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
在 马克 思 主义 学 理 解哲 史 上,
义
是 指个 马整 思 克义哲 学 ,不主 仅 包
含证 唯物 主义 辩 自然 观 ,的包还含辩 证唯物 义的主历史 观 ,是马 克思主 义的世界 观。有 人为因 马 思克主 义创始
人
们 “ 用唯 证主物义” “ 辩、辩 证唯物 义主 和历史 唯 主物 义 ”“、 实 践物 唯 义 ” 主 史“ 物唯 主” 义来 呼和 、称历等
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 。慈狄 根、普列 诺汉夫 、列等 把宁 克马 思义 主学哲
称 为 “ 辩证 之物 主 义唯” 斯大 林 称
马,克 思主义 哲学为 “证 唯物主 义辩 和历 唯物 史义主” 二第国际 时期的 ,
没人 使用 过有 个概念这 而疑质这 一名 的称可靠 性, 这是一 形种而上 学 的 思维方 式事。 实 上 ,马克思、 恩格斯 自称
的己哲学 是 “ 物唯 义 主”“ 新 、 现 唯物代
梅林 、 法格拉 拉布、奥拉里及以方西 马克思义主的些代一表物等称人 克马思主义哲 学为 “ 历史 唯 主物 义” 。
我 学 国 者 O世纪2 8在起 思反 0年传统 科 教 书的 基 上础, 现 了对 出克马
思 主 哲 义 的 学 “践唯 物主义 ”实与
义主 。所谓新唯”物义、 现主唯代物 主义 , 味有 二: 在是 德国古典 哲 之学 意 后一的唯物 主义 它吸, 了收 黑 尔格证辩 法的理因合,素越了超近唯代物主 义 机 的械性 和 形而 学上性 。恩 格 说 , 斯
“克 马思和我, 以 是说 德 国从 唯心 主 可 义哲 学中拯 救 了 觉 自的证辩 并法且把 它转为 唯物 主义 的 自 然 观和史 观历的 唯一 人的。从 马 克恩思 格对斯 待格黑
” 证“唯物 主 ” 释义 之争。 辩解近年 ,来 许 多学 者似乎 倾更向 于马克思 主义
哲
学是“ 就史唯历主物” 义
。名称 的 不实 际上表同 达对了 克马思 义主哲学 质 实解理的 差 。别然 而 , 由于概念本 包身 含多样 性 和歧
义 ,性 以 马,克 主 思哲义 学 同的 所
一对
尔哲
学态度的看 经过,国德古典学哲 之 后的 新物唯 主义不 能不是 证辩 唯物
主义。 与 l 二是9世 纪自 科然学新 就 成相 对 应的唯 物 主义 。1 纪 然自 学科 9世领 域 由 原来 主是要 “ 集 搜料 材科 学 的 ”
称 谓又 有 着 不 的解同释 表,现 出
理解内涵 的差上异 性这 。就 剧加 了
发展“为 整材理的科料”学 尤其是。 细 胞 说学、 能守 恒 量和转化定 的发 现 律,
以 及 物生进化论等 然科 学自 展发的 新 成就 ,示 了生物 界、 揭 自然 中界各物 质种形态本
争论的错综
复
杂性 使,人在们扑朔
离迷 名的称之 争 忽下略 了 各种见解 之 可间 能 取 得的种 一致某性和某 种 共识 。
在 看 我来 , 克思主 哲义学 辩是证唯物 主 马
义
是,实践唯 物主义 ,是 历史唯物 主义。 或 也
也身
及整个以有机界不断运的动 、展发 转、化的 证法 辩 揭示, 了自然 界 物的质 统一性 以其 及 过程 辩证的本质 ,不 进一仅打步击宗教神学 和了蒙 昧主
义, 且而 覆颠 了 形而 上学自 观 然基的础 。 如 恩 格 斯所 , 唯物 主说 义随 着自然 科 学的 每 个 大重 现 都发 要改变 自己 的 态 形建 。在 立 9世1 纪 然自科 学新成就 基 础 上 的“ 代现唯 物 主 本义 质上 是辩 证都的 ” 。此因, 认 马克思主义 哲 学 是辩确证 物主义唯 ,符是 马克思 、 合斯 格自己 这 恩
说者马克思主义学是哲辩证 、的实践 的、历 史 的唯物主义。里这 辩证 ,、 践实、 史历不指是种某
研究领 域 和对象 是,一种 解 释世 界 的 原则 和而 方法, 达 表是的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本质 特的征。
克马 思主哲 学是义辩证 唯物 主 义这里。的
辩证 唯 物 主 不义 是 大林 所斯说 的 “辩证 物唯 主
义 即”种研一究自然 的方法和界解释 自然的界
理论,, “ 对它 然界自象现看的 法它,究 研自然现 象的 法方 ,认它识这些现的方法是象证 的, 辩 它 对 然界 现象自的解 释 对, 然 界现 象自 了的 解, 它 它 的 理论 是唯 主 物 义的” 。 里这的辩 证 唯 物 主
的 述的。 表
马克思 义主哲 学是 践 唯实 主义物 。在 马 克 思来看, 全 部旧 哲—学 无— 是 论唯旧 主物 义, 还
是 心主唯义—的— 根缺本可 以被归结 为陷 一点, 即全不了完作为“解 现实、 感性活动的 ”的人
() 想 教治 学2 0 - 期 思 政 4课0 #1 1g
2
|0 鼻 一
≮
鏊誊
把握和 解 世 释界。 马 思克 这里, 在 历 就史是 追求
自着己目 的的人 活的 ,动感性 的实践活 动 人是
类 实 践包括 费。 巴哈尔在内 旧的物唯 义主对 事 物 、 实 、现感性 是从 客 ,体 的或者 直 观的 形式 只
去
解 理 ,而不是把它 们 当作 人的感 活 动性 ,当作 实 践去解 ,理是 从 体主方 去理面解 。不 和 物主唯
的存在方 式, 而 是一人种 历史的存 。在实 践 进 在 活动 过 中 程 自,然 历史 和的对 立失 了 消, 通人过
义相 反, 唯心 主义却展 发能动了方面的 ,但是 只象抽 发地展 了 ,因为 唯心 主义 同是样不知 道 真正现
实的 、
感性 的动本活身 的 因。此 马, 思克主
义 学哲 把 践实 的 观点作 为自己核的心 观 ,点以
实践断地不改变 自的直接 存形态 在,之 日 使然 成益为 人“ 的化 自 界 ”成为历然 的 自史和然自 ,
然历的 史 社生活在会质本上是践实的 因,而也
是历 史的, 以一 定 的方 式 行进生产 活 动 的一 定 “
践 为实轴 枢把去 和握解 世释界 。我 们周 的围 性 感世界决 是 不 某 种开天 辟地 以来 就 已存在 的、 始 终 一 如东西的 ,是 而工业 和 会社 况状的 产物, 是 历史 的 物产, 是 人们 世世 代代活 动 结的 果,实 践 活动 视被为 存 现感 性 世 的界 础基 , 这 种活 “ 动 、 种连 续不这断 的 感性 动劳和创 造、这种 生 产 正,是整 现存 的感 个性 界世的 基 础”时 同, 。实 践 内在地 包 含着人 与自然 、 人 与社 会、 其与 意 人识的现实 关 的 系这些, 系关 总的和 定规 着类人 世界 中 的 基现实 。本 以 , 实践 所被视也为蕴 着含 这个 现 感性存 界 的世 部秘 全 ,密是人类 面所 临的
一现切实关 系矛 盾 的和总根源 , 时同 又 调是 整 改变和 这种关 系 扬 、弃 和克服这种 矛 的盾基
的个人一 发生一 定 的,会社关 系政和 关 治系 ” 而
,“一
定的 产 生式方或 一 定 工的业 阶 段始 终 是 与 定 的共 同活 动的方式 或一 定的社会 段阶联 系
着
…的 …因而 终 ,必 须把 ‘始人类 历的史 同工 业’ 和 换交 的历史 联起系来研 究和 探讨 。 ”此 由
人 的“ , 放解 一’种 历 活 史动 是 思想 活动, , ‘是 不
‘ 放’ 由历 的关史系 ,由工 状 业 、况 是解 是商业 状况、 农 业 况 、 往状状况促 的成” 交 。 证 唯物 主 义辩 实践、 唯主物义 、 史 唯 主 物历 义 是 三个 主义不, 它具 们 有涵内的 一致性 ,三 从 个侧
面分别 凸 了马克 显思 义哲 学 的辩证主 法
维及度批其性和判命性革, 实践维 度及实其性践 ,历 史维度 及其 历史 的 方 法 原和则。 在 辩 证 、 的
实的践 、史 历唯 物 主义的 中 ,实践 ” 一概 念是 最 “
本这 动力。 以践 为实 心 核点观和 解 原释则的马克 思
义哲 主更 学表是现 出 自 最己鲜 的明特征 ——
实
践 性 。学家哲们 是只用 同不方的解式释世 , “ 界问题在于 改变世 界” “。对 践实唯物 主的者义 即共 产主者来说义, 部 题 问都在使于 存世 界革现 命 全 化, 践 地反对并改 现变存的 物 事 ” 。
实 马克 思义哲 学 是历 主史
唯 物主义 。这里 的
为核心。正是的助于实践借 “即 感的性人活 的 动” 一 概念 及解 释其 则 原, 这克马 思义哲 主 学 内在
地服 克了旧唯物主义 的直 性观 和唯 主心 的义 抽象 性,现 实对世 界 了唯物 辩证 的理解 和 的 把握 。 践活动本 就身是一 种辩 证 运动过程 , 一实 是
史历物主唯不是指义传统科教所书理的辩证 解 物 主唯 义在 会社历 史 域 领 的推中 和 广应用, 也不 是 一般 意上义 的唯 主物 义历史的观 ,而是 同
样 指整 称 个马克 主思义哲 学 。格 恩斯 批判在 旧
物唯主义 的局 性限时 指 ,出不它 把能世 界理解
“
种“ 否定性的辩证 ”它法同于单不的精神纯 或,意 识 的证 辩 .法是而现 实的 的实人 践 动的运唯
物 义 辩主 法 证马克,思 实践 原则的 之中 然必 包 着辩 含 的原证则 ;实 践活 动的展 开 是就历 ,史 这 历种 史不 是黑格尔 意的 “识自身 内部 的纯 粹 在 的 、 息 停的旋 转 ” 而是 现 的实 感 的人性的 活 不 ,动 过 的 程,辩 证的 实运 动表 践为 现人与 自 然 或 思维 与 存在对 立 的扬 弃的 体具 性和 历史过 程
为一
个程 ,过理解为种一在不处的历断发史展
中的物 质 。这 ” 非种历史 的 点观 表 现也在 历史 “域 中 。领 ”在批判 德思国 辨的 唯心主 之 后 义 .马 克思 、恩格 指 出斯:在思 终 辨止 地 的方, “ 在现 实生活 面前 ,是 描正 人 述们 实践活 动和实 际发展 过 程 的 真正 实 的证 学 开科 的始 地 方马 。克思 主 ”义
哲学把 “ 史” 为一 种 基 的本 则 和原方法 去 历 作
性 ,以所,实 践则原然展现必为史原历。从这则 个 思 上意 我, 愿更说意马 思克 主义哲学 是实 践 唯物主 ,它义表达了克思主马哲义学根的本
质。性
者 (单 :位 师 范大京 哲学 与社学 会 学 学 院 作 ) 北
范文二:【马克思主义】略论哲学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略论哲学的性质
时间:2012-12-4 23:21:32 点击: 3
核心提示:哲学的性质是什么,哲学是怎样一门学说?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又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记得日本关西大学有个叫朱伟智郎的曾经说过,对于哲学家来说,最伤脑筋的问题、也是刁难哲学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他什么是...
哲学的性质是什么,哲学是怎样一门学说?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又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记得日本关西大学有个叫朱伟智郎的曾经说过,对于哲学家来说,最伤脑筋的问题、也是刁难哲学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哲学的学说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既然不论哪个时期的哲学、什么派别的哲学,都叫做哲学,那么,就应当有一种哲学所以为哲学的质的规定性。我们认为,自人类有哲学以来,无论什么样的哲学,都是一门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说。凡是可以称之为哲学的学说,无不具有给人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样一种性质。
