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护理研究综述论文
论文题目: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质量及发展水平 学生姓名: 吕凯惠 学 号: 20125244
论文完成日期: 2015年6月16日 论 文 成 绩 : 审 阅 教 师 :
护理管理学教研室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质量及发展水平
作者:吕凯惠
学院:护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玉芳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是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探索研究而选定的一种最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随着人口老年化、家庭结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是结合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提高社区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护理服务活动。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社区护士在老年健康护理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评估老年人的护理需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康复护理,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等都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以便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及质量,最终达到老年社区护理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发展;系统文献,综述研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口年龄发展趋向2个特点: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开始缓慢地衰退,进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后也就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如何提供适合老年人群需要的医疗保健、生活照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和护理提出的迫切的现实需求。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包括3个方面:健康促进,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及残障,最大限度的保证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1.国内外老年社区护理状况的对比
1.1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的总体现状及发展
发达国家及地区经济力量雄厚,老年人护理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呈现出有规范和系统的社区护理机构、有多元化服务模式、有全社会支持和全民参与的特点与形式。如澳大利亚的政府目标是不但要确保老年照护设施和服务的高质量和可及性,而且要让老年人尽量支付得起。这一体系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相对分离又有效衔接,在保证老年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挪威的老年的社区护理则采取“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形式。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社区护理模式,我们发现政府在老年保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资金来源广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服务形式多样,参与社区护理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
1.2我国老年护理的总体现状及发展
国内老年社区护理的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建立老年人社区健康档案,由护士分片管理,对区内60岁以上老人实施三级预防服务。这种形式因受各地领域、经济、医疗水平等限制、在全国发展不平衡。二是家庭病床,缓解了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住院难、看病难的情况。三是出现各种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这种形式补充了家庭护理的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2.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和制定专门保障社区护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的医疗保障有限: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
2.2老年社区护理资金投入不足
环境好,条件好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机构收费价格不菲,普通家庭和个人难以负担。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呈逐年的增多,但离充分满足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慈善均增较发达国家少之又少。
2.3专业的老年社区护理人员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专业技能型社区人才紧缺。从业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
不足,提供的社会服务有限,有的地方还出现医患纠纷。
2.4老年社区护理工作服务范围窄
目前老年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离老年人实及要求还有较大距离,需以大型医院为中心,以疾病治疗为重点而忽视预防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
3.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率~人们的健康意识决定其健康行为。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发挥舆论与宣传的导向作用,将国民的健康意识唤醒,不断提高其健康意识水平,扩大社区服务的影响力,是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3.2强调政府在老年社区护理中的主导地位。
应该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使老年社区护理系统化,规范化,充分意识到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切实解决“重医轻护”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
3.3创建老年人社区护理中心~全面统筹、协调当地的老年资源
加强与当地医院的联系和交流,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运运行体系,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不断扩大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服务的领域,不仅提供医疗、生活照护等服务,还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将健康
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
3.4提高老年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3.5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经济收入。
如政府专项拨款,社会募捐,建立老年人社区护理专项资金,个人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 3.6建立鼓励制度
提高从事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大力宣传他们的工作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结语:总之,大力发展老年社区护理事业,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需要从加强护理法、制定护理规章、确保政策实施、引入第三方、普及老年人护理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在对老年人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生活上、情感上、心灵上的帮助,对于构建一个老有所依的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 . 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
[2] 毕平,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1) : 71-72. [3] 季文琦,董沛,米光明.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 23(1):79-80.
[4] 赵薇. 澳大利亚的社区老年照护服务[J] . 中国卫生资源, 2008,11(6):299-301. [5] 杨辉, Christopher A, Shane T. 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和背景[J] . 中国全科医学,2006, 9(21):1776-1777
[6] 齐学宏. 挪威老年护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 . 中国社区医师, 2008,10(19): 9. [7] 朱吉鸽,刘晓强. 国外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进展与启示[J].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08,25(3): 97-102.
[8] 严君,尤黎明,刘可. 香港老年社区护理特点与启迪[J].护理学杂志,2005,20(11):63-65. [9] 周君桂,李漓,申校燕. 香港老年专科护理见闻[J] . 护理学报, 2006,13(4): 61-62. [10] 李彩福,李春玉. 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现状及展望[J]. 护理研究. 2008,6(22):1515-1516. [11] 沙品丽,田迎春,刘菲等. 护理保健在老人院的发展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14(9):
1120-1121.
[12] 王娟. 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J]. 管理实践, 2008,10(19): 213. [13] 彭艾莉,刘英,易文中。技能型紧缺护理人才培养培训方向探索与思考[J]. 中国护理研究. 2008,22(9): 2338-2339.
[14] 杨敏,高玉霞,邢沈阳. 影响中国社区老年护理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现代护
理,2008,14(1)41-43.
