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篇章连贯与最佳关联原则
篇章连贯与最佳关联原则
□程
航,闫
爽,解静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本文拟从语言学知识篇章连贯与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的视角出发,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优化提取英文信息以及增强语言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篇章连贯;最佳关联原则;英语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的,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自学以及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快速获取英文信息、加强语言理解,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适当导入篇章连贯以及最佳关联原则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优化提取英文信息,增强对语言的理解。
篇章连贯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所谓篇章即是一组为了表达某一主题而连接起来的句子,因此篇章理解以词汇和句子理解为基础,同时还包括句子字面理解所不包括的内容,即句子之间的连接所暗示的引申意义。篇章的连贯包括局部连贯和全篇连贯。局部连贯指相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存在语义关系;全篇连贯指篇章中所有的句子都和某个主题有关,即明示与暗示的所有关系。篇章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或听者在大脑中建立语篇的整体连贯并因此而找出全篇文章的主旨信息的过程,所以连贯是篇章理解的关键问题(董燕萍,2005)。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论是英语听力还是阅读,信息理解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信息理解实际上就是对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进行正确连贯的过程,这个连贯的过程是离不开最佳关联原则的支持的。
最佳关联原则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原则。1986年,法国的认知心理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的著名语用学家DeirdreWilson合作出版了著名论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关联理论由此诞生。关联理论以两条较为笼统的原则为基础:一是认知原则(最大关联原则),即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也就是说,最大关联就是人们对话语理解时都想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的最大语境效果;二是交际原则(最佳关联原则),即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换句话说,最佳关联就是人们对话语理解时通常都想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就能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人们又通俗地将最佳关联原则叫做省力原则。人们在认知与交际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理解要通过演绎推理形成篇章连贯从而得出结
论,进而做出反映。演绎推理就是通过最佳关联原则实现的。所以,最佳关联原则就成为了理解信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言语理解是一个从明示的信息里推导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最佳关联建立篇章连贯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程的结束点就是真正理解信息或言语的含义,非母语的习得更需要这个过程的连贯。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英语学习者自身潜意识的主动参与,将所学到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背景知识、学习策略以及理解策略等等整合到一起,才能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网络模型,便于英语语言的使用。如果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逐步养成主动形成动态连贯过程的习惯,那么将极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基础很难达到英语本族人的水平,所以,在阅读与听力过程中,记忆遗忘是诸多问题中的难点。学习者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对于看到或听到的英语的文字信息似乎理解了每一个词汇和句子,可过后对于相关的问题却模棱两可,尤其是关于全篇性或推理性信息的抉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习者没有在头脑中成功地建立起一个等同于本族语学习者的信息网络。而心理语言学的篇章连贯与认知语用学的最佳关联原则就为改善这种状况提供了成功的契机。学习者有必要了解篇章连贯与最佳关联原则的概念,使他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在潜意识中建立篇章连贯与最佳关联原则的必要性。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好显性学习和隐形学习的关系,在传授书面等显性知识的同时,顺便介绍一些英语的学习策略以及理解策略,甚至在潜移默化中更注重隐形知识的灌输,让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种优先机制,准确、快速地提取某信息网络中的内容,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和培养,但却在语言学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二十一世纪是多学科交叉、互为学习、互为借鉴的时代,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本着对教学有益的目的,我们不妨将多种语言知识进行有机地链接,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项目基金:2010年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XYY201011。
【参考文献】
[1]董艳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DanSperber&Deirdre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CambridgeBlackwell,1995.
青春岁月
2011年05月下
【作者简介】
程航(196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闫爽(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解静莉(1974—),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119
范文二:关于翻译原则二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2002年9月
第23卷第5期
}1I I fl翻it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Sep_ 2002
Vol. 23 No. 5
关于翻译原则二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孟建钢
(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本文试图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对翻译原则二重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认为异化原则和归化原则
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并非总是单一运行,翻译策略的。迄择主要取决于原语作者和译者的又
际意图。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
概念可有效地解释异化原则和归化原则的运用及其刊一二统一性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
翻译行为和翻译解读就可从根本
上解决有关翻译原贝.J的无休止的争论
关键词:最佳关联性;异化原则;归化原W'l寸灭统一性又际意图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02)05-0027-05
Accounting for the Duality of the 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with the No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
Meng Jlanga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gtan 4112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uality of the 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Sperber &Wilson's Relevance Theor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neither foreignization nor domestication should be adhered to rigidly and that the
practice of either should depend mainly on th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uthor and of the translator. The no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 in the Relevance Theory can effectively account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se two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and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as one of unity in opposites. The use of the notion of optimal relevance to explain translation action and translation
reading can, moreover, settle the endless disputes revolving round the principle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Key words: optimal relevance; the foreignization principle; the domestication principle; unity of opposite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
1.导言
翻译到底是应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还是应以译语文
化为中心,这长期以来在我国翻译界是一个争论不休的
问题。所谓翻译原则二重性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根据
原语作者和译者不同的交际意图,译者可采用或以原语
义化为中心、或以译语文化为中心的异化原则和归化原
jtIJ o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1986/1995)中的最佳
关联性概念(optimal relevance) uj有效地解释人类一切交际
活动,而翻译属于交际的卜义范畴,因此,本文试图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对翻译原则二重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和 解释。
2.关于异化原则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关联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能够解释和支配人类交际 活动的关联交际原则,它设想侮一个明示的(ostensive) 交际行为其本身都具有址佳关联性(Sperber & Wilson, 1986/
1995)0所谓最佳关联性就是指,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川 恰当的处理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to achieve adequate
contextual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processing effort)o最 佳关联I是以人类交际为取向的(何白然、冉水平, 1998: 96)。从理论卜讲,最佳关联性对推理具有无限 的广延性(extension),任何表面I.看来不可接受的话语 收稿日期:2002-01-20
(原语或译语)在这种广延性的推理卜都可变得连贯(原 语和译语得到恰当的理解),因为最佳关联性本身的运作 机制可让译者和译语读者直接感知原语语段和一译语语段之 间的联系,换言之,也就是译者和译语读者通过恰当的 处理努力寻找到原语和译语中语段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 现原语语篇和译语语篇连贯,因为关联实现对原语和译语 的意义连贯起着决定性的作川,译者和译语读者理解原语 和译语就是将其相关语境假设(储存在其大脑中被激活的 相关百科知识)和输入的新信息(原语和译语)相互作 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用演绎推理来子找原语 和译语语句的命题和其被激活的相关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 性。用最佳关联原则去解释翻译就能有效地说明在某些特 定社会文化语境中语篇的逻辑和结构合格性。例红H,莎 十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有:
川Shall 1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此句可译为:?能否把你比作夏}」璀璨,o译文?是以 原语文化为中心的。有人认为这个译文不好,因为中国 的夏天高温炎热,骄阳似火,并不好。按照Eugene Nida (1969)的“功能对等论”,这句话应译为:?能否 把你比作春日璀璨?。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来看,应该 说以原语文化为中心的译文?是可以被接受的。中闲读者 要理解译文?就必须付出如此处理努力:a.了解莎1丁比亚 的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是诗人对自己所倾爱的人表达的 硬.
