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花未眠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花未眠
1理解文章表达思路脉络
2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1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2了解本文的脉络。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清写作思路 讲读法
讨论法
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在李乐薇那里,竟然成为她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可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说理散文《花未眠》。
二、朗读课文
三、理解重点语句,理清文章的脉络(师生互动——阅读讨论,交流总结)
(一) 读找出文中各段的重点语句,并讨论理解其含义。
明确:1“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自然中的地点一滴的美都是难能可贵的,而人感受到美的能力却是有限的。
2、“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感受美的能力不光凭想象;任何一件细小的东西都可能引发人的美感。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3、“我们仔细观赏画,却不怎么留习欣赏真的花。”
——人们长于观赏艺术美,短于观赏自然美。
4、“他们观察之仔细,不能让人惊讶。”
——对自然美观察之仔细使他们创造出优秀作品,也让人们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领略到自然的美。
5、“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对宗达的写实精神、细致观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6、“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说明与自然美相契全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二)总结归纳本文写作的思路。
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1、引子:发现海棠花未眠,引出谈论话题。
2、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3、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获取美的途径。
4、我们仔细观赏画,却不怎么留习欣赏真的花。——人们长于观赏艺术美,短于观赏自然美。
5、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6、自然闰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欣赏到
结语:照应开头。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花未眠
1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2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1理解本文主旨,2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学习理解本文有关自然美和社会性美的知识。 讲读法
讨论法
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 理解本文主旨。(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讨论解答,得出结论)
1提问:我们阅读的哲理散文较多的是谈的人生问题,如《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死和生命的感悟,而《花未眠》写的好象不是人生范畴的问题,是什么呢?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2提问: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怎样?请用书中的话来说。
明确:原话说“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
3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4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5提问:这倒似乎很容易,就相当于川端康成凌晨忽然发现未眠的海棠花非常美一样。是这样吗?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6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者主要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总结:本文作者阐述了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的是有限的,我们更应该重视一点一滴的美的观点;说明了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无不得益于作者对自然美的仔细观察,得益于将自然美如实地表现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从而也使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人从中领略到自然美和艺术美。
二、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1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2一朵花也是好的。
第一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第二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
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课后记 审批
范文二:花未眠
花未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读,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认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自主学习的这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写的《花未眠》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自读。
2.点拨:文章由一偶然的发现——海棠花未眠,联想开来,引发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由于花未眠,作者感受到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们感受美的能力需要艺术品作为启迪,艺术美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社会的真实美;发现美还得需要一定的条件。
文章形散神聚,画家雷诺阿的话、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作品、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真正黄昏的天空等内容都是由“花未眠”引发的对艺术的感悟。
三、重点提示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①如何理解“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海棠花怒放,作者从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自己的生命意识受到了强烈震撼,他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美丽,所以,他说“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从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起来看,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说的,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③文章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怎样理解?
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他的意图是: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④为什么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点拨:海棠花怒放,向人展示了它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美,当然是美丽的,给人以美感;但花之盛放,也就意味着它的衰落、凋零,再加上川端康成深受日本传统美学中哀婉、幽玄、虚幻因素的影响,并且他的性格又有些忧郁,所以他认为盛放的花,“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四、深入了解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
川端康成2岁丧父 ,3岁丧母 ,7岁祖母亡 ,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 ,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 10 月 ,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 ,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
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 ,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1972年4月16日 ,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
创作
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 ,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 ,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一般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作者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题的作品,从《千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
他的创作,从艺术表现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 ,相继写出两篇纯 属模仿式的小说——《 针与玻璃与雾 》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范文三:《花未眠》..
