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EVA的现实意义
EVA的现实意义 第19卷第6期
Vo【.19No.6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haiLiXinUniversityofCommerce
2005年11月25日
NOV~25,2005
EVA的现实意义
包惠群胡美风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050035)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MVA与EVA的概念,由来及其启示,讨论了MVA
与EVA的关系,最后分析了EVA与其他评价指标相比的优势所在,指出财务管理
应适
时引入EVA.
【关键词】市场附加值;经济附加值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701(2OO5)O6—0054
—03
2O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Stern和Stewart 提出了经济附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的概 念,从而掀起了"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成为 "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此后,有关
EVA的研究引起了管理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 注,以EVA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范 围内推广和应用,成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标 准(Makelanen,1998).Coco-Cola,AT&T,Du— pont,SONY,Siemens等知名的跨国公司引人
EVA评价指标后,经营业绩显着提高,成为EVA
最早受益者(Brigham,1999).那么,EVA为何受 到投资者如此青睐?本文旨在从EVA的概念及 其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来分析,并探讨 EVA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一
,MVA的含义及启示
EVA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本质上是 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和会计学 中的剩余收益RI(residualincome)的变形,其理论 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家的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 迪利亚尼1958~1961年关于公司价值的经济模型 的一系列论文(简称为MM理论)?.该理论的一 大重要贡献在于方法论上的转变:即研究的重点应 该是如何将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传统意 义上强调的会计利润最大化.为此他们提出了市 场附加值(M,fA)的概念来讨论完全资本市场中不 考虑税负因素情况下的公司价值.
MVA--~
切口
N
但N一投资岳盒资本
假定债务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则: MVA一股票的市场价值一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 』
显然,MA是公司经营管理中所创造的额外 价值,是市场衬公司赢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综 合评价.!
MVA给我们的启示:企业管理就其本质层面 来看,是一种创造价值的管理,企业为创造价值而
存在,为创造更多价值而发展.为实现这一战略目 ?MM理论基本命题是:在完全的资本市场中,资 本结构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没有任何影响. 【收稿日期】2005—07—28
【作者简介】包惠群(1952一),女,石家庄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胡美风(1963
一),女,石家庄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讲师.
标,公司管理层首先要为市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 服务,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其目的是为顾客 创造价值,或称顾客让渡价值,这同时又是营销管 理的基本目标.现代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 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组成的价 值链之间的竞争,这种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意味着合 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使企业,用户,供应商共同 创造"1+1>2"的价值.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管 理层要激励部属,为全体员工创造价值,这是人力 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然后,作为所有者代理人的 公司管理层,其生产经营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是为所有者,股东创造价值,即MVA最大化.否 则,管理层也就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不能为利益 相关者创造价值,也不能履行公司应有的社会 责任.
然而,从短期来看,MVA受股票市场诸多不 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区域, 其客观性得不到保证.而且,MVA反映的是企业 开办以来经营活动总的效果,不能集中对企业或某
部门某年的经营业绩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应用范围比较狭窄.EVA克服了的不足,成功地
代替MVA而客观地反映了公司价值的变化. 二,EVA的概念及其与的关系
lIEVA的概念及计算
按Steward的定义,是税后净营业利润
(『0PAT)与资本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 EVA一『0P4丁一税后资本成本(用金额表示) =
NOPAT--kX总资本额
这里,NOPAT一营业利润(含应付利息)×(1 一
税率),即是公司在税后,但在扣除融资成本和非 现金摊销会计科目(不包括折let)前的营业利润;总 资本额是剔除折旧后的现金投入量;k为加权资本 成本(WACC).
可以看出,计算EVA时,必须事先对会计报 表进行调整.如总资本额,它并非是资产负债表总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中的一项重要调整是应付项 目,应付项目是负债,但不属于负债资本,如应付工 资等.调整方法是把应付项目一并移到资产负债 表的左边,作为应收款项和存货的扣减项目,以便 计算出营运资本.再如税后经营利润,也需要对损 益表的调整,其目的是从股东利益的角度来考察经 营者利用两种资本在该年创造的经营收益,以便将 会计信息转换为更有用的经济信息,正确计 量EVA.
举例来说,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新产品开发 试制费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全部在当期收益中扣 减,但实际上,它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受益期 发生在开发以后的若干年,理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若按现行会计制度处理,其结果是缩小了当期账面 利润和占用资本总额.假定经营者奖金完全取决 于当年账面利润,他即将离任或退休,那么他就不 会在研究开发上投人大笔资金,从长期来看,这对 企业成长是不利的.调整方法是将新产品开发方 面的支出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在其后五年内平均摊 销,同时相应增加当期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其他如 广告费支出,职工培训费支出等同样应作为战略性 投资对待.总之,可基于不同的具体目的进行多种 技术性调整.EV理论的首创者——美国Stern &Stewart投资咨询公司在完整意义上,列出了 164项调整项目.但考虑到EVA的实用性和简便 性,一般只需对1O多个重要项目进行调整即可. 2.M与EV.A的关系
根据黄登仕,周应峰(2004)的公式推导,有: ?T,^
MVA----Vo—B一=?弄半f—l\1T, 其中:,,o:公司在某时期(=o)的价值;
BVo一:公司调整后的账面价值;
k:加权资本成本.
不难看出,是EVA的现值之和,即现时
的市场附加值.与EVA呈正向关系,用连 续的EVA衡量的公司经营业绩推动着股价的变 动,从而引起MVA的变动.EVA越大,股价和 2\越大.
2O世纪9O年代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也 证实了EVA与之间的相关性(Benner, 1990;LehnandMakhija,1996).Lehn和Makhija 发现MVA和EVA的相关性要比会计收益,每股
收益,权益收益,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性都要强. UyemuraKantor和Pettit(1996)研究发现MVA 与EVA之间相关关系最强,同时还发现EVA与 其他传统财务评价指标相比,对MVA的解释度明 显较高(Makelanen,1998).国内的乔华和张双全 (2001)研究发现2\和EVA具有很强的相关 一
55—
性,远远好于ROE,ROA,EPS等传统的会计 指标.
三,EVA的功能及其启示
当前,EVA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评价 指标已经广泛在业界推广和应用.不仅如此,投资 界利用其进行投资组合(Grand,1996),上市公司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也开始频繁使用EVA进行估 值,基于EVA的薪酬改革也得到了研究者的认 可.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与其他财务指标 相比,EVA对企业经营业绩更具有解释能力 (O'ByrneSF,1996;JacksonA,1996;葛文雷,顾 文雅,2002;肖辉等,2003).