中国翻译
2002年第5期
由衷赞美;b.英国的夏天并不太热。这样把a和b作为理 解译文?的大前提,把译文?本身作为当前语境假设,即 小前提,那么由此就不难得出推理的合理结论,即取得 足够的语境效果。这样,中国读者就不会认为英国的夏
天像中国的夏天一样炎热可怕,相反会认为英国的夏天美 好,是令人赞颂的。因此,这种译法会激发中国读者对 英国文化的理解。
原语作者对于他/她认为与原语读者所共享的文化信 息,往往会在文中略去,他/她的意向语篇读者则会在 阅读中根据语篇中某些信号的提示自觉地填充文化缺省 (cultural default)所留I‘的空位,激活记忆中的有关图 式。一般而言,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原语作者的意 向读者一般不包括异类语言文化的外国读者。因此,本 族语交际双方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来 自具他文化的读者来说则无法理解。所以,在跨文化交 际中,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输入信号激活不了应 激活的空位,因而激活不了比较完整的图式,或者根本 没有激活图式,甚至记忆中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图式备 用。例如:
(2)待他(冯云卿)回身要进去的时候,猛看见 人门旁的白粉墙上有木炭画的一个拙劣的鸟龟,而在此 “国骂”左边,乌亮的油墨大书着两条标语一一。
(茅盾:《子夜》)
在例(2)中,“乌龟”与“国骂”之间有什么 关系?作者没有交代。外国读者读到此处,脑海里一定 会挂起一个大大的问号。作者之所以没有交代,是因为 他知道他的意向读者—中国读者都知道说某人是乌龟对 他是一种侮辱,很容易产生相关的联想。中国读者的记 忆模式在这一语境中会自动地将上下文的语境信息同这句 中的场线索(field clues)"乌龟”串起来,通过自上而下的 推理,他记忆中有关乌龟和国骂的关系图式就会立即被激 活,他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说某人是乌龟是对他的 一种侮辱”的原型画面(prototypical picture),语篇内符号 与符号之间的语义关系就这样在被恢复的语篇外知识或经 验的中介作用下形成了连贯。读者只有建立起了这样的连 贯关系,才能对文本作出比较充分的理解和欣赏。然而, 在把乌龟看作是长寿和毅力象征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这 种自然、顺理的关系难以成立,因此原应与其他场线索 相互连贯的这一线索反倒成了难以沟通上下文的意义真空 点了。
那么,译者和译语读者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理解问题 呢。Eugene Nida (1969)提出了“功能对等论”。 但Peter Newmark (1981)认为Nida的“功能对等论” 对译语读者想得太周到了,也就是不管原语难易如何, 都要把一切都弄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他说:"Nida 强调译语的易读易理解,如果遵循这种理论,按照Nida 的意见舍弃圣经中许多比喻,人们就必然注意到大量的 意义都走失了。”“翻译理论家在考虑IN ida为‘对等’
所下的定义时,必须就译语读者的性质、教育、阶段、 阶级、职业、年龄等提出疑问,1111且要就他们的要求 是什么提出疑问。应不应要求他们费点力‘2应不应要求 他们翻翻词典、百科全书,查查某个词?"(Newmark, 1981; 51)换言之,译语读者要想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就必须付出以LNewmark所列举出的处理努力。 Newmark认为最明白的译文不见得就是最好的译文。因 此,如果按照Nida的观点,岂不是所有的译文都必须 要实现最大关联(most relevance)*吗?这显然是不切合实 际的,也是不可能的。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关联原则是存在f译者头脑中 的个不可违反的原则,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 程(Gutt, 1991)。译者应根据关联原则从潜在的认知语境 中选择正确的相关语境假设,从原语的语音层、句法 层、语义层和语用层等各交际线索中推断出原语作者的 交际意图,并对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作出t1几确的假 设,从而选择适当的译语,努力使原语作者的怠图与译 语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原语作者意欲传达给译语读者的 有明示意和暗含意。译者应对原语进行歧义的消解、指 称的确定和命题的充实,从而译出原语的明示意,即原 语的命题内容。对于原语的暗含意,译语有时需明示和 提供跟译语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但是,在许多文学 翻译中,原语中的许多暗含意和空白是不需明,J几的。文 学作品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未明小的暗含 意的存在。这些暗含,在关联理论中被称为“弱式暗 含”。尽管这时译语读者花费了更多的处理努力,但却 亨受到了文学作品所特有的含蓄美,从而得到更大的语 境效果(孟建钢,2000; 26)。而译语读者能从译语 推断出来的这一系列“弱式暗含”产生的效果被称为 “诗学效果”,这种“诗学效果”在文学翻译和隐喻 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学翻译传达的不应只是信 息的内容,还应特别强调信息的效力。文学翻译旨在向 读者介绍异域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达到不同民族、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每一部原作都带有本民族文 化的印记,译作将另一民族的生活场景及他们对世界的 认识介绍给译语读者,能够增进不同义化背景的人民之 间的相互了解。这一交流正体现出翻译的根本目的之所 在。文化特色带来的美感,主要是异域感和新鲜感。这 种对异域美的审美愉悦赋一子翻译文学种独?无几的审美 价值。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心中潜在着期待,渴望 “获取异域文化知识,通过想象思维欣赏异域风貌,满 足跟阅读本族语作品不同的审美需求”。“对这两点的 期望潜在于他们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的心理准备之中, 而这两点也正是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杨晓
荣,1997; 549)保留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将在精神 甚至情感上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
从译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影响译作中原 语文化特色的再现程度。一是译作的文化可接受性(或 文化可容性),二是译作的语言可接受性(或文体可容 性)。这两种可接受性都很难准确把握u.44.度,而文化和 画.
关一f翻译原则二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语l、,一司于妾受性的‘极限”,或者说不叮接受性的标准, 足小明确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读者接受具 有动态性。fn迅先生一贯主张输入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 J;翻t1不似要移情,还要益智。这样翻译就应该保 持异III情调,即保留外来文化的“异”。l司时,随着 义化交流的扩人,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被1卜本族语人所熟 悉和接受,人们产’l:了对新的外来词语的需要,翻译中 “存异”il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II:是囚为长期以来 的“引进”,不少当年J月“存异”的手法译过来的英 语词语现在已不W. Ill‘帕来耐,”的痕迹,人们会以为 它们是"I几‘a几长”的汉语词语,如:“黑市” (black market),“冷战”(cold war),“维纳斯"(Venus) 等}ti= o对于耳文‘}生文本‘朴蕴涵的义化民族性的再现,译 者有时很难做到同时传达文化意图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 图。直ii之,于i_才):会保全文化意象的信息念图,而使 兵交际怠图出19,1文化Ii扎to即便如此,译者有[1.f也应该 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其信息意图。至于交际意图,随着译 语读者经验视野的不断变化,独特的文化意象所蕴涵的 文化背景所唤起的交际意图就会不断被译语读者理解与接 受。这样就会使他们逐渐熟悉原语作者的认知环境,进
‘步IJI I ;T对文化民族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可以补偿11, 义性义本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交际意图的文化,j^损。文化 I均流变性(cultural drift)发展充分表明“文化”实际是 个开放的系统。文化本身具有某种“自我校}I一机制”。
方I(t1某AL被认为具有文化传承性的习俗价值观 念、下六念在孤介_状态的义化模式中可能处在“平衡”或 “均势”‘!,,停滞不前;另方面,而11,是吏加不容 忽视的一血是在文化体系内部可能产生一种恒常的方向性
;C化流变”一冲击文化的稳定性,包括观念、信念、 信仰、’1一活方式等等。
再fJ,语0一文化信息的客观规律是,文化共州’乡文化 羌异并了f。人类的活动透视出人类的文化。人类活动的 共}生决定着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人类的不同文化形态之 间的关系绝不足势不两立。在当前义化的全球化的时代背 景!‘,不同文化之间将相11.渗透、相11.兼容、相11.促进, 从Ml达到相济相调和相得益彰的积极效果。文化的兼容性
即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共同认知J心理图式的观照卜译 语文化积极借鉴、兼容并汲取原语文化的跨文化特征(李 占再2001)。例如:
(3)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译X : fIIl这么多
穿着1水tlu而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颇有如如 鱼离水之感。
(4) a stick-and-carrot policy/译文:大棒力l1胡萝I、政策
(5)Time is money./译文:时INl就是金钱。
译者采川异化手法内_译“a fish out o1 water" , "a