独舞云间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老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老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老师:对,插花经过艺人对花枝的选择,对花盆花瓶的选择,用造型表达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情绪,达到插花艺术的美。因此下文作者自然提到一些艺术家带给他的美的感受。无论是画家画的手还是表现的肌肤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的美,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看到的是真的手还是画中的手,是他自己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还是画家笔下的狗了。写实是什么?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作者邮箱:
[1]
范文四:《花未眠》
独舞云间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老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老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老师:对,插花经过艺人对花枝的选择,对花盆花瓶的选择,用造型表达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情绪,达到插花艺术的美。因此下文作者自然提到一些艺术家带给他的美的感受。无论是画家画的手还是表现的肌肤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的美,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看到的是真的手还是画中的手,是他自己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还是画家笔下的狗了。写实是什么?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作者163
范文五:花未眠
《花未眠》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三、 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 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 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a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 、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 、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a 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 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 、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 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 、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教学目标
一.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二. 筛选主要观点,揣摩语言。
三. 培养审美意识,提升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代派的开山祖师之一。代表作有《雪国》、《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三、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自读。
2、 整理文章思路:
方法点拨:划出关键句、关键词——概括每节内容——理清全文文思走向—— 概括中心思想
四、学生交流讨论所划的关键句
明确: (1-2)发现花未眠的情景:极美、哀伤,发现人感受美的难度
(3)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4)艺术家认为感受美很难,但发现人可以发展感受美的能力
(5)美靠亲近与反复陶冶而邂逅获得
(6)认真欣赏自然美更为重要
(7)《女人的手》与《勒达像》观察自然极为仔细
(8)宗达画狗有着高尚的写实精神
(9)长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画非常逼真
(10)第一次发现岚山很美
(11)发现花未眠的缘由:独自、凌晨醒来
五、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旨。
主题: 本文作者通过发现海棠花在夜间仍然美丽的开放,顿悟出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强调人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
六、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用学生质疑与教师提问结合的方式)
①如何理解“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孤儿的遭遇使川端康成的童年忧郁悲凉,以致孤独忧郁伴他一生,且常有轻生意识。但他忽然发现盛开的海棠花竭力展示着自己生命的美,颓丧的灵魂受到深深的感染;花尚如此,人何以弃;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喊出“要活下去!” 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从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起来看,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说的,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③文章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怎样理解? 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或“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切入,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
④为什么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点拨:海棠花怒放,向人展示了它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美,当然是美丽的,给人以美感;但花之盛放,也就意味着它的衰落、凋零,再加上川端康成深受日本传统美学中哀婉、幽玄、虚幻因素的影响,并且他的性格又有些忧郁,所以他认为盛放的花,“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七、课堂小结
作者将大量的意象片断通过相关联想有机地组织为一个整体,借“花未眠”为题、为线索、为切入点。
由海棠花未眠为“机缘”,引出对美的思索: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由欣赏花谈到欣赏艺术联想到人们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由花到“两件小青铜像”,到“小狗”,到“繁二郎”的画、长
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肯定艺术家们高尚的写实精神;由“岚山”之美引出:自然总是美的。结尾再照应“花未眠”,表达了:美无处不在,缺少的只是人的审美发现。
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感想。
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3,理解隽永含蓄语句。
二、 重难点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揣摩重点语句的能力。
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1,兴趣导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2,如果给这篇文章配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
轻柔、哀伤的音乐
提问:依据是什么/
学生:(1)根据作者的身世——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抚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 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2)从文中寻找依据:课文中写海棠花“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请划出此句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听音乐朗诵课文
2扫清文字障碍:壁龛(kān) 邂逅(xiè hòu ) 陶冶(táo yě) 迥 (jiǒng) 然 拜谒(bài yè) 不可思议 大吃一惊 难能可贵 不由自主 迥然不同
3提问:我们说这是一篇说理散文,阐述了审美问题,那作者是由什么而引发思考? 明确:(1)清晨发现海棠花未眠 (学生大多只想到这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原因要点拨
2)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问题。
这在文中起到为下文张本并统率全篇的作用。
“常常”说明“我”是善于思考人;“不可思议”说明我思考都是常人难以接受问题;“微不足道”说明思考的都是细小、常人容易忽视的问题。表明作者属于以小见大,能从细微处看
到生活和人生的哲理,而这些都是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有了这一句,下文写自己的发现、感悟和联想、想象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4关于花感悟在同学们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感时花溅泪
宗璞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5理清思路
方法:划出关键句、关键词特别是哲理性、议论性的语句——概括每节内容
l 发现海棠花未眠
l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美
l 自然美是无限。人感受到美却是有限,……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l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
l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l 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花
l 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美。
l 小狗……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l 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l 自然总是美。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明确: 发现海棠花未眠
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 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
4)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作者由花未眠而在美学上得到的思考。
讨论明确:
a 、 自然美是无限,人感受到美却是有限。
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b 、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提问: “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提问:这倒似乎很容易,就相当于川端康成凌晨忽然发现未眠的海棠花非常美一样。是这样吗?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
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c 、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六:再读文本,提出问题
首先要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在已经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同学们对某一段话不理解,或者对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不理解,或者认为文本与作者存在失误,都可以提出来研究。
七:三读文本,谈论解决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1它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美。
2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3 一朵花也是好的。
4繁二郎画、长次郎茶碗和真正黄昏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能力是无止境,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一朵小小的花也能活得这么美,我们人呢?
