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装饰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新郎上前抱下她,这表示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女方家长在女儿荡完秋千后,就地点收聘礼,点收完毕就算与男方结亲了。
跑步迎新娘
我国台湾省雾台地区的鲁凯人,不仅平时喜欢长跑,就是在结婚迎娶新娘时,都以跑的形式进行。结婚那天上午。新郎带领亲戚好友,浩浩荡荡地跑到新娘家门口,先递上聘礼,然后由新郎背上新娘,跑到族人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广场上。在欢乐的歌舞声中,新郎背着新娘绕场跑两圈,表示接受族人的祝贺。婚礼结束后。新郎又背着新娘跑回家,表示新的生活开始了.
范文二: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精品文档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
1 / 3
精品文档
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
2 / 3
精品文档
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新郎上前抱下她,这表示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女方家长在女儿荡完秋千后,就地点收聘礼,点收完毕就算与男方结亲了。
跑步迎新娘
我国台湾省雾台地区的鲁凯人,不仅平时喜欢长跑,就是在结婚迎娶新娘时,都以跑的形式进行。结婚那天上午。新郎带领亲戚好友,浩浩荡荡地跑到新娘家门口,先递上聘礼,然后由新郎背上新娘,跑到族人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广场上。在欢乐的歌舞声中,新郎背着新娘绕场跑两圈,表示接受族人的祝贺。婚礼结束后。新郎又背着新娘跑回家,表示新的生活开始了.
3 / 3
范文三: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装饰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
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平?安祭?、“?阿立?”祖?祭、?丰年?祭、?竹?竿祭、?猴祭?与大?猎祭?、矮?灵祭?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新?郎上?前抱?下她?,这?表示?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女方?家长?在女??儿荡完秋?千后??,就地点?收聘?礼,?点收?完?毕就算?与男?方结?亲了?。?
跑步?迎新?娘?
我国?台湾?省雾?台地?区的?鲁凯?人,?不仅??平时?喜欢长跑?,就?是在?结婚?迎娶??新娘时,?都以?跑的?形式?进行??。结婚那?天上?午。?新郎?带领?亲戚?好友?,浩??浩荡荡地?跑到??新娘家门?口,?先递?上聘?礼,?然后?由新?郎背?上新?娘,?跑到??族人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广场?上。?在欢??乐的歌舞?声中?,新??郎背着新?娘绕??场跑两圈?,表?示接?受族?人的?祝贺?。婚?礼结??束后。新?郎又?背着?新娘?跑回??家,表示?新的?生活?开始?了?. ?
?
范文四: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习俗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食俗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
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节庆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高山族习俗:丧葬
在许多民族的观念中,死亡是很神秘的事情,高山族也不例外。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有强烈的崇拜祖先的观念,各族群都有祖灵祭祀。他们把灵魂分为善恶两种,死亡也分为善死与恶死。善灵自然是善死的灵魂,即祖灵,是要祭祀的;恶灵是指死于非命的人变成的,这些恶灵常常在人间做怪。对于恶死之人,多采取简单掩埋法,死地多插标识以避之,居室亦多废弃,或请巫师禳逐。对于善死者就有许多收殓和埋葬等仪式,各族群形式不同。
平埔人
平埔人把死亡叫做“马歹”、“麻八歹”、‘猫描产“。把恶死定义为:自杀、野外暴毙、出草战死等。草草掩埋了事。
对于善终之人,各地区的埋葬方法又有不同。有的男女老少皆裸体,有的用鹿皮包起,有的用草席裹起,有的用棺木,有的用石板,还有的用大窑缸及竹编器,种类很多。殉葬品有用死者生前文物、器皿或杂物的一半。死者葬于厝内、厝边或山上,也有葬于竹图之内,盖一小茅屋,上插鸡毛和小布旗。
丧服的颜色也不同,有皂色、白色丧服,也有披乌布于背或绊乌带于肩。服丧期,短的十天,最长的有一年,这期间不能着华艳服饰,也不能有任何歌舞欢宴之举,甚至农事活动也受到短时间的限制。
阿美人
当病人病危之际,家人就开始为他洗净全身,换上干净衣服,搬到另一处居住,然后请巫师持香蕉叶呼男神、女神为病人禳祓。如不能好转就要开始处理后事。亲族全体要齐聚病人身旁,病人如果清醒,就向家人留遗言。气绝后,如果是男人死了,就由其兄弟将金属饰物放在死者的手中,左授铜铃,右手项链,盛装衣冠,扶头向南,妹妹将特制的糕放于死者背甲中,将其生前所用的枪及祭器悬挂门首。死者如为女性,则由年长之姊妹,置饰物于手中,将跳舞时的盛装盖于尸首上,做糕放在方袋中,将此干粮袋与祭器悬于门首。
埋葬的仪式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先装殓,然后通知同族亲戚。亲戚得知消息后即来参加葬礼。死者的兄弟及伯叔或子侄,须参加掘墓工作。墓设在室外的院落中,南部阿美人常常在住屋的北侧掘墓。死者的后代中的四个人,立于墓的四角,依长幼次序掘土,近亲相助。以木板架尸床,下葬后,用土掩埋,再以卵石排成圆形作为标记。北方的阿美人还要在墓穴的四周,排插木桩木板为壁,盖上茅草后填土。更早些时候的古墓有用石板为壁的,还有用陶罐及粟作为殉葬品,陶罐放头上方,粟穗放身体两侧。参加葬礼的人,须用柏叶及芭蕉叶插在头上及腰间避邪。葬礼后,还要给每一位帮忙的人一件铁器,给抬尸的人一件衣服,作为谢礼。
下葬后的当天,要请巫师主持送灵仪式,死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可以单独举行送灵仪式,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次日,助葬的亲属都集中在丧家,由巫师禳祓除秽。当晚又由巫师用陶罐请回亡灵,迎至房屋中,用芭蕉叶禳祓,以糕、酒、槟榔作为祭品,称回灵礼。之后又行出渔利,所有这些之后,葬礼才算结束。
泰雅人
泰雅人认为死亡是灵魂出窍不归。凡是在家去世,而且有亲属在身边的,就是善终;死于野外、被害等非常自然死亡,以及自杀、难产死亡等均属恶死。