[15] 潘宏芬. 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A): 34-35. [16]王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19) [17]毕平.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01) [18]张国英,李伟,王红妹.社区护理模式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4(11) [19]章莉莎,魏艳芳,胡兆琴.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状况与对策2007(10)
[20]于普林.重视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2008(01)
范文二:护理综述论文
综述
胰岛素应用的护理进展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生化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缺陷为胰岛素绝对和相对胰岛素分
泌不足,从而引起各种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胰岛素能促进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
制肝糖原分解和异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自上世纪20年代发现并首次在临床
应用胰岛素以来,经过人们70多年的不懈努力,胰岛素在制剂的改良、治疗方案的更新、
注射装置的改善、护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1胰岛素种类
根据制剂的作用时间不同分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根据来源不同分猪、牛、基
因工程人胰岛素;根据纯度不同分为普通制剂及高纯胰岛素制剂。 2胰岛素的储存及开启后安全使用时间
长效及中效胰岛素在5℃可放置3年效价不变,而普通胰岛素在5℃放置3个月后效价
减弱。胰岛素的保存,最理想是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内,温度保持在2-8℃,忌阳光爆晒及冷
冻。如过期或出现结晶均不宜再使用。为探讨低温下胰岛素开瓶后安全使用时间,孙美红等
根据胰岛素每日抽细次数分为5组,结果显示:瓶内胰岛素抽吸5针/日于第10日,4针/
日于第16日,3针/日于第20日,2针/日于第25日,1针/日于第35日,细菌培养结果显
示阳性,建议应在安全使用时间内使用。 3
胰岛素的运载系统
3.1 一次性1ml注射器:可准确抽吸胰岛素,但需按剂量换容器。
3.2 B-D超细针胰岛素注射器:1961年美国B-D公司首先研制生产,1994年进入国内市场。
它以胰岛素的单位数为刻度标志,注射器单位间距较宽,轻巧、持针方便,针头与注射器连
为一体,严密无缝,针头细,注射时痛苦小。
3.3 喷气注射器(无针注射仪):1966年开始研制,它是一种无针无痛目的设计,利用高
压爆发来推动胰岛素透过皮肤至皮下,可减少皮肤损伤和注射时精神压力,游离胰岛素水平
高,但作用时间短。
3.4 笔试胰岛素注射器:1985年世界第1支胰岛素笔型注射器在丹麦诞生。它将胰岛素与
注射器合二为一,携带发便,剂量能精确调整到1个单位,针头短而细,注射痛苦小。因剂
量选择时有声音显示,视力障碍的DM病人也可自行注射。使用前应倾倒混摇多次,以充分
混匀胰岛素悬液,注射后针头需在皮下停留7s以上,压住注射笔按钮直至针头从皮肤拔出。
3.5 胰岛素输注泵:为精致的“闭环式”装置含有葡萄糖传感器,可自动调节胰岛素剂量,
多用于床旁急救和临床研究。皮下输注泵是“开环式”装置,可用手调或人工控制调节输注
率,病人需愿意和能够在家中监测血糖。使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需要高度能动性病人,
还需一个熟练的专业小组的参加和支持,不良反应是针刺部位易发生感染。有人主张将皮下
输注泵改为插入腹部内游离导管的泵给药,该方法可使至少50%的胰岛素能经网膜吸收,但
易引起腹膜炎。腹膜内胰岛素治疗与皮下胰岛素治疗相比,前者可改善基础葡萄糖生成,能
使低血糖时胰升糖素和葡萄糖生成增多,通过生理途径给予胰岛素,减轻外周胰岛素抵抗。
3.6 内置胰岛素套管针:国外有一种病人自行使用的内置胰岛素套管针,至于皮下可保留
1周以上,病人只需用酒精清洁套管的注射孔,就可将需要的胰岛素注入。置管的最佳部位
是腹部,多选用脐下或脐两侧距离脐至少2.5cm的部位。
范文三:临床护理综述论文
癌症患者疼痛护理进展
孙丽霞 北京地坛医院 肿瘤科
【关键词】:癌症患者
疼痛
护理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严重危害患者 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 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日益受到重视。尽管癌痛的 处理手段不断的更新、改进,但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Natie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08)估计[2],在新近诊断患有 癌症的患者中仍有25,的患者受疼痛的困扰, 另有33,患者是因抗癌 药物引起的疼痛,并且其中有75,的患者病情仍不断的进展、恶化。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癌性疼痛的处理能力, 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 的生存质量。 1 疼痛的定义 目前最为广泛和公认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给出的疼痛定 义:即“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等 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 这一定义强调了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 提示在评估疼痛强度时,应该以患者本人的主诉为依据[3] 。Marge. McCaffery[2]为护士们提出了一个更为实用的定义: 疼痛是患者说它是 什么,它就是什么;说它何时存在,它就何时存在。护士必须能在患 者的外貌表情、情感流露、或关键症状上发现患者的疼痛信号。
2 影响癌痛控制的因素 目前全世界约有1400万癌症病人,其中30一60,伴有不同程度 的疼痛,这当中又有50-80,的病人疼痛没有得到满意缓解。我国现 有癌症患者约200多万,癌痛发生率为40—50,,其中25,的患者未 得到治疗,63(4,的患者治疗不充分,而90,以上的癌痛是可以通 过综合治疗护理来得到有效缓解的[4]。所有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离 WHO提出的“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就其影 响因素分析如下。 2.1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陆宇晗等[5]调查表明,患者及家属对于癌痛治疗存在顾虑。麻醉 药物是控制癌性疼痛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物成瘾是直接影响有 效疼痛控制的主要因素[6]。多数情况下,患者因为怕成瘾而忍痛,只是 在疼痛无法忍受时才要求止痛。李漓等[7]调查显示,仅12(74,的患 者会主动报告疼痛。这样会在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从而 成为疼痛控制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是长 期的过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很容易被忽视。尽管医护人员在疼痛控 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患者不汇报疼痛,疼痛治疗效果仍然不 能见效。 疼痛不仅是患者的身心问题,而且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8]。患者 与家属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癌性疼痛的改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 庭关系比较紧密,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影响对患者非常重要。因此可以 说,尽管有多种因素影响着癌症疼痛患者的遵医行为,家庭功能仍然
