时,根
从芽基部进一步分化,可提早播种后出苗的时间。
(2)硫脲催芽方法。
把块茎放入到1%硫脲溶液中浸种1小时,取出后放入湿沙中催芽。硫脲催
芽法对切块种薯效果更好,可提高发芽率10%一20%。
浸种催芽前应对种薯进行挑选,把带有青枯病、环腐病、晚疫病的种薯挑出
去,否则,浸种液即成为病害的接种液。用喷雾法可减少交叉感染,但出芽整齐
性不如浸种。
总之,无论是采用药剂打破休眠或自然通过休眠的种薯,在播种前都应进行
催壮芽的处理,这样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健壮,利于保全苗,促早期高产。
11
自然通过休眠或药剂打破休眠的种薯,芽白而细,催壮芽就是通过散射或直射光
晒芽,控制白芽过长,使其变绿、变粗。具体做法是,当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将种薯平铺于光亮的室内,或通风透光的遮荫棚里,使之均匀见光,并经常翻动,
使白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催壮芽可比不催芽增产10%左右。
在催壮芽的过程中,对感病块茎进一步挑选,淘汰病薯,可大大减轻田间发
病率,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四)播种方式
马铃薯是中耕作物,块茎是在地下膨大形成,所以适于垄作栽培方式。对干
旱沙土地区,为春季保墒,可采用平播方式。垄作可以提高地温,防涝,便于锄
草和中耕培土,利于土壤中气体交换,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垄作栽培的播种技术各地各有特点,综合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垄上播种。
播前起垄或利用前茬原垄,垄上开沟播种,称为垄上播。垄上播的特点是垄
体高,种薯在上,覆地薄,土温高,能促早出苗、苗齐、苗壮。但因覆土薄,垄
体大,不抗旱,如春旱严重易缺苗断垄。另外不易施入基肥,应多施化肥做种肥。
由于覆土浅,不易加厚培土,易形成块茎绿肩。解决培土问题,可加大垄距以
65—70厘米垄距为宜。在涝害出现频率高的地区,因此法薯位高,可防止结薯
期因涝而烂薯的问题。此外,北方春旱与寒冷地区,此法利于保墒、提温,利于
出苗。垄上播应秋整地、秋施基肥、秋起垄,为第二年春播创造良好播种条件。
2.垄下播种。
利用原垄,在垄沟播种、施肥,然后用犁破原垄合成新垄。此法的优点是保
墒好,利于幼苗发育,土层深厚利于结薯,易于施入基肥。缺点是覆土易过厚,
土温较低,影响出苗速度。播后应镇压,出苗前耪一遍,耪去一部分覆土,利于
提高地温、防止憋苗,并可除草。
有条件的地区,播前先深松垄沟,为种薯创造疏松的生长环境。 3.平播后起垄。
有随播随起垄和出苗起垄两种方式。随播随起垄的播种沟可浅些,起垄覆土
不要厚。出苗后起垄的,播种沟一般深10-15厘米,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起
垄。
马铃薯是世界上栽培比较广泛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可鲜食,还可以加工成
多种食品。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很多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严重冲击,但我国的
马铃薯却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近两年,国外独资、合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生
产马铃薯薯片、薯条、薯全粉等加工产品。这就为马铃薯的生产开辟了广阔市场,
种植马铃薯还是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首选的一条致富之路,而且,马铃薯
收获后,还可以复种各种蔬菜、早熟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然而,当前生产上存
在着品种退化严重和栽培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问题。近几年,我 们大力推广脱毒种薯来解决马铃薯的品种退化问题;在栽培技术方面,我们经过试验、研究,
总结出一套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全省多点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例
如:新民县前当堡镇章京堡村种植0.67hm2马铃薯。产鲜薯4万多kg;康平县胜利乡文华村种植0.113hm2马铃薯,产值4300多元。
12
1 选地、整地
马铃薯适应性较强,但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
质疏松,壤土或砂壤土,且涝能排,旱能浇,不重茬的地块上种植。整地最好在
秋天进行,深翻22~25cm,随翻随耙压。
2 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极早熟品种(出苗至收获60d)如东农303、早大白、超白等。对这些品种采取晒种、催大芽、覆膜等措施,4月初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收鲜薯30000kg/hm2左右,收益1.5万元以上;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种
性退化较快,连续种植二年产量明显下降,块茎变小,商品率低。用生物技术脱
毒的马铃薯种薯,去除了影响其正常生长的病毒,种性恢复到该品种刚育成时的
最佳状态,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块茎产量高(一般比未脱毒薯增产50%~100%)。因此要想获得高效必须种植脱毒种薯。
3 种薯处理
31 困种、晒种和切芽 播种前30~40d出窖,将种薯放在10~15?有散射光的条件下困种10~15d,芽眼萌动见小白芽时(有条件的放在阳光下晒3~5d)就可切芽,切芽时要挑出病、烂、杂薯,并做好切刀消毒(用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浸刀)切到病薯一定要把病薯扔掉,消毒后再切下一块,切芽时尽量将
顶芽多分几块,每个芽块重25~30g(有条件的可增加到40~50g)为宜。
32 催大芽 一般在播种前25~30d时进行,可采用湿沙层积法,在温
床或火炕等地方,把切好的芽块与湿沙分层堆积(5cm湿沙一层芽块),一般可
堆5~6层,堆温15?左右, 芽长2~3cm,出现幼根时就可播种了;第二种方
法是经过困种已见白芽的薯块不切,直接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内、温室或大棚内,
2~3层,经常翻动,芽长1~1.5cm,芽短、粗、紫色,基部有根点时,切芽播
种;第三种是当种薯量较小时可把萌动后切芽的芽块放在木箱或纸箱中,放在
15 ?的室内,后期使其见光,使芽长2cm,呈紫色时播种。以上3种催大芽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33 小整薯(20~50g)
比切芽增产20%左右。
4 合理施肥
马铃薯生长所需氮、磷、钾的比例是5?2?11,在施肥上应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农家肥以45 000kg/hm2为宜。在化肥施用上,除施用农肥外,一般
地块应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375kg/hm2,硫酸锌30kg/hm2,播前撒施或播种时施到沟内。
5 适时播种
由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所需适温是15?左右,20?左右就会延迟形成块茎;块
茎膨大适温是20?左右,超过25?就会停止生长。所以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条件
下尽量早播,使马铃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在高温来临时已完成生长,当
10cm土温达到4~5?时就可播种。播种时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先趟两个播种沟,深13~15cm,下部施入化肥的1/3及杀虫药(30%呋喃丹颗粒剂22.5~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覆土3cm后摆芽块,芽苗朝上,株距22~25cm,距第一、二沟外35cm处趟第三、四犁,使土封住播种沟,再在两播种沟之间趟
第五犁(深6~7cm)施入剩余的化肥(2/3)最后用耙子搂平使床面平、细、
净。除草剂用90%的乙草胺1500~1950ml/hm2;或48%的氟乐灵1500~2250ml/hm2对水450~600L喷于床面和床沟。90~
13
100cm宽,0.005~0.008mm厚的薄膜,用量60~75kg/hm2,膜要拉紧压严,掌握“严、紧、平、宽”的原则。床面隔一段压一小土埂防风揭膜。 6 田间管理
及时放风,引苗,由于催大芽播种出苗较早,终霜未结束,因此出苗后不能
马上引苗,使苗继续在膜内生长,但应适时放风,放风方法:用一木棍、铁丝或
烟头在苗旁边使膜破一小孔,待终霜过后及时引苗封埯。 及时灌水,马铃薯现蕾开花期是需水关键期,这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过此期再浇水,将严重减产
并增加畸形薯的比例。方法是现蕾时浇头遍水,一是增墒,二是降温,有利于薯
块形成、膨大,隔10d浇二遍,一般浇三遍就可以了。
在马铃薯开花前5~7d喷马铃薯膨大素,用膨大素150g/hm2对水300~450L
均匀喷在秧子上,一般可增产10%左右。如果遇多雨年份造成茎叶徒长,可在
花期喷多效唑控上促下,用15%粉剂360~480g/hm2对水40L均匀喷在秧上,尽量不要喷在地上。
7 适时收获
当单株薯重达到500g左右时看市场行情及时收获上市。
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马铃薯是以块
茎作为繁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用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首
先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进行杂交授粉。采得实生种子后,播
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单独收
获,再用其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选择,直至选择
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由于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
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由于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
积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研究,此项技术已在国内进
行了推广。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
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
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
马铃薯植株体内进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分布是不均
匀的。据研究,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可能是由于茎尖分生组
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
得不到营养而受到抑制。也可能是由于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
毒。以上原因的机理尚未搞清,但通过对茎尖(带有l一2个叶原基,小于0.2
毫米)组培苗进行病毒检训末发现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屠脱毒技术就是利用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通过连续切茎尖,在无
菌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培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利用试管苗在
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在人工隔离或天然隔离条件下,利用原原
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二级原种在天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
14
由于我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多达七种,加上纺锤块茎类病毒,使种薯在开放
条件下的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要受优良种性,产量大幅下降,同时降低了
其商品价值。
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进行了马铃薯茎尖脱毒生产无病到病毒的再侵染,因
此,脱毒种薯存在使用寿命年限。在北方地区,一般为四至五年。而在南方地区
寿命仅为二至三年。由于目前微型薯原原种的成本较高,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必须经三年以上繁殖才用于生产,加之繁种过程中需对病虫害加以防治,以保证
种薯的质量,所以生产中需年年更换种薯,确保生产田年年保持高的产量。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首先要在推广优良品种中选择健壮并具有本品种典
型性状的单株,利用其所结的块茎,经渡过休眠后进行室内催芽,待芽长至4—
5厘米还未充分展叶时,将芽剪下。先将外面几层叶片剥除,然后将其放入烧杯,
用纱布封口,在自来水下冲洗半个小时,取出放到无菌室进行消毒。一般先在
95%酒精中迅速沾一下,然后在5%漂白粉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消过毒的芽放在40倍解剖镜下,用消过毒的刀剥取带有1—2个
叶原基的茎尖,长度约0.2毫米,接种到有培养基的试管中。放在培养室中培
养试管苗。培养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5?,光照为2000一3000勒克斯,每天16
小时光照。约经30一40天,茎尖可明显伸长,4个月左右发育成3—4片叶的小苗。此时可将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单节切段,并种于带有培养基的三角瓶中,