善终之人断气时必须由亲人抚其右手,如果断气时没有亲人在场,也是不吉利的,需要请女巫禳祓。断气时。亲属应让死者合上双眼,如果眼白外露,就会被认为家中还要继续死人。断气后,由亲人为其梳洗,换上盛装,穿胸衣,戴首饰、耳饰、臂饰,用一块布铺在地上,把尸体放在上面,并将死者的手足屈于胸前,做蹲踞状,然后用番布把尸体包起来,用带子缚紧。死者断气时,在其床下掘圆穴,深五六尺,将尸体下葬,多数面向河岸。死者用的刀、烟斗随葬,上盖石板,盖上土弄平整。死者的遗留衣物和剩余墓土,运至野外偏僻处丢弃。参加埋葬的男性近亲,必须到海边洗净身体,身上所穿衣服,一并藏于隐蔽处。丧家还要每天把饭放在竹筒内弃于山野。
死者断气时,即将炉火与木炭弃野外,另起新火。家人全体休息数日,不在外走动,不梳洗,饮食由近亲邻居供给。丧家不参加祭仪欢宴,不饮酒歌舞。守丧的时间长短,各地有所不同。从15天至1个月不等。送灵归来后,就可到丧家饮酒,也就表示一切恢复正常。
对恶死之人,泰雅人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难产死亡或无亲人送终的人,全家要弃屋出走,另建新居。埋葬的地方和弃屋处插上荻草作标识,禁入内。还要请巫师驱恶灵。
赛夏人
赛夏人认为生灵从身体中出去了,也就是死亡了。衰老及病死为善终,横死与战死为恶死。恶死者,除氏族中年长者,其他人不能触其尸体。横死者由首先发现者告知其亲族,就地掩埋,举火行家,在掩埋处堆石以示禁忌。善死者,于弥留时家人须将其移于地上,凡在床上也为恶死,家人也须弃屋,另建新屋。病危者临死之前需移于地上,家人为之洗浴,断气后,为其更换盛装。然后扶立坐起,两腿屈于胸前拥布包。家妇煮饭,用饭数粒塞进死者口中,作为辞食。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传统衣饰绚丽多彩,衣饰式样因族群而异。
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人、赛夏人和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用两幅麻布拼缝成无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湾人、卑南人、鲁凯人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而垂其两端作为前裙;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带遮挡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泰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二是布农、鲁凯人和排湾人的窄袖长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下体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则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于左肩上打结。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银铜首饰以及钱币、纽扣、竹管等。他们用这些饰物把浑身上下装饰得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装时几乎从头到脚都有装饰,有些男子尤其是头领的头冠甚至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多姿多彩。
住所
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处,阿美人、卑南人居于台东纵谷平地,雅美则居于兰屿环岛海边。过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为地上住屋,也有局部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带,住屋正面朝向低处。住屋一种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种是屋内凹入地下,屋檐高不过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筑。
赛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较平坦的山地,无一定的方向。布农人的住屋建在险峻的山腰地带,门朝向低处,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门无定向。
排湾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处。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内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两种类型:木屋以方木为柱,木板为墙壁,用木板或茅草盖顶,属于大型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木屋在房梁、房柱、房檐、房门、房壁上都有许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独特的风格;石屋则以圆木或立石板为柱,片石为墙壁,在山字形的屋顶上垒小块板石为瓦,形似龟壳,也有用大块板石盖顶的。
鲁凯人倚坡建屋,先将基地铲平,成”簸箕形“,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无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为圆形,是用竹篱环围起来的。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筑材料多取自于海边卵石,用卵石垒成地基和墙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内凹下二三米,房檐离地面仅一米左右,这是一种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台风的袭击。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干栏式建筑,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桩上建筑。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数有门无窗,也无烟囱设备,屋内一般比较阴暗,陈设也很简单。现在各族群居住条件已发生显着变化,房屋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与汉族基本相同,屋内陈设已大为改观。
交通
高山族聚居的山区,层峦叠嶂,行路如蜀道之难。山区道路可分为”社路“和”猎路“两种。在深谷危崖和溪水过处,则架设木桥、竹桥或藤桥以渡。木桥多为独木桥,即用一株大树砍削成方木,横架在溪流两岸。也有在岩壑之间,用两木交叉,下端插入溪间,上端靠在岩壁上,攀登而过。竹桥有长短两类:短桥用三四根粗竹并搭在岩石上;长桥用粗竹并立插入溪流中间为桥架,(m.lz13.cn)再以四五根排竹搭在桥架与岩石上。有的在桥的两侧搭架竹栏杆,以便扶持。藤桥一般架在危崖深谷之间,往往是高山对峙,中夹大溪,深数千仞。
高山族人民不畏天险,用藤皮打成粗藤索两条,平行悬于两岸之间,分别固定在两边的岩石或大树上,在其下端约为五六尺,以同样方法再平行悬结藤索两条,藤索上用藤蔓穿结成网状为桥面,两边上下藤索间也结织成网状为扶栏。这种藤索吊桥在泰雅、布农、鲁凯、排湾等族群中均普遍采用。阿美人、卑南人和日月潭的邵人等族群擅长使用独木舟,独木舟是用一段大圆木挖削而成的。兰屿雅美人的海船在外观上呈头尾翘起的龙舟式,采用拼板工艺,船身、船头雕绘着十分精巧而美观的几何形和人形图案。