stick一anti一carrot policy”和“"Time is noney.”可ti几 中国读者轻易地理解译语,因为以L三例的原语字面意 义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英汉读者中很容易产生共同的认知 心理图式,他们在理解时都会作出相似的相关语境假 没,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无须花费太多的处理努力就可 以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译者通过直译法便llf以同时忠 实地传递原语的信怠意图和交际意图,从而使原语作者 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期盼相吻合。译Lrh既释意原语作者 试图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意图,又释意原语作者试图传达 给读者的交际意图。
当然,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r各语言群体的价值 观念、民族特色、表达习惯、比喻意象和社_会特点均有 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难免会导致各语言之间的翻译出现 文化差异信息传递障碍。翻译的仟务有时必须包括弥补或 衔接汉英双语在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或“文化亏损”。 从辨证的角度来看,以原诸文化或以译语文化为中心这两 个翻译原则既有对立,又有统,翻译活动足一个动态 过程,译者要根据原语和译语的不同交际意图采}11不同的 翻译原则。
3关于归化原则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it实证明,以译M文化为中心的翻译原则不仅可 行,而且可能和必要。这也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得到 解释。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最佳关联性解释不r以译 语为中心的翻译活动,而能对此作出解释的是鼓人关联 性。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因为最大关联性是以人类认知 为取向的,其本身并不能解释交l冰活动。这个错误的观 点说到底,是源J几没搞清楚以交际为取向的最佳关联性 和以认知为取向的最大关联性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 是这样的:鼓佳关联性当然不是鼓人关联性,但最佳关 联性却蕴涵最大关联性。这样我们总叮以从交际的角度 去解释在某些异类社会文化语境中语篇的逻辑和结构合格 性(孟建钢,2001)0翻译属交际活动的卜义范畴, 因而我们可以设想作为交际行为的翻译具本身(不论其 原则是什么)就具有一种最佳关联性。我们仍以莎上比
亚的tF句为例:
(6)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此句对于英国人来说,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英IA人 是从蕴涵在最佳关联性中的鼓人关联性去理解此句的,即 付出最小处理努力就可达到最人语境效果,因为他们熟知 英国的夏天并不太热,所以诗人把自己的恋人比喻成夏日 璀璨是理所当然的。从对这个例r的说明中我们可以看 出,实际上说明问题的还是蕴涵了认知原则的交际原则 (在此例中最佳关联性等同于最大关联IrI_ ) o值得提的 是,在涉及到交际的社会规约FE.的情况卜,最佳关联性 是等同于最大关联性的,即语篇接受者在理解话语时只须 付出极小(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记的程度)的处理努力 就可以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正由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语 篇接受者就可以恰当地理解话语,所以就很容易让我们误 以为说明社会规约性话语的是最大关联性而不是最佳关联 性,以r于错误地认为最佳关联?胜可以解释一切交际活动 的观点本身是自相矛盾的。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蕴涵最大 翻月
中国翻译
2002年第5期
关联性的最佳关联性也可以有效地解释在翻译过程中有时 必须要以译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原则,以满足不同(原 语作者和译者)的交际意图。比如,汉英两种语言在句 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汉语是意合语言,没有变格、变位。 汉语的结构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英语属于形合语言, 句子中的成分如介词、连词、分词等起了这种形合的作 用。汉语句子一般比较短,散句居多,前后衔接松弛, 相互映衬;而英语句子往往通过扩充句子内各附加成分来 实现,因而从句套从句,前后衔接比较紧凑,相互连接, 呈现重叠的结构。请看例子:
(7) Her(Scarlett) new green flowered-muslin dress spread
is twelve yards of billowing material over her hoops and exactly
matched the flat-heeled green morocco slippers her father had
recently brought her from Atlanta. (Gone with the Winct7/译 文:她穿着那件绿花布的新衣,长裙是用料十二码裙幅 做成的,在裙箍支撑下波浪似的舒展开来,正配上脚上 那双摩洛哥羊皮绿色平跟鞋,那是父亲刚从亚特兰大给她 带来的。
比较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看出:原文只是一个复合 句,译文则为五个单句,鲜明地体现了英语句式叠床架 屋的结构和汉语语句前后映衬的特点。
在以译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中,我们常常会用蕴涵 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涵原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 式,以充分实现原语的交际意图。例如,为了避免中英两
种不141文化的冲撞,David Hawkes (1973)宁可采用 《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石头记)),因而译成了The Story of the Stone; Hawkes在译序中提到法译本、德译 本、意大利文译本、和俄译本的书名,都译成了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他认为,这译法会引起 误解。因为在英美和欧洲读者的头脑中,“红楼梦”的 意思是“个人睡在间红颜色的房间里”一一这一书 名也颇能引起他们优美神秘的联想。遗憾的是,这不是 15名的意思。
还有,中外语言学理论都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 内容。汉英翻译实践证明,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 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有时很难真实反映原语的思想。 译者的任务不仅是替译语读者解读原语语言符号,而且还 须破解原语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只转换语言符号, 而把非语言符号信息照搬给译语读者的翻译有时难免不是 缺损的翻译。Eugene Nida(1993: 152)曾指出:“就真 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 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请看卜例:
(8)Many Canadians have never read a newspaper
though some newspapers are free,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their ABC.
译文?:尽管有的报纸免费,许多加拿大人从不看 报,因为他们不懂自己的ABC.
译文?虽然进行了语言对等转换,但却没有实现其交 际意图。一般而言,中国读者大脑所储存的百科信息中 没有理解“不懂自己的ABC”的相关语境假设,这样的 译文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就是不相关的。要想实现关联,译 者就需要进一步解读非语言符号。在英语中,"ABC" 常被比喻为“最简单的事”或“最简单的技能”,这 是“ABC”的文化内涵。扫清了非语言符号的障碍,我 们可以这样译:
译文?:尽管有的报纸免费供应,许多加拿大人从不 看报,因为他们目不识to
应该说,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给 译者带来的是原语和译语之间的沟通障碍,而不是双语 之间的大量不可译现象。这种复杂情况的存在使得译者 难以只用一种翻译原则来传递原语的特有文化内涵和交 际意图。所谓的不可译现象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种可在 关联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的翻译原则解决。我们应该承 认在存在翻译一般性原则(如,“信、达、雅”) 的同时,还应根据原语和译语不同的交际意图,确定 一些相应的特殊性原则。所谓的特殊性原则就是说在一
般原则基础卜有其突出或侧重的某个方面。在谈论运用 翻译原则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有从一而终的片面认识。 从哲学的角度看,客观事物之间从来都是既对立又统一 的。我们之所以认为最佳关联性概念对翻译具有巨大的 解释力,就在于它能有效地说明有关不同翻译原则的对 立和统。问题。
4.关于异化与归化的对立统一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 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
。个无tt几境的过程(Gentzler, 1993: 185)。毕竟译 作都是特定文化,译者也不可能脱离其特定的文化而存 在。最佳关联性可有效地解释翻译中异化原则和归化原 则两者并存的现象,而这一点就表明这两个原则之间并 不矛盾,在对立中又有统一。根据原语作者和译者不同 的交际意图,在翻译策略上应该是两个原则并存,而并 非如Venuti(1995 : 20)所认为的那样译者应选取一个原 则并一以贯之。因此,翻译原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 对的;不是单‘的,而是多重的。例如,林语堂在翻 译《浮生六记》时既用了异化原则,又有川了归化原 则,而并没有一味机械地从头到尾只运用某个原则。由 于林语堂深谙东西方文化,同时又能非常熟练地驾驭英 汉两种文字,因此将异化原则和归化原则并用得卜分成 功。请看下例:
(9)余笑日:“卿非解人,摸索在有意无意间耳。 拥而狂探,田舍郎之所为也。”(p.67)/译文:The beauty of caressing lies in doing naturally and half
unconsciously. Only a country bumpkin will hug and caress
a woman roughly.
