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病理学名词解释
萎缩(atrophy) 发育正常的实质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增生(hyperplasia) 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 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水样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OR steatosis) 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rnation) 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干燥结实固体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含较多的脂质,外观呈淡黄色,松软,均匀细腻,似奶酪,称之。常见于结核病。
坏疽(gangrene) 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
纤维素样坏死 (fibrinoid necrosis) 为间质、胶元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病变处组织结构消失,成为一堆颗粒状、细丝状、红染无结构的物质,状似纤维素。
凋亡(apoptosisi)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再生(regeneration)为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
机化(organization) 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包裹(encapsulation)在失活组织和异物不能被完全机化时,在其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包膜,将其与正常组织隔开。
充血(hyperemia) 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
淤血 (congestion) 静脉回流受阻而使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淤血。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慢性肺淤血或左心衰,在肺组织中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 槟榔肝(nutmeg liver) 慢性肝淤血合并脂肪变性时,肝小叶中央充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而呈淡黄色,形成红黄相间的花纹,似槟榔切面。
血栓形成(thrombosis) 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
栓塞(embolism)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infarction) 局部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炎症(inflammation)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失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变质(alteration) 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的过程。 趋化作用(chemotaxis) 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的过程。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在炎症过程中细胞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入血,但全身无中毒症状。
毒血症(toxemia) 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细菌无入血)
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除败血症外,还在一些器官形成多个小脓肿。
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 炎症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粘模表面的肉芽 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由于局部组织的炎症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假膜性炎(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称假膜性炎,如白喉和菌痢,其渗出的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及病原菌等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 化脓性炎症(purulent inflammation) 局部组织中性白细胞大量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渗出性炎。
化脓(suppurate ) 炎区内大量中性白细胞破坏崩解,释放溶酶体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 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疏松组织中(如皮肤、肌肉和阑尾)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脓肿(abscess) 局限性的化脓性炎,局部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囊腔
溃疡(ulcer) 皮肤或粘膜的凹陷性缺损称溃疡。
窦道(sinus) 位于深部的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窦道。
瘘管(fistula) 位于深部的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腔穿破,另一端向有腔脏器穿破,形成有两个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瘘管。
肿瘤(tumor, neoplasm) 机体在致瘤因子的刺激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
间变(anaplasia) 指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有侵袭性的现象
肿瘤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单克隆来源的哦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和放疗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的非均一性
侵袭(invasion)肿瘤不断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也称直接蔓延
转移(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它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有些非内分泌腺发生的肿瘤能产生或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出现的相应临床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由肿瘤的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内分泌、神经、造血、消化、骨关节、肾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恶病质(cachexia) 指病人严重的贫血、消瘦、全身衰竭的状态。
癌(carcinoma) 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癌症(cancer) 是指一切恶性肿瘤的统称。
肉瘤(sarcoma) 指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等)的 乳头状瘤(papilloma) 由复层的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畸胎瘤(teratoma) 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多含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 单纯癌(实体癌)(carcinoma simplex) 属低分化腺癌,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 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
