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投机的经济功能
一、投机是对市场风险的能动性反应
经济体制运行的本身是需要一定消耗的,即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交易成本”,构成交易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风险成本”。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远行事实上都存在着风险,即使是计划经济体制也概莫能外,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风险成本完全由国家承担了,所以从表面来看市场风险被完全掩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既看不到风险的存在,也无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动机,更无利用风险的本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主体面对市场风险必须自己承担风险成本。如果想规避或转移风险,必须支付风险转移成本;同时,市场上还必须有转移风险的对象——即风险承担者。投机行为其实质是承担风险,而投机者在市场上所充当的就是风险承担者的角色。
投机的本意是认准机会,决定行事。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投机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最好的时机,充分利用市场运行中各种因素的时间差(包括季节差)空间差(包括地区差),促使资源向合理配置的方向流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商业投资都包含着对未来不确定的商品价格的预期,是要冒市场风险的,所以整个商业投资实际上都是投机性投资,甚至所有的市场行为无不充满了投机的因素——这就是对市场投机的广义的理解。一般所谓的投机,首先要对市场上频繁变动的商品价格做出预测判断,然后再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风险性投资——这是对市场投机的狭义的解释。总之,投机是对市场风险的能动性反应。
二、投机是商业交易的基本策略
现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有很多,广东话“炒买炒卖”就是投机,如“炒股票”、“炒外汇”,就是典型的现货市场的投机行为。还有金属现货的投机、商品现货的投机等等。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不同,现货交易就是实物商品的卖买,而期货交易既有商品交易的性质,又有投机性质的。因此,期贷市场上的投机,实际上是指期货市场上的风险投机行为。西方经济学者为了区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机,把期货市场的投机称为“市场创造行为”或“确保市场流动性因素”。因为期货投机确实是一种短期的、风险很大的投资,所以有国内学者称之为“短期投资”,是很有道理的。期货市场的投机不同于现货市场的投机,它是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的,严格地受期货市场法规的约束,交易的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期货交易所标准化合约,其自由度和选择性很小,而可控性很强。
期货市场的运行是离不开投机这种“短期投资”行为的,没有投机,就没有期货交易,因为期货市场的功能无一不需要投机而实现。
首先,货物市场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期货市场的入市交易者是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的。套期保值就是在现货市场上订购或买进某种商品的人,害怕价格下跌而受损失,为了锁住风险就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一个合约,或者在现货市场卖出某种商品,害怕将来价格上升而受损失,就在期货市场买进一个合约,或者同时卖出和买进一个合约。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不受损失,锁住自己的风险,而把风险损失或风险收益转嫁给别人。但是,如果期贷市场上只有套期保值者而没有投机者的话,风险的转移是不可能的。只有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互相对应,期货交易才能实现,期货市场才能发挥规避风险的功能。 其次,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是靠大量的供求和充分的市场流动性而形成的。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的投机,大家都去套期保值的话,势必供求不足,交易量也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的流动性很小。其结果是价格奇高奇低,大升大落,难以形成客观反映供求关系的真买价格。