继续培养。25天左右又可进行单节切段扩繁。成苗后,应取两瓶苗进行病毒检
测。方法是将试管苗移栽到防虫温(网)室内的盆中,培育成植株,多次取样检测
有无病毒。当确认无病毒后,还需鉴定其是否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状,以防止在
剥离茎尖培养过程中发生无性变异。当确认试管苗符合品种特性并不带病毒后,
即可继续扩繁试管苗,待到一定数量时,移栽到防虫温(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目前由于组织培养所需的设备、药品及设施价格昂贵,利用试管苗剪顶扦
插在基质中快繁微型薯原原种,虽可降低一些成本,但直接用于生产农民仍觉承
受不起。此外,由于生产需用的种薯数量大,必须用微型薯原原种在防止病毒和
其它病原菌再侵染的条件下,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提供健康种薯。
(一)选择原种繁殖基地的原则
马铃薯种薯级别的划分可分为两种,即基础种薯和生产种薯。基础种薯包括
原原种、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生产种薯包括一级良种和二级良种。从原原种到
生产所需的良种,一般需要三至四年的时间。因此原种繁育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几代扩繁的种薯质量。原种繁殖基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高纬度、
高海拔、风速大、气侯凉。这几个条件必须具备,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传播
马铃薯病毒的主要介体是桃蚜,桃蚜约最远取食浮动气温为23—25?,也是传播pvy效率最高的温度,15?以下的气温桃蚜起飞困难。因此,冷凉气候不适于
蚜虫的繁殖和取食活动。但冷凉气候极适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地势高、风速大
的空旷地,能阻碍蚜虫的降落聚集。原种繁殖基地方圆10公里的范围不能有马铃薯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植物,如茄科作物。此外原种繁殖基地应严
格实行轮作,一般轮作周期应三年以上。原种繁殖基地土壤肥力应较高,最好有
15
灌溉条件,确保较高的繁殖系数。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实施防止病毒和其它病
原菌再侵染的技术措施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二)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
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薯催壮芽播种、地膜覆盖早播促早熟、合
理施肥等促进植株成龄抗性形成的早熟栽培技术。此外要进行田检,及时拔除病
株。包括清除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的母薯及新生块茎,小心装入密闭的袋中拿到
远离田外的地方深埋。操作人员应有专用工作服和鞋袜,手要及时用肥皂水消毒
后再触摸植株。
由于病毒从侵染植株地上部开始到传输至块茎需一段时间,因此采取早收留
种也是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这是因为带毒蚜虫取食健康植株叶片,将病
毒传至叶肉中,病毒粒子复制及转运,需一个细胞一个细胞传递才能传至块茎,
这个过程大约需7—10天。因此,在有翅蚜虫迁飞盛期到来之后的10天内,应
对种薯田的植株采取灭秧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生产健康种薯,另一方面有利于种
薯在土壤里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由于早收留种产量会受到影响,可以
来取早熟栽培措施,或者密植增加群体来提高种薯产量。
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利用大棚或阳畦将播种期提早到1月下旬或2月上旬,
种薯提早1个月催大芽,密度每亩1万株以上,大约4月底5月初收获。此时蚜
虫尚未进入迁飞盛期,马铃薯植株基本没有受到蚜虫的侵袭,免受了病毒的感染。
另外,马铃薯结薯期处于早春冷凉气候段,有利于种薯的生长,产量也高于正常
春播。秋繁种薯的播期则往后推迟,使马铃薯出苗时蚜虫已基本没有了。马铃薯
结薯期气温较低,有利于薯块膨大。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在霜到来之前马铃薯生
育时问较短,繁殖的种薯基本上在生理年龄上属于壮龄薯,种性好,生长势强。
虽然秋繁种薯因生育时间短而产量低,但由于晚播晚收种性好,所以在二季作区
仍是一个重要的良种繁育环节。可通过加大密度及生育前期利用秋季较高温度促
秧早生快长,争取在结薯期前建立较强大的同化系统,可提高秋繁产量。
(三)防止病害侵染种薯的技术措施
马铃薯各级种薯在繁殖过程中除了要防止病毒的再侵染之外,防止病原菌的
侵染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由于调运的种薯带病,给种植者带来很大的
经济损失。由于以往人们对马铃薯病毒病引起的种性退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利用
生物技术搞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基本上解决了脱毒种薯在生产中大面积利用的问
题,但是,由干繁种基地的相对集中,病害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各级种薯的质量。
其中尤以晚疫病、环腐病等影响最大。近几年,随着繁种单位盲目引进新种源,
把青枯病也从南方高发地区传到了北方个别繁种地,使病害种类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从利用试管苗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开始,就应注意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在大
面积繁殖各级原种和良种时,在防蚜虫的同时,进行病害的防治,以确保种薯的
质量。
马铃薯是个多病的作物,从种薯切块、催芽到收获、运输、贮藏各个环节都
有可能受到多种真菌和细菌的浸染。有导致块茎腐烂或降低块茎发芽力的病害,
如晚疫病、环腐病、干腐病等。有导致叶片局部病斑,减少光合面积,甚至造成
茎叶早枯,降低产量的病害,如早疫病和晚疫病。有为害输导组织引起植株萎蔫
的病害,如青枯病、环腐病等。这些病害都直接影响着种薯的质量。在各级种薯
繁育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应综合采用如下措施。
1.种薯。
无论是原原种、原种还是良种,均应在无病区或无病田进行繁殖,从源头上
16
解决病原菌侵入的问题。引种时要了解当地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情况,严格防止从
疫区引种。特别是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药剂进行防治。如青枯病、环腐病等。
真菌性病害虽无特效药治,但还可用药剂提前预防。如晚疫病等。所以在种薯繁
殖过程中,首先应把住第一关,即种源应是无病种薯。 2.轮作。
侵染马铃薯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间,如无合适的寄主存在,其病原菌群
落会逐渐缩小,经过几年后便可消亡。因此,采取三至四年以上轮作马铃薯,也
是防治病害的一项有效措施。种薯繁殖田必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
作,轮作体系中不能有茄科作物,因为很多病害都是共患的。因此繁种田都在农
区,菜区很难达到轮作条件。
3.空间隔离。
马铃薯种薯繁殖田应与马铃薯生产田远离,距离应在10公里以上。这样可以避免病原菌侵入繁种田。同时灌溉要使用不同的渠系,以免病原菌通过灌溉水
侵入繁种田。
4.时间隔离。
时间隔离的原则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避开高温多雨季节。因高温多雨有利
于病害的发生。因此北方一季作区繁种,应适当提早播种,采取促早熟栽培方法,
在病害高发期之前收获。
5.避免种薯受伤。
在收获、运输及贮藏过程中,避免块茎受到机械损伤,因病原菌很易从伤口
侵入块茎内部。运输工具和仓库应在使用前彻底进行消毒。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
毒。
马铃薯良种繁育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保证品种纯度,还要防止病
毒的再侵染和病原菌的侵染,以保证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要根据品种用途和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安
排各级原种及良种的生产。严格禁止超代薯进入种薯市场。对繁殖的各级种薯都
要进行检验,质量合格方可进入生产。我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从1976年开
始建立和完善的。按区域划分基本分为北方春作一季繁种区、中原春秋二作繁种
区。现将这两个繁种区的繁育程序介绍如下。
(一)北方春作一季繁种区
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种薯繁殖基地。如黑龙江省每年调出种薯几十万吨,供应
各省。内蒙古自治区每年也有大量种薯调运各省。这些繁殖基地主要建在纬度高、
传毒媒介少、气候冷凉、交通方便的地区。该区的良种繁育体系一般为五年五级
制;有的单位实行四年四级制。具体繁育体制如下。
第一年将组培室繁殖的试管苗扦插到防虫温(网)室内生产原原种(脱毒微型
薯)。
第二年在防虫网室或隔离繁殖田用原原种做种源繁殖一级原种。
第三年在隔离繁殖田用一级原种做种源繁殖二级原种。
第四年在隔离繁殖田用二级原种做种源繁殖一级良种。一级良种作为生产用
种投放市场。如采用五年五级制的地区,利用一级良种做种源在隔离繁殖田繁殖
17
二级良种投入生产。
在各级种薯繁殖过程中,都采用种薯催芽促早熟栽培,生育早期拔除病株,
根据有翅侨蚜迁飞测报,在蚜虫迁飞盛期到来后的一周至十天将薯秧割掉,防止
蚜虫传播的病毒侵染块茎,以及密植早收生产小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防止切刀传
染病毒或病菌。
(二)中原春秋二作繁种区
该区春马铃薯生育季节气温较高,蚜虫活动频繁,植株易感染病毒,因此必
须利用阳畦或日光温室早种早收,避开蚜虫迁飞期,防止病毒再侵染。秋繁则适
当推迟播种期,避免病毒再侵染。
中原春秋二作繁种虽可解决从北方--作区大量调种造成的运输压力和防止晚疫病、环腐病等随种薯调入的问题,但是由于早春阳畦或日光温室成本高,秋繁
感染病毒和病害的机率较大,脱毒效果降低。因此,中原春秋二作区繁种,应重
点防止病毒和病菌的侵染,确保种薯的质量。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保证种薯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的必要基础条件,各地可
根据当地市场需要确定品种及繁种方式。
此种模式是棉区主要间套模式。马铃薯耐低温,春季应提厘米。马铃薯按
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播种两
行。玉米与马铃薯行距为20厘米。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提前做好种薯催壮芽
处理,终霜前一个月及早播种,争取早出苗早收获。春玉米选用晚熟高产品种。
马铃薯收获后将薯秧压青并给玉米培土,将玉米大行间的土壤整平,移栽提前
20天育苗的夏玉米。夏玉米选用早熟高产品种,根据马铃薯生育情况,适时进
行育早播种,与棉花共生期一般为45天左右。在间套种期间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小。马铃薯利用了春季冷凉季节的光能,马铃薯收获后,棉花进入了旺盛
生长,充分利用了夏秋高温季节的光能。此外,马铃薯与棉花间套作的前期,可
给棉花挡风,延迟棉蚜的危害。马铃薯收获后,薯秧可压青培肥地力,给棉花增
加营养,同时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状况,有利于结铃坐桃,提高棉花产量。马铃
薯的根系较浅,棉花根系较深,使土壤深浅层次的水分和养分得到充分利用。
马铃薯与棉花的间套模式一般采用双垄马铃薯与双行棉花间套。总幅宽为
170厘米,内种两行棉花和两垄马铃薯。马铃薯的行株距为65×20厘米,棉花
行株距为55×20厘米,棉花与马铃薯的行距为25厘米。这种模式有利于田间管理。在棉花苗期不需要浇水时,可在马铃薯垄间浇水,在棉花田行间进行中耕。
这样可以解决在共生期内,马铃薯结薯需水多而棉花在苗期需勤中耕,提高地温
少浇水的矛盾。
在品种选择上,马铃薯应选择早熟品种,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催大芽、壮
芽,适时早播,尽量缩短与棉花的共生期。
马铃薯与粮、棉、油、菜、果、药等作物均可进行间作套种,其间套模式种
18
类繁多,各地群众也不断创新出新的模式。下面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模式。
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很大,在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发展薯粮间套有很大的潜
力。间套的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是甘薯和高梁。
(一)马铃薯与玉米或高梁间套种
这种间套模式在各地粮区,特别是中原地区较为普遍。一般采用双垄马铃薯
与双垄玉米宽幅套种,幅宽一般采用140厘米。马铃薯按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播种两行。玉米与马铃薯行距
为20厘米。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提前做好种薯催壮芽处理,终霜前一个月及
早播种,争取早出苗早收获。春玉米选用晚熟高产品种。马铃薯收获后将薯秧压
青并给玉米培土,将玉米大行间的土壤整平,移栽提前20天育苗的夏玉米。夏玉米选用早熟高产品种,根据马铃薯生育情况,适时进行育苗。夏玉米成活后,
为利于透光壮苗,应将春玉米下部枯老黄叶掰掉。夏玉米收获后播种冬小麦。这
种间套方式的优点是,马铃薯利用了春玉米播种前的冷凉季节,春玉米利用了6月份以后不适于马铃薯生长的高温季节。延长了作物对光能利用的时间。待夏玉
米收获后又及时种植了冬小麦,可以说此种间套方式将整个无霜期的光能全部利
用了。
有的粮区或粮菜兼作区采取春秋马铃薯与春夏玉米间套,实现一年四作四
收。这类模式一般为四行马铃薯与两行玉米间套作。播幅宽度为280厘米,春马铃薯按行株距60×25厘米播种四行,春玉米行株距为40×15厘米播两行。春马铃薯收获后于马铃薯条带中央按行株距40×15厘米播两行夏玉米。春玉米收获
后,在夏玉米大行间播四行秋马铃薯。夏玉米可给秋马铃薯遮荫。据试种结果表
