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氨气与氧化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氨气作还原剂,氧化 铜是氧化剂。
如果发现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速度慢, 可以加热氧化铜加快反 应速度。
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O+2NH3 = 3Cu+3H2O+N2(加热条件)
氨气与灼热氧化铜反应为什么生成水? 氨气具有较强还原性, 而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二者在加热条件下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酸溶--将 CuO 转化为 CuSO 4溶液,所以加的酸是硫酸
加热--是为了充分反应
通氧气--粗氧化铜中会含有其它杂质,可能含 Cu 单质等,通 氧气及加热,可以使得这些 Cu 能充分反应,生成 CuSO 4
过滤--除去不溶性的和不反应的固体杂质
蒸发--减少容积水的量,便于下一步的 CuSO 4.5H 2O 的结晶 冷却结晶--析出胆矾 CuSO 4.5H 2O 晶体
过滤--得到上面析出的晶体
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来自于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 自然干燥--除去晶体表面带出的水分, 注意只能自燃干燥, 不 能加热,否则晶体容易受热分解失水
首先,氧化铜和稀硫酸是会发生反应的。
反应方程式为:
CuO+H2SO 4==CuSO4+H2O
可知反应后生成硫酸铜和水。
加入氧气之后, 并不会和生成物或者反应物中的物质反应, 所以 不会影响整个反应。
因此实际上就是上面这一个反应方程式。
H 2SO 4+CuO=CuSO4+H2O 因为氧气不能与 H 2O 或 CuSO 4反应, 所以 只有这一个反应,(复分解反应)
范文二: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改进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改进
?
22?中学化学2009年第5期
乙醇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改进
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44100吴孙富 1.原实验存在的问题
中学化学的学生实验中介绍了乙醇和氧化铜 反应,该实验操作中的显着现象是紫红色的铜丝 反复变黑,变紫红.该实验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 闻乙醛气味的难度较大,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没 有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乙醇和氧化铜反 应的热效应.
2,改进后的实验及反应
将一张完好的小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取约 0.3g氧化铜粉末放在石棉网的中间并摊平,用酒 精灯加热氧化铜粉末约1.5min,撤去酒精灯,用 滴管均匀地将无水乙醇滴加在氧化铜粉末上,二 者剧烈地反应,有明显的红热现象,同时可闻到乙 醛的刺激性气味,黑色的氧化铜粉末迅速变成了 紫红色,海面状的铜粉.再用酒精灯加热铜粉,铜 粉能迅速转变为黑色的氧化铜粉末,铜粉一变黑 就可撤去酒精灯,再用滴管吸取无水乙醇重复上 述实验操作,多次重复的实验现象都很明显.实 验结束,将氧化铜或铜回收.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0H+Cuo—cH3CHO+cu+H20 2Cu+0:_2Cu0
3.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所用的石棉网不宜太厚,否则加热 时间就要适当延长.
(2)实验中若滴加第一滴乙醇时未见明显的 反应,则应用酒精灯继续加热一会儿后再滴加酒精. (3)滴加无水乙醇时要撤去酒精灯才能说明 反应是放热的.
4.改进实验的优点
(1)加热时间短,反应速率快.
(2)装置简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3)能观察到乙醇和氧化铜反应的红热现 象,说明该反应放热.
(4)实验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5)氧化铜可回收再利用.