2003年11月《财经》杂志与美国Stern& Stewart投资咨询公司合作,发布了以EVA,MVA 和FGV(未来成长价值)为主要依据的2002年中 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毁灭排行榜.该排行榜日 渐引起市场的重视,中国证监会对此给出了积极的 评价,证券分析师考试教材也把EVA的计算和分 析方法纳入其中.那么,EVA与其他评价指标相 比,其优势究竟在哪里?
首先,EVA的计算中考虑了权益资本与债务 资本成本的总体规模与结构比例,扣除了所有的机 会成本,克服了传统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真实 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二,传统指标的计算 以报表信息为基础,经营者往往会利用财务杠杆进 行操纵,使报表信息对企业业绩的反映失真.但 EVA并不受会计惯例的约束,在计算之前对会计 信息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第三,EVA作为一个增 值概念,可以将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与激励报酬紧密 联系在一起,使得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资本结构, 风险控制以及进行审慎的投资决策,减少代理风 险.最后,EVA避免了多种指标考核的混乱现象. 传统的财务指标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考核指标 多种多样,这些指标的标准和目标前后可能不一 致,且各部门之间由于指标的不同,缺乏比较的基 础.而EVA可以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每个人的 身上,且目标始终一致,即增加股东财富,更有利于 科学和公平地评价部门与个人的业绩.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现实问题,EVA在业绩 评价,激励制度,管理体系和理念体系建设方面都 有广阔的空间.EVA全面衡量资源利用的效率, 剔除了传统会计利润指标中的扭曲因素,能够更客 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作为基 础的财务指标,EVA有利于统一公司的经营理念 和管理目标,避免纷繁复杂的指标体系互相冲突, 增强劳动战略与决策的凝聚力.同时统一的财务 价值观又有利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 公司上下能明确增加公司价值的途径.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EVA作为一个综合性的
财务指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拓展前景.我们
应该适时引人EVA,让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作用, 并逐步为优化公司的全面管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宇学.对经济增加值的几点思考[J-i.财会通
讯,2006,(1).
[21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
[J].会计研究,2000,(11).
[3]乔华,张双全.公司价值相关性与经济附加值
的相关性: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世界
经济,2001,(1).
[4]黄登仕,周应峰.EVA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
述及展望[J].管理科学学报,2004,(2). [5]王宗军,杨琳.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
RealisticSignificanceofEVA [Abstract]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concept,theoriginandtheenlightnmentofMVAa
nd
EVA.TherelationshipbetweenMVAandEVAisdiscussed,then.Atlast,itsuggestesthatEVA
be
appliedintofinancialmanagementontheanalysisoftheadvantagesofEVAcomparedwithot
herfinan—
cialindicators.
[Keywords]marketvalueadded;economicvalueadded
一
56—
范文二: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要:墨子是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思想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墨子为了实现其“兼爱”、“非 攻”的理想身先力行,创立墨子者集团,传播墨子理论,帮助弱者,济贫扶弱,体现其高尚的情操。墨子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大都体现 了墨子的观点,如:杀人者偿命;耕者有其田;反对贪官污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均贫富等等。墨子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富民思想”和反 侵略、反战争的思想。
关键词:墨子、以民为本、兼爱、非攻、兼相爱、交相利、民富国治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创立墨子学派,是著名的平民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传于世。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是其思想主流,“兼爱、非攻”思想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观念,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颇大。
一、墨子思想的历史背景
墨 子从事学术政治活动是在战国初期,正是列国争战,大国兼并的社会动荡时期。大国对小国兼并和吞食,强国对弱国的掠夺,大国之间的争霸,使战争连绵、灾祸不 断。连年的战争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害,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凡有师旅兴起“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 胜数”?。而且战车牛马兵器粮草损失不计其数,参加作战的师旅“与其居处之不安,饮食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 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因战争而带来的天灾人祸使人民不胜其苦。由于战争的耗费,加之统治者残酷地剥削人民,增加苛捐杂税,使得“民参其力,二入于公, 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由于战争,各国君王“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统治者的盘剥,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当时社会状况正如 墨子所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 。 墨子是代表农民和手工业者利益的思想家,是小生产者的代言 人,这与他生活经历分不开。墨子出身于劳动者中间,做过工匠,他会制造载得五十石重的车辖。“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 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由此可见,他参加过工艺的生产,其工艺水平超过鲁班。 墨子虽做过宋国大 夫,但他从不以“大人”自居,他自称是“贱人”,生活极其清苦。庄子说他以自苦为极。他效法大禹,因为禹为了大众的利益,曾不辞劳苦,不避风霜,为治水疏 通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因长期在河泥里干活,连腿胫和腿肚上的小毛都脱落了。墨子效法禹的精神,“以裘褐(粗布衣服)为衣,以跋(草鞋)为服”?,工作 “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为了实现其主张,不仅常与上层人物接触,且甘愿与下层社会为伍。 墨子生于鲁国,他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兼爱”思想应是从孔子的“仁爱”中继承发展而来的。但他发觉儒家的理论很烦琐,不适宜于劳动人民,故反对厚葬,提倡节丧。他将仁义道德的道理更朴实化, 更贴近人民的利益。墨子非儒只是反对儒家只讲形式,不求实际,只谈空论,不求实利的空谈作风。如制各种形式的礼仪,守孝三年等等,他一方面批判了腐儒,一 方面又吸取了儒家精华。孔子的“仁爱”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以“亲亲”为核心的有等级的“仁爱”,经墨子升华后,成为爱无差等的“兼相爱”。
二、墨子思想的实质
墨 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实质是以人为本,反对攻战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争城夺地,互相杀伐,争战不已。墨子认为争城夺地之战, 遭殃的是劳苦大众。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其主旨是要求统治者宽大政策,施以仁政,兼爱人民。墨子说:“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 也,是以仁者非之”?。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就会相攻、相贼、相伐。必然会出现“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的现象。老百姓本来就贫 弱,在富人欺诈压迫之下,就更无以为生了。这样贫者会越贫,富者越富,怎样来改变这种情况呢?墨子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只要人人都树立了“兼爱”的道德观,以“兼爱”来要求自己,就能“视人之国者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者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 样的话,就达到了“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谐。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 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贼,诈不欺愚”?。这是墨子的理想社会,墨子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人人都相敬相爱和谐的社会秩序。他不仅提出这一理想,也为 此而努力奋斗。故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实质是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是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墨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为了 实现其理想,墨子身先力行,把理论付诸实施,他吸收学生建立墨者集团,墨子为首任“巨子”,即首领。这个集团要求严格,都是能吃苦耐劳,忠于墨家的勇士。 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赴火蹈刀,死不还踵”?。陆贾在《新语》中也说到“墨子门多勇士”。墨子弟子不止百八十人,据《公输篇》记载,墨子 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有这样一些勇士坚定不移地忠守“兼爱”“非攻”的思想,有广大农民手工业者的支持,才使墨子学派盛极一时,楚国欲攻打宋国,他知道这一消息后,为止楚攻 宋。他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至于郢。面对楚王据理力争,阐述他的“兼爱非攻”的理论。并同公输班斗器械,以其智慧、技术、胆略和 正义的行为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进攻,使宋国免于一场灾难,这正是墨子“兼爱非攻”的实际行动。 墨子思想盛极一时,墨派的势力也与当时的封建势力并 驾齐驱,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扬,则归墨”? 。墨子的思想,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传统,墨子信徒那种对信仰的坚定性,对团体的严格纪律性,以及“以自苦为极”不惜牺牲 自己一切的斗争精神,以后都长留在中国农民阶级和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墨翟死后,其弟子继承发扬墨学,有禽滑厘、孟胜、胡 非、随巢、宋铏等。这些人被称为正统派。还有尹文、惠施、公孙龙、许行等,被称为别派。韩非子说:“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 之墨”?。庄子说:“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 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诀”?。依此可见,墨派团体到秦始皇统一的前夕,还很活跃。