还有,期货市场减缓价格波动的功能,也离不开投机。投机者在价格降低时买进,增加需求,促使价格弹升;在价格上升时卖出,抑制需求,促进价格下降。于是,投机行为在客观上调节了需求,从而缓冲了价格波动。 总而言之,市场投机是期货市场的必然产物,是任何一种商业交易的基本策略,不懂投机,不会投机,不善投机的人,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三、投机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经济行为,具体地讲,属于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机被认为是一种非法行为而遭到贬斥,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机行为既承担风险又能带来效益,是市场竞争中不可少的经济手段,理应受到正确对待。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作用来实现的,社会经济运行符合市场供求规律,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并能灵活地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如相对稀缺的程度。社会经济是一个动态运行的体系,各种因素的
差别和不平衡,通过各种经济信号由市场做出灵敏的反应。如果人们能以比较敏锐的目光,通过市场信号观察到这种差别并且能动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弥补差别、 调节平衡,并且可能多中得到某种程序的回报,即产生效益。那么,这就是市场条件下正常的经济行为——投机。并不能因此就说市场经济就是投机,投机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润滑剂”。
四、投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投机之所以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从根本上说是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有赖于投机这种市场行为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投机的作用之一是促进市场信息的流动。市场经济以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经济,但是,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信息的流动不能总是畅通无阻和有效传播的。市场投机以其灵敏的观察力,捕捉和收集了许多被阻滞的信息,并以其活跃的沟通能力,将原来不能流动的、无效的信息迅速有效地传播开来,产生显著的效益。
(二) 投机的作用之二是中介买方和卖方,调节供求关系。众所周知,市场调节作用的特点在于它的灵活性、局部性和一定的自发性。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在一定的较长的期限内,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是相对平衡的,但在某一局部地区、某一较短时期内,需求和供给是不平衡的,或者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大类来分析,供需总量相对平衡,但是按消费需求的小类细分,某些产品的供求是不平衡的。在这些情况下,市场调节容易发挥其优势,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投机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投机能沟通产销,中介买卖,实现成交有助于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调节供求关系,调剂某些社会产品的余缺。投机可以衔接商品供求上的季节差、地区差,客观上起到平抑物价波动幅度的作用,使市场更具流动性。
(三)投机的作用之三是促进社会资源合理流动,有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机制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是节约和配置社会资源,这种功能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要素的联动而形成的,。但是,在价格、供求、竞争所形成的联动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差别,各要素的联动配合并不总是适当的。这种不匹配的现象,降低了联动体系的效率,造成了社会劳动的浪费。于是,市场机制要求有某种市场行为来修正由时间差、空间差所产生的不匹配,以克服和弥补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使社会资源向更合理的方向流动,以更合理的方式配置。投机正是适应市场机制运行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市场行为,它虽然不是市场机制运作的主要方式,但是作为市场机制运作的“润滑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四)投机的作用之四有利于市场竞争。竞争是提供激励、刺激效率的有效方式,发挥着优胜劣汰的作用。市场竞争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因而也是无情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讲究竞争策略,技高一筹,才能战胜竞争对手。选择时机,是重要的竞争策略,比如选择新产品投产的时机,选择投资的时机,选择改变价格策略的时机,选择广告的时机等等,都是重要的竞争策略,也属于投机。投准机会,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否则可能导致失利。不会在市场投机,就是不会竞争。