(收稿日期:2008,11—21)
乙酸乙酯制备试剂加入顺序问题的探讨 萋坌妻若按教材陈+述O顺H序操作,则浓硫酸首先把醇能力,
促进亲核加成(这是决速羟基:篡步骤
…………一喜根据中学教材知识体系,其酯化反应的历程一".",……,
范文三: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doc
氨气与氧化铜的反铜
氨气与氧个氧氨气氧氧化铜反铜~是一化铜原反铜~作铜原铜~化铜是化铜。
如果铜铜铜原化铜的反铜速度慢~可以加铜化铜加快反铜速度氨气氧氧。
氨气氧学和化铜反铜的化方程式,
3CuO+2NH = 3Cu+3HO+N;加铜件,条322
氨气与氧灼铜化铜反铜铜什铜生成水,
氨气氧氧条具有铜强铜原性~而化铜具有化性。二者在加铜件下铜生氧化铜原反铜
氧学化铜和稀硫酸反铜化方程式
酸溶,,将CuO铜化铜CuSO溶液~所以加的酸是硫酸4
加铜,,是铜了充分反铜
通,,粗化铜中含有其铜铜~可能含氧气氧会它Cu铜铜等~通氧气及加铜~可以使得铜些Cu能充分反铜~生成CuSO4
铜铜,,除去不溶性的和不反铜的固铜铜体
蒸铜,,少容铜水的量~便于下一步的减CuSO.5HO的铜晶42
冷却铜晶,,析出铜胆CuSO.5HO晶体42
铜铜,,得到上面析出的晶体
洗铜,,除去附着在晶表面的自于溶液中的可溶性铜铜体来
自然干燥,,除去晶表面铜出的水分~注意只能自燃干燥~不体
能加铜~否铜晶容易受铜分解失水体
首先~化铜和稀硫酸是铜生反铜的。氧会
反铜方程式铜,
CuO+HSO==CuSO+HO2442
可知反铜后生成硫酸铜和水。
加入之后~不和生成物或者反铜物中的物铜反铜~所以不氧气并会
会响个影整反铜。
因此铜铜上就是上面铜一反铜方程式。个
HSO+CuO=CuSO+HO 因铜不能氧气与HO或CuSO反铜~244224所以只有铜一反铜~;铜分解反铜,个
范文四:基于ASP技术的《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1届本科毕业生)
题 目:基于ASP 技术的《氧化铜的还原反
应》专题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2011 年5月 18 日
【摘要】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实验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微观现象难以用普通化学实验来表示,仅靠书本的插图和幻灯片的静止图像,难以使学生理解;有些有毒、有害的实验,无法在教室或实验室演示;还有一些实验在课堂上演示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或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这些问题都将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类似这些问题,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研究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的资源整合,试图予以解决。所以笔者利用ASP 突出的网络编程特性与Access 的强大功能,构建了一个基于WEB 的B/S模式的招生就业网。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跨平台职位搜索、求职者简历自动生成与打印、招聘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采集、招聘单位和求职者的动态互访、招生信息的发布、专业介绍以及强大的后台管理等功能。
经过分析,本设计使用 ASP 作为开发工具,Access 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出了基于WEB 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分为两大模块:普通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对于普通用户模块来说,只能浏览属于本用户(学生)的相关信息和进行在线留言;而管理员模块,则可以添加、查询、修改、删除、查看、输出所有学生的信息和管理在线留言,并且可以对班级信息、考试信息和教师信息进行简单的管理。
【关键字】ASP 技术、动态网站、数据库、氧化铜的还原反应
【Abstract 】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students to learn introductory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is a strong basis for an experimental subjec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many micro phenomenon is difficult to experiment with the general chemistry, said the book's illustrations and slides alone still image,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some toxic and hazardous experiments, not in the classroom or laboratory demonstration; there are some experiments classroom presentatio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harm or danger, if improper operation, an accident may occur. These issues will affect the effect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bring some difficulties. Face similar issues, many experts and front-line teachers in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rying to resolve it. Reduction of copper oxide learning website will mainly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web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echnical support, design concept and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main functions.