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之一, 家庭社会功能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患者的态 度、行为及治疗效果。家属在疼痛治疗中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 与者。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家属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充分调 动其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提示教育对象应由以患者为中心 扩展到以家庭为中心上来,这不但对患者的疼痛控制有益,并对改善 癌症疼痛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有益[5]。 2.2 担心药物来源及经济负担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担心出院后疼痛加重拿不到药,因此在住院 期间用止痛药时自行减量存起来以备出院后使用。 首先应让患者了解 出院后止痛药物来源,完善办理止痛药物的一些程序,保证疼痛治疗 的连续性。癌性疼痛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疼痛,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使 用止痛药物,而临床上吗啡缓释片应用广泛,费用较高,部分自费患 者经济负担重, 难以接受止痛治疗,造成患者忍受疼痛 。彭鹏[9]等 调查表明, 28,患者疼痛治疗费用认为无法负担、负担较重。所以, 治疗时要严格遵守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原则,根据癌症疼痛患者家庭经 济状况,合理选药,不追求新、
贵、进口药物,使其既能长期坚持治疗, 又不影响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止痛治疗的依从性。 2.3 护理人员的知识缺乏 治疗疼痛[10],准确有效的评估是第一步。临床护理中往往认为疼 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 察的综合评估。 护理人员的不同态度及个人偏见也会影响疼痛的评估, 如有的护士认为患者没有痛苦表情,就不存在疼痛;还有的护士不相
信患者的表述,认为患者夸大了疼痛的程度。临床对癌性疼痛患者缺 乏连续性动态的评估与记录使得对癌性疼痛护理随机性极大。 有文献 报道[11], 在最需要掌握癌性疼痛护理的肿瘤科护士有关癌性疼痛知识 状况调查分析中, 仍有相当部分肿瘤病房的护士对止痛药的应用与 效果评估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是,由于我国高级护理专业发展较晚, 导致护士群体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 从而影响了护士在癌痛管理工作 中发挥作用[12]。 3 癌性疼痛的护理进展 3.1 评估疼痛方法 准确评估疼痛是有效止痛的前提, 对疼痛的评估一定要相信患者 的主诉,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疼痛程度的评估我国常用的评估方法 有以下四种。 3.1.1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病人主诉评分法。将疼痛分 为四级:O级:无疼痛;I级(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 活, 睡眠不受干扰; II级(中度疼痛): 不能忍受疼痛, 要求用止痛剂, 睡眠受干扰;III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出汗、烦躁、休克)或被动体位,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剂。 3.1.2 数字评估法(NRS) 将一条10cm长的直线划为lO等分,让患者
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在直线上作标记。O:无痛;l一3:轻度疼痛;4 —6:中度疼痛;7一lO:重度疼痛。 3.1.3 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该量表由一条10cm长的直线构成,直线 两端标有文字说明,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体验在直线上标记,测量
从左端到记号的距离,所得数值就是疼痛程度。 3.1.4 疼痛影响面容量表法(wong—Baker)用6种面部表情(微笑悲伤 哭泣等)来表达疼痛程度。 以上方法中以数字评估法(NRS)和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对疼痛 的评估最精确,临床使用较普遍;主诉疼痛法(VRS)更直接简单,但 易受患者情绪认知等影响,不易发觉细微变化;疼痛影响面容量表法 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更适合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 力丧失者。 3.2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国外有研究报道提高患者及家属疼痛相关知识,减轻顾虑的健 康教育项目的有效性[13]。癌痛患者因缺乏癌痛相关知识对癌痛的治 疗、 用药和观念存在错误认识, 对癌痛治疗有顾虑。 临床工作中发现, 家属在癌痛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们对癌痛治疗的态度和行为 直接影响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所以,癌痛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包括患者 及家属。通过健康教育,只有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认知发生正向性改 变,才能顺利接受癌痛的治疗与护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按时服药, 及时准确汇报疼痛,根据患者疼痛强度,医护人员进行调整用药,达 到癌痛的控制标准,缓解患者因癌痛带来的巨大痛苦。 3.3 癌性疼痛的控制方法及护理 3.3.1 药物治疗 3.3.1.1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是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只要按照该方案原则进行治疗, 可使85%-90%的癌痛得到满意控制
[14]
。所谓三阶梯疗法是指:轻度疼痛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