(五)投机的作用之五是承担和规避风险。市场机制的特征之一就是风险,市场经济是一种损益经济、风险经济。任何一种市场行为,如投资、开发新产品等都具有一定风险。于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规避风险或使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就成为市场主体力求达到的具体目标之一。市场有风险存在,就要有风险的承担者。投机者并非真正市场主体,其作用是使真正的市场主体规避风险。投机总是发生在激烈竞争、经常变化的市场上,充满了风险,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机。正因为投机承担了风险,就能使风险在市场上得以转移,使规避风险成为可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市场风险而参与市场竞争。也正因为投机承担了风险,投机一旦获得成功所得到的回报必甚丰,投机一旦失败遭到的损失也巨大——这就是承担风险的代价。
范文二:期货功能五:投机对风险偏好者的意义
期货功能五:投机对风险偏好者的意义
来源:证期金融网
时间:2013-11-2
期货的投机,是指以交易本身即价格的涨跌为主要考虑点,资金追逐的是量变而不是质变,甚至不关心质变是否发生或有没有发生过。投机需要对价格波动做出快速反应,比如涨了该如何操作,跌了该如何操作,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该如何操作等等。
对投机者来说,走出来的市场永远是正确的,他只要紧跟市场的变化,抓住价格波动获取利益即可,至于行情何时开始,何时转折,何时结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抓住行情的波动,自己的方向和市场波动的方向是否一致。
期货市场由于持仓不产生分红、到期必须了结(或交割) 、保证金杠杆功能、T+0交易制度等使得较大的波动会导致强平或爆仓问题等因素,使得长期持有单个合约的可能性较小,使得单笔资金进场出场不受时间限制;同时除了少量的套期保值者以外,期货入市者追逐的只能是价差的盈利,这些都促进了期货行业投机的盛行。
对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期货市场10倍左右的资金杠杆、T+0交易制度、浮动盈利可以加仓的规则等都能使他们充分放大了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博取股票市场数倍甚至数十百、上百倍的利润。
一般来说期货市场的投机比例要达到90%以上,现货商、贸易商、加工商的套期保值占的比例不到10%。但是投机者却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正是由于投机者的参与,使得市场交易更加活跃,价格连续性更强,也使得套期保值者更加方便地进入和退出市场。想要更便捷、更高效、更实时地了解高手访谈、交易心得、高手活动等,就关注证期金融网的吧
范文三:期货投机的技巧
期货投机的贰壹零
浓汤野人
期货投机从表象上看是由涨跌、对错、盈亏、输赢等一系列二分法构成的,绝大部分参与者不论自己有没有意识到,终其投机生涯都陷在诸如此类的二分法中,不可自拔。喜欢问的问题是:接下来某品种是涨还是跌,这次某某输了还是赢了,赚了或赔了多少钱。
进阶的交易者不再关心这些二分法,转而关注一套从长期来看行之有效的交易系统,也就是不关心盈亏、胜负只注重系统的优化和执行,这就是回归到了一。那么是否回归了一就战无不胜,或者稳定盈利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一套交易系统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只在某段时间或者某种市场环境下有效,所以没有任何一种交易系统或方法可以保证长期稳定盈利。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并非初学的交易者在问到底是金字塔加仓,还是倒金字塔加仓好?基本面分析法好还是技术分析好?哪种技术指标更好用?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都是陷入了误区。
我们来看看方法好坏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任何一种方法在应
用的过程中都包含三个要素:方法本身,执行者,和当下的市场。就方法本身而言,只要是被检验过的方法,无论是均线,还是更复杂的技术指标(简单举例,系统必然还包括止损止盈加仓等),并没有高下之分,也就是佛法所谓法无高下,诸法平等。简单的方法适应面广,复杂的方法针对性强,有其利必有其弊。而市场千变万化,没有一种方法会适应所有市场,但是你只有一个,必有一种方法是适合你的。所以去除了市场因素之后任何方法的好坏标准都只有你知道,只有你自己才能判断,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像郭靖练不好独孤九剑,令狐冲也难学降龙十八掌,但是这两种武功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所以你听说过市场中有哪一个高手是继承了另一个高手和大师的方法而成为高手的吗?自己的剑只有靠自己打造,千人千剑,唯有身剑合一的那一刻才踏入修行的下一个阶段。
那么何为零?身剑合一的高手在某个特定的市场阶段都会成为市场的王者,所向无敌。但是在市场的其它阶段并不会那么顺利,甚至可能成为最失败的。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是针对市场的某些错误存在的,道家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成功的方法必然要有失败的对手盘。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六祖坛经》中神秀先做一谒“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引出六祖著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家都认为六祖的更究竟,但是试想如果
没有神秀在前,六祖会出何句证心?神秀的法是针对凡夫,六祖的法是针对神秀。放在一起六祖法高于神秀,但是六祖之法适合凡夫吗?所以环境不同,法也不同,本无高下之分。就像这个市场如果都是凡夫,神秀之法必胜于慧能,如果凡夫渡尽,慧能之法必胜于神秀。