明,两季马铃薯每亩产量分别达到1889.5和1617公斤。两季玉米产量分别为
395.5公斤和585公斤。
采用这种间套模式要求水肥条件要充足。此外春夏玉米和春秋马铃薯均应选
择早熟高产类型品种。夏玉米最好于马铃薯收获前15—20天育苗进行移栽。对于玉米来讲要求种子大小、播种深浅、覆土厚度均应一致,可避免玉米出苗后大
小苗不一致而影响产量。
(二)马铃薯与甘薯间套种
马铃薯性喜冷凉,生育日数短,而甘薯性喜热且生育日数长,这两种作物进
行间套作也可以延长光能的利用并提高土地生产率。一般在早春整地时,先起好
甘薯垄,然后在垄一侧的大半坡处种马铃薯,马铃薯出苗后扦插甘薯苗。马铃薯
行株距为74×16厘米,甘薯为74×33厘米。马铃薯收获后,每隔2—3垄甘薯套种一行夏玉米。
这种间套种模式主要分布在蔬菜产区,间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一)薯瓜间套种
瓜类如中国南瓜、西瓜、冬瓜等是喜温而生长期长且爬蔓的植物,利用瓜行
间的宽畦早春套种马铃薯是非常经济合算的。方式是每种4垄马铃薯留1个40厘米宽的瓜畦,马铃薯收获完以后的空间让瓜爬蔓。收瓜后可接一茬秋菜。
19
(二)马铃薯与直立型菜类间套种
茄子、辣椒、姜等作物都是喜温而生长期长的直立型作物,与马铃薯间套
种都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利用马铃薯行间在播种马铃薯的同时
或稍后几天,播种耐寒速生蔬菜,如小白菜、小水萝卜或菠菜。这种模式可更充
分的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
这一间套模式马铃薯一般采用90厘米的幅宽,种1行马铃薯。马铃薯垄宽60厘米,株距20厘米。将马铃薯垄间整成平畦,播种3行小白菜或菠菜,行距15厘米。马铃薯催大芽提早播种,培垄后覆盖地膜。菠菜可与马铃薯同时播种,
小白菜或小水萝卜则于3月中、下旬播种。小白菜等速生菜一般播种后40一50天可收获,收获后及时给马铃薯培土。然后施肥并整平菜畦,定植一行茄苗。茄
苗的株距为40厘米。这样可以达到三收。
马铃薯与菜花或甘蓝间套种时,幅宽为160厘米,种马铃薯一行,垄宽为60厘米,株距20厘米。马铃薯垄间整平做畦种三行甘蓝或菜花。株行距为45×45厘米。甘蓝或菜花都应提前育苗。与春马铃薯间套时,甘蓝和菜花的育苗苗龄为
70—80天。育苗时间应在1月上中旬。与秋马铃薯间套时,甘蓝和菜花的育苗
时间为25天左右,可在7月中旬育苗。春马铃薯于2月中旬前后催芽,3月上旬或中旬播种,播种时施足基肥并浇好底水,播种后一次培够土(种薯以上有l0--12厘米土)。播种完马铃薯后于3月中旬定植甘蓝,浇足定植水,定植后覆盖
地膜。缓苗前一般不再浇水,管理上主要是提高地温,促幼苗早发根,最好进行
一次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秋马铃薯一般于8月上旬播种,播前催大芽。播完
马铃薯后即定植甘蓝或菜花。
(三)薯粮菜间套
按160厘米为一个种植带,春种两行马铃薯、一行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及
时整地,播种夏白菜。白菜和春玉米收获后,立即施肥整地,定植秋甘蓝或秋菜
花,同时按上述介绍与秋马铃薯间套种。采用这种模式,要求马铃薯催大芽于3月上旬播种并覆盖地膜,行株距为65×20厘米。玉米于4月底5月初播种,株距20厘米,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整平地,播种四行夏白菜,行距40厘米,株距35厘米,利用春玉米植株给夏白菜遮荫,有利于夏白菜生长。夏白菜和春玉米
于8月上旬收获后,施足基肥整好地,进行秋马铃薯和秋甘蓝或秋菜花的间作套
种。整地施肥和种薯催芽及问套作方式如前所述。这种间套模式可以达到一年五
种五收,更加高产高效。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如果栽培技术措施不当,必然会发生作物
之间彼此争光和争水肥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之中,光是宇宙因素,只有通过栽培
技术来使作物适应。所以间作套种的各项技术措施,首先应该围绕解决间套作物
之间的争光矛盾进行考虑和设计。马铃薯间套作进行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根
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间套作物的生态理好间套作物群体中光、水、肥及
土壤因素,进行作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综合效益。
一、间套作物合理搭配的原则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首先要考虑全年作物的选定和前后茬、季节的安
排,还要参考当地的气象资料,如年降雨量的分布及年温度变化情况。根据马铃
20
薯结薯期喜低温的特性,选择与之相结合的最佳作物并安排最合理的栽培季节,
以使这一搭配组合既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无霜期的光能又使两作物的共生期较
短。例如,在华北二季作区,春马铃薯的适宜生长期为4—5月份,与其间套的作物最好是6--7月份能生长的喜温作物。河北省有马铃薯与玉米的间套种模式,
即3月种春马铃薯,4月末马铃薯出苗后,间套春玉米,间套比例为2:2。6月
中春马铃薯收获后立即种上夏玉米,8月中下旬春玉米收获后,即种秋马铃薯。
这样既延长了土地利用时间又实行了马铃薯与玉米的轮作。春马铃薯生长旺季
时,春玉米正值苗期,不与马铃薯争光争肥。待春马铃薯收获时,春玉米正开始
拔节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此时收获春马铃薯正好给春玉米进行了行间松土。待春
玉米收获时,套进的夏玉米正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又可为秋马铃薯遮荫降温。此
种模式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由于通风透光好,产量可达到清种的产量水平,
多收了两茬马铃薯。这两茬马铃薯的产量也基本与清种水平差不多。此外,也可
利用马铃薯春作前和秋作后期,即10月至下年的3月,可安排耐寒作物与马铃薯套种。如春种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30天左右,这段时期可搭配耐寒速生菜,如小白菜、小萝卜等。秋种马铃薯可搭配越冬作物,如冬小麦、油菜、菠
菜等。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组合效益可用复种指数和土地当量来衡量。复
种指数是指一年中单位面积上栽培作物的茬次,土地当量则是指单位面积上间套
种时各茬作物的产量与清种时各作物产量比值之和。如清种棉花亩产皮棉90公
斤,土地当量为1。与马铃薯套种时,棉花产量不减,马铃薯亩产由清种时的1500
公斤减为1250公斤,其土地当量为:90/90十1250/1500=1.83
间作套种作物之间的共生期要尽量缩短,这样两者的产量形成盛期错开,有
利于两作物均获高产。
二、间套作物的空间布局要合理
间套作物的空间布局要使作物间争光的矛盾减到最小,使单位面积上的光
能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另外在空间配置上还要考虑马铃薯的培土,协调好两作
物需水方面的要求,通过高矮搭配,使通风流畅,还要合理利用养分,便于收获。
间套作物配置时,还要注意保证使间套作物的密度相当于纯作时的密度。另外应
使间套的作物尽可能在无霜期内占满地面空间,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光、热、
水、肥、气的具有强大光合生产率的复合群体。 三、充分发挥马铃薯早熟的优势
马铃薯在与其他作物间套种时,要充分发挥其早熟高产的生物学优势,此举
关系到间套种的效益高低。在栽培措施上要采用以下措施:
(一)品种
选用早熟、高产、株高较矮的品种。
(二)种薯处理
提前暖种晒种、催壮芽,促进生育进程。
(三)促早熟栽培
在催壮芽基础上,提早播种,促进早出苗,早发棵。中耕培土,适期合理灌
溉。
结薯期通过喷洒矮壮素或多效唑等,控制薯秧生长,促进块茎膨大。提早结
薯,缩短生育期,以利间套作物后期的产量形成。
21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这是由于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
第斯山高山区,平均气温5—10?地区。块茎播种后,地下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
马铃薯出苗后常遇晚霜,气温降至-0.8?时,幼苗受冷害,降至-2?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但气温回升后,从节部仍能发出新的茎叶。植株生长的最
适宜温度为20—22?,温度达到32—34?时,茎叶生长缓慢。超过40?完全停止生长。气温-1.5?时,茎部受冻害,-3?时,茎叶全部冻死。开花的最适宜
的温度为15—17?,低于5?或高于38?则不开花。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
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停止生长。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
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不粘重,
较肥沃,透气良好,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这类土
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粘重
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透气。由于此类土壤保肥、保
水能力强,只要排水通畅,马铃薯产量往往很高。这类土壤的管理要点是中耕、
除草和培土以保持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采取平作培土,适
当深播,不宜浅播垄栽。因垄作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块茎和匍
匐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难。砂质土生长的马铃薯块茎整
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便于收获。
马铃薯喜pH5.6—6微酸性土壤,发芽期需土壤疏松透气,土面板结则影响
根系发育,推迟出苗时间。第二、第三段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见干见湿,经常
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状态,有利于根系扩展和发棵。如果土壤板结,会引起植株矮
化、叶片卷皱和分枝势弱等长相。对于偏碱性土壤,种植马铃薯要选择抗病品种
并施用酸性肥料。因为在偏碱性土壤中,放线菌活跃,马铃薯易感染疮迦病。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高产。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708公斤水。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生产1公斤于物质最低需水666公斤,最高1068公斤。沙质土壤种马铃薯的需水量为1046—1228公斤。一般亩产2000公斤块茎,每亩需水量约为280吨左右,相当于生长期间419毫米的降水量。
发芽期单凭种薯中的水分就足够第一阶段生长需要。但如果土壤中不含易于
被根系吸收的水分,则根不伸长、芽短缩,不能出土。因此,发芽期需土壤有足
够的底墒,播种后得保持种薯下面土壤湿润,上面土壤干爽,是保证适时出苗的
技术要点。
幼苗期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前半期保持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原则是
22
不旱不浇。比起出苗后始终湿润净光合生产率提高11%—16%。比起长期干旱提高净光合生产率45%--50%。
发棵期前期要保持水分充足,占饱和持水量的80%。结薯后期要控制土壤水分不要过多,浇地要注意排水,或实行高垄栽培,以免后期因土壤水分过多造成
闷薯烂薯。
第一阶段生长(即发芽期)要求黑暗,光线抑制芽伸长,促进加粗、组织硬化
和产生色素。幼苗期和发棵期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匍匐茎发生。结薯期宜于
短光照,成薯速度快。在12小时日照长度下,养分向块茎输送的速度比19小时
日照长度下快5倍。叶的光合强度在12小时日长下比19小时日长提高50%。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有很明显的反应。强
光不仅影响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量,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发育。茎秆
在弱光下伸长强烈,表现细弱;强光下茎秆矮壮。强光下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
增强,植株和块茎的干物重明显增加。短日照有利于结薯不利于长秧。此外,短
日照可以抵消高温的不利影响。高温一般促进茎伸长而不利于叶和块茎的发育。
但在短日照下,可使茎矮壮、叶肥大、块茎形成较早。因此,高温短日下块茎产
量往往比高温长日照要高;光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最有利情况是,幼苗期短日照、
强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促根;壮苗和提早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较大
的昼夜温差,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
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促使块茎高产。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最高生长量,相
应块茎产量也高。试验表明,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5--3.0
公斤;磷0.5—1.5公斤;钾5.6—6.5公斤。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
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对产量增加效果明显,并维持到很高的施
用量水平。因为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量施氮,
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
蛋白质含量有很大作用。但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迫施氮肥,易引起植株徒