聚落与年龄等级
高山族的聚落,明清文献称作”番社“或”社“,后来一直沿用”社“这个称呼。清朝官方及一些文人学者,曾对高山族一些村社作过粗略的调查统计,《台湾府志》记载当时高山族共计277社,”社之大者不过一二百丁,社之小者止二三十丁“。据台湾省民政厅1953年公布的数字,高山族聚居的村落共计409社。社都有自己的名称,最早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后来才逐步发展为以血缘为纽带兼以地缘为组合,包括一个或几个氏族成员聚居的”社“。
高山族还有一套传统的年龄等级制度,借以开展生产、祭祀、军事等各种活动。年龄等级制度以长幼和职责为原则,把人的一生大体划分几个阶段,凡到一定年龄的男子,均被列入既定的同龄人的等级之中,自觉履行各自等级对社会的职责和义务。年龄分级有宽、严两式。宽式分级,如泰雅、赛夏、雅美等族群,仅根据长幼尊卑及社会分工,把年龄大体分成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等;严式分级,如阿美、卑南等族群,形成一套系统的等级制度。特别是阿美人的年龄等级制度,形成森严的梯队结构。例如北部阿美地区的薄薄、里漏等社,年龄制度从18岁到89岁,共分9级,各有专名,取”雾、雨、藤、磨石、荒土、楝树、神器“等名称。
婚姻
台湾各族群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通婚,男女结婚后,任何性放纵和乱伦行为都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要受到严厉的制裁,而婚前男女之间的交际却非常自由。婚姻的缔结虽然也有出自父母的主意,但大多数都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的。泰雅男子向女方求婚,以吹口哨表示爱情。阿美则是女子亲自到男家,以赠物表达思慕之意。阿美、排湾等族群男子向女子求婚时,求婚者必须竞相入山砍相思木负至女家,以善负重和最多又最快来竞争。这种求婚方式,男子必须苦练好几年。
泰雅、曹、布农、排湾等族群曾经有过抢婚习俗,但这种原始遗风早已消失。此外,曹、布农、赛夏等族群有交换婚,即甲家娶乙家女,甲家女也嫁给乙家,在赛夏人中还有丈夫的姊妹嫁给妻子的兄弟的习惯。台湾各族群结婚的年龄不一。阿美人男子在十四五岁时就编入集会所少年组,锻炼三四年后升入青年组。这时,男子取得成人资格后即可以结婚。泰雅、布农和曹族群,男子十七八岁熟悉农耕和狩猎后即为成年可以结婚。各族群女子在十五六岁掌握熟练编织技术后即可结婚。男女通过一定的结婚仪式方能结为夫妇。近几十年传统婚龄有所推迟。
家庭
在高山族的语言里,”家“与”房子“是同义词,但是各族群的家庭仍有差异而各具特色。阿美人的社会是典型的母权制社会,婚姻形态实行男子出赘,孩子从母居住,通常以女性为一家之长,掌握家庭生产与祭祀权。
家族世系按照女系计算,财产继承权属长女或幼女,家庭通常是女系为核心的大家庭。其特点是人口多,几代人住在一起不分家是常见的事。
根据1958年至1959年的调查,在台湾东部山区357户阿美人家庭中,女性家长占68.06%,以两对以上配偶组成的复合家庭占44.45%。阿美人的亲属称谓比较简单,通常以年龄与辈分划分。同辈人年长者称kaka,年幼者称safa,母亲辈称ina,父亲辈称ama,祖父称faki,或amanuama(”父亲的父亲“),祖母称mamu,或inanuina(”母亲的母亲“)。泰雅人多数是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泰雅人的家庭成员及其关系与阿美人则大相径庭,家长原则上由男性担任,被称为”家庭保护者“,对家族成员具有支配权和权威地位。在颇重以男系为中心的布农人家庭中,由于布农人的传统观念和凝聚力,家庭往往数代同居,叔侄共炊,成员达60人之多,这在高山族大家庭中也是很少见的。
平埔人大部分属母系社会,在婚姻上,男子入赘女家,从妻居,为女家从事劳役。在继承上,女子继承家产,传承家系,但现已基本汉化,变成男子继承家产、世系,女子出嫁。然而,原始的传统婚姻与继承方式仍有遗风,女子嫁到夫家,丈夫仍须经常去女家助耕;女方父母丧亡后,女子仍有权继承娘家的家产。
人生礼仪
生育
台湾各族群均把人口众多视为强大,而普遍产生增殖人口的强烈欲望,生育子女被看成为一种神灵的赐与。过去产妇临盆都由自己料理一切,不用助产者。胎儿落地,用竹片、石片或茅叶切断脐带。脱落的脐带,各族群都有一定的收藏方法。
命名
胎儿出生后,一般都要举行简单的命名仪式,泰雅人和赛夏人用父子连名,即在个人的名字后连上父名。布农人和曹人在本名之后连氏族名。卑南人排湾人和鲁凯人在本名后连所住房屋名。
冠礼
各族群举行的成年礼都是非常隆重的。曹人和布农人的少年,在参加成年礼仪式前的数日即行斋戒。举行成年礼仪式这一天,少年们齐集到会所广场接受一老者的藤杖鞭挞、训诫,再由头人赐酒。
婚礼
泰雅、排湾、布农、鲁凯、雅美等族群行男娶女嫁,结婚仪式往往要经过:定情、求亲、送聘礼、迎娶。阿美人习惯行男嫁女娶,办婚事均由女方主动。如男女恋爱成熟,女方母亲同意后,派人到男家求亲得允后,女子到男家服役,过去要二三年,现在不超过一个月,期满后,女方到男家迎娶。卑南人以招赘婚为常规,但主动求婚仍为男性。定情后,男家到女家求亲,送上槟榔和酒。结婚前夕,男家送聘礼到女家后,女家再带酒和糕到男家迎娶。曹人是男方求亲后,男子到女家服役一至六年,待生育一子女后才一起回男家。
葬礼
台湾高山族除一部分雅美人把崖葬为特殊葬俗外,都实行土葬。各族群一般将死者两膝屈于胸前,使之双手抱膝成蹲踞状,用藤条布带固缚于柱侧,待尸体僵硬后用麻布紧包埋葬。南部阿美人与卑南人则将死者的尸体用麻布或卷席紧包后埋葬。现今各族群”方穴蹲葬“已不多见,多行”仰卧葬“。
* 藏族的风俗习惯
* 汉族的风俗习惯
* 壮族的风俗习惯
范文五:[高山族的风俗习惯]详解: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详解:高山族的风俗习
惯
篇一 : 详解: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是中国政府对台湾地区南岛语系个族群的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目前大陆高山族人口约四千人左右。那么,高山族都有着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山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吧~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禁食并生的果实。台湾高山族是古越族的苗裔,他们认为狗肉是食物中的珍品,有以狗肉做“牺牲”的风俗。台湾沿海地区的高山族则习惯以鱼类、贝类、水芋、野菜为副食。鱼类用海水渍过后,晒干贮存备食。台湾兰屿上的雅美人大多以捕鱼为业,三餐有的是鱼,但因缺少稻米,便以芋薯为主食。他们把粟或稻米煮成粥、干饭,用糯米制成糕和糍粑,或类似粽子的干粮,煮酒用的芋薯也是外出打猎时常带的干粮,这种食物加工与汉族山区人的食俗相近。兰屿的高山族还有一个有趣的食鱼习俗:女人吃红黑花纹或白色的好鱼;男人吃灰绿色的
次等鱼;老人吃黑色最差的鱼,这是根据劳力强度不同定下的饮食规矩。在高山族传统观念中,认为女人最辛苦,除耕作外,还要生儿育女,应当吃营养成分高的好鱼,这是一种奇特的“等级食俗”。雅美人不善于贮存,通常只有捕到大量飞鱼而食用不完时才把它晒成干,以便台风期间食用,其他吃不完的鱼就丢弃。鱼干大概是他们拥有的最主要的“财物”了。沿海兰屿的高山族吃饭大都不用筷子,他们将饭盛入盆子,置地上,大家蹲着用手抓饭吃。