因此当这个方法达到成功的极致,也就是失败的对手盘都被消灭,那么它所针对的市场错误也就消失了,它存在的本身就变成了市场的错误。所以道德经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所谓功成身退就是放弃那个一回归于零。只有随时能回归到零的人,才能有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的一,所谓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不断成功失败的钟摆的命运。这个时候一就是零,零就是一,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佛家所谓真空妙有。水平有限,只能说到这么多。
附:1
林广茂投资心路历程
林广茂发言文字实录:
我最开始学这个行业的时候,在学校学的是技术。各种技术指标,配线图、成交量,包括图形运行的区间、长期利息的图表和变化速率等,各种各样分析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的指标。应该说我
当时是很用功的,我当时是我们班综合积分第一名毕业的,整个的技术包括跟期货证券有关的东西还是研究得比较透彻的。在这个阶段包括毕业之后到中纺,它的基本面、它的供求,包括政策和内外盘的套利,所有这些东西我把它归纳为在这个市场的“术”。所谓的术就是技术。在我看来不管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如果你掌握的只是它的一方面的话,它仅仅是称为一种术。这些术属于一招鲜的东西。这一招如果你真正理解了、真正领会了,包括很多技术指标包括成交量以及一些内在的东西。你看懂了,你可以真正了解这个术。如果说你对这个术有很深的领会,知道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作用,那你基本上可以做到所谓的在金融市场上的一招鲜。我觉得这个是投资者的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就是要学招数。这个阶段是免不了的,初级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这个过程我认为包括基本面和技术面,所谓的供求也是一种术。并不是说哪个人把供求说清楚后,他就能对这个价格的走势能够完全有把握。因为当供求明朗之后,价格对它其实已经有了反映。对它未来的趋势并不能用现在的供求预测出来,所以它也只是一个辅助。这些也都是在术的层面。
在经过术的层面以后,对我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在把这些术全都融会贯通之后,把它拆分开,你会发现它无非讲的就是价格是怎么变化的、成交量是大还是小、反映的市场上的人气,包括大家的动作、包括速率在成交量的变化下是快还是慢、包括区间
是否会突破??其实所有的这些术都是用一些动作组合起来的,而你把这些动作全部拆开以后,会变成一些很细微的动作。你会发现这些术最好的应用方法,是当你坐在市场面前,你心里没有什么判断的时候你根据市场的走势,然后把这些细微的动作去跟市场的变化进行反映。这才是我认为一个金融市场的交易者真正进阶了。这个进阶指的是他把所有的术融会贯通了。所以我认为投资者在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以后,他可以把所有的招数全部拆开,这个拆开的意义在于用一个没有观点的状态去观察市场。当你发现市场发生的一个变化与你所认为的术可以契合的时候,你可以把所有的术拆成细微的动作。在到达这个阶段之后我认为投资者就可以做到很少赔钱了。
在这个阶段之后又进行分化。一部分投资者会去求快。因为当这些术都拆成一个个动作之后,谁会赢呢?当然手快的人获利越高,或者说他在这个市场上越容易生存下去。所以在这个阶段,求快是一种流派,一些人对这个市场有很快速的判断,积累微小的利润。这个方式很好但也有缺点,一个是我个人认为,我比较懒,这个东西太累。如果说你每天都这么去做的话很辛苦。第二个是它不容易控制。第三个是它很难做到单笔的量很大。当你(操作)很快的时候,市场上发生一些系统性问题的时候容易失误。这种流派的投资者经常会遇到,当资金量做得很大的时候会碰到瓶颈。一个瓶颈是市场在短期内小范围波动的时候容纳不下你的资金;另一个瓶颈就是碰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等你砍完了,就是
最低点。
在第二个阶段之后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当你把术拆分之后可以去取势。取势对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是一样的。就是说不管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只是描述大家进入这个状态之后所采取的一个投资哲学,就是变成取势。我之前一直认为投资者取势已经是到了投资者对于市场盈利的最高的阶段了。但是取势也有它的缺点。如果说你在取势的阶段发生了偏离,可能会比求快的人更难转向。这个阶段市场上已经很少人能做到了,但是做到这个阶段的人依然是“明星多,寿星少”。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寿星少?因为我认为期货和金融市场是这个世界上变化最快的一块,比任何一个行业的变化都要快。这个快不止表现在价格变化快,还表现在供求、表现在参与者的心理、表现在各个方面。而这也造成了所有人投资所依据的根,不管是求快、取势还是套利,这个根会变,而且变化巨大。即使是在期货市场最稳定的套利可能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一旦你依据的根变了,那你很有可能就亏损了。这个根是不以人的意志来变化的。一个人长期依据的根一旦发生改变,人的意志是很难跟着一起改变的。
印度一个佛学家把庄子重新解释了一遍,他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一样。我觉得钟摆理论在期货市场里面比解释人生其他方面更切实。期货市场里的人会经常体会到钟摆的状态。钟摆的概念就是说你摆的越高,回去的越狠,没有例外。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市