长,延迟结薯而影响产量。枝叶徒长造成枝叶柔嫩,易感染病害。氮肥施用量宁
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在全氮含量为0.136%
—0.161%、碱解氮含量为0.0111%—0.012%的高产田,不宜增施氮肥,否则
会显著减产。而在全氮含量小于0.1%、碱解氮含量为0.0069%--0.0097%的一
般田块,增施氮会显著增产。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少,但确是植
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能促进根系的发育,磷肥充足时幼苗发育健壮,
还可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作用。磷肥不足时,导致马铃薯植株
生长缓慢、茎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影响马铃薯产量。缺磷时,块茎内
薯肉出现褐色锈斑,缺磷越严重,锈斑相应扩大,蒸煮时,锈斑处不烂发脆,影
响商品品质。
钾元素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苗期,钾肥充足植株健壮,茎杆
23
坚实,叶片增厚,抗病力强。钾对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钾元素可
以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虽使成熟期
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植株缺钾表现为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叶
片后期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缘向下弯曲,叶面缩小,叶脉下陷,叶尖及叶缘由绿
色变为暗绿,继而变黄,最后呈古铜色。颜色的变化由叶尖的边缘逐渐扩展到全
叶,有时叶面出现紫纹,植株基部的叶片同时枯死,而新叶则呈正常状态。植株
易受寄主病菌的侵害。块茎变小,品质变劣,块茎内部呈灰色状。
除氮、磷、钾三要素之外,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还需硼、钙、镁、锌、硫、铜、铁、锰等微量元素。在发棵与开始旺盛结薯交替的时候,硼和铜对提高净光
合生产率有特别的作用。铜是含铜氧化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增强呼吸的作用,
提高蛋白质含量,对增加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病能力有良好作用。
所以,马铃薯是喜铜作物,在花期喷铜和硼的混合液,有增产作用,并兼收防病
和治病的效果。植株缺钙时,幼叶变小,颜色淡绿,叶缘卷起,逐渐枯死,侧芽
死亡,块茎短缩、变形、失去经济价值。块茎内呈现褐色分散斑点即坏死斑。缺
镁时,基部老叶的叶尖及叶缘发生失绿现象,逐渐沿叶脉间扩展;最后叶脉间的
组织填满褐色坏死斑向上卷起,叶脉间部分突出且厚而脆,病叶最后死亡脱落。
病症以基部叶片最重,逐渐向上部发展。缺硼时,生长点或顶芽枯死,侧芽迅速
生长,节间缩短,从而使植株呈矮丛状,叶片增厚,叶缘上卷,叶子中积累大量
淀粉。如果长期缺硼,则根部短粗且呈褐色,根尖死亡,块茎变小,表皮有裂痕。
因绝大多数土壤中这些微量元素不缺乏,如发现有缺素症状,一般叶片喷洒微量
元素肥料给予补充。
24
范文二: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马铃薯的根、茎、叶、花、果、匍匐茎和茎块都可发生晚疫病,一旦发生并蔓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轻者减产30%~40%,重者70%~80%,在我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
1、识别要点
1.1叶片发病 叶上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随着病情的严重,感病的叶面全部或大部分被病斑覆盖导致叶片枯萎,失去生理作用,停止生长或死亡。在潮湿条件下,蔓延极快,病部与健康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软化腐败,直至蔓延整株,导致严重减产甚至无收。
1.2茎杆感病 病斑呈纵向褐色条斑,有时病斑上产生白色霉轮,干旱条件下整株干枯,湿润条件下整株腐败变黑。
1.3块茎感病 形成大小不一
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高等真菌引发的病害,导致严重减甚至无收。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范文三:马铃薯种植技术
秦禾金诺专家解答马铃薯高产问题三十六问:
发布时间:2010-09-08
1.马铃薯为什么要进行脱毒繁育?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种薯无性多代的繁殖过程逐年累积,从而导致种薯退化。真菌类和细菌类病害能够通过化学药剂防治,但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较成功的化学方法来防治病毒类病害。退化后的马铃薯种薯在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小,枝叶丛生,生长势衰退,叶片皱缩,出现花叶、卷叶现象,地下块茎变小、变形,薯皮龟裂,品质下降等现象,使商品性状变差,同时产量大幅度降低。由于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宜粮宜菜,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马铃薯生产。但种薯退化一直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对马铃薯有效地脱毒,并在生产中使用和推广脱毒种薯,是提高马铃薯商品性和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关键。
2.为什么说脱毒种薯的应用是提高马铃薯商品性的关键?
只有具有良好种性的马铃薯种薯,才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脱毒种薯内没有病毒,没有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以及各种生理性病害,块茎健康性状良好,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由于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经多代种植后病毒在种薯内逐渐积累从而导致退化。如果用退化的种薯进行马铃薯生产,产量低,块茎小,畸形率高,马铃薯感病率增加,其商品性变差。目前,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种薯是解决种薯退化的有效措施之一。退化后的种薯经过脱毒,将其体内的部分病毒脱去,使种薯不带病毒。种植脱毒种薯后,马铃薯恢复了原有品种的优良种性,起到了提纯复壮的作用,马铃薯种性提高,商品性增强。表现为产量大幅度提高,块茎大薯率增加,薯块感病率低,畸形薯和病薯减少,同时品质性状也有所改善,口感好,食用价值提高。鉴于脱毒种薯的优势,在生产中脱毒种薯正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重视和青睐,脱毒种薯在我国马铃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怎样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
只有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才能使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马铃薯的商品性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正确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要做到以下几条。
(1)种植脱毒种薯,仍要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脱毒种薯仅仅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脱去了种薯携带的大部分病毒,免去了已有的病毒病的危害,而对栽培环境中其他的病菌包括新的病毒并没有产生抗性,在生长期间仍要进行必要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避免其他病害给生产带来损失。
(2)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不是永久性的脱毒的马铃薯只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把病毒脱去,并不能使马铃薯对病毒病产生抗性或免疫力。脱毒种薯在种植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蚜防退化措施,病毒仍会再次侵染脱过病毒的植株,因此脱毒种薯只能在当季可以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反复留种势必会造成种薯再次退化,影响商品性和产量。所以,马铃薯种植户要坚持每年更换脱毒种薯,不提倡利用脱毒种薯自行留种。
(3)脱毒种薯的增产同样依赖于正确的栽培管理措施实践证明,即使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但不进行耕作方式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只按常规方法种植,脱毒种薯的优势还是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有可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4.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优点有哪些?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马铃薯哪些商品性?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地膜的增温保湿作用,使得马铃薯比露地早出苗10~15天,可以延长生育期,提高马铃薯产量。由于早出苗,收获期也相应地提前,因此收获后可以提早上市,满足市场的淡季需求,由于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膜覆盖可以促进植株成龄使抗性植株尽快形成,减少病毒侵染的机会,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种薯生产的质量。早种早收还能避过或减轻生长后期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及早进行下一茬作物的播种,因此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确实是一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作为鲜薯生产,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性状,产量高、大薯率高,而且块茎外观性状也比较好,薯皮光滑,薯形整齐。当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作为种薯生产时,可以有效降低种薯退化速度,从而提高马铃薯种薯的种性。
5.为什么地膜覆盖能使马铃薯增产?
地膜覆盖能使马铃薯增产的原因主要如下。
(1)提高地温,改善耕作层土壤环境? 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使光热贮藏于土壤中以提高地温。覆盖地膜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此作用能满足种薯萌发和根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并能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延长生育期,利于结薯。对于高海拔阴湿区种植马铃薯,提高地温,改善热量条件,促进正常成熟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2)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又能把土壤深层的水提到地表,起到抗旱保墒作用,地膜覆盖比露地土壤含水量可相应高3%~6%。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抑制杂草病虫害? 由于地膜覆盖免去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和中耕等人为的践踏。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得到改善,加强了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加速有机质分解,并能抑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6.地膜覆盖的方式有哪几种?
地膜覆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先铺膜后播种? 先铺膜后播种的方法是先起垄,铺上地膜,经过几天的阳光照射,待垄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后播种。播种时,用小铲或打孔工具按照株距在垄上破膜打孔后播种,孔不要太大,深浅力求一致,深度8~10厘米。播种后盖上湿土,并将膜孔用土压实。
(2)先播种后铺膜? 先播种后铺膜的方法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先播种,然后铺地膜。铺地膜时膜要紧贴垄面,拉紧拉实,垄的两边压土后用脚踩实,垄面上每隔几米可以压上一些土,以防薄膜被风掀起。马铃薯出苗时要及时人工破膜放苗,以防将苗烫伤。
7.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要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获得高产,必须在栽培管理上下大功夫,尤其是出苗期和后期管理尤为重要。无沦哪一个时期的栽培管理跟不上,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出苗期如果温度管理不当出现的冻苗、烫苗现象,后期管理过程中由于水分、温度、肥料等管理不当出现的底墒不足、草荒、疯长、早衰等问题,这些成为栽培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8.怎样防止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底墒不足的问题?
