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西湖的“绿”》课文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的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琤co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奔腾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色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两,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飘然起舞了。
[2003-03-16]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范文二:[电子课文]《西湖的雪景》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整理
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
兴化语文网 搜集发布
http://www.xhyww.com
2007年3月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以致其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挟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沉醉于柔媚芳馨的情味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销魂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以论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尘脱俗,别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真趣。”我们虽不成材,但对于先贤这种深于体验的话,也忍只当做全无关系的耳边风么,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不很近情的景致的,怕没有多少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中”“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掸”,“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但他是一位潇洒出尘的名士,
第 1 页 共 6 页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整理
所以能够有此独具心眼的幽赏;我们一方面自然佩服他心情的深湛,另方面却也可以证出能领略此中奥味者之所以稀少的必然了。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冷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念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预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粘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日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日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象全无关系似的,此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颇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
第 2 页 共 6 页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整理
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大半变成雪泥,车了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出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颇热闹的,现在却很零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一个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chu)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冷桥前近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惧幽绝的文字来:
崇颖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于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心想不知这时的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心里不觉漠然了一会。车过西冷桥以后,车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亩的清寒、壮旷与纯洁~常绿树的枝叶后所堆着的雪,和枯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上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
第 3 页 共 6 页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整理
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次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认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饰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着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幽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从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块,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又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这种风味,可惜我没有福分消受。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人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
第 4 页 共 6 页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整理
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口暮倚修竹”的美人儿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缥缈的沧海的,
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踢壁卧~ 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抄。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王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妄笑它是无味的诗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倌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淇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情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块,忽然掉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
第 5 页 共 6 页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整理
油然有一脉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土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答人家自己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怪懂得趣儿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的下起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只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揖。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飞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呢。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从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说:“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缘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兴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重大的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余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变成泥泞。除了极少数在待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血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在大谈其闲天,??以享乐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应受的寒冷了~
(来源:互联网)
第 6 页 共 6 页
范文三:结合课文的内容
结合课文的内容,主要从文章主旨、文章的结构、重点句子、写作的特色等四个方面对课文《松鼠》进行全面分析:
一、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的小动物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松鼠的形态、颜色、用途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勾画出了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说它是说明文,因为它是一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说它是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说明,它是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这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又称为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炼,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活泼生动,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引人入胜。《松鼠》一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二、课文结构,文章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这一段是总括的话,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说明松鼠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第二部分(第2段),这一段承接上文,具体描述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主要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样子。
