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对戏曲的感受 戏曲作文
我对戏曲的感受 戏曲作文
本文话题:戏曲作文 传统文化 戏曲 中华民族
戏曲这一个传统中国非物质遗产的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戏曲的舞台被现代的歌舞给抢占,戏曲表演的地方在现在可谓是少之又少。我对戏曲的热爱,一定不比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少。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表示。但是被遗忘的过往让我觉得这一个文化渐渐被淡化。比如我们这里,我就不知道哪里有看戏曲的地方,所以说现在我们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得非常不好。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逐渐形成的民间文化,这种艺术的象征,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而我对它的热爱,是因为它传承并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粹。这一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结晶体。我对戏曲的热爱,不仅对于戏曲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不能改变的。虽然改变是必然的,但是它的独特精神是不会变的。不然戏曲早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因此我爱戏曲,也希望我们能够接受戏曲,而戏曲也应该做改革,以适应现在的潮流。我呼吁现在的同学们,热爱我们
的国粹,它不仅仅是属于我们的特征,还是属于我们的精神
力量。因为记住历史是必然的选择。
范文二:我对戏曲的认识
我对戏曲的认识
对于戏曲的最初认识是儿时跟着姥爷(外公)去赶庙会,很小的时候对戏曲的印象只是高高的戏台、花花绿绿的戏服、红红白白的妆扮、咿咿呀呀听不太懂的唱词。长大些渐渐听懂了戏里的故事,知道哪个扮相是什么人物,知道脸黑黑的、额头上有个月牙的断案的包青天,知道头上扎着朝天的小辫、脸化成小丑的是小仓娃,知道了杨门女将、知道了花木兰。。。再后来听了天仙配、西厢记。。。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由于我国各地域文化差异很大,也就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成就了现在的各个戏中,有被称为“国粹”的京剧,有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有女子演绎的越剧。。。
作为河南人我最为熟悉的戏自然是豫剧,虽然长大后很少听戏了,但很多小时候听过的戏至今仍有着深刻的记忆,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是“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对于同行男士兵对女子不平等的说法进行的辩驳,十分精彩,捍卫了女性的地位,即使现在听到那段戏,我依然会不自觉的昂首挺胸。豫剧的故事性很强,故事内容多有教育意义——颂扬勤劳善
良的优良传统,惩恶扬善,教育人们孝顺父母、老人,孝子往往会有很好的报应,如《五女拜寿》,赞扬清廉公正的好官,如《铡美案》,《七品芝麻官》。。。也有故事反应广大农民的生活,像《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豫剧喜欢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结局往往令人感到欣慰、窝心。
戏曲的每个部分都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京剧的脸谱、川剧的变脸。。。戏曲要求演员有很高的功力,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把式,演员在台上的一抬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有很多讲究,所以戏曲演员都是从很小就开始训练。
对剧情表演的歌舞化倾向是中国戏曲的一个特点,观看京剧《大金砖》、《锁麟囊》,越剧《红楼梦》,其中演员饰演的皇帝刘秀,林黛玉对剧情的表演都歌舞化倾向。例如,刘秀再体会到自己误杀了这么多忠臣后去太庙机组,看到一丝的大臣们的鬼魂来索命,被吓得不断摔倒,甚至从桌子上翻下来的高难度动作都深切的体现了他的惊恐,同时也变现了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美感。林黛玉在得知宝玉要去宝钗为妻时,在花园中天昏地暗的表现,演员用夸张的表演来表现黛玉心中的震惊和绝望,再如薛小姐遭难入张府成薛娘后,小少爷要她学马时,她在台上的走步和舞云袖都充满了舞蹈的意味。
戏曲还具有虚拟性。一般剧本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叙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剧中的杨八姐
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动作优美简单,却能明白叙事,不可想象如果舞台上真的放一匹马会不会乱套,但那可以肯定的是美感一定是不足的。再如,杜丽娘在花园赏花时,舞台上并无放置一花一草,但通过主人翁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表现出花园的美和她的心境,而且花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想象有多美花园就有多美,这正是戏曲虚拟性的高妙之处。
范文三:我对戏曲的认识
我对戏曲的认识
小时候,一直没有对戏曲产生过兴趣,就连看电视节目的时候遇到戏曲节目也马上跳过,因为觉得那些唱词听不懂,而且一句话依依呀呀唱了好久还没有唱完,实在是不能静下心来去欣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接触到一些戏曲名段,慢慢感觉其实戏曲的曲调非常优美,唱词极富艺术感,渐渐的产生了兴趣,但因为没有条件,所以也没有进一步接触。
今年有幸选择了这门选修课,进一步接触了戏曲,增进了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戏曲作为中国的经典,实在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并为之骄傲。戏曲源远流长,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其语言有的优美委婉,有的通俗幽默,其曲调有的细水长流,有的高低起伏。可谓是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如今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其次,了解到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是惊人,可以以万数计,我们知道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豫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同,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和鲜明的民主风格。