场中明星很多、寿星很少。明星只是比普通人摆的更高,但他输的也更惨,因为普通人输不了这么多。这就是我认为市场上的投资者走到最高点后依然碰到的问题,就是摆脱不了钟摆的命运。在这个市场上活得比较久、比较好的人,会在达到钟摆的最高点的时候,让摆锤的分量下降。就是当他认为自己很成功的时候他会出金,出金出的越多,钟摆下降的力度越小,那他可以走的更高一些。而当钟摆下降或者是走到反面的时候,把资金加进去。我觉得这个时候钟摆理论会对大家有帮助。钟摆是靠惯性的,如果当你在最高点的时候,让它的摆锤越重,它反而上不去了。在越辉煌的时候越去减磅,在越低落的时候去找资金。
范文四:期货投机交易的原则
晴空说期货 2017-03-03 00:00
做期货的建仓原则问题
开仓阶段
A 入市时机的选择
a、通过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判断市场处于看涨行情还是看跌行情,或者是震荡行情中,然后大约的估算这波行情的幅度有多少,持续的时间周期是多久
b、权衡风险和获利前景。(这点在我的客户身上很能反映出来,大多数都是直接问能不能下单,很少有人问获利和风险的对比) 单纯的从做期货来说,散户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充分考虑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并且只有在判断获利的概率很大的时候,才考虑进入市场操作。我一般对客户说的就是操作性价比问题,性价比不高就不操作。
c、决定入市的具体时间。我和客户说的时候,叫做入市的切入点。建仓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只有行情明确的时候,才进入市场。同时,某些短期因素会对当下的行情有偏差的影响,是价格变动方向与长期趋势出现了暂时的背离,这种时候的入场,很多散户就被市场淘汰了,所以不要小瞧入市的切入点!
B 金字塔式建仓
金字塔式建仓是一种增加合约仓位的方法,如果建仓后市场行情走势与预期相同并已使投机者获利,可增加持仓。
金字塔式建仓的特点是将不断买入或者卖出的期货合约的平均价格保持在较低或较高的水平。
C 合约交割月份的选择
投机者选择合约的交割月份时,通常要注意一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合约的流动性,第二是远月合约价格与近月合约价格之间的关系。一般投机者选择当下的主力合约,也是当下最活跃的合约。如做趋势的散户,可以选择会成为下一个主力合约的次主力合约。
平仓阶段
说到平仓,就不得不提一个工具叫 止损指令。止损指令是实现“限制损失,累计盈利”的有力工具。止损单中的价格一般不能太接近于当时的市场价格,以免价格稍有波动就不得不平仓;但也不能离着市场价格太远,否则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止损单中价格的选择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法来确定。
期货
投资
财经
范文五:论过度投机及其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群群
中国流通经济 1996年07期
过度投机是影响期货市场功能的重要因素。人们在提到过度投机或投机过度时,往往有多种多样的含义。对于投机行为不以为然者,自然会对过度投机持十分激烈的批评态度。过度投机的确会影响到期货市场的功能,但把造成期货市场的理论功能难以发挥的主要原因,把期货市场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归结为过度投机却是不正确的。若要分析过度投机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过度投机的含义。
一、过度投机的含义和特征
人们常常在两个层次上使用“过度投机”,即某个期货投资者进行过度投机,或在整个期货市场上存在着过度投机的状况。仅就个别企业或一般投资者来说,过度投机是指超过了其风险承受能力的投机活动。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可以度量的,无论投机活动取得成功或招致失败,只要投机风险超过这一界限,均构成过度投机。这种活动对于该投资者的危害性在行市向不利的方向发展,造成了无法补救和挽回的巨额亏损时,表现得尤为直接和充分。个别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大多数不会影响期货市场整体运行状况。信息不够充分、预测能力欠佳的投机者,或投机倾向过强的套期保值者,因过度投机的损失而不断被淘汰出市场的过程,可以保持和提高投机者整体对价格的预测能力(注:在基差变动风险水平过高、不可能进行有效保值的情况下,任何形式上的套期保值交易都会演变成投机行为。基差变动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保值者在保险欲望之外,还有投机动机)。在有过度投机倾向的投资者有一个固定的供给量水平时,他们的确会增加对交易体系的干扰。但他们对于期货价格的预测能力的实际影响,要视他们与风险控制较好的投机者的综合作用效果而定,但在少数投资者大规模的过度投机活动最终走向失败,以至导致诸如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时,有可能因人们对于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影响,在短期之内出现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严重时,可能引发更为剧烈的金融动荡。
若从整个期货市场的运行来说,过度投机是指投机交易的总量超过了保证期货市场的足够的流动性和发挥市场功能所必需的,以及市场容量能够承受而不会使价格发生过度波动的投机交易量限额。在这个层次,过度投机是针对市场整体而言的,以下讨论的重点就是这种意义上的过度投机。应怎样理解过度投机概念呢?
