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古代书信格式]古代的书信格式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古代书信格式”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古代的书信格式
古代的书信格式——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1
古代的书信格式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2
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相关资料二 :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近日给一位香港的长辈写回信,用词要求甚高,在网上略
3
一搜索,发现这篇归纳性的文章,觉得非常有用,于是转到自己的博客来,以飨各位。[)
一、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二、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三、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 对祖父母、父母亲用。
尊鉴 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鉴,是看信的意思。〉
道鉴 对师长用。
4
赐鉴 对普通长辈用。
大鉴 对平辈用。
惠鉴 对平辈用。
鉴 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祖父 \ 母 孙 \ 孙女 令祖父 \ 母 家祖父 \ 母
父 \ 母亲 儿 \ 女 令尊 \ 堂 家父 \ 母
伯父 \ 伯母 侄 \ 侄女 令伯 \ 伯母 家伯 \ 伯母
兄 \ 嫂 弟 \ 妹 令兄\嫂 家兄\嫂
弟 \ 弟妇 兄 \ 姊 令弟 \ 弟妇 舍弟 \ 弟妇
姊 \ 妹 弟妹兄姊 令姊 \ 妹 家姊 \ 妹
吾夫 妻 尊夫 外子
贤妻 夫 尊 \ 嫂夫人 内子 \ 人
吾儿 \ 女 父 \ 母 令郎 \ 媛 小儿 \ 女
5
贤媳 愚 贤媳令媳 小媳
贤侄 \ 侄女 愚伯 \ 伯母 令侄 \ 侄女 舍侄 \ 侄女
君舅 \ 姑 媳 令舅 \ 姑 家舅 \ 姑
〈二〉亲戚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外祖父 \ 母 外孙 \ 女 令外祖父 \ 母 家外祖父 \ 母
姑丈 \ 母 内侄 \ 侄女 令姑丈 \ 母 家姑丈 \ 母
舅父 \ 母 甥 \ 甥女 令母舅 \ 舅母 家母舅 \ 舅母
姨丈 \ 母 姨甥 \ 甥女 令姨丈 \ 母 家姨丈 \ 母
岳父 \ 母 子婿 令岳 \ 岳母 家岳 \ 岳母
姊丈 内弟 \ 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内兄 \ 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 嫂 表弟 \ 妹 令表兄 \ 嫂 家表兄 \ 嫂
表弟 \ 弟妇 表兄 \ 姊 令表弟 \ 弟妇 舍表弟 \ 弟妇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内兄 \ 弟 妹 \ 姊婿 令内兄 \ 弟 敝内兄 \ 弟
襟兄 \ 弟 襟弟 \ 兄 令襟兄 \ 弟 敝襟兄 \ 弟
贤甥 \ 甥女 愚舅 \ 舅母 令甥 \ 甥女 舍甥 \ 甥女
贤婿 愚岳 \ 岳母 令婿 小婿
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
6
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7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六、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对长辈用:
敬请 福安。,恭请 崇安。,敬请 教安。
8
对平辈用:
敬请 大安。,敬请 台安。,顺颂 时绥。
对晚辈用:
顺颂 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
〈对长辈用〉恭请 礼安。
〈对平辈用〉敬请 礼安。
(一)初次通信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二)久别思慕
(三)复信思慕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四)疏候致歉
习用语汇: 只以山川遥阻,通候多疏,至以为憾~ 只以
俗务冗繁,鲜通尺素,至以为歉~
所憾课业繁忙,通候我疏,至以为歉~
所憾久病末痊,久疏函候,至以为歉~
9
(五)祝颂问候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六)其他起首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相关资料三 :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常时可颂:
对晚辈:
潭安 潭祺 潭祉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功勋以及事业绩者,可用“ 对教师: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部实质意义有漏掉,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对撰著者:
厚情盛情,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对长辈:
始书写书信的内部实质意义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精确为原则一般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
10
盼 望
写的内部实质意义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再启”字样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不一定为是,仅供参考不自量冒昧,匆 辱蒙垂问,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经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继续往前教之 新禧(元旦)春禧(过年)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伉俪,或情意亲聊斋志异通行版本密的男性以及女性之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前进”等词,另起一行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长辈、平辈,皆可施用
第二行开始写,前边空两字如果启辞独个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意制止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对军界:
礼鉴 给宅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被杀害后,**等致其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hi”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什么的,便显得累赘了,应注 对未婚女性,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得知一是奉诵钧谕,神驰尤深
11
顷获大示
对女长辈: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烦劳,恳盼慨允诸事劳神,伏乞俯俞(允)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此布臆,幸勿见笑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先辈对晚辈的称呼然后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糊口愉快 幸福 健康 前进 侍棋 课祉
,可用“爱书信的格式图鉴”给友朋匹俦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性间往来书信,可用“ 属朋侪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边,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勋鉴”对品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门,因为旧时尺牍中,这部门形成为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时来运转
恕纷歧一不宣不悉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捷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牍通用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古代致谢的一些礼仪用语: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讨教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12
筹祉 财安 吉祥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兴盛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情接阅华简,幸叨非常相好捧读德音,喜 对阿公,颂祝;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毁人不倦之意
对常识界,可泛颂:
或为:
告诉对方不消劳神回信: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晨安 晨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部门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为了凸起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致父母长辈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父母辈,颂祝:
为夸大郑重其事:
对长辈: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祝颂请 问致候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
13
