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兰州新区食物中毒事件系沙门氏菌引起 57名患者仍在住院留观3月13日,本报报道了兰州新区秦川镇龙西村因为一村民家举办父亲祭日宴会,3月12日晚上9时许,上百人陆续出现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事发后,甘肃省、兰州市卫计、食药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协调医院对患者全力展开救治。昨日下午,记者从兰州市卫计委应获悉,经兰州市疾控中心调查检测,确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顺30多人发生食物中毒 罪魁祸首是副溶血性弧菌2013-8-2 10:44:46
泰顺宾馆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30多名顾客在该酒店用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目前仍有5名患者住院治疗。 据了解,黄先生一家于7月28日在泰顺宾馆举行婚宴,酒席摆了8桌,共宴请80多名亲朋好友。“当天中午和晚上我们都在泰顺宾馆用餐,晚上10点以后就陆续有人拉肚子。”黄先生的妹妹告诉记者,由于腹痛难忍,29日凌晨1点多,有15名宾客先后被送入泰顺县人民医院就诊。29日上午,除在泰顺就诊的患者外,苍南等地的宾客也有出现轻度腹泻,在当地卫生院就医。根据统计,共有36名宾客在喜宴结束后发生腹泻呕吐。 29日凌晨4点多,泰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县疾控中心、卫生局等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取证。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可能是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在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了副溶血性弧菌。”泰顺县疾控中心主任王晓杰表示,7—9月为副溶血性弧菌高发期,高温天进食腌渍品或海产品很有可能引起感染。据黄先生回忆,当天菜肴包括蝤蛑、龙虾、鲍鱼等诸多海产品,目前打包的剩菜也已送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泰顺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蓝德云告诉记者,在该院就诊的25名患者中,症状均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还有部分出现发烧。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和指标检查,初步断定为急性肠胃炎,属于轻度食物中毒。经过输液治疗,已有20多名患者痊愈,目前住院的5名患者近两天内也可以出院了。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7日确认,因为食用遭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全美已有72人患病,其中13人死亡,另有3例死亡疑似病例。这是美国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李斯特菌是老年患者的杀手,死亡率高达20%。据悉,美国此次疫病的死者平均年龄为78岁。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全美18个州出现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科罗拉多州报告感染病例最多。截至27日,已有15人染病。此外,得克萨斯州14人染病,新墨西哥州10人,俄克拉何马州8人。 13人确认因感染李斯特菌死亡。另有3例死亡病例疑似与李斯特菌存在关联,分别发生在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和怀俄明州。这是美国10多年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数字超过3年前的花生中毒事件。当时,700多人因食用受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患病,其中9人丧命。据悉,患者患病时间均不早于7月31日,其中13名死者年龄介于35岁至96岁之间,死者平均年龄为78岁。目前,美国地方卫生官员仍在调查与李斯特菌感染有关的死亡病例
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2010年10月7日上午9:00,肥东县某酒店办婚宴后陆续有2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分析和实验室的病原菌检测,确定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2010年10月7日上午9:00,肥东县某酒店办婚宴后陆续有25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根现
场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分析和实验室的病原菌检测,确定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志贺氏菌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
椰毒假单孢菌食物中毒
结肠耶尔森氏菌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枯草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结肠弯曲菌食物中毒
范文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细菌为:( )
A.变形杆菌
E.副溶血弧菌
2、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主要治疗措施为:( )
A.及早使用抗菌药物
C.及早应用多价抗毒血清 B.洗胃、灌肠 D.及时按消化道隔离病人 B.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沙门氏菌
E.根据患者情况对症治疗及时补充液体
3、下列哪项不是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
A.病人均有传染性 B.潜伏期短,起病急 C.常集体发病
D.有共同进食可疑食物史 E.夏秋季多发
4、有关胃肠型食物中毒治疗,错误的是( )
A.应常规进行止吐、止泻治疗 B.补液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C.抗生素用于伴有发热等中毒症状的病人 D.无脱水表现的也可给口服补液
E.有些食物中毒应给予消化道隔离
5、下列能引起血性腹泻的细菌为:( )