林、扑热息痛等;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重度疼 痛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 3.3.1.2 护理人员必须遵医嘱,严格掌握三阶梯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 ?口服给药,除患者出现爆发痛,应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途径,避免 创伤性给药途径,口服给药便于患者长期用药。? 按时给药,止痛药 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即只在疼痛时给药。?按阶 梯给药,镇痛剂的使用由弱到强,逐级增加。 ?个体化给药,应注意 具体病人的实施。?注意具体细节 3.3.1.3 密切观察止痛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用药物后密切观察药物疗效, 询问患者应用药物后疼痛是否缓 解及缓解程度,并正确测量疼痛强度,
及时与医生沟通,若止痛效果 不理想,应辅助医生调节药物剂量及种类,同时也应密切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副作用为便秘、恶心、 呕吐、呼吸抑制等。护士应意识到便秘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做好提前 预防工作,在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以预防便 秘的发生。此外,呼吸抑制也是阿片类药物重要副作用之一。在首次 使用阿片类药物及增加药物剂量时, 应加强病情及呼吸功能的观察。 过量吗啡中毒处理:应用纳洛酮,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3.3.2 手术治疗[15] 3.3.2.1 硬膜外腔阻滞术 连续硬膜外腔局麻药或镇痛药阻滞已成为国内外治疗癌痛的主
要方法,配合病人自控镇痛泵(PCA),使患者可以在家中治疗并可 外出活动,具有用药少、使用方便、能按需给药、止痛迅速且满意的 特点 3.3.2.2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可用于治疗胰腺癌等腹部顽固性疼痛。本法若适应症选择合适, 有效率非常高,在腹痛消失时并无严重副作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3.2.3 蛛网膜下腔编程吗啡泵植入术 适用于所有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 用的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 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 内啡肽受体,所以微量的吗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了吗 啡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3.3.3 放射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 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的疼痛缓解效果较 好[16]。放射治疗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骨髓抑制,降低放疗给癌 症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提高生存质量。 3.2.4 心理护理 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均使患者耐受疼痛的能力降低。主 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消极心境,激起患者 求生的欲望和树立治疗信心,有效地缓解和控制疼痛。 3.2.3.1 情感支持: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特殊的心理特点,要理解患者 对经济、情感、照护体力负担、自我感受负担等多方面因素的担心, 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情绪危机,增强应对能力并积极配合治疗。同
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支持,使其更加关心、帮助、支持晚期癌症患 者,从而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 3.2.3.2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减轻心理焦虑, 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研究证据证明音乐干预能降低疼痛,减少控制 疼痛所需的镇痛药用量。运用舒缓、流畅、每分钟60-80 拍的音乐于 放松和缓解疼痛有明显效果[17]。 3.2.3.3 松弛疗法:松弛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特殊方法,又称放松 疗法或放松训练,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 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肌肉紧张、情绪 紧张和疼痛感觉的目的。 3.2.3.4 心理舒适疗法: 创造良好、 舒适的治疗环境, 包括病室安静、 清洁、室温适宜;经常巡视病房,相信患者的主诉,多倾听、安慰、 鼓励患者,使患者循入自身熟悉而舒适的心境[18] 。 3.2.3.5 物理止痛法:热敷、冷敷、按摩等可适当减轻疼痛,用65? 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局部热敷, 每次20 min, 可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 按摩不仅可改善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心理 和生理上起到安慰和镇痛作用。 3.4 肿瘤专科护士在癌痛护理中的作用 当前, 护士在癌性疼痛管理中已逐步从单纯执行医嘱变为疼痛主 要评估者、大部分镇痛药的执行者、癌性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及 疗效与不良反应的第一观察者[19]。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 展及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护理工作的职责范围与功能已
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领域, 护理专科化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 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20],肿瘤专科护士应运而生。我国卫生部在《中 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一2010年)》中已明确指出:优先发 展包括肿瘤护理在内的专科护理领域,培养实用型的专科护理人才。 通过专科护士培训, 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专 科护士,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1]。肿 瘤专科的护士在保证疼痛治疗顺利进行以及缓解由疼痛带来的痛苦 方面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2]。因此,肿瘤专科护士通过系统的理 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掌握了更多癌性疼痛的护理知识及管理方法,从 而保证癌症患者能得到更加专业有效的护理; 同时帮助科室其他护理 人员提高专科护理领域的知识,有效控制患者的癌痛,提高癌症患者 的生活质量。 3.5 癌痛示范病房对癌痛护理的