马铃薯是需水作物,尤其是在出苗期和现蕾开花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非常重要。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覆盖地膜后,尤其是当地膜覆盖过深时,浇水或雨水刁;易渗进垄沟亡层供种薯出苗利用,播种时如果底墒不足,加上膜下温度高,种芽很容易被烫死,严重影响出苗率。山区种植马铃薯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地膜覆盖更应该注意播种时土壤要有充足的水分,以防出现底墒不足问题。冬季少雪干旱的地区,冬耕后要及时耙地,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播种时如果土壤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造墒播种,没有条件的地方要在降雨后抢墒播种。造墒播种可在播种前4~5天大水漫灌地块,水渗下后深耕土地,耕地时深浅要一致,随耕随耙平,以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地膜覆盖不宜太深,保证土壤水分不足时能够通过浇水或降雨得到解决,从而使马铃薯出苗时有充足的水分,能够出齐苗、出壮苗,同时充足的水分和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顺利伸展,块茎的膨大不受限制,块茎形状好而且薯皮光滑,商品性大大提高。
9.怎样防止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的早衰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其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前期产;量显著增加,这样就容易造成前期消耗肥料多,中后期养分不足,使植株产生早衰的现象。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根据植株生长的情况,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适当追肥。追肥应早施,一般情况下追肥2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40~5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开花初期进行,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底肥施人量而决定追肥的种类和数量,既可防止后期徒长,又可防止早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马铃薯中后期植株已经封垄,后期根部的吸收能力也逐渐衰退,不便进行土壤追肥,如果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可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以补充植株后期所需要的养分。叶面喷肥可结合施药防病同时进行,肥料浓度不宜过大,以防烧苗,可用0.1%~0.5%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溶液叶面喷施。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傍晚进行,因为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大、温度低,有利于叶片的吸收。
10.控制地膜覆盖草荒的途径有哪些?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后很难进行中耕除草。如果田间杂草过多,土壤中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就会被杂草消耗,严重时还会将薄膜顶起,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地膜覆盖时就要充分发挥地膜除草作用,覆膜时将膜拉紧,贴实铺平盖严,薄膜紧贴垄面,能抑制阔叶杂草生长。播种时选用短壮芽薯块适时播种,尽量缩短种薯出苗时间,苗抢先出土生长势强,能抑制杂草生长。在杂草种类多,杂草旺盛地块,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除草剂要在覆盖地膜前喷施,要喷洒均匀,使除草剂在垄面上形成一层除草膜,喷施后不要翻动垄面,以免降低除草剂的效果。黑色地膜几乎不透光,因此它除具有普通五色透明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增产的作用外,还能更好地抑制杂草生长,防止病害发生。
11.如何防止地膜覆盖出现的冻苗危害?
低温对马铃薯幼苗、成株块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马铃薯幼苗期如果遇到0℃或0℃以下温度时就会发生冻害,受害程度因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异。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出苗早于大田马铃薯10~15天,早春气温变化大,出苗后如果气候反常,就会遭到冻害。幼苗期冻害减产一半,成苗期冻害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为了避免低温带来的冻害,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要适时播种,不宜太早,应把握在露地播种高峰期播种,避过早春晚霜冻害。马铃薯出苗后破膜放苗时要用细土封口,同时盖住幼苗,能起到防冻作用。成苗期如遇剧烈降温,苗上可覆盖稻草或麦秸保护,温度正常后取掉。
12.在马铃薯出苗后怎样破膜放苗?
地膜覆盖的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地破膜放苗。晴天地膜下的温度非常高,马铃薯出苗后如果不及时破膜放苗,幼苗将会被高温烫伤或烫死,严重影响田间植株整齐度和后期的生长,尤其是喷施除草剂的地块更应该注意。破膜放苗一般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每天进行一次以免有露苗现象发生,如有寒流或阴雨天气,可在寒流过后或雨后进行破膜放苗。破膜时不宜将地膜开口过大以免影响地膜的保温增温效果,破膜后可用土将幼苗周围的地膜压实。破膜时动作要轻要细,以免伤到幼苗。
13.地膜覆盖控制马铃薯苗徒长的办法是什么?
马铃薯徒长现象多发生在生育后期氮肥较多的丰产地块。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底肥充足,水分、土壤条件适宜,植株生长旺盛,加之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多为间作套种,与其他作物共生时,生长中后期过量吸收了氮肥,很容易造成地上部茎叶生长旺盛,从而影响了地下块茎的正常形成和膨大,导致结薯数多,但薯块小,商品薯率下降。控制徒长的方法,一是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二是喷施抑制剂。栽培措施主要有合理施肥、控制浇水和深中耕。合理施肥主要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控制浇水是暂时的,否则缺水会造成减产,深中耕在茎叶封垄后很难进行。喷施抑制剂既不造成减产,还能调节植物的生理功能,效果较好。用多效唑、矮壮素等在盛花期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均匀喷施茎叶,能明显抑制徒长疯长现象,促进光合产物全面向薯块中转移,减少植株小薯块的产生,较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大中薯率。
14.如何解决地膜覆盖不易培土的难题?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以中耕培土为重点,由于培土后可以疏松土壤,增加马铃薯的结薯部位和结薯深度,因此可以使马铃薯的产量、大薯率、薯皮光滑度、绿薯率等商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垄上覆盖一层地膜,很难进行培土,增加播种深度和及时揭掉地膜进行培土是解决培土难的主要措施。在播种时适当增加马铃薯播种深度,在后期的栽培管理中可以不进行培土,省工省时,是目前普遍推广的一种措施。揭膜后培土一般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揭膜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除草和疏松土壤为主,同时小培土,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一般进行培土1~2次,最后1次培土要在封垄前完成,培土时应注意不要损伤马铃薯的功能叶。
15.什么是马铃薯多层覆盖栽培模式?多层覆盖栽培可以提高马铃薯哪些商品性?
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主要应用于中原二季作区春季提早上市的栽培模式,地表进行地膜覆盖,同时加盖一层或多层小拱棚,这种栽培模式较地膜覆盖可以使马铃薯更早上市,供应蔬菜市场淡季需求,由于市场价格较高,种植效益非常可观。
多层覆盖通过太阳的辐射提高棚内的温度,为马铃薯出苗、生长、块茎膨大创造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促使马铃薯早结薯,早膨大,如果作为鲜薯早熟生产栽培,可以提早上市20~35天,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避开蚜虫高发期,减少块茎病毒侵染机会。提早收获,可以延长收获到播种的时间,秋季栽培时种薯已经自然通过休眠,这样就省去了浸种催芽的环节。
16.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主要用于栽培生产马铃薯鲜薯,以供应春季和五一节蔬菜市场淡季需求。马铃薯收获时间越早,市场价格越高,但马铃薯块茎相对较小、产量偏低,为解决价格和产量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生产上就要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尽可能地使马铃薯产量提早形成。影响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关键技术有品种选择、播期确定、栽培中温湿度管理、揭膜时间等。由于多层覆盖通风透气性差,温度、湿度相对较高,植株容易徒长,加强田间温、湿度管理,及时喷施生长抑制剂控制植株徒长,有利于马铃薯早结薯和快速膨大,促进马铃薯产量提早形成。高温、高湿还导致田间病害尤其是晚疫病发生严重,因此,加强通风透光,及早进行施药防病,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也至关重要。
17.如何确定多层覆盖栽培的催芽期和播种期?
马铃薯多层覆盖栽培要做到适时播种,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覆盖的方式进行确定。多层覆盖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白天升温快,夜间又有一定保温作用,因此双层覆盖即地膜加大棚覆盖较露地栽培播种期可以提前30~40天,3层覆盖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将播种期提前50天左右。以中原地区为例,双层覆盖一般在2月初播种,3层覆盖可将播种期提前至1月15日至20日。播种期确定后,在播种期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切块催芽,切块催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可打破休眠,提早出苗7~10天,增产15%左右。不论采用双层覆盖还是多层覆盖,大、中拱棚均应在马铃薯播种前15~20天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以利于土壤化冻,提高地温。
18.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怎样进行温度管理?
马铃薯开始出苗后,要加强棚内的温度管理。首先是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以免马铃薯幼苗被地膜烫死。上午8~10时棚内温度逐步上升,当温度达到18℃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同时也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下午2~3时棚内温度开始降低,须关闭风口。及时去棚膜是后期温度管理的重要环节,过早去膜,气温不稳定,太低的气温不利于植株生长和块茎膨大。过晚去膜,棚内温度太高,容易造成植株徒长;同时,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地下块茎的膨大。一般在清明后气温较稳定时撤去棚膜。去棚膜前4~5天昼夜开大风口放风,以使植株适应外界温度。同时,去膜前,一定要追肥浇水1次,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地下块茎膨大最快的时候,整个植株对肥水的需求最大,另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去膜后植株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
19.马铃薯多层覆盖栽培如何预防低温冷害?
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播种期早于大田栽培马铃薯1个月左右,早春时期气温变化大,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以防低温对马铃薯造成危害。低温对马铃薯的幼苗、成株、块茎都能造成危害,当气温降至O℃或O℃以下时,马铃薯幼苗就会受到冻害,受冻后的马铃薯植株暂停生长直至有新的分枝发出,受冻严重时会整株凋萎枯死。因此,多层覆盖栽培马铃薯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浇水可减少低温冷害的影响,对短时期的—2℃~—3℃低温防冻效果很好,如果温度过低,夜间可在棚外加盖草苫或其他覆盖物,以提高棚内的温度。
20.马铃薯受冻后可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马铃薯受冻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及时浇水,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地温下降,稳定近地表气温,有利于气温平稳上升,稳定棚内温度,并抑制受冻组织脱水挥发,促使受冻组织吸水恢复生机;二是遮阴保护。在棚内搭设遮阴物,防止植株受冻后直接受阳光照射,以避免受冻组织失水干缩,失去生命活力;三是通风降温。马铃薯受冻后,不能立即扣棚升温,只能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给受冻组织以充分时间吸收受冻而脱出的水,从而提高细胞活力,减少组织坏死;四是补施肥料。受冻植株缓苗后,要追施速效肥料,用2%的尿素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洒,尽快使植株恢复生长;五是防病治虫。植株受冻后,病虫容易乘虚而入,危害植株生长,应及时喷一些保护剂和防病治虫的药剂。
21.间作套种对马铃薯商品性有什么影响?
我国是利用马铃薯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较早和较发达的国家,开始于华北平原粮区和粮菜间作区。凡是全年无霜期在5个月以上的地区,都可发展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制度。马铃薯适合与粮、棉、油、菜、果、药等作物间作套种,可变一年一作为二作,二作变为三作甚至四作,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和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因此,马铃薯间作套种越来越受到种植者的欢迎和重视。间作套种对马铃薯商品性没有多大影响,但如果选对间作套种作物,可以减少马铃薯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比如与棉花套种时,可使棉蚜延迟发生约半个月;与玉米套种时,块茎遭地下害虫咬食率减轻76%左右;与玉米和菜豆问套时,由于根系对病菌侵染的物理障碍作用,可使马铃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感染率,由纯作时的8.8%,分别减少至4.4%和2.1%。
22.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在栽培技术措施不当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彼此之间争光和争水肥的矛盾。因此,马铃薯间作套种过程中各项栽培技术,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间作套种作物生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等全面考虑制定。要点是处理好间作套种作物群体中光照、水肥、土壤等因素,使这些因素能符合或满足间作套种作物产量形成的要求。间作套种栽培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间套作物的选择、两种作物间的合理布局以及间套后两种作物间合理的田间管理,这些技术掌握与否,对提高间作套种的产量和效益非常重要。
23.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搭配原则是什么?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常见模式有哪些?