就总体来说,高山族的烹饪方法通常可分为炊煮、烧烤、蒸馏3种。而以炊煮最为普遍,无论是大米、粟、玉米或者芋薯等主食,一般都加水煮成干饭或稀粥,有时也把芋薯或蔬菜加在饭、粥之中。鱼肉也常以煮食为主。他们平时很少用蒸食法,只有在喜庆的节日或隆重的祭祀仪式上,才将糯米、黏小米蒸制成米糕,酿酒的时候也有用蒸馏法的。对于芋头、薯类和鱼肉、兽肉等,他们喜欢用烘烤的方法。尤其是出
猎时捕到鹿,他们会立即杀掉,烧烤,野味的香气能激发猎人们出猎的欲望和信心。[]有时也从树上的鸟窝中取出鸟蛋,直接放在柴火上烤熟,当做外出时营养丰富的干粮。当他们捕鱼回来,就将吃不完的鱼烤熟后贮存起来,留到淡季时食用。阿美人在出猎或渔获回来后,就把鱼或兽肉插在竹竿上,或者悬挂在竹架上,下面烧起熊熊的柴火,一直到鱼油、肉油滴到火上“噼啪”作响,才停火食用,那香甜脆软的鱼肉、兽肉想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
在高山族的饮食文化中,酒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阿美
人之外,其他高山族族群几乎都嗜好饮酒。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到处可以闻到酒的醇香。大凡婚礼、分娩、节庆、建房、狩猎、渔捞以及宗教祭祀,无不与酒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他们要事先酿好酒,到时宴饮狂欢,牵手歌舞,尽欢尽醉。平时,他们会向汉族商人买酒,或以猎物交换,等酒一到手,就会饮个痛快,直到半醒半醉,才再带几瓶回家。对高山族来说,饮酒不只是男人的专利。据清代史书记载:高山族人善于酿酒,待到酒熟时,便各自携带自家酿的酒,到村社里会聚,男男女女,群坐在地上,用木瓢或椰碗取酒,边饮边舞,一片沸沸腾腾,连续3个晚上狂欢,毫无醉意。
高山族中的泰雅人有个“播种节”,每年播种完毕后,家家户户把备足的猪肉、鸡肉还有“精蜜兔”、鹿肉、野猪肉、鱼虾、栗糕、米酒等摆满席间,邀宴左邻右舍,大块吃肉,大杯饮酒,跳舞唱歌,热闹非凡。高山族的布衣同胞每年要举行盛大的“打耳祭”活动。“打耳祭”活动结束后,人们就在空旷地烧火堆烤肉,烤肉的燃薪用寓意吉祥的松枝,然后纵酒欢歌。布衣人还有5年一次的“成年祭”,到了这一天,全部落男女老幼欢聚广场饮酒、吃烤肉,恋爱中的男女青年在这天晚上可以公开“饮贴面酒”。高山族的曹族人在八月十五的“丰年祭”中,各家的代表要把小米酒、小米糕、猪肉等食物送到广场中,然后,由族长混合再分配给各家分食,也有的任人随便品尝。
有机会一起到高山族来作客,品尝那独特的饮食风味,领略那淳朴的风情,欣赏那迷人的风景~ 高山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传统服装式样有贯头衣、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
等。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有冠饰、额饰、耳饰、颈饰、胸饰、腰饰、臂饰、手饰、脚饰等。装饰材料以自然物为多,颇具特点。如贝珠、贝片、玻璃球、猪牙、熊牙、羽毛、兽皮、竹管、花卉等。其中又以贝的使用最为广泛,不仅许多首饰直接用它穿缀而成,泰雅人和赛夏人过去还将其一串串缀于上衣之上,制成珍贵的贝衣。
贝衣是以两幅麻布制作的无袖上衣为底,上面缝缀一串串的贝珠制成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砗磲贝切成小薄片,然后一颗颗仔细地磨成珠状,再将一粒粒细小的贝珠穿缀成串,缝在麻布衣服的襟边、两侧下摆处,甚至布满全身。称为贝衣、贝珠衣或珠衣。每件贝衣要用贝珠几万颗至十几万颗。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多为酋长和富有者所拥有。目前大陆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妇女喜以花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为冠可以说是一个特点。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显得绚丽多彩。高山族妇女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饰是应亚热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的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其帽子也很有特点,男子上
山戴藤帽。帽顶上有圆形的图案,这是雅美人图腾的标志。祭祀时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银盔。银盔是财富积累的纪录,他们把用实物换来的银币铸成银圈,做成头盔,父传子,
子传孙,世代相承。、平安祭、“阿立”祖祭、丰年祭、竹竿祭、猴祭与大猎祭、矮灵祭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新郎上前抱下她,这表示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女方家长在女儿荡完秋千后,就地点收聘礼,点收完毕就算与男方结亲了。
跑步迎新娘
我国台湾省雾台地区的鲁凯人,不仅平时喜欢长跑,就是在结婚迎娶新娘时,都以跑的形式进行。结婚那天上午。新郎带领亲戚好友,浩浩荡荡地跑到新娘家门口,先递上聘礼,然后由新郎背上新娘,跑到族人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广场上。在欢乐的歌舞声中,新郎背着新
娘绕场跑两圈,表示接受族人的祝贺。婚礼结束后。新郎又背着新娘跑回家,表示新的生活开始了.
堂妹夫是台湾高山族人,加上老家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又在高山族居住,接触多了,便随着他们走进了台湾高山族奇异而有趣的饮食习俗之中……
早在福建、广东两省人民大批移居台湾前,台湾便已有许多土著族群定居,这些族群被称为高山族,现已发展到39万多人。其内部又分有泰雅、赛夏、布衣、曹族、鲁凯、排湾、卑南、阿美、雅美9个族群。
高山族的经济属于农耕和渔耕采集型经济,食物多以大米和可食用的根茎类为主,副食大多是猎获的熊、鹿、兔、鸠、山猪、山羊和自养的猪、鸡以及捕捞的鱼、蟹、鳖、虾等水产品,蔬菜有各种瓜、豆、笋等等。高山族也是一日三餐,部分人还保留着生食和半生食肉类的习惯。
由于高山族各族群居住的自然环境和进化程度不同,他们的饮食习惯又各具特色。高山族赛夏人喜欢用糯米或糯粟捣成米糕,或用棕叶裹糯米饭,与汉族的粽子相差无几,用米与薯、芋、豆类或蔬菜混合煮成咸饭或糜粥。高山族人在做糯米饭时,喜欢加入野味和花生,用无毒的树叶卷起蒸食。有些地区用粟粉和水,加盐和豆类捏成团子;或以水煮芋头,加花生粉和野味肉类,捣烂后用树叶包好蒸食。而平时的素食以盐、姜、蜂蜜为调味品。由于蔬菜种植的少,只有祭祀或喜庆欢宴时才端上一些菜肴来。在高山族中,只有阿美人和泰雅人能
自己生产食盐,其他的部族则通过用土特产品与汉族同胞交换食盐。他们常用姜、辣椒和山胡椒作为调料做菜就餐,平时喜食椰子、李子、香蕉、木瓜等水果来补充蔬菜不足。
高山族布衣人的副食品中有腊肉或肉干、晾晒的野菜和菜干,但是数量不多,如有猎获的野味或鱼时,则酿酒煮肉,邀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到小溪边捕鱼捉虾,捞捕河贝和螃蟹,煮熟作为佐餐佳肴。他们享用的水果的种类也很多,除常见的以外,还有柚子、面包果、椰子等。高山族雅美人日常以芋薯为主食,品种很多。他们的果林园艺很发达,但蔬菜却种植的很少,所以,妇女和儿童只好常采摘野生植物瓜果和贝类作为食物辅食。