非典型增生(dysplasia,atypical)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异性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异型增生的细胞已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者 动脉粥样硬化 大中等弹力肌型动脉内膜进行性脂质、平滑肌细胞、炎细胞和结缔组织积聚,形成纤维炎性脂质斑块为病变特征的动脉疾病
脂纹(fatty streak)动脉内膜面,黄色针头大小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微隆起。
McCallum斑 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致心壁内膜增厚、粗糙和皱缩,尤以左心房后壁更为显著,称为McCallum。
虎斑心 心肌脂肪变性
绒毛心(cor villosum)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梨形心 见于二尖瓣狭窄
球形心 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肌能障碍、器质性病变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耗氧量剧增使心肌急剧短暂性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动脉瘤(aneurysm) 动脉管壁的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室壁瘤心肌梗死时,由于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而成。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 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膨胀、弹性降低,称肺气肿。
风湿病(rheumatism)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和血管,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
风湿小结(aschoff body) 是对风湿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镜下,病灶中央有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成堆的风湿细胞,少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细胞,构成境界较清楚的结节状病灶。风湿细胞胞体较大,胞浆嗜碱性,核一个或多个,染色质浓集成枭眼状或毛虫状。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一组以慢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特征的疾病总称 肺气肿(emphysema)末梢肺组织因肺弹性减弱而过度充气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大
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由于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以及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引起的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
大叶性肺炎(lobar)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累及肺段及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 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少或功能缺陷,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以使渗出的纤维素完全溶解清除,由肉芽组织取代并机化,呈褐色肉样 小叶性肺炎(lobular)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
矽结节(silicotic nodule) 早期,由吞噬了矽尘颗粒的巨噬细胞组成,往后,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镜下,典型的矽结节由呈同心层状或漩涡状排列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
Crohn病 原因未明,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可以侵犯全消化道并伴有免疫应答异常的全身性疾病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 癌组织浸润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以肝炎病毒引起的肝实质细胞坏死、变性、凋亡为主的传染病
印戒细胞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粘液癌的癌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粘液,常将胞核挤压于癌细胞浆之一侧,形似戒指而称之。
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 肝细胞高度水变性时,细胞肿大,呈园球形,胞浆透亮,而称 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连接肝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肝细胞坏死 毛玻璃样肝细胞( ground-glass hepatocyte ) 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因肝细胞中含有大量HBsAg,光镜下,HE染色切片上,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急性黄(红)色肝萎缩( 即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大片坏死,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柔软,表面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色。
肝硬变(liver cirrhosis) 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替进行,造成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内血循环途径改变,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
假小叶(pseudo-lobule ) 肝硬变时,由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原有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恶性淋巴瘤(lymphoid neoplasms,ML) 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镜影细胞 ( mirror image cell)即双核的R-S细胞,细胞内两核并列,都有大而嗜酸性的核仁,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白血病(leukemia) 是造血细胞的恶性肿瘤。特征是骨髓内异常白细胞弥漫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周围血内白细胞出现量和质改变;异常的白细胞可广泛浸润于肝、脾、淋巴结等全身组织和脏器。
绿色瘤(chlorom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有时大量瘤细胞在骨组织或骨膜下浸润形成肉眼呈绿色的肿块,当暴露于空气后,绿色迅速消失,用还原剂可使绿色消失
新月体(crescent) 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多层的细胞团块,在切面上呈新月形或环状小体。
颗粒性固缩肾 (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 )见于高血压病后期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萎缩变小、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称颗粒性固缩肾。
甲状腺肿(单纯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 是由于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引起的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结核结节(tubercle) 对结核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镜下,结节中央常见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大量的类上皮细胞、一些郎罕氏巨细胞,外围少量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所构成。