宋铏是墨派继承者,大约生于孟子同时,墨子主张“爱无差等”,他说“僈等”;墨子主张“摹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他说“见侮不辱”,“凡人之门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为故也”,“日夜不休”“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墨子主张“非攻”他便说“禁攻寝兵”。 许 行是楚国人,与孟子同时代,吕氏春秋记载:“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系学于许犯,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21)。许行即是许犯,许行 不仅是理论家也是行动家,墨子主张不劳者不得食,许行主张负公务职责的人和农人共同去参加耕种,和工人共同参加工艺。他说:“贤者兴民并耕而食,饔飧而 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别是厉民而以自养也”(22)许子继承了墨子的思想,倡导耕者有其食,主张平等,希望建立一个兼相爱交相利的和谐社会。
墨 子思想对后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以来,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次数之多,战争之激 烈,范围之广都属世界之最。历代王朝的更替大都是由农民起义作为杠杆,有的是农民起义的领袖直接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中国农民起义虽各有区别,但大都具有 一些共同特征。从思想渊源上
看,农民起义的特征和墨子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历代农民起义有几条基本口号,一是杀人者偿命;二是耕者有其田;三是 反对贪官污吏;四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五是“均贫富”。这几条基本口号反映了小生产劳动者对人格平等的追求,经济生活上要求起码的条件,政治上反对贪官污 吏的倾向,这些口号都带有墨子思想的烙印。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3)的政治、人格平等的主张。墨子说:“有力者疾 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24),他主张人人能各从其事,不废耕稼之时,纺线之事,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保证百姓起码的生产、生活条 件。墨子的思想和农民起义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倾向是十分相似的。 侯外庐先生指出:“我认为,中国农民战争的口号应溯源于战国末年墨侠一派下层宗 教团体所提出的一条公法,即《吕氏春秋》所载,?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者之法也?”(25)。李泽厚先生也认为,农民起义的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与墨子思 想存在渊源关系(26)。要求生命的保障,生活的温饱,反对贪官污吏,渴望专制权威的保护等等,反映了小生产者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墨家以巨子为首,以墨 者之法为规范,有严格的纪律,其形式类似于宗教组织。墨子的政治思想、道德人格原则和具有宗教色彩的形式对道教影响很大。王明先生指出:“墨学演变为原始 道教经典的一部分的社会政治思想,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和深刻起来。就它思想的继承性说,它是墨学的流派”(27)。《太平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在社会政治 思想上宣传一种克己利人,济世救世,人人平等的太平世界。这种太平世界和墨子兼爱交利,非攻助人的大同理想是一脉相承的。东汉黄巾起义利用《太平经》作为 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团结了起义的农民。墨子的勤俭艰苦,自食其力的墨者之规也被纳入道教基本教规,使农民起义能保持廉洁作风,团结奋进。
四、墨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的,不仅在当时被称为显学,对其后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在现代社会中值得借鉴和保持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民为本的富民思想。墨子说:“今天下之君子,忠实于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 为也”(28)。“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29)。“将以为万民兴利除 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30)。春秋战国之时,是战乱之际,墨子主张天下之治,主张富国富民,其思想完全是从民众的利益出发,并要求统治者“诸加费 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31)。提出治国的策略,“天下贫,则从事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此仁者为天下度也”(32)。当 时各国君主都大兴土木,建陵墓耗费民力民财,墨子告诫那些统治者,“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33)“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 寡,刑政必乱”(34)。墨子的富民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意义。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倡“以人为本”,各项方针政策都体现了强国富民的政治策略。
2、 主张勤俭节约,提倡发展生产。墨子一书中有“节用”“节葬”“非乐”等篇。该篇主要是倡导勤俭节约,节省民财民力,反对强加赋税欺压百姓。他说:“今王公 大人虽(唯)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垣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35)。“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 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为乐非也,今王公大人,惟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惟毋撞 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将必使当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 纴之事。”(36)墨子“非乐”是反对大张旗鼓地纵乐,因而耽误农时,浪费民力,耗费民财。
墨子力斥儒家所主张的“三年之丧”的厚葬,认为那不但 无益地消糜社会财富,而且无用地
消耗社会的劳动力。他说:“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抉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 此求富,是譬犹禁耕而求获也”(37)。进而他主张社会生活的节俭化,主张饮食以“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与土塯,啜与土铏”为限;(38)衣服以“冬以 御寒、夏以御暑”为限。他认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锦绣文采靡曼之衣……此非云益煖之情也,单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也”(39)。宫室以“高足 以避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同上)为限。总之,“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40),他认为封建主那种奢侈纵欲的生活 完全是依靠他人的劳动为生的,那不但在损害他人的生存,是“暴夺民衣食之财”(41)而不符合人类生存的原则。 墨子提倡劳者得食,不劳者不得食, 他认为人与禽兽不同,禽兽是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行走,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所以不必劳作。而人类不然,一定要竭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智,才能维 持生命,所以各人要“分事”,什么叫“分事”,就是各人自己份内的职业,即社会分工之意。因而他认为各人都应“各从事其能”(42)、“必量其力所能而从 事焉”(43)。要求人们都参加劳动,“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掀),然后成墙也”(44)。进而对那些不劳动者提出“耕其力者 生,不耕其力者不生”(45),在社会道德上,他还提出“存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的平等主张。
墨子主张发展生产,鼓励农耕和发展手工业。要 求“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以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衽,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以其分事也”(46),“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故食不 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47),还提出“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48)。墨子的这种量其力而行,各尽所能的社会分工方法是先进的,人们各尽所能把 生产搞得井井有条,这样就能促进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墨子的勤俭节约观念和发展生产的主张,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3(在政治上 反对侵略战争,在战略、战术上主张全民皆兵,积极防御。墨子反对攻战,反对侵略,在《墨子?非攻》及各篇中都有阐述。他认为:一则侵略战争一打响,一定有 所死伤“令尝计军出……住而靡弊腑冷不反(返)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刃乘车,其列往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 反者,不可胜数”(49);其二,即使没有在战场上战死或受伤,也会因“与其途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 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50);其三,行军者在冬天,要受寒;夏天,要受暑;春天呢,又要妨碍“耕稼树艺;秋天呢,又要废弃 收获。“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 ,此不可冬夏为哉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此不可以春秋为者也”(51)。而且在战争中男人出战,女人在家,男女久不会面,生活不正常。“兴 师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52)。总之,战争是不好,为害极大。“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同 上)。所以在墨子看来,不论侵略和被侵略的国家,遭受不利的都是人民,墨子反对战争,是为“中万民之利“,为民求福,为民求利。