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什么的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此刻不少人写信,习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对晚辈后生,祝福:
书信内部实质意义主如果谈一件事的,可用: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起居永福
敬意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书契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唁丧,请候: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彷佛不比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前进”什么的其中,“即颂”、“此致”、“
,即著述史,指有巨著传世垂史
14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正席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式书信中也形成为了一系列经常使用结束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柬中,仍频见施用 燕安 燕喜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路茂盛 日进斗金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哀启者 向亲友奔丧的书信用此
承蒙惠赠各物,发自内心感激,不堪荣幸
、某师长教师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当日可达之信,颂: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牍
即禀者 同上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长辈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正确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贺生子者:
15
祝收信人匹俦:
对工商实业界:
对长辈,可选用:
对行旅者:
对女性可颂: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著祺 撰安 笔健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然后,书“诸师长教师 喜安 庆祺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早早儿康复 痊安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这些人的附候,如“或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方别的,还可以在日期然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谨祝 谨贺
恭颂 恭请 恭候
以下为常见祝辞:
对家居者,颂:
最好是用文言文,比力像古代书呆子一样的儒生说的话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长辈,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
16
广,“台”有“高”义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文言书信格局举要
谨启者 谨,是审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褒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请对方回信:
?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母膝旁,乡信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瓜葛密切、眷依之情 麟安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部实质意义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逢年尾岁首,可贺:
问病,祝颂: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阉人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勋扯 戎安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奉报师长教师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答复对方扣问: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17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侍安 侍祉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操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经
、非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表示感激之情:
结束语 结束语,即信文的竣事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门但与“启辞”相仿,旧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对平辈: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经常依于父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信,不堪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伏惟珍摄不堪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珍重,至所盼祷 签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经常使用启禀词如下:
书短意长,纷歧一细说
18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金安 福安
不具不备不赘
先尘摆布前此一函,想已经达览
实在,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对编辑: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共鉴”等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编祺 编安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或为:
致”等宇样独有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赐,上赐与下叫做赐
?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对官场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快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天河,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芳鉴”
,书信正文中如已经包含祝福内部实质意义,或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19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高明的指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斤两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经独立的子弟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对晚辈:
久,拳念殊殷久疏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几天前曾奉一函,谅已经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义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在签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代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签名的右下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打量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表示关切: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灯下”、“万籁俱寂”什么的
闺安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讲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钩,古
平辈间,为夸大敬意,也可用:
敬祈时时指政(正)敢请自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的地方,恭候卓裁至盼及 礼安 孝履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表示谢意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福、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贺新婚者:
20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淑安 妆安 阃安
信中还常可以看见,所以将此独个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不必有师生瓜葛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世也常互用撰
盼即赐复翘首企足示复伫候高明的指教时等候指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惜赐教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双安 俪安 俪祉