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采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虽然属于观念性的东西,但是,哲学同一般的观念形态的其他科学不同,哲学的对象是存在着的整个世界,哲学的内容是反映世界的最高的原理和最一般的范畴、规律,哲学的性质则是这种客观实在性及其规律性的观念形态或主观表现。因此,有些同志把哲学定义为“关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是不确切的。因为,哲学的性质与哲学的对象和内容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哲学的对象并不是立场、观点和方法,哲学的内容也不是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哲学的性质是通过对对象及其内容的揭示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最基本的最一般的即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哲学的性质与哲学的作用也不同。哲学的作用是指哲学的性质--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表现,是哲学性质的实践化。这是由它那种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性质决定的,离开哲学的这种性质或质的规定性,哲学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哲学的性质是哲学的作用的内在根据,而哲学的作用则是哲学的性质的外在表现。尽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派别的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揭示的内容多么相异,但是,无不是给人以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在这一点上,它与具体科学是相同的。例如,本世纪的化学所研究的对象及其内容与上世纪的化学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本世纪的化学不仅要研究上世纪的对象,而且还增加了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分支。但是,化学所以是
化学的那种学科性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
从哲学的发展史来看也是这样的。比如,在古代,由于哲学还处在形成时期,各门科学还没有分化出去,因而哲学常被人们称为“自然哲学”。按照这一时期的一些哲学家的理解,哲学并不是给人以具体知识的学说,而是教人如何获得知识的学说。例如,亚里士多德曾把这种“自然哲学”划分为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并把哲学理解为“最高的智慧”。他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与原始神话中的那种幻想意识不同,哲学是要对自然寻求一种合乎理性的解释,从而确定出人们正确地解释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与具体科学提供的那种实用的知识也不同,哲学是一种最高的知识,是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即“最高智慧”。可见,早在哲学之初,哲学就被理解为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说了。又如中世纪哲学,在欧洲,这个时期是宗教神学统治一切的时期。当时,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涂上了宗教的色彩,因而哲学也成“神学的婢女”,充当了维护神学的工具。然而,尽管这个时期的哲学以圣经、教义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而使哲学由研究自然转为研究天国,但它仍然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天国的,是为人们解释神学、掌握宗教提供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即从一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角度来为神学服务的。因此,作为中世纪的哲学两个主要派别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争论,并不是什么神学之论,,而是用什么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待神学这样一个问题的哲学之争。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古典哲学,主要是在研究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向研究自然与人的关系,因而认识论问题成了这个时期的哲学的主要内容了。但是,它仍然是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
同任何时期、任何学派的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也具有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性质。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哲学不同,它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历史性。
我们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的性质,是因为它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哲学的对象,指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从而使哲学真正成了一门与其他学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科学,而且还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哲学的内容,实现了哲学唯物主义和哲学辩证法的统一,从而使作为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获得了科学的性质。
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是任何一门学说回避不了的问题。哲学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家们往往
把哲学看成是“科学的科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所以,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说的哲学,始终都没有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第一次把哲学确定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 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所研究的是世界的共同的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各种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具有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是从主客观关系的角度研究世界的,而具体科学则是要么研究主观,要么研究客观,这又使哲学与具体科学表现出了明显的质的区别。“研究什么”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如何研究呢?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出,哲学是通过比较间接的实践经验,采取概括的方式研究世界的,并且主要是通过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的,因而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地论证,得出了只有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本质,只有辩证法才正确地揭示世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它在反映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内在地包含着辩证法:把物质世界的统一看作是相互联系和无限发展的多样性的统一,把意识看作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派生物,把思维对存在的反映看作是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克服的万古常青的过程。同样,它在解释世界状况是怎样的问题时又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把辩证法的规律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把主观认识看作是客观世界在思维中的反映,把“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说,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8页),看作是辩证法的首要要素。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是充满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又是基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互联系,构成了列宁所说的“一块整钢”,从而使哲学学说真正成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范文三: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
20D 7(I, 钟敏?i‘ (中旬刊)
略论马克照主义哲学幻嚣铸性质