A.侵袭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E.产毒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6、能引起过敏症状的病原菌是:( )
A.沙门氏菌 B.变形杆菌 C.副溶血弧菌
D.大肠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7、神经型食物中毒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
A.洗胃 B.清洁灌肠 C.吸氧
D.应用多价抗毒血清 E.使用大剂量青霉素
8、关于肉毒毒素,下列哪项不正确?( )
A.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 B.为嗜神经毒素
C.主要作用于颅神经核、外周神经等 D.可导致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
E.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胃酸及消化酶可将其破坏
9、病人23岁,进食变质罐头后14小时出现全身乏力,头疼、头晕,继之出现视力模糊、眼肌麻痹,疑为肉毒中毒,最重要的治疗是( )
A.应用青霉素 B.应用多价抗毒血清 C.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D.米醋灌肠 E.盐水洗胃
10、关于侵袭性细菌性食物中毒,下列哪项是错的?( )
A.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形成溃疡 B.可有发热
C.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 D.腹部绞痛 E.粘液脓血便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D.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1、关于神经型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中毒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 B.患者神志不清,感觉正常,无发热
C.有眼肌、咽肌瘫痪,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D.突然起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E.婴儿患者首发症状常为便秘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常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细菌有:__________,副溶血性弧菌 ,___________ ,
变形杆菌, _____________。
2、胃肠型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有:内毒素,_______ ,侵袭性损害,_________。
3、神经型食物中毒是因进食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表现。
三、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
1、感染型食物中毒:
2、神经型食物中毒:
3、毒素型食物中毒:
四、问答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2、感染型食物中毒与毒素型食物中毒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一、单选题
1、D
2、E
3、A
4、A
5、C
6、B
7、D
8、E
9、B
10、C
11、B
二、填空题
1、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2、肠毒素 过敏反应
3、肉毒杆菌外毒素 ,眼肌及咽肌瘫痪
三、名词解释
1、感染型食物中毒(infectious food poisoning) 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细菌在肠道繁殖,并向外排菌造成传染,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2、神经型食物中毒(clostridium botulinum food poisoning) 指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3、毒素型食物中毒(toxinic food poisoning) 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食入这种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无发热而有急性胃肠炎症状,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四、问答题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有以下流行病学特征:
1、多发于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的夏秋季节。(1分)
2、突然发生,病例集中,潜伏期短,最后一例发病不超过最长潜伏期。(1分)
3、常呈集体发病,能找到共同的可疑食物,病情轻重与进食数量有关,未进食者不发病。(2分)
2、感染型食物中毒与毒素型食物中毒有什么不同?
答案要点
1、感染型食物中毒细菌在肠道繁殖,向外排菌,有传染性,同时有感染中毒表现。(2分)
2、毒素型食物中毒进食的为细菌的毒素,无传染性,一般无感染中毒表现。(2分)
范文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例 1
本地中学食堂一次 699人进餐,餐后发病 192例,发病率 27.47%,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中 24例因脱水、酸中毒住院治疗。潜伏期最短 3h ,最长 10h , 平均 6h , 病程 2~4d 。 该食堂主食为新蒸的大米饭, 而熟菜则由 8个卫生条件极差的摊贩供 应,为炒洋芋丝、条粉、酸菜汤等。病人的粪便、呕吐物经当地疾病控制中心鉴定,均有金 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问题:
(1)试从临床和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并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
(2)对比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不典型或差异之处。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本案例在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中存在哪些欠详细或缺陷之 处?