高山族平埔人是高山族中受汉族同胞的影响较早的。16世纪汉族同胞到达台湾后,稻米成了他们的主食。史书中曾记载平埔人的番米味醇气馥,煮过的饭过2至3天香气不减,但由于种植面积少,产量不高,每年所种只够他们自家一年食用。平埔人的烧法分为煮、蒸两种。他们把大米、小米或黍先浸在水里,然后放在竹筒、竹筐、葫芦等容器内煮或蒸成饭。用竹筒蒸饭时,得先捡来柴禾,烧成黑红的木炭,把竹筒放在木炭中央,不多久,饭香就会飘溢出来。蒸饭的方法是在竹皮编成的饭笼中放上糯米,饭笼放在铁锅上,一直蒸到一片雾气腾腾,便大功告成。用煮或用蒸的方法,要视原料是黏米或者糯米而定。黏米比较适合煮食,而糯米蒸了比较香软可口,杂粮也适合于用蒸法。糯米蒸熟以后,用杵臼捣舂为粉球或饼球,平埔人称之为
“都都”。
高山族大多不食动物的头和尾,在祭仪、出猎、丧葬等特殊场合,禁忌食鱼,他们认为腥是不吉利的。孕妇夫妇的食俗禁忌也不少,一般禁食动物血与内脏,禁食并生的果实。台湾高山族是古越族的苗裔,他们认为狗肉是食物中的珍品,有以狗肉做“牺牲”的风俗。台湾沿海地区的高山族则习惯以鱼类、贝类、水芋、野菜为副食。鱼类用海水渍过后,晒干贮存备食。台湾兰屿上的雅美人大多以捕鱼为业,三餐有的是鱼,但因缺少稻米,便以芋薯为主食。他们把粟或稻米煮成粥、干饭,用糯米制成糕和糍粑,或类似粽子的干粮,煮酒用的芋薯也是外出打猎时常带的干粮,这种食物加工与汉族山区人的食俗相近。兰屿的高山族还有一个有趣的食鱼习俗:女人吃红黑花纹或白色的好鱼;男人吃灰绿色的次等鱼;老人吃黑色最差的鱼,这是根据劳力强度不同定下的饮食规矩。在高山族传统观念中,认为女人最辛苦,除耕作外,还要生儿育女,应当吃营养成分高的好鱼,这是一种奇特的“等级食俗”。雅美人不善于贮存,通常只有捕到大量飞鱼而食用不完时才把它晒成干,以便台风期间食用,其他吃不完的鱼就丢弃。鱼干大概是他们拥有的最主要的“财物”了。沿海兰屿的高山族吃饭大都不用筷子,他们将饭盛入盆子,置地上,大家蹲着用手抓饭吃。
就总体来说,高山族的烹饪方法通常可分为炊煮、烧烤、蒸馏3种。而以炊煮最为普遍,无论是大米、粟、玉米或者芋薯等主食,一般都加水煮成干饭或稀粥,有时也把芋薯或蔬菜加在饭、粥之中。鱼肉也常以煮食为主。他们平时很少用蒸食法,只有在喜庆的节日或
隆重的祭祀仪式上,才将糯米、黏小米蒸制成米糕,酿酒的时候也有用蒸馏法的。对于芋头、薯类和鱼肉、兽肉等,他们喜欢用烘烤的方法。尤其是出
猎时捕到鹿,他们会立即杀掉,烧烤,野味的香气能激发猎人们出猎的欲望和信心。有时也从树上的鸟窝中取出鸟蛋,直接放在柴火上烤熟,当做外出时营养丰富的干粮。当他们捕鱼回来,就将吃不完的鱼烤熟后贮存起来,留到淡季时食用。阿美人在出猎或渔获回来后,就把鱼或兽肉插在竹竿上,或者悬挂在竹架上,下面烧起熊熊的柴火,一直到鱼油、肉油滴到火上“噼啪”作响,才停火食用,那香甜脆软的鱼肉、兽肉想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
在高山族的饮食文化中,酒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阿美人之外,其他高山族族群几乎都嗜好饮酒。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到处可以闻到酒的醇香。大凡婚礼、分娩、节庆、建房、狩猎、渔捞以及宗教祭祀,无不与酒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他们要事先酿好酒,到时宴饮狂欢,牵手歌舞,尽欢尽醉。平时,他们会向汉族商人买酒,或以猎物交换,等酒一到手,就会饮个痛快,直到半醒半醉,才再带几瓶回家。对高山族来说,饮酒不只是男人的专利。据清代史书记载:高山族人善于酿酒,待到酒熟时,便各自携带自家酿的酒,到村社里会聚,男男女女,群坐在地上,用木瓢或椰碗取酒,边饮边舞,一片沸沸腾腾,连续3个晚上狂欢,毫无醉意。
高山族中的泰雅人有个“播种节”,每年播种完毕后,家家户户把备足的猪肉、鸡肉还有“精蜜兔”、鹿肉、野猪肉、鱼虾、栗糕、米
酒等摆满席间,邀宴左邻右舍,大块吃肉,大杯饮酒,跳舞唱歌,热闹非凡。高山族的布衣同胞每年要举行盛大的“打耳祭”活动。“打耳祭”活动结束后,人们就在空旷地烧火堆烤肉,烤肉的燃薪用寓意吉祥的松枝,然后纵酒欢歌。布衣人还有5年一次的“成年祭”,到了这一天,全部落男女老幼欢聚广场饮酒、吃烤肉,恋爱中的男女青年在这天晚上可以公开“饮贴面酒”。高山族的曹族人在八月十五的“丰年祭”中,各家的代表要把小米酒、小米糕、猪肉等食物送到广场中,然后,由族长混合再分配给各家分食,也有的任人随便品尝。
有机会一起到高山族来作客,品尝那独特的饮食风味,领略那淳朴的风情,欣赏那迷人的风景~ 高山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传统服装式样有贯头衣、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等。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有冠饰、额饰、耳饰、颈饰、胸饰、腰饰、臂饰、手饰、脚饰等。装饰材料以自然物为多,颇具特点。如贝珠、贝片、玻璃球、猪牙、熊牙、羽毛、兽皮、竹管、花卉等。其中又以贝的使用最为广泛,不仅许多首饰直接用它穿缀而成,泰雅人和赛夏人过去还将其一串串缀于上衣之上,制成珍贵的贝衣。
贝衣是以两幅麻布制作的无袖上衣为底,上面缝缀一串串的贝珠制成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砗磲贝切成小薄片,然后一颗颗仔细地磨成珠状,再将一粒粒细小的贝珠穿缀成串,缝在麻布衣服的襟边、两侧下摆处,甚至布满全身。称为贝衣、贝珠衣或珠衣。每件贝衣要用贝珠几万颗至十几万颗。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
长时间和精力。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多为酋长和富有者所拥有。目前大陆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妇女喜以花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为冠可以说是一个特点。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显得绚丽多彩。高山族妇女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饰是应亚热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的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其帽子也很有特点,男子上山戴藤帽。帽顶上有圆形的图案,这是雅美人图腾的标志。祭祀时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银盔。银盔是财富积累的纪录,他们把用实物换来的银币铸成银圈,做成头盔,父传子,
篇四 : 高山族习俗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