口李旭【11李应罔
(【1】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2j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644003)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巨变革,是从侍统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曾被 指认为“实践论转向”。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实践论转向”的原因(以厦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生存论路向的本体论问题(以此来阚迷马克思主艾哲学的总体性质。 关键词马克思主jL哲学奉体论生存论路向宴践 中国分类号:A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7)11—187—02 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是从传统哲学的 克思所从事的经济学为主线的社会历史科学,计上升到了普遍性的 “本体沱”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曾被指认为“实践论转向”。 高度。在”总体性”上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爿是马克思对熙格 似乎人们总是习惯于抓住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根基性范畴,即“实 尔辩证法的历史的运片I。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认为1{克思的辩证 法 践”来雌此寻求、确认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比如人们提出了“实 同黑格尔一样,是为解央本体论问题服务的。这样,卢卡 践唯物主义”,“实践辩证法”,“实践的思维方式”等。 奇借助于 “总体性”范畴(看到了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这为我们理解 一、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视为“实践论转向”。主要是因为以 下马克思后期生存论路向的本体论『口J题开辟了新的理论来源。我们看 三种考虑 到,卢卡奇后期果然直接指出马克思哲学就是“社会存在本体论”。 (一)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作曲新哲学的基奉理论范畴(目而 超越了本律论。这是在本体论层面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成果。 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论”,主要根据在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主导精神是“拒斥彤而上学”(马克思哲学 于马克思抓住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人及其历史。马克思的确是从 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员”(反甘本体论自然在情理之中。在“实践 经济生活领域来分析社会历史的内在规律的。在这个问题上,阿尔 论转向”的理论思潮中(人们所展开的酋墨任务便是批判传统哲 都塞指出,马克思后期以《资本论》为标志(所从事的是“历史科 学( 并把传统哲学归结为“本体论”,进而归结为一种“形而上学”。这似 学”的研究工作。他认为马克思抛弃了青年时代的理论问题。并转 乎与整个现代西方哲学”合拍”。毫无疑问,把马克思哲学艘在饕个现 向历史现实当中,困而发生了“认识论断裂”。这自然就把马克思的 代四方哲学背景中来理解(这当然符合“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遭 本体沧问题遗忘了。在理论内容上,确实如他所言。然而,我们不应 一沧断。然而,这种从太的理i仑背景出发,往钉:会导致崩理沧上的“顼 该以理论内容的差异来割裂马克恩哲学思想的前后期之间的内在 设”来限锶马克思哲学水身的特殊性。当我们把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 联系。早期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尚未完全摆脱德国哲学羁绊 归结为“拒斥形而E学”的时候,自然就合逻辑地把马克思哲学摊向 时的一种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传统方式。而其中作为哲学问题的全部 了反对本体论的境地。,殊不知现代西:,南学在“拒斥形而上学”的时 支撑者的“解放与自由”(却一直贯穿到后期的《资本论》。这种一 候却仍然保留着本体论问题。近代认识论转向所提出来的“形而上学 何以可能”的蜘题(根本来涉及到“本体是否可能”。换岛j话I脉相承的本体论问题当然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断裂”。但是,我们 兑(“本 也应该看到,马克思后期的奉体论已经不同于《手稿》时期的知识 体”自身是毋庸质疑的,只是“形而上学”如何一能解央本体问题。所 论路向的本体论。那么。阿尔都塞又是以什么为根据提出“认识论 以,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沦转向,根本不是抛弃“卒体”。只是奉体 断裂”的呢?他所依据的理由中一点是:马克思后期哲学(已经形成 论完善化过程中的一个内在环节。所以。不能简单从_睨代西方哲学 了一套新的话语方式。马克思用一系列新的概念塑造了新的哲学体 ‘牾斥形而、}二学”这一点中推出马克思哲学反对奉体论。系。因 此(这标志着马克思哲学与前期哲学的“断裂”。而这一点,与 二、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路向的本体论 我们今天提出“实践 论转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说阿尔都 如果说马克心哲学仍是一种“奉体论”(那么我们应该对本体 塞是通过概念上的差异来确定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我们则是以 论有新的理解。在广义上,凡是为了解决终极关怀的某种弹论都是 同样的方法,通过“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性地位的确 一种“本体沦”。一般我们把通过思辨的方式来成就的奉体~仑称为 立来放弃了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的。 传统的知识论路向的经典本体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I兑的“传统 肜
(二)马克恩本人在青年时代就开姑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反对 而上学”。而现代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并投有放弃本体论问题,呷 本体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极力在寻求马克息哲学中 人的白出和解放。改变的只是解决造一本体沦f?J题的方式‘从?】识 的黑格尔因素。这种在马克思哲学中寻求车体的情结(,直保持到 沦路向转向了生存论路向’。因此,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不在于它抛 法兰克福学派的最新代表哈贝马斯那里。这一点的可贵之处在于。 弃了本体论问题,而在于重新确立了解决奉体论问题的途径。这就 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的生存论路向的奉体论。具体说来,这t路 他不是因为马克思本人在批判黑格尔于是就在马克思哲学中一味 地寻找反对黑格尔哲学的观点(而是相反去寻找马克思在批判黑格 向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的。 尔时(自己却在某一方面保持着与黑格尔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体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表达。它的真实意 义+不仅在于它对历史科学的揭示(更在于开启了生存沧路向的本 现在他们有共同的奉体论问题。具体说来,卢卡奇使用了“总体性” 这一范畴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与资 体论。我们认为《形态》是一种历史科学。而这种历史科学所以吖 产阶级思想的根本分歧并不在于从历史来解释经济动机的首要作 能(必然有使之成立的肼史解释原皿唾,这即是乌克思的新唯物史抛。 这种哲学是从人的生存开始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J厅止’,必须 用,而在于总体性的观点。总体性范畴,总体之于部分的完全至高无
尚的地位,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都里汲取的方法论的精华,井把它 能够生插。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压其他东西。圳此 第一个历史括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印生产物质生活本出色地改造成一门崭新学科的基础。”o“总体性”一下子超出了马
(下转第l辨百) 187
万方数据
出假设(找到这个原型可能包古的变化范围(这就涉及到了对原型 知图式’。可见(形式美}击则中所描述的规则与这些圈式以及由这 些图式组成的图式系统具有一致性。 变体的创造。因此,在审查了这个“形状抽象图式“之后(可以发现 其中涉及到的统一、变化因 素,也就不难理解设计师在组织形式要 四、形式羹法则激活丁自动化图式的协同建构 素时,为什么总 图式是对动作经验的保持。人在活动中形成的对主体有意义的 会追求统一与变化的形式感。 那么,均衡又涉嫂到了什么图式呢?均衡感的认知发生于“形 动作经验,会以行为模式或智力结构的形式}己忆下来,并同先前的 状抽象”的基础上。在平面设计中,人们把所有的设计元素抽象成 图式组织起来,形成图式系统。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圈式不是单 个地起作用,面是以协调的鬻啥的方式起作用。点、线、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本就是对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所接触的 变化的物质实体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可以说,点~线。面在纯粹的形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形式美法则所关联到的基本认知嗣 式( 这些基本认知图式多数为个体发展初期就形成的初级图式。人式设计中,代表的就是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实体的原型意象。 在这 当人们具体的运用点、线、面这些因素进行造型设计时(人们 些初级图式形成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了适应性的认知愉悦。那么当我 如何