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000余万新发癌症病例,在 疾病初期和中期有35,-45,的患者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疼痛;在疾 病进展期,75,的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25,-30,的患 者经受着严重的疼痛[23]。2011年,卫生部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 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全, 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 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颁布了 《癌 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同时在很多医院已经启动了癌痛示范 病房建设,不断完善癌痛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进行医护人员癌痛治疗 与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期将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在理想水平,争取早
日实现WHO提出“全世界癌痛患者无痛”的宏伟目标。 4 小结 对于癌症患者,陆宇晗[24]说医学的方向由生存的数量转向生存 质量,治疗由积极的抗肿瘤治疗转向以姑息治疗为主的阶段时,控制 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成为临床的首要工作。控制癌性疼痛可以改善患 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是癌痛治疗的一个重要成果。虽然 目前控制癌性疼痛的方法不断更新,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及专业化。但 还需要护士加强癌痛护理知识的学习,引发思考,把所学知识用于临 床实践,为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癌痛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的 巨大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日实现“全世界癌症患者无 痛”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邱月.影响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 杂志,2010,16(5):609-610. [2] 宋 林 萍 , 李 慧 . 癌 症 患 者 疼 痛 护 理 研 究 进 展 . 武 警 医 学 学 报,2011,20(7):594-596. [3]陆宇晗,马双莲.癌症疼痛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调查研究.护士 进修杂志,2005,20(10):882-884( [4] 吴 晓 群 . 癌 症 患 者 疼 痛 的 治 疗 护 理 进 展 . 医 学 信 息 ,2011,24 (7):4412-4413. [5]陆宇晗,马双莲,郭美珠等(癌症疼痛患者及家属对疼痛治疗顾 虑的相关性研究(现代护理,2004,10(10):883-885(
[6]张燕. 影响癌症疼痛护理的障碍及其对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12(10):32. [7]李漓,王兵,袁方等(癌症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护 理学杂志,2000,15(4):200( [8]张翠娣,黄铮(某院护理人员对癌痛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解 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0-22( [9]彭鹏, 郑莹, 王杰军等( 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 国肿瘤,2009,18(4):1( [10] 支 秀 玲 , 李 红 艳 . 疼 痛 的 护 理 评 估 及 控 制 进 展 . 护 理 研 究,2003,17(2A ):139 - 140. [11] 时英, 孙宏玉. 肿瘤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癌痛知识状况的调查 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2005,5(2):39-41. [12] 丁玥,杨萍,陆宇晗等. 北京市 30 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 控制状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82-285 [13] Kim JE,D_0dd M,West C,et a1(The R()_SELF pain control
program improves patients’ knowledge of cancef pain manage —ment[J](0ncology Nursing Forum,2004 Nov 16,31(6): 1137—1143( [14] 刘淑芝,夏春丽,李伟.“三阶梯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疼患者的护 理.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5):129-131. [15] 沈育佳.我国目前癌痛治疗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中国药物应 用与检测,2005,3:53-55.
[16]程明, 叶海滨, 高宏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 56 例临床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5).157-158. [17]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音乐干预在医院中的应用.中华 护理杂志,2011,46(1): 101-103. [18] 黄 桂 玲 . 临 终 患 者 的 舒 适 护 理 . 中 国 实 用 护 理 杂 志 , 2010,26(4):55-56. [19] 王玲, 姜荣荣.癌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24(2):221-224. [20]郭燕红(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现代护理, 2004,10(9):785—786. [21]李俊英,李虹,余春华等. 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与发展. 护 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36-2138. [22]陆宇晗,马双莲.肿瘤专科护士在癌症疼痛控制中的实践与思考.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30-32. [23]Goudas Lc , Bleeh R , Gialeli — Goudas M , et al ( The epidemiology of cancer
pain[J]( Cancer Invest, 2005, 23(2): 182-190( [24]陆宇晗. 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 (6):477-480.