【Keywords 】 ASP, Dynamic Website, Database, 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 Of Copper
目 录
引 言……………………………………………………………………………………………………………………………………… 1 选题背景…………………………………………………………………………………………………………………………… 1 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 论文组织结构…………………………………………………………………………………………………………………… 1
第一章 网站概述…………………………………………………………………………………………………………………… 3
1.1开发工具ASP 的优势…………………………………………………………………………………………… 3
1.2ASP 的特点………………………………………………………………………………………………………………… 3
1.2.1ASP 的特点………………………………………………………………………………………………………… 3
1.2.2语言相容性能…………………………………………………………………………………………………… 3
1.2.3隐秘安全性高…………………………………………………………………………………………………… 3
1.2.4易于操控数据库……………………………………………………………………………………………… 3
1.2.5面向对象学习容易………………………………………………………………………………………… 4
1.2.6对象名称 功能描述……………………………………………………………………………………… 4
1.3开发工具数据库介绍…………………………………………………………………………………………… 4
1.3.1SQL 基础……………………………………………………………………………………………………………… 4
1.3.2SQL 语句……………………………………………………………………………………………………………… 5
1.3.3DDL 与DML ……………………………………………………………………………………………………… 6
1.3.4复杂操作实现…………………………………………………………………………………………………… 7
第二章 网站系统分析………………………………………………………………………………………………………… 9
2.1主页设计分析…………………………………………………………………………………………………………… 9
2.2数据库设计分析……………………………………………………………………………………………………… 10
第三章 基于ASP 技术的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学习网站总体设计…… 11
3.1页面功能实现的设计…………………………………………………………………………………………… 11
3.2前台页面和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11
3.3用户功能模块设计………………………………………………………………………………………………… 11
3.4后台管理员功能模块设计…………………………………………………………………………………… 11
第四章 网站总体实现……………………………………………………………………………………………………… 13
4.1主页会员注册登录及普通用户入口模块……………………………………………………… 13
4.2会员首页热点区模块…………………………………………………………………………………………… 17
4.3用户页面设计…………………………………………………………………………………………………………… 18
4.3.1用户登录页面实现的功能………………………………………………………………………… 18
4.3.2登录会员页面………………………………………………………………………………………………… 18
第五章 专题网站的测试……………………………………………………………………………………………… 20
5.1测试工具AUS ASP微型调试工具描述……………………………………………………… 20
5.2首页测试…………………………………………………………………………………………………………………… 20
5.2.1首页界面如图所示………………………………………………………………………………………… 20
5.3用户页面测试…………………………………………………………………………………………………………… 20
5.3.1用户界面如图所示………………………………………………………………………………………… 20
5.3.2论坛和留言板界面测试……………………………………………………………………………… 22
5.4后台管理员页面测试……………………………………………………………………………………………… 23
第六章 网站的不足及改进思想………………………………………………………………………………… 25 总结……………………………………………………………………………………………………………………………………………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引 言
选题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我国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方面发展很快,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网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资料的查询,学习者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基于Internet 的探究性学习逐渐发展起来。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类型的资源放在网上,以图、文、声、像(视频、动画)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补充纸质教材单调化的内容,成为具有交互性的立体化教材。在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实验环节中亲自做实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通过交互动画、视频课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避免一些危险情况发生。如果制作的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将它的设计理念推广到其他专题学习中去。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通过笔者的实际调查,我发现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在研究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的资源整合,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初中化学的多媒体课件。但这些课件普遍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应用,即单纯演示实验过程,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学习环境。此外,教师普遍缺乏教学设计观,应用媒体技术能力不强,导致开发出的课件使用效率不高。如果能够设计出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就能够将好的资源课件在网上共享。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此课题具体研究的是氧化铜的还原反应。收集好各种氧化铜的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做到知识储备正确充足并且及时更新。由于网站建设需要各种现代网络知识,将会涉及 Dreamweaver 、Flash 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氧化铜的还原反应实验的flash 动画方面,展现实验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便于认识实验的原理和本质;此外,动画演示实验生动活泼。本网站独特之处在于是实现了在线动画实验、师生在线交流、试题库等功能,内容丰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