摆放它们以使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均衡感?我认为它起源于 们审视一个具有形式美感的产品、工艺品,或者说一个具有形式夔
耐物体的质量、体积、明暗、色彩等物理要索的一个恒常性的认知。 的客体时,我们的这些初缎圈式组织成—个自动化的罔式系统,这 个图式磊绕剐好叉能迢应这个审美客体。^们在欣赏这种髓式倒如,色彩的恒常性,一个苹果从强烈曲阳光f转移到暗室中,它 羹 的明暗厦色彩发生丁极大的变化,而^们在回忆它时(却通常会产 时,由于调用的都是自动化图式,所以它根本不需霉人有意识的 思 考(推理(人们只需静静的用眼睛扫描这个害体,用知觉去同化生一个它处于普通光照下的色彩印象。这大概是由于它处于普通 这个 客体,这十安静祥和的过程ir谓形式美审美的“沉浸”效果 光照下的几率比较高,人们对它的经验比较丰富。对于不同的人来 了。在审 说,由于经验的小同,所创造的心理意象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回忆 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审视的址程中(客体激活了主体的自动 化圈式, 这些自动化圈式传递了昔日适应性认知过程中的愉悦体验。 起的苹果是红包的,有的人则回忆起一个青苹果(这大概跟人爱吃 什么 苹果也有关。物体的体积大小也有恒常性,虽然一本书在视网 四、结论膜上的投影大小会随着它离服睛距离的变化而变
根据以上四个小节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认知是 化(但是这并不 影响人们对它真实大小的判断,因为它在人的心理意象中的大小 伴随同式建构的,类似于生物体对自然环境的同化与异化,图式也 包舍着认知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过种过程是经常伴随愉悦感的。 是恒常的。 对于设计中的一个点来说,当我们看到它时,我们联想到的是 ‘圈式建构’可以看作认知愉悦体验的标签。人的一些卸绒图式的 现实生括中出现的类似物,这个类{E【物在现实中必定是有质量和体 形成大部分是由于奉能的驱动造成的(这些初级罔式在人类个体发 展中具有普遍性。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设}『作晶,作为审美客体,激活 积以及色彩变化的。但是在这里,质量的恒常性、体积的恒常性、色 彩的恒常性在人的思维中综合到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叠加的恒常 了人的初级图式的协同建构,并形成了E}l此建构起来的固式系统。 审美主体由于普遍具有这种图式系统吲而刚好可以适应并同化性。这些质料的因素甚至互丰H关联(形成了联觉。在纯粹形式的设计 这 些个审美客体。显然,如果在形式姜审美中伴随愉悦体验的话,可中,一十点所表现的就是一种霍加的恒常性,我们联想到它在现实 “ 认为这些图式系统传递了昔日的认知愉悦。中最为常见的状态所拥有的体积、质量。在形式设计中,我们之所以 能够平衡那诸多的设计元素。就是因为我们所评价的是抽象元素的 参考立就:叠加的恒常性。 【l】【瑞士)皮亚杰,蓖海尔德(JL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 当然,均衡感的感知还涉及到更多初级图式的综合运用。比如 【2】石向宴认识论与心理学东方m版社? 说?力的知觉圈式’、‘空问感知图式’等等。这些图式综合起来形 成了一13w美)鲁遭夫。阿恩海姆揽觉思维四川人民卅版十更高级的图式系统,这个更高级的囝式系统就是‘均衡感
社 (上接第187页) 身。”‘o这种从生存出发解央人的自由的做法,已经不单纯是历史科 “组织原则”(它成为社会历史进化的主墨因素。这种组纵原则能够 使“社会一体化”。人们之问的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从而达到甫1 学,而同时达到了本体醅的高度。《手稿》真芷说来,还是沿着知识 互理解。这种相互达成共识的意义空间就为“组彗{原则’’提供了本 论路向解决本体论问题的。如果说马克思哲学是新形态的本体论( 体论基础,这被哈贝马斯称之为”主体通性”,从而以此来促进社会 不在于只承认《手稿》的率体论倾向(而在于:《形态》开启了沿着 一体化。这样(咕贝马斯就超出了生产劳动概念蠡新找到社会历史 生存论路向所实现的IIII!物史观。正因为这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历史 进化的动力。这里我们看到了哈受码斯是用“主体通性”来照明社 唯物主义同时就上升为马克思的新“世羿观”。此外(马克思虽然开 会历史统一性『口j题的。这种方法是“高度抽象”的(超出了生产力启了生存论路向的本体论(但并不意味着生存论本体论的完成,后 为 棱心的经济生活领域。“主体通性”是在学习中创造性的生成过程( 来(哈贝马斯正是沿着这一路向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 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这就符合了本体沧的内在规定。所以,哈贝马斯 当我们把马克思哲学看作一种本体论的时候,也应该承认其中 的交往理论是在本体论层面上“蓖建』?史唯物主义”的结果一他甚 的某些历史局限性。解决本体论问题的途径可以是经验的,但奉体 至认为:“马克思的杜会劳动概念适用于区分灵长目的生活方式和 自身只能是一种超越之物。马克思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但却不适合于人类持有韵生括矗式的冉生产- 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来理解“历史客观性“的。他认为自由不 因为冲破在脊椎动物门类中形成的社会结构的(水足啄蚧人,而是 是一个抽象的彼岸的东西(就存在于历史之中。所以。在马克思那里 人。”o这种从更抽象的方面来理解社会历史的统一性,更能体现马 本体似乎隐退了。人们看到的只是“历史规律”。这种本体论问题的 克思哲学所蕴描的奉体论问题。 经验化解凑(容易造成对本体自身超越性的毁灭。哈贝马斯发现了 生产力为核心在经济生活中解决本体论问题的膏式+因本体论问题经验化解央所造成的弊端,他不满足于马克思的这种以 注释: 而耍“重建 @_,9卡奇t张西乎译所史与防缎惹觋重庆卅版社,19糖l:地 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在他看来(“生产方式的概念,在准确地表达 5:弛(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民m版社( 1972社会发展承平的普遍性上不够抽象。”吗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已 ??哈贝乌斯,韩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川版社( 经不能充分表达社会历史的进化问题,而是要借助一种高度抽象的 0?l女j“14^
万方数据 199
范文四:【DOC】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反思
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反
思
第2期
2012年3月
吉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li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Editio
n)
No.2
Mar.2012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2.02.022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反思
田义勇1,2
(1.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让实践凌驾于一切,只会导致实践的狂纵恣肆与价值失范.一切实践,都是人在实践,都为人而实
践,都为了生存得更美好,更幸福.坚持生存本体论,反对实践本体论,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念,一切实践活
动都应该谋取人民的生存幸福,而非凌驾于人民的生存利益之上.是
否利于人民的生存幸福,是检验一切实践活动
的根本尺度.
[关键词】生存;实践;价值尺度;实践本体论;生存本体论
[中图分类号】BO-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5674(2012)02—0069—0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一直存在诸多争
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逐渐形成了一
种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马克思通
过实践观点的强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这种
哲学范式的转换被称作”实践论转向”.然而,笔者认
为.正是这种主流观念的形成导致了近年来理论界
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特征时.不再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在强调实
践论转向时.忽略了由此导致的阶级性问题的遗忘
?;最终,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感模糊了
起来,在涉及重大问题时,失去了明确的价值尺度与
鲜明立场.更为严重者,是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
一
系列问题:片面地鼓吹实践,助长了社会上的盲目
实践与任意蛮干.无视于大量破坏生存环境的坏实
践.听任于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恶实践.大量事实表
明:让实践凌驾于一切,只会导致实践的狂纵恣肆与
价值失范.
一
,实践的阶级性
很多主张实践哲学的学者,往往引用马克思本
人对于费尔巴哈的批判.虽然言之有据,却停留于摘
句式的论述.迷失了根本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一向不迷信于照搬字句和死守教条.因为.从基本
常识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比盲目地
摘引语录更有说服力.