我们活在世上为了什么?求真、求善,还有?(求美。)
我们活下去,仅仅能发现一朵花的美吗?(当然不是。)
为了寻找更多花的美,我们有必要--活下去,不断发现美、感悟美。
(结合**《卜算子o 咏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
a 、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我们可能错过了美景色,美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不起眼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两朵花、三朵花,甚至更多不仅限于花的美。" 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 啊!
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①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美”,这与下文所说进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能力是极有限,而自然美是无限。“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
②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启发:
“如果说……要活下去”,这个逻辑成立么?
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隐蒇义?
于是,我问: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人。那么“今天”诗人幸福么?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人”背后隐蒇着今天“不幸福,痛苦”味道。
于是,学生立即说:“要活下去“的背后隐蒇着作者“不活下去”的意思。
我说,对,“要活下去“背后隐蒇着作者浓厚“死亡”意识。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孤儿的遭遇使川端康成的童年忧郁悲凉,以致孤独忧郁伴他一生,且常有轻生意识。但他忽然发现盛开的海棠花竭力展示着自己生命的美,颓丧的灵魂受到深深的感染;花尚如此,人何以弃;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喊出“要活下去!”
从一朵花想到人生命,想到人生璀璨,具有强烈珍爱生命意识。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③想到画家雷阿诺话:“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我说,这么说不是明摆着要我们退步么?这是什么怪论?能理解?
-------(学生回答,当然,学生是乱说的,哈)
我指着回答问题学生说:
你读小学时候,想过死么?(没有)
读初中时候,想过死么?(没有,只是觉得读书有点没意思,有点累)
读高中了,你想过死么?(有,很烦,有时候真想死---)
那么,能不能这么说,知识越多,人越成熟了,人”进步了,思考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复杂深刻了呢?学生找到感觉了,学生应该说明白了为什么诗人学者在达到某个领域的高峰选择了自杀。
④ 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明确:以这两个优秀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感受能力是有限。
⑤ 繁二郎画,长次郎茶碗和真正黄昏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六、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 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
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老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老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老师:对,插花经过艺人对花枝的选择,对花盆花瓶的选择,用造型表达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情绪,达到插花艺术的美。因此下文作者自然提到一些艺术家带给他的美的感受。无论是画家画的手还是表现的肌肤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的美,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看到的是真的手还是画中的手,是他自己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还是画家笔下的狗了。写实是什么?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间:1分】
课前:播放配音图片(海棠花图)——气氛渲染
人类上下几千年不懈追求和寻觅的归根结底也无外乎三个字——真、善、美。科学追求真,社会学、伦理学追求善,而文学艺术追求的却是这个亘古不变、永恒不老的美!一个美字竟让无数的文人骚客魂牵梦绕,为之消得人憔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朵花,从一朵花里来看一个美的世界、美的宇宙。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花未眠》。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板书:
花未眠
川端康成
二、课文配音朗读【时间:3.5分】
首先,我来朗读课文1-5自然段,同学们边看课文,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 课文第一句话中的“微不足道的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是指花未眠这件事
② 文章中作者说自己“大吃一惊” ,为什么会惊,惊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发现花未眠;因为发现了海棠花另一种美——“哀伤的美”。
三、研读课文【时间:4分】
【课件】
不可思议(常常)
未眠的海棠(大吃一惊) 提示—— “我”?
花未眠(众所周知)——才明白
作者到底是何许人也?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川端康成。(展示课件)
四、作者介绍【时间:1分】
川端康成,是20世纪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1899年出生于大阪,父亲是医生,幼年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给他终生留下了精神创伤。此后的漂泊生活和多次失恋,使他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
川端康成少年时期就立志成为画家和文学家。1926年发表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从而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前期主要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生活、朴素爱情和执着追求,反映了人的本质和孤独性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非现实性。后期除了表现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以外,还有不少作品颓废色彩极为浓厚,《雪国》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把佛典看成“世界最大的文学”并从日本古典文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还积极学习西方各流派的创作方法。他的小说的另一特色就是重视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而不过多刻画人物的外形和行为,有诗的韵味。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艺术,以非凡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有民族本性的日本灵魂,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2日,73岁高龄的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五、课文分析(继续)【时间:28分】
好的,在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过后,现在看看有谁能帮我理解一下课文中那句“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句话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它盛放,而又是一种哀伤的美呢?盛放的花不是很美的吗?海棠花本无情,为什么会有哀伤?