首先,过度投机的“过度”是一种事后造成效率损失的概念。也就是说,过度投机总是一种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或使期货市场失去价格发现功能、无法分散风险的市场状态。过度投机的发生可能源于投机对价格预测失误,并且在整体上投机者对价格变动的预测虽然方向正确,但在幅度上比实际波动过大(或过小),从而加剧了市场的价格波动(药建英1995)。过度投机的认定是以投机活动发生之后带来危害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和造成市场效率损失的后果为准的。成功地稳定住了价格的投机活动,因其促使期货市场发挥了应有的功能,无论交易量达到多大,都不算是过度投机。尽管在整个市场体系中,投机者对于供求配合失当做出的反应将引起投机性存货发生剧烈波动,而这与投资波动具有同样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其不是抵消而是扩大了与引起存货变动的供求失衡相联系的收入波动时,期货投机可能带来收入不稳定的效果;但这样的投机活动仅就期货市场而言,并不属于过度投机。考察投机所造成的事后效率损失,仅以对期货市场功能及对现货市场价格稳定性的影响为限,不涉及期货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作用效果。
其次,过度投机并不等同于操纵市场,甚至市场被操纵也不是过度投机的特征。在市场没有被操纵的迹象时,也可能存在着过度投机。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失去了它们之间应有的联系,但只是在整个市场的多空双方之间仍保持着势均力敌但又较为充分的竞争状态。这往往是因为套期保值者严重不足,或是某一交易品种市容量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运作较为正常,但有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却又未发生操纵市场的情形。
有学者提出,应把投机与获取内幕信息后操纵市场严格区分开来。大户和国有大型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通常优于一般散户,他们参与市场投机, 显然对一般散户或小户不公平(毕克茜1996 , 参见曾健1996)。利用内幕消息操纵市场的行为不能称为投机(米勒1996,参见曾健1996)。我认为,在这里还需强调要把操纵市场和过度投机区分开来,因为很多人以为市场被操纵就是因为存在过度投机。尽管操纵市场行为对发挥期市功能十分有害,但这种行为主要是通过获取内幕消息、散播虚假或秘密的信息、私下借仓联手交易等方式左右市场行情来实现的,即使在投机总量并未超过必要限度的情况下也极有可能发生。此外,在投机并未过度的情况下,期货市场也可能以信息不完全的投机者为代价向信息完全的投机者,或以较小的投机者为代价向较大的投机者提供操纵市场的机会(纽伯利1992,参见伊特韦尔等1992, 第2 卷, 第478页)。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管理者应做的事情不是限制投机交易量,而是设法规范交易、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可见,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二者并不是等同的。但如果期货市场经常处于投机过度的状态,这就说明市场运行不良,风险防范不力,可能更易于因管理上的漏洞和投机者之间实力上的差别而出现操纵市场的情况。
二、投机过度的衡量标准
似不应以保值者与投机者或保值交易量与投机交易量之间简单的数量对比关系作为投机是否过度的衡量标准。许多研究成果强调,投机过度是套期保值者不足的结果,这一看法强调了套期保值交易者与投机者之间的共栖关系。的确,若没有投机商,套期保值者就会失去流动性;而没有保值者,投机者也会丧失以其可靠信息谋利的机会。但若进一步机械地认为,当投机者的比例大于套期保值者时,期货市场就会因过度投机而出现价格的不合理波动,或断定保值者与投机者的比例应保持在2:1才合适,这就未必妥当了。以为期货市场只是为了给保值者转移风险而存在的观点是狭隘的。因为套期保值者不仅具有保险动机,也具有投机动机,百分之百的保值者几乎是不存在的。中国期货市场上某些套期保值者就因期市头寸的损失而大骂期市,这反映了他们追求套期保值是大利润的理想投机心态(陈振平1996)。套期保值者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同样不会轻易放弃获利机会,或对损失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此外,期货市场的投机者群体仅从其投机个体来说为获得收益肯定要承担风险,但也需要在适当情况下能顺利转移风险。期货市场是为了所有这些带着不同程度的回避价格风险与投机获利动机的期货交易参与者以及那些希望获得有效的价格信号的经济行为主体而存在着的。因此,过度投机的“过度”性质首先并不是针对套期保值者的数量来说的,而是相对于有效发挥期货市场的整体功能而言的。