按照实践本体论,把实践作为本体,固然有其合
理性.对于克服旧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也确实做出
了贡献.然而,任何实践都不是脱离了实践主体的实
践.都是现实中具体的个人,群体,集团,阶级在实
践.在讲实践的时候,必须把实践与具体的实践主体
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实践本体论的根本问题
正在于,忽略不同的实践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强调
游离于主体利益之外,之上的实践本体.这种把作为
活动承担者的主体与活动本身割裂开来,单纯强调
活动本身的做法正是黑格尔惯用的伎俩.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黑格尔把思
维同主体分隔开来,单独强调思维活动而使之成为
“无眼,无牙,无耳,无一切的思维”,最终不得不厌弃
它.[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同样
指出.把思想与思想拥有者割裂开来是根本错误的:
“在考察历史进程时.如果把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
阶级本身分割开来,使这些思想独立化,如果不顾生
产这些思想的条件和它们的生产者而硬说该时代占
统治地位的是这些或那些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完全
不考虑这些思想的基础——个人和历史环境”,就会
[收稿日期]2011-12—22
[作者简介]田义勇(1972一),男,河南商水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哲学,文学理论,古代文论.
?目前而言,谈论阶级性问题通常会被视为一种过时的思维方式,但阶级性问题是否过时应不受学术风尚的左右.从根本上
说,除非消灭了阶级差异和阶级对立,否则阶级性都会一直存在.讨论阶级性问题也往往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愉快,人们会联想
起特定时代的很多东西,然而,对此问题避而不谈同样是不严肃的.
一
72—
最终落入统治阶级编造的理论幻想,”就很容易从这
些不同的思想中抽象出?思想?,观念等等,并把它们
当作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东西,从而把所有这些个
别的思想和概念说成是历史上发展着的概念的?自
我规定”?.[t]552-.553同理,不考虑实践的主体差别,从不
同的具体实践抽象出一般性的”实践”,把它孤悬为
占统治地位的本体.也是根本错误的.
实践本体论为了显示出理论普遍性,或者说,为
了追求本体论的绝对化要求,故意把实践独立化,把
不同阶级,阶层,民族的实践活动抽象化,把实践活
动与不同阶级,阶层,民族的实践者割裂开来,从而
忽略了这些不同的实践主体所代表的不同的阶级利
益与现实纠葛.然而,纵观古今历史,横看中外现实,
都有着破坏生存处境的实践.都有着损害人民根本
利益的实践.都有着危及人民生命保障的实践.对于
这些反科学,不公平,非正义的实践,若单纯指望实
践本体论.就难以进行彻底的价值审判.
一
般的本体论总是力图追求理论概括的最大
化.然而这必然导致理论的极度抽象化与空洞化.这
种本体论追求与马克思所做的驳斥没有二致:”占统
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
遍性形式的思想.”[11552因此,必须避免这种抽象化,
必须从抽象回到具体,而首要的是回到现实的具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
在于黑格尔高度强调普遍性而马克思高度重视具体
性.这种具体不是黑格尔式的具体.而是生活的具
体,生存的具体.
一
旦摆脱了传统本体论的抽象化与普遍性.一
旦把实践活动与具体的实践主体相结合,问题就豁
然开朗.”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
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
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
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这段广为流传
的话包含着两层意思:(1)统治阶级支配着物质生
产,(2)统治阶级必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根据定义,
既然所谓实践无非就是物质生产或者精神生产,这
就等于说,统治阶级总是支配着实践.统治阶级的实
践总是占统治地位的实践,历来总是统治阶级在统
治着实践.黑格尔式的全部戏法是要”证明精神在历
史上的最高统治”[11553-554,从而为思想的统治辩护;实
践本体论是要证明实践在历史上的最高统治.从而
为实践的统治辩护.鼓吹思想或实践的胜利,本质上
是鼓吹统治阶级的统治胜利.
所谓本体论,是用一个终极概念来统摄一切概
念,实现本体概念对于其他概念的观念维系.可见,
本体论是现实统治在思想领域的同构模拟.以思维
或实践为本体,是用思想或实践来凌驾于一切之上
而抬举思想或实践的至高统治.这就无非是隐蔽地
把统治阶级凌驾于一切之上,原因正在于马克思所
揭示的,一切思想和实践的背后,总是统治阶级在把
持.
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同的统治阶级针对
着人民实践活动的统治权而展开激烈争夺的历史.
只要拥有了劳动实践的统治权,就拥有了劳动果实
的享有权.所谓掌握政权.最终目的是掌握对于广大
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的主导支配权,占有享受权.在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获得对于广大奴隶的生产服务
活动的统治权;在封建社会.是皇族贵胄获得对于广
大农民的生产服务活动的统治权;在资本主义社会.
是资本家获得对于广大工人的生产服务活动的统治
权.具体的实践活动,只要不游离于现实,必然表现
出阶级性.实践既然受制于统治阶级.就总是有利于
统治阶级的利益,就往往有损于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总是统治阶级最先受惠于实
践成果,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历史.一切压迫.归根到
底,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施加的实践活动的强
迫;一切剥夺,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
施行的实践成果的剥夺.
一
切实践活动,只要不孤立地看待.就总有统治
阶级的实践活动与被统治阶级的实践活动的区分.
就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与倾向性.统治阶级的实践
活动,是为了维护对于人民实践的统治权而展开的
统治活动.秦王朝的统治活动与陈胜吴广的造反活
动是显然对立的.被统治阶级反抗压迫,剥削的实践
活动是革命性的活动,而统治阶级维持压迫,剥削的
实践活动则是反革命的活动.
实践本体论把实践活动与实践主体相割裂.追
求思想的”普遍形式”,使得实践要么成为超主体的
活动,要么成为匿名的无主体的活动.在本质上,都
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实践活动的阶级性以及革命性问
题.把实践绝对化,本体化,中立化,就会导致实践活
动的评价混乱与价值迷失.相反,我们主张,任何实
践活动.都要根据阶级性与革命性要求.来评判它是
革命的实践还是反革命的实践,是正义的实践还是
非正义的实践,是有利于人民的实践还是反人民的
实践.这就必然涉及到实践评判的价值尺度问题.
二,实践的价值尺度
既然实践具有阶级性,就不能把它独立化,中立
化,绝对化,更不能把它作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本
体.在这方面,黑格尔又一次提供了反面示例.正是
由于把意识独立化,中立化,绝对化,于是在真理的
殿堂里,意识自己取得了最高统治.它的至高无上达
到了这样的程度:”意识自身给它自己提供尺度.因
此,考察研究就成了意识与它自身的一种比较”.”既
然意识是自己在考查它自己,那么我们还能做的也
就只有单纯的袖手旁观了”.嘲这已经是赤裸裸地鼓
吹意识的专制与独裁.还能拿什么约束它,监督它,
检验它吗?没有!尺度在它手中,检验由它执行,一切
任它决断.检验沦为自我检验,等于没有检验.把实
践奉为本体.结局也无非如此.
必须在一切实践活动之上,寻求一个评价尺度
与衡估标准,来引导实践,规范实践,评判实践.脱离
一
73—
-
i~ql-尺度与价值体系而高唱实践,会导致实践的滥
用,任它恣意妄为乃至为非作歹.恣意妄为的实践,
是反科学的实践;为非作歹的实践,是非正义的实
践.从本质上讲,实践滥用的背后是统治阶级对于实
践统治权的滥用,是统治阶级骄纵恣睢的反映,只会
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什么是实践活动的价值尺度呢?首先,这涉及到
科学性原则.实践不是盲目实践,不是任意实践,而
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关于这方面,此处不必多谈,而
主要谈论近年来被忽视的第二个原则,即正义性原
则.它首先是党性原则,其次是人民性原则.列宁说
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自始至终都是有党性
的”.[31从当下看来.应该摆脱列宁的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阵营的过于简单化的二元对立模式,来理解党
性问题.具体到实践问题,所谓党性,就是看现实的
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哪个政党,阶级主导的,是由哪个
阶级,阶层实施的,是有利于哪个阶级,阶层的.这包
含着三个环节:(1)实践活动的领导者,支配者,(2)
实践活动的实施者,承担者,(3)实践成果的占有者,
分配者.党性必须最终代表着人民性.作为人民性原
则,这就意味着一切实践活动必须(1)由人民当家作
主.让人民大众掌握实践活动的领导权,支配权,监
督权,(2)由人民群众承担,(3)由人民群众共同享
有,公平分配,自主消费最终的实践成果.