明确:a 、与作者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有关。 【感】
b 、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彩。(为“花”而哀)
c 、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为人而哀)
d 、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与下文所说的进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从盛放的海棠花之中感到了一种哀伤,这是作者的感受,也是他的感悟,我们说“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那谁能告诉我:作者到底彻悟到了什么?
一、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悟1】
(学生讨论)总结:大千世界并不是缺少美,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可以说: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的存在!自然美是无限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发现,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道出了人在无限的自然美面前的渺小,感受到的美的有限。
【补充】:历史时空落差,生存的落差——寻找哀伤之美的源头(回顾作者简介) 有限与无限——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解释“有限”一词时,以雷诺阿、米开朗琪罗的话为旁证说明。(课件链接) 好!带着你们刚刚的思考,哪位同学来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难句解析】: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①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②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 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③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补充】:“不由自主”渗透出沉沦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涩。包涵着一种生命的必然和使然,生存的无奈和自觉意识。
提问:“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那么,怎样提高我们感受美的能力呢?作者还悟到了什么?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悟2】
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被动) ——(审美机遇)
亲近所得(主动)——(审美态度、需要审美觉醒)
提问:有了邂逅、亲近是不是都很简单,完全具备了审美的条件了呢?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审美基础)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六、小结:【时间:2分】
正因为作者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他能够感悟到一朵花的哀伤之美。他又说 “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从开始的一朵花的“美”到现在的“好”,你们觉得作者的视角、思想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
提示: 开头的“美”是一种纯审美角度的美感,是一种自然美;“好”则是浸入了作者意志、现实态度的关注所得,也可以换为“善”。(艺术美)
七、课外探索:【时间:0.5分】
课文第六到九自然段分别写了罗丹《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画的小狗、坂本繁二郎的彩霞、长次郎的茶碗和日本黄昏的天空,作者写这些的目的相同吗,是什么用意?
第八课《花未眠》(自读课)
(一)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他的作品纤巧细腻,充满诗意;都“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和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其中小说《雪国》的开头一句:“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已成为日本文学名句中的名句。
(二)内容赏析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可以从以下几句中体会:a.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 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2. 作者在第4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答:文中有“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
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这两个句子,其中,“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可从人对美的感受力角度理解。这是为了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3. 文章结构:
(1—2)发现花未眠的情景:极美、哀伤发现人感受美的难度
(3)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4)艺术家认为感受美很难发现,人可以发展感受美的能力
(5)美靠亲近与反复陶冶而邂逅获得
(6)认真欣赏自然美更为重要
(7)《女人的手》与《勒达像》观察自然极为仔细
(8)宗达画狗有着高尚的写实精神
(9)长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画非常逼真
(10)第一次发现岚山很美
(11)发现花未眠的缘由:独自、凌晨醒来
4. 体会有蕴涵的句子
(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理解:a. 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 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理解:美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随意展示出来,让人们轻易就能获得的,但也并非苦苦追求也不能获得。(解释“邂逅”:偶然发现,不期而遇。)它存在于一种机遇,一种接触,一种心灵感应和一种顿悟;没有特定的背景,没有特定的感悟,美就不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亲近事物的热情,有努力提高审美能力的激情。
(3)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理解:a.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 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4)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理解: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模拟试题】
一. 课文内容理解:
1. 文章四次陈述花未眠的情景,其中暗含审美条件的一句是 ( )
A.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B.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C.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D.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2. 海棠花“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对其原因分析毫无依据的一项是( )
A. 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
无关系。
B. 海棠花生就一副哀伤的模样,盛开以后更加明显,进而触及作者心理,引发作者共鸣,所以,有一种哀伤的美。
