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置顶】微时代:谈谈你对微课程的认识
【置顶】微时代:谈谈你对微课程的认识
在线主持:指导老师 林华
交流主题:微时代:谈谈你对微课程的认识
交流形式:网络交流
参与方法:登录学习页面—主题讨论—选择主题讨论进行回复。 交流内容:提倡原创。切勿从网络上下载他人观点。
学习资料:
把“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说明白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
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二、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2.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4.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
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
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
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三、慕课
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慕课简介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课程范围
MOOC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授课形式
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
测验
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五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范文二:谈谈微课程认识
谈谈微课程认识
【摘要】文中阐叙了个人对微课程的认识,提出了对于微课程的制作、应用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微课程;视频组接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知识。尤其是对于在课堂上吃不饱或听不懂时,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在网络上推出了大量的微课程。
微课程的推出,给教师们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制作一个好的微课程,才是高质量的微课程,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相关的知识。下面针对微课程想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明确微课程的目的
微课程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应用,微学习已开始迅速蔓延,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随时随地的特点以逐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课程教学方法。
一集微课程长度大约在5~10分钟,字数在300字之间,要求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即展示传统45分钟课堂中的一个知识点,突出该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疑难问题。观看微课程,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掌握知识点,强化理解。
二、微课程素材的收集
微课程不是45分钟课堂的一个知识点的简单再现,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文字、声音、图片及视频等素材,制作成微课程,在该课程中举出知识点在生活及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实例来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通过感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液压传动”这个知识点时,应该利用该知识的原理收集或制作好“液压传动”的Flash动画,形像显示液压传动的整过程。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