必须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来评判一切社会
实践活动.必须看看一切实践活动是否是人民群众
乐于从事的,是否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是否
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批评,最终,必须看看一切实
践活动的结果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是背
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性原则意味着一切
实践活动都最终是服务于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
离开了人民这个现实的主体,空谈实践本体论就会
导致实践活动对于人民利益的凌驾乃至侵害.
有了上述价值尺度,再来回顾马克思的实践论
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马克思说过:问题不在于解释
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115oz这往往成为实践本体论
的重要依据.但是,这里要问:为什么要改变世界?改
变什么样的世界?必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理解马克
思这句话的含义.改变世界固然是实践活动,但不是
抽象化的,中立化的,绝对化的实践活动.相反,它是
一
种特殊意义的实践活动:首先,它出于人民性原则
而持对于旧世界的批判性.旧世界之需要改变,就在
于它的存在不再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反,
它存在的每一刻都在损害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
它出于人民性原则而~x,l-于旧实践活动的批判性.
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一切统治阶级主导的实践
活动都具有违背人民意愿的特点,一切被统治阶级
的受强迫的实践活动都最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也就是说,凡是违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
活动都是应该受到批判的.再次,它出于人民性立场
而采取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这种新实践活动的最
本质特点就在于它是基于人民立场的革命性.它的
革命性恰恰针x,-J-着旧制度,旧实践的反人民的本性.
.--——
74?-———
由此可见,必须基于正义性,人民性的价值尺度
来重新理解实践论.这是一种新实践论.是用革命的
实践,人民的实践来反抗反动的实践,反人民的实
践.这样看来,一切实践活动都不能没有一种价值前
提.失去了价值前提,一切实践活动就变得方向不
明,一切实践论就变得立场模糊.
在这方面.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
确立了一个典范.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被批判.就在
于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实践活动最终不利于无产阶
级.《资本论》的根本意图就是揭露: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作为最主要的实践活动的生产劳动最终是对于
无产阶级的强制与剥削,所谓剩余价值的秘密无非
就是这种制度下实践活动的道义性沦丧.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
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生产劳动的本质特点就
在于它是一种异化劳动.马克思激烈地抨击了异化
劳动对人的摧残:”212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
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
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
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1]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出发,不仅要强调劳动致富的正面激励,也要警惕
劳动致贫的非正常现象.这也早已经被马克思所揭
示:”工人的毁灭和贫困化是他的劳动的产物和他生
产的财富的产物.就是说,贫困化从现代劳动本身的
本质中产生出来.”【-通过《资本论》,马克思更深入
地研究了这种制度下.一切生产劳动都不过是资本
家榨取劳动剩余价值的活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
是劳动致富,而是劳动致贫;不是劳动创造人,而是
劳动摧残人;不是劳动带来幸福,而是劳动带来不
幸.这种条件下,实践活动固然极大地积累了财富,
却总是只能积累于少数人手中.所以财富积累反而
意味着人民贫困,”国民财富和人民贫困本来就是一
回事”.[41通过《资本论》,马克思摧毁了资本主义制度
下实践活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批判了它的实践的
不义性.它让劳动从属于资本,让212人成为资本增殖
的手段.让活人成为死机构的附属物.[4]344_3.蛳肿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实践的
革命理论.资本主义的实践,从根本上说,是生产资
N-与劳动力的分离,是财富利润从劳动者的剥离,由
此导致了劳动者在劳动主导权,资源配置权,产品消
费权等方面的全面丧失.
三,生存的第一性
《资本论》表现出强烈的反资本主义实践的价值
论立场.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它让资本主义的实践
陷入空前巨大的合法性危机,使其失去了道义性支
持而具有本质上的非法性与不义性.这种非法性与
不义性.源自实践者主体利益与实践自身的背离.资
本主义的实践越是持续,越是损害着实践主体的根
本利益.实践主体的根本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它就是现实中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存利益,体现为
每一个劳动者的生活现状.资本主义的实践损害了
无产阶级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无产阶级的生活质量,
恶化了无产阶级的生存处境.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就构成了无产阶级生存方式的异己的,否定
的力量.对于这种实践,必须采取”反实践”的立场,
来维护无产阶级的生存利益.
出于纠正实践本体论的价值迷失.必须提出新
的生存本体论.这种本体论不是把实践,而是把生存
作为本体.但它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观念化的本体,
而是始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的441”值本体,是以
人民生存的根本利益为本体.它的基本观点是:生存
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为了生存,是否有利于人民生
存是评判一切实践活动的价值尺度.在生存与实践
的关系问题上,生存是第一位的,实践是第二位的,
生存是实践的检验尺度.
马克思一向强调生存的第一性.在《<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揭露了社会制度导致的”普遍
的不公正”,”它表明了人的完全丧失”.【】17由此.马
克思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8这个命题已
经蕴涵着一个价值论选择:人本身才是最高尺度.人
不能屈从于实践活动,人的解放只能意味着从奴役
性,剥削性的实践活动中解放出来.~((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中,他揭露了异化劳动导致的工人生存
的恶化.物质生产从本质上.应该用于满足人的生存
需要,却被用于满足少数人积累财富的需要.”对货
币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学所产生的真正需要,并且是
它所产生的唯一需要”.【物质生产不是日益充实
着人的生存.相反,它日益空乏着人的生存.”需要和
满足需要的资料的增长如何造成需要的丧失和满足
需要的资料的丧失.”[11226外在的物质积累越丰富,内
在的生命质量越贫乏.”一切情欲和一切活动都必然
湮没在贪财欲之中.”[~/z27异化劳动本质上是劳动实
践的从属性与劳动果实的剥夺性.最终.劳动成为支
配人的物质力量,人接受劳动的奴役和压迫.但就统
治阶级来说,却表现为”对人的蔑视,表现为狂妄放
肆.表现为对那可以维持成百人生活的东西的任意
糟蹋,又表现为一种卑鄙的幻觉,即仿佛他的无节制
的挥霍浪费和放纵无度的非生产消费决定着别人的
劳动,从而决定着别人的生存”.[H233可见,不义的实
践活动仅仅限于统治阶级的贪欲满足和挥霍无度.
却制约了被统治阶级的劳动与生存.马克思之所以
批判异化劳动.正在于它与劳动者的生存需要相背
离.
越到后来,马克思越强调生存的第一性.在《德
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
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
个命题意味着,一切历史前提不是实践.而是生存.
人是出于生存需要才进行实践的.”人们生产自己的
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
身.”[1is其实,仅从常识我们就知道.不管是人还是
动物,其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需
要.马克思强调”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
程”,”生活决定意识”;”前提是人”,是”能动的生活
过程”.[~gs25人的解放首先必须是”使自己的吃喝住穿
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保证”.[11527在后文中.马克
思更明确地强调一个根本性前提:”我们首先应当确
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
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
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
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可见,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是为了
“能够生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力只
是作为活的个人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
要以活的个人的存在为前提.”[4】糯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理论被恩格斯概括为两个
伟大发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
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
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
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
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
一
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
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
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
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
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
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
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四
第一个发现,正强调了生存的第一性,即”人们
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
术,宗教等等”.”吃,喝,住,穿”等生存保障是一切实
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根本动力,根本目的.第二个发
现,正针对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弊端.即它的
物质生产主要为了剩余价值的榨取,为了满足少数
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的需要和个人挥霍的需要,而不
是为了广大无产阶级的生存需要.对于资本家,它是
资本积累的规律;对于工人,却是贫困积累的规律.