肺结核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由肺内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结核球(瘤)(tuberculoma) 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CM。 干酪性肺炎 ( caseous pneumonia or cheesy pneumonia)为继发性肺结核的一个类型,肺组织较大范围的渗出性及干酪样坏死病变。
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伤寒小节(typhoid nodule) 伤寒病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吞噬活跃,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小结。
硬下疳(hardchancre ) 为Ⅰ期梅毒的病变特点,在苍白螺旋体侵入的局部,先形成水疱,水疱溃破形成质硬、基底洁净、边缘耸起的溃疡,称硬下疳。
树胶肿(gumma) 见于Ⅲ期梅毒,病变类似结核的肉芽肿。肉眼,色灰白,质韧有弹性,质地如树胶,故称树胶肿。
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 是习惯叫法,而非真性脓肿,内容物为非一般的脓液,而是阿米巴溶组织酶所致的液化性坏死物质和陈旧性血液混合而成的果酱样物,炎症反应不明显。
范文二:病理学名词解释
心肌代偿性肥大:心脏体积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左心室壁增厚,越2.4cm
肾压迫性萎缩:肾切面见肾盏内有多个黄褐色结石,肾盏明显变大,肾实质明显变薄,皮质髓质分界不明显
肝脂肪变性:肝轻度肿胀,包膜紧张,边缘钝,切面见肝实质隆起,间质凹陷。苏丹Ⅲ染色
成橘红色
脾包膜透明变性:包膜明显增厚,灰白色半透明。
肺干酪样坏死:表面看:高低不平,肺叶几乎实化。切面看:大部分质松脆,乳黄色,似干酪,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病灶,胸膜增厚。
脾凝固性坏死:切面有楔形病灶,灰白色,实质,尖端朝向脾门。病灶周围可见出血带,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阿米巴性肝脓肿:肝切面有两个坏死灶,其中央液化溶解(切开时液体流出形成囊腔),其
中一个病灶已向膈面穿破。囊腔内壁附着破棉絮的组织。
右足拇指干性坏疽:右足拇趾干固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阑尾充血:阑尾表面小血管扩张充盈,与正常阑尾比较血管明显易见。
槟榔肝:肝切面可见分布之暗红色斑点或条纹,斑纹间为黄色,呈红黄相间的网络状花纹,似槟榔切面。
心内膜血栓形成:主动脉瓣心室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血栓,质松脆。
肠出血性梗死:部分肠段呈暗红色(因固定致灰黑色)污秽,失去正常光泽。
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变粗,浆膜表面及系膜可见灰黄色渗出物被覆,部分呈黑褐色。 多发性肝脓肿:在肝切面可见许多大小不一,散在分布的黄白色小脓肿(脓液已流失形成囊
腔,有些囊腔内有寄生虫并被其钻破连同),囊腔内壁附着破棉絮的组织(为为彻底坏死组织)。脓肿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
纤维素性心包膜炎:心脏增大,心包膜增厚,粗糙不平,失去光泽,其脏层和壁层均有灰褐
色绒毛状物被覆。
白喉(气管假膜性炎):在会厌,喉及气管内被覆一层不完整的灰褐色膜样物(假膜)。 慢性胸膜炎:胸膜明显增厚,部分有纤维素披覆,部分脏层与壁层胸膜因纤维组织增生而粘连(有些在剥离脏器时撕破)。
慢性胆囊:整块组织为一肿物,表面呈乳头状突起,棕褐色。
皮肤癌:皮肤表面有一半圆形肿物,呈菜花状,色灰白,部分出血坏死,切面可见灰白色瘤。 阴茎癌:阴茎龟头有一菜花状肿物,灰白色,出血坏死。切面可见灰白色瘤组织向深部浸润,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甲状腺瘤:甲状腺切面见一龙眼大圆形肿物,有完整灰白色包膜,分界明显,其周围组织因受压而致密。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物发生于卵巢,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囊
壁薄,内面光滑,囊腔内含有灰白色浓稠粘液。
乳腺癌:局部皮肤呈橘皮状外观,乳头凹陷,切面肿物呈粉红色,可见坏死出血,癌组织向
周围浸润。
皮下纤维瘤:椭圆形,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纤维条索呈编织状,纵横交错,
质地韧。
皮下纤维肉瘤(恶):皮下有一个肿物,色粉红,均质如鱼肉状,未见编织状条纹。
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底部肌层内有一个肿物,表面光滑,切面见编织纹理状,呈灰红色。 皮下脂肪瘤:皮下有一肿物,表面呈分叶状。色黄,有明显包膜。
肠系膜淋巴管瘤:肠系膜增厚,表面环节状,切面见海绵状大小不等腔隙。
肺转移瘤:肺的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球状病灶,色灰白,有的从肺表面可以观察到。 卵巢良性畸胎瘤:肿物发生于卵巢,鹅蛋大,圆形囊状,单房性,内有毛发,皮脂,牙齿。 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灰黄色斑块,斑块隆起,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部分溃烂脱落。 高血压性肾萎缩:肾脏缩小,表面颗粒状,肾小管扩张成小囊状。切面皮质变薄,可见管壁
增厚的小血管切面。
肝细胞水肿:肝稍肿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外缘稍外翻,组织失去光泽并苍白混浊,犹
如经开水烫过。
结肠增生性炎:切开肠壁暴露肠腔,可见肠粘膜表面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许多息肉。这些
息肉体积小,表面光滑,有蒂与粘膜连接。
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切面可见多个结节状肿物,质地坚实,呈膨胀性增长,其切面见
灰白色纤维束编织交错。
切片:
肝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胞浆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些细胞核被空泡挤至一侧。
部分肝窦变窄
子宫颈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垂直生长,内皮肿胀。纤维母细胞呈梭形,各种炎症细胞浸
润。
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可见心衰细胞。
鳞癌:病变部分突出皮肤,其表皮过度增生,增生的瘤细胞突破上皮基底层向深沉浸润,形
成大小不等的癌巢,中间有角化珠。肿瘤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结肠腺癌:瘤组织浸润肠各层。瘤组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核肥大,大小不等,着色深浅
不一。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肾梗死:肾组织可见楔形病灶,病灶内结构被破坏,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肾小球,肾小
管轮廓尚存,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充血出血白细胞浸润。
主动脉粥样硬化:一侧主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内膜深层呈现一片粉红
色细颗粒状物质,失去原有结构,其中有针状胆固醇结晶裂隙,并有较多的深蓝色钙盐颗粒,中层及外膜未见病变。
纤维肉瘤:肿瘤组织呈编织状,排列不规则,细胞成分多,胶原纤维少。肉瘤细胞弥散分布,
核肥大且大小不等。病理学核分裂象。间质为小血管。
心肌脓肿:肌肉层见小血管扩张充血及多个病灶,病灶内含大量中性白细胞,部分坏死崩解,
有蓝色细菌团,病灶外有纤维组织包裹。
鼻息肉:息肉表面被覆纤毛柱状上皮,其内可见增生的腺体和肉芽组织,息肉内间质水肿,
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肝水肿:肝细胞体积增大,包浆淡染清凉,有的肝细胞胞浆内可见数多细小空泡。肝窦变窄。
,
范文三: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试验病理学研究和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和各种炎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趋化作用:白细胞游出血管后,沿着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定向移动的现象;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有特异性)
