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教学]《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页《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及做一做的练习。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11,20 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了11,20 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准备。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和观察,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第二个例题是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好准备,同时还介绍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口算道理,熟练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方法,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动作中思维,在动作中探索,掌握数学知识。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动手操作,引导自主探究开展练习,实践应用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 1、口算开火车,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复习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
3、填空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较好地把握教学起点,为后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引导自主探究 第一层:教学例4。我分4步展开教学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3,让学生说说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然后请学生迅速地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要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3根。(学生摆,教师巡视。) 2、看着自己摆的小棒图,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随即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用接着数或看小棒计算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出另外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0+3=13,3和10只是交换了位置,得数还是一样的。
4、指导学生看小棒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教师提问:怎样算呢,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一组成的,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例4的一图四式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但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教师引导,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理解,让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
第二层:教学例5。
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数器上演示11+2=13的过程。强调2要加到个位上去,强调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 3、演示从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小棒,该怎样列算
式,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请学生上台演示13-2=11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算理。
5、学习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开展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78页中做一做的第一题。 第一小题:看左图,指名让学生说出图意,再试着把左边的算式填写完整。(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进行引导) 第二小题:看右图,指名让学生说出图意,再仿照第一题写出四道算式。
第2做一做的第二题
第一小题:引导看左图:求一共有多少个糖果怎样列式?
列式:13+3=
第二小题:引导看右图:已知总体求部分,怎样列式,
列式:17-5=
3、出示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口答,并抽几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进一步巩固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这一环节的练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有序地写出所有算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以培养他们的有序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各有所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对数学的感受,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范文二:《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反思
本周我参加了五年以内新教师汇报课,执教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的《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这堂课上得不好,除了一个课件还可以以外,其余的都需要改进。 我的反思如下:
1、课堂常规没抓好。
在上课之初学生听得很认真,配合的很好,到快结束时学生有些坐不住了,我就急了,我怕听课的老师皱眉,就一直喊“坐端正”。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每节课都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给学生明确要求,上数学课,首先要坐端正,认真听讲,眼睛看黑板,仔细思考。其次,回答问题时声音一定要响亮,说话要注意完整。最后,写作业时注意写字姿势,字写端正,独立完成。可是我发现每天都说这些要求,但是却一点都没用,于是我用奖励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来强化训练学生的常规。时间一久,我发现成效并不大,有时我常想学生才一年级,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5分钟,怎样才能管好学生呢?
2、学生的学习和回答。
平时上课,我一直在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让学生看图说信息时,我会要求学生说:“我看见左边有10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在描述时的语言表达我注意到了。可是,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一些重要的算理和算法,没有特别强调让学生多说,多记,多练,所以在表达的时候学生说不清,例如: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我经常跟学生灌输这个理念,可是却从没有让学生跟着我说,这
也就导致学生不会表达了。今后在教学时,我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把重要的定理算理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多说几遍,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样理解和记忆相结合,可能学生就要会说一点了。
3、教材没解读,重点没抓住。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计算课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之后再考虑算法的优化。我在教学算理时,显得太枯燥,讲的很空泛,语言不严谨,常被学生带跑,而后算理也没讲清,学生也不理解。后来经其他老师点拨,我知道在讲算理时一定要直观形象,可以一边说算理,一边课件演示,然后把算理板书在黑板上,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说几遍,达到巩固的效果。例如:15减5怎么算?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减5就是去掉5个一(在这里可以课件演示把盒子外面的5个苹果,一个一个的拿掉),就剩下1个十(让整个盒子闪一下),演示完算理后,把算理板书在黑板上(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去掉5个一,还剩1个十)。
这次活动下来,我觉得上课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事关每一个我的学生的一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遇到一个问题,就和大家商量着解决。
范文三:一上教学反思
《看马戏》教学反思
在教学 《看马戏》 一课的揭示课题阶段, 为了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与小动物建立亲近感, 我设计了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会表演节目的小动物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你看到过小动物表演的节目吗?你能说一说它们表演了什么节目吗?
生:我看到过小狗。
师:它会表演什么节目?
生:会认字。
师:请你把这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行吗?
生:我看到过小狗会认字。
师:说得真好,大家表扬他!还有谁来说?