(10)惠来以番饼二圆授余,即以赠曹。曹力却, ..
关J几翻译原则几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受MI if) j去。(p]58)/ lf.;C:Hueilai gave me two Mer,ican
dollars which I gave to Ts’ao, but Ts' ao would not take
them; only after my insistence did he receive one dollar before
going away
以卜两例翻译川的典'Vi的归化手法。林语堂置换了 文化念象,译语用的是现代英语用法,语击自然流 畅.似乎小是翻译,而足川英文叮作,从而拉近f“J 译语读者的距离译者仿佛隐身不见,翻译变得“透 明”,原迈仿佛内接通过译语表达出来。似为f让译 语读苦更深地领悟中川义化,林语堂也采取f异化的译 法如:
门I,具形削肩长预,瘦不露针.眉弯f秀,顾盼 神匕.1唯两l4i微露,1以I r= fl--相。( p.7)/译文:Of a
slender figure, she had drooping shoulders and a rather long
neck, slim but not to the point of being skinny. Her eyehrows
were arched and in her eyes there was a look of quick intelli-
gence and .soft refinement. The only defect was that her two
front teeth were slightly inclined forward, which was not a mark
of (,-ood omen.
中I'll认统的关女形象在西方井不显美,“两t "I微露” 似不祥之兆叮能也难为西方读者所理解。但是这.y译者不 作任何解释,相信西方读者能够通过I二下文的字毕行间领 会到背后的文化内涵,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并非总是各自单运 行。翻译策略卜的选择i毛要取决J原语作者和译者的交际 怠图作为交际的翻译,对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 语码的.选4f所依据的自然是关联性,这样就解决f翻译界 有关翻if原则的无休止的价沦。Gutt (199川认为辖制 电overn)翻译的从本原则就是关联,因此成功的译义应该 是,原交际者的日的跟译语读者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 方而与原语相似。在翻译中有时很难做到既要传达燎语的 内容又要兼顾原语的形式,如果ft,和熊掌不叮兼得,就 要根据交际的日的进行取舍〔赵彦春,1999)。从本质 卜讲,翻译足一种交际行为,交际自然要看交j沁者的怠 图和听者的期待。译语正是依据意图和期待进行取奔的: 译者从原语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 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语读者,也就是说译者把自己的理解 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语读者冉结合自己相关的语境假没来 理解译语。人多数情况卜,译语和原语只是在相关方面 等同(C;utt,1991)。当然,在保证交I}11、成功的前提l;,译 语应尽III能向原语靠近:使话语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使 译语和原语最人程度地契合,达到遥真境界
(verisimilitude)
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不1til语占和文化Inj的交际活 动。我们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概念去解释翻译原 则的二重性,就从根本土解决了有关翻译原则的无休止 的争论,同时也充分地说明了翻译原则不是绝对的和单
一的,而是相对的和多币的。根据原语和译语不同的交 际意图,在翻译策略卜应该是异化原则和归化原则两者 井存并11l o最佳关联性概念从根本f-.说明r异化原则和 归化原则的对立统一性。由于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 都是动态的,因此,译者和译语读者会根据其语境假设 去理解原语和译语,其解读过程自然是一个语言顺应 门ingnistic adaptation)过程,同时又是个逐渐“完 善”的过程。
5.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石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小一讨佳理
的114 T-T活动,,`L一个涉he大脑#1L
*关联理论中的最人关联性指的是,受话者在理解话语时付
出最小的处理努力,就能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to achieve
the greatest possible contextual effects with the smallest pos
sible processing effort),
参考文献
!II何自然,冉水平.关联理论一一认知语用学从础IJ1.现代外
语,1998,(3).
[21李占喜.“关联性”与., ft义'hl”一一从文化的本体论
特征分析4.文性翻译中的文化亏损1P](全IRI第飞届关联理
论学术研讨会交流论义).)’一方汐卜语外贸大学,2001.
[ 31 }G建钢.关联性?翻译标准?翻译解读[J].外}11与外语教
」学,20()0,(8少.
141孟建钢.关于批评关联理论的儿个误』.f全国第几届关联
理论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厂‘东外语外贸人学,2001.
Isl杨晓荣小说翻译中异国情调的冉现原则IAl.张柏然,许钧.
译学论集(C1.南京:译林出版社}997.
[61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川JI.现代外语,1999,(3).
171 Gutt, Ersnst-August. Translation ari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ontext[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1. [ 81 Gentzler, E. Conternporarv Translation Theories[ M]. L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993.
[9] Hawke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s.1-3. Penguin Books,
I 973.
[]OJ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11}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1. Leiden: E.J. Brill, 1969. [12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131 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1.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1995 {141 Venuti, I.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995. l作者简介l孟建钢(1964-)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语言文学
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和语用学
[作者电子邮箱] mengjgC-263.net
口.
范文三: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幽默的理解
第24卷 第11期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2008年11月
Nov.2008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幽默的理解
徐翠萍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 471003)3
摘要:以乖讹理论来解释幽默的生成,。最佳
关联原则是讲话人得以制造幽默效果的认知基础,关键词:幽默言语;乖讹;语义跃迁;最佳关联原则
UnderstingofmAbstract:Incongruitytheoryexplainhowobeingandthesemanticleapswhichemergeduringthecom2prehendingprocessofop.optimalrelevanceisthecognitivebasisofproducinghumorbyspeakersanditcanleapscomprehendingprocessofhumor.
incongruitytheory;semanticleaps;theoptimalrelevance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8)1120081202
1引言
2.1乖讹理论
言语诱发的幽默效果是一种受话人经过语用推理而产
生的心理反应。所以从语用学角度来研究分析幽默比从语义学角度来分析更加科学。本文认为幽默的制造者在设计信息布局时利用了最佳关联原则,故意使受话人经历一种迂回式的释义过程。所以,笔者首先分析了幽默的形成机制,然后用最佳关联原则来分析幽默理解过程中的语义跃迁现象。2幽默言语
幽默可以分为两类: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本文研究的是后者。更确切地说,我们要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幽默,即幽默言语(humorousutterances)。我们必须清楚,任何语言本身并不幽默,只有当语言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与要表达的思想结合起来,与幽默传达中的不和谐中的和谐结合起来,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幽默。幽默言语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索,利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去发现发话者所表达的
[1]39
意图。
幽默言语是能产生幽默的言语,否则,不能算一个幽默言语单位。这就意味着有可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话者的话语被包含在一个幽默话语中。例如:
⑴女主人新雇来的保姆:“告诉我,姑娘,你喜欢鹦鹉吗?”
“别担心,太太,我什麽都吃,不挑食。”
如果脱离语境,分别单独看着两个人的话语,都不能产生幽默。只有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单位,才能产生幽默。
3收稿日期:
有关幽默机制的理论很多,在此我们只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乖讹理论(incongruitytheory)。
根据这一理论,幽默涉及听话者期待的答案与其所得到的答案之间的矛盾。乖讹最初指的是某一物体、事件、思想或社会现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这种关系与常规相悖,出乎意料,不合场景,不合逻辑,我们就认为它是不和
[2]7
谐的,即是乖讹的(incongruous)。许多哲学家,如康德、
[3]
叔本华等都认为,乖讹是幽默的基础。
觉察出不和谐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协调这种不和谐,如下例:
⑵YoungMother:“Doctor,mybabyswallowedabullet,whatshallIdo?”
Doctor:“Don’tpointhimatanybody.”