炎症介质: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内源性化学物质。又称化学介质。
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血培养病原菌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
脓肿: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并有充满脓液的腔形成
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浸润和增生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恶病质: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交界瘤:瘤细胞及其排列结构具有某些接近恶性的形态特点 ,但未显示明显的恶性证据 ,没有肯定的间质浸润 ,相当于其它器官如消化道上皮的重度非典型增生至可疑癌变这段良恶,性之间的交界范围。
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累及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不转移, 疗效好。
间变:恶性肿瘤缺乏分化的状态即失分化未分化的状态
不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
癌珠 :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癌肉瘤: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
绒毛心: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
McCallum斑:由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内膜灶增厚
风湿小体: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淋巴细胞形成圆形或梭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颗粒性固缩肾:在某些疾病的病程中,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及功能废用而萎缩、消失。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及增生的间质结缔组织收缩,使表面凹陷。病变较轻区域健存的肾小球因功能代偿而肥大,所属肾小管相应地代偿性扩张,向肾表面突起。从而形成肉眼所见肾表面的细小颗粒。肉眼可见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质与髓质分解不清晰。具有这些特点的肾被称为颗粒性固缩肾。
粥瘤:亦称粥样斑块,肉眼:为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镜下:纤维帽趋于老化,胶原纤维陷于玻璃样变,SMC被分散埋藏在细胞外基质之中。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富含细胞外脂质,并见胆固醇结晶、钙化等。底部和边缘可有肉芽组织增生,外周可见少许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Krukenberg瘤:胃癌,特别是胃粘液癌和印戒细胞浸润至胃浆膜后,可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
肝细胞气球样变:由于肝细胞受损后水分增多引起肝细胞胀大、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如球形,胞浆几乎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毛玻璃样细胞:HbsAg携带者急慢性肝炎,光镜下肝细胞质呈嗜酸性微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电镜下内质网池内线状或小管状的HBsAg
肝细胞桥接坏死:小叶中央V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小叶中央V之间或两个汇管区之间出现互相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
点状坏死:肝炎单个细胞死亡,胞质浓缩,胞核固缩以至消失,深红色均匀浓染色的圆形小体
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周边界板处的肝细胞灶性坏死崩解。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体基底膜肾炎的一种,抗GBM抗体与肺泡基膜发生交叉反应,
引起肺出血,有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症状
新月体: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 附着在肾球囊壁层,在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
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全身水肿,高脂血症和脂尿,低蛋白血症,
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的细胞所取代,异性细胞类似正常基底细胞或体积较小大小不等细胞核较大深染,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好发部位:子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带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层间质内浸润,在固有层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原位癌的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底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进入子宫颈腺体内,取代腺上皮的部分或全部,但仍未突破腺体的基底膜者。
侵袭性葡萄胎:也称恶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发生率占葡萄胎的5-20%。
结核结节:细胞免疫基础,结核病的一种基本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可见到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肺原发综合症:原发性肺结核病,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组成,X线胸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结核球:是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cm
肺原发综合症:原发型肺结核时,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称为原发性综合症, X射线为哑铃型。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直径为2—5cm有纤维包裹的独立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位单个也可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硬下疳:发生于第一期梅毒,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3周左右,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下疳。下疳常为单个,表面可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疡底部及边缘质硬。
梅毒疹:发生于第二期梅毒,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大量增值,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引起全身皮肤黏膜广泛的梅毒疹,梅毒疹可自行消灭。
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神经细胞死亡后,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包围吞噬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现象。
袖套现象:(血管套)脑实质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细胞围绕血管间隙形成血管套现象,渗出的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为主,仅在早期有中性粒细胞。
卫星现象:在灰质中,如果一个神经元周围有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此种现象一般在神经元变性坏死时多见。