生:我看到过小熊会滚球。
生:我看到过小猴会骑车。
生:我看到过海狮会顶球。
生:我看到过老虎会跳火圈。
师:小动物们会表演这么多的本领,真了不起啊!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齐说:喜欢。
师:小动物们经过训练表演的节目,我们叫“马戏”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 看一看有趣的马戏表演。谁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一位学生经过我的耐心指导后, 改正了原来回答的不足, 把句子说得清楚而 完整。 他的发言无疑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提醒与纠正, 后来回答的学生基本都能 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回答。虽然只是这样一个细节,却引起了我的思考。确实, 在教学中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年级的 学生在入学前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 已初步形成了口头语 言能力, 其中也形成了一些无意识的、 不完整的语法以及不标准的语音, 这些问 题对于我们任教低年级的老师来说, 应是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这让我深深 感到,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人表达能力的 强弱对他今后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抓 住说话这一环节,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不但有想说的欲望,有敢说的胆量,更 要为他们会说、善说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认识,说话训 练不能只局限于每周的说话课,而应该延续到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延续到课外, 延续到生活中。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 使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敢说、 有话会说。
《数小鸡》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拼音识字课, 孩子们正随着我所创设的教学情景认真地学习着。 可 是,当进入复习巩固阶段“看图拼读音节”时,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我在多 媒体课件中出示夹面包的夹的音节“ jiā”时,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 我还知道 ? 我的家 ? 的 ? 家 ? 也是念 ?jiā? 。 ”他这么一说,马上有另外一位学生站起来 抢着回答:“老师,我也知道 ? 上好佳 ? 的 ? 佳 ? 也念 ?jiā? 。 ”这时,其他小朋友的兴奋 劲一下子起来了,小嘴里不停地说着“ jiā, jiā??。 ”原本应该完成拼读任务的 教学环节一下子停滞了, 看到孩子们热情好学的样子, 看着这不是我预设计划的 课堂时,我知道孩子学习的兴奋点在于发现“还有哪些汉字也念 ?jiā? ”上时,我 想这也许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好时机。 于是, 我决定把原先的教学任务暂 时放一放,随即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音节 ?jiā? 的旁边写上汉字“佳、家、加” ,然 后,我还补充上“嘉、??”并说道:“其实,像这样的同音字在我们的《新华 字典》中还有许多,如果你们能正确地拼读出课文中的音节的话,下课后,老师 就教你们查字典找这些同音字,好吗?”话音刚落,全班一下子鸦雀无声, 49双专注的目光投向我?这时,教室里传出朗朗的书声。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计划”的课堂,它应当依据学生 学习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心理的、 情感的、 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 整。这节课中的这个小插曲,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是“旁枝逸出” 。而 我就是利用这个意外,把握住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
1、师:同学们,今天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啊?
生:我认识了“青蛙”的“青” 。
生:我知道了“背心”的“背” 。
?? (学生们各自说着自己记住的生字。 )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
生:我知道“蛙”字为什么是虫字旁的。青蛙爱吃虫。
师:你是根据意思来思考的。小朋友,识字的方法很多,记忆的方法更是 各不相同:你可以用分析字形的方法来记住生字的字形,也可以通过 用上生字说一句话的方法来了解生字的意思??方法还有好多,下面 就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一学, 记一记课文中的生字。
生:(分四小组进行学习)
2、 (约五分钟之后)
师:现在,就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小组给这些生字找了好多朋友。
生:“青” ,青草。
生:青菜的“青” 。
生:背书的“背” 。
?? (组内同学轮流着说)
生:我们小组把有些生字连起来,说了一句话:四个小娃娃穿着绿背心, 像四只小青蛙。 (学生用上了“心、娃、青、蛙”四个生字。 )
通过以上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 生中隐藏着难以估量的学习语文的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 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 爱的方法去识字:可以运用读读拼音的方法, 也可以给这个字找朋友用组词的方 法,还可以通过连字成句的方法;分析一下字的结构,联系字义来记忆,甚至做 个动作把这个字记住??只要是有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都行。 有些方法, 在我 们成人看来滑稽可笑, 但这都体现了他们主动的思维过程, 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 们的。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识字。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 ,我 想:在我们语文学科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应该是一种意识的渗透, 方法的指导。比如,学生碰到一个生字后,就首先应该想:我怎么把它学会?用 什么办法把它记住?主动地寻找解决的办法。 这既是一种识字方法的指导, 更是 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才能真正进入“轻轻松松来识字” 的佳境。
《下雨啦》一文,要完成四个生字的学习,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我鼓励孩 子们交流自己的记字小窍门。在孩子们回答的时候,我被他们的表现折服了。 且看下面一段课堂实录:
师:有办法记住它们了吗?
生:“雨”有点像伞,不过漏了,雨点“滴答、滴答”在往下滴呢!
师:真有想象力!
生:我知道这是“语文”的“雨” 。 (笑声)
师:大家别笑嘛,这两个字读音还真相同,难怪你要搞错,再看一下,它们长得 可不一样哦。
生:“花”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石化”的“化” 。
师:真聪明,你的记字方法妙极了!