C. 作者偶然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海棠非常美丽,顿时产生歉疚之情,因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D. 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3. 下列获得美感的认识,与作者观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美感获得主要靠精心思考与大胆想像
B. 获得美感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C. 获得美感需要参与体验与亲近接触
D. 美感获得需要多次体验多次接触
4.“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从作者观点看,不能解说其原因的一项是( )
A.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 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C.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D. 为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5. 结合上下文思考“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一句,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毋宁说”即“不如说”,这句话是相对于“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B. 人感受美的难度确实很大,但只要认真感受美,就可以充分获得美。
C. 如果注意遵循审美的基本规律,人还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感受美的能力的。
D. 人们只要尝试感受美,感受美的能力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6. 下面表格中材料与作者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运用的材料 表达的观点
A. 罗丹的《女人的手》与玛伊约尔的《勒达像》
观察自然极为仔细
B.“我”家的狗与宗达画的狗一模一样
有着高尚的写实精神
C. 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是日本色彩
艺术美有助于欣赏自然美
D. 第一次发现岚山很美
自然美只是某些人看能到
7.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花未眠”,批评当时日本社会中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认真观察社会的弊病,常常出现拙劣之作。因此作者慨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B. 文章通过罗丹与玛伊约尔的创作风格的比较,进一步强调细致观察自然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又通过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我”家的小狗极其相像的叙述,盛赞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C. 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但文章内容却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其实是要强调对“微不足道”的现象的“发现”与“思考”。
D. 作者从凌晨发现花未眠写起,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形象来阐述自己对美与感受美的认识,可谓深入浅出。
8. 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繁二郎的画,主要目的是说明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吗?为什么?
江苏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在李乐薇那里,竟然成为她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可见,生活
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二、朗读课文
三、简要分析
(一)主旨
提问:我们阅读的哲理散文较多的是谈的人生问题,如《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死和生命的感悟,而《花未眠》写的好象不是人生范畴的问题,是什么呢?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提问: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怎样?请用书中的话来说。
明确:原话说“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提问: “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提问:这倒似乎很容易,就相当于川端康成凌晨忽然发现未眠的海棠花非常美一样。是这样吗?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者主要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二)语句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一朵花也是好的。
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 李莉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明确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提高审美能力
2、挖掘语言,理解作者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执著追求
二、重难点
了解触景生情、即事明理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概括事实、归纳主旨的能力,揣摩重点语句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
板书:叙事散文 《背影》
写景散文 《荷塘月色》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作者:川端康成
(二)提问:如果给这篇文章配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
学生:轻柔、哀伤的音乐
提问:依据是什么/
学生:(1)课文中写海棠花“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根据作者的身世——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抚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
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三)、请听音乐朗诵课文(点名三位同学朗诵)
(四)、查字典正音、确定字词意思
壁龛(kān) 邂逅(xiè hòu ) 陶冶(táo yě) 迥 (jiǒng) 然 拜谒(bài yè)
不可思议 大吃一惊 难能可贵 不由自主 迥然不同
(五) 、请快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要想发现美就要认真观察自然,要创造美就要师法自然。
提问:我们说这是一篇说理散文,阐述了审美的问题,那作者是由什么而引发思考的?
明确:(1)清晨发现海棠花未眠 (学生大多只想到这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原因要点拨)
(2)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这在文中起到为下文张本并统率全篇的作用。
“常常”说明“我”是善于思考的人;“不可思议”说明我思考的都是常人难以接受的问题;“微不足道”说明思考的都是细小、常人容易忽视的问题。表明作者属于以小见大,能从细微处看到生活和人生的哲理,而这些都是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有了这一句,下文写自己的发现、感悟和联想、想象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六)、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例阐述审美这个问题,那究竟如何才能提升审美能力呢?