CIN:子宫颈上皮肿瘤, 包括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心病变,可发生于育龄期的任何年龄,以2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多见,可能与卵巢功能不足相关。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临床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管型(cast):由蛋白质、细胞或细胞碎片等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为肾小管铸型。管型包括透明管型,颗粒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脂肪管型。
大红肾:肾肿大,充血,被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形式
大白肾:肾肿大,色苍白,是新月体形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形式。
蚤咬肾: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因被膜有密密麻麻的出血点,像被跳蚤咬过,所以叫蚤咬肾。
颗粒性固缩肾:两侧肾脏对称性固缩,表面呈微小颗粒状。所以称为颗粒性固缩肾。切面观,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楚。
名解
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癌组织在胃壁内局限或弥漫浸润,与周围组织物明显界限,弥漫浸润时胃壁增厚、变硬、皱襞大多消失、弹性减退、胃腔缩小,形状如同皮革制成的囊袋,称为革囊胃。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变,使肝变小、变硬、变形引发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称为肝硬化。
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积几个或几十个肝细胞,同时该处伴以炎细胞浸润。
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是指肝细胞坏死融合后呈带状像小叶内伸展,构成两个中央静脉之间。两个门管区之间或中央静脉和门管区之间呈桥状连接的坏死带。
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镜下肝细胞体积稍大,
胞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肺气肿:是指呼吸道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组织弹性减弱,过度充气呈永久性扩张的病理状态。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enumonia):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支气管肺炎,病变起始于支气管,并向周围所属的肺泡蔓延。多见于儿童和年老体弱者。
肺硅沉着症:简称硅肺,亦称矽肺。是因长期大量吸入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硅结节形成和肺广泛纤维化为病变特征的的尘肺。
肺肉质变(pulmonary):也称机化性肺炎,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释放的蛋白溶解酶不足以使渗出的纤维素完全溶解清除,而肉芽组织取代并机化,是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
隐性肺癌:是指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临床和X先检查为隐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黏膜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接转移者。
早期肺癌:日本肺癌学会将癌块直径小于2cm,并局限于肺内的管型和管壁浸润性称为早期肺癌。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以大中等弹力肌性动脉内膜进行脂质、平滑肌细胞、炎细胞和结缔组织积聚,形成纤维炎性脂质斑块为病变特这的动脉疾病。
泡沫细胞(FC):圆形体积较大,在石蜡切片上呈空泡状,在HE染色切片上不能区别泡沫细胞的来源。脂纹中泡沫细胞多位局势细胞源性。
室壁瘤:是由心肌梗死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作用下形成局限性向外膨隆,常发生在心肌梗死的愈合期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间处。
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高血压心脏病变早期,心脏重量可达400g以上,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但心腔不扩张,甚至缩小。
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于毒力强的化脓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主要累积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形成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病变,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
绒毛心:风湿性心包炎以纤维素渗出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原发性颗粒固缩肾(primary granular atrophy):由入球小动脉和玻璃样变和肌型小动脉硬化,受累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病变轻微区的肾小球和肾小管代偿肥大。萎缩区与代偿区弥漫性杂交分布,致肾表面形成肉眼所见的弥漫细颗粒状,双肾体积缩小,质量减轻,质地变硬,切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模糊。
McCallum斑: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时候,当病变累积心房或心室内膜时,可引起心内膜灶性
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其中,左房后壁因病变瓣膜关闭不全,受血液返流冲击较重,固该处病变较重,常形成纤维性增厚的斑块,即McCallum斑。
肿瘤(neoplasm,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他反映分化程度高低,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组织学依据。分为细胞异型性结构异型性。
肿瘤实质(parenchyma):是指瘤组织内肿瘤细胞的总称,它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类型和生物学性质主要是由肿瘤实质决定的。
侵袭(invasion):指恶性肿瘤不断侵润、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亦即直接蔓延。
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叫做恶病质,可导致患者死亡。
癌珠:又称角化珠,高分化鳞癌的癌巢中,癌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可见层状或团状角化物,即为癌珠。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指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癌,但缺乏特定上皮分化特征的癌。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局部血管反应指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趋化作用(chemotaxis):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像化学刺激物部位做定向移动的过程,而这些化学刺激物则称为趋化因子(chemotactic agent)。
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是指局部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渗出性炎症
化脓:炎症局部大量中性粒细胞坏死崩解,其释放溶酶体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炎细胞浸润(inflammation cell infiltration):白细胞在炎症灶内的组织间隙中弥漫分布,称为炎细胞浸入,浸润在组织间隙的白细胞即为炎细胞。