病例 2
本院收治肉毒梭菌中毒 4例。进食污染的自制豆豉共 6人, 3人来自同一家庭, 3人为本单 位同事。食用后发病 5例(1例在外院因呼吸麻痹死亡)。潜伏期 3~14d ,平均 6.5d 。临 床表现:4例均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于进食后 3~14d 先后出现头昏、头痛、眼睑下垂、复 视、四肢乏力, 2例出现瞳孔扩大、语言障碍、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抬头无力、呼吸困难, 1例出现呼吸麻痹。剩余豆豉制品经当地卫生防疫站细菌培养结果为 A 型肉毒梭菌生长。动 物实验:将豆豉清液注入小白鼠体内 10~12h 后出现眼睑下垂、四肢麻痹、呼吸衰竭死亡。 先后应用肉毒抗毒素 A (1~2万 IU )、 B (5000U ~1万 IU )两型以及单独应用 A 型肌注或 静滴,每日一次,入院后 15d 均痊愈出院。
问题:
(1)试从临床和流行病学角度分析本案例的诊断依据。
(2)如果你在周围人群中最早发现上述类似病例,并怀疑是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作为一名 主要抢救人员,应该紧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病例 1
(1)试从临床和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并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
这是一起较典型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型暴发流行的案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 炎,病程短(2~4d ),恢复快;符合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生于秋季,发病突然, 时间集中, 潜伏期短,发病限于进食同一批污染食物者, 停止进食受污染食物,疫情便可控 制;病人的粪便、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明确病原的关键。
(2)对比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不典型或差异之处。
本案例潜伏期最长达 10h ,病程 2~4d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不超过 5h ,病程 1~2d ;本案例中有发热患者,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体温一般正常;金黄色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者呕吐较剧烈,而在本案例中表现并不突出。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本案例在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中存在哪些欠详细或缺陷之 处?
由于是案例报道,刊登的篇幅有限,因此报道内容有一些欠详细之处:体温高低分布, 呕吐物及其剧烈程度,腹痛的部位、轻重,腹泻的剧烈程度及大便性状,发热、呕吐、腹痛 和腹泻发生的时间先后等。 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 发生食物中毒案例后未能及时追查并保留 供应的食物样品备查是缺陷之一, 可能与医护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或警惕性不 高有关,直接影响流行病学进一步调查认证。
病例 2
(1)试从临床和流行病学角度分析本案例的诊断依据。
这是一起较典型的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案例。 临床上表现为起病突然, 有典型 的神经系统表现如眼肌瘫痪、吞咽发音困难、 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麻痹等, 应用多价抗毒血 清及对证治疗的患者均痊愈。符合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突然,症状类似,时间集 中,发病限于进食同一种污染食物者,停止进食受污染食物, 疫情便可控制;污染食物中检 出肉毒梭菌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2)如果你在周围人群中最早发现上述类似病例,并怀疑是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作为一名 主要抢救人员,应该紧急采取哪些措施?
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如下:
(1)将已出现症状的进食者就地收治,并进行严密观察和抢救治疗(包括正确洗胃、 导泻、灌肠,正确应用多价抗毒血清,防治吞咽、呼吸困难等);
(2)立即封存并禁止继续售卖和食用可疑食品,同时保留样品送检;
(3)立即通知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
(4)同进食而未发病者应立即注射多价抗毒血清 1000~2000IU ,以防止发病。
范文四: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一、中毒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短,12~14h
②胃肠道症状多见: 头疼、恶心、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腹痛
③发热
④一般3~5d内迅速减轻
⑤病死率低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两季(5-10月),其中7-9月发病率高
(2)发病影响因素:①活菌数量;②菌型;③个体易感性
(3)中毒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
三、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
①加强卫生监督,防止肉尸受到污染,防止已污染畜禽肉进入市场,加强肉类食品各环节的卫生管理。
②注意操作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③食品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健康检查
(2)控制繁殖:低温储存、缩短储存时间
(3)食用前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蒸熟煮透;水果蔬菜等食前彻底清洗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地区分布特点:日本及我国沿海地区高发
2.季节性: 6~9月高发
温度、湿度、海产品上市
3.易感性:青壮年 病后免疫力不强
4.引起中毒的食品与污染来源:
①食物种类:海产品 盐渍食品
②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Ⅰ.海产品带菌率高,尤其夏季;Ⅱ.人群带菌者对各种食品的直接污染;Ⅲ.间接污染:炊具,蝇类带菌污染食品。
二、临床表现:
(1)发病急,潜伏期一般11~14h
(2)主要症状:
①腹泻(水样便、重者黏液便、黏血便) 、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
②恶心、呕吐、头疼、发汗、口渴