马铃薯能与许多种作物进行间作套种,但如果栽培措施不到位仍然会有争光、争水、争肥等问题,因此在安排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套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并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才能充分发挥间作套种的优势。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搭配原则主要如下。
(1)与高秆作物进行搭配二作区早熟马铃薯植株比较矮,可以与高秆作物例如玉米、棉花等进行间作套种,能显著提高群体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
(2)与喜温作物进行搭配马铃薯喜冷凉气候,发芽出苗需要的温度较低,因此可早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播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
(3)与生育期长的作物进行搭配早熟马铃薯的生育期很短,从出苗至收获仅有60天左右,选择生育期长的作物搭配,可以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尽量减少彼此间的相互影响。
(4)马铃薯不能与有相似病害的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如辣椒、茄子等。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模式主要有:一是薯粮间作套种,以玉米为首,其次是高粱和甘薯等,玉米与马铃薯的间作套种由于田间管理简便,农民易于掌握,因此是目前普及最广的模式之一;二是薯棉间作套种,是棉区一种高效的套种模式,可以促进棉花增产,棉花不少收,多收一季薯;三是薯菜间作套种,可以进行间作的蔬菜种类很多,包括喜温的爬蔓性瓜类如南瓜、冬瓜等,直立型蔬菜如芋头、姜等,耐寒性速生蔬菜如菠菜、生菜等和生长期长的蔬菜如大葱、甘蓝等;四是果树间作套种,马铃薯可以在幼龄果树间进行套种,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4.怎样合理安排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布局?
马铃薯与套种作物间的合理布局是指两种作物在地面空间的布置,使两者之间争光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单位面积上对光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同时,还有利于马铃薯培土,便于田间管理,减少或不导致作物间的需水冲突,通风流畅,以利于二氧化碳流动供应,合理利用土地养分,方便收获等。间套作物的合理布局还应考虑到有利于提早间套作物的播种期,而不至于过度地延长共生期,使间套作物尽早占据地面空间,形成能够充分利用光能、热能、土地等的复合群体。例如玉米与马铃薯间套时,如果将玉米直接套种在马铃薯垄沟中,则玉米出苗过早造成马铃薯遮阴,或玉米出苗过晚造成玉米遮阴而穿不出马铃薯植株层。采用宽幅双窄行玉米与多行马铃薯间套模式,则可不受播期的限制,并能缓解两个作物间遮阴的影响,同时也便于中耕培土、浇水施肥等田间作业,对玉米也可获得最佳的边际效应。
25.怎样合理进行马铃薯与套种作物的田间管理?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其田间管理技术非常关键。首先要选择株型紧凑、早熟、耐阴品种,避免植株间相互遮阴,尽可能地缩短两种作物间的共生期。并且马铃薯要选择脱毒种薯,以充分发挥马铃薯在间作套种中的产量优势。马铃薯和间套作物播种期的确定是决定间作套种成败的关键因子,当两种作物的共生期较长时,套种作物的播种期非常重要,原则上是在不影响正常出苗和生长的情况下,尽量晚播,以缩短两者之间的共生期,避免相互之间遮阴和争夺养分。在后茬作物播种前,要加强前茬作物的肥水管理,及早促进产量的形成,为后茬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对后茬作物进行施肥、浇水,同时前茬作物的茎叶也可作为绿肥埋人土中供后茬作物吸收利用。因间作套种是两种作物在同时生长,病虫害的种类相对较多,发生得也比较频繁。如果是两种作物的某一种病害具有相同的病原,其感病的概率就会相对增加,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在间作套种的田间管理中也非常重要,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且避免马铃薯与具有相同病原菌的作物间作套种,例如茄科类作物辣椒、茄子、番茄等。因马铃薯青枯病与生姜姜瘟病具有相同的病原菌,因此在发生青枯病和姜瘟病的地区,应避免马铃薯与生姜套种。
26.如何发挥马铃薯在间作、套种中的优势?
马铃薯的生物学优势是早熟高产,因此,在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时,能否将马铃薯早熟高产的特性发挥出来,关系到间作套种的效益和成败。充分发挥马铃薯生物学优势的栽培措施主要有:一是品种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早熟高产、株型矮的品种,种薯要使用优质的脱毒种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二是播种前要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并尽可能采用地膜覆盖,提早播种,使种薯早发芽,早出苗,早成棵,早结薯,尽量缩短与间作套种作物的共生期,为下茬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三是运用栽培技术措施如中耕培土,控制浇水,使用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使马铃薯尽早结薯,缩短其生育期,以利于后茬作物产量的形成。
27.为什么说肥料可以影响马钤薯的商品性?马铃薯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肥料?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营养,任何作物都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的需求较大。在栽培过程中,为了实现马铃薯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10多种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参与并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转、分配等生理生化过程,对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每种元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也不能相互替代。缺乏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引起马铃薯生长失调,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商品性下降。
马铃薯吸收最多的矿物质养分是氮、磷、钾,这三种养分是促进根系发育、茎叶生长和块茎膨大的主要元素。马铃薯是含钾较多的作物,一生中需钾肥最多,其次是氮肥和磷肥。除此之外还需要10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钙、镁、硫和一些微量元素,除碳、氢、氧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从大气和水中得到外,其余的元素均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母薯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矿质营养。
28.氮肥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氮素过量或缺氮植株主要有什么表现?
氮素对马铃薯营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生育早期有充足的氮肥,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性,提高出苗率,并能促进茎叶的快速生长,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同化面积大,延长叶片功能期,光合作用旺盛,利于养分的积累,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及干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另据试验证明,氮肥适量可以显著促进块茎的膨大速度,特别是在低氮水平的地块,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氮肥施用过量,会引起植株徒长,田间茎叶相互遮阴,通气不良,光合效率降低,使干物质和淀粉积累减少,薯块品质下降。同时,过旺的茎叶生长抑制了块茎的正常生长,使块茎形成推迟,数量减少,产量下降。种薯生产田过量使用氮肥,能使花叶病毒症状隐蔽,不利于拔除退化株系,同时推迟成龄株抗性形成,病毒增殖、运转速度快,导致种薯退化。
植株缺氮,会加剧植株块茎与叶片、根系之间对氮素的竞争。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呈淡绿或黄绿色。严重缺氮时,植株生长后期,基部老叶全部呈黄色或黄白色,只有顶部有很少的绿色叶片。马铃薯缺氮,不仅造成减产,而且影响块茎的商品性和品质。
马铃薯高产栽培应根据土壤类型,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如果由于缺氮需要追肥时,必须在出齐苗后,早追氮肥,氮肥追施过晚,易引起茎叶徒长,影响结薯。
29.磷肥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植株缺磷主要有什么表现?
磷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抗寒能力和适应性,从而可以提高块茎产量。磷肥充足时,还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幼苗生长健壮,有利于植株体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代谢,促进植株早熟,增加块茎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提高块茎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耐贮性。
缺磷症状初期比较明显,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细弱、僵立,缺乏弹性,分枝减少;叶片和叶柄均向上竖立。叶片变小细长,叶缘向上卷曲,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时,植株基部小叶的叶尖首先褪绿变褐,并逐渐向全叶发展,最后,叶片枯萎脱落。症状从植株基部开始发生,逐步发展到全植株。缺磷还会使根系和匍匐茎数量减少,有时块茎内部发生锈褐色创痕,蒸煮时锈斑处薯肉变硬,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防止缺磷引起的马铃薯减产,在马铃薯播种的同时要施人氮、磷速效复合肥,尤其在酸性土壤、黏重土和沙性土壤播种马铃薯时,更应注重磷肥的补充。
30.钾肥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植株缺钾主要有什么表现?
马铃薯为喜钾作物,需钾量很多。钾肥在马铃薯植株体内主要起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促进光合作用和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与积累。当钾肥充足时,植株生长健壮,茎秆紧实,能减轻倒伏,使叶片增厚,延迟叶片衰老,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此外,钾肥对马铃薯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钾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完全停顿,节间变短,植株呈丛生状;小叶叶尖萎缩,叶片向下卷曲,叶表粗糙,叶脉下陷,叶尖及叶缘由绿变为暗绿,随后变黄,最后发展至全叶呈古铜色。叶片暗绿色是缺钾的典型症状,症状从植株的基部叶片开始向上发展,当下层叶片干枯,而顶部和新叶仍呈正常生长状态。缺钾还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匍匐茎缩短,块茎变小,内部呈灰色,淀粉含量降低。
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缺钾不严重,南方地区较普遍。如果出现缺钾症状,可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每隔5~6天喷1次,直至缺钾现象消失。
31.钙、镁、硫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作用?植株缺钙、镁时主要有什么表现?
钙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钙对马铃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营养元素之一,供植株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土壤有效养分的形成,中和土壤的酸性,抑制其他化学元素对马铃薯的毒害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土壤中一般不会缺钙,但在酸性土壤中补充钙质,中和酸性,对增产有良好的效果。当植株缺钙时,植株的顶叶、侧叶、根尖首先出现症状,表现为叶片变小,小叶边缘上卷而皱缩,叶缘黄化,后期坏死,茎节短缩、畸形,髓部出现褐色而分散的坏死斑点,易发生空心或黑心。
镁是叶绿素的构成成分之一,也是多种酶的活化剂,缺镁时植株生长期显著缩短,叶片的叶脉变褐坏死,影响产量的形成。据报道,在轻质沙土和灰化黑钙土上使用镁肥,对提高产量和淀粉含量有很大作用。
硫是几乎所有蛋白质的成分之一,影响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许多重要物质的形成,一般栽培马铃薯的土壤中不缺乏硫元素。
32.有机肥对马铃薯商品性有什么影响?怎样正确使用有机肥?
有机肥也就是常说的农家肥,有厩肥、堆沤肥、饼肥,泥炭、腐殖酸肥及土肥等。有机肥料中含有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经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因此,马铃薯地块增施有机肥,可以为马铃薯植株提供更多的矿物质营养,并对植株呼吸、光合作用及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有积极影响,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有机肥料可以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环境,预防土壤板结,增加马铃薯植株对干旱、高温、多雨及病原菌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因此,增施有机肥,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同时马铃薯膨大速度快,外观色泽鲜亮,畸形薯比例降低,大薯率和商品薯率比例增加。块茎内淀粉、维生素等含量增加,块茎品质得到改善。同时增施有机肥,还可以降低化肥的施用,提升块茎品质和档次,做到马铃薯的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
有机肥肥效长,养分释放缓慢,一般应作基肥施用,并要求深施,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同时,有机肥要与化肥配合施用,充分保证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有足够的养分供给,从而提高产量。有机肥施用前,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否则极易灼伤马铃薯根系,肥效小,受地下害虫危害严重。
33.为什么氮、磷、钾配合使用才能起到增产的作用?