如何制止战争捍卫 家园,墨子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准备。据《战国策?宋策》、《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墨子?公输篇》都记载了公输子为楚作云梯攻宋国,墨子率三百弟子去救 宋的故事。墨子为止楚攻宋,起于鲁国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至于郢。而对楚王据理力争,阐述他的“兼爱、非攻”理论,并同公输班斗器械,以 其智慧、胆略和正义的作为阻止楚国对宋国的进攻,使宋国免于一场灾难。
为了反战和宣传兼爱、非攻的的理论,墨子组织墨者集团,其集团都是勇敢善 战,不畏艰险的战士。在战术上主要是采用积极防御的措施。《墨子》一书中有“公输”、“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 “备蛾传”、“迎敌祠”、“号令”等篇章都阐述备战、守御、防敌的战术和法则的,这些篇章记载了许多先进的工具和守备的器械。如“藉莫”,即为布幕;以竹 杆悬挂于女墙上,以挡来敌弓矢。“灵丁”为弓矢之类;“救車火”,为救火
之具;“云梯”,攻城之械;“藉车”、“连弩之車”等等。“公输子削木以为鹊,成 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 于人谓于拙。”(53)。墨子是能工巧匠,其水平比鲁班高。这些篇章说明在动员全体人民积极抗御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4、倡导“兼相爱,交相 利”,提出“利天下”、“利人民”的互利观。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进而指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54),“从 利之所自生,此何自生,……从爱人利人生”(同上)“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55)。这种“兼相爱、交相利”是他所理想社会制度中表现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 则,他认为爱是从相互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的相互利益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这种原则是公利、互利,这种社会道德观,至今也是值得继承和提倡的。
5、 提倡廉政,倡导廉洁的政治。墨子反对“暴夺民衣食之财,”和“厚作敛于百姓”。在“节用”、“节葬”、“辞过”、“兼爱”等篇章中都反复论述。他批判统治 者耗费财力去纵欲,批判厚葬久丧。但凡这些消费,都是盘剥人民的利益而所得,是造成民苦、民累、民亡的主要方面。他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 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56)。他提倡在税制上要利于百姓,“令农夫入其税于大人”也就是说农夫向政府纳税,是正常的,他说:“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以其常役,修 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征),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意即为有原则的派劳役和征租税是不会病民的,而民病于“厚敛”,“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 厚作敛于百姓”(57)。故墨子提倡节俭,提倡廉政,他说:“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58),并告诫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故 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59)。
、墨子倡导“法治”,并提倡“仁人之法”。他常要求统治者“爱人谨忠,利民谨厚”,否则“法6
不仁”是 “不可以为法”的(60)。他说:“天下之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至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 以矩,为圆为规,直以绳,正以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为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 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61)。墨子认为“仁人之法”不能以父母为法,不能以师学为法,不能以君主为法。法治要教人不恶不贼,要使人 相爱相利,要施厚德于人民,他崇尚禹汤文武,认为这些都是爱人利人的君主。
7、推崇贤能政治的民主思想。墨子的政治民主思想主要表现在“尚贤”和 “尚同”两篇中,他从农民阶级的立场出发,一面从根本上反对地主家族政权的世袭制,一面主张由贤能人士来掌握政权。其意图为打破阶级身份的限制,而以德贤 能为标准的一种制度来代替封建的家族世袭制。这是民主主义的萌芽。他说:“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是故不能治百人者,使处乎千人之 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61)。这种政治的结果,只能致使人民“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同上)。他提出尚贤的 主张,推举贤能人士来管理国家。“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62)。“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 能则举之,高与之爵,重予之禄”(63)。“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别贫富、贵贱、远弥、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同上)。“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同上)。从上述的论述中,可 见墨子民主主义思想是多么地可贵,这在当时与儒家的观点是相对立的,表现出了劳动人民阶级的进步思想。墨子的选贤举能,是在打破阶级、贫富身份的限制下, 由全体民众所共同选举出来的。其根本立场是否认了封建世袭制、否认了等级制度,主张由全员选举来代替世袭制。从“是故选举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64),“天子为天下之仁人”,“由万民选择而立”(同上)等语句的意义看来,我们可知墨子是否认君
主制及政治地位的世袭制度,而是主张由全民选举方式 去产生的贤能政治。 综上所述,墨子的政治民主学说有三点:一、“天子”不是世袭而是由“万民”选举的;二是“天子和万民”在经济地位上都是平等 的,在政治地位上也是平等的。故只要你是 “圣人”、“仁人”,不管你是农民或手工业者还是富人,或贱奴,都有被选举作天子的机会。三、 凡是有才智的人,不论是农、工、商或贱奴,“天子”有举用他的义务。墨子的民主主义思想,虽具有一些天命观,在今日看来是落后的,然而在两千年前发明这样 的理论,却是伟大的,在现代也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和继承发扬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墨子是农民与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是劳动人民的思 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墨子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希望和要求,他从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用” “节葬”等等政治主张,是进步的。“兼相爱、交相利”是理想社会的人人平等,有财相分、有利相交,彼此互爱的基本观念。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正确立场,体现了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安居乐业的理想。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主张发展生产,倡导有序的社会分工,并积极地研制和发明先进的工具,为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对贪官污吏,倡导廉政,不仅是为民着想,同时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制度也是一个抨击。强调法治,依法治民,“法 天下”等等,也是进步的。推崇贤能政治更具有民主主义的色彩,总而言之,墨子在两千年前具有这种政治观点,是非常进步的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人互爱、互助、有秩序、有法度的,人人都能富有,人人平等的一个和谐的社会,这种理想至今看来,也是进步的。
范文三: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
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
3月4日,**同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我们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在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也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漠视,不推诿、不“踢皮球”,真正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带来了大量的反映社情民意的议案、提案,有的具有前瞻性,通过不断的努力,力求早点解决;有的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周密细致的工作,可以尽快解决。解决民生问题,首先需要对百姓有感情,但也要有科学的办法和措施。唯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才能真正地而不是在口头上为群众分忧解难。
科学精神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无止境,改革没退路。只有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这几年,政协的提案工作、委员视察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全国政协仍然进行改进、创新,几次讨论研究,以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往年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扎实,今年**主席代表政协常委会所做的报告又作改进,字数压缩到7000字,做到短而实。在本次会议上,一些委员提出,我们不仅要完善经济立法,还要完善社会管理立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也使我国的协商民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科学精神也是文明进步的精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既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又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我们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曾受漫长的封建文化浸润。在一些地方,封建落后意识还有一定市场,官场腐败也不必讳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代表委员研究的焦点问题几成共识,文明进步的呼声推动社会前行。可见,科学精神不仅仅限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她是抵制缪误的武器,取代黑暗的光明,确实关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和人民幸福。