又例如:在讲授“电磁感应”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将该知识点的实验操作录制视频,录制好相应的声音讲解和并整理好说明文字。
三、微课程构思
范文三:谈谈微课程认识
…
…
…
…
…
…
…
…
…
…
.
交 . . -
谈 谈 微 课 程 认 识
湖南化 工职业技术 学院
【 摘要 】文中阐叙 了个 人对微课程 的认 识,提 出 了对于微课 程的制作、应用的个人观点。 【 关键词 】微课程 ;视 频组接
熊群毓
随 着 网络 的 广 泛 运 用 , 教 育 信 息化 的 发 展 ,学 生 可 以通过 各 种途 径 学 习知 识 。尤 其 是 对于 在课 堂 上 吃不饱 或 听 不懂 时 ,就 可 以通 过 网络搜 索 到大 量 的 学习 资料 ,通过 自 学来 解决 问题 。为 了给 学 生提 供更 好 的教 育 教 学 资源 , 目前 在 网络 上 推 出了大 量 的微 课
程。
微 课 程 的 推 出 ,给 教 师 们 出 了 一 个 难 题 ,如何 制 作一 个 好 的微 课程 ,才 是 高质 量 的 微 课 程 ,让 学 生 通 过 自学 掌 握 相 关 的 知 识 。 下 面 针 对 微 课 程 想 谈 谈 个 人 的 一 些 观
点。
一
明确微课 程 的目的 微课程 不是为微 型教学而开发 的微 内 容 ,而是 以在线 学 习或 移 动学 习为 目的 的实 际教 学 内容 。 随着 网络 的 发展 、智 能 手机 应 用 ,微 学 习 已开 始 迅速 蔓 延 ,微课 程 以其 短 小精 悍 , 随时 随地 的特 点 以逐 渐成 为 了炙 手 可热 的课 程 教学方法 。 集 微课程 长度 大约在 5 ~1 O 分钟 ,字数 在3 0 0 字之 间 ,要 求语 言精练 ,通俗 易懂 。 即 展示 传 统4 5 分 钟课 堂 中 的一个 知 识 点, 突 出 该知 识 的重 点 、难 点 及疑 难 问题 。观 看微 课 程 ,可 让 学生 通过 课 前预 习或 课 后 复习 ,掌 握知 识点 ,强化理 解 。 二 、微课 程素材 的收集 微 课程 不 是4 5 分 钟课 堂 的一个 知 识 点 的 简单 再 现 ,而应 该 是 收集 有关 文字 、声音 、 I . 镜 头变换 图片 及视 频 等 素材 , 制作 成微 课程 ,在 该课 在 同一 主体 的情况 下 ,一 个完 整动 作 常 程 中举 出 知识 点在 生 活及 工作 中的实 际运 用 常不 是 只用 一个 镜 头描 述 ,而 是 由几个 从 不 实例 来进 行 说 明 ,使 学生 能够 通 过感 观 的认 同角 度 、并 可 能是 用不 同 的景 别拍 摄 的镜 头 连接而 成 的。 识 ,更好 的理解 掌握知识 。 例如 :在讲授 “ 液 压 传 动 ” 这 个 知 识 例如: “ 制作 交叉 双 绞线 ”的微课 程 中 点 时 ,应 该利 用该 知 识 的原理 收 集或 制 作好 就应 该 调整 镜 头 ,镜头 可 以 “ 切换 ”、 “ 淡 划像 转换 ”等 。 “ 液 压传 动 ”的F l a s h 动 画 ,形像 显示液 压传 化 ”或 “
动 的整过程 。这 是传 统 教学无法 实现 的 。 2 . 添 加文字 又 例 如 : 在 讲 授 “电磁 感 应 ” 这 个 知 对 于 一个 微课 程 如果仅 仅 是 一个 视频 还 识 点 时, 可 以将该 知 识 点 的实验 操作 录 制视 是 不够 的 ,应 该添 加 上相 应 知识 点的 文字 及 频 ,录 制好 相 应 的声 音讲 解和 并 整 理好 说 明 强 调重 点 、难 点等 ,文字 的颜 色 要醒 目,文 文字 。 字大 小 要 与整个 画面和 谐 ,不 能 太大 ,更 不 三 、微课 程构思 能太 小 ,要 让 观众 看 得清 楚 。文 字位 置最 好 集微 课 程就 像 一集 小 电影 ,是 通过 蒙 放在 下 方 ,或 是版 面 的空 白区域 ,不 要影 响 太奇 技 巧将 零 散 的素材 组 接成 一 个完 美 的视 观看视 频 的效果 。 3 . 音 频处理 频短 片 。视 频 设计 不 是将 各种 素材 剪 辑 简单 的连 接 ,应 该 是通 过 运动 的屏 幕 场景 表达 具 如 果音 频 不是 视频 自带 的,应 该在 微 课 有逻 辑 关 联的 信 息 如何 根据 我 们 的教 学 目 程组 接 后 ,根据 课 程 内容 添加 上相 应 的声 音 的 ,利 用 手 中的素 材 设计 出一个 完美 的 微课 讲解 ,并添 加到视 频 中。 程 ,本人认 为应 该做到 以下三 点: 六 、微课程 的测试 I . 