三联阅读配图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习俗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食俗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高山族蔬菜肉类的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节庆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
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高山族习俗-丧葬
在许多民族的观念中,死亡是很神秘的事情,高山族也不例外。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有强烈的崇拜祖先的观念,各族群都有祖灵祭祀。他们把灵魂分为善恶两种,死亡也分为善死与恶死。善灵自然是善死的灵魂,即祖灵,是要祭祀的;恶灵是指死于非命的人变成的,这些恶灵常常在人间做怪。对于恶死之人,多采取简单掩埋法,死地多插标识以避之,居室亦多废弃,或请巫师禳逐。对于善死者就有许多收殓和埋葬等仪式,各族群形式不同。
平埔人
平埔人把死亡叫做“马歹”、“麻八歹”、‘猫描产”。把恶死定义为:自杀、野外暴毙、出草战死等。草草掩埋了事。
对于善终之人,各地区的埋葬方法又有不同。有的男女老少皆裸体,有的用鹿皮包起,有的用草席裹起,有的用棺木,有的用石板,还有的用大窑缸及竹编器,种类很多。殉葬品有用死者生前文物、器皿或杂物的一半。死者葬于厝内、厝边或山上,也有葬于竹图之内,盖一小茅屋,上插鸡毛和小布旗。
丧服的颜色也不同,有皂色、白色丧服,也有披乌布于背或绊乌带于肩。服丧期,短的十天,最长的有一年,这期间不能着华艳服
饰,也不能有任何歌舞欢宴之举,甚至农事活动也受到短时间的限制。
阿美人
当病人病危之际,家人就开始为他洗净全身,换上干净衣服,搬到另一处居住,然后请巫师持香蕉叶呼男神、女神为病人禳祓。如不能好转就要开始处理后事。亲族全体要齐聚病人身旁,病人如果清醒,就向家人留遗言。气绝后,如果是男人死了,就由其兄弟将金属饰物放在死者的手中,左授铜铃,右手项链,盛装衣冠,扶头向南,妹妹将特制的糕放于死者背甲中,将其生前所用的枪及祭器悬挂门首。死者如为女性,则由年长之姊妹,置饰物于手中,将跳舞时的盛装盖于尸首上,做糕放在方袋中,将此干粮袋与祭器悬于门首。
埋葬的仪式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先装殓,然后通知同族亲戚。亲戚得知消息后即来参加葬礼。死者的兄弟及伯叔或子侄,须参加掘墓工作。墓设在室外的院落中,南部阿美人常常在住屋的北侧掘墓。死者的后代中的四个人,立于墓的四角,依长幼次序掘土,近亲相助。以木板架尸床,下葬后,用土掩埋,再以卵石排成圆形作为标记。北方的阿美人还要在墓穴的四周,排插木桩木板为壁,盖上茅草后填土。更早些时候的古墓有用石板为壁的,还有用陶罐及粟作为殉葬品,陶罐放头上方,粟穗放身体两侧。参加葬礼的人,须用柏叶及芭蕉叶插在头上及腰间避邪。葬礼后,还要给每一位帮忙的人一件铁器,给抬尸的人一件衣服,作为谢礼。
下葬后的当天,要请巫师主持送灵仪式,死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可以单独举行送灵仪式,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次日,助葬的亲属都集中在丧家,由巫师禳祓除秽。当晚又由巫师用陶罐请回亡灵,迎至房屋中,用芭蕉叶禳祓,以糕、酒、槟榔作为祭品,称回灵礼。之后又行出渔利,所有这些之后,葬礼才算结束。
泰雅人
泰雅人认为死亡是灵魂出窍不归。凡是在家去世,而且有亲属在身边的,就是善终;死于野外、被害等非常自然死亡,以及自杀、难产死亡等均属恶死。
善终之人断气时必须由亲人抚其右手,如果断气时没有亲人在场,也是不吉利的,需要请女巫禳祓。断气时。亲属应让死者合上双眼,如果眼白外露,就会被认为家中还要继续死人。断气后,由亲人为其梳洗,换上盛装,穿胸衣,戴首饰、耳饰、臂饰,用一块布铺在地上,把尸体放在上面,并将死者的手足屈于胸前,做蹲踞状,然后用番布把尸体包起来,用带子缚紧。死者断气时,在其床下掘圆穴,深五六尺,将尸体下葬,多数面向河岸。死者用的刀、烟斗随葬,上盖石板,盖上土弄平整。死者的遗留衣物和剩余墓土,运至野外偏僻处丢弃。参加埋葬的男性近亲,必须到海边洗净身体,身上所穿衣服,一并藏于隐蔽处。丧家还要每天把饭放在竹筒内弃于山野。
死者断气时,即将炉火与木炭弃野外,另起新火。家人全体休息数日,不在外走动,不梳洗,饮食由近亲邻居供给。丧家不参加祭仪欢宴,不饮酒歌舞。守丧的时间长短,各地有所不同。从15
天至1个月不等。送灵归来后,就可到丧家饮酒,也就表示一
切恢复正常。
对恶死之人,泰雅人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难产死亡或无亲人送终的人,全家要弃屋出走,另建新居。埋葬的地方和弃屋处插上荻草作标识,禁入内。还要请巫师驱恶灵。
赛夏人
赛夏人认为生灵从身体中出去了,也就是死亡了。衰老及病死为善终,横死与战死为恶死。恶死者,除氏族中年长者,其他人不能触其尸体。横死者由首先发现者告知其亲族,就地掩埋,举火行家,在掩埋处堆石以示禁忌。善死者,于弥留时家人须将其移于地上,凡在床上也为恶死,家人也须弃屋,另建新屋。病危者临死之前需移于地上,家人为之洗浴,断气后,为其更换盛装。然后扶立坐起,两腿屈于胸前拥布包。家妇煮饭,用饭数粒塞进死者口中,作为辞食。
篇五 :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习俗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
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食俗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高山族蔬菜肉类的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节庆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
“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高山族习俗:丧葬
在许多民族的观念中,死亡是很神秘的事情,高山族也不例外。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有强烈的崇拜祖先的观念,各族群都有祖灵祭祀。他们把灵魂分为善恶两种,死亡也分为善死与恶死。善灵自然是善死的灵魂,即祖灵,是要祭祀的;恶灵是指死于非命的人变成的,这些恶灵常常在人间做怪。对于恶死之人,多采取简单掩埋法,死地多插标识以避之,居室亦多废弃,或请巫师禳逐。对于善死者就有许多收殓和埋葬等仪式,各族群形式不同。
平埔人
平埔人把死亡叫做“马歹”、“麻八歹”、‘猫描产“。把恶死定义为:自杀、野外暴毙、出草战死等。草草掩埋了事。
对于善终之人,各地区的埋葬方法又有不同。有的男女老少皆裸体,有的用鹿皮包起,有的用草席裹起,有的用棺木,有的用石板,还有的用大窑缸及竹编器,种类很多。殉葬品有用死者生前文物、器皿或杂物的一半。死者葬于厝内、厝边或山上,也有葬于竹图之内,盖一小茅屋,上插鸡毛和小布旗。
丧服的颜色也不同,有皂色、白色丧服,也有披乌布于背或绊乌带于肩。服丧期,短的十天,最长的有一年,这期间不能着华艳服饰,也不能有任何歌舞欢宴之举,甚至农事活动也受到短时间的限制。
阿美人
当病人病危之际,家人就开始为他洗净全身,换上干净衣服,搬到另一处居住,然后请巫师持香蕉叶呼男神、女神为病人禳祓。如不能好转就要开始处理后事。亲族全体要齐聚病人身旁,病人如果清醒,就向家人留遗言。气绝后,如果是男人死了,就由其兄弟将金属饰物放在死者的手中,左授铜铃,右手项链,盛装衣冠,扶头向南,妹妹将特制的糕放于死者背甲中,将其生前所用的枪及祭器悬挂门首。死者如为女性,则由年长之姊妹,置饰物于手中,将跳舞时的盛装盖于尸首上,做糕放在方袋中,将此干粮袋与祭器悬于门首。