最后,认识到戏曲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人们都争着赶着向前走,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而戏曲正是可以缓解压力,使自己心境平和的“良药”。缓慢的唱调,故事性的内容,有节奏的乐曲,会使人不知不觉慢下节拍,心情轻松。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不会怀疑,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管理工程院 工业工程一班
商晓菲 20090770320
2011年6月1日
范文四:我对戏曲念白的认识
我对戏曲念白的认识
摘 要: 作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戏曲表演念白的理解,结合教学实例,如戏曲《金玉奴》的教学,《挡马》的教学等。作者对戏曲念白做了较为认真的梳理,从而为戏曲剧目的教学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戏曲 念白 人物塑造
戏曲念白是戏曲“四功五法”里的重要一项,是戏曲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声音形象的基本手段,也是体现“角色语言”――台词的独具艺术特色的表现手段。
几百年来,“戏曲艺术家以开阔的视野,注视着无限宇宙世界。他们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艺术现象吸取营养,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提炼内容,是创造者和欣赏者之间沟通作用的特殊语汇”。时至今日,戏曲念白通过对白形式、旁白形式、表白形式等,在戏曲舞台上告诉观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留给观众什么样的美好声音的享受。我谈谈对戏曲舞台念白的认识。
一、在戏曲舞台表演中了解戏曲念白的功能、节奏、特征与分类。
1.特征与功能。戏曲念白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它与生活言语和其他戏剧话白形式是不同的。“戏曲念白不是模仿生活真实的语言,而是表现舞台艺术的真实语言”,生活语言是人的自然感情流露,而戏曲念白与生活中的说话是保持相当距离的,有时会完全脱离生活实态,是经过音乐手法处理过的富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性、韵律性、程式性的舞台语言,可以称之为歌唱,或称它为无谱之歌。戏曲念白正因为有了以上几种特征,自然形成了戏曲念白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韵律感的功能,更有强化念白的情绪性和语言节奏的功能,可以说戏曲念白在整出戏里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基本要求顺口,美听,是一种经过音乐化加工的语言,依据加工程度不同形成不同念白形式。这种不同形式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2.戏曲念白节奏。念白如何念出节奏,其实就是念出语气,寻找生活节奏,也就是生活中的语气化表演,是人物行为的变化表演,可以说念白节奏是根据剧情景、行当、性格、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内心情感的直接再现,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语速往往是快的,在悲观失望情绪中语气缓慢,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这一规律,让学生对念白节奏的艺术处理有深刻了解,把人物思想感情准确表达出来,使观众能更好地听出前因后果。
3.戏曲念白分类。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各剧种都以本地方言为剧种的基本语言,在“白”的念法上,基本保持了本地方言特征,在京剧表演中就包含许多念法的分类,如:散白、京剧京白:其特点跟地方语言接近,但无论在节奏上,还是音调上都比日常语言夸张。韵白:是经过更复杂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其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仰扬是指音的高低起伏形成强烈对比表达感情,顿挫转折轻重强弱使观众更好地听出前因后果)更为夸张体现节奏、韵律更鲜明,更接近于歌唱。数板:突出节奏的作用,通常以一眼板或流水板形式出现,字音强弱分明,引子:是以一种半念半唱形式出现的,如:韵律性吟诵、节奏性吟诵、方言白,等等。无论以上哪一种念白都服从于韵白和生活白的念法。每个戏曲教师必须对戏曲念白形式的表现范围、表现特征,准确地选择能体现自己所演角色性格、年龄、感情等语言分类形式,再根据不同的剧情时代背景、不同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展现人物“语言形式”,抓住人物语言分类特点,把角色创成造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念白流畅嘹亮,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以它所有的韵节奏形成了一种高度简洁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
如《金玉奴》一戏。金玉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是年方二八的小姑娘,父亲金松
是一个要饭花子头头,根据家庭的出身背景,金玉奴这一人物不属于大门不出的闺中小姐身份,那么在剧中念白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人物的形象与性格,金玉奴刚出场见观众时运用了本白(京白)的分类特点,充分表现出天真、可爱、善良纯真的小姑娘形象,等到金玉奴与莫稽成婚后,为了更进一步突出人物的家庭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沉稳、端庄、大方形象,又把本白改为韵白,体现金玉奴另一面的性格。由此可见,戏曲念白在塑造人物性格时首先要定位以什么类别念白展现剧情特色,更加鲜明地突出人物性格。如果这一点抓准了,最终戏曲念白就能达到在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成为一种沟通的艺术语汇。
二、在戏曲舞台表演中,了解戏曲念白“语调”、“动作规律”和“声情技巧”把握。
1.戏曲念白语调处理。“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七分念”这两句广为流传的戏曲谚语足以说明戏曲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及表演念白技术难度之大,难就难在它是一种没有谱出的曲词旋律,没有伴奏的歌唱,它是一种无谱之歌的念白艺术。由于戏曲念白具有称之为无谱之歌的特点,因此念白就不能保持生活的自然音调,它必须有丰富的色彩,必须使之音乐化,才能同歌唱协调。这就要求演员在念白的语调上和人物情感相一致,因为语调就是念白的一种艺术语汇。它包含语言音调、语言声音色彩等,是音乐化的感情语言。如:花脸在舞台上打“哇呀呀”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那么在戏曲舞台上是用了一种特有形式的语汇,“哇呀呀”在表现中没有台词的体现,但是台下观众就能感悟到演员念白的语汇,感悟到台上观众演员的情绪感情。“演员贯传言外意,观者方能得余音”。意思是说观众通过语调情绪、听不到念词,也能感受到的情感语调。因此,对语调处理必须是一种声音色彩,但必须在行当化的前提下把握台词的感情色彩,利用发音的技巧对自己的音色、音质、音调进行一定的“改造”与“包装”,使之更加符合角色语调声音形象。