关于在一个不存在过度投机的市场上,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二者之间的比例大小以及保值交易量与投机交易量的数量对比关系,就目前所见的材料来分析,只可能有经验性数据,不可能得自逻辑推证。而且,对于同一市场将因套期保值者的确认尺度宽严有别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此外,因各个市场的套期保值者的投机倾向存在重大差别,对一个市场有效的数据标准,未必适用于另一个市场。保值者与投机者的个数与其交易量是不成比例的,以二者数量之比确定标准缺乏合理依据。如果考虑检验期货市场功能的技术难度,就更不能简单轻率地确定投机是否过度的数量标准了。
一个商品或金融证券的总市场可划分为:集中进行标准化合同交易的期货市场和分散进行实际的商品和证券交易的现金市场,后者包括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套期保值者是其在现金市场上净头寸被其在期货市场上的头寸所抵消的交易者,他们为实物交易的需要进行价格风险的回避或转移。投机者是在总市场持有净多头或空头的交易者,在期货市场上还有套利者,他们的期货合同中的一个或多个多头恰好等于他们在其他期货合同中的空头(霍撒克1992,参见伊特韦尔等1992,第2 卷第479—480页)。投机者和套利者在我们通常的讨论中常被笼统地称为投机者,据有关材料介绍,在健康的期货市场中,保值者约占1/3 (福瓦德瓦1996,参见曾健1996)。而投机者约占有2/3。 如果考虑到保值者交易合约数量一般远小于投机交易量,而且保值者本身不仅具有保险动机,同时也可能从事部分投机业务,那么实际保值交易量至少要比1/3 小得多。根据一次调查的数据计算,保值者数量比重不足2%, 买进合约量比重不足4%,卖出合约量比重不到12%(参见田源1992)。 而面对这个十分活跃、流动性很强的市场,你很难就此断定它存在着过度投机。
尽管有人认为,套期保值者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也是在投机,因为他们是在假定基差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操作的。以假定为基础行事就属于投机(张杭1996,参见曾健1996)。但人们在考虑期货市场是否存在过度投机时,仍然如此看重套期保值者的需要,这有其合理性依据。套期保值交易不同于期货市场上其他纯粹的投机和套利交易的特点在于,它基本上是两个市场之间的一种套利形式(沃金,Working1953, 参见伊特韦尔等1992,第2卷,第480页)。因此,套期保值交易起着联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作用,从而保持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联系。(注:两个市场之间的另一个主要联系纽带是由交割机制提供的。因为在交割时,期货价格必然等于被实际交割的货物的现货价格。由于这种最终的相等是被充分地预期到的,它也会影响交割期之前的期货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伊特韦尔等1992,第2卷,第480页)只有在交割机制运作良好、套期保值者的保值需要获得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期货市场的功能才称得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时的投机量才是较为合理的。即,投机适度的期货市场必然能使套期保值者达到保值目的。而不能满足保值者需要的期货市场,最可能处于两种状态:或者是投机不活跃、流动性不足,或者是过度投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联系不紧密,不适于保值。由此可见,似可从期货市场对于套期保值者保值需要的满足程度这一角度,来考虑用作衡量投机是否过度的数量指标。
有的研究者根据1995年8月的调查得出, 国内期市中的基差波动(Volitility)比相应期货商品价格的波动高出100—200%; 而同期的伦敦金属市场的基差波动则等于或低于相应期货品种价格或相应现货价格的50%。由此得出,国内市场中真正的保值者因基差风险太大而无法实现套期保值(张杭,参见曾健1996)。由于保值者要在认定基差会相对稳定的假设前提下,才会做套期保值,所以基差风险的大小可衡量保值者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程度。于是,基差风险水平可用来衡量投机适度情况。可用基差波动与相应期货商品价格波动的比率来测定基差风险水平。这一比率越高,期货市场越可能处于过度投机状态。按上例数据,该比率大于100%时,期货市场可能存在着过度投机;该比率等于或低于50%时,期货市场投机状况可能基本适度。至于具体的临界指标及这里的结论尚需经过严格的检验。