埋葬的仪式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采取室外土葬的方法。先装殓,然后通知同族亲戚。亲戚得知消息后即来参加葬礼。死者的兄弟及伯叔或子侄,须参加掘墓工作。墓设在室外的院落中,南部阿美人常常在住屋的北侧掘墓。死者的后代中的四个人,立于墓的四角,依长幼次序掘土,近亲相助。以木板架尸床,下葬后,用土掩埋,再以卵石排成圆形作为标记。北方的阿美人还要在墓穴的四周,排插木桩木板为壁,盖上茅草后填土。更早些时候的古墓有用石板为壁的,还有用陶罐及粟作为殉葬品,陶罐放头上方,粟穗放身体两侧。参加葬礼的人,须用柏叶及芭蕉叶插在头上及腰间避邪。葬礼后,还要给每一位帮忙的人一件铁器,给抬尸的人一件衣服,作为谢礼。
下葬后的当天,要请巫师主持送灵仪式,死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可以单独举行送灵仪式,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次日,助葬的亲属都集中在丧家,由巫师禳祓除秽。当晚又由巫师用陶罐请回亡灵,迎至房屋中,用芭蕉叶禳祓,以糕、酒、槟榔
作为祭品,称回灵礼。之后又行出渔利,所有这些之后,葬礼才算结束。
泰雅人
泰雅人认为死亡是灵魂出窍不归。凡是在家去世,而且有亲属在身边的,就是善终;死于野外、被害等非常自然死亡,以及自杀、难产死亡等均属恶死。
善终之人断气时必须由亲人抚其右手,如果断气时没有亲人在场,也是不吉利的,需要请女巫禳祓。断气时。亲属应让死者合上双眼,如果眼白外露,就会被认为家中还要继续死人。断气后,由亲人为其梳洗,换上盛装,穿胸衣,戴首饰、耳饰、臂饰,用一块布铺在地上,把尸体放在上面,并将死者的手足屈于胸前,做蹲踞状,然后用番布把尸体包起来,用带子缚紧。死者断气时,在其床下掘圆穴,深五六尺,将尸体下葬,多数面向河岸。死者用的刀、烟斗随葬,上盖石板,盖上土弄平整。死者的遗留衣物和剩余墓土,运至野外偏僻处丢弃。参加埋葬的男性近亲,必须到海边洗净身体,身上所穿衣服,一并藏于隐蔽处。丧家还要每天把饭放在竹筒内弃于山野。
死者断气时,即将炉火与木炭弃野外,另起新火。家人全体休息数日,不在外走动,不梳洗,饮食由近亲邻居供给。丧家不参加祭仪欢宴,不饮酒歌舞。守丧的时间长短,各地有所不同。从15天至1个月不等。送灵归来后,就可到丧家饮酒,也就表示一切恢复正常。
对恶死之人,泰雅人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难产死亡或无亲人送终的人,全家要弃屋出走,另建新居。埋葬的地方和弃屋处插上荻
草作标识,禁入内。还要请巫师驱恶灵。
赛夏人
赛夏人认为生灵从身体中出去了,也就是死亡了。衰老及病死为善终,横死与战死为恶死。恶死者,除氏族中年长者,其他人不能触其尸体。横死者由首先发现者告知其亲族,就地掩埋,举火行家,在掩埋处堆石以示禁忌。善死者,于弥留时家人须将其移于地上,凡在床上也为恶死,家人也须弃屋,另建新屋。病危者临死之前需移于地上,家人为之洗浴,断气后,为其更换盛装。然后扶立坐起,两腿屈于胸前拥布包。家妇煮饭,用饭数粒塞进死者口中,作为辞食。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传统衣饰绚丽多彩,衣饰式样因族群而异。
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人、赛夏人和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用两幅麻布拼缝成无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湾人、卑南人、鲁凯人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而垂其两端作为前裙;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带遮挡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泰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二是布农、鲁凯人和排湾人的窄袖长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下体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则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于左肩上打结。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银铜首饰以及钱币、纽扣、竹管等。他们用这些饰物把浑身上下装饰得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装时几乎从头到脚都有装饰,有些男子尤其是头领的头冠甚至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多姿多彩。
住所
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处,阿美人、卑南人居于台东纵谷平地,雅美则居于兰屿环岛海边。过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为地上住屋,也有局部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带,住屋正面朝向低处。住屋一种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种是屋内凹入地下,屋檐高不过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筑。
赛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较平坦的山地,无一定的方向。布农人的住屋建在险峻的山腰地带,门朝向低处,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门无定向。
排湾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处。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内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两种类型:木屋以方木为柱,木板为墙壁,用木板或茅草盖顶,属于大型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木屋在房梁、房柱、房檐、房门、房壁上都有许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独特的风格;石屋则以圆木或立石板为柱,片石为墙壁,在山字形的屋顶上垒小块板石为瓦,形似龟壳,也有用大块板石盖顶的。