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灵魂,她将长时间指导我们的工作,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
首先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那么这就叫一种精神。那么我们说科学精神就是首先是指的一种科学的观念,就是我们不仅有这个观念,而且我们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一种勇气,所以它透着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
科学的价值与精神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也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30周年。1978年3月18日到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率先在科技界进行拨乱反正,在政治上端正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奏响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3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科技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战略不断地与时俱进。**同志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强调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同志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伟大设想。以**为**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2006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这一论述是对科技价值当代特征深刻而全面的阐述,既揭示出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
中的作用,也揭示出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30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新时代、新形势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科学技术的价值与精神,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将有助于深刻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有效推进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动员全社会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经济社会变革和科技创新都离不开观念、文化和制度的创新。我想着重谈一谈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科技的价值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是逐步显现的。比如,造船技术、指南定向技术、测量技术等的发展推动了地理的大发现,而地理大发现不光促进地球科学、天文学、航海学、天气预报学以及造船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出现,甚至现在谈的全球化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时期。又如,牛顿力学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力学基础,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社会的序幕。再如,麦克斯韦方程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促进了电器化和通讯业的发展,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人类开始进入电气化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动力系统从人力、畜力、水力逐步向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影响,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变革。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推动了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原子理论的发展导致了核能的军用和民用;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导致了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磁性存储材料、计算机技术,还有超导以及太阳能电池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孟德尔、摩尔根基因理论基础上的育种理论,导致了农作物品质的优化和产量的大规模提高;维纳的控制论为当代工程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催生出智能生产线。20世纪以来,科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速度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当今世界,任何重大的科技创新都离不开科学创新的支撑,技术的进步不但为生产力也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动力,两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牛顿力学对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促进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达尔文进化论揭示出生命发生演化的规律,颠覆了西方人长期信奉的神创论;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揭示了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及变化规律;数学和系统科学揭示了事物复杂表象底下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和自然的数量与形态韵律;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了人们对快速变化的微小物质世界的认识;天体物理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则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
科学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科学研究表明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又证明,单纯依靠资本和熟练劳动无法保持竞争力,知识成为创造新财富的核心与基础。当今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也说明光靠虚拟经济、投机操作,失去科技进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经济增长同样也是难以为继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当然其关键还是创造知识的人,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创新为民为宗旨,应该是中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观的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价值内涵还在不断扩大。科学技术是对客观世界系统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工程和管理创新的源泉与基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知识基础和根本的支撑;也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
科学技术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大决策和立法的重要依据,是创造就业和解决贫困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科学技术还改变了人们的发展观。地球科学的进展在消除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恐惧的同时,也告诫人类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警示人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爱护这个地球。1963年,美国的生态学家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这一著作,抨击了传统粗放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开启了环保运动的先河。环境科学的发展,揭示出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有些破坏是不可逆的,人类应该“敬畏”和尊重自然。科学的进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认知自然、开发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进化。我们的党中央通过科学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和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科学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科学精神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的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倡导追求真理,鼓励创新,崇尚理性质疑,恪守严谨缜密的方法,坚持平等自由探索的原则,强调科学技术要服务于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福祉。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科学精神曾经引导人类摆脱愚昧、迷信和教条。倡导摆脱神权、迷信和专制的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于科学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所倡导的崇尚理性、注重实证和唯物主义在推动欧洲国家由封建社会向宪政社会过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的物质成就充分彰显的今天,科学精神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崇尚理性已成为广为认同的文化理念,追求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在当代中国,富含科学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我国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已成为先进文化的基础;倡导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社会主义文化;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经渐成社会风尚。当然,在这方面我们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有一定的距离,还要继续努力。
科学的道德