学生总结并适当地做补充:“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即美是不能刻意追求的,但一定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美是独处所得”。
请同学们就其中的一个事例展开讨论,分析它的作用
1、引用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的话
说明:①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②艺术家对美的执著追求,体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的精神
2、将玛伊约尔与罗丹的雕像作比较
说明:对自然美观察之仔细使他们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也让人们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领略到自然美。
3、我的小狗与宗达的画
说明:对宗达写实精神的高度赞扬
4、难句解析:
(1)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明确:这句话是说当时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往往只重视欣赏艺术品或文学作品中的美,只注意从艺术品或文学作品中吸取养料,而忽略了大自然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宝库中吸取养分,他们“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或者“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从下文作者联想到“罗丹和玛伊约尔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妙造自然等,都在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要创造出美的艺术品和文学作品,就得以生活为师,以大自然为师,让自然风物的灵光,透入到人的内心世界,达到融合物我“忘我之境”使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心理与自然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2)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交相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与自然相契合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六)、听音乐,反复阅读倒数第3段,根据文中描述,结合生活体验,并发挥想象,用文字或画笔描绘你心中的日本京都晚霞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本段的用意。
作者邮箱: 1981-comeyeah@sohu.com
花未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奠定(diàn) 葫芦花(hú) 绽放(zhàn) 壁龛(kān)
B.凝视(níng) 夜来香(lái) 海淀(diàn) 苑囿(yǒu)
C.哀伤(hāi) 海棠花(táng) 启碇(dìng) 拙劣(zhuó)
D.石膏(gāo) 合欢花(hé) 钢锭(dìng) 夯筑(bēn)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劳顿 陶冶 机缘 凄惨 B.荞麦 绵恒 布署 岚山
C.启迪 凌晨 盛放 无限 D.留心 欣赏 迥然 篷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是( )
①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局决定立案_______________。
②上级多次派人来_______________这家工厂的财务工作。
③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_______________的燃料和原料。
A.侦察 检查 必需 B.侦查 检查 必需
C.侦查 检查 必须 D.侦察 检查 必须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
奥秘。
B.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五光十色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艳丽。
C.大家回过头来看那石峰,说不出像什么。导游小姐取笑说,像公鸡回头。有
个同志不以为然地直点头:“对,对,像公鸡回头。”
D.翘首西望,海面上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
巧夺天工。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他这个人太果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
B.我说赵武灵王是英雄,因为他不仅仅是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
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C.雅琪将士用不屈的斗志和协作的团队精神化作战斗力,使得劲旅申花怏怏而
归。
D.我现在还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
6.为下列打乱了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②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③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④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⑤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⑥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
则可以领略到本人的肌肤⑦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⑦⑥④⑤③①②
C.③①②⑤④⑥⑦ D.③②①④⑥⑤⑦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3分)
①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②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③(甲)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④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⑤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被迫的情况存在。⑥(乙)不分青红皂白,(丙)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丁)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
和解呢?⑦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7.填入文章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词语是(3分)( )
A.如果 因为 既然 但是 B.如果 因为 只要 那么
C.因为 如果 既然 但是 D.因为 如果 只要 那么
8.作者不同意“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这样的看法,其理由是(3分)
( )
①昭君出塞使匈奴与汉民族的统治阶级之间有了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 ②当时汉族强大,匈奴弱小,双方力量的对比不可同日而语。昭君出塞,是汉
王朝对少数民族友好的表示。
③昭君出塞,改善了封建关系,加强了民族团结。
④昭君出塞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不能视为民族国家的屈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将画线句子改换成语气更强的句式。(3分)
10.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对这段文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叙 B.议论
C.记叙为主,适当议论 D.议论为主,适当记叙
11.文中加___的“这样”“此”各指什么?(4分)
12.文中加曲线的“主要的”“任何”用得好吗?为什么?(4分)
13.本段共有7句话,试分析第二句,第七句在行文方面的作用。(3分)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14~16题。(9分,每小题3分)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
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
道:要活下去!
14.文中第一段提到“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其中这
里说的“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
15.作者大吃一惊的时候是怎样的心境?
16.你如何理解文中“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A (B 中“五光十色”意思指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故结合句意应改为“五颜六色”;C 中“不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该句表示不同意,含有轻视的意味;D 中“巧夺天工”指人工制作的精巧胜过天然。而“苍
山”“洱海”是自然景观,不是人文景观)
5.D (A .“果断”褒义贬用了,应用“武断”。B .“因为他”应置“不仅仅
是”之后。
C .“用”应改为:“把”)
6.C
二、(一)7.D 8.D
9.改为反问句:和亲政策不是比战争好得多吗?
10.B
11.这样: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此: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
12.好。用主要的表明不排除其他非主要因素,用任何强调排除一切被迫因素,
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量。
13.第二句对反面观点针锋相对地予以否定,总领下文。
第七句为全段的结论,作者论述正面观点。
(二)14.如文中提到的海棠花未眠之类的。
15.感到震惊,为自己过去未曾感受到的美,惊异于自己的美的发现。
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