此外,根据动态套期保值理论,还可用套期保值有效率这个指标度量套期保值的效果,它反映着套期保值降低现货市场风险的程度。套期保值有效率要用套期保值盈亏最小的期货头寸数量、期货价格变动引起的盈亏变化和现货价格变化引起的盈亏变化来估算(陈振平1996)。若效率过低,则说明保值交易效果不佳,期货市场可能存在过度投机。
三、过度投机对期货市场功能的负面影响
第一,因众多期货投资者个体投机活动均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即第一种意义上的过度投机)而造成的整个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状态,将使期货市场逐渐丧失保值基础,投机性越来越强,极容易因市场风险控制不力引起风险的集中和放大,引发金融震荡。即使加强市场的风险控制,也难以改变投机过度状态,除非交易者的结构得到改善,过度投机者比重大幅度下降,或是有外力作用改变了这些投资者的财产制约机制,并因此扭转了他们的过度投机倾向。
第二,在一个运行正常的期货市场上,因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造成投机量超过了市场容量的承受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规模的突然扩大将伴随着风险水平的迅速上升。过度投机在短期内会加大期货市场价格的不合理波动,价格发现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因此被严重弱化,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可能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产生短期误导作用。若期货市场本身的管理较为成熟,能够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吸引比原来更多的保值者进入市场,那么,市场容量的扩大就会提高市场对于投机交易的承受能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联系纽带的再度强化,有助于抑制期货价格的过分波动。随着期市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投机过度状态就会转化为投机适度状态。可见,在一个风险防范较为有力的市场能够吸引或有效增加足够的保值者的情况下,短期内出现的过度投机对于期货市场功能只具有短期的消极影响。
第三,一个运行正常的市场在短期内形成了过度投机的情况下,若不能有效增加保值者,投机过度状态将可能会持续下去。如果风险控制不力,过度投机的市场较容易出现操纵市场行为。在存在过度投机的情况下,若同时发生了操纵市场事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就会被割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动将完全失去其内在的相关性;更为严重的是,期货市场不仅无法分散风险,而且其正常运作会受到严重威胁,风险水平将迅速地大幅度上升。
第四,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期货市场上长期持续的过度投机状态将对生产经营决策形成总体误导,并会增大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由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失去内在联系,现货市场上的商品经营者根据期货价格的变动,对其投机性存货量进行不适当的调整,这将加剧引起供求缺口的收入波动。根据错误的价格信号调整存货水平,将使现货价格过分波动,而在期价过度上扬时所引发的在现货市场上的“囤积居奇”行为,将降低即期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失真的价格信号通过影响人们的预期而对生产决策的调整产生的误导,也将成为导致未来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陶琲、王济光1996)。可见,持续的过度投机状态会加剧市场波动。
期货市场长期持续的过度投机状态会增大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无论是供给冲击还是需求冲击,经过投机的期货市场放大的价格信号所引起的存货变动,因与投资波动具有同样的宏观经济效应,都会通过乘数作用严重影响国民收入。可能造成严重的宏观经济干扰的过度投机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在期货市场上的大量投机资本,有相当大部分为银行垫支,盈亏利益和责任的划分因产权界限模糊而不够明确,利率非市场化倾向严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被严重扭曲,信息披露不规范,在上述情况下,过度投机对金融体系运行的危害表现得更加严重而突出。
作者介绍:张群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