在马铃薯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吸收量最多,是促进根系、茎叶和块茎生长的主要元素,对产量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氮、磷、钾必须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但也不是说3者都是越高越好或单施用一种肥料即可,必须根据品种、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配合施用,才能使马铃薯产量形成顺利进行。任何一种元素过量或者缺乏都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块茎的产量和商品性。氮、磷配合施用是提高氮、磷肥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报道,两者配合,使磷肥利用率达到18%左右,比单施磷肥提高8%,比单施氮肥增产17.1%。主要表现在二者配合可以促进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防止生长中心过早转移,后期因氮肥的配合可以延缓茎叶衰老,提高光合作用,促进养分吸收和淀粉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如果氮、磷、钾三者配合施用,对马铃薯的增产作用会更加明显。
34.叶面喷肥有什么优点?怎样进行叶面喷肥?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地上部已经封垄,不便于在土壤中进行追肥,并且后期根系逐渐衰老,根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可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的方法来补充马铃薯植株所需要的养分。叶面喷肥就是将肥料或是微量元素,按浓度配成溶液后喷洒在马铃薯的叶片上面,通过叶片的气孔等渗入或吸收。采用叶面喷肥时,肥料喷施于叶片上,各营养物质很快进入叶肉细胞内,直接参与作物的各种代谢活动,酶活性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有利于作物增产,肥料利用率高。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通过叶面喷肥方法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补充植株后期磷、钾的不足,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内淀粉的积累,提高产量和块茎品质性状。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可结合施药防病进行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浓度,避免浓度过大,非常容易“烧伤”叶片,大量元素(氮、磷、钾)浓度以0.1%~0.5%为宜;微量元素(硼、锰、铁、铜、锌等)则以0.05%~0.2%比较合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浓度则越低,反之,则浓度可稍高。喷施次数一般为2~3次即可。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晴天则应在早上9时以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中午和刮风天不能喷肥,以免肥液在短时间内挥发。一般来说,溶液在叶片上停留时间越长,作物吸收越多,效果就越好。
35.怎样根据生产水平确定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确定马铃薯适宜的种植密度,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如何。如果土壤肥沃,水肥条件充足,可以适当减少种植密度,使得马铃薯个体有充分的生长空间,栽培技术上精耕细作,促使植株茁壮生长,以发挥其增产潜力,以高产的个体获得群体的增产。如果当地生产水平差,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病害严重,种植密度则应当密些。
36.种植马铃薯应选择什么样的适宜地块?
1.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不高于8.0)沙壤土或壤土。
2.选择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的地块为宜。
3.选择旱能灌、涝能排的地块。
范文四:马铃薯种植技术
最佳答案 每100克土豆所含营养如下
名 称 数 量
水分(克) 79.8
热量(千卡) 76
能量(千焦) 318
蛋白质(克) 2
脂肪(克) 0.2
碳水化合物(克) 17.2
膳食纤维(克) 0.7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8
维生素A(毫克) 5
胡萝卜素(毫克) 30
硫胺素(微克) 0.08
核黄素(毫克) 0.04
尼克酸(毫克) 1.1
维生素C(毫克) 27
维生素E(T)(毫克) 0.34
a-E 0.08
(β-γ)-E 0.1
δ-E 0.16
钙(毫克) 8
磷(毫克) 40
钾(毫克) 342 钠(毫克)2.7
镁(毫克) 23 铁(毫克)0.8
锌(毫克) 0.37 硒(微克)0.78
铜(毫克) 0.12 锰(毫克)0.14
碘(毫克) 1.2
脱毒马铃薯大西洋栽培技术
一、品种习性:大西洋为油炸加工型品种,生育期从出苗至收获85,90天左右,该品种较感晚疫病,既需冷凉的栽培环境又不耐低温,因此生产中苗期应做好防冻工作,而各个技术环节都应抓好疫病的防治。
二、地块选择与准备:马铃薯是地下块茎作物,需要深厚、疏松因此在地块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疏松的沙质壤土作为栽培田块,在渗水能力较差的水稻田种植,要推行高畦栽培,以利清沟排渍,增强土壤通透性。生产地点应集中连片,以便收购,烟区不提倡发展,
种植区绝对不能与烤烟或其它茄科作物相邻或轮作。田块选择好后进行冬翻晒白,开深沟起
高畦,畦宽90,100cm,畦高30cm,沟宽20,25cm。大西洋需肥量大,每1000kg块茎需吸
收
氮5.8kg、磷2.5kg、钾10.8kg,NPK比约为2:1:4。特别是前中期吸收养分较多,因此要施
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每亩需要1500kg以上,在整畦时施入,化肥选
择氮磷钾含量都为15,的含硫复合肥,每亩50kg,播种前在畦中间开沟施入。
三、种薯的处理:种薯的贮藏应选择冷凉干燥的环境通风贮藏,播种前挑掉病、烂薯
块再进行消毒与催芽,消毒一般用福尔马林1份兑水200份,浸种5分钟后充分摊凉,催芽可
利用室内自然催芽,如播种前10,15天仍未见芽眼,可用1ppm的"九二0"浸种15分钟后捞
起,进入室外湿润沙床或湿润畦中,搭弓形架覆膜借助阳光和温催芽,一般10,15天后可长
出1,2cm的壮芽。
薯块过大在播种前可进行切块处理,以保证每亩所需的播种密度。切块时应保证每块薯
块都要带有芽眼,薯块大小不宜低于40g,切薯块的刀具需准备两把,浸在高锰酸钾溶液中
消毒,轮换使用,切块后切口需沾草木灰消毒,并摊凉8小时以上再进行播种。
四、播种期选择:适期早播可避开后期高温高湿气候的不利影大西洋播种期安排要以
避晚霜冻害和块茎膨大期避开25度以上高温天气为依据。当土层10cm温度达7,8度时,越早
播种产量越高。但是播种过早则极可能遭受冻害影响,在没有防冻保护措施下栽培,大西洋
在零度以下既受冻害,造成绝收,这点各乡镇在示范推广时应反复强调防冻措施的重要性,
切不可麻痹大意。播种过迟,晚疫病发生严重,而且商品薯没有好的市场价格,直接影响
种植效益。
五、播种: 每亩播种量需确保在3000至4000株,实行宽行窄株,每畦播两行,株距
30cm,播种深度5,7cm,种薯在播前进行分选,将芽长相近的薯块安排在同一块播种,播种
时,芽眼朝下,切口朝上,减少烂薯,促进生长发达根系,播后用火烧土拌腐熟猪粪或鸡鸭
粪盖种,然后搭建中膜或地膜小拱棚防寒。出苗后密切注意棚温,棚温过高应及时揭膜通
风,出苗一个月后除去拱棚。
六、田间管理:1、间苗:出苗后及时间苗,每穴保留一根最强壮的幼苗,其余的越
早去除对产量影响越小。间出的苗与不发芽的种薯要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2、追肥:出苗后10天内进行第一次追肥,可用稀薄的人粪尿浇施,以保证马铃薯幼苗
生长所需的氮肥,为中后期的生长打好基础。现蕾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适
量氮磷肥,以满足结薯需要。施肥上应注意适氮增钾,防止光长秧不结薯。如施氮过多表现
徒长,用0.02,硫酸镁溶液喷施,可抑制徒长。
3、排水:田间湿度过大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
度。其方法是高畦栽培,深挖边沟,水沟深度需在50cm以上,而且做到沟沟相通,遇雨能迅
速排走田间积水,同时要防止田间杂草丛生,经常进行清沟,这些工作需在雨季来临前完
成。
4、中耕培土:整个生长过程一般要求中耕2,3次,齐苗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深中
耕,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苗;团棵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和浅培土,以利多结薯;封垄前进行第
三次中耕培土,累积培土厚度为10,20cm,畦高35,40cm,培土能加厚结薯层次,有效提高
产量,同时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5、病虫害防治:脱毒马铃薯大西洋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和叶斑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和地
老虎。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各种农业措施降低田间湿度,出苗后20天起,
每隔7,10天喷一次药,连喷3次以上。药剂选择上推荐使用代森锰锌、雷多米尔、农用链霉
素、杀毒矾等药剂,各种药济的使用一定要轮换使用,应密切关注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时采
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防治虫害则在播种时每亩施入2kg呋喃丹,可起到
较好的防效。
七、收获贮藏: 大西洋成熟期的判断有以下两个方法,一是薯块表面出现密集网纹,
二是茎叶出现枯黄。大西洋薯块采收前4,5天,要割去地上枝蔓,并选择在无雨天气采收,
采收时应注意保证薯块的完整性,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的贮藏环境一定要避光、阴凉、通
风,切不可阳光直射。
马铃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种子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很多种薯专业村、繁种户引进许多新品种,但是由于对新品种种植技术不甚了解,使其种薯生产缺苗断条,腐烂严重,收效甚微,效益平平。为使繁种户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创高产,增效益。我公司进行了实地跟踪服务,聘请专家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最后总结出几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现推广到户,望种植新品种的农民朋友遵照执行,确保“高一优”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近年来市场较流行的新品种有:早大白、鲁引1、荷兰15、中薯系列等这几个新品种,种植时必须遵循如下要点:
一、困种催芽,困种催芽是保证提早出苗,出好苗,苗齐苗壮的重要技术措施,应做到“不催好芽,不下地栽种”。催芽的方法很多,但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播前20天出窖,将种薯放到10-15?环境中,薯堆高40-80cm。用黑布盖上,每5天左右翻动一次,使上下均匀,共2-3次,困种15天。翻动期间严格淘汰病薯,是防止不出苗的关键,待幼芽冒出时将种薯取出,平摊于光亮室内,使其均匀见光,达到白芽变成浓绿色、较粗壮、长度在0.5cm为宜,然后切块。注意必须先困种后切栽子。不许先切栽子,然后装入化肥袋困种,造成栽子未下田就腐烂。
二、切块技术,切块(割栽子)应考虑土壤墒情而定,一般每块不要低于20—25克;每个切块带有1-2个芽眼,切块应有相当厚度,多带薯肉,充分利用顶芽优势。顶芽要纵向切,侧芽要横向切,高产栽培应淘汰基芽(尾芽),以确保种薯高产。切块时,切刀应进行消毒处理,遇到病薯时要换刀在切,常用方法用3%高锰酸钾溶液或来苏儿浸刀,也可用盐水浸刀,边切边挑出病薯,严格防止病薯下田。
三、薯块处理,切完的薯块,切不可立即下田,应立即用敌克松或福美霜或甲霜灵锰锌加多菌灵拌种杀菌,促进薯块伤口愈合,干爽后才能下田,有条件的可用生产调节剂喷洒栽子,凉干成膜后,再下田播种,对种薯起到防止病菌感染浸入,促进植物生长,防病增产的作用。
四、播前选地选茬,马铃薯应选取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的沙壤土,排水良好的平川地或坡岗地。(PH值在5.6—6.5微酸性土壤为宜)周围30m距离内不能种植茄科作物,特别是黄烟。糜谷茬、麦茬、葱蒜茬为最好,其次是玉米、豆茬,提倡种薯地应选南北垅向栽培,东