科学研究因为是创造性的人类智慧活动,高尚的道德标准必然是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科学严谨的行为规范、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国际公认的制度伦理,为科学体系提供了一种自我进化的机制,形成了科学的道德规范。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化的宏大事业,成为既有社会地位又有一定利益追求的事业,科研当中的不端行为也开始滋生和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近代科学传统还不是很长,科学共同体内部的道德约束和制度基础还不健全。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和市场中的不良风气在科技界也必然有所反映。在当前,通过科学不端行为获取声望、职位、利益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强科
学道德规范建设,保证科学的学术荣誉,维护科学的社会声誉,已成为当前我国科技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设科学道德规范应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是诚实守信的原则,诚实守信是保障知识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与基础,是科技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规范。诚实原则要求科技工作者在项目设计、数据资料采集分析、科研成果公布的时候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尊重他人已有的贡献。在求职、评审等方面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于研究成果的错误和失误,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公开承认。
第二是信任与质疑互补的原则。科学是一种不断积累与进步的人类创新活动,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前进。因此,所谓信任,就是相信和尊重他人或者前人的知识创造,把科学研究中的某些错误归咎于寻找真理过程中的自然的困难和曲折。质疑就是要求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始终保持警惕,即使这种错误是由著名的科学家或者所谓权威提出来的(其实科学并不承认权威),也要毫不犹豫予以纠正。信任与质疑还要求科学家始终保持警惕,不排除某些人有违规行为的可能性。
第三是公开性原则。科学是建立在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被同行认可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在于造福全人类,因此公开性原则强调只有公开了的知识和发现在科学界才被承认,才具有效力。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科学界仍要强调维护公开性的原则,追求科研活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和促进全民共享公共知识产品。这跟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并不矛盾。
第四是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互尊重是科学合作的基础。科学研究要求尊重他人的著作权;通过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引证给予其研究以承认与褒奖;对于他人的质疑采取开诚布公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尊重他人对自己的科研假说的证实和辩驳以及质疑;合作者之间要承担彼此尊重的义务,尊重合作者的尊严、能力、业绩和价值取向。
严谨的科学道德规范不仅有助于我国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国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应该自觉履行科学的社会责任,珍惜职业荣誉,承担起对科学技术后果评估的责任。对自己工作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检验与评估,一旦发现存在弊端或者是可能带来危险,应改变甚至中断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独自作出抉择,应该暂缓或中止相关研究,并及时警示,最大限度规避或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讲信用,重承诺。中国科技界应当大力倡导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践行我国科技界长期形成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严肃、严密、严谨的作风,促进诚实守信社会风气的形成。
科技的社会伦理
现代科学与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它必将引发人类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等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也必然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譬如说,信息技术将继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商业与社会管理等产生积极、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也可能带来或已经带来网络欺诈、黑客攻击、信息泄露、数据作伪、虚假、赌博与色情信息的非法传播等问题。而且,由于各国、各地区和个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的不平衡,产生新的贫富差距——数字鸿沟。
又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为农业、医疗保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新的革命性变化和作出无可衡量的贡献。但是,也有可能发生个人生命信息的泄露,人的社会属性难以界定等伦理问题,并且导致生态安全受到人为的攻击,人类的遗传发育健康面临新的威胁等伦理挑战。
又如纳米技术的发展,当然会导致信息、电子、制造、化工、医药、材料和环保产业的新的革命性的变革。但是,如果在没有科学防范的情况下纳米技术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也有可能在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引发诸多挑战。研究表明,一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毒性,纳米颗粒与纳米碳管可能引发肿瘤,而且有能力穿透动物包括人的脑血屏障。纳米材料废弃物的处理也将是人类面临的新课题。一旦纳米技术成为攻击性的武器,至今人类还尚未准备好防范的办法。
又如认知科学的进展将为计算机、通讯、脑神经科学,乃至学习和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脑与精神系统的健康、发育和精神疾病防治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但是,一旦认知科学被滥用,有
可能引发心理诱导、心理伤害、认知误导等对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的控制,带来人的隐私权、行为自主权受到非法侵害等新的严重伦理问题。
又如空间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全球信息系统和遥感系统)的完善与广泛运用,扩大了人类认知的视野,促进了地球、资源、环境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农业生产、监察生态环境的变化、预测预报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建设数字地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在新的空间监测手段下,个人的隐私难以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容易泄露,掌握先进空间技术的国家自然就把握了信息的优势,从而造成国与国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乃至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信息新的不对称,生存发展新的不公平等问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这些伦理问题,我认为并非是由于科技发展本身所致,主要是源于对科技的不恰当运用。伦理并不能成为人类放弃或者限制科技发展的理由。探索未知世界,创新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是科学与技术发展永恒的动力与追求。科学技术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与基石。发展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是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全人类的共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必将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发展新的人类伦理准则。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具有可积累、可共融、可分享、可再创造等特点,理应造福于全人类。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科学技术一旦被滥用,也可能危及自然生态、人类伦理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不平等、不安全、不和谐、不可持续,甚至带来人为的灾难。
所以,人类应该共同恪守科学的社会伦理准则: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仅应该有创新的兴趣与激情,更应该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应该要尊重生命,包括人的生命以及生物生命,尊重自然法则;科技创新应该尊重人的平等权利,不光是当代人的平等权利,还要尊重世代人之间的平等权利,我们不能光为了我们当代人的福祉而牺牲我们子孙后代的发展权、生存权;科技创新应该尊重人的尊严,不应该分种族、财产、性别、年龄和信仰;科技创新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坚信只要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只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只要不断完善法律、规章、公约和规范,加强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和监督;只要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携手,迎接挑战,加强交流,充分合作,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一定能共铸中国科技新的辉煌,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范文四: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传传传传传传文化的意
文化影响人的践活、活和思方式,不同的文化境、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不同的知素、不同的价念,都会影响人事物的角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度以及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在践中目的确定和行的折。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而言之,文化,名思,是本民族一直以来依并延
的生活俗、人文理念、美点等等合在一起的民族根本性,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文化是中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是代人社会活的行指南和道
德底,居家在外接人待物行事的准,人生幸福社会和人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的保障。步