教 学设计 微 课 程 视 频 制 作 好 后 ,要 播 放 测 试 一 教 学 设计 是关 键 环节 ,也是 教 学思 想最 下 ,看 整体 效 果 ,如 有不 如 意的 地方 及 时修 直接 和 具体 的表现 ,是最 能 体现 教 师 的教 学 改 ,最 好请 同行 或学 生帮 助 指 出不足 ,加 以 经验 和 教 师个 性 的部 分 。教 师在 微课 程 中应 改 正。 该 是 以一对 一 的形 式 面对 学 生 ,教 学 中应 该 七 、微课 程的 开发团 队 站在 学 生 的立 场分 析 问题 ,根据 问题 引导 学 因 为 一 集 微 课 程 只 是 一 个 知 识 点 的 再 生解 决 问题 。 现 ,而 对 于 一 本 教 材 的知 识 点 有 几 百 上 千 2 . 结构设 计 个 。 教 师 本 身 工 作 繁 忙 ,要 用 业 余 时 间 开 在 结构 设 计 中 ,要设 计 出微 课程 由几个 发 微 课 程 是 一 项 巨大 的 工 程 。可 能 一 本 教 板块 构 成 。每 个板 块 包括 哪几 个 部分 ,每个 材 的微 课程 还 没有 来 得及 开发 完 成 ,又要 换
、
一
部 分 涉及 什 么具 体 内容 。一 集微 课 程包 括 了 片头 、 问题 引入 、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疑 难 解答 、小结 等 。 例 如微 课程 “ 液 压 传动 ”的结 构 ,可 以 包括: “ 导 入 ”、 “ ‘ 液压 传动 ’
动 画 ”、 “‘ 液 压传 动 ’ 原理 讲解 ”、 “ 疑 难 问 题 ”、 “ 小结 ”5 个板 块 。 3 . 版面 设计 个 好 微 课 程 作 品要 将 许 多 许 多 的 素 材组 接 到一 起 ,就 必 需将这 些 素材 所表 达 的 内容 在 理念 上整 合 成一 个新 的含义 。也就 需 要为 这 些 了素材 共建 一 个和 谐 的画 面才 能 吸 引观 众 。对 于一 个微 课 程应 该 统一 布局 、风 格 、主 色调 、文字大 小颜色及 画面 大小等 。 四 、脚 本的编 写 微 课程 构 思完 后 ,可 能根据 构 思编 写脚 本 ,在 脚本 中详 细 展示 微课 程 的教 学过 程 及 画面构 图 , ‘ 为 后续 的影片 制作打下 基础 。 例 如 :在 “ 液 压传 动 ”视 频展 现 时 ,在 屏幕 下 方 出现疑 问, 引导 学生 思考 ,在 “ 液 压传 动 ”原 理讲 解 的过 程 时 ,在屏 幕 下方 出 现知识 的重 点、难 点等文 字说 明。 五 、影片制 作 经 过前 期 的准 备工 作 ,总 算可 以开始 制 作微 课 程影 片 了 。那 么我 们可 以根 据 编写 好 的脚 本 文件 ,按照 脚本 中的 设计 一步 一步 地 设计影 片画面 。
一
教 材 了 。另一 方面 ,如 果 每个 老师 都去 开 发 自 己每 一 门课 的微 课程 ,要耗 费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一 个人 的力 量是 有 限 的 ,所 以建 议 微 课 程 的开 发应 该 以一个 团队为 单位 ,共 同开 发 。在 开 发 的过程 中 ,老 师们 会遇 到各 种 各 样 的难 题 ,有 了团队 的协 作 ,也不 会 因遇 到 困难 而半途 而废 了。 八 、微课 程的应 用 微 课 程 的开 发 , 一 个 人 一 个 思 路 , 有 好 有坏 ,如果 花 了大量 的时 间和经 历 开发 出 的微课 程 效果 不尽 人 意 ,为什 么我 们 要大 家 都 去开 发 微课 程呢 ?我 们 大部 分教 师不 是 演 员 ,不 是 计算 机专 业人 员 ,视 频制 作 肯定 有 不 如意 的 ;我 们不 是 下 岗人员 ,还 有很 多的 教 学科 研 工作 要学 习研 究 。为 什么 不 能提 取 别 人制 作 好 的作 品来使 用 呢 ?只要 能够 达 到 教 学 的 目的 , 同时 也节 约 了成 本 。启 不是 一 件 一劳永逸 的好事 呢 。 微 课 程 是 在 继 承 传 统 教 学 的基 础 上 发 展 起来 的一种 新 型教 学资 源 ,为 学生 提供 了 “ 解 惑 ”而非 “ 授 业 ” 的在线 资源 ,它 为学 生 自主 学 习提 供 了一 条捷 径 ,现 在乃 至将 来 将 会有 越 来越 多 的人 喜欢 它 ,并 不 断地发 展
它。
参考文献 【 1 】 刘珍 芳, 昝辉编著 多媒 体教育课件的设计与成效( 第1 版) 叽水利
水 电出版社, 2 0 0 9 . 『 2 2方其桂. ] 多媒体 C A I 课件制作 实例教程( 第1 版) 【 . 清 华 大学出版社, 2 0 0 8 . 【 3 1 刘惠芳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 第2 版) 口 咽. 清华大学
出版 社 , 2 0 0 8 .
h t t p : / / b a i k e . s o . c o m/ d o c / 5 4 0 6 7 9 9 . h t m1 .