2.对语言动作准确把握。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唱念做打、载歌载舞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由此可见,戏曲语言念白必须与舞蹈动作的造型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我们说一个人做某种行动,都是有某种目的,但必须通过语言达到某种目的,所以“语言行动”在舞台上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调、语气、节奏念每一句台词,并搞清楚自己要说些什么,为什么要说,是对谁说的,如果语气理顺了,再与动作的技巧紧密相结合,就能达到最佳语言状态。在戏曲舞台上语言与动作表现是息息相关、分不开的。如:《芦花荡》、《林冲夜奔》、《扈家庄》等戏的表演就赋予了它很强的语言与动作的互补性、互衬性。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戏曲念白不仅要讲究字正腔圆,更要声情并茂,当你在用真情塑造人物形象时,你所念出的白话,演出来的人物是感人肺腑、打动观众的,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生塑造人物时在声腔、念白上必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以感染观众。
《挡马》一戏中,我曾演出上百场,饰演杨八姐这一人物,每次演出结束后,老师曾提出念白语气与动作协调准确性的问题,但当时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和掌握,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出和学习深造,我对戏曲念白语言与动作之间的配合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杨八姐与焦光普对打完全是一种行动中潜台词,贯穿在武打技巧表演之中。两个人互相猜疑的心理是要依靠台词念白中的每一句语气、身段、技巧体现的。
台词与动作相结合要十分准确。动作的轻、重、缓、急都与台词是息息相关的。对杨八姐语言行动的把握,要做到当人们闭着眼睛时从录音机里就能听出人物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由此可见,戏曲语言念白从文学剧本创作就赋予它很强的语言动作性,戏曲念白语言动作技巧的表演不仅能使观众用耳朵听得懂,还要用视觉欣赏人物不同的形象性格。
三、结语
念白是我国戏曲中的一种特有艺术表现手法,它以一种读与唱之间的音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以体现人物。做新一代戏曲教师有待认真踏实地学习与探索戏曲念白艺术,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对剧本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弄清剧本里台词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在念白基本功上
下工夫,它包括发声、控声、耐力、吐字、运气、唇齿、喉、舌发音吐音,等等。在给学生
教学时要讲明念白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舞台表现力及舞台实践表演能力,使
学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戏曲念白的理论知识与表演技巧和技能。
范文五:我对中国古代戏曲的认识
我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
这个学期,通过一年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学习,我们对它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看过各剧种的剧目后,今天就来谈谈我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
尽管戏曲是我国的瑰宝之一,但不得不说,它现在面临着被冷落的境地。《洛杉矶时报》曾发表文章说:中国京剧前途渺茫。报道说已故京剧大师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对京剧的前途很不乐观。又报道梅兰芳大剧院院长吴江表示,他担心将来有一天,京剧会从中国文化中消失。这些话虽然说的有些重,但随着影视、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空间,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开始出现。曾经辉煌一时、“唯我独尊”的传统戏曲,确实面临着其他文化娱乐形式强有力的竞争,陷入了观众流失,市场萎缩的生存困境。
面对着这个严峻的形势,有人说中国古典戏曲太讲究一招一式,并说这是一种古板??而我则认为,这是一种严谨的要求态度,正因为此,它才得以一直发展至今,这是我们传统戏曲的根本。
戏曲想要发展,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说得明白:“花钱听个戏,目的是为了找乐子来。”徐朔方在《莎士比亚的家乡和他的戏剧演出》中说:“如果把问题说穿的话,戏剧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娱乐性。”既然它是一种娱乐大众的东西,那么它的故事剧情必须要创新,要将如今社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以及观众喜爱的元素加入到新的故事剧情中。
“五四”时期,陈独秀在《论戏曲》中又说过:“戏园者,实普
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教师也。”没错,中国古典戏曲不仅应该娱乐,更应该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寓教于乐”,“教”必须消融到“乐”之中,有娱乐性,再谈教育作用”。 刚才所说的变化,并不是盲目的随着时代而发展,而是指在保留中国古典戏曲原有魂、韵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创新。
现在,中国古典戏曲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娱乐形式,而已发
展为一门艺术,它既包容时间艺术(例如音乐),又包含空间艺术(例如美术),而戏曲作为表演艺术,本身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
而作为这样一个真正阳春白雪的东西,受到冷落是不可避免
的。其实它不需要过份的大众化,只要有人能理解、能体会就好,没有必要只为取悦大众而作过多实质上的变化,从而破坏了艺术原有的气质。这些,得不偿失。
真正的艺术要耐得住寂寞,学会独处。中国古典戏曲也是一
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对戏曲的感受戏曲作文