论文组织结构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对网站开发工具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网站首页模块的设计。对整个网站结构和各模块功能介绍。 第四部分:个别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对本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介绍。
第五部分:后台管理员网页核心代码设计的介绍。对实现个别功能进行介绍。 第六部分:总结和体会。对整个设计总结并分析不足。
范文五:由“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而引发的探究
由“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而引发的探究
背景:
在进行初三化学实验复习时,涉及到有关溶液中粒子性质的探究,教师做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并由此实验引发了探究。
教学过程:
“通过实验同学们都观察到,氧化铜可以溶于稀硫酸中,那么,请大家思考下,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使氧化铜溶解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请第二小组同学说出你们组的假设与实验设计。”
++2-段君毅同学回答:“稀硫酸中有H、SO、HO三种粒子,我们组的假设是H使CuO溶42
解的。”(其它小组的同学频频点头,看来同学们的假设基本相同。)“实验设计为:取二支试管分别放入CuO少许,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时的水,CuO不溶于水,可排除水的干扰;
+2-第二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CuO也不溶解,排除SO的干扰,从而证明是H4
使它溶解的。”
段君毅同学的话音刚落,崔勇同学站起来说:“根本不需要加水,只加硫酸钠溶液就可
2-以了,因为硫酸钠溶液中同时有SO和水分子。” 4
崔勇同学自信的坐下了,而二组同学却脸红了。教室里异常的安静。
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两组同学想的都非常好,要证明某种粒的性质,我们用实验方法逐一排除溶液中同时存在的另一些粒子的干扰,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二组同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好;而有时,另一些粒子会同时存在于另一种溶液中,就如刚才提到的
2-硫酸钠溶液,同时有SO和水分子,使用在这道题中,步骤更为简单。所以两组同学的表现4
都很好,其它组有没有不同方案呢,”
这时,教室里气氛活跃起来,其他组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组任欢:“我们组为了证明是H使之溶解的,另选两种酸,稀硝酸和稀盐酸,二者均
++可使氧化铜溶解,在三种溶液中都含有H ,所以可证明是H使之溶解的。”
“三组同学找到了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归纳法。”
“我们组是在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使之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少许CuO,CuO不溶
++解。原因是锌粒与稀硫酸中的H发生反应,溶液中不存在H,所以CuO未溶解。从而证明是+H使之溶解的。”五组同学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设计。
“五组同学给我们找到了分析粒子性质的又一方法:欲擒故纵,想证明其性质,却将其转化,其余的粒子不具备它的性质,从而将其性质得以证明。”
听完我的话,教室里热火朝天。
“也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可以加入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
??
看着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感觉今天的课非常成功。于是我说:“同学们思维很活跃,通过这道题,我们分析出这类型题的解题方法。那么,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些类似题目呢,”
“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什么粒子起作用的呢,”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得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什么粒子起作用的呢,”
??
同学们不仅设计出了题目,而且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了猜想,这节课的任务胜利完成。我正准备结课时,张飞飞同学说:“碳酸钠溶液有涩味,是什么粒子使它有涩味的呢,”
“这道题分析还是不分析,是不是放的有些太宽了呢,”我心里思索。这时,教室里已经沸腾了,同学们讨论正烈。
“不是水分子,因为水本身没有味道。”
++“不是Na,食盐中含有Na,但没有涩味。”
2-“不是CO,因为我们常喝的碳酸饮料没有涩味。” 3
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我想了想说:“这道题提的很好,它补充了溶液中粒子性质的探究。大多物质溶于水时,只是发生了电离,而某些物质溶于水时,却与水发生了比较复杂的化学变化。这就是为什么
+2-碳酸钠溶液有涩味,但并不是Na、CO及水分子的原因。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同学们掌握3
只发生电离的,而另一部分知识上高中后我们将会学到。”
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是新课标的一项内容,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本节课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好地完成了溶液中粒子性质的探究。
在探究活动时,教师起指导作用,而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只要教师作好科学合理的引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想做好引导,在课前教师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问题的处理和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在这节课中,由于教师考虑不周,导致学生提出碳酸钠问题时有些措手不及。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探究活动有很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