范文四:护理综述论文
癌症患者疼痛护理进展
孙丽霞
北京地坛医院 肿瘤科
【关键词】:癌症患者 疼痛 护理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日益受到重视。尽管癌痛的处理手段不断的更新、改进,但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Natie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08)估计[2],在新近诊断患有癌症的患者中仍有25%的患者受疼痛的困扰,另有33%患者是因抗癌药物引起的疼痛,并且其中有75%的患者病情仍不断的进展、恶化。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癌性疼痛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疼痛的定义
目前最为广泛和公认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给出的疼痛定义:即“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这一定义强调了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提示在评估疼痛强度时,应该以患者本人的主诉为依据[3] 。Marge. McCaffery[2]为护士们提出了一个更为实用的定义:疼痛是患者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说它何时存在,它就何时存在。护士必须能在患者的外貌表情、情感流露、或关键症状上发现患者的疼痛信号。
2 影响癌痛控制的因素
目前全世界约有1400万癌症病人,其中30一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当中又有50-80%的病人疼痛没有得到满意缓解。我国现有癌症患者约200多万,癌痛发生率为40—50%,其中25%的患者未得到治疗,63.4%的患者治疗不充分,而90%以上的癌痛是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护理来得到有效缓解的[4]。所有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离
WHO提出的“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就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2.1 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陆宇晗等[5]调查表明,患者及家属对于癌痛治疗存在顾虑。麻醉药物是控制癌性疼痛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物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因素[6]。多数情况下,患者因为怕成瘾而忍痛,只是在疼痛无法忍受时才要求止痛。李漓等[7]调查显示,仅12.74%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这样会在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从而成为疼痛控制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很容易被忽视。尽管医护人员在疼痛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患者不汇报疼痛,疼痛治疗效果仍然不能见效。
疼痛不仅是患者的身心问题,而且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8]。患者与家属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癌性疼痛的改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庭关系比较紧密,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影响对患者非常重要。因此可以说,尽管有多种因素影响着癌症疼痛患者的遵医行为,家庭功能仍然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之一,家庭社会功能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患者的态度、行为及治疗效果。家属在疼痛治疗中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家属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其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提示教育对象应由以患者为中心扩展到以家庭为中心上来,这不但对患者的疼痛控制有益,并对改善癌症疼痛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有益[5]。
2.2 担心药物来源及经济负担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担心出院后疼痛加重拿不到药,因此在住院期间用止痛药时自行减量存起来以备出院后使用。首先应让患者了解出院后止痛药物来源,完善办理止痛药物的一些程序,保证疼痛治疗的连续性。癌性疼痛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疼痛,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止痛药物,而临床上吗啡缓释片应用广泛,费用较高,部分自费患者经济负担重, 难以接受止痛治疗,造成患者忍受疼痛 。彭鹏[9]等调查表明, 28%患者疼痛治疗费用认为无法负担、负担较重。所以,治疗时要严格遵守
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原则,根据癌症疼痛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合理选药,不追求新、贵、进口药物,使其既能长期坚持治疗,又不影响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止痛治疗的依从性。
2.3 护理人员的知识缺乏
治疗疼痛[10],准确有效的评估是第一步。临床护理中往往认为疼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的不同态度及个人偏见也会影响疼痛的评估,如有的护士认为患者没有痛苦表情,就不存在疼痛;还有的护士不相信患者的表述,认为患者夸大了疼痛的程度。临床对癌性疼痛患者缺乏连续性动态的评估与记录使得对癌性疼痛护理随机性极大。有文献报道[11],在最需要掌握癌性疼痛护理的肿瘤科护士有关癌性疼痛知识状况调查分析中, 仍有相当部分肿瘤病房的护士对止痛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是,由于我国高级护理专业发展较晚,导致护士群体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护士在癌痛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12]。
3 癌性疼痛的护理进展
3.1 评估疼痛方法
准确评估疼痛是有效止痛的前提,对疼痛的评估一定要相信患者的主诉,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疼痛程度的评估我国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四种。
3.1.1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病人主诉评分法。将疼痛分为四级:O级:无疼痛;I级(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II级(中度疼痛):不能忍受疼痛,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III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汗、烦躁、休克)或被动体位,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剂。
3.1.2 数字评估法(NRS) 将一条10cm长的直线划为lO等分,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在直线上作标记。O:无痛;l一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一lO:重度疼痛。
3.1.3 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该量表由一条10cm长的直线构成,直线两端标有文字说明,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体验在直线上标记,测量从左端到记号的距离,所得数值就是疼痛程度。
3.1.4 疼痛影响面容量表法(wong—Baker)用6种面部表情(微笑悲伤哭泣等)来表达疼痛程度。
以上方法中以数字评估法(NRS)和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对疼痛的评估最精确,临床使用较普遍;主诉疼痛法(VRS)更直接简单,但易受患者情绪认知等影响,不易发觉细微变化;疼痛影响面容量表法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更适合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
3.2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国外有研究报道提高患者及家属疼痛相关知识,减轻顾虑的健康教育项目的有效性[13]。癌痛患者因缺乏癌痛相关知识对癌痛的治疗、用药和观念存在错误认识,对癌痛治疗有顾虑。临床工作中发现,家属在癌痛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对癌痛治疗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所以,癌痛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包括患者及家属。通过健康教育,只有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认知发生正向性改变,才能顺利接受癌痛的治疗与护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按时服药,及时准确汇报疼痛,根据患者疼痛强度,医护人员进行调整用药,达到癌痛的控制标准,缓解患者因癌痛带来的巨大痛苦。