作者 简介 :熊群毓 ( 1 9 7 1 一) ,女,湖南株 洲人 ,湖 南化工职业技术 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计算机信 息
技 术及职 业教 育研 究。
一
屯 子 世 拜 一3 9 7 —
范文四:谈谈你对《教育学》这门课程学习的认识
我们的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的成长既是教育展开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归宿。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等。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并掌握这一门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反映在下诉几个方面:
一、 学习《教育学》是提高自己的职业认识,树立科学教育观的需要
教育观是对教育的根本观点,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不同的教育观将会影响到我们对教育的本质、意义、作用和方法的认识以及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育观是教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的从事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的认识,树立科学教育观,并且增强我们的教育信念。
二、学习《教育学》是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方法和技术及其运用原则的需要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只有对教育的规律有了深刻地认识,才能在具体繁复的教育工作中,更有预见性和全面性,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掌握了教育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我们还要与实践操作中具体的方法、技术联系起来,这是我们教师专业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方法和技术用活、用好。
三、学习《教育学》是正确制定教育方针的需要
教育方针政策的科学化,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合格成员的重任。为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我们就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因此,为了正确制定和贯彻教育方针,都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基础理论,掌握教育科学规律,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学习《教育学》是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同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培养出未来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教育改革是严肃的科学事业,我们应当坚持学习《教育学》基础理论,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
五、学习《教育学》是进行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教育学科的建设关键是队伍问题。学习《教育学》能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学会一定的技术方法,培养专业思想等方面都有切实的帮助,对于提高我们的素质水平以及教育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阐述的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它对各门教育学科都有重要的知道意义,学好《教育学》有助于对教育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深入研究。总之,为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制定和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总结教育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自觉掌握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以及深入学习研究各门教育学科,都应该认真学习《教育学》基础理论。
范文五:谈谈你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谈谈你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新课改已经进行好多年了,而在课改进行中体育课改又走在了前列,如何更好的理解认识课改要求是每一个基层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下面就课改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一下探讨。
1、课改观念
在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强调的主要是“落实三基”和“为国家输送运动后备人才”,在我们体育教师工作质量评定中,锻标的达标率是多少、学校在市运会里名次是多少、是否有为少体校培养输送运动人才等都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只重视竞技体育,而忽视多数人的健康,而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则只是用“是否上过市级或区级公开教学一节以上”和检查“备课笔记是否齐全”来表达,并没有“学生健康状况是否提高”这一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大部分体育教师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引导下,更多的在做全力以赴地为培养运动尖子而努力,为写一张完美无缺的公开课教案而钻研,为展示自己的优良教学组织能力而准备。
实施新课程,我们必须逐渐接受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未来人才走向社会、为社会健康服务四十年乃至五十年的重要方面,是落实“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组成部
分,因此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与其它所有课程一起,共同担负起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而不是用自己单纯学科的肩膀去挑起这样的重担,体育再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一门经过学科之间整合后形成的课程。
2、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何而来
实施了课程改革,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观念也改变了。但我们许多基层体育教师却不知道怎么上课了,因为没有了规定的教材(教学内容)。这就涉及新课标与旧的教学大纲的根本区别的问题,应当说,实施新课改后我们教师更加辛苦了,因为教学内容需要靠教师自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如何才能在“目标引领内容”的原则下选择内容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贴近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材,因为对于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头脑中固有的知识通过联想,改造成具有生活气息的、学生熟悉的内容。
2》提高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很难持久的。为什么时尚运动如此吸引人们去积极参与呢,是因为它是技术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强呢,还是它的兴趣性、动感性、变化性强,我们能不能把一些技术性强、难度高的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的方式再去教,而非要让学生在不喜欢的状态下去勉强学习呢,
3》主题情境:游戏是体育的本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游戏是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有效手段之一。
4》器械的功能拓展:我们对许多现成器材的认识只限于它的原有功能,如垫子是用来滚翻的??这是由于器材在我们的眼里都具有专项的功能。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把任何一样器材看成一样陌生的物品,再来想象一下它到底有多少种玩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置顶】微时代:谈谈你对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