(3)一般2~3d恢复正常
(4)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死亡
三、预防
? 对症治疗为主
防止污染
控制繁殖——低温贮藏
杀灭病原菌
①海产品——煮透 100℃ 30min
②凉拌食物——清洗,食醋浸泡10min /100 ℃ 沸水中漂烫
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①季节性特点:夏秋多发
②食品种类: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多见
③污染来源:粪便;二次污染
二、临床表现
(1)侵袭型——病死率高
①潜伏期2~6w
②胃肠炎症状
③孕妇:流产、死胎
④新生儿:脑膜炎、智力缺损
⑤免疫缺陷:败血症
(2)腹泻型——腹泻、腹痛、发热
三、治疗和预防
? 对症和支持治疗,抗生素
①控制繁殖:加热>60℃ 10min;酸性条件pH<>
②冰箱冷藏的熟肉制品及直接入口的方便食品、牛乳等,食前要彻底加热,彻底处理食物中毒者的粪便。
③避免由人?人粪便?污染食品
④所以已被感染的人员不要接触食品的调理工作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特点:夏秋季多见
2.食品种类:乳类及乳制品、肉类、剩饭
3.污染来源:广泛分布自然界,食品的污染源主要是带菌的人和动物
4.肠毒素形成:①食品种类和性状;②37℃左右温度下存放于通风不良、氧分压降低时,肠毒素易于形成;③食品受污染程度越严重,葡萄球菌繁殖越快,越易形成。
二、临床表现
1. 起病急骤,潜伏期:短 2~4h
2.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 呕吐最为显著。虚脱、肌痉挛、严重失水
4. 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
5. 1~2d 恢复正常。儿童敏感
三、诊治和预防
?根据一般急救处理原则,对症为主
1.防止金葡菌污染食物
①防止带菌人群对食品的污染
②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奶牛应妥善处理:防止葡萄球菌对奶的污染
③对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进行合适处理
2.防止肠毒素形成:低温通风条件储存;食用前充分加热
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季节:夏秋季
2.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沙门菌相同
3.污染来源:粪便·水源、土壤·食物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胃肠炎型、急性菌痢型、出血性肠炎
三、诊治和预防
1.对症和支持治疗
2.重症患者尽早使用抗生素
3.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杀灭病菌
加热> 75℃热处理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特点:4~5月
2.地区分布:A型~新疆 B型~草原地区 E型~青海 F型~欧、亚、美洲海洋沿岸
3.食品种类:家庭自制谷类或豆类发酵品,越冬封存的肉制品
4.污染来源:污染食品·发酵过程·芽孢产毒 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二、临床表现
1.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胃肠道症状少见
2.潜伏期 12~48h 越短,病死率越高
3.对称性脑神经受损症状
①头痛、头晕、乏力、走路不稳
②视力模糊、瞳孔散大
③对光反射迟钝,语言不清、吞咽困难
④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死亡
4.经及时治疗,4~10d可恢复
三、预防
1.卫生宣教:改变生食习惯
2.食品原料加工彻底清洁处理,加工后低温贮存,避免再污染。
3.食前彻底加热。
4.罐头生产,严格执行卫生规范。
志贺氏菌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多发生于7~10月
2.食品种类:主要是凉拌菜
3.食品污染及中毒发生原因:①从业人员手污染食品;②熟食存放不当
二、临床表现:似菌痢
? 症状为腹痛、腹泻(粪便中可带血)、发热、呕吐,潜伏期1~7天。
三、预防措施:避免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从业人员上岗,食品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严格洗手,消灭苍蝇。
范文五: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五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系指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两大类。
第一节 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与常见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原则。
2.熟悉不同细菌所致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实验室检查;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机制与分类;肉毒杆菌的理化特性及其发病机制。
3.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的特性及其致病机制;预防与控制原则。
第二节 教材内容精要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1.病原与流行病学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常见有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等。以沙门菌属最常见,其中又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霍乱沙门菌等为多。夏秋季多见,常有同食者集中发病现象。
2.传染源与食物 不同细菌所致食物中毒的传染源不同,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传染源为家畜、家禽及鼠类等;在我国,肉、蛋类(尤其是皮蛋)及其制品是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传染来源。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传染源主要是鱼、虾、蟹等海产品,以及含盐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咸肉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带菌者,主要是食用被变形杆菌污染的鱼、肉、蟹等食品。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带菌者。
3.发病机制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分毒素型、感染型和混合型3类。发病与否与进食细菌或毒素的污染程度、进食量和人体抵抗力有关。