正如上例所示,这位医生的回答导致了不协调,因为我们期待的是某种急救方式,只有奇蠢无比的医生才会给病人这样的建议。但是如果从另一种角度考虑这个答案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回答似乎也有道理。因为子弹会伤人,所以医生建议这位年轻的妈妈不要将孩子对准他人。
但是不和谐本身不能解释幽默,因为并非所有的不和谐都可以导致幽默效果。要想获得幽默效果,还必须满足其他条件,其中轻松的心态(playfulstateofmind)则是获得幽默效果的前提条件。此外,我们还必须确保这种不和谐恰到好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幽默机制:首先,幽默发出者以语言的手段或非语言的手段向听众暗示幽默的
2008206230
作者简介:徐翠萍(1981—),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和语用学。
81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11月发生,听众又根据这些线索觉察出幽默话语中的不和谐,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协调成分,因而产生愉悦。
2.2语义跃迁
认知语言学常用框架(Frame)来代表认知者长时记忆
[4]
中概念的表征形式。Coulson(2001)认为某些幽默效果常
[5]
常出现于出人意料的框架转换(frame2shifting)。Coulson(2001)把幽默的欣赏者在进行框架转换时从一种理解方
(seman2式过渡到另一种理解方式的过程称为“语义跃迁”
ticleaps)过程,以表示欣赏者前后两次作出的释义之间的巨大差距。她把幽默话语的领会过程分为两个释义阶段:在第一阶段,听话人在理解幽默的前半部分时启动常规的默认框架(defaultframe);在第二阶段,当输入的话语信息难以与第一个框架进行概念整合时,个框架,然后启动第二个框架,息进行概念整合,前半部分。⑶Apsreadywhenherhus2
[5]44
bandcomesfrfishing.
⑷夜深了,楼房里有一家还在举行舞会。从窗口不断传出音乐声、跺脚声,一片喧哗。不久一邻居打来电话:
“喂,对不起,可敬的先生,您能不能把录音机借给我用一下?”
“怎么?你也想开家庭舞会吗?”“不,我想睡觉了。”“thoughtful”包含的意义有“体贴别人”和“考虑周到的”,读者在解读例(3)中的fishing一词之前的信息时启动的是妻子体贴丈夫的框架,所以会选择thoughtful“体贴别人的”词义,但当读者读到fishing时,前半部分的释义不太能和后面fishing提供的信息相容。因为,即使妻子再体贴丈夫,愿意为丈夫烧猪排,但丈夫钓鱼去了,妻子应该等着鱼下锅才对。可能的情况是:丈夫钓不到鱼,他的妻子只能烧猪排。这时读者启动的框架是:他的妻子对他的钓鱼水平了如指掌,已经料到丈夫此次钓鱼和以往一样,只会空手而归,所以不等丈夫回来,她就烧猪排了。所以,读者摈弃前一阶段的理解,重新确定thoughtful的语义为“考虑周到的”,它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是“有预见性的”,幽默效果就在重新定义中产生了。
例(4)中,读者在读到邻居的第二句话以前,启动的框架是“举办舞会需要录音机”这一默认框架,认为邻居打电话是为了借录音机。但邻居的第二句话“不,我想睡觉了。”却迫使读者进行框架转换,启动第二个框架并重新理解前面的对话。结合语境,读者可以得出:由于录音机声音太大,吵得邻居不能入睡,所以该邻居委婉地告诉主人:“请将录音机关掉,我要睡觉了。”
但是用框架转换学说及语义跃迁来解释对幽默效果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为什么读者要率先启动第一个框架,而不是第二个框架呢?读者在对前半部分的话语进行理解时为什么不一次到位而要重新为其选择语义呢?Sperber&Wilson(1995)在关联论中提出的最佳关联
[6]
原则就能解释这一语义跃迁过程。3关联原则和幽默的理解
[7]
Pe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最基本的假设是:人类的交际和认知活动都受制于关联。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明示指说话人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指听话人从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在任何交际过程中,人们对话语内容、语境各种暗含的理解都以“关联性”做标准。如果新信息与听话者的认知环境没有关联,。,,注意到他。,我们不但要获得关联,(themostrelevantinforma2tion)。Sperber&Wilson用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这两项参数来衡量语境假设的最佳相关性。他们的最佳关联原则指出:
(i)“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度高就意味着它在该语
(ibid.:130)境中的语境效果大。”
(ii)“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度高就意味着在该语境
(ibid.)中处理它所花费的认知努力少。”
从最佳关联原则我们可以得知,认知者在作出语境假
设时必须考虑它所产生的语境效果。语境假设所产生的语境效果最大时它就具有最佳关联性。Sperber&Wilson认为还可以按照可及性来计算相关程度。可及性高的语境假设成分所花费的认知努力最小,最先在工作记忆中出现。所以受话人在理解言语时先是结合语境,寻找最可及的语境假设,用它与明示的编码信息进行演绎推理,尽量使推导出的结论接近讲话人的交际意图。例如:
⑸SamisplayingpianoforhisfriendJohn.“Howaboutmayartistry?”
“Youshouldplayontheradio.”
“Doyoumeanthathavedoneagoodjob?”
“No,”Johnsaid,“Imeanthatifyouplayontheradio,Icanturnitoff.”
当Sam理解John的回答时,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当他听到John说他应该在收音机上演奏时,他建立的语境假设是,收音机上放的音乐都是美妙的、动听的,所以他认为John是在夸奖他。于是他向他朋友求实,但出乎他意料,John回答说:“如果你是在收音机上演奏,那么我可以关掉收音机。”于是Sam不得不启动另一个语境假设,那就是:当人们在收音机上听到不喜欢的节目时,他们往往会关掉收音机。于是Sam得出John其实说他演奏的糟透了,幽默效果于是也产生了。
语用推理过程就是不断地启动语境假设并使它与新信息进行复合的过程。已知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相互作用的特点分为三类情况[8]:(i)新信息与已知语境假设结合而产生新的意义;(ii)新信息增强或削弱已知语境假设;(iii)新信息与已知语境假设相冲突并推翻已知语(下转第85页)
82
第24卷(总第188期) 李雅娟,郑书云:有关附带性习语习得的实证研究说明两项阅读任务都没有产生持久性记忆效果,也就是说,习语的记忆明显受到测试时间的影响。这一结果也符合词汇记忆的规律,即接触一个新的生词,即使它在上下文中反复出现,但若没有即时复习和巩固也会很快遗忘。因此,对习语学习而言,重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习语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的上下文中出现若干次,它就有可能被学习者记忆得更牢靠。这一点对教学很有启示意义,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操练已学过的习语,通过充分地复习帮助学生把这些习语更好地保存在记忆里。
此外,表3结果也显示,两项阅读任务的执行者在一周之后遗忘了部分目标习语,但遗忘率有所不同,造句组的遗忘率比选择组的遗忘率要稍低一些,也就是说造句任务比选择任务的保持效果好一些,说明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比投入量小的阅读任务附带性习得习语的保持效果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务、,并通过阅(in2volvementload),提高学生习语学习的多方面、高水平的处理能力。
由于习语记忆明显受时间的影响,教师应有意识地提
(上接第82页)境假设。其中,第三种情况是产生幽默中
供机会让学生即时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习语,学习者也可以自己创造机会去不断地接触习语,以提高习语的保持效果,扩大其词汇量,最终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使他们的语言水平更接近本族语者。参考文献:
[1] JamesCoady&ThomasHunckin.Secondlanguagevo2
cabularyacquisition[M].NewYork:CambridgeUni2versityPress,2003.
[2] JACKC.Richards,JohnPlatt&Platt.Longman
DictiofLanguageliedLinguistics[M].andRe22000.,.习语习得国外研究概述
[,2004,(4).