西垅栽培一般减产二成左右。其它白菜茬、甜菜茬、均不能用来种马铃薯。必须注意有严重药害的地块不能种马铃薯,特别是用过氯嘧黄隆、豆乙合剂、咪唑乙烟酸(普施特)、氟磺胺草醚等的地块,二至四年不能种马铃薯,若种就要严重减产或绝产。
五、播种技术
(1)播期应选土壤深度10cm处,地温在8?以上为宜,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5月8—15日,晚熟品种在5月1 日至5月5日。借鉴物候期作参考,一般选在地气起来后3至5天播种为宜,播种深以8cm为宜。施肥10-12cm深为宜,要种肥分离。
(2)播种时土壤湿度大时(手握成团),芽眼宜向上栽植,湿度中等 时芽眼向上向下均可,湿度过小时,芽眼宜向下栽植,特别干旱时应采取提前引沟,等雨后播种为宜。
(3)由于新品种薯块大,产量高,结薯集中的特点,要求深栽,浅埋,多次覆土,即要求栽在垅沟里,然后浅覆土镇压保墒,避免张口垅,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当出齐苗后,再通过田间中耕作业而逐渐增加覆土层。垅的型状应是大方头型,切忌尖型垅,最好用小方犁覆土。
六、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高产的中心环节,也是控制薯型、减少腐烂、提高种用价值的关键措施。其表现为苗匀、茎粗、薯多、个大,高产实验证明马铃薯种植适宜密度70cm垅距,株距18-20cm,亩保苗在4800—5300株为宜。
七、合理施肥
1、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合理增施腐熟的马粪和过圈肥等农家肥料,配合施用适量化肥,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根据我县实际,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kg,剩余部分结合化肥作种肥施用,常用配方两种:
?尿素5-7.5kg/667?,二铵15-20kg/667?,硫酸钾10-12.5kg/667?或马铃薯专用肥35至40kg/667?。
?最新高产施肥配方底肥每667?用:磁化肥7.5kg、尿素2.5kg、二铵2.5kg、生物钾1kg,活化磷1kg共计17kg,成本约42元/667?,播前地头混合搅拌均匀。
施肥方法:实行种肥分离,用精量播种机播肥,深度20cm,覆土8-10cm。
常规施肥方法最好在播种前将氮肥和磷肥混合掺入腐熟的有机肥中 ,条施沟内,然后播种。
2、适时追肥与防治病害相结合
?在株高10cm需喷强力增产宝5ml加抗病毒1号3ml。加水15kg667?喷洒,要求四轮四档大油门作业(扎根)。
?株高20cm喷洒中华大肥王200g加300g尿素,加水15kg/667?叶片喷。(长秧)
?盛花期之后,应分三至五次用克露或乙磷铝或杀毒矾或甲霜灵锰锌或薯瘟消或薯病疫杀加多菌灵,按剂量每隔七至十天对种薯田进行喷撒防治晚疫病。
?开花后期,叶喷氨基酸微肥或用磷酸二氢钾促进结薯膨大以利增产增收。
八、耕作要求
提倡一耢、两铲、三趟栽培模式,早熟品种要早铲、早趟,花前耕作完毕,为防畸型薯的产生要求宽宽的垅台,窄窄的垄沟,深松35cm此项措施是决定产量高低,薯型好坏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持薯在垅下10cm为宜。
九、防病事项
1、防病要及时:晚疫病在大气湿度85%,温度22-24?易发生流行,一般在开花初期?就要喷药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为防止地上茎叶得病后出传入地下茎块中,造成种薯烂尾部,应及时拔出地上部秧子,这是防止烂薯的一项重要措施,时间一般在8月15日左右,植物初渐黄化时,双脚踩住将秧拔
出后运出地外。
3、防病的同时要注意防虫害,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瓢虫。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防治蚜虫。
十、贮藏办法
贮藏是马铃薯一种生理生化过程,马铃薯淀粉在10—16?时稳定,0—10?时淀粉转化成糖,同时发热,此时窖门应敞开。种薯贮存最佳温度是1—3?,在4—13?时是糖转化成淀粉阶段,此时最适合于淀粉加工,贮藏湿度85%最好;超过85%到93%时,窖易结顶,须用高温喷灯处理,窖内应放上温度湿度计。每天观察一次,发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处理。窖门为进气孔,同时应加出气孔,窖上立个出气炉筒,利用窖门和出气炉筒子的高低差,形成空气循环,窖内保持空气新鲜,种薯贮藏在窖内的高度为:早熟品种在窖内高度为1.3—1.6m,晚熟品种在窖内高度为1.7m,散积堆放时,窖内堆放应平展,避免形成气道,使空气易流通,抑制生芽。袋积应小于2.7m,总体观察贮藏量不能少于窖的2/3,太少易冻,太多易伤热,此十项新技术是确保马铃薯新品种种植成功
范文五: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 铃 薯
一、马铃薯的生物学基础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的天数又叫全生育期。我区有年前播种的习惯,生育期从幼苗出土到成熟或收获为止。
2、生育时期。
(1)发芽期(块茎萌发——出苗)度过休眠期的块茎,在适宜条件下,幼苗突破表皮伸出叫萌发。该期生长中心是芽的生长和初生根的形成。
(2)幼苗期(出苗—现蕾)出苗20—30天开始现蕾。此期以根、茎、叶营养生长为中心。
(3)块茎形成期(现蕾—盛花)约30—40天,该期生长中心是由同化器官的建成转到大块茎的建成,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期。
(4)结薯期(盛花—茎叶枯黄)茎叶逐渐停止生长,基部叶片逐渐变黄,营养物质加速向块茎输送而膨大,该期生长中心是块茎的膨大,物质的转运和积累。
(二)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自花授粉草本植物。
1、马铃薯地下部分
(1)根。属须根系,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由主茎和侧根组成,用块茎繁殖为须根,无直根。
(2)匍匐茎。是由地下主茎节上的腋芽形成的侧枝。它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其顶部膨大形成块茎,向地上生长则形成地上茎。
(3)块茎。为收获的主产品,具有贮存养料和繁殖后代的功能。块茎含有茄素,见光和
发芽后含量增多,薯皮变绿,食用过多会引起呕吐、昏迷等症状。因此变绿的土豆不能直接食用。
2、马铃薯的地上部分
(1)地上茎由块茎芽胚中萌发出来的枝条。
(2)每个地上茎节长出1片叶子。
(3)每个叶腋均可长出一个分枝。
(三)马铃薯需水需肥规律
1、需水规律。亩产4000斤土豆,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需水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盛花期。通常土壤水分要保持在60%以上较合适。水分过多过少,生育受阻,产量降低。
2、需肥规律。据分析,亩产200斤土豆需吸收纯N1斤,P2O50.4斤,K2O2.1斤,N、P、K的比例为1:0.4:2.1。因此,土豆需肥量较大,在N、P、K三要素中,以钾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二、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与整地
1、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较好的砂质土壤。
2、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
3、翻耕深度在15—20公分以上,耙细整平。
(二)合理施肥
1、有机肥。腐熟土杂肥每亩500—1000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
2、无机肥。亩施硫酸钾肥20斤,过磷酸钙30—50斤作底肥,结合作垄沟施或穴施。
3、用尿素10—15斤,播种时作种肥施入,有利全苗壮苗。
(三)播种
1、选种和种薯处理
(1)精选种薯。选择健康、具有本品种特性的鄂薯3号、6号、早大白、克星6号等,薯块大小以25—50克左右为宜。
(2)种薯处理。
a、块薯。切块时应自顶部至脐部纵切,使每块都分布有顶部芽胚,一般50—75克切2块,75—100克切3块,100克以上切4块。切块时,切刀要消毒。
b、消毒。将切后的种薯进行消毒处理,用40%福尔马林1斤兑水200—300斤喷洒薯堆;再用薄膜覆盖闷置2小时,揭膜晾干即可播种。
2、适时播种
(1)播期。我区春土豆适宜播期在12月底—元月上中旬。
(2)不适宜播期的影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如播期过早苗期易受冻害,过晚则产量低,种性差。
3、播种方法
(1)平厢种植:厢宽1.33—2.0米,行距46cm,株距26cm。
(2)高垄双行种植:垄宽1米,高16cm,每垄播两行,株距26cm。
(3)高垄单行种植:垄宽50cm,高14cm,每垄播一行,株距26cm。
4、播种密度
(1)生育期长品种:每亩3500—4000穴,基本苗1.2万左右。
(2)生育期短品种:每亩5000穴左右,基本苗1.5万左右。
(3)平原丘陵区:每亩4500—5000穴为宜,每穴播种薯2—3块。
5、防除杂草
播种后,用50%金都尔或禾耐斯兑水喷雾、盖膜。
(四)田间管理
1、早追苗肥,看苗追施现蕾肥和长薯肥。
(1)幼苗有20%左右出土时,亩施碳铵15斤兑水浇施。
(2)现蕾开花期,亩追尿素15斤。
(3)长薯肥,一般以钾肥为主,亩施钾肥10斤左右。
(4)控制陡长苗,喷施0.1—0.2%矮壮素溶液或多效唑15克兑水30斤喷雾。
2、中耕除草与培土
(1)中耕除草的原则: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
(2)培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两次培土,加厚结薯层。
3、灌溉与排水
(1)雨季。清沟排渍,疏通“三沟”,避免渍害。
(2)旱季。及时浇水防旱。
4、摘苔和打顶
(1)摘花蕾:摘苔可增产17.4%,摘花可增产11.4%。
(2)摘花蕾方法:现蕾开花达30%时,第一次去花蕾,每隔4天进行1次,连续2—3次,用手捏住花序基部向上提捏即可。
(3)去顶:去顶在4月中旬进行。当块茎直径有3—4cm时,去掉顶尖1cm左右即可。
5、病虫防治
(1)虫害。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块茎蛾等。
1二十八星瓢虫。 ○
a、人工捕捉。每天清晨成虫在心叶中不动,趁露水时,手端盆或瓢,内装石灰,将植株成虫滚落石灰中,不能再飞,集中杀死。
b、药剂防治。认准为害状,用防治蔬菜杀虫剂进行防治,每10天喷一次药,连续2—3次。
2块茎蛾。在生长期间,发现为害,可用防治蔬菜杀虫剂进行防治。 ○
(2)病害。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等。
1晚疫病。 ○
a、症状: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上开始呈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叶背面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色霉层。
b、药剂防治。在马铃薯现蕾开花前深入田间调查,如发现中心病株,除拔除扯掉外,立即施药防治,每亩用甲基托布津或白菌清2两兑水100斤喷雾,7—10天进行第二次施药。 2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
a、长江流域受害最重,严重田块产量损失可达80%以上,已成为毁灭性的病害。
b、症状。发病初期,基部叶片尖端萎垂,并自下而上叶片逐渐枯萎,4—5天后全株茎叶萎垂死亡。
c、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推广脱毒薯种植。
6、收获与贮存
(1)成熟表现:茎叶由绿变淡黄色,基部叶片枯黄脱落。
(2)成熟时间:平原丘陵区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3)贮存方法:挖后立即运至通风处晾干水汽,使表皮硬化再进行贮存。
三、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适宜品种。用春马铃薯作种即可。
(二)防止烂种,确保全苗。
1、整薯播种。选择春季马铃薯大小在25克左右为宜。
2、整薯播种的优点:一是防止烂种缺苗;二是减少高温干旱季节时的水分蒸发;三是因不切块避免病害传播;四是单株生长健壮,产量高。
3、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1)播期。平原丘陵区在8月下旬播种。
(2)播种方法。一是阴天整天播或晴天下午4点后播。二是边打穴边播边盖土,深度在13cm。三是每亩播7000—8000穴为宜,行距40—50cm,穴距20cm,每穴播3个。
(3)播种后除草。用50%金都尔或禾耐斯兑水喷雾防除杂草。
(三)加强管理,保证健壮生长
1、注意抗旱排渍。
(1)幼苗出土后出现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抗旱。
(2)生育后期又常遇暴雨,要注意清沟排渍。
2、中耕培土。
发现土壤板结,及时中耕松土并搞好培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