4.临床表现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腹泻轻重不一,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多为绿色黏液便,具恶臭,少数可呈脓血便。副溶血性弧菌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可出现血水样或洗肉水样大便。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诊断 主要依靠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表现急性胃肠炎,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6.治疗与预防 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菌治疗,预防应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做好卫生宣教等。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
又称肉毒中毒,为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病原为肉毒杆菌,有7种血清型,对人致病的为A、B和E型,其致病的外毒素为一种剧毒的嗜神经毒素,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患者神志清楚,感觉正常。重者可致延髓麻痹,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及早采用抗毒血清治疗有特效。
重点:不同病原菌所致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与防治,特别是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诊断。
第三节 测试题
一、多选题
(一)A型题
1.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A.突然发病,发病时间集中 B.常集体发病
C.有进食同一被污染食物的病史 D.病情轻重与进食污染食物的量多少无关 E.多发生于夏秋季
题解: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多发生于夏秋季,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潜伏期短,突然集体暴发,发病者与进食污染食物有明显的关系。且进食污染食物的量越多,提示感染细菌或细菌毒素也越多,因而病情也越重。
2.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必需的条件是 E
A.有传染源 B.有传播途径 C.机体抵抗力下降
D.夏秋季节,气温较高 E.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及产生毒素
题解:有传染源、有传播途径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条件,但单独具备其中一项是不会引起食物中毒;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辅助因素,不是必然的;人只有进食被大量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才会引起中毒,因此E是最必需的条件。
3.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弧菌 C.大肠埃希菌 D.金葡菌 E.蜡样芽胞杆菌
题解: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众多,上述细菌均可,但比较而言,最常见的是沙门菌属。
4.关于副溶血弧菌的理化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A.革兰氏染色阳性,运动活泼 B.在含3%~3.5%的氯化钠培养基迅速生长
C.耐热 D.耐酸 E.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题解:副溶血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对酸敏感,不耐热,在高盐(含3%~3.5%的氯化钠)的环境中生长最好,因此正确答案是B。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中,能产生耐热性肠毒素的是 D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弧菌 C.大肠埃希菌 D.金葡菌 E.蜡样芽胞杆菌
题解:沙门菌属和副溶血弧菌不产生肠毒素,部分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只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惟有金葡菌产生的肠毒素对热的抵抗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不能破坏,易致毒素型食物中毒,故正确答案为D。
6.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A.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是发生食物中毒的先决条件
B.病情轻重与进食被污染食物的量密切相关
C.由于频繁呕吐,细菌和毒素被迅速排出体外,因而较少形成败血症
D.根据致病菌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和毒素性食物中毒
E.胃肠道均有严重的病变,如充血、糜烂、溃疡
题解:细菌性食物中毒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毒素型、感染型和混合型三类,其中毒素型一般无胃肠道病变,感染型与混合型的胃肠道病变也较轻,因此E项描述错误。
7.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 B
A.发热 B.剧烈呕吐 C.剧烈腹痛 D.腹泻 E.里急后重
题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属于毒素型食物中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耐热型肠毒素有关,一般无发热和里急后重,其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呕吐。
8.关于肉毒杆菌及其毒素的性质,下列哪项不对 B
A. 严格厌氧的梭状芽胞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
B. 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
C. 芽胞对热及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
D. 肉毒杆菌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
E. 外毒素不耐热,胃酸及消化酶不易将其破坏
题解:肉毒中毒主要为进食含有大量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其潜伏期多为数小时。外毒素的产生是在密闭缺氧环境(如腊肉、罐头等腌制食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中大量产生的,而在消化道内可能有少量产生,决不会大量。细菌及其毒素其他特性均为正确。