LAUFERB.&HULSTIJNJH.Incidentalvocabulary
acquisitioninasecondlanguage:TheConstructoftask-inducedinvolvement[J].AppliedLinguistics.2001,22(1):1-26.[5]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与数据分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春林 责任校对:林 子)找最佳相关语境的特点,预测到那一种语境假设是听话人
先作出的,然后引导听话人先后启动不同的语境假设,从一种理解跃迁到另一种理解。
参考文献:
[1] BlakemoreDiane.UnderstandingUtterances[M].
BlackwellPublishers,1992.
[2] McGheePaulE.HumourandItsDevelopment[M].
W.H.FreemanandCompany,1979.
[3] XULixin.AStudyonHumorousDiscourse[M].He
NanUniversitypress,2003.
[4] MinskyM.Framesystemtheory[A].P.N.John2
son—Laird&P.C.Wason.Thinking:ReadingsinCognitiveScience[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2sityPress,1975.
[5] CoulsonSeana.Semanticleaps:Frame-shiftingand
ConceptualBlendinginMeaningconstr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6] SperberDan&DeirdreWilson.Relevance:Communi2
cationandCognition[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5.[7]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8] 徐晓萍.心智空间演绎最佳关联原则—以幽默的解
析为例[J].外语学刊,2005,(3):11-17.[9] LEECH,G.PrinciplesofPragmatics[M].NewYork:
Longman,1983.
(责任编辑:刘春林 责任校对:林 子)
语义跃迁的关键。例如:
⑹Philips对Helen小姐说:美丽的女人是不需要化妆的……
Helen(娇羞的):谢谢……
Philips:我想你还是化点妆好!(http://joke.92.fj.cn/bbsjoke).
根据利奇(1983)[9]的礼貌原则,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在进行交往时遵循的是礼貌原则,它包括六大准则。其中,赞扬规则规定:要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赏,降低对他人的贬损。Helen小姐根据赞赏规则,首先启动的语境假设是:Philips想夸奖她。同时,Helen小姐根据明示信息又补充了一个语境假设,即:“我没有化妆,所以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结合两个语境假设和明示信息,Helen小姐就自然得出一个结论:“Philips夸奖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然而Philips的最后一句话“我想你还是化点妆好!”推翻了Hel2en小姐以前的语境假设和结论,给Helen小姐以极大的打击。于是,她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演绎推理,推导出的结论是:Philips认为她长得丑,所以应该化妆。和其他言语的理解过程一样,受话人在理解幽默言语时首先启动的最先可及的语境假设,当推导出的结论不能满足其关联期待时,受话人会寻找其他比先前的语境假设可及性低的语境假设,直到推导出的结论满足了关联期待为止。4结论
本文分别应用乖讹理论和最佳关联原则探讨了英语言语幽默的产生及理解,认为Sperber&Wilson提出的最佳关联原则可以更好地解释幽默理解过程中所出现的语义跃迁。在幽默游戏中,幽默创作者正是利用了听话人将要寻
85
范文四:[课程]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幽默的理解
第 24卷 第 11期
Vol. 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11月 Nov. 2008 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幽默的理解
徐翠萍
摘要 : 以乖讹理论来解释幽默的生成 ,并用最佳关联原则来解释幽默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语义跃迁 。最佳
关联原则是讲话人得以制造幽默效果的认知基础 ,它能够有效地说明幽默理解过程中的语义跃迁 。
关键词 : 幽默言语 ;乖讹 ;语义跃迁 ;最佳关联原则
Understand in g of Hum or from the O ptim a l Relevance
p rehending p rocess of humor by the op tim al relevance. The op tim al relevance is the cognitive basis of p roducing humor by speakers and it
can effectively exp lain the semantic leap s during the comp rehending p rocess of humor.
Key words: humorous utterances; incongruity theory; semantic leap s; the op tim al relevance
1 引言 2. 1 乖讹理论
言语诱发的幽默效果是一种受话人经过语用推理而产 有关幽默机制的理论很多 ,在此我们只谈其中最具影
生的心理反应 。所以从语用学角度来研究分析幽默比从语 响力的乖讹理论 ( incongruity theory) 。 义学角度来分析更加科学 。本文认为幽默的制造者在设计 根据这一理论 ,幽默涉及听话者期待的答案与其所得
信息布局时利用了最佳关联原则 ,故意使受话人经历一种 到的答案之间的矛盾 。乖讹最初指的是某一物体 、 件 、
迂回式的释义过程 。所以 ,笔者首先分析了幽默的形成机 想或社会现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这种关系与常规
制 ,然后用最佳关联原则来分析幽默理解过程中的语义跃 相悖 ,出乎意料 ,不合场景 ,不合逻辑 ,我们就认为它是不和
迁现象 。 谐的 ,即是乖讹的 ( incongruous) 。2 ]7许 多 哲 学 家 , 如 康 德 、
2 幽默言语 叔本华等都认为 ,乖讹是幽默的基础 。3 ]
幽默可以分为两类 :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 ,本文研究的 觉察出不和谐只是第一步 ,我们还必须以某种方式来
是后者 。更确切地说 ,我们要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幽默 , 协调这种不和谐 ,如下例 : 即幽默言语 ( humorous utterances ) 。我们必须清楚 , 任何 ? Young Mother: “Doctor, my baby swallowed a bullet,
语言本身并不幽默 ,只有当语言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 ,与 what shall I do? ”
要表达的思想结合起来 ,与幽默传达中的不和谐中的和谐 Doctor: “Don’ point him at anybody. ” 结合起来 ,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幽默 。幽默言语是说话者 正如上例所示 ,这位医生的回答导致了不协调 ,因为我
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 ,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 们期待的是某种急救方式 ,只有奇蠢无比的医生才会给病
索 ,利用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 ,去发现发话者所表达的 人这样的建议 。但是如果从 另一种角度考 虑 这 个 答 案 的
意图 。1 ]39 话 ,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回答似乎也有道理 。因为子弹会
幽默言语是能产生幽默的言语 ,否则 ,不能算一个幽默 伤人 ,所以医生建议这位年轻的妈妈不要将孩子对准他人 。