课上, 孩子们的识字热情很高, 他们的发言是大胆而自信的。 我思考着其中 的缘由。我感到,我鼓励学生自己识字,让学生拥有自主识字的自由,充分地调 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尊重学生采取自己最自然的方式来记忆字形给予了学生 很大的激励。
在这一阶段,我们不能苛求孩子所有的发现都是准确的,科学的。他们的发 现,代表着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或许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幼稚的,童话般的,甚 至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要鼓励他们的探究与发现,给予他们出错的权利,给予 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为他们创设不断运用知识经验的条件和情景。
当然我们也不能让孩子永远停留在形象记忆的阶段,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运 用规范的方式从更为精细的程度上掌握字形,学会按一定的规律识记汉字。 在低年级,兴趣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教学中我们要运用真诚的 赞扬与及时的引导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分感 受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让他们喜欢学习, 喜欢识字, 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前进的 动力。
课堂上,我指着蜜蜂采蜜、蝴蝶采花粉、茶农采茶、小兔采蘑菇的图片,正 指导小朋友进行看图说话训练。 突然一个小朋友举着小手向我示意, 还没等我请 他发言,他已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有个发现。 ”我微笑着说:“你说说看。 ” 这个小朋友指着茶农采茶的图片说:“我发现‘采蘑菇’的‘采’的上半部分很 像图片上采茶姑娘的手。 ”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都兴奋地大叫:“是的!是的! ” 我看了看,果不其然。我连忙表扬他:“你真聪明,你的观察能力真强,办法真 妙。 ”
小朋友的发现令我惊奇, 他们想出的好方法令我刮目相看。 爱因斯坦说过:“ 想 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 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这让我想 到,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应该多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看图等各种方法,及时 进行有机的点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四个生 字。 以识字为重点, 意味着要把比较多的时间放到字词教学上。 为了提高识字效 率,我们应采用各种方法,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
(1)生字教学应各有侧重。
每篇课文的生字一般都各有特点。 如有的音比较难读, 有的笔画比较难记, 有的 构字率较高, 适合组词, 我们应该针对这些特点, 有侧重地进行生字教学。 如 “在” 让小朋友进行书空,为描写做准备。 “哭”和“哥”从字形入手,培养学生的记 字方法。 “面”的成语较多,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并及时 写入“好词本”中,既满足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又做到了开放识字。
(2)生字教学要突出“活”字。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会分散,而吸引他们的最好方法就 是课堂上多做游戏。本节课上,我设计了“猜猜我是谁?敲敲小花鼓”滚雪球” 三个游戏” , 这三个游戏安排在上课近 25分钟时进行, 因为这时候的小朋友经过 25分钟学习后,感觉有点累,通过做游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便进入下一 环节的学习中。
范文四:一上教学反思
一节 “ 美丽 ” 的语文课
——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我一直以为,语文是美的,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它展示了美,挖掘了美,并让美 根植到学生的心里,伴随他们的一生。我努力在追求着语文课堂的诗意美,希望让我的 学生能体会到:“语文就是一首诗。”
《东方明珠》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介绍了上海标志性建筑——广播电视塔。寥寥数 语, 突出了电视塔的高大雄伟, 光彩夺目, 以这篇文章为起点, 我开始了一年级学生 “美” 的熏陶。
一、 让词语在孩子们头脑中鲜活起来——感受词语的美
片段一、
师:“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谁愿意读这句话?
两个学生很平淡的读了这句话
师:读读“美丽”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 1: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长的很美丽。
生 2:我想到了星期天爸爸带我去上海玩,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
生 3:我想到了我们美丽的新东方,有小桥,有河水,有花,有草,真美啊!(学 生几乎在抒情,同学们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生 4:我想到了我的这身新衣服,大家看美不美?(小女孩很高兴的站起来,让大 家欣赏她的新衣服)
师:“广播电视塔”和“东方明珠”,这两个名字大家读读,哪个更美?
生抢着回答:东方明珠!
师:谁愿意再读这句话?
学生对美丽有了感性的理解,再读这句话,立即有了感情,真的读的很好。
片段二:
师:上海广播电视塔,夜晚更迷人,为什么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师:读“五光十色”,闭上眼,看到了什么?
生 1:灯非常多,非常亮,眼睛都不敢看它们了。
生 2:我看到灯的颜色非常多,有红的,有黄的,绿的,??啊!比我的水彩笔的 颜色还多!
生 3:我看到这些灯还一闪一闪的,从地上一直闪到天上!
师:如果再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准备用?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师:不够用了吧,再送你们两个——色彩斑斓、流光溢彩
学生很快理解并记住了这两个词
关于词语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获 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 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 物, 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 一??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 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 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 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
在本节课中,我试图把词语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透过词语去感受丰富多 彩的世界,让一个个词语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释放出无限魅力,从对词语的把握中感 受到学语文的诗意美。再把理解词语与训练思维联系起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 前展示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去享受学习词语给他们带来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二:让情景拨动孩子心中诗的琴弦——体会图文结合的美
对于孩子来说,形象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生动的语言的结合,会让他们对课文所蕴涵 的美有更深刻的体会, 借助多媒体课件, 我播放了上海广播电视塔的远景, 近景, 特写, 以及华灯齐放的上海夜景,在这片夜景中格外醒目的“东方明珠”。
每一张图片的出示,都会赢来一片惊呼:“哇,好美啊!” “真象一颗明珠!” “我 要能去看看就好了。”孩子的心被打动了,那一双双闪闪的眼睛,是诗人的眼睛,那一 颗颗童稚的心涌动着诗的激情。 在老师的指导下, 声情并茂地高声读着图外的句子:“这 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真象一个巨人!”“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 非常好看!”而最后一小节:“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几乎是 全班诗人一般吟诵出的。
对词语的感性理解,对画面的直观感受,对课文内容的感情朗读,拨动着每个孩子 心中诗的琴弦,点亮了他们眼中对美的发现和渴求,,作为一名教师,又怎能不为之感 动,而愿意陪着孩子就这样,一路追踪着“美”的印迹,徜徉在语文这“诗意盎然”的 王国?
教学练习一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练习一,感觉时间支配的不好,该花费时间去解决的没有用足时间,不该 用大量时间的却用了大量时间,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准这课的重点, 以致 于效率不高。 具体如下:1. 看清笔顺在教学中这个环节浪费的时间长了, 这个环节出 现的字都是以前出现过的,只需要按照说笔画名称 --读字 --说笔顺的顺序复习一遍即可, 可我当时只怕学生还不会就反反复复的说了好几遍,耽误了时间。其实毕竟这都是学过 的,即使有不会的也可能是个别几个笔画名称不知,只要指名说一说,发现问题改过就 行。这个环节只是起个巩固强调的作用。 2. 写好铅笔字这个环节处理的还不错,让学 生去发现三个字的异同,说出每个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 学用字词句这个环 节处理的不太好。这个环节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应该不仅让学生知道书上的几个动物, 更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日所知道的一些知识去说更多的动物, 这不仅 激发学生对小动物产生好奇心, 而且给知识面广的学生以机会展示自己。我在备课时是 这样设计的, 可由于在看清笔顺这一环节浪费了时间,所以在这个扩展方面就没有做到 位。 4. 读读背背这个环节的读对于学生非常简单。在指导学生借助拳头背时,有些学 生搞不清楚该在哪个位置指, 经过一步一步说, 学生能够理解了并能顺利的背下来。 5. 口语交际这个环节也是重点,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明白本次口语交际要说什么, 然后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几个问题连成完整的话,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在指 名学生到讲台上说, 每说一个同学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他说的好在哪里, 这一步进行的不 错, 学生听的很仔细, 能说出好在哪里, 有的还说出了哪作的不太好。 在学生准备阶段, 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所以我就说不知 道的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爱好, 有什么优点等。 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已经预想到这一情况, 想着是让学生中午回家问一下父母,可我在下课时忘了布置这一项了。不过总的来说, 学生介绍的还不错,能够做到身体站直,声音洪亮,眼睛看大家,语句比较完整流利。 总之, 这个练习一上的不太好的原因就是重点不明确,这再一次提醒我在课前一定要明 确每节课的重点, 要做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 分析教材, 领会教材的意图, 确定目标,重点。这说起来容易,关键是要做,要钻进教材去,钻,钻,钻。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学四声
我是昨天开始教四声的。学生一开始接触四声都比较陌生,不容易接受。一开始, 我没有直接教四声的读法, 我结合课本上小白兔骑车的图给学生讲了小白兔爬山坡的故 事,我一边讲一边画小白兔爬山的路。星期天,小白兔想到外婆家去玩,因为外婆家很 远,要翻过两座小山才到。小白兔就想:我还是骑着小车去外婆家吧。开始时,小白兔 在平地上行驶,我就在黑板上画一条平平的直线,同时,我对学生说:“小白兔在平地 上骑着心爱的小车,心里十分快乐,它一点也不感觉累。”接着,我告诉学生:“我们 读第一声的时候声音要平,要响亮。”(总结一声高高平又平)然后,我给学生示范读 ɑ的第一声,学生跟着练读。学完了第一声,我接着往下讲小白兔骑车爬山坡的故事:一会儿,小白兔骑到了一座小山前,看着高高的小山坡,小白兔想:这下我得用点力气 才能骑上去了。我一边讲一边又画着向上的山坡,同时,我又对学生说:“小白兔山坡 要用很大的力气, 而且要骑得快, 才能骑上去。 所以, 我们读第二声的时候要快而有力。 ” (总结二声就像上山坡)接着,我为学生范读 ɑ的第二声。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我继续 往下讲故事:山坡这段路骑得真累啊!接下来,小白兔要下山坡了,可下了山坡它马上 又要爬另一个山坡,我一边又在图上添画下坡又上坡,我特意让学生看我画这一段路, 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第三声的形状。我继续讲到:下坡又上坡这段路可真不好骑,小 白兔使了很大的劲才爬上了第二个山头。 (小结:三声下坡又上坡)第三声是最不容易 读好的,所以,小朋友也要使点儿劲才行啊。我范读 ɑ的第三声,练习数遍后,大部分 学生发音准确。 继续讲故事:终于, 小白兔翻上了第二个山头, 它向不远处望了望, 啊! 外婆家就在前面!于是,小白兔,很轻松地骑车下山坡,外婆正在门口迎接它呢。(总 结:四声就像下山坡)因为这里有了“啊”这个字,所以,学生学 ɑ的第四声更快了。、 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拼音,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抽象、死板地给学生讲什么是四 声,学生很难理解,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 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我觉得小白兔骑 车的图生动形象,对四声的教学有很到的帮助,并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特别从两方面 能体现出来,一方面是骑车的四个过程,像四声的形状,我用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 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同时,我边讲还边让学生比划四个过程(四声),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四声的写法。另一方面,在讲故事的时候,我和学生简单地 分析了小白兔骑车所花力气,目的也是为了渗透四声的发音方法。所以,我试着在讲故 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学读四声。
《看菊花》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作为一年 级的语文教师,怎样在阅读起步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呢 ?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 执教了《看菊花》一课后,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感培养
阅读起步阶段尤其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 或用琐碎的问题一问到底。 如 《看菊花》 这篇课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教学中,我始终抓住 “ 课文中哪些语 句把菊花写得美 ? 为什么写得美 ? ” 两个问题, 通过看画面及多种形式朗读, 体会菊花的颜 色美、数量多及不怕冷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这就改变了讲深、讲透的观念, 给学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重点句读好了,也就读出了菊花的可爱、菊花 的美以及人们对菊花的喜爱, 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着这种已有的语感读下去,全文的感 情朗读也就比较到位了。
二、引导学生迁移生活体验
在阅读起步阶段,我们还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迁移到课堂学 习中,帮助培养语感。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像紧密结合着, 脱离了一定的表像,学生就很难人情人景。因此若是空洞地读文,便难以对学生进行语 感培养。我在上课前,曾指导过学生看菊花,为这一课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提供了生活 体验。课堂上,在学习有关菊花颜色、数量的语句时,我通过课件演示出五颜六色、姿 态各异的菊花, 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看到菊花时所看到的景 象。在亲身体验下,鲜明的语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比如,看完画面再读表示菊花颜色 的语句时,就不像初读课文时那样一字一顿地读。通过自然的停顿和转声处理,五颜六 色的菊花仿佛一下就呈现于眼前。在读 “ 一朵朵,一片片 ” 时,因为亲自看到过一大片的 菊花,有过被菊花簇拥的感受,读到 “ 一片片 ” 时就自然地扬起了声调,与前面的语句有 所区别,突出了菊花的多。
三、情景创设下的多形式朗读
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结合。根据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文插图、录像资料、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下美 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一开始,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 读文,初步感知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在具体学习朗读描写菊花颜色美、数量多、不 怕冷的语句时,我先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读,进人情境;接着又在自由试读、指名
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应边想画面边带着微笑朗读的方法,并再次美读课文;最 后,还采取接龙读、轮读、小组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激起学生兴趣,掀起朗读高 潮。这时,对学生语感培养也比较到位了,也基本能做到熟读成诵了。在此基础上通过 自由背、同座互背、指名背、看画面配乐背等形式,帮助学生将优美的范文语言内化。
让孩子的天真永驻课堂
《认一认 3》教学反思
和这群可爱的一年级孩子相处了半个学期, 我觉得我对“天真”一词有了新的理解 ——“天真”就是“天生就是真的”!没有掩饰,没有克制,发乎情,出乎性。我认为 对于小学老师来说,善待孩子的天真才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孩子 由于天真出现的课堂小插曲常常让我在心里忍不住偷笑, 然后努力从心中抽出一丝宽容 和欣赏去处理这些小插曲。
一次,教孩子们学习《认一认 3》中 “ 丝、麻、毛、皮 ” 的 “ 丝 ” 时,为了让他们记住这 个字的字形,我想把它的形状与孩子们都曾养过的蚕宝宝联系起来,我说:“ 小朋友们, 你们都喜欢养蚕宝宝,那你们见过蚕儿吐的丝吗? ”“ 见过! ”“ 这个 ? 丝 ? 呀,就像蚕儿吐出 的那一根根柔柔的、弯弯的,细细的蚕丝。 ” 说着我正追被转身到黑板前把丝的样子给 画出来,这时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一把抓住我戴的丝巾,像发现新大陆 似的向全班同学宣告:“ 丝在这,柔柔的,滑滑的,弯弯的! ” 当全班的孩子诧异地瞪大 眼睛看着他异常举动是,他的目光同时转向我,我站在那,保持着被他 “ 拽 ” 住的姿态, 在那一刻,我的大脑好像被什么一下子激活了 —— 不能批评,不能生气!于是我冲着孩 子傻傻地笑了,他这才回过神来,随即松开了手,一屁股坐到板凳上,不好意思地朝我 傻笑。接下来,笑声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全般五十多个孩子个个愉悦地灿烂地笑了 起来,趁热打铁,我大声地说道:“ 对,老师的丝巾就是一根根蚕丝织成的,现在老师 就把 ? 丝 ? 字给画出来, 好吗? ” 我转身走向黑板, 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字的形象给画了出来, 孩子们个个高高兴兴到听我讲解着, 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猜想他们肯定是为有这样友善的 老师而感到兴奋。此时,我方想起自己戴的丝巾确实是弯弯的,柔柔的,蓬松地耷在胸 前,难怪那个孩子会突发奇想。真没想到自己的身上竟然赫然彰显着现成的教育资源, 而促使这一资源得到使用的竟然是孩子的天真外加我善待天真的 “ 智慧 ” 。我想,对于这 个 “ 丝 ” 字,孩子们是不会忘记的。
游戏与教学同在
《江南》一课教学 反思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 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所以,在教学《江南》一课时,我创设了 情境,让学生在一种形象生动的空间内学习。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创设 了一种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江南真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 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 争着向上长, 它们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好热闹呀!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 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 “ 哇! ” 突然,船上的一个姑娘叫了 起来。小朋友猜猜,采莲姑娘看见什么了?
生:(大声齐呼)好多小鱼!
师:小鱼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小鱼头饰给小朋友戴上), 在这里(分别给好几个小朋友戴上)。
孩子们一开始都兴致勃勃地看者我,当他们听到我问:“ 还有小鱼 吗? ” 时,一下子都反应了过来,拿出自己做的小鱼头饰戴上,互相笑 眯眯地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起来了。 (说明:上一次的艺术课学生们对制作头饰非常感兴趣,我就乘机布置 学生回家制作了小鱼头饰,还挺神秘地告诉他们老师要和他们做游戏, 孩子们的兴致都非常高,小鱼头饰做得很漂亮。)
师:呀,这么多的小鱼,这下,荷塘里可热闹了!小鱼来到这美丽 的荷塘,它们最想做什么呢?
生:小鱼们会说:“ 我们来做游戏吧! ” 师:想做游戏的鱼儿请站出 来吧。 学生争着走出来。
师:看,小鱼们在莲叶下欢快地做游戏呢,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 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孩子们合着我的节拍一会儿 “ 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 南,一会儿游到北 ” )
师:小鱼们边做游戏边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生:小鱼说:“ 我玩得真开心! ”
生:小鱼说:“ 这里真好,明天我还要来这玩捉迷藏的游戏! ” 师:小鱼儿,你们玩得开心吗? “ 开心 ”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喊着。 师:可天色不早了,采莲姑娘要回家了,小鱼儿也该回到妈妈那里 去了。孩子们纷纷识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把 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 让我们的课堂也变成一种游戏呢?所以, 在教 一年级学生学这首汉代的民歌时, 我没有采用死板地朗读, 而是带着一 群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课堂上虽少了讲解,少了问 答,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是空前的高涨,思维也非常活跃。那一刻,每个 孩子都成了一条活泼、调皮的小鱼。这样的情境,我想,在每个孩子的 心里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陶醉了。
这样学习《秋姑娘的信》
这几天寒流到来, 天气冷了许多, 冬天的脚步已经到了。 但直到今天才开始学习 《秋 姑娘的信》一课。
上课开始,依照老路子,了解了季节的特点,揭示课题后就开始自读课文,接着思 考:秋姑娘给哪几位朋友写了信?请用笔画出来。依照学生找出的四位朋友,再次读课 文。
学生读完以后,我告诉他们现在到校园里去找秋姑娘的信,孩子们高兴得一蹦三尺 高,我忙说:“轻声点,轻声点,别的班级都在上课呢!”孩子们真是乖,轻手轻脚的 出来排队。“老师,带不带书呀?”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带!”我答道。
先来到有枫叶的花圃,枫叶都落得差不多了。没关系,我在地上捡起一片枫叶,孩 子们认识了一下。 “打开书, 看看课文里哪一段写到了枫叶?” 孩子们很快地打开了书, “第一段!”呵呵,反应都很快!“好,一起读一遍!”“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 的好朋友们写信。”稚嫩的童声在校园里响起,真是动听呢!
操场边有一排梧桐树,这时候该是落叶满地了。“孩子们,排好队,我们去操场那 边找秋姑娘的信。”“耶??”可怜的孩子,连欢呼声都要压抑着。
一到操场边,看到地上的树叶,孩子们就忍不住叫了起来:“秋姑娘的信,秋姑娘 的信!”“还记得秋姑娘给哪些朋友写了信吗?”“记得,记得,有小松鼠!”“有青 蛙,有大雁!”“还有山村孩子!”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道。也许是外面的空间大,像 这样的你一言我一语, 竟也不觉得嘈杂。 “你最喜欢哪一位朋友呀?” “我喜欢大雁!” “我喜欢松鼠!”“我都喜欢!”??“那好,找到那封信,好好的读一读,看谁最先 记住,好吗?”“耶!”这次是高声欢呼了,孩子们很快地散开,有的捡了一片落叶, 有的捡了三四片,还有那贪心的,拿了满满的一把。
“看,王蓓已经开始读秋姑娘的信了!”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听我这么一说, 其他孩子赶忙也打开书,有的蹲,有的站,还有的倚在墙边轻轻地读着,阳光洒落在孩 子们的身上,驱走了冬日的寒冷,真是温暖。
“老师,我记住了!”“老师,我背上了!”陆续有孩子到我这来汇报。“集合!” 一声令下,小鸟们都飞了回来。 “记住写给大雁的信的同学站到右边来!一封写给南去 的??齐!”“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好!”我带头为他们 鼓掌。“有选青蛙做朋友的吗?”??
留心观察,有几个孩子参与了全文的背诵,呵呵,真是不错。课文背上了,玩得也 尽兴了,打道回府!
回到班级,离下课时间竟还剩两分钟,这时候学生字孩子们肯定是静不下心的。看 着孩子们手里的梧桐树叶, 计上心头。 “你们说, 秋姑娘还会给什么朋友写信呢?” “企 鹅!”“蛇!”“熊猫!”“恐龙!”??呵呵,连远古时代的“恐龙”都蹦出来了。 “这么多朋友,秋姑娘写不过来了,愿意帮帮她吗?”“愿意!”“那好,拿出笔来写 吧。”“老师,可以写在树叶上吗?”“好呀!只要你能写出来!”我偷笑,就这些枯 叶,还能写字?果然,又叫开了:“老师,写不出来!”“呵呵,还是写本子上吧!” 这次,我是真笑。谁知,还真有不买帐的,“用彩笔可以写出来!”“聪明!”我忍不 住摸摸孩子的头。
下课铃响了,几个孩子出去上厕所,其他孩子则都埋头“写信”呢。
《识字 1》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的第一篇识字教材。在这课教学中,蕴含了很多 “ 第一次 ” :第一次开始练习朗读一行拼音一行汉字的 “ 双行 ” 课文, 第一次认识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 第一次学习掌握生字,第一次学习书写汉字。应该看到,本课教学涉及到的学生读书、 写字的习惯和方法, 以及对学习汉字的兴趣等等方面,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都将产生 重要影响。因此,精心考虑教学策略,争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本课教学设计必须 考虑的。这里略提两点:
一、开掘生活的源头,培育识字的乐园。本课十个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对学生来说, 并不困难。 联系数学课学习的阿拉伯数字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学习, 主要是让学生感 受到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的资 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注意开掘生活的源头,让孩子感受本 课语文学习的独特快乐。为此,教师用生动的导语引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由这十个数 字组成的诗歌的意趣;精选学生常见的生活形象如 “ 雨点 ” 、 “ 竹叶 ” 等帮助学生形象认识 笔画;通过弯折一截胶线使学生准确掌握一些复杂笔画,将抽象的符号学习与形象、游 戏有机结合。 总之, 让学生从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汉字, 是 《语文课程标准》 的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注意贯彻。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读书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 “ 双行 ” 课文,朗读 是有困难的, 因为它要求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作业,而这种多种感官协同作业的能力又 必须在多种感官协同作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为此,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通过 多种形式鼓励他们自主地练习朗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处予以 点拨:如提醒学生读课文时,眼睛要注意看着一个一个的汉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读读 拼音, 读准了, 再接连着句子往下读。 又如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注意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不断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等。总之,在起始阶段,既要注意 培养良好的习惯,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认一认 3》
语文课称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 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授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 这堂课的设计我正是努力这样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我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游戏的设计渗透了习惯的培养,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心 理特点。教新带旧,用滚雪球的办法让儿童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 《认一认 3》中的字都是高频字,其中相当一部分字学生已在入学前通过各种途 径认识。所以,在学习 “ 衣食住行父母儿女 ” 这八个字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熟字 入手,让会认的学生教不会认的学生,并告诉大家自己是怎么认会这些字的,激发了儿 童课外识字的积极性,也教给了学生多渠道识字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 认剩余的字,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 理解字义也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帮助儿童理解字义时,我充分地借助了儿童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言语经验, 有的还要让儿童亲自去体验体验。 这些做法都是符合儿童 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 另外, 我通过师生对话, 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运用 “ 父母 ”“ 儿女 ” , 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对 “ 父母儿女 ” 的理解。我还联系刚刚学过的语境歌,不光是渗透了 孝敬父母的教育,而且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反复使用 “ 父母 ”“ 儿女 ” ,使儿童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了对 “ 父母 ”“ 儿女 ” 词义的理解。
4. 《认一认 3》是韵文识字,我让小朋友有节奏地拍手诵读、摇头晃脑诵读,不仅 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强化了识记效果。
“ 让学生喜欢识字,有学习汉字的欲望 ” 不是一句空话,那么在怎样的课堂上才能最 终体现呢?我觉得, 只有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才会抓牢他们的心、 牵住他们的情、 引导他们的行。
范文五:一上教学反思
教学“ a o e” 一课时,从总结“ a ”的学习方法入手,暗示学生 要用同样的方法学“ o ”、“ e ”,促进学生的积极迁移,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认读 3个单韵母及它们的四声, 教学时,每个单韵母都是先看图说话引出韵母,然后让学生发准音, 借助口诀记住字形,再学习它的四声,单韵母的时候,采用游戏的方 法进行,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 学“ i u ü” 一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认读 3个单韵母及它们的四声,教 学时,每个单韵母都是先看图说话引出韵母,然后让学生发准音,借 助口诀记住字形,再学习它的四声,单韵母的时候,采用游戏的方法 进行,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 教学时要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出发, 力求生动、 活 泼、形象、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的措施:指导学生联系 图画记形,读音,组织课堂游戏教声母与韵母拼音,编口诀、顺口溜 来牢记字音和发音要领, 通过猜字谜等游戏进行复习巩固。 拼音教学 要着眼于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 注意培养儿童观察说话、 想像等能力, 从看图说话引入,导出章节,结合启发想象、识形记音,借助游戏故 事、歌诀复习巩固,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复韵母时, 讲清复韵母发音的要领,十分必要。通过与单韵 母的对比。 能体会到复韵母发音时口形是变化的, 另外, 初学复韵母, 学生较有难度 ai ei 和 ui 分二 课时进行为好。以分散难度。复韵母 的三拼音凶是教学的难点。要讲清要领反复练习。力求克服难点,借 助儿歌记住发音,结合看图拼读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和拼读能力。 ü上 两点省略规则。 从 ü跟 j q x相拼过渡到 j q x跟 üe 相拼, 有助于学生 认识规律。教 an 时,老师示范,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形变化,尽量 放慢点,明显点,注意口耳相授,讲清发音要领,这对学生掌握发音 很重要, 同声母 n 比较, 在比较中说明前鼻韵母中韵尾 n 和声母 n 的 不同。发准后鼻音真是比较难,教学时,抓住后鼻音的特点,运用比 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反复比较,反复训练,在新旧知识之间 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中,使学生温故知新。
《一去二三里》 一课配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 现了童谣的意思,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衰亡十个表示 数字的汉字,教学中请学生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课文,告诉大家自 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并说说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学生的说 话能力得到了提高。《口耳目》一课是象形字归类, 12个字按人体 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归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 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 学习过程中, 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生 字的 字义、字形等,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在家里》一课的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本课的识字量较大, 随着生字的学习还要认 识新偏旁,教学时,我就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把本课的生字、偏旁 进行分散教学,又以猜一猜,连一连加以巩固。 《操场上》一课的生 字教学,我采用熟读词语,儿歌之后呈现生字,在学习词语时,又根 据图片看图说图意,出现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效果 较好。
《画》 这是一首大家都会背的诗。 因此教学中我就指导一下朗读, 把重点放在认字, 及了解诗意上。 《四季》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夏、秋、冬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课后让学生 画一幅春、夏、秋、冬的四季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 巩固了新知,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的教学重在 指导学生的朗读,在自由读之后。我让学生开展朗读竞赛,从而激起 他们的读书欲望。并及时帮助他们正音。最后又伴随乐曲朗读。让他 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哪座房子最漂 亮》一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 有节奏感。 读起来琅琅上口。 因此, 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并采用各种方式,如:老师引背、看图背、先背喜爱的段落再背全文 等等,让学生采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背。 《爷爷和小树》一课以孩子的 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 非常适宜孩子朗读。 学生在朗读中, 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 从小养成爱护花草 树木的意识。教学时,我也重视他们的朗读,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 先范读,再学生模仿,教师通过前后两次不同语气发朗读,让学生比 较, 谈感受。 从而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读出爷爷对小树的关 心和爱护。以及小树也来帮助爷爷,这种互帮互助的思想。
《静夜思》 这是一首大家都会背的古诗。 教学中我就注意引导学 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 性。 我做了李白的头饰让生扮演李白并配上动作读。 此时学生兴趣很 浓。积极性很高。在书写“目”有个别学生要把“目”写成“日”, 对于个别学生课后还要再强调。 《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 是我注重了学科间的融合。上课伊始,我就以歌曲导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学完课文后, 我又把课文播放成歌曲。 让学生在学歌时, 再一次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又让学生把晴朗的夜空画下来。这样 就又一次地巩固课文内容。 《阳光》 一课的内容学生理解比较有困难。 尤其是“阳光象金子,比金子更宝贵”。“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 长长的锦缎了” 这句话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孩 子来说难度很高。 教学时, 我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阳光给万 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 小树更高了。 河面也成了长长 锦缎??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 没有阳光, 就没有 生机勃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影子》 一课课文语句生动有趣,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让学生 认完后指导朗读,在朗读时我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 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边表演,边朗 读, 神情兼备, 形式多样。 充分展示课文活泼、 俏皮的语言风格。 《比 尾巴》一课的识字教学,我采用分散识字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在读课 题后认识“比” 、 “尾”,在与小动物们见面时认识小动物的名称 (生
字 ) 剩下几个字就在学文中认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效果不錯。 另外,本课的朗读也采用多种形式。如:一问一答、三问三答、拍手 读、做动作读等。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后请 不同形式的朗读汇报。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一课中,如: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 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因此,我把重点放在量词的使 用上。教学中,说到一个苹果、一颗枣、一群鸭子、一只猫等,我让 学生再说一说还可以一个什么、 一颗什么、 一群什么、 一只什么等等。 课后, 我又指着身边的事物让学生用量词说说。 这样既让学生能正确 使用量词,又增加了词汇量。 《自选商场》一课的识字教学,我采用 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给商品贴标签 (词卡 ) ,每人拿出自己准 备好的商品包装袋,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商品名。交换商品包装袋,尝 试认读生字。 这样的识字教学效果还比较好。《菜园里》一课的教 学我围绕着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 合起来。课文中虽有插图,但“豆角”、“白菜”并没有出现,为了 让学生能认识所学的蔬菜, 我以投影片的实物展示给学生看, 一边认 字,一边熟悉蔬菜名。在写字教学中“心”的“卧钩”是新笔画,我 先作范写,并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然后让生描红、临写。但好多 学生的“卧钩”还写得不够端正。今后,还要强调。《日月明》 这 篇短短的韵文, 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 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字, 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 的识字热情。韵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儿童朗 读。 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从而认识、 巩固生字。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对读、接读、边 拍手边读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学]《十加几、十几加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