9.神经型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是 C
A.发热 B.早期意识障碍 C.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或咽肌瘫痪
D.腹泻 E.腹痛
题解:神经型食物中毒是由于肉毒毒素阻断胆硷能神经纤维的传导所致,临床上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眼肌或咽肌瘫痪等。病程中神志清楚,发热,腹泻和腹痛都是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
10.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 A
A.腹泻、腹痛、呕吐 B.发热、腹泻、腹痛、呕吐
C.腹泻、腹痛、呕吐、里急后重
D.腹泻、腹痛、呕吐、脓血便 E.发热、腹泻、腹痛、呕吐、里急后痛
题解:不同细菌所致的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炎表现,多无发热、里急后重和脓血便,因此常见症状是A。
1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最重要的是 D
A.床旁隔离 B.卧床休息 C.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对症治疗 E.病原治疗
题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包括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床旁隔离与对症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症治疗,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12.神经型食物中毒的处理措施最重要的是 E
A.洗胃 B.导泻 C.清洁灌肠 D.应用抗生素 E.针对肉毒毒素的抗毒血素治疗
题解:神经型食物中毒的处理措施包括题内所列诸项,其中早期给洗胃、导泻、清洁灌肠有助于清除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素,但不能清除已吸收入血的毒素;应用抗生素可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毒素;只有应用针对肉毒毒素的抗毒血清中和毒素,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13.参加一次婚宴后,10余人于1日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血水样,日解便5~10次,无里急后重感。粪便镜检少许白细胞及大量红细胞。婚宴菜品有海蜇、鱿鱼等。最可能的诊断为 D
A. 细菌性痢疾 B.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C.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D.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E. 沙门菌食物中毒
题解:该10余人于婚宴后短时内集体发病,有急性胃肠炎表现,首先应考虑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有进食海蜇、鱿鱼等海产品,大便为血水样,故最可能的诊断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可进一步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病原菌。
(二)B型题
14~16共用备选答案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弧菌 C.大肠埃希菌 D.金葡菌 E.志贺菌
14.进食被污染的海产品、腌制品引起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B
15.进食被污染的肉类、蛋制品、乳类引起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
16.进食2小时后,以恶心、呕吐起病者,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D
14~16题解:进食海产品、腌制品引起食物中毒,最可能的病原体是副溶血弧菌;肉
类、蛋制品、乳类引起的食物中毒,则可能为沙门菌;进食2小时后,以恶心、呕吐起病者,最可能为金葡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17~18共用备选答案
A.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 B.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C.肠出血大肠埃希菌
D.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
17.引起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 C
18.出现血性腹泻或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菌 E
17~18题解:引起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出现血性腹泻或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菌为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
(三)X型题
19.毒素型食物中毒的特点 ACD
A.肠毒素引起 B.有传染性 C.无传染性 D.呕吐.腹泻
E.多有发热
题解:毒素型食物中毒常为肠毒素所致,临床表现为无发热而有急性胃肠炎症状,由于细菌一般不在肠道生长繁殖,也不向外排菌,因而没有传染性。
20.感染型食物中毒的特点 ABDE
A.细菌在肠道中繁殖 B.有传染性 C.无传染性 D.可有全身感染表现 E.有流行性
题解:感染型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含有大量致病菌的食物所致,细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并可向外排菌,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和急性胃肠炎,也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ABDE
A.发病突然 B.时间集中 C.潜伏期长 D.集体发病
E.发病者进食同一被污染食物
题解: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常在短时间内集体突然发病,病者常进食同一被污染食物,潜伏期短,超过72小时的病例可基本排除食物中毒。
22.肉毒杆菌病原菌特点 ACDE
A.严格厌氧 B.革兰氏染色阴性 C.体外抵抗力强
D.产生外毒素 E.主要存在土壤及家畜中
题解:肉毒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梭状芽胞杆菌,体外抵抗力极强,存在于各种动物粪便中,以芽胞形式广泛存在于土壤,各型均能产生外毒素。故正确答案为:ACDE。
23.关于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特点为 ACD