肺褐色硬化(brown duration):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患者出现气促,缺氧,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大量巨噬细胞渗出,有些巨噬细胞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在包浆内形成棕黄色颗粒的含铁血黄素,包含这些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就为心衰细胞。
槟榔肝(nutmeg liver):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部因高度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肉眼观淤血脂肪变性相间存在,是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条纹。
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梗死(infraction):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称为梗死。梗死一般是由动脉阻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静脉阻塞引起局部血流停滞导致的缺血缺氧,亦可发生梗死。
创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近端新生的许多轴突长不到远端的神经膜细胞索内,与增生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形成瘤样肿块,称创伤性神经瘤。
修复(repair):当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
再生(regeneration):为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
肉芽组织(granulation):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呈鲜红色的肉芽外观。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是指一大类再生能力很强的细胞。在细胞动力学方面,这些细胞不断的随细胞周期循环而增生分裂。
虎斑心(tigroid heart):由于机体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等原因,导致心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肌纤维弹性降低,心室扩展肥大,呈局灶性或弥漫性黄褐色,切面浑浊结构不清。在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周围,在红褐色(心肌纤维)的背景上出现灰黄色(心肌脂肪变性)条纹或斑块,状似虎斑,故称虎斑心。
脂肪变性(fatty):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果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10、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是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汉学量增多。
坏疽: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者。
风湿肉芽肿:又名Aschoff小体,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特别是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所形成的风湿细胞。该细胞体积大,圆形,胞质丰富,碱性,单核或多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核横切面为枭眼状,纵切面为毛虫状。
假小叶(pseudobule):肝硬化时镜下可见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其内的肝
细胞排列紊乱,可变性坏死及再生肝细胞,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常出现在门管区。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某些疾病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其并不一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可分为获得性的或遗传性的。如粘膜白斑,纤维囊性乳腺病。
早期癌:临床无明显症状。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范文四: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 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 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性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略嗜酸或嗜碱性;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围有空晕。
镜影细胞:见于霍奇金淋巴瘤,为典型的R-S双核细胞,双核呈面对面排列,彼此呈镜面对称,故得名。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特征是免疫功能缺陷伴机会性感染和(或)继发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即神经系统症状。
肾病综合征: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清蛋白血症、明显水肿、高脂血症和脂尿为特征的综合征,病理基础为基膜理化性状改变所致的通透性增加。
新月体: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故得名。
脂性肾病(足突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拾音器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病变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足突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脂性肾病)。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指子宫颈上皮异性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连续过程的统称;分为三级:Ⅰ级(相当于轻度异型性增生),Ⅱ级(相当于中度异型性增生),Ⅲ级(相当于重度异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分完全性和部分性;肉眼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状似葡萄;镜下,绒毛滋养层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粉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一种组织学改变;一半以上发生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得名。
卫星现象:指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的现象;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时间无明确关系,意义不明,可能和神经营养有关。
噬神经细胞现象:指坏死的神经元细胞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在急性脑脊髓炎中最常见。
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由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加上外围局部积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还有干酪样坏死。
原发综合征:是原发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在X线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5cm;多为一个,有时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烧瓶状溃疡:为肠阿米巴病的急性期病变,是由于黏膜下层组织疏松,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的溃疡,口小底大,状似烧瓶,边缘呈潜行性。
阿米巴肿:为肠阿米巴病的急性期病变,是因肉芽组织增生过多而形成的局限性包块,多见于盲肠,易误诊为结肠癌。 嗜酸性脓肿:是寄生虫病早期病变,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凝固性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血吸虫病和丝虫病。 假结核结节:血吸虫病晚期病变,在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上皮样细胞、异物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的肉芽肿。