请人应允: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以及收信人熟悉,签名后一行或加上 兹启者 兹,这里,此刻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安然平静,不含较着 签名 签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毁人不倦之意
对常识界,可泛颂:
或为:
告诉对方不消劳神回信: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21
晨安 晨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部门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为了凸起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致父母长辈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父母辈,颂祝:
为夸大郑重其事:
对长辈: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祝颂请 问致候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什么的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此刻不少人写信,习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对晚辈后生,祝福:
书信内部实质意义主如果谈一件事的,可用: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22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起居永福
敬意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书契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唁丧,请候: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彷佛不比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前进”什么的其中,“即颂”、“此致”、“
,即著述史,指有巨著传世垂史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正席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式书信中也形成为了一系列经常使用结束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柬中,仍频见施用 燕安 燕喜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23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路茂盛 日进斗金
祝收信人全家: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哀启者 向亲友奔丧的书信用此
承蒙惠赠各物,发自内心感激,不堪荣幸
、某师长教师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当日可达之信,颂: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牍
即禀者 同上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长辈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正确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贺生子者:
祝收信人匹俦:
对工商实业界:
对长辈,可选用:
对行旅者:
对女性可颂:
著祺 撰安 笔健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然后,书“诸师长教师 喜安 庆祺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24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早早儿康复 痊安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这些人的附候,如“或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方别的,还可以在日期然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谨祝 谨贺
恭颂 恭请 恭候
以下为常见祝辞:
对家居者,颂:
最好是用文言文,比力像古代书呆子一样的儒生说的话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长辈,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文言书信格局举要
谨启者 谨,是审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褒称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请对方回信:
25
?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母膝旁,乡信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瓜葛密切、眷依之情 麟安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部实质意义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逢年尾岁首,可贺:
问病,祝颂: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阉人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勋扯 戎安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奉报师长教师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答复对方扣问: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侍安 侍祉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操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经
、非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
26
的意思,但语意 表示感激之情:
结束语 结束语,即信文的竣事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门但与“启辞”相仿,旧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对平辈: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经常依于父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信,不堪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伏惟珍摄不堪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珍重,至所盼祷 签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经常使用启禀词如下:
书短意长,纷歧一细说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金安 福安
不具不备不赘
先尘摆布前此一函,想已经达览
实在,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对编辑: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
27
者”
共鉴”等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编祺 编安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或为:
致”等宇样独有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赐,上赐与下叫做赐
?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对官场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快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天河,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芳鉴”
,书信正文中如已经包含祝福内部实质意义,或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高明的指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斤两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经独立的子弟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对晚辈:
久,拳念殊殷久疏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几天前
28
曾奉一函,谅已经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义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在签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代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签名的右下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打量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表示关切: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灯下”、“万籁俱寂”什么的
闺安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讲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钩,古
平辈间,为夸大敬意,也可用:
敬祈时时指政(正)敢请自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的地方,恭候卓裁至盼及 礼安 孝履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表示谢意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福、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贺新婚者:
29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图古代感谢信
淑安 妆安 阃安
信中还常可以看见,所以将此独个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不必有师生瓜葛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世也常互用撰
盼即赐复翘首企足示复伫候高明的指教时等候指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惜赐教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双安 俪安 俪祉
请人应允: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以及收信人熟悉,签名后一行或加上 兹启者 兹,这里,此刻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安然平静,不含较着 签名 签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相关资料四 : 古代书信
【古代书信格式】
一、书信要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30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二、具体格式
(一)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31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
32
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
相关资料五 :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33
近日给一位香港的长辈写回信,用词要求甚高,在网上略一搜索,发现这篇归纳性的文章,觉得非常有用,于是转到自己的博客来,以飨各位。
一、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二、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三、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 对祖父母、父母亲用。
尊鉴 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鉴,是看信的意思。〉
34
道鉴 对师长用。
赐鉴 对普通长辈用。
大鉴 对平辈用。
惠鉴 对平辈用。
鉴 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
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祖父 \ 母 孙 \ 孙女 令祖父 \ 母 家祖父 \ 母
父 \ 母亲 儿 \ 女 令尊 \ 堂 家父 \ 母
伯父 \ 伯母 侄 \ 侄女 令伯 \ 伯母 家伯 \ 伯母
兄 \ 嫂 弟 \ 妹 令兄\嫂 家兄\嫂
弟 \ 弟妇 兄 \ 姊 令弟 \ 弟妇 舍弟 \ 弟妇
姊 \ 妹 弟妹兄姊 令姊 \ 妹 家姊 \ 妹
吾夫 妻 尊夫 外子
贤妻 夫 尊 \ 嫂夫人 内子 \ 人
吾儿 \ 女 父 \ 母 令郎 \ 媛 小儿 \ 女
35
贤媳 愚 贤媳令媳 小媳
贤侄 \ 侄女 愚伯 \ 伯母 令侄 \ 侄女 舍侄 \ 侄女
君舅 \ 姑 媳 令舅 \ 姑 家舅 \ 姑
〈二〉亲戚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外祖父 \ 母 外孙 \ 女 令外祖父 \ 母 家外祖父 \ 母
姑丈 \ 母 内侄 \ 侄女 令姑丈 \ 母 家姑丈 \ 母
舅父 \ 母 甥 \ 甥女 令母舅 \ 舅母 家母舅 \ 舅母
姨丈 \ 母 姨甥 \ 甥女 令姨丈 \ 母 家姨丈 \ 母
岳父 \ 母 子婿 令岳 \ 岳母 家岳 \ 岳母
姊丈 内弟 \ 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内兄 \ 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 嫂 表弟 \ 妹 令表兄 \ 嫂 家表兄 \ 嫂
表弟 \ 弟妇 表兄 \ 姊 令表弟 \ 弟妇 舍表弟 \ 弟妇
内兄 \ 弟 妹 \ 姊婿 令内兄 \ 弟 敝内兄 \ 弟
襟兄 \ 弟 襟弟 \ 兄 令襟兄 \ 弟 敝襟兄 \ 弟
贤甥 \ 甥女 愚舅 \ 舅母 令甥 \ 甥女 舍甥 \ 甥女
贤婿 愚岳 \ 岳母 令婿 小婿
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
36
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37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六、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对长辈用:
敬请 福安。,恭请 崇安。,敬请 教安。
对平辈用:
敬请 大安。,敬请 台安。,顺颂 时绥。
38
对晚辈用:
顺颂 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
〈对长辈用〉恭请 礼安。
〈对平辈用〉敬请 礼安。
(一)初次通信
(二)久别思慕
(三)复信思慕
(四)疏候致歉
习用语汇: 只以山川遥阻,通候多疏,至以为憾~ 只以
俗务冗繁,鲜通尺素,至以为歉~
所憾课业繁忙,通候我疏,至以为歉~
所憾久病末痊,久疏函候,至以为歉~
(五)祝颂问候
(六)其他起首
39
以上关于“[关于中国作文网,古代书信格式][古代书信格式]古代的书信格式”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40
范文二:古代书信的称呼
古代书信的称呼
篇一:古人在书信中称谓
古人在书信中称谓
2008-11-10 12:57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
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
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
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
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篇二:古代书信别称
古代书信别称
阅读天地
0519 2021
古代书信别称
用书写的工具来指代:尺翰、书翰、札翰、华翰。
翰,本义是指鸟羽。古时曾用羽毛为笔,故用“翰”代称笔,“翰墨”就是笔墨,“翰池”就是笔砚。写信要用笔,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翰”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例如尺、书、札等。《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华翰,是取“华”美观、精华、有文采之义,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果蒙新恩,重忝清贯。”
用书信的包装来指代:函、缄(缄札、缄素)、书筒、双鲤(双鲤鱼、双鱼)。
函,是指封套,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一封信就称为一函。《三国
志?魏?刘晔传》:“(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缄,是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也需要密封,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宋王禹偁《回襄阳周奉礼》:“两月劳君寄两缄。”“缄札”和“缄素”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丝帛捆扎起来,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唐李商隐《春
雨》:“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明张羽《怀友》:“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书筒,是指盛书信的邮筒,也用来代指书信。宋赵蕃《呈季承》:“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双鲤,是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也就是
书信的封套。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也有称为双鱼的,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篇三:古代书信常用语
书信常用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
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
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一、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二、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三、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 对祖父母、父母亲用。
尊鉴 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鉴,是看信的意思。〉
道鉴 对师长用。
赐鉴 对普通长辈用。
大鉴 对平辈用。
惠鉴 对平辈用。
鉴 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书信上的称呼
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祖父 \ 母
孙 \ 孙女 令祖父 \ 母 家祖父 \ 母
父 \ 母亲 儿 \ 女 令尊 \ 堂 家父 \ 母
伯父 \ 伯母 侄 \ 侄女 令伯 \ 伯母 家伯 \ 伯母
兄 \ 嫂 弟 \ 妹 令兄\嫂 家兄\嫂
弟 \ 弟妇 兄 \ 姊 令弟 \ 弟妇 舍弟 \ 弟妇
姊 \ 妹 弟妹兄姊 令姊 \ 妹 家姊 \ 妹
吾夫 妻 尊夫 外子
贤妻 夫 尊 \ 嫂夫人 内子 \ 人
吾儿 \ 女 父 \ 母 令郎 \ 媛 小儿 \ 女
贤媳 愚 贤媳 令媳 小媳
贤侄 \ 侄女 愚伯 \ 伯母 令侄 \ 侄女 舍侄 \ 侄女
君舅 \ 姑 媳 令舅 \ 姑 家舅 \ 姑
〈二〉亲戚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外祖父 \ 母 外孙 \ 女 令外祖父 \ 母 家外祖父 \ 母