但是,随着人社会的不断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社会的高速展,人社会已入以工化、教育普步
及化和科学化重要特征的代文明,多的文化被逐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淡化了。尤其在中国,在**步
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文化的清洗和改革放之后逐形成向看的不良气之,掘文化的
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意便得更重要了。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的畸形,致在一段史上出了中国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文化的一次次疑。中体西用,全西化,持些点的人在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史上不是少数。到了在,圣,万圣,些西方日甚至要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比某些本来重要的日更加隆重。当然也是商家炒作的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果,但无疑,多人已出了否定文化的向。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一个国家走向代化,要有建立在一定的、政治之上的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文化,否定文化,也是否定史,否定民族精神。可以,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一个国家民族的展史,也就是展和丰富的史。同,作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文化期熏陶与培育的果,是文化的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待文化,决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不是个文化,而是一个系民族命运展的。否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定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中国代化只能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从异文化中汲取力量,企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式代替中国文化模式的程称西化派是的从来看,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中国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是一堆毫无价的垃圾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良部分,是人宝的精神富,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主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传要体在几方面:传传传传传传传传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文化奋奋注奋奋人生~孔子奋,“未知生~焉知死”国来~并学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奋奋入世的人生哲~培育了中奋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社的危害和不平奋行奋强抗。奋奋自信自尊的精神是不可与会争决少的。
二、知行合一奋。
三、重奋人的精神生活。中奋奋文化非常重奋人的在修奋奋精神世界~鄙奋那奋奋国内与
婪与并宝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奋之奋美”~奋奋“奋不能淫~奋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奋是奋人格的根本要求~奋奋奋奋美德~奋奋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奋的。
四、有奋主奋精神。奋主奋~就是千百年固起的奋自己祖的一奋最深厚国国来巩来国
的感情~是我奋中奋民族的奋良奋奋。
五、追求理~勇于奉的精神。中奋奋文化蔑奋那奋奋生死~忘恩奋奋、追逐名真献国怕
利的小人。古人在奋到奋理的追求奋~奋奋“朝奋道 ~夕死可矣“。宣奋”路漫漫真
其修奋兮~吾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六、奋奋互助~尊老奋幼的奋理奋范。古人奋,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社只有奋于律已~奋以待人个会~形成奋奋互助~尊老奋幼的社奋~社才能充奋馨和奋~才能奋人奋希望奋会气会温与来与
力量。上述奋奋奋是中奋奋奋文化精奋地的一部分~奋此就足以奋中奋奋文化的博大精体国
深。
其次~是把奋奋文化奋奋奋立起~奋奋文化非一潭死水~而是一奋奋系奋。人奋在与来并个
自己的社奋中奋造奋奋文化~在奋中革新富奋奋。否奋~就不奋奋奋奋的文会践并践与丰会
化奋奋。所以不能把奋奋文化奋奋地奋奋奋“奋去的奋史”而奋奋奋到同奋奋系着奋在未。它与来
其奋~任何奋代化只能奋奋奋奋文化出奋~否奋便成奋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一从
旦毁奋了奋奋~文明也之消失。”所以奋奋奋文化不能采取一否定的奋度~而必随决概
奋奋事求是~具奋奋具分析。 体体
可奋~奋奋文化奋于奋在日益浮躁的社奋有相奋强的奋奋作用。然而~奋多人奋于奋奋会气当
文化的奋奋意奋分析奋局限于孔孟之言~缺乏奋精神。奋于今奋奋一已奋存在道德践当个
失范奋奋的社而言~奋奋文化所奋出的修奋方法更突奋出其必要性。只有每一会体当个
人都自奋的以奋奋文化的要求奋束自己且努力地去奋合奋奋更新奋奋文化~社的来并来会
道德水准和道德意奋才得到一明奋的提升。再奋奋前社~由于人奋流奋性会个很当会
加大~我奋多奋候都奋于一“陌生人社”~有熟人~也就缺乏了一奋奋奋奋力很个会没~在奋奋一奋社中容易奋成肆意胡奋的奋奋。由此可奋~在奋奋情下~更要重奋自身的会很况
修奋~我奋要奋成一奋理想的道德人格借自己的心信念~无奋身奋何奋都能依奋奋凭内靠文化奋我奋的做人方法做出最正的奋奋付奋行奋。教确并
奋奋文化奋于奋代人奋~是一奋修奋功夫~是一奋自律来与品奋。通奋奋奋奋文化的奋承奋展~通奋奋奋奋文化在道德修奋方面的奋~可以践会看到奋奋文化永奋不因奋代奋而失去奋奋意迁奋。
范文五: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到了今天。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法胜数的历史的人物,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后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一些评价、分析、定性、研究,或歌颂褒扬,或抨击贬值。当然,人的观念各不一样,价值取向完全不相同,在对待历史人物上也会出现研究及评价争议。不过,这些争议中引起世人瞩目的却不多,曾国藩是少有的一个。
曾国藩的研究,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倾向,章太炎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一语相当典型,对曾国藩的争议,已历时一百余年了,上至国家领导政要,下至普通平民百姓,皆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大批的专家学者,为其倾注心血,甚至有人穷毕生之精力,对曾国藩进行详尽研究。这种规模和层次,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种情形,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可以肯定曾国藩是一个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研究曾国藩肯定有其可供现实参考借鉴的作用。
纵览对曾国藩的研究,本人抱着一种公允的态度,不去附和争议,一定要去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探讨一下对曾国藩研究的现实意义。一个历史人物,本身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历史财富。不论他的正反褒贬,存在即是合理的。历史
属于过去,过去的都过去了,而我们这些现实中的人,属于现在和未来,过去的事物,不论正确与错误,都无法再挽回,但现在和未来的事物,却是可以有所取舍的。我们研究曾国藩,是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服务的,这是个非常现实的事情,只有傻瓜才会没有目的的去研究他。如果发现曾国藩的某些事物与自己的价值观不一样,抛开不论即可,但他肯定有他的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不正视。所谓“古为今用”,他的很多内容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意义。
那么,根据时代需要,我们研究曾国藩的现实意义又有哪些呢?曾国藩的研究体系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我挑选几个方面作一番粗略的分析:
一、曾国藩自我修养
曾国藩的自我修养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有人说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确如此,这三不朽中,按理立德是最容易做到的,但事实证明,这一项又是最难做到的。人的道德能彪柄千秋,有史以来就只有那么几个人而已!他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得益于他的自我修养,我们研究他,也将受益于他的自我修养。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他的几篇相关资料:
曾国藩说:“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
他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余生平有三耻……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每作一件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体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三耻也。”
再看看他的课程表: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收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循外为人);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得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经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谨言(刻刻留心);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夜不出门(旷功劳神,切戒切戒)。
他有立身处世治学做事之八本,极为著名:“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以上这样的内容如果要详列,可以编成厚厚的一本书,这里限于篇幅,随手挑几则,他的自我修养功夫即可见一斑。曾国藩真正做到了,天天剖析自己,一生具有慎独、求仁、主敬、习劳的思想。在他的日记里面,他经常为自己的过错自省,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告诫自己要心静,要无愧于神明,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难以衡量,当代人最为头疼的是腐败,反腐败最难的就是反自己的腐败,如果我们都能象曾国藩一样注重自我修养,可能,腐败的官员也就不会存在了。同样,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不会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地混混耗耗度日了。
二、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不论你怎么看待曾国藩,但是,有一点你不能不正视他,那就是他用事实证明的他的家教思想,他的家族,在他以前,只是一个农民家庭,除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及气氛之外,别无其他,自曾国藩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成了著名的数学家,他的后代,代代有显耀人物,这绝不是偶然的。