第三部分(第3段),从它机灵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写出它是一种活泼、有趣、驯良的小动物,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第四部分(可分为两层,分别为第4、5段),第一层(第4段),写松鼠乖巧的习性。介绍松鼠过水的动作、不冬眠、十分警觉、跑跳轻快、叫声响亮。第二层(第5段),写松鼠搭窝的方法。描述搭窝的先后次序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以及窝口的设计,生动地表明松鼠的灵性。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松鼠的多产,毛的色泽,肉、毛、皮的用处,说明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补充了“讨人喜欢”的内容。
三、重点句子
1.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这个句子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了松鼠的活动区域。
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段说明,“帽缨形”一词,写出了尾巴的长度和蓬松状,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写了它的样子和用途。
3.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松鼠作为动物,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松鼠以人的性灵、人的情感,使松鼠讨人喜欢的总体形象逼真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四、写作特色。
虽然《松鼠》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时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相反,读来倒很有情趣。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说明语言形象、生动。这一点是相对于平实说明而言的。作者在介绍这种小动物时,不是像写说明书似的,将松鼠的特点(包括长相、性格、习性等等)直接告诉读者,而是运用各种描写手段以及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这种小动物。例如:《辞海》中介绍松鼠的尾巴时,只有“尾蓬松,长16~24厘米”几个字,而作者对松鼠尾巴的介绍就显得既形象,又能让人喜爱:“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段说明,“帽缨形”一词,写出了尾巴的长度和蓬松状,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松鼠尾巴的样子,同时,作者又对尾巴做了动态的描写,写了它的样子和用途,这样,文章就显得生动起来了。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文章还运用描写的方法(例如“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和拟人的方法,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文章还准确地运用了词语。例如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时写到:“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这其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了松鼠的活动区域。又如作者在写松鼠做窝时,用“先”、“再”、“然后”等表示工作程序的词语,将松鼠做窝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写得有条不紊,用“搬”“放”“编扎”“挤”“踏”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说明了松鼠做窝时的动作。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
范文四:西湖课文原文教案
西湖课文原文教案
篇一:《西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西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
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古诗文:
1、论语三则
2
、对诗《木兰诗》中局部诗句;《敕勒歌》
3、春景诗(词):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导入语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1:同学们迫不和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
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协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褒扬表示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褒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篇二:《西湖》教学设计
6课《西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陶静 教材分析 :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师:【出示苏轼照片】有哪位孩子认识他是哪位大诗人,
生:宋代大诗人——苏轼。
师:你能猜出他的眼中正凝视着什么,
生:不知道~
师:老师请你们来看一看。【看视频后大屏幕上自动出现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孩子们想不想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苏轼的脚步去杭州西湖仔细的神游一翻,
生:想~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当地有位细心的导游为我们准备了三条线路,那就是“远眺、近赏和夜游”。
【板书】
1、师:首先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
段,然后告诉老
师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西湖的山。【生读第二句话】
师:【看图】仔细看看,这些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师:其实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
近处的山是绿色的,她的颜色显得特别的??(生:浓);
而远处的山变成了青色,并且颜色越来越??(生:淡)。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
陶老师已经看到了山的浓和淡,谁再来试试,(生读)
我们女孩子的声音很柔美,我们女生一起来读读(女生齐读)
男孩子开始跃跃欲试了,我们男生也来比一比(男生齐读)
2、师:这些山真的很美,那我们来看看,近一点的是什么呀,
生:西湖的水。
师:看看,这西湖的水,特别的??
生:平静。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犹如
师:从这个词我们知道,这是一句??(比喻句)它还可以换什么词呢, 生:就像。好像。
师:是的,谁来用犹如说一句话呢,
生:
师:谁来读一读西湖的水,读出她的平静与硕大。
这个湖有我们教室这么大了,谁再来试试(生读)已经要盖过我们的操场了,还有谁想试试的(生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孩子们仔细看,如此硕大的银镜把谁给吸引过来了,【看视频】
生:白鸥。
师:仔细看图,白鸥是怎样从湖面上飞过的,它完全碰到水的吗,
生:没有,只是有一点碰到水面。
师:对了,这就是掠,轻轻的从水面飞过,谁来读一读,(生读)被白鸥大破的平静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怎么样呀,
生:一闪一闪的
师:是的,就想阳光下的珍珠一样,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非常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非常棒,谁能把这整段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抓住关键词读出山的浓淡变化,水的静动不同。(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难怪人们都说师:杭州素有——生: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西湖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如此秀美的西湖,有哪些令人陶醉的景点呢,请
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有哪些景点,用笔把它圈出来,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生:六句。五句。六句。六句
师:这段话共有六句,最后的感叹号也算一句,数错的人再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点,
生:湖心三岛。孤山。白堤和苏堤
师:老师在网上找了这些景点在西湖中的位置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是孤山,那它东边的是??(生:白堤)西南的是(苏堤)这个像田格的是小瀛洲,这个是(湖心亭)这个就是(阮公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的四周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色
师:对了,它的一圈是绿色围成的,谁来读读这一句(出示第三段的第一句)(生读)这个“镶边”是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沿着它的边缘围起来的
师:是的,这就是镶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刚刚站在西湖边上,现在我们往西湖中走一走,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葱绿的孤山图)
生:我看到了山
师:什么样的山,
生:葱绿的山
师:这座山怎么样,
生:格外秀美典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生读)嗯,这座孤山很秀美,谁再来试试(生读)陶老师好像看到了雨后的孤山,在十里明湖中,显得很秀美典雅,就像我们女孩子一样,我们女生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女生齐读)
师:看过了山,我们再看看它两边的堤怎么样,(出示两堤图片)他们怎样的浮在水面呀,
生:轻柔