鲁凯人倚坡建屋,先将基地铲平,成”簸箕形“,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无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为圆形,是用竹篱环围起来的。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筑材料多取自于海边卵石,用卵石垒成地基和墙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内凹下二三米,房檐离地面仅一米左右,这是一种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台风的袭击。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干栏式建筑,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桩上建筑。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数有门无窗,也无烟囱设备,屋内一般比较阴暗,陈设也很简单。现在各族群居住条件已发生显着变化,房屋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与汉族基本相同,屋内陈设已大为改观。
交通
高山族聚居的山区,层峦叠嶂,行路如蜀道之难。山区道路可分为”社路“和”猎路“两种。在深谷危崖和溪水过处,则架设木桥、竹桥或藤桥以渡。木桥多为独木桥,即用一株大树砍削成方木,横架在溪流两岸。也有在岩壑之间,用两木交叉,下端插入溪间,上端靠在岩壁上,攀登而过。竹桥有长短两类:短桥用三四根粗竹并搭在岩石上;长桥用粗竹并立插入溪流中间为桥架,再以四五根排竹搭在桥架与岩石上。有的在桥的两侧搭架竹栏杆,以便扶持。藤桥一般架在危崖深谷之间,往往是高山对峙,中夹大溪,深数千仞。
高山族人民不畏天险,用藤皮打成粗藤索两条,平行悬于两岸之间,分别固定在两边的岩石或大树上,在其下端约为五六尺,以同样方法再平行悬结藤索两条,藤索上用藤蔓穿结成网状为桥面,两边
上下藤索间也结织成网状为扶栏。这种藤索吊桥在泰雅、布农、鲁凯、排湾等族群中均普遍采用。阿美人、卑南人和日月潭的邵人等族群擅长使用独木舟,独木舟是用一段大圆木挖削而成的。兰屿雅美人的海船在外观上呈头尾翘起的龙舟式,采用拼板工艺,船身、船头雕绘着十分精巧而美观的几何形和人形图案。
聚落与年龄等级
高山族的聚落,明清文献称作”番社“或”社“,后来一直沿用”社“这个称呼。清朝官方及一些文人学者,曾对高山族一些村社作过粗略的调查统计,《台湾府志》记载当时高山族共计277社,”社之大者不过一二百丁,社之小者止二三十丁“。据台湾省民政厅1953年公布的数字,高山族聚居的村落共计409社。社都有自己的名称,最早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后来才逐步发展为以血缘为纽带兼以地缘为组合,包括一个或几个氏族成员聚居的”社“。
高山族还有一套传统的年龄等级制度,借以开展生产、祭祀、军事等各种活动。年龄等级制度以长幼和职责为原则,把人的一生大体划分几个阶段,凡到一定年龄的男子,均被列入既定的同龄人的等级之中,自觉履行各自等级对社会的职责和义务。年龄分级有宽、严两式。宽式分级,如泰雅、赛夏、雅美等族群,仅根据长幼尊卑及社会分工,把年龄大体分成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等;严式分级,如阿美、卑南等族群,形成一套系统的等级制度。特别是阿美人的年龄等级制度,形成森严的梯队结构。例如北部阿美地区的薄薄、里漏等社,年龄制度从18岁到89岁,共分9级,各有专名,取”雾、
雨、藤、磨石、荒土、楝树、神器“等名称。
婚姻
台湾各族群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通婚,男女结婚后,任何性放纵和乱伦行为都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要受到严厉的制裁,而婚前男女之间的交际却非常自由。婚姻的缔结虽然也有出自父母的主意,但大多数都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的。泰雅男子向女方求婚,以吹口哨表示爱情。阿美则是女子亲自到男家,以赠物表达思慕之意。阿美、排湾等族群男子向女子求婚时,求婚者必须竞相入山砍相思木负至女家,以善负重和最多又最快来竞争。这种求婚方式,男子必须苦练好几年。
泰雅、曹、布农、排湾等族群曾经有过抢婚习俗,但这种原始遗风早已消失。此外,曹、布农、赛夏等族群有交换婚,即甲家娶乙家女,甲家女也嫁给乙家,在赛夏人中还有丈夫的姊妹嫁给妻子的兄弟的习惯。台湾各族群结婚的年龄不一。阿美人男子在十四五岁时就编入集会所少年组,锻炼三四年后升入青年组。这时,男子取得成人资格后即可以结婚。泰雅、布农和曹族群,男子十七八岁熟悉农耕和狩猎后即为成年可以结婚。各族群女子在十五六岁掌握熟练编织技术后即可结婚。男女通过一定的结婚仪式方能结为夫妇。近几十年传统婚龄有所推迟。
家庭
在高山族的语言里,”家“与”房子“是同义词,但是各族群的家庭仍有差异而各具特色。阿美人的社会是典型的母权制社会,婚姻形
态实行男子出赘,孩子从母居住,通常以女性为一家之长,掌握家庭生产与祭祀权。
家族世系按照女系计算,财产继承权属长女或幼女,家庭通常是女系为核心的大家庭。其特点是人口多,几代人住在一起不分家是常见的事。
根据1958年至1959年的调查,在台湾东部山区357户阿美人家庭中,女性家长占68.06%,以两对以上配偶组成的复合家庭占44.45%。阿美人的亲属称谓比较简单,通常以年龄与辈分划分。同辈人年长者称kaka,年幼者称safa,母亲辈称ina,父亲辈称ama,祖父称faki,或amanuama,祖母称mamu,或inanuina。泰雅人多数是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泰雅人的家庭成员及其关系与阿美人则大相径庭,家长原则上由男性担任,被称为”家庭保护者“,对家族成员具有支配权和权威地位。在颇重以男系为中心的布农人家庭中,由于布农人的传统观念和凝聚力,家庭往往数代同居,叔侄共炊,成员达60人之多,这在高山族大家庭中也是很少见的。
平埔人大部分属母系社会,在婚姻上,男子入赘女家,从妻居,为女家从事劳役。在继承上,女子继承家产,传承家系,但现已基本汉化,变成男子继承家产、世系,女子出嫁。然而,原始的传统婚姻与继承方式仍有遗风,女子嫁到夫家,丈夫仍须经常去女家助耕;女方父母丧亡后,女子仍有权继承娘家的家产。
人生礼仪
生育
台湾各族群均把人口众多视为强大,而普遍产生增殖人口的强烈欲望,生育子女被看成为一种神灵的赐与。过去产妇临盆都由自己料理一切,不用助产者。胎儿落地,用竹片、石片或茅叶切断脐带。脱落的脐带,各族群都有一定的收藏方法。
命名
胎儿出生后,一般都要举行简单的命名仪式,泰雅人和赛夏人用父子连名,即在个人的名字后连上父名。布农人和曹人在本名之后连氏族名。卑南人排湾人和鲁凯人在本名后连所住房屋名。
冠礼
各族群举行的成年礼都是非常隆重的。曹人和布农人的少年,在参加成年礼仪式前的数日即行斋戒。举行成年礼仪式这一天,少年们齐集到会所广场接受一老者的藤杖鞭挞、训诫,再由头人赐酒。
婚礼
泰雅、排湾、布农、鲁凯、雅美等族群行男娶女嫁,结婚仪式往往要经过:定情、求亲、送聘礼、迎娶。阿美人习惯行男嫁女娶,办婚事均由女方主动。如男女恋爱成熟,女方母亲同意后,派人到男家求亲得允后,女子到男家服役,过去要二三年,现在不超过一个月,期满后,女方到男家迎娶。卑南人以招赘婚为常规,但主动求婚仍为男性。定情后,男家到女家求亲,送上槟榔和酒。结婚前夕,男家送聘礼到女家后,女家再带酒和糕到男家迎娶。曹人是男方求亲后,男子到女家服役一至六年,待生育一子女后才一起回男家。
葬礼
台湾高山族除一部分雅美人把崖葬为特殊葬俗外,都实行土葬。各族群一般将死者两膝屈于胸前,使之双手抱膝成蹲踞状,用藤条布带固缚于柱侧,待尸体僵硬后用麻布紧包埋葬。南部阿美人与卑南人则将死者的尸体用麻布或卷席紧包后埋葬。现今各族群”方穴蹲葬“已不多见,多行”仰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