在他的家书里,有一段名言: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这说明,曾国藩在家教方面不但自己做到了,而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谁掌握它,谁就将造福子孙
曾国藩恪守其祖父星冈公的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再加上他的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他说“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成员,从他厚厚的家书中,我们能读到那种真挚的殷殷之情,但是,他却从不放纵姑息家人,在总督府传出的纺纱织布声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阶级的一大奇观。曾国藩总结了对子女“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的经验。这种思想到现在还是非常中肯适用的。
曾国藩非常注重对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我们再读一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名言:他谕纪鸿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提出了为人六则:“清、俭、明、慎、恕、静”。他要求儿子进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他指出:“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师慢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他对子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要拾柴收粪,学习插田莳禾,男子汉要种田养鱼,女子要做鞋纺纱等”。他非常注重敬恕二字,在家信中说:“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有一句话常见诸笔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还把自己读书学习的经验作了总结,并推介给家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虽然从小就学习五讲四美三热爱,当今社会主流也在灌输“八荣八耻”新的荣辱观,可是,我们真正要去做到,才能算数,道德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的实行起来,曾国藩做到了。他不但自己做到了自己所说的,而且还让他的子孙后代做到了,几代人成就的事实让我们不能不重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曾国藩的忠君爱国思想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爱国者,肯定会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早就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这里,不作这些讨论,我们研究一下另一个思想——忠君。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在封建社会,忠君,即等于爱国。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再看一下,没有人会反对说曾国藩不忠君。那也就是说,曾国藩是“卖国贼”的论调不攻自破。
我们在阐述宣扬某一种思想和观念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一句空洞的语言上,要辩证地去思考,就比如说我们宣扬“爱国者”这个形象,举个例子,**和共产党斗了几十年,挑起人民内战,多少人骂过他是汉奸、走狗、卖国贼啊,可是,我们想想他在八年抗战时,领导了中国抗日的正面战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不是得加上“爱国者”的名号吗?岳飞、文天祥这些人,历来是中国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可是,他们不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吗?他们所对抗的敌人,不就是我们祖国的少数民族同胞吗?那怎么解释?惟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我们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苛求古人,所以就陷入了这种自相矛盾之中。
同样,曾国藩也不能例外,我们也要中肯的去评价他。他组建了一支湘军,这支湘军,曾经消灭了差点毁掉清廷长城的太平天国。他是这支军队的创建者和指挥者,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完全可以学赵匡胤,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是他没有,当时,许多人在劝他:“鼎之轻重,似可问矣”,他写下了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了心迹。之后,他做出了一些实际行动,自裁湘军,撤厘金局,恢复考试制度,印刷船山全书等等。打下太平天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外交和洋务上,也就是在为国家的经济谋求出路,这些,都是一些利国利民之举。
说他崇洋媚外,卖国求荣,这是毫无根据的,很多人拿天津教案之事来证明,其实,稍为留心一点就知道,他是万不得已,因为要忠于清廷,不得不服从朝延的安排。在去审理天津教案之前,他十分无奈,写下一封长信给儿子:“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人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驱,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这分明就是他以死报国的遗书!试问,一个对国家对朝延以死相报的人,不值得我们推崇吗?我们
宣扬爱国主义,而真正哪天需要谁去以死相报,我们都问一下自己,我能做得到吗?
四、曾国藩的才情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这些璀璨夺目的历史遗产中,包括诗词、古文、对联、书法等许许多多。
而上述这些,曾国藩样样是高手。
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在军事史上被蔡锷等人奉为圣贤,《曾胡治兵语录》即可证明,他也是理学大儒,按理应该是一付道学嘴脸,可是,看他这首诗,游子离家在外,思念家乡,却是那样情真意切!
再读一下他的几副对联:
挽乳母: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挽温甫弟: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这样的对联情深意重,催人泪下,寄托着对亲人的无恨怀念,感人至深!
挽伎春燕: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挽伎大姑: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两副对联,你肯定不能相信这是曾国藩写的!将春燕和大姑两个伎女的名字嵌在对联里,语调缠绵悱恻,这种才情,他老人家竟然也具备!
我们再读一下他的一些格言式名联:
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他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才能,从古至今都找不出几个人来。
曾国藩的对联,与他同时代的郭嵩焘评价说:“涤公最善为楹联,气魄之雄,吐属之雅,人无能及者”。吴恭亨说:“曾文正联语雄奇突兀,如华岳之拔地,江河之汇海,字字精金美玉,亦字字布帛菽粟”。
曾国藩衡量文章,有个八字标准:“器识、气势、情韵、趣味”,这是指他写作时注重艺术的品味。他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相当的地位,他是清代“宋诗”运动的开创者,也是清代重要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盟主,并且异
军突起自成湘乡文派。其《原才》、《欧阳生文集序》、《湖南文征序》几篇古文被选入《清文观止》中,他非常注重“义理、考据、词章”将三者合而为一,“标榜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于欧韩之间”。他以宣扬、倡导程朱理学为功利作为文学思想。曾国藩作为封建末代王朝的忠实维护者,这些文学思想完全符合他所代表的阶级的需要。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他吸收了历史上各家的学说,博采众长,并且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构筑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以他非凡的识见、才具和魄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曾国藩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他有着独到的书法见解,他说:“作字之道,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体者,一字之结构也;势者,数字、数行之机势也”。他的书法和书法论,至今仍不失欣赏和借鉴价值。
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曾国藩的个人性格造就了他不朽的事功,而这种个人性格,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文化性格,让他成了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也使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近人一些著述将他的性格归结了一下,主要是“明强、拙浑、坚忍、平实、敬恕、勤恒、俭廉、谦谨”等,这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
富,也是传统的美德。我们去研究他,也就是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老庄、管商、法家、兵家、经史、诗文、历代典章制度和儒家内部各派,理学、心学、汉学等,他都非常熟悉。他有着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在翰林院学习和工作十余年,先后兼任礼、兵、工、刑、吏五部侍郎,统军作战十余年,任总督十余年,集军政外交大权于一身。他毕生坚持不懈的读书写作,积累了许多留传后世的心得。他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博取众长作为指导思想。注重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二是居官以勤廉为本,一生注重修身。三是“与人为善,取人为善”的处理人际关系原则。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个人依靠这些涉列许多学科领域,并且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最终使个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综上所述,研究曾国藩的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还有一点,正因为后人对曾国藩的是非功过评说不一,争议极大,我们去研究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身就是一件对历史负责的行为。
不过,我们也得注意,研究曾国藩绝不能牵强附会,把现在和未来的思想强加给历史上的人,或者是把历史人物强行赋予现代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保留和传承精华,辩证的
对待糟粕才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注重实事求是。我们在研究曾国藩时,一下就能发现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他这种思想开了湖湘文化鼎盛发展的先声。同样,我们自己也得实事求是。这是研究曾国藩的现实意义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