师:就像绸带一样,今天肖老师带来了一段丝绸,小朋友们看看,这丝绸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轻。很柔。风一吹,它就飘起来了
师:是的,谁来读读,让我感觉到它的轻柔,(生读)真像仙女姐姐手中的绸带呀,很轻盈,谁再来试试,(生读)我感觉要是来一阵风呀,这两堤就被吹走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向湖中心走走,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三岛,师出示三岛的图)谁来读读这湖心的三岛的,(生读)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的练读这几个景点,过会把你最喜欢的景点给大家读读。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的读了这么多的美景,当他们与山和水连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生1:看到了蓝天白云还有山。
生2:我看到了湖中云和山的倒影。
师:是呀,这些天上的,地上的,还有水中的倒影结合起来就像来到了,生:仙境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我好像走进了这美景中,谁再来试试,(生读)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在仙境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看到了这些美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生:激动。
生:愉悦。
师:是的,把这些词都合在一起,用我们书中的词来解释就是, 生:心旷神怡
师:是呀,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
生: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师:我们在来仔细看看西湖(出示西湖的图片)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生: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谁能用这句式说一句话,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都不想走了。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把家般到这里。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觉得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师: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果然,杭州素有——生:“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
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白天的西湖如此美丽,听说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孩子们想不想亲自感受一番,(夕阳斜射图片)请孩子们闭上双眼,跟我来——(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师:从老师的朗读中,各位游客们,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挂在空中。【真好~】
生:我仿佛感受到自己坐在船上,清风拂面。【真棒~老师也感受到了~】
篇三:西湖教学设计
6 、西 湖
龙井小学刘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板书6)。齐读两遍课题。
2、你们对西湖了解多少,
3、初读课文,感知提问。
(1)初读感知
A、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同学,查查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并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B、出示生字,自由拼读。
C、指名读,全班齐读。
D、识记生字,检查记字情况。
E、生字描红。
F、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2)自主设疑
A、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B、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
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板书)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走进文本。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
2、研读感悟,解决问题。
勾画理解,独立思考。
三、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展现了哪些景色,总共有几个小节,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理解“素”。
(2)你认为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词语的意境:人间天堂、镶嵌、明珠。)
(3)这些词语都很美,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再读第一自然段。
(4)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我们到下一节课进一步走进西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收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
范文五:小学课文西湖教案
精品文档
小学课文西湖教案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
西湖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西湖》。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0个生字词,认识11个二类字。
2. 能力目标:会用学习的一类字词,能初步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诵读自己喜欢的
段落。
3.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西湖的美,建立对祖国大好
1 / 6
精品文档
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的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流利的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情境创设法,朗读体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礼物,想不想要,现在老师就发给大家~大声告诉老师,老师送的是什么,开往哪里的车票呢,杭州~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杭州的著名景点观光一下怎么样~谁来告诉老师,杭州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对了,西湖在杭州可是一个美丽的景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湖。欣赏一下优美的西湖风景。
1、 请同学们看课件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老师配以描述。
2 / 6
精品文档
2、西湖美不美啊,,是不是特别期待去西湖转一转了,那就快点吧,不准掉队哦~
二、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1、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将课文读一遍,把不认识的生字划出来。
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学们互相讨论,将不认识的字词解释一下。
2、同学们都读完了吧,听老师读一遍怎么样,同学们仔细听啊,听听跟你读的是否一样~
3、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请同学将标注的生字读出来,教师进行更正。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同学们再大声齐读一遍。
4、让同学们以排火车的游戏将生字读一读。
同学们读的真好,看来这些生字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那是否能流利的将课文读出来呢,现
在同学们来试一下好不好?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
1、请同学们想象下去默读课文,仔细体会文中描绘的西湖。
3 / 6
精品文档
2、同学们带感情齐读课文。
3、请同学们谈谈再次品味之后自己对西湖的认识。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经过几次读课文之后同学们对西湖又有了更新的了解,那同学们想不想近距离的观赏西湖的美景呢,跟着老师走吧~
四、分段学习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段
2、同学们读的真好,刚才我们找出的生字中在第一段中出现的有哪几个呢,谁想读出来
3、课件展示“镶”“杭’’
解释“镶嵌”的意思
镶嵌:?以物嵌入,作为装饰?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镶: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镶上 ;嵌:把东西卡在空隙里,嵌入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字有共同点呢,对了就是都是左右结构。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下这两个字好不好,
5、老师再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思考一下,杭州被人们称赞为什么,西湖被称为什么?
6、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哪位同学想关于西湖的诗句啊,看看谁说的最多,现在开始吧~ ??
4 / 6
精品文档
同学们知道的都特别多啊,老师都要向你们学习了,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生字好不好,请同学们齐读下。
现在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资源紧缺,西湖曾经非常的美丽,先如今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我们要做环境小卫士,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请同学们回去自己认真读一下第二段,仔细领会第二段西湖的美景,那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西湖的美景吧~
作业布置:
1、 将第一段认真读几遍,并将今天所认识的生字读给家长听。
2、 把第二段读流利。
板书设计:
6、西湖
镶xiāng镶嵌杭州 人间天堂
杭háng 杭州西湖 天堂里的明珠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
5 / 6
精品文档
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
6 / 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西湖的“绿”》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