“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
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
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4]743--744
资本主义实践的根本矛盾体现为生存与实践的
矛盾.一方面,生存成为一种压力和重负,为了获取
生存必需品,人们只能迫于从事物质生产等实践.另
一
方面,人的物质生产等实践的成果并不完全为了
绝大多数人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少数人的极度富
裕,导致了绝大多数人的相对贫困.使得绝大多数人
仅仅停留于,局限于最基本,最低级的生存需要.实
践与生存的矛盾进一步表现为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生产仅仅为了少数人的财富积累和挥霍浪费.而压
制了绝大多数人的财富增长和消费力提高:这又反
过来制约了生产,因为绝大多数人的相对贫困只能
意味着消费无力.那些剩余产品宁可烂掉,也不会让
绝大多数人消费掉.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各种
广告,拼命刺激着,勾引着,制造着人的消费欲望:另
一
75—
一
方面.它的剥削本性导致财富积累于少数人,反而
削弱着绝大多数人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这种矛盾
正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实践不是出于满足绝大多数人
的生存需要.不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相
反.它大大阻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
命意义的充实.[11224-227
马克思曾这样批判黑格尔:”他把劳动看做人的
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
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1RO5这句话只
需要改动其中的一个字眼.就能用来批判实践本体
论:它把实践看做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
质:它只看到实践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
的方面.具体来说,实践本体论的根本弊端在于:(1)
它目中无”人”,把人与实践割裂开来,片面强调实践
活动: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实践”为本.(2)它丧
失了价值判断力与批判力,迷失于中立化的理论意
图.使实践活动作为本体凌驾于一切,无视历史与现
实中实践的放纵,僭妄,失范.正是实践的本体化,使
实践成为最高尺度而导致实践自身的彻底的无批
判.(3)它颠倒了生存与实践的关系,乃至忽略了生
存问题.它忘记了一个根本前提,即一切实践活动都
必须基于人的生存;它更忘记了一个根本宗旨,即人
应该做实践的主人,而不是充当实践的工具.康德说
过:人是目的本身,绝不能为任何人(甚至上帝)单单
用作手段.嗍一切实践,都是人在实践,都为人而实
践.都为了生存得更美好,更幸福.
针对实践本体论的诸种弊端.必须提出这样的
质疑:人类实践究竟是为了什么?是让人的生存屈从
于实践.还是为人类的生存幸福而实践?是为了少数
人的生存幸福而实践,还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存
幸福而实践?这些问题构成了生存本体论的基本问
题.坚持生存本体论,反对实践本体论,就是强调以
人为本,以民生为念,一切实践活动都应该谋取人民
的生存幸福,而非凌驾于人民的生存利益之上.是人
民的生存利益,现实生活决定着一切实践活动,而不
是让广大人民的生存幸福屈从于少数人主导的实践
活动而做出牺牲.总之,是否利于人民的生存幸福,
是检验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尺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9:220.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79:59.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355.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8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776.
[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4.
[责任编辑:徐兴祥]
PracticalPhilosophy?一一
ReflectionontheEssenceofMarxismPhilosophy
TIANYi-yong?
(1.SchoolofHumanitie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8,China;
2.SchoolofHumanities,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2,China)
[Abstract]Ifpracticeisoverridingallotherthings,itwillonlyleadtopracticalabusesandvaluedisor—
ganization.Theexecutionofallpracticeisbypeopleinordertolivebetterandhappier.Theadherencetothe
existentialontologyagainstthepracticalontologyemphasizesthepeople—o
rientedvalueandkeepspeoples
livelihoodinmind.Allpracticeactivitiesshouldseekpeoplessurvivalandwell-being,ratherthantakeprece—
deneeoverthesur?vivalinterestsofpeople.Whetheritisconducivetothesurvivalofpeople?shappiness,isthe
fundamentalscaleinspectionofallpracticalactivities.
[Keywords]existence;practice;measureofvalue;practicalontology;existentialontology
一
76—
范文五:中西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中西马高端对话 在亚洲,包括韩国、日本、越南以及世界各地华人 自然,不去了解和认识,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造 成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其次对精神世界, 能够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价值。这些价值不仅是
对人类文明的超越向往,因为它是从反对基督教 亚洲价值,而且是扎根于亚洲的普世价值。这些 价值与自由人权是可以进行长期对话的。任何人 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它是凡俗的运动,有其 任何一种文化都应该以人权为普世价值。但同时 局限性。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男性主义的,是强 同情、责任、社会和谐,这也是普世价值。美国、西 烈的对外侵略主义,真正纯粹的欧洲中心主义。
欧虽然也有这些价值,但不甚突出。所以你要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使启蒙的价值扩大。如何
重自由,就不能不注重正义;注重理性,就不能不 扩大,应该把东方的或者中国的,儒家的、道家的、 注重特别是同情和慈悲;如果特别注重人权,就不 佛教的、伊斯兰教的,还有拉丁美洲的乃至非洲的 要忘记了责任;如果太注重法治,那么人与人之间 有些价值发扬光大,形成对2l世纪人类文明的 全 关系的和谐,互相尊重、文明礼貌也必须注重。你 面理解。所以今天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
能够 如果突出了西方文化的其他核心价值,也不要忘 向张世英先生所体现的西方的精神和黄楞
森先生 记伊斯兰文化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面向人 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请教,我觉 得非常荣 类当今的实际,这些价值必须得到尊重。如果你 幸。 只尊奉启蒙的价值,而启蒙的价值,我个人认为,
不是现在的普世价值。启蒙运动发展到现在,像 作者简介:杜维明。1940年生,北京大学高
等 现代化,也有它的缺失。它最大的缺失:首先,对 人文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西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黄楞森
思主义的关系。所以我想还是谈谈这个问题,我 我应该先声明一下,好像刚才说我是代表马 克思主义来讲,这个我代表不了,也没有人让我代 主要谈三点:一、中西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 传播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二、中西哲学与马 表。所以我不过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谈谈
我个人的看法,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看法。咱们 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科学性和实践
喜欢谈中西马,其实你说文化,可以讲西方文化、 性;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中国 文化,但讲马克思主义文化,这恐怕就不合适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由于西 了。马克思主义当然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 方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阶级斗争日
益激烈,无产阶级需要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 化因素,但它没有构成一种文化形态。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文化形态,也可以讲资本主义 自己的行动。但是无产阶级及其思想代表不可能 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但不能讲马克思主义文化, 凭空创造一种哲学,哲学的思想资料还得从过去 的哲学中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主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文化因素。谈到文化问题,我
觉得这个问题太大,我谈不好。我谈谈中西哲学 根源只能是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欧近代哲学,
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也包含 也就是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因 在中西文化的关系里面,也包括中西文化和马克 此从思想渊源的关系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 7
万方数据
弘箍擎干,2011 (3
方哲学的后代,而西方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体来讲,没有一门哲学可以叫做--tl科学,马克思前 辈。至于说到中国哲学,很难说中国哲学是马 主义哲学是一门科学。而且科学性和实践性在马 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思想来源之一。我记得前几 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的,有实 年有同志做过这方面的文章,但是这个文章做不 践性才有科学性,有科学性才有实践性,实践必须 以科学的观点、科学的原理来指导。如果以非科 好,不成功,就是很难明确论证中国哲学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创立的来源之一。但是就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反科学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种实践
学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的发展来说,中国哲学是 是一定要失败的。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
的就是这两个特征。当然我们还可以讲其他特 它的思想来源之一。不说别的,中国哲学思想里
面就有非常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所以 征,譬如说阶级性、批判性等等,但是这些特征都
我觉得笼统一点说,中国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 可以从这两个特征引申出来。这不是我的观点,
学的思想来源之一。就这种意义来讲,马克思主 这是个传统的观点,是个老观点。过去学习马克
义哲学也是中国哲学的后辈,而中国哲学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时我们经常这么讲,但是近年来,大家 思主义哲学的前辈。这种传承关系绝不限于创 往往回避科学问题,回避科学性。老实说对这个 立、传播与发展。就是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问题我感觉到有些困惑,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创新与发展也是非常宝贵的,可以为今天马克 不是一门科学,不能是一门科学?所以我觉得这 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 个问题还必须重提,而且必须明确地加以阐明。 我们举个很明显的例子,譬如价值论,价值论作为 在我看来,不但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史联 哲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过去是被马克思主义哲学 系起来,而且要把哲学史与科学史联系起来,只有 所排斥否定的,而今天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样才能真正弄清楚马哲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
的重要部门之一。这个价值论就是直接从西方哲 科学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从非科学成