干线型肝硬变:是血吸虫肝硬化的病变特点,长期重度血吸虫感染者的肝脏严重纤维化导致肝脏变硬变小,肝表面不平,严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范文五: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四大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主要指征: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③瞳孔放大或固定④脑干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管灌流停止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
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使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度积蓄的现象,常伴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低下。
脂肪变性:指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内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性。
坏死: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坏死三大类型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特殊类型坏死
特殊类型坏死分三类:干酪性坏死、坏疽、纤维素坏死
机化: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肉芽组织: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淤血(静脉性充血):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心衰细胞: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血栓: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形成三大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梗死 :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出血性梗死三大条件:严重淤血、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疏松
炎症: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变质: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变性和坏死。
渗出: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炎症介质:①介导炎症反应;②化学因子;③来自血浆和细胞。
化脓性炎:①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③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 肿瘤: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肿瘤的异型性:①肿瘤组织;②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肿瘤的转移: ①肿瘤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水肿: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五个因素: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增多、心房利钠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内血流重新分布
低张性缺氧:由于氧进入血液不足,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供应组织的氧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低张性缺氧原因(三点):吸入氧气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
动脉粥样硬化: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目前认为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其他危险因素。 冠心病:①冠状动脉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心脏病。
心绞痛:①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
心肌梗死: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
风湿病:①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主要侵犯结缔组织;④Aschoff小体;⑤临床表现多样。
肺气肿:①终末支气管以下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破坏;③肺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肺原发复合征:①原发性肺结核病;②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组成;③X线胸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小叶性肺炎;①化脓性细菌;②病变单位为肺小叶,呈灶状散布;③化脓性炎;④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大叶性肺炎 :①肺炎球菌;②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炎;③病变单位为肺段或整个肺大叶;④青壮年;⑤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肺实变体征及周围血白细胞增高。 胃炎;①胃黏膜;②各种炎细胞浸润。
慢性胃炎分类(四种):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
肝硬化: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可有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3中病变反复交替进行。
肾盂肾炎:①细菌感染;②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③发热、腰痛、脓尿等;④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糖尿病:①胰岛素缺乏;②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③代谢障碍;④持续性血糖升高,尿糖升高,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⑤胰岛β细胞病变或肥胖等。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②甲状腺大;③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胶质稀少,周边胶质有吸收空泡;④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升高。
结核结节;①细胞免疫基础;②结核病的一种基本病变;③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可见到干酪样坏死;④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局灶型肺结核:①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之一;②病变多在肺尖下2~4cm处,以右肺多见,病灶为一个或数个,直径约0.5~1cm;③以增生性病变为主;④免疫力强时,病变常发生纤维化、钙化;免疫力低下时,则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经消化道传染,主要病变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增生性炎,尤以回肠末端的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明显。
伤寒细胞:①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②有病理诊断伤寒的意义。
肠道病变过程(四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