3.3 癌性疼痛的控制方法及护理
3.3.1 药物治疗
3.3.1.1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是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只要按照该方案原则进行治疗, 可使85%-90%的癌痛得到满意控制[14]。所谓三阶梯疗法是指:轻度疼痛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重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
3.3.1.2 护理人员必须遵医嘱,严格掌握三阶梯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 ①口服给药,除患者出现爆发痛,应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途径,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口服给药便于患者长期用药。② 按时给药,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即只在疼痛时给药。③按阶梯给药,镇痛剂的使用由弱到强,逐级增加。 ④个体化给药,应注意具体病人的实施。⑤注意具体细节
3.3.1.3 密切观察止痛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用药物后密切观察药物疗效,询问患者应用药物后疼痛是否缓解及缓解程度,并正确测量疼痛强度,及时与医生沟通,若止痛效果不理想,应辅助医生调节药物剂量及种类,同时也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副作用为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护士应意识到便秘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在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以预防便秘的发生。此外,呼吸抑制也是阿片类药物重要副作用之一。在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及增加药物剂量时, 应加强病情及呼吸功能的观察。过量吗啡中毒处理:应用纳洛酮,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3.3.2 手术治疗[15]
3.3.2.1 硬膜外腔阻滞术
连续硬膜外腔局麻药或镇痛药阻滞已成为国内外治疗癌痛的主要方法,配合病人自控镇痛泵(PCA),使患者可以在家中治疗并可外出活动,具有用药少、使用方便、能按需给药、止痛迅速且满意的特点
3.3.2.2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可用于治疗胰腺癌等腹部顽固性疼痛。本法若适应症选择合适,有效率非常高,在腹痛消失时并无严重副作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3.2.3 蛛网膜下腔编程吗啡泵植入术
适用于所有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
顽固性疼痛患者。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内啡肽受体,所以微量的吗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了吗啡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3.3.3 放射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的疼痛缓解效果较好[16]。放射治疗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骨髓抑制,降低放疗给癌症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提高生存质量。
3.2.4 心理护理
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均使患者耐受疼痛的能力降低。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消极心境,激起患者求生的欲望和树立治疗信心,有效地缓解和控制疼痛。
3.2.3.1 情感支持: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特殊的心理特点,要理解患者对经济、情感、照护体力负担、自我感受负担等多方面因素的担心,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情绪危机,增强应对能力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支持,使其更加关心、帮助、支持晚期癌症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
3.2.3.2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减轻心理焦虑,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研究证据证明音乐干预能降低疼痛,减少控制疼痛所需的镇痛药用量。运用舒缓、流畅、每分钟60-80 拍的音乐于放松和缓解疼痛有明显效果[17]。
3.2.3.3 松弛疗法:松弛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特殊方法,又称放松疗法或放松训练,它是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肌肉紧张、情绪紧张和疼痛感觉的目的。
3.2.3.4 心理舒适疗法: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包括病室安静、清洁、室温适宜;经常巡视病房,相信患者的主诉,多倾听、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循入自身熟悉而舒适的心境[18] 。
3.2.3.5 物理止痛法:热敷、冷敷、按摩等可适当减轻疼痛,用65℃热水袋放在湿
毛巾上局部热敷,每次20 min,可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按摩不仅可改善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心理和生理上起到安慰和镇痛作用。
3.4 肿瘤专科护士在癌痛护理中的作用
当前,护士在癌性疼痛管理中已逐步从单纯执行医嘱变为疼痛主要评估者、大部分镇痛药的执行者、癌性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第一观察者[19]。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职责范围与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领域,护理专科化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20],肿瘤专科护士应运而生。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一2010年)》中已明确指出:优先发展包括肿瘤护理在内的专科护理领域,培养实用型的专科护理人才。通过专科护士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专科护士,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1]。肿瘤专科的护士在保证疼痛治疗顺利进行以及缓解由疼痛带来的痛苦方面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2]。因此,肿瘤专科护士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掌握了更多癌性疼痛的护理知识及管理方法,从而保证癌症患者能得到更加专业有效的护理;同时帮助科室其他护理人员提高专科护理领域的知识,有效控制患者的癌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癌痛示范病房对癌痛护理的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000余万新发癌症病例,在疾病初期和中期有35%-45%的患者经历着中度或重度的疼痛;在疾病进展期,75%的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25%-30%的患者经受着严重的疼痛[23]。2011年,卫生部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颁布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同时在很多医院已经启动了癌痛示范病房建设,不断完善癌痛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进行医护人员癌痛治疗与护理知识的培训,以期将癌
症患者的疼痛控制在理想水平,争取早日实现WHO提出“全世界癌痛患者无痛”的宏伟目标。
4 小结
对于癌症患者,陆宇晗[24]说医学的方向由生存的数量转向生存质量,治疗由积极的抗肿瘤治疗转向以姑息治疗为主的阶段时,控制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成为临床的首要工作。控制癌性疼痛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是癌痛治疗的一个重要成果。虽然目前控制癌性疼痛的方法不断更新,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及专业化。但还需要护士加强癌痛护理知识的学习,引发思考,把所学知识用于临床实践,为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癌痛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的巨大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日实现“全世界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邱月.影响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
(5):609-610.