A.外毒素 B.内毒素 C.嗜神经毒 D.毒力强 E.耐热
题解:肉毒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不产生内毒素,但各型均能产生外毒素(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01mg左右,毒素对酸有抵抗力,但不耐热。因此,正确答案是A、C、D。
24.神经型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是 CDE
A.发热 B.呕吐、腹泻、腹痛 C.眼肌及咽肌瘫痪
D.视力模糊、复视 E.吞咽、发音困难
题解:神经型食物中毒主要是肉毒毒素吸收后作用于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断胆硷能神经纤维的传导,神经冲动被阻断,从而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等神经损害。胃肠道并无病变,因而没有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也无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
25.神经型食物中毒的处理措施有 ABCDE
A.洗胃 B.口服导泻剂 C.清洁灌肠 D.抗血清治疗 E.应用抗生素
题解:神经性食物中毒的处理措施包括上述全部。洗胃、导泻、清洁灌肠有助于清除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素,减少毒素进一步吸收入血;抗生素可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防其继续产生毒素;应用抗血清能有效中和血与组织中的游离毒素,从而缓解症状。
二、填空题
1.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
胃肠型食物中毒 神经型食物中毒
2.常见的能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有 和。
沙门菌 副溶血性弧菌 大肠埃希菌 变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3.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传染源主要是
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或人
4.神经型食物中毒的传染源是。
家畜 家禽 鱼类
5.从发病机制上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三类。
毒素型 感染型 混合型
6.神经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革兰氏染色,其产生的外毒素为 。
肉毒杆菌 阳性 嗜神经毒素
7.大肠埃希菌血清型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型、型、 型和型大肠埃希菌。
产肠毒素 致病性 侵袭性 肠出血性
三、名词解释
1.细菌性食物中毒
答: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原和临床表现
不同可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2.毒素型食物中毒
答: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食入这种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无发热而有急性胃
肠炎症状,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3.感染型食物中毒
答: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
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细菌在肠道繁殖,并向外排菌造成传染,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4.混合型食物中毒
答:由毒素型和感染型两种协同作用所致的食物中毒称为混合型食物中毒。病原菌在食物中
大量繁殖,同时产生毒素,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和毒素的食物,细菌在肠道繁殖,并继续产生毒素。
5.神经型食物中毒
答:神经型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临床上以神
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
四、问答题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答:流行病学特点有:①传染源:胃肠型主要是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或人。神经型则是家畜.家禽或鱼类;②传播途径: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苍蝇、蟑螂等亦可作为细菌污染食物的媒介;③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染;④流形特征:多在夏秋季发病,常因进食不新鲜、保存不良、烹调不当的食物而引起。发病突然,可集体发病,时间集中,潜伏期短,发病限于进食同一种食物,未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污染食物,疫情可得到控制。
2.简述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
答:治疗原则有: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②对症治疗:吐泻腹痛暂禁食,高热者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精神紧张者可给与镇静剂,积极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脱水严重有休克者积极抗休克;③一般不用抗菌治疗,可经对症治疗治愈。症状严重者考虑为感染型食物中毒,应及时选用抗菌素。
3.试述神经型食物中毒的诊断要点。
答:诊断要点有:①流行病学史:病史中有进食可疑食物,如腊肉、罐头等腌制品或发酵的豆、面制品,可有同餐集体发病现象;②临床表现:有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眼肌瘫痪,吞咽、咀嚼、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等;③实验室检查:可疑食物厌氧培养可发现肉毒杆菌,接种动物可观察有无瘫痪现象。
4.神经型食物中毒如何治疗?
答:主要有下列几方面:一是对症治疗:食后4小时内可采用5%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导泻或清洁灌肠,以清除未吸收的毒素。呼吸困难者吸氧,及早气管切开;二是抗毒素治疗:尽早应用多价抗毒血清,对本病有特效。可在起病后24小时内或瘫痪发生前有效,剂量每次5~10万U,静脉或肌肉注射。细菌型别已确定者,可应用同型抗毒素;三是选用抗生素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
第四节 答案与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