言语单位 。这就意味着有可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话者的 但是不和谐本身不能解释幽默 ,因为并非所有的不和
话语被包含在一个幽默话语中 。例如 : 谐都可以导致幽默效果 。要想获得幽默效果 ,还必须满足
? 女主人新雇来的保姆 :“ 告诉我 ,姑娘 ,你喜欢鹦鹉 其他条件 ,其中轻松的心态 (p layful state of m ind)则是获得
吗 ? ” 幽默效果的前提条件 。此外 ,我们还必须确保这种不和谐
“别担心 ,太太 ,我什麽都吃 ,不挑食 。” 恰到好处 。
如果脱离语境 ,分别单独看着两个人的话语 ,都不能产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幽默机制 : 首先 ,幽
生幽默 。只有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单位 ,才能产生幽默 。 默发出者以语言的手段或非语言的手段向听众暗示幽默的
作者简介 :徐翠萍 ( 1981 —) ,女 ,陕西渭南人 ,硕士 ,研究方向 :语篇分析和语用学 。
81
事 思
[
[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 471003) 3 t
[
Abstract: Incongruity theory is adop ted to exp lain how humor comes into being and the semantic leap s which emerge during the com 2
中图分类号 : H31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5757 ( 2008) 1120081202 3 收稿日期 :
2008206230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 年 11月
发生 ,听众又根据这些线索觉察出幽默话语中的不和谐 ,并烧猪排 。这时读者启动的框架是 : 他的妻子对他的钓鱼 水 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协调成分 ,因而产生平了如指掌 ,已经料到丈夫此次钓鱼和以往一样 ,只会空 手 愉悦 。 而归 ,所以不等丈夫回来 ,她就烧猪排了 。所以 ,读者摈弃2. 2 语义跃迁 认知语言学常用框架 ( Frame)来代表认知者长时记忆前一阶段的理解 ,重新确定 thoughtful的语义为“考虑周到 中概念的表征形式 。[ 4 ] Coulson ( 2001 )认为某些幽默效果常的 ”,它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是“有预见性的 ”,幽默效果就
在重新定义中产生了 。 (2001)把幽默的欣赏者在进行框架转换时从一 种理解方例 ( 4)中 ,读者在读到邻居的第二句话以前 ,启动的框 架是“举办舞会需要录音机 ” 一默认框架 ,认为邻居打电tic leap s)过程 ,以表示欣赏者前后两次作出的释义之间的
巨大差距 。她把幽默话语的领会过程分为两个释义阶段 :话是为 了 借 录 音 机 。但 邻 居 的 第 二 句 话“不 , 我 想
睡 觉
在第一阶段 ,听话人在理解幽默的前半部分时启动常规的了 。” 迫使读者进行框架转换 ,启动第二个框架并重新理
默认框架 ( default frame) ; 在第二阶段 ,当输入的话语信息解前面的对话 。结合语境 ,读者可以得出 :由于录音机声
音
难以与第一个框架进行概念整合时 ,听话人只得舍弃第一太大 ,吵得邻 居 不 能 入 睡 , 所 以 该 邻 居 委 婉 地 告
诉 主 人 : 个框架 ,然后启动第二个框架 ,并使它能与新输入的话语信“请将录音机关掉 ,我要睡觉了 。”
但是用框架转换学说及语义跃迁来解释对幽默效果的
息进行概念整合 ,并且用第二个框架重新解释幽默话语的
理解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譬如 ,为什么读者要率先启动前半部分 。例如 : 第
一个框架 ,而不是第二个框架呢 ? 读者在对前半部分的话 [ 5 ]44
? 夜深了 ,楼房里有一家还在举行舞会 。从窗口不断语进行理解时为什么 不一次到位而要重新为其 选择语
义 呢 ? Sperber & W ilson ( 1995) 在关联论中提出 的 最 佳 关 传出音乐声 、 脚声 ,一片喧哗 。不久一邻居打来电话 :联 82 “喂 ,对不起 ,可敬的先生 , 您能不能把 录 音 机 借 给
我
用一下 ? ”
“怎么 ? 你也想开家庭舞会吗 ? ”
“不 ,我想睡觉了 。”
“thoughtful” 含 的 意 义 有“体 贴 别 人 ”和“考 虑 周 到
的 ”,读者在解读例 ( 3)中的 fishing一词之前的信息时启动
的是妻子体贴丈夫的框架 , 所以会选择 thoughtful“体贴别
人的 ” 义 ,但当读者读到 fishing时 ,前半部分的释义不太
能和后面 fishing提供的信息相容 。因为 ,即使妻子再体贴
丈夫 ,愿意为丈夫烧猪排 ,但丈夫钓鱼去了 ,妻子应该等着
鱼下锅才对 。可能的情况是 :丈夫钓不到鱼 ,他的妻子只能
当 Sam 理解 John 的回答时 , 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
原则就能解释这一语义跃迁过程 。[ 6 ]
3 关联原则和幽默的理解 当他听到 John说他应该在收音机上演奏时 ,他建立的语境[7 ]
交际和认知活动都受制于关联 。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 —推假设是 ,收音机上放的音乐都是美妙的 、动听的 ,所以他认
为 John 是在 夸 奖 他 。于 是 他 向 他 朋 友 求 实 , 但 出 乎 理交际 。明示指说话人明确 向听话人表示 意 图 的 一 种 行
他 意 Peber和 W ilson 的关联理论最基本的假设是 :人类的 料 , John回答说 :“如果 你是在收音机上演奏 , 那么我可以为 。推理指听话人从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
关掉收音机 。” 是 Sam 不得不启动另一个语境假设 ,那就的意图 。在任何交际过程中 ,人们对话语内容 、 境各种暗
语 是 :当人们在收音机上听到不喜欢的节目时 ,他们往往会关含的理解都以“关联性 ” 标准 。如果新信息与听话者的做
掉收音机 。于是 Sam 得出 John其实说他演奏的糟透了 ,幽认知环境没有关联 ,他就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该信息 。
默效果于是也产生了 。 尽管每一个言语交际行为都值得重视 ,我们通常只注意那语用推理过程就是不断地启动语境假设并使它与新信 些与我们有关的信息 。交际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双方的认
息进行复合的过程 。已知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相互作用的特
知环境 ,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能够推导出他的意图 ,注意到他
点分为三类情况 [ 8 ] : ( i) 新信息与 已知语境假设结合而产
的心理状态 。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理解与推理是成功实现
生新的意义 ; ( ii)新信息增强或削弱已知语境假设 ; ( iii)新 band comes home from fishing. 交际的重点 。在说话和理解话语时 ,我们不但要获得关联
信息与已知语境假设相冲突并推翻已知语 (下转第 85页 ) 跺
tion) 。 Sperber & W ilson 用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这两项参
数来衡量语境假设的最佳相关性 。他们的最佳关联原则指
包 出 :
( i)“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 度高就意味着它在该语
词 境中的语境效果大 。”( ibid. : 130)
( ii)“一个语境假设的相关程度高就意味着在该语境
中处理它所花费的认知努力少 。”( ibid. )
从最佳关联原则我们可以得知 ,认知者在作出语境假
设时必须考虑它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语境假设所产生的语
境效果最大时它就具有最佳关联性 。 Sperber & W ilson 认
为还可以按照可及性来计算相关程度 。可及性高的语境假这
设成分所花费的认知努力最小 , 最先在工 作 记 忆 中 出 现 。常出现于出人意料的 框 架 转 换 ( frame2shifting) 。[ 5 ] Coulson 却 于
所以受话人在理解言语时先是结合语境 ,寻找最可及的语式过渡到另一种理解方式的过程称为“语义跃迁 ”( seman2
境假设 ,用它与明示的编码信息进行演绎推理 ,尽量使推导
出的结论接近讲话人的交际意图 。例如 :
? Sam is p laying p iano for his friend John.