[2]宋林萍,李慧.癌症患者疼痛护理研究进展.武警医学学报,2011,20(7):594-596.
[3]陆宇晗,马双莲.癌症疼痛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5,
20(10):882-884.
[4]吴晓群.癌症患者疼痛的治疗护理进展.医学信息,2011,24(7):4412-4413.
[5]陆宇晗,马双莲,郭美珠等.癌症疼痛患者及家属对疼痛治疗顾虑的相关性研
究.现代护理,2004,10(10):883-885.
[6]张燕. 影响癌症疼痛护理的障碍及其对策.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12(10):32.
[7]李漓,王兵,袁方等.癌症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0,15(4):200.
[8]张翠娣,黄铮.某院护理人员对癌痛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0-22.
[9]彭鹏,郑莹,王杰军等.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肿瘤,2009,18(4):1.
[10]支秀玲,李红艳.疼痛的护理评估及控制进展.护理研究,2003,17(2A ):139 -
140.
[11] 时英, 孙宏玉. 肿瘤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癌痛知识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护
理管理,2005,5(2):39-41.
[12] 丁玥,杨萍,陆宇晗等. 北京市30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的调
查.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82-285
[13] Kim JE,D_0dd M,West C,et a1.The R()_SELF pain control program improves
patients’knowledge of cancef pain manage—ment[J].0ncology Nursing Forum,2004 Nov 16,31(6):1137—1143.
[14] 刘淑芝,夏春丽,李伟.“三阶梯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疼患者的护理.中国现代医
药杂志,2007,9(5):129-131.
[15] 沈育佳.我国目前癌痛治疗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
2005,3:53-55.
[16]程明,叶海滨,高宏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
杂志,2010,14(15).157-158.
[17]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音乐干预在医院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1): 101-103.
[18]黄桂玲.临终患者的舒适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55-56.
[19] 王玲, 姜荣荣.癌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
(2):221-224.
[20]郭燕红.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现代护理,2004,10(9):
785—786.
[21]李俊英,李虹,余春华等. 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与发展.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23):2136-2138.
[22]陆宇晗,马双莲.肿瘤专科护士在癌症疼痛控制中的实践与思考.国外医学护理
学分册,2005,24(1):30-32.
[23]Goudas Lc,Bleeh R,Gialeli—Goudas M,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ancer
pain[J].Cancer Invest,2005,23(2):182-190.
[24]陆宇晗. 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
:477-480.
范文五:护理综述论文
护理综述论文
护理综述论文如何书写
综述是就某一问题,从一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专门选定的原始文献中摘取资料,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问题的现状、水平、动向进行综合性专题描述的文章。综述是情报信息资料研究论文,护理综述在护理学术论文中属科技信息研究类论文。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选题要大小适度。?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整理、分类、筛选。?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5综述结构格式
?前言:说明写作目的;定义有关概念;简述专题范围、现状、矛盾焦点;引出下文论述主题。一般300字左右。?主体:运用论据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无固定格式。常见分述法,即横向叙述,成就性综述多用此法;循序法,即纵向叙述,按时间先后顺序或问题深浅顺序分层次论述,回顾性综述多用此法。?总结(结语):对主体部分进行概括,指明该专题当前国内外主要研究动态、实际意义、分歧、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如能提出解决或探索性建议更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文章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综述的质量。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引用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同时按引用先后顺序将参考文献排列于文末。?致谢:应将致谢内容置于参考文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