学嫁接过来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所主持的 长为科学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
变革,就是这种从非科学变为科学的一次飞跃。 一个科研项目,叫“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有四
本成果,其中有一本叫做《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 我愿意再次强调,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这本书的主编,西 学性而只谈它的实践性,“**”中的错误给我们
方部分就是赵敦华教授,中国部分就是孙熙国教 的教训是深刻的。有人把“**”中的错误归结 授。我们这个项目的考虑仍是出于这种理解。这 为辩证唯物主义,这是毫无根据的。事实恰恰相 是我想谈的第一点。 反,那些错误正是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结果。 其次,我想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西哲 “**”教条主义把革命实践歪曲成打倒一切,把学在 根本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差别。过去我们 主观能动性夸大成精神万能,把一切矛盾都看成 经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革 是敌我矛盾,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错误。马克
命变革。那么革命变革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谈得 思主义哲学绝不能离开科学性来谈实践性,这是
最多的是实践,是实践性。过去哲学是脱离实践 我想谈的第二点。 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指
导实践,是来自实 第三点我想谈谈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的地位问题。过去,当然今天也是,我们讲 践,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这是一个根本的
区别。但是近年来还有一个根本的区别为大家所 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忽视,就是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确切一点 主义,但是有人说这个只是课堂哲学,不是论坛哲 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科学。不是说只 学,事实上确实有这个倾向。在论坛哲学当中,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可以说摇摇欲 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有科学的因素,其他哲学就 没有科学的因素,不能这么说。一般地讲,所有的 坠,特别是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所以对这个问题 哲学只要是讲道理的,都有科学因素。但是从整 我还想谈几点看法。第一点我想谈一下,马克思 8
万方数据
文化选择与文化发展:中西马高端对话 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过去的说法 义,不是唯物主义。有人说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 物主义实践观,从道理上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但 是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30年来,这个说 是实践观不能够代替世界观、宇宙观,这是第二个 法已经差不多被否定了。因为事实上,当时马克 问题。 思主义只有唯物史观的系统理论,没有辩证唯物 主义的理论,更没有这个称呼。这个就成为马克 第三,我想谈的是能不能以历史唯物主义来
思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铁证。但是我认为 取代辩证唯物主义?这个现在是最时髦的。南方
还是应该肯定地回答,马克思有辩证唯物主义的 北方都有一些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在大肆宣传这
思想,马克思是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我有几个理 种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却
由:第一,马克思当时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这是十 没有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实际
分明确的,是他自己讲的;第二,这个唯物主义是 上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说
什么唯物主义?是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当 这个历史不限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而是整个宇宙 然不是,那还是什么唯物主义,它只可能是辩证唯 的历史,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宇宙观。当然,单 物主义。那么我这样讲是不是仅仅是一种推测? 独一个历史这个字眼是可以这么来理解。但是马 它不是别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我认为 克思恩格斯那个时候讲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唯物 不完全是推测。为什么这么讲?一个就是他是一 史观,就是历史观。这个历史观就是讲的社会历 直肯定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当然它否定黑格尔 史观,不是讲的宇宙历史观。所以如此歪曲马克
辩证法的体系,但是他一直肯定黑格尔的辩证方 思,我认为是不严肃的。近30年来,唯物史观, 史上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一历 法。这种方法就是思维方法,或者叫思维形式、思
到质疑。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 直受 维方式。思维方式就是哲学基本原理的运用。马
义在人类 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一直是肯定的。再一个 社会中的运用,这个话是斯大
林讲的。斯大林是 就是他的唯物史观里面包含着辩证的分析,他肯 讲了这个话,但这个话
不是斯大林创造的,列宁就 定了人类社会内部辩证的矛盾运动,他分析了这 先讲过。马
个矛盾运动,这就是辩证法,当然这是历史辩证 也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讲过。《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说:“当费尔巴 法。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的跋里头也 哈是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不在他的视野之 明 确讲,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他的方法是唯物主 内。而当他去研究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 物主义者。”所以后来恩格斯老讲费尔巴哈是半 义的。所以我认为马克思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他的世界观就是辩证的世界观,我认为不是没有 截子的唯物主义,就是说,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上 根据的,这是第一点。 半截是唯心主义。意思就是说上半截也应当贯彻
第二,我想谈一下一个过去几年来都很时髦 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很多人认为辩证 的
话题,能不能以实践唯物主义来取代辩证唯物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是并列的,是对立
主义?我认为不能。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说马克 的、是二元论,这怎么会是二元论。不能说两个东
思有这个称呼,马克思没有这个称呼。马克思讲 西并称就是二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历史唯物
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一个特征,是实践的,即 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里面也有辩证唯物主义。他
共产主义者。不是说以实践作为整个宇宙的基 们的关系非常清楚:一个是普遍,一个是特殊;一 础,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只研究实践,不是这样 个是整体,一个是部分。 的。他是讲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征,就 第四,我想谈一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是它是实践的,就是前面我们讲的实践特征。如 主义的体系究竟是怎样创立起来的。许多人都 果真有这种实践唯物主义,那么这种实践唯物主 说,这是斯大林的体系,是斯大林创造的。这是完 义实际上不是实践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心主义。 全违背历史事实的。我认为它的创立经历了四个
如果整个宇宙都依赖于实践,这样只能是唯心主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恩
创
9
万方数据
弘湛笋干,2011 (3
造了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系,但没有提出世界观的 为党的领导人领导和支持了这个工作。但是斯大 理论体系。世界观只是作为历史观的逻辑前提存 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于 在于其中。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方 1938年,那是在米丁他们的书出版五、六年以后。 法。这时候辩证唯物主义只是一种逻辑的存在。 斯大林这个体系是对米丁他们的体系加以大量改 因此整个19世纪下半叶,人们谈到马克思主义哲 动的结果。斯大林的体系在解放前,在我们国 家 学的时候,指的就是唯物史观。第二个阶段是19 没有流行起来。在我们国家流行的还是米丁
世纪70年代,主要是由恩格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 的体系。建国以后,斯大林的体系流行了他们
几年。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这些原理部分在《反杜林 但是斯大林逝世以后,特别是受到批判以后,这个
论》中发表。恩格斯曾经提出一个名称,叫做唯 体系在中国已经被废除了,没有人再用这个体系。
物主义的辩证的自然观。自然观是大自然观,大 我们今天用的是30年代初期的那个体系。我 自然观就是宇宙观,自然包括人类社会。这是第 们 现在很多大学自编的教材,都是以这个体系作为 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 蓝本的。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出版的教材, 初,首先狄慈根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普 我认为内容和这个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 列汉诺夫也这么讲,特别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 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绝不能采取根本否定、排斥的 经验批判主义》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 态度,而应当以它为出发点,采取研究、继承、发展
义世界观的地位。后来是德波林首先发表专门的 和创新的态度,使之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严
文章和著作来阐发辩证唯物主义。第四个阶段是 密。20 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苏联哲学家
在理论 中西哲学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的
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逐渐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重要思想根源之一。今天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
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这个成果主要是综合和重 也应该是它的思想发展的重要根源之一。在我看
新组织了马克思、恩格斯和狄慈根、普列汉诺夫、 来,中西哲学是一个无尽的智慧宝库,它们的当代
列宁、德波林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研究也是时代精华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 也吸收了当时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然 发展、要繁荣兴旺,就必须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 科学的一些成果。代表作就是上世纪30年代初 这就是哲学发展的科学之路。 出版的米丁主编的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米丁与 拉祖莫夫斯基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就是 作者简介:黄楞森,1921年生,北京大学哲 系教授。学 后来马克思主义苏联哲学体系的蓝本。斯大林作
和而不同,开创中西马融合的新境界
张世英
今天这个会的主题是《文化选择与文化发 有前途的。因此,我发言的主题是“和而不同,开 展:中西马高端对话》。题目的意思似乎是想回 创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文化相结合的新局面”。今 答这样一个问题:要作什么样的选择才能发展文 天这个会,让我想起十年前2001年4月在上海 召 化?我想,中西马三者之中,非此即彼的选择是没 开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研讨 会”,
10
万方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