姑丈 \ 母 内侄 \ 侄女 令姑丈 \ 母 家姑丈 \ 母
舅父 \ 母 甥 \ 甥女 令母舅 \ 舅母 家母舅 \ 舅母
姨丈 \ 母 姨甥 \ 甥女 令姨丈 \ 母 家姨丈 \ 母
岳父 \ 母 子婿 令岳 \ 岳母 家岳 \ 岳母
姊丈 内弟 \ 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内兄 \ 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 嫂 表弟 \ 妹 令表兄 \ 嫂 家表兄 \ 嫂
表弟 \ 弟妇 表兄 \ 姊 令表弟 \ 弟妇 舍表弟 \ 弟妇
内兄 \ 弟 妹 \ 姊婿 令内兄 \ 弟 敝内兄 \ 弟
襟兄 \ 弟 襟弟 \ 兄 令襟兄 \ 弟 敝襟兄 \ 弟
贤甥 \ 甥女 愚舅 \ 舅母 令甥 \ 甥女 舍甥 \ 甥女
贤婿 愚岳 \ 岳母 令婿 小婿
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
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六、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对长辈用:
敬请 福安。,恭请 崇安。,敬请 教安。
对平辈用:
敬请 大安。,敬请 台安。,顺颂 时绥。
对晚辈用:
顺颂 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
〈对长辈用〉恭请 礼安。
〈对平辈用〉敬请 礼安。
对生病的人用: 敬请 痊安。
范文三:古代的书信格式
古代的书信格式——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古代的书信格式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范文四:古代书信的格式
古代就有书信礼仪专著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书信格式
不能称自己妻子为“我夫人”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礼仪作用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彭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彭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彭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礼仪反馈
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文学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去信别让人“跪启”
彭林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一个男孩收到一封女孩来信,很激动,但一看提称语,上面写某某跪启,本来还想说一句有文彩的话,可是让别人跪着看信,实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书信
鲁迅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其余的东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寓内大小俱安,请勿念为要。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一月十六日
**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敬颂
教安。不具。
受业:**
范文五:古代书信的方式
古代书信的方式
篇一:古代传信方式
古代传信方式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
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篇二:古代书信礼仪知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二十二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书信历史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书信历史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书信格式
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称谓语
提称语
思慕语
正文
祝愿语
署名
敬称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
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界还有这种用法。“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是指对方的父亲,这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敬称
称呼对方配偶、子女也有相似的做法。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公子”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敬称
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
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
书信中一般不要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这也是简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现,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应该酌情处理。
谦称
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是中国人的传统。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为谦称。对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与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时,就不能用敬称,而要用谦称,一般是在称谓之前加一“家”字;如果父母已经去世,则对人要称“先父”、“先大人”、“先母”对比自己年龄小的,则可以称“舍弟”、“舍妹”等。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一定要用谦称 。
提称语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思慕语
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地情感,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思慕语中使用最多的,是从时令、气候切入来倾吐思念之情。例如:
云天在望,心切依驰。
相思之切,与日俱增。
望风怀想,时切依依。
仰望山斗,向往尤深。
风雨晦明,时殷企念。
寒灯夜雨,殊切依驰。
瘦影当窗,怀人倍切。
书信中的平和阙
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
廑念。惟思
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伏望
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之过。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嘱笔问好。专此谨禀,恭请
福安。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
书信中的平和阙
师生之间的称谓
学生称呼老师,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学生自称自称生、受业。
老师称呼学生:如果对方是自己正式的学生,并向他传授过学业,可以称之为“弟”;如果彼此虽有师生名分,但没有授过课,则老师一般称学生为“兄”。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祝愿词 :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 即问?近安。 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 顺颂?台安。 恭候?刻安。
用于女性:敬颂?绣安。 即祝?壼安。 恭请?懿安。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旧式书信在落款之后,一般还要根据彼此关系写敬词(或称启禀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信封用语
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或竹简、木板作为书写材料,故书信又称书简、尺牍。在今天的书信用语中,还残留着某些早期书简的专门用语“检”、署”、“缄”。
信封用语
书写收信人的称谓,除了一定要用尊称之外,至少还有两种表示尊敬的用法 :
其一,在收信人姓名、称谓之后用“俯启”、“赐启”等用语,表示请求对方开启信封。
其二,使用“某某先生 将命”之类的用语。
关羽与曹操书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廖承志致蒋经国信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近祺~
廖承志
,,,,年,月,,日
汪道涵之辜振甫悼函
辜严倬云女士如晤:
惊悉振甫先生遽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深望女士与子侄辈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篇三: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
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
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
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
表
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 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
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古代书信格式]古代的书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