“How about may artistry? ” 信息 ,而且要获得最相关的信息 ( the most relevant informa2
“You should p lay on the radio. ”
“Do you mean that have done a good job? ”
“No, ”John said, “ Imean that if you p lay on the radio, I ? A thoughtful w ife has pork chip s ready when her hus2 can turn it off. ”
第 24卷 (总第 188期 ) 李雅娟 ,郑书云 :有关附带性习语习得的实证研究
扬规则规定 : 要尽力夸大对他人 的赞赏 , 降 低 对 他 说明两项阅读任务都没有产生持久性记忆效果 ,也就是说 ,习 人 的 贬 语的记忆明显受到测试时间的影响 。这一结果也符合词汇记损 。Helen小姐 根 据 赞 赏 规 则 , 首 先 启 动 的 语 境 假 设 是 : 忆的规律 ,即接触一个新的生词 ,即使它在上下文中反复出现 ,Philip s想夸奖她 。同时 , Helen小姐根据明示信息又补充了 但若没有即时复习和巩固也会很快遗忘 。因此 ,对习语学习而一个语境假设 , 即 :“我没有化妆 , 所以我是一个 美丽的 女 言 ,重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说 ,如果某个习语能够在人 。” 合两个语境假设 和明示信息 , Helen 小姐 就自然 得 不同时间 ,不同的上下文中出现若干次 ,它就有可能被学习者出一个 结 论 :“Philip s 夸 奖 我 是 一 个 美 丽 的 女 人 。” 然 而 记忆得更牢靠 。这一点对教学很有启示意义 ,教师应该提供更推 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操练已学过的习语 ,通过充分地复习en小姐以前的语境假设和结论 ,给 Helen小姐以极大的打 帮助学生把这些习语更好地保存在记忆里 。击 。于是 ,她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演绎推理 ,推导出的结 论 此外 ,表 3结果也显示 ,两项阅读任务的执行者在一周是 : Philip s认为她长得丑 ,所以应该化妆 。和其他言语的 理 之后遗忘了部分目标习语 ,但遗忘率有所不同 ,造句组的遗解过程一样 ,受话人在理解幽默言语时首先启动的最先可 忘率比选择组的遗忘率要稍低一些 ,也就是说造句任务比及的语境假设 ,当推导出的结论不能满足其关联期待时 , 受 选择任务的保持效果好一些 ,说明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比话人会寻找其他比先前的语境假设可及性低的语境假设 , 投入量小的阅读任务附带性习得习语的保持效果好 。直到推导出的结论满足了关联期待为止 。 五 、 束语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习语习得的任本文分别应用乖讹理论和最佳关联原则探讨了英语言
务 、 标及测试手段等做出精心设计和明确要求 ,并通过阅语幽默的产生及理解 ,认为 Sperber & W ilson提出的最佳关
联原则可以更好地解 释幽默理解过程中所出现 的语义 volvement load) ,加强直接的习语处理策略训练 ,提高学生跃 迁 。在幽默游戏中 ,幽默创作者正是利用了听话人将要寻习语学习的多方面 、 水平的处理能力 。
由于习语记忆明显受时间的影响 ,教师应有意识地提
(上接第 82页 ) 境假设 。其中 , 第三种情况是产 生幽默中
语义跃迁的关键 。例如 :
? Philip s对 Helen 小姐说 :美丽的女人是不需要化妆
的 ……
Helen (娇羞的 ) :谢谢 ……
Philip s: 我 想 你 还 是 化 点 妆 好 ! ( http: / / joke. 92. fj.
cn / bbs joke) .
根据利奇 ( 1983 ) [ 9 ]的礼貌原则 ,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在
进行交往时遵循的是礼貌原则 ,它包括六大准则 。其中 ,赞
University p ress. 1995.
供机会让学生即时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习语 ,学习者也可[ 7 ] 何自然 . 语用学概论 [M ]. 湖南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以自己创造机会去不断地接触习语 ,以提高习语的保持效2002. [ 8 ] 徐晓萍 . 心智空间演绎最佳关联原则 —以幽默的解果 ,扩大其词汇量 ,最终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使他们的语 析为例 [ J ]. 外语学刊 , 2005, ( 3 ) : 11 - 17. 言水平更接近本族语者 。 [ 9 ] LEECH , G. Princip les of Pragmatics [M ]. New York:参考文献 : Longman, 1983.
(责任编辑 :刘春林 责任校对 :林 子 ) versity Press, 2003. [ 2 ] JACK C. R ichards, John Platt & Heidi Platt. Longman85
D 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 lied L inguistics
search Press, 2000.
[ 3 ] 王晓旻 , 张文忠 . ESL / EFL 习语习得国外研究概述
结 [ J ]. 外国语言教学 , 2004, ( 4) .
[ 4 ] LAUFER B. & HULSTIJN J H. Incidental vocabulary目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
高 - induced involvement [ J ]. App lied L inguistics.
2001, 22 (1) : 1 - 26.
[ 5 ] 秦晓晴 .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与数据分析 [M ].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3.
(责任编辑 :刘春林 责任校对 :林 子 )
找最佳相关语境的特点 ,预测到那一种语境假设是听话人
先作出的 ,然后引导听话人先后启动不同的语境假设 ,从一
种理解跃迁到另一种理解 。
参考文献 :
[ 1 ] B lakemore D iane. Understanding U tterances [ M ].
结
B 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 2 ] M cGhee Paul E. Humour and Its Development [M ].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79. [ 1 ] cabulary acquisitionThomas Hunckin. SecondCambridgeUni2 [ 3 ] XU L ixin. A Study on Humorous D iscourse [M ]. He
Nan University p ress, 2003.
son—Laird & P. C. W ason. Thinking: Readings in [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2
sity Press, 1975.
[ 5 ] Coulson Seana. Semantic leap s: Frame - shifting and
Concep tual B lending in M eaning construction [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读任务类型的多样性来加大学生习语加工时的投入量 ( in2 cation and Cognition [M ]. Cambridge, MA: Harvard
[ 4 ] M insky M. Frame system theory [ A ]. P. N. John2
Cognitive Science [ C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2
Philip s的最后一句话“我想你还是化点妆好 ! ” 翻了 Hel2
[ 6 ] Sperber Dan & Deirdre W ilson. Relevance: Communi2
范文五:从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分析广告翻译的策略
[论文摘要] 广告成功的关键是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关联理论作为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通过实例分析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
广告是一种交际行为和交际艺术,广告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抓住广告受众的心理。关联理论是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本文主要借助关联理论来探讨广告的翻译,寻求广告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
一、广告的特点
广义的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狭义的广告指的是企业以推销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用付酬方式通过大众媒介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劝服购买的传播活动。广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宣传性,信息性,劝服性。
二、对关联理论的认识
关联理论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原则,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确定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关联理论与广告实例分析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行为。当广告主通过广告语明示后,必定希望广告受众通过明示的内容推理出广告主的交际意图。因此,如何引起受众的注意(Attention),引发其兴趣(Interest),使之产生欲望(Desire),从而采取行动(Action),简称AIDA。AIDA完整地揭示了受众接受一则广告的整个心理过程。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和广告文体特有的功能,广告翻译要实现最佳关联,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变通,多采用改写或重写。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下列方面入手:
1.转移视角
如上海手表厂钻石牌手表的广告:出手不凡钻石表。
译文: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 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广告译文抓住了受众的认知语境,利用受众熟悉的表达,迎合他们的价值观。然而,和原文对比,除了“钻石牌手表”与a Diamond brand watch对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相关。但是,译文含蓄地表达出原文的蕴含意义,别出心裁地运用英语的双关语count——具有“计时”和“有价值”的双重含义,把语言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再现了原文让顾客“购买”的祈使功能。
2.转换叙述方式——归纳变演绎
如:国际新开辟的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乘舟从源头迤逦而行,饱览江畔,景色别致??值此浙南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坐落着闻名国内外教具生产“龙头”企业——浙江永嘉教仪厂。
译文: Standing by the side of the picturesque Nanxi River, a newly opened resort
by the state in south Zhejiang, is Yongjia 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a head enterprise well known in and out of China for manufacturing teaching facilities.
原文先从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说起,详细描述景区的别致景色后,该段最后点睛“值此??教仪厂”。而译文省略了原文中所有关于景色的描写,说明位置后直接点出中心
—— Yongjia 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接着进一步叙述该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地位,可谓中心突出。
3.借用习语谚语
谚语往往能冲淡受众认知语境中对来自异国他乡的产品的陌生感。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译语中的习语谚语可以不着痕迹,巧妙地把产品与广告目的受众拉近。下面是一则治疗心脏病的名叫“速效救心丸”(Quick Results Heart-Save Pill)的药物广告:
随身携带,有备无患,
随身携带,有惊无险。
译文: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广告原文用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四字格,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但是如果不加变通,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难以保持广告原文的语言力度。该译文借用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英语谚语,采取拟人的修辞手法,揭示了该药物的功效。使受众从认知上容易接受,易于记忆。
四、结语
广告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最终让顾客做出购买行为。因此,在翻译时应深入研究译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大胆超越原文词和句的限制,实现结构上的转换与变通,以切实实现广告译文的AIDA功能,真正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
参考文献:
[1]Sperber, Dan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4]宁建新陈观亚:实用广告英语[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5]徐秋英:现代